《傾聽孩子》 - 推薦給父母的書
【編輯推薦】
這本書非常實用,傳授給家長們兩方面的技巧:通過傾聽孩子來幫助孩子宣洩負面情緒、通過互相傾聽來宣洩家長自身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當孩子恐懼的時候、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當孩子憤怒的時候……孩子的「不正常」的表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如果處理得好,會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洩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宜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所以,當孩子有「不正常」表現時,我們父母應當通過傾聽給孩子以最好的關注。
為了能很好地傾聽孩子,父母們自己也需要得到傾聽,以排除自身的有關負面情緒。我們不是十全十美的父母。因為信息不足,無法左右周圍的環境,以及缺乏足夠的幫助,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很好。我們需要對人述說由於不滿意自己的表現而積累起的愧悔,並允許自己因此而哭泣。通過互相傾聽,我們可以宣洩自身的負面情緒,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從而保證我們的家庭和孩子的健康。
【內容簡介】
長年致力於家庭教育心理諮詢的帕蒂·惠芙樂撰寫的《傾聽孩子》系列——專門時間、遊戲中的傾聽、孩子哭泣的時候、孩子恐懼的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憤怒的時候以及《聽你聽我》,是她和她的同事們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的成果。本書內容通俗易懂,並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它將會為父母們提供一些方法,幫助他們應對這些經常出現的困難時刻;還會為父母們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幫助維繫親子之間的珍貴關係。其中有關如何傾聽的方法不但有助於減輕孩子的煩惱,同樣有助於減輕父母的煩惱。
本書要告訴父母們的最核心的一點是:你們有能力幫助孩子處理各種負面情緒,讓孩子有更好的注意力去認知、學習,為友誼、合作和歡樂敞開自己的心胸。
這是本書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部分內容。
【作者介紹】
帕蒂·惠芙樂 (Patty Wipfler)1968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奧西丹特學院,一直致力於家庭教育心理諮詢的研究與實踐。對她影響較大的學派是美國哈威·傑肯斯於五十年代中期創立的「再評價諮詢」,又稱「相互諮詢」。她認為,為了使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形成期——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為了能很好地傾聽孩子,父母們自己也需要得到傾聽。1988年,她在加州創辦了一家專門為父母服務的機構,在如何當好父母,如何更好地撫育子女方面提供諮詢與培訓。至今已舉辦過800多期周末培訓班。
惠芙樂為父母們編寫了十幾種讀物,發行二十多萬冊。這些讀物已經或正在被譯成其他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目錄】
致中國的父母(代序)
編譯者的話
上篇 傾聽孩子 第1章 專門時間 第2章 遊戲中的傾聽 第3章 孩子哭泣的時候 第4章 孩子恐懼的時候 第5章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第6章 孩子憤怒的時候 第7章 對孩子說「不」 第8章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下篇 聽你聽我
導言 傾聽夥伴關係:一種特別的關係 第1章 建立傾聽夥伴關係:傾聽與訴說 第2章 再談有效傾聽:有效傾聽的第五個原則 第3章 培養傾聽夥伴關係 第4章 如何有效地幫助父母們 【基本情況】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原 著: [美] 帕蒂·惠芙樂 (Patty Wipfler )編 譯: 陳平俊 等
裝 幀: 膠版紙 平裝 開 本: 版 次: 2007年9月第2版 印 次: 2007年9月第1次印刷 I S B N : 978-7-301-12705-6 頁 數: 179頁 字 數: 150千字 所屬分類:爸爸媽媽看的書 〉親子溝通第一章 專門時間
你的話語中流露出的期待和興趣會鼓勵孩子抓住機會向你透露有關他自己的新情況。
6、要剋制自己,不要去指導孩子玩耍或「教」給他怎樣玩得更好二、 傾聽會加深孩子對你的信任
1、 孩子試探你
他可能會挑那種你覺得無聊或最煩人的遊戲讓你和他一起玩,看是否不論他做什麼你都喜歡他。當你能興緻勃勃地與孩子一起做他要玩的遊戲時,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會迅速增強。2、 在你的關注下,孩子會探索新的活動天地 父母的關注會使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會利用這種安全感來測試自己體力的極限。3、 孩子會把重要總是擺到你面前 遊戲中,你毫不掩飾的愉快心情和寬鬆的態度遲早會促使孩子試著觸及那些讓他煩心的事。如給你打針,扮演老師訓你等,此刻他是在就一個重要問題與你交流,他已熱切地接受了你的傾聽。4、 孩子會給你提出各種問題5、 孩子會表現得越來越依賴於你 敢於對你透露他一直在獨自承受的困難處境,能向你求助解決這些問題。6、 你以為孩子已經解決的問題可能會重新出現 一有煩心事,就會開始抱怨、發怒或哭泣,在他看來,你肯定能接受他,他再也不隱藏自己的壞情緒了。
三、 以遊戲式傾聽幫助孩子
做到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講話的一個關鍵是要以積極的方式做出反應。通過確保孩子在遊戲中擔任強有力的角色來體現出你期望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的誠意。當你讓自己扮演弱小無能的角色時,孩子就會感到有足夠的自信向你表露他在重要問題上的想法和感受。你要抓住時機,在玩耍中幫助孩子通過大笑來鬆弛某種特定情況所引起的緊張情緒。
開始做「遊戲式傾聽」時要注意是什麼讓孩子發笑,以便能做更多令他發笑的事。要扮演一個毫無威脅性但又很有趣的弱者。比如,如果孩子要你追趕他,不要以為你該裝妖怪去追他,你只管弄出點追人的聲勢,但不要讓自己追上他。可以讓自己偶爾揪住他的後衣襟,或抱住他,但最後總讓他逃脫。 如果孩子很小,成人應扮作非常孤弱無力的角色,以引發孩子大笑。但一個正在長力氣、長自信心的孩子,則往往在戰勝較強的抵抗者時才會朗朗大笑。如果孩子不是高興地笑,而是嚇得直叫,你就要放慢動作,適可而止,使孩子重新興奮起來。不要胳肢孩子。四、 傾聽孩子更深層的感受
允許孩子表露情緒,直到他平靜下來,對孩子很有益
我們對待孩子的情緒流露的典型反應是「迅速採取措施」幫助他恢復平靜,因為擔心孩子會變得沒理性。但這種做法並不好。事實是,當有人給予最起碼的關心、肯定和尊重時,孩子的情緒流露肯定會改善他的觀察力和自信心。
孩子開始哭或發脾氣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和藹、持續地傾聽,親切地留在孩子身邊,溫和地撫摩或摟住他,講幾句關心的話,但不要多。假如你在此時說得太多,你就會在這種交流中凌駕於孩子之上,不能傾聽孩子的話。孩子把自己的情緒通過發火或哭發泄出來後,會重新注意你和他周圍的情況,而且一般說來,他會感到輕鬆和精神煥發。跟隨著孩子的淺笑或哈欠而來的暴風驟雨似的哭泣,常常預示著孩子正在重新調整自己的意識。當孩子感到緊張或孤獨時,他可能「製造」一個情況,以使父母不得不對他的行為給予限制。一旦父母定出合理的限制,孩子就會乘機哭鬧,從而消除他感受到的緊張。
傾聽孩子哭泣而不是要求他「恢復正常」的做法,比試圖控制並轉移他的注意力或強迫他舉止有禮更容易,更有益處。當你留在他身邊,不提任何要求,他遲早會修整好自己的世界,而你對他的關懷會成為這個世界中充滿充滿活力的一部分。如果在他情緒最糟時你仍對他表示關切,他會深深體會到你對他的愛。 定期給孩子「專門時間」,意味著你開始尊重孩子的判斷力,開始傾聽他急於擺脫的緊張及其他感受。開始「傾聽」幾乎對於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難。我們現在學著要給給予孩子們的這種關懷與傾聽,我們大多數成年人自己都不曾得到過。在這陌生的領域中,我們會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應就是我們的嚮導。每一次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哭訴,每一次充滿探索或笑聲的「專門時間」,都會說明:我們尋求的與孩子之間的愛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強。提示與思考:1、 你經常與孩子一起遊戲嗎?你們的遊戲方式與本章所建議的遊戲方式是否有不同的地方?2、 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孩子喜歡做某種遊戲,可你不想讓他做?是否因為你認為該遊戲有危險性?你擔心會出什麼樣的問題?第二章 遊戲中的傾聽
一、 在笑聲中密切與孩子的關係
笑口常開的孩子往往朝氣蓬勃。他們在遊戲中讓自己和夥伴們都得到快樂。如果成年人和藹可親,允許孩子隨意玩耍,孩子就會有安全感,覺得被人理解,就會發出歡笑聲。這於父母也很重要,看著他們笑得前仰後合是父母的真正樂趣之一。如果我們經常做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扮馬讓孩子騎、追人、捉迷藏等,生活常常會變得更有樂趣。
有一種特殊的遊戲方式不但讓孩子玩得開心,還可以幫助孩子解除躊躇不安、恐懼和煩惱。遊戲以孩子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過笑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開朗性格。遊戲的要點是親昵、活潑地與孩子接觸,保證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把這種遊戲叫做遊戲中的傾聽。 孩子會認為這是最奇妙的一種遊戲。你的任務是讓孩子在遊戲中佔上風,讓他平平安安地主持遊戲,同時你要時時留心他的倡議及反應。在不改變他所選擇的遊戲的前提下,你要想辦法讓他盡情地笑。成年人要確保比賽進行得熱烈活潑,而且每次孩子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贏得比賽。儘管我們和孩子們在做日常的遊戲時也是歡聲不斷,這種特殊的遊戲會使我們從撫育子女中感受到輕鬆愉快,也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毫無保留的愛。我們可以利用這種遊戲密切與孩子的關係,幫助他們解決有關問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二、 在遊戲中扮演一個有趣的弱者
當你在遊戲中讓孩子扮演強者,你自己扮演比較弱小無能的一方時,遊戲中的傾聽就開始了。你的孩子聰明機靈、強壯有力、舉止靈活得體、勇敢;你則傻乎乎、軟弱無力、行動笨拙、害羞。宗旨是你要輕鬆愉快地扮演一個弱者,而不是要裝出孩子氣。你並不是要對任何人隱瞞你的實際能力,也不是要你放棄做父母的責任。你這樣做只是試圖減輕孩子在童年時期所遇到的苦惱,諸如人小力薄、不受尊重、不能自己決定如何安排生活等等。當孩子在遊戲中看到他比你更強壯有力時,你快活的笑聲會散發掉大量的緊張壓抑情緒。你和孩子也會更加親近。
例如,在公園裡一個孩子可能讓父親推她盪鞦韆。父親站在前面迎著她推,以便讓女兒接受他滔滔不絕的誇讚。女兒卻在他要推鞦韆時用腳把他蹬開。父親立刻做出驚訝和恐懼的樣子。女兒開心地笑起來。於是,每次鞦韆盪到父親跟前,她都蹬他一下,然後那個可憐的懵了頭的父親就尖叫著跳開,「嗨!到底是怎麼啦?我撞到什麼了?」還傻乎乎地問女兒,「你的腳碰到我的肚子了?」她只是笑,假裝什麼也不知道。他就說,「我還是要推你盪鞦韆,還是喜歡你!」每次她盪過來他都是滿臉慈愛,而她每次都開心地笑著,用腳蹬開他,讓他感到「害怕」和「迷惑不解」。三、 隨著遊戲中的傾聽的持續,某個特定的問題會展露出來
這種遊戲把孩子放在主導的位置上,由她決定遊戲怎樣進行。孩子在主導遊戲時會迅速把遊戲納入自己的軌道。他們經常會讓遊戲朝著有利於自己宣洩某一特定緊張情緒的方向發展。
舉例來說,在公園玩盪鞦韆的孩子會開始朝父親大喊大叫,父親則誇張地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於是她大笑著,一次次地嚇唬父親,再後來會以自己最大膽的動作把父親推倒在地,看父親急著要爬起,她快活在咯咯直笑。動作和話語越來越大膽。沒過一會,她已經在對父親說,「假如你不照我的去做,我就把你鎖在門外!」她重複哥哥生她的氣時說過的話,連聲調都一樣。這樣她就提出了一個特定的問題:怎樣對付哥哥的威脅。假如父親此時的反應是可笑的抗議,用拳頭敲著地說,「不許你那樣干!」或親昵地拍著她的肚皮抗議說,「沒門!我不會讓你把我鎖在屋裡!」她會痛快地大笑起來。她正在重新演練力之較量。以前她曾輸過很多次,而現在她在這場遊戲中做強者的體驗使她獲得了自信心。四、 笑聲能解除孩子的緊張情緒
遊戲中的傾聽的效力取決於孩子的笑。孩子的困窘、畏懼與膽怯會隨著笑聲消失。一聲充滿笑聲的遊戲會給孩子以希望,在孩子和成年人之間創造出相互親近與理解的氣氛。……我們不清楚他在遊戲中解決了什麼問題,而他必定是知道如何讓遊戲幫助自己克服恐懼,運用重新獲得的自信去應付重要的挑戰。
五、 孩子們渴求遊戲中傾聽
孩子們喜愛那些願意和他們一同玩耍、聽他們指揮、逗他們笑的成年人。
六、 怎樣開始
遊戲中傾聽的第一步是要發現什麼樣的事能讓你的孩子發笑,多做幾次這樣的事。捕捉孩子的情緒或暗示,想法子扮演一個可愛的傻瓜。孩子會喜歡你的笨拙與乞求。
七、 遊戲中傾聽的基本原則
1、 要有身體接觸、充滿愛心2、 一定不要壓過或超過孩子不要胳肢孩子,胳肢既不表示慈愛,對孩子也無益。即使那樣能讓孩子發笑。被胳肢的孩子完全處於被動狀態,會使孩子極度不安,因為不停的笑使他無法告訴對方停止胳肢。
3、 掌握好遊戲的強度與很小的孩子一起遊戲,你要扮演一個很無能的角色來引孩子發笑。隨著孩子的力量與自信心的增長,他們需要更強的抵抗和對手使他們發笑。自覺強壯有力的孩子只有在打敗一個氣勢洶洶的對手時才會痛快大笑。
4、 不要讓你自己的問題混入遊戲中也許你的孩子要玩追人,他們玩得很愉快,每次你剛要抓住他,他都逃掉了,一邊開心地笑。然後,鬼使神差地,你開口說,「我是綠湖裡的妖怪。哇!」當你可怕地吼叫著、重重地踏著步子,喘著粗氣穿過房間時你更加得意自己的表演了。過了一會兒才注意到孩子表情嚴肅、驚恐。裝妖怪是你的主意,已經讓孩子感到不安了,趕快回到孩子要玩的追人遊戲吧。
5、 需要告訴孩子某種事不能做(情況尚不危險)時,請試著通過遊戲傾聽的方式告訴他們孩子會故意忽視你的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也可能是因為感到與別人格格不入。遊戲中傾聽常常可以化解他們的緊張情緒,使他感受到親情,確信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是父母所心愛的。
說「不」的時候可以用很多種不同的愉快、溫和的聲調。總是要我們無法設想說一個「不」字時不帶威脅和嚴厲的口吻。請試試不同的聲調、措辭,把成人式的嚴肅的「不」改用誇張的口吻說出來。比如用關切的、誇張的口吻說:「喔!你可要有麻煩了!」或者,高聲、熱烈地抗議說,「啊呀!你怎麼這麼干!」你可以慢跑去追逐那個犯規者,最後摟住他,熱烈地擁抱他。隨著一聲詼諧的「不」,親情與愉快的接觸往往隨之而來,帶來笑聲,釋放出孩子的緊張情緒。
比如,孩子在不適當的時候要拿冰淇淋吃,在他剛打開冰箱時,你猛撲過去,把他抱在懷裡,笑著跑到隔壁房間里去。他笑著掙脫著跑回到冰箱那裡。他剛打開,你又一下子抓住他。一次又一次地,他都是笑著讓你知道他多想吃冰淇淋。可你給他的卻是感情和擁抱。這樣多次重複之後,孩子往往會抱住你大哭,因為他再不要做這樣的遊戲了,他只想吃冰淇淋。這樣的大哭會釋放出那種使他一味地要做你禁止他做的事的緊張情緒。然後他就能夠意識到除了冰淇淋還有別的有趣的事可做,因為眼淚和大笑已經恢復了他正常的判斷力。用遊戲中傾聽的方式說「不」,可以把給孩子立規矩的事做得饒有趣味。如果你能保持幽默與機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更大。
6、 要活潑,不要顧及你的「尊嚴」八、 用遊戲中傾聽處理明顯的緊張情緒
孩子們常常在我們面前重複某種行為,如嘬手指、哼哼唧唧,指望我們的幫助。他們本來很有創造性,但此時卻繞進了一條窄衚衕,不知道怎麼走出來。當你熱情、愉快地接近孩子,孩子會利用你的關注,在笑聲中恢復與你的交流,恢復勃勃的生氣。
一個哼哼唧唧的孩子也會被引得哭或笑起來,只要你以嬉戲的方式給她以親近的溫暖。我們有時忍不住去模仿哼哼唧唧的孩子——也對她哼哼唧唧或取笑她,這是無助於事的。當你的孩子可憐地哼唧著說,「我要餅乾」,你可以完全繞開她的要求,直接解決她被冷落的問題。你可以欣喜地看著她說,「那我要咬你的耳朵,」接著就快活地從她的胳膊一直親到耳朵。或者快活在把她起來,抱著她踱過房間,一邊唱,「我們要一塊餅乾!我們要一塊餅乾!」以你的滑稽樣子誘孩子發笑。上面例子中,你面前的孩子正感到不痛快,更重要的是,感到與你疏遠了(即使在很多成人的關注之中孩子也可能有這種感覺)。你帶著親情和輕鬆愉快闖入她的世界,尋求咯咯的笑聲,以開始重建她對你的親密和歸屬感。你闖入的時候說的和做的不一定要有太多意義。起主要作用的是你的親情和快活的氣氛。比起傳統的反應,如,「我要你馬上停止這種行為」,這樣對待困窘中的孩子更有趣,更保護自尊心。同時,幽默感的反應也使我們避免跟孩子一起陷入不快活的心境。當我們作出熱情的反應時,我們是要尋回自己所了解的熱愛的那個孩子。我們常常能找回她,並一起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快活地大笑之後,孩子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感到安全。此時,他會自動地用某種方式袒露自己內心深處的鬱結。他通常會因一樁小事變得不安、憂鬱、或沮喪。例如,他可能堅持要穿一件還在洗衣機里的紅毛衣。他覺得可以放心地讓你知道這些煩惱,這些煩惱使他不很滿意自己的生活。要穿紅毛衣只是一條導火索,它即刻會引爆一隻集滿了長久積壓不散的混亂情緒的小炸藥桶。
如果此時你能關心地挨近孩子,但並不試圖用話語去安撫或勸解他,他就會抓住這個機會大發雷霆或大哭一聲。這時要求父母有極高的耐力。所有這些似乎都是由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不過要知道,這種發作可能是好事。發作之後他就卸掉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他會感到輕鬆、振作、與你更親近。痛快地哭一聲能釋放出那些曾使孩子害怕並僵化地對待生活的挑戰的消極情緒。遊戲中傾聽並不總能觸及深藏的不安情緒。但是請記住,當深藏的情緒被觸及時,是你做的遊戲中的傾聽以幽默與笑聲啟動了治癒孩子創傷的療程。
孩子在遊戲中以笑聲解除了某些輕度恐懼之後,他們有時會尋求幫助以驅除比較嚴重的恐懼。一個孩子在與你邊扭打邊笑之中要尋求此類幫助時,可能會突然傷害你或毀壞東西。這時就應該給他規定合理的行為限制。要用認真的語氣讓她知道你不允許她傷害你或打破東西。你需要同時採取行動制止孩子的過分行為,這樣你不必提高聲調也能有效地制止他。
當一個孩子的行為超出正常範圍時,我們往往指望他能聽我們的話,服從我們。可他幾乎永遠會令我們失望,他沒法做到。他當時根本不在思考問題。他正在向我們顯示他的煩惱,希望得到幫助。他渴求幫助,所以不停地要掐人或踢窗戶,表示他心情有多糟。如果你告訴他什麼是不能做的,然後溫和而堅定地採取行動執行你的規定,他常常會讓深藏的煩惱浮上來,隨著笑聲、眼淚、渾身冒汗的掙扎而消散。(父親與兒子例子略)
如果在遊戲中間,你的孩子有要傷害人的行為,閱讀下面的章節會有所啟發。情況發生時,你得限制孩子的行為,然後你或者選擇和孩子在一起,協助他處理比較嚴重的煩惱;或者馬上停止遊戲中傾聽,做些別的事。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思想準備處理孩子的問題,寧可暫不去理睬孩子的求助,你要記住孩子不會放棄求助,他們會一再地尋求幫助以解除煩惱。
十一、 挑戰與回報
遊戲中傾聽對於我們自己也有益處。無窮的憂慮和煩惱通常使我們成年人感到生活的苦澀。遊戲中我們必須訓練自己變得活潑一些,滑稽幽默一些,這就可以讓我們避免陷入苦澀感不能自撥。兒童很善於通過笑聲來排除自己的煩惱。如果你能向孩子學習,你就得到了一位樂意幫你重溫歡笑和嬉戲的大師。
提示與思考:1、 如果本章中提到的那位父親在遊戲傾聽中忍不住對兒子發火,結果會怎麼樣?2、 如果你和孩子做遊戲傾聽,讓你感到最為難的會是什麼?為什麼?第三章 孩子哭泣的時候
毫不奇怪,當孩子開始哭時,我們會心煩。在我們看來,孩子的哭聲意味著我們做父母的無能。經常有這樣的情形,孩子為一點小事(比如餅乾盒子空了)哭起來,我們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惱火、不安、厭倦和憤怒。我們想止住他的哭聲,儘力哄他,試圖說服他吃點別的,對他說飯前吃餅乾是不對的。如果他還是哭,就責備他說為這點小事哭可真傻。我們以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聲麻煩就過去了。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注意到,情況並非如此,孩子可能會安靜下來,但仍然不高興,長時間情緒低落。打不起精神,不再信任別人。對一切都不滿意,父母也為此感到氣惱,整個家庭生活受到影響。
在孩子開始哭時,也許我們換一種做法可以做到直接調整孩子情緒的作用。只要我們留在孩子身邊傾聽他,不打斷他的哭泣,他的煩惱會隨著哭泣逐漸消散,哭泣也會隨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癒合創傷。由於你給孩子機會自己排除受到傷害的感覺,之後他會變得更堅強和自信。傾聽要求你與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壞情緒時,你要留在他身邊,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個過程結束時,重新充滿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開始哭時,我們應當停下手邊的事去傾聽他,以便有助於癒合孩子受到傷害的感情。
二、 哭泣是自然的康復過程
要理解孩子對哭的需要,可以設想他們站在一條窄窄的平衡木上。在平衡木上,快樂情緒使他們善學,樂於接受我們的建議或幫助。由於感到安全和受到關懷,他們能不斷嘗試,一次不成就再來一次。但他們這種寶貴的自信心和對他人的信任也很容易受干擾。努力頻頻失敗,或周圍的人顯得漠不關心或態度消極,都可能傷害他們的感情,使他們從感覺良好和安全的平衡木上摔下來。脫離了「正常軌道」,他們無法找到能支持自己繼續嘗試的信心,感到傷心,就開始哭起來。
哭泣是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有你在他身邊,他會感到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支持和關心。一旦通過哭泣排除了煩惱,他就又可以精神煥發地面對生活。所以,傾聽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於所面對的困境,並從所受的傷害中得以恢復。
大哭不止,直到不快情緒消失——這種康復過程會很自然地發生在孩子身上。每當他們感受不到愛或喪失信心時,就會啟動這個過程。當孩子為要獨自挨過半小時感到煩惱時,就會把不快投射到一件小事上。有時,孩子在為了一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哭一場後,能夠告訴你他大哭的真正原因;有時,孩子可能哭完就跑出去玩,什麼也不說。我們苦苦地想要知道孩子究竟為何如此傷心,但孩子有時候說不出自己的感覺。好在我們能做到傾聽他們。有我們在他們身邊,他們就能完成康復過程,儘管我們對其內容不很清楚。
孩子們經常選擇家庭中歡樂融洽的時刻表露他們不快的情緒,使履行父母職責看來更像是對性格的考驗。我把這稱作「被糟蹋的郊遊」現象。比如,你和孩子們也許是一整天都在公園裡快樂地玩耍,當你們動身回家時,孩子卻變得不高興,容易生氣,會為必須坐在車子後排座哭叫等。
實際上,孩子是在利用這天從父母身上新感受到的安全感和親近感。這一天的滿足襯托出平日里感到的缺憾,就像是一塊白桌布上的污點。度過了如此快活的一天,現在他要致力於往日里積存下的不快。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能排泄掉積鬱的機會。不過,如果你對此沒有思想準備,這處「被糟蹋的郊遊」會是令人沮喪甚至惱火的。一旦你明白它準會發生,你可以讓自己做好準備,等孩子哭時好好傾聽,直到他平靜下來。比如,你可以在自己尚未筋疲力盡時就動身回家,因為你知道路上可能要處理某些會有積極的結局的「麻煩」。
五、 傾聽者須知
當孩子哭起來,你準備傾聽他時,他最起碼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 先檢查孩子身體方面是否受到損傷,或環境是否有危險。如有,要立即採取相應措施。2、 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給以忠告。既然你來到孩子身邊準備傾聽他,孩子就會尋求你的幫助。你的忠告,或明顯的不安,只會妨礙他理解所發生的事。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為奔跑時摔倒了,你只需摟著他,聽他哭。你可能很想責備他的不小心或想告誡他要當心有水的路面。不要這麼做。孩子哭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對四周事物全不在意。他已把注意力收攏在康復過程的進行上。否則無法完成該過程。不要對他說什麼他要是小心些就不會摔倒之類的話,因為那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哭的時候,聽不進你的忠告,你的任何責怪也只會加深他受到的傷害。孩子哭夠之後,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會急切地想知道剛才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你只需點到為止。說句「瞧見你剛才摔倒的地方了?那兒有水」就足夠了。暢快的哭泣已經盪去孩子由於意外的摔倒所感到的緊張與困惑,他現在能自信地回答:「噢,我是在有水的地上滑倒的。媽媽,下次在有水的地方我會跑慢一點。放心吧!」
3、 靠近孩子,輕輕地摟住他,讓你們的目光相接撫摩和愛撫的目光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有力的支持。摟住孩子並注意相互位置,讓他在願意時能望到你的眼睛。不要讓他趴在你的肩頭上哭,或一直把頭埋在你的膝頭上。要溫和地鼓勵他抬頭望著你,感受你對他的愛。如果他能注意到你充滿愛撫的目光,就可能哭得更厲害。不過也許他根本就不望著你,那也沒關係。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的壞情緒上,他還沒有把它們清理完。足夠的哭泣和你的耐心傾聽終會使他放鬆下來,恢復與你的全面接觸。
孩子哭的時候,情緒會隨之放鬆。他在宣洩悲傷的過程中,能敏銳地感受到你的反應。溫柔的觸摸,輕撫他的面頰,把他摟在懷裡輕搖,不時地輕吻他的小手,都會把你的關切直接送入他的心田。言語幾乎是多餘的。孩子對你的感情可能沒有什麼對應的表示,但只要你看到孩子越來越放鬆,就知道他已經接受了你給予的每一分愛。
4、 和藹地請孩子把他的煩惱告訴你放聲大哭的孩子總不是無緣無故地感到委屈的。委屈越深,孩子越不容易開口談。你要對他說你想了解他的煩惱,然後,就耐心地聽他說。有時候,你說完以後,孩子只是大哭不止,好久也說不出一個字來。不不定期,你仍然能憑藉他的表情、哭泣的聲調、他看你時的眼神等大致推斷出他的煩惱所在。所以,你要保持對他敏銳的觀察,不論他能開口談自己的煩惱與否。
哭在前,談在後,然後是新的認知——這就是一般的規律。
5、 如果你發現孩子害怕某個特定的事物,向他保證你一定會保護他,不讓他受到傷害當孩子感到非常恐懼時,你的保證可以提醒他注意「現實是安全的」這一事實。不要期待你這些話會止住孩子哭泣。但孩子在通過宣洩重新獲得安全感的過程中,的確需要聽到你的安撫式的保證。
6、 不要對孩子的情緒作評論這一點太難做到了!我們太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我們自己有好心情,別人也該如此。但孩子們的情緒有自己的陰晴雨雪氣象系統,為我們成人經常注意不到的因素所左右。在孩子傷心時對他說「你該感到高興才對」,無異於對一場暴風雪說「快走開」。最好對孩子說,「你這樣傷心我很難過,」或,「你不好受,我就在這兒陪著你,」這樣就給孩子機會去正視和處理他的壞情緒。而類似「別覺得委屈,是你自己先動手的!」和「不就是撕壞了一份作業嘛,別像個愛哭的小寶貝似的沒完沒了!」這樣的話只會羞辱孩子。你本想幫助孩子擺脫煩惱,可你這樣說只會適得其反。
傾聽孩子,既不意味著你認可他的情緒,也不意味著你縱容他。你只是在幫助他擺脫不良情緒。孩子只在煩惱得不能正常思考時才會哭鬧。煩惱和不安能壓垮孩子,驅使他做出非理智的事來,所以孩子才力圖把這些不良情緒「哭掉」。他恨自己行為「出軌」,失去自控。你的傾聽可以逐漸減弱不良情緒對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個傾聽過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斷力就會得到恢復。
孩子哭鬧時,你會聽到他抱怨你或其他與自己的生活有重要關係的人。比如,「你不愛我,從來就不愛我!」「我希望你不是我媽媽!」「我恨你,爸!別人的爸爸都比你好!」這些都是孩子在宣洩煩惱時會說的。孩子在試圖「哭掉」煩惱,恢復好心情時,需要「口無遮攔式的自由」。如果他們能哭出來並對你說出自己最糟的感覺,他們的委屈就會漸漸消失。不要對孩子的抱怨太在意。孩子對你的抱怨並不代表對你的全盤評價,只代表他急於排除掉的煩惱而已。只要他擺脫掉那些令他不快的情緒,他就會重新注意到人對他有多好。
7、 允許孩子暢快地哭,不要有時間限制孩子哭起先是為剛發生的事,然後可能是為以前發生的傷心事。如果他是初次得到傾聽,他會哭得很厲害,很久,一般達半小時到1小時之久。因為這樣的機會他已經等了很久。你表現得越溫和慈愛,他哭得越久、越厲害,因為感受到了你的支持和關注。我們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困難時刻,他人不期而至的關心會使我們落淚。孩子也是如此。越有安全感,他就越能向你充分顯露他的情感,在哭過之後,能越深地感受到輕鬆愉快。
說到時間,父母們會覺得很難辦。我們怎麼會有那麼多半個小時來坐下聽某個孩子哭呢?誰去準備晚飯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時間是個昂貴的消費品,大多數人不會輕言為某件事多用些時間或多作些努力。不過許多父母發現,當孩子煩躁不安時,如果肯花時間傾聽,可以省去其他不少麻煩。比如,你不再需要花時間訓斥他,為他擔心,不停地撫慰他。你只需在孩子發脾氣時坐下來,把他摟在懷裡,允許他哭出內心的委屈,明確意識到這是孩子處理自己不良情緒的機會,也是讓你自己放鬆情緒,通過傾聽讓自己的愛浸潤孩子心田的機會。
8、 孩子大哭一聲之後或許需要睡覺恢復過程中,睡眠的作用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孩子在一場翻江倒海的大哭之後可能連續打幾個哈欠,然後倒在你的臂彎里沉沉入睡。這樣的睡眠很重要。它給了孩子為恢復由於情感傷害而喪失的感知能力所需要的時間與安寧。通常,他會覺醒來,又是個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孩子。
有時,睡眠只是恢復過程中的一個間歇,並不意味著過程的終結。悶悶不樂的孩子會逐漸地、時斷時續地抽泣著進入夢鄉。醒來時仍然不快活,但已有了新的活力繼續自己尚未完成的恢復過程。
9、 傾聽過孩子充分哭泣之後,注意發現孩子身上新增長的領悟力、熱情和創造力,以及他更加充滿活力的遊戲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痛快地哭過之後感到輕鬆、被愛,滿懷希望。他們會通過某些看似微小而意義重大的行為,讓我們了解他們的變化。在對你大哭大鬧之後,孩子可能會輕柔地幫你整理頭髮,勇敢地去和他以前害怕的孩子一同玩耍,自編幾首快活的小調,或把他以前最厭惡的數學作業做完。注意捕捉他渴望生活與愛的天性的閃光。你一定不想錯過他對你表達愛的一舉一動,願意看到他的自信心不斷增長的跡象。這些就是對你的傾聽的報答,是你的努力贏得的。
一位母親每次送女兒去託兒所都痛苦萬分。每天早晨和母親告別時,孩子都會抓住她不放,抱怨,哭鬧。然後,她會很快停止哭泣,但整天悶悶不樂,不愛說話。最後,母親決定每天提前到校,以便有充裕的時間與孩子道別,孩子哭時能陪在她身邊。頭三個早晨,母親每次都留在車裡聽孩子哭近一個小時。等女兒哭聲一停止,她就溫和地說,「該進學校了。準備好和我一起下車進大門了嗎?」孩子就又抽泣起來,緊緊抓住她。在經過幾乎不可想像的那麼長久的大哭之後,孩子會安靜下來,向四周望望,悄悄看一看飯盒裡為她準備的午餐,或轉轉汽車方向盤,然後就同意進校門了。第四天早晨,孩子比以往哭得還要厲害,可只持續了15分鐘,就很快決定要進校門。第五天早晨,孩子沒哭。她用力長久地擁抱了媽媽,說她要自己一個人走過校門。保育員後來報告說,她的女兒的自信心在那一周里有顯著增強。這個變化正是母親終於在第五天所明確看到的。
就像上述例子中的情況,孩子在面對新的挑戰時,如能得到傾聽,他們的自信心會得到驚人的增長。為了清除某種情感創傷,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傾聽,需要你付出相當多的時間。但你可以看出,孩子在最初表現出的軟弱無能的狀態會隨著每一次傾聽獲得明顯的改進。
六、 傾聽孩子對於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
傾聽一個哭鬧的孩子本身並不複雜,對孩子的成長極為有益,但實踐起來確實不容易。要做到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我們父母也需要別人花時間來傾聽我們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激烈情緒會觸發我們自己的情緒。我們也有許多話要說:比如,作為父母有多難,我們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時讓我們多麼惱火,對孩子的擔憂、失望和希望。如果父母們之間能建立起一種彼此傾聽的夥伴關係,就能滿足這種需要(詳見「聽你聽我」)。當我們自己信賴著一個傾聽者時,我們會更好地理解孩子是怎樣努力要信賴我們。讓傾聽者了解我們自己有多麼傷心、勞累,有助於培養我們傾聽孩子的耐心,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擺脫煩惱。
提示與思考:1、 孩子大哭時,你通常的反應是什麼?2、 就你而言,傾聽大哭的孩子是否很難,難在哪裡?3、 你是記得自己小時候曾經大哭過,因為什麼?父母是否和藹地聽你哭?第四章 孩子恐懼的時候
一、 孩子的恐懼感從何而來
孩子降生時對這個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他們期待得到愛、溫情和理解。父母會給孩子儘可能多的關懷與溫情,但往往不能夠滿足他們的期望。當某些他們不能理解的事情發生時,或經常受到冷落,就容易使他們感到恐懼。孩子有時比成年人更敏感,許多成年人感到無所謂的事情都會驚嚇孩子。孩子尤其對突發的、痛苦的或缺乏親情的情況沒有思想準備。幼年和母親或父親分離,未對孩子解釋就突然更換保姆,家裡人情緒激動的談話,被好事的親戚拿來取笑逗樂,電視節目中的暴力等,都能使孩子受到驚嚇。
此外,有些孩子可能在很早的時候就受到過直接的身體傷害。難產、早產、新生兒黃疸的治療等,都可能驚嚇嬰兒,擾亂他出生後第一個月的寧靜。嚴重的傷害會使某些孩子由於潛在的恐懼而經常處於緊張的情緒之中。
感到恐懼的孩子會很難與他親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觸。他不能承受你長久的注視,也不很快去試探並依賴他人,而是經常處於一種「戒備」狀態,不能鬆弛下來平靜地享受親友的陪伴。懼怕也會使孩子變得急躁和難得滿意,稍不如意就可能由於不耐煩或生氣而大光其火。
二、 孩子如何擺脫恐懼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完全擺脫恐懼。我們很少有人見到過孩子生來就會嘗試使用的康復過程,因為它往往是我們所難以忍受的。孩子在宣洩恐懼感時,會深深地體驗到恐懼,他們的恐懼感會隨著發抖、乾嚎、出汗和發脾氣宣洩出來。在整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我們在身邊給予關注,正如他們在哭泣時需要我們在身邊給予關注一樣。……孩子為消除懼怕所作的努力真是令人困惑不解:誰會想到讓他們在你的懷抱里表現出恐懼感竟會有助於他們獲得自信呢?
三、 孩子經常間接地表現自己的恐懼有時候,孩子不會直接啟動康復機制。他們不哭叫,也不跑向什麼人尋求幫助,因為他們已經害怕去體驗恐懼。他們以明顯的「行為異常」的方式尋求幫助。他們或固執地躲避某些活動、某些人或地點,或他們感到害怕的場合採取攻擊性行為。孩子的恐懼也經常間接地表現為憤怒(詳風「孩子憤怒的時候」一章)
以下是幫助孩子擺脫恐懼的幾個原則。一旦你的孩子在恐懼中大哭起來,你趕到他的身邊想幫助他時,這些原則會告訴你基本的做法。1、 摟緊孩子。確保只要他願意,他就能清楚地看到你你應當說儘可能地顯示出你確信一切都好。你應輕柔而堅決地把他緊摟向你,鼓勵他看著你,告訴他你就在他身邊,他隨時都可以看到你。
2、 即使孩子拚命要推開你,你也要堅持靠近他要使康復機制起作用,孩子需要一個宣洩恐懼的對象。而你通常就是他近旁最安全可靠的這樣一個對象。他會突然害怕你靠近他,彷彿你一靠近就會置他於致命的危險之中。他把從前某次可怕經歷留下的恐懼感與你聯繫起來,因為他無法與從前那個抽象的陰影抗爭,但可以與你抗爭。如果你心平氣和地允許他掙扎、哭泣和發抖,就能加快他擺脫恐懼的康復過程。
3、 對孩子解釋你為什麼要守在他身邊孩子會迫切地期望自己不必去體驗恐懼。為了表明你是為他好,而不是要為難他,你要一再向他解釋你為什麼要守在他身邊。解釋得越充分,他越能信任你。你可以說,因為當他害怕時,你要和他在一起,你知道他現在沒有危險,你愛他,不願讓他獨自體驗恐懼等各種靠近他的理由。
4、 如果孩子攻擊你,你要防止自己受傷5、 讓孩子知道現在他是安全的不斷地用話語安撫孩子,有助於他們宣洩恐懼。你的聲調很重要,平衡的聲調比話語本身更能令人安心。你的聲調越充滿自信,他越能面對恐懼。
6、 擁抱孩子7、 一旦你感到害怕或憤怒,請立即中止幫助孩子的嘗試四、 當孩子逃避令他們感到恐懼的事物時
當孩子跑到你身邊,試圖躲避他們害怕的事物時,你可以當即啟動治癒過程。首先要保證他的安全,去除不安全因素。然後,溫和地鼓勵他面對使他害怕的事物。讓他看著他所怕的人或物,也可以試著朝那人或物靠近一點點。如果孩子嚇得發獃,你就帶他走得遠一點再讓他看。也許你得輕推他一下,把他的臉從你的膝蓋上移開,或你們一起朝著那人或物挪近一點點。你在努力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愛護與安全,加上讓孩子感受到些許恐懼。如果你表現得有些冷淡和不耐煩,孩子覺得不得不服從,就無法放鬆地宣洩自己的恐懼感。如果你給予過多的同情,他會失去體驗自己恐懼的機會,而這種體驗是治癒過程的重要組成。
如果孩子的恐懼不很嚴重,你可以先鼓勵他發笑來幫助他消除恐懼,這樣可以釋放出恐懼所引起的較輕的緊張情緒。如果在他感到安全時,你能裝出自己也害怕他所怕的事物的樣子,他就會笑起來。當你用笨拙可笑的動作表現恐懼時,孩子會開心地大笑不止,甚至可能會以強者的姿態加入遊戲,對你說,「我能告訴你怎麼辦,你得聽我的!」這種新的力量平衡——大人嚇得束手無策,孩子反而膽大有為——是對孩子的日常體驗的難得的補償,隨著他串串笑聲,緊張情緒會漸漸消除。
許多孩子都有晚上難入睡或者天亮之前被嚇醒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好辦法是在睡前安排一些活潑的遊戲,要有歡笑,可以有打打鬧鬧(不要胳肢),但要讓孩子佔上風。這樣的遊戲能使你和孩子肌膚相觸,這是孩子的安全感的主要來源。這樣的遊戲還能讓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當孩子與父母共同度過的時光以遊戲和歡笑為主時,他們會感到與父母很親近。到了睡覺時,孩子就會比較容易面對感到不安全的問題和感覺。他可能會開始反對去睡覺,或不肯刷牙,或不停地要你講故事。你要做的是保持好情緒、自信心,繼續引導他去睡覺。
孩子有時會掩飾自己的恐懼。他們因為感到孤獨、被人冷淡而不愉快,但不知該怎麼辦。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會盡量保持正常舉止,然後可能會突然打別的孩子一下,揪妹妹的頭髮,或扑打你。這些是最讓父母討厭的事,很容易被認為是故意的粗野行為,使父母對孩子產生看法,心想,「怎麼她這麼大了還不能控制自己?」
不管是什麼年齡,人在害怕時都無法正常思維。當孩子由於害怕而無法正常思維時,他們就會因為自己受到的傷害去同樣傷害別人。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操場上被人推了一下,在緊張或懼怕之中,他就可能去推別的什麼人。受到辱罵或見到過別的孩子遭受辱罵的孩子,在情緒緊張或感到孤立時會脫口罵人,不論他是否懂得所用詞的含義。使孩子感到恐懼的事件常常會原原本本地再現於孩子的行為之中。
要幫助一個可能會由於恐懼而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父親或母親應該預見到會發生的麻煩,在孩子做出攻擊性行為之前及時制止,以免造成傷害。如果在孩子已經弄傷了別人之後你才趕到,孩子此時通常會沉浸在內疚之中,無法體驗任何其他感受。他也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使自己能痛快哭泣或發抖以排除恐懼。
我們常看到成年人以嚴厲、羞辱或反感的態度對待恐懼中的孩子。「馬上給我停止這一套!要不我就揍你屁股啦!」「行啦,別像個小孩子似的。現在趕快進教室,要不我就告訴老師說你想留在家裡守在你媽身邊!」「你再敢……我就把你鎖在你的房間里,教訓教訓你!」
人們需要時間和練習以及充分的支持,才能在孩子因恐懼而產生不當行為時,不按照老習慣去對待他們。我們正在儘力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排除恐懼,找出致使他們膽怯及有攻擊性行為的根源。就像走鋼絲的人,我們必須小心地保持平衡,不讓自己倒向老習慣。在建立起全新的對孩子的復原能力的信任的基礎上,我們循序漸進:當他們感到害怕,躺在我們懷裡時,我們給予傾聽;在他們害怕時,我們始終留在他們身邊,輕輕摟著他們,直到他們重新獲得安全感;於是,在最終走完鋼絲後,我們將看到他們又能欣賞自己的生活,比以前更勇敢,更堅強。
提示與思考:1、 小時候你是否有感到膽怯的時候?是否懼怕過某種事物?2、 當你小時候感到膽怯或害怕時,是否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是什麼樣的幫助?周圍的成年人當時是怎樣對待你的?第五章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一、 一些全新的假設
我們大多數做父母的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判斷自己為人父母的能力。當孩子顯得愉快、聽話、可愛、又有禮貌時,我們就為自己,也為孩子感到自豪;當孩子情緒低落、不講道理時,我們或是責備自己,或是抱怨孩子。我們處理事情時往往受一種廣為接受的觀點所左右,即孩子有了麻煩是件「壞事」。我們會通過儘力勸說或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重新成為「好孩子」,因為我們不願意覺得自己是「壞」孩子的「壞」父母。
建議父母不必勉為其難地強使孩子們變「好」,而是嘗試另一種方法。即傾聽孩子的情緒宣洩。它是依據以下這些並非憑空的假定:
1、 兒童天生是可愛的,他們容易與人相處和合作,有很強的求知慾。2、 兒童良好的天性會被不良情緒掩蓋。當他感到悲傷、驚恐、害羞、孤獨或不被讚賞時,其良好天性可能被掩蓋。不安情緒會使孩子的行為「出軌」,不再對人抱有信任、合作、熱情的態度。
3、 受傷害的感受會導致孩子的行為變得可惡、可怕或僵化。這類行為表明孩子在尋求幫助。
4、 如果孩子正處於上述狀況,情緒很糟又很倔,只要有位成年人來到他身邊關懷地傾聽他訴說煩惱,他就會從受傷害的感覺中解脫出來。特別要注意的一種情緒是沮喪,它是任何一個熱切求知的人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孩子們帶著「我當然能做」和一定會成功的期待去學習。他們對於自己想幹什麼有自己的主意,這是件好事。然而他們的能力只有通過坎坷的、有失誤的嘗試過程才能得到增強。沮喪是學習過程中每天都有會發生的突然故障,是孩子所期望的與他們所能做到的二者之間的矛盾的自然產物。
對於任何年齡的學習者來說,沮喪都是難以對付的敵人。我們都知道沮喪是如何發生的:一個孩子無法讓事情按照自己的願望進展,然而為了自己的榮譽,他又不能放棄努力。最終他失去了採取新方法進行嘗試的能力。他想成功,但不知如何做,他感到惶恐。此時,善意的成年人的建議對他不起作用,因為他的那種感覺或情緒已經壓倒了他思考的能力。此時如果禁止他發脾氣,他一定會放棄要學習的願望。以後每當遇到相似的情況或相似的學習任務時,沮喪就會像豪豬毛一樣豎起來擋住他的路。
當一個灰心喪氣的孩子感到安全時,他會開始發脾氣,即開始一個自然的康復過程。孩子大吵大鬧時,會全身發熱,也可能會哭泣和冒汗。這樣的發脾氣通常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他們不是壞脾氣,也不是有惡意。這種情緒爆發會大量釋放出致使他們一觸即發的緊張情緒。
大多數父母從來沒有機會觀察發脾氣如何使孩子們恢復了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因為當孩子流露出自己的情緒時,周圍的人都會對孩子發火或嚇唬他。儘管每一個健康的孩子都曾一再地嘗試用發脾氣來驅除沮喪的感覺,我們卻一直認為孩子不該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並不一定意昧著你作為父母有什麼過錯,或事情有什麼不對頭,或孩子有什麼過錯。當然,如果孩子在類似的情況下重複發脾氣,也許說明你對孩子的行為的期望或限制是不恰當的。例如,在商店買東西時不許小孩子觸摸任何東西,肯定會讓他感到沮喪。兒童不會抑制自己與生俱來的學習願望,他們常通過觸摸來學習。他們自己的希望和想法常超出自己的能力所限。發脾氣是感到沮喪的孩子擺脫不良情緒的途徑。
一旦你能把握孩子發脾氣的規律,傾聽他發脾氣並不比聽他哭泣更困難(參閱「孩子哭泣的時候」一章)。發脾氣就像是孩子情緒系統中的雷霆閃電。下面是關於傾聽的幾條一般性準則。
1、 要靠近孩子,但別試圖安慰他大發脾氣意味著大量噪音和運動。這有助於他擺脫由於自己未能達到目的而感受到的羞辱!讓他去撒潑吧。發脾氣的過程大多不會很長。你也許得堅持聽5至15分鐘。一旦得到傾聽,發脾氣會很快過去。隨後孩子可能會咯咯笑,與傾聽人熱烈地親昵一番。孩子從幾乎要崩潰的狀態又恢復了平靜和理智,這樣一個奇妙的轉變過程正是傾聽的結果。你會在隨後的幾小時或幾天里欣喜地發現孩子的耐性有了很大的增長。
2、 如果你和孩子剛好處在一個公開的場合,你可以小心謹慎地把孩子帶到比較隱蔽的地方,以便安然度過「風暴」孩子們看來經常選擇公開場合開始發脾氣。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周圍有很多人時,發脾氣對自己有利,也可能是由於置身在成年人的環境中,對他們造成的壓力最終超過了他們的承受力。比較恰當的處理是設法把正在撒潑的孩子帶到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以便你能控制局面。大多數旁觀者會很樂意看到你處理問題很在行的樣子。實際上他們大多也有過一兩次同樣的經歷。所以不必太顧忌旁觀者。
第六章 孩子憤怒的時候
一、 挑戰
我們有時很難區分發脾氣和憤怒,因為這兩種情緒的外在行為表現都有大吵大鬧,都使人失去了我們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好風度和良好的自我控制。憤怒有時源於恐懼和悲傷;有時則是對於不公正的情緒性反應。不論是哪種情況,只要憤怒的發泄能為人理解並得到傾聽,孩子和全家人都有會從中受益。
孩子憤怒時,情緒激烈,我們也感到應該作出相應的反應。第一反應是想對孩子說理。不過由於他正陷在憤怒的情緒中,對他說理很少奏效。他根本聽不進或無法理解我們的話。而我們自己也往往會由於孩子的「執迷不悟」而感到沮喪。所以當孩子生氣時我們也常忍不住發火。
那麼怎樣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呢?怎樣可以消除氣惱中的孩子與父母的隔閡呢?關鍵在於找到一種方法使孩子重新能夠與我們很好地交流。我們想讓他們了解,即使不能樣樣滿足他們,我們依然是很愛他們的。如果對憤怒的孩子給以關注和愛,他就有機會處理自己的情緒,並最終擺脫它。如果我們不這樣做,而是懲罰或孤立孩子,他的怒氣就會被埋在內心深處,在那裡不知不覺地增長、膨脹。
面對憤怒的孩子,我們要儘可能保持心平氣和,給他機會發泄出內心的怒氣,他就會恢復自信,重新感受到別人的愛。
安排「專門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可以為我們能較好地處理孩子的憤怒打下重要基礎。那些令人擔憂的「危機時刻」,「專門時間」的作用就好似一種解毒劑。
無法忍受他人的怒氣彷彿是我們從前輩那裡繼承的遺產,所以有必要對憤怒的情緒作一番剖析。
憤怒的孩子怒氣起時來勢洶洶,其實他的內心是驚恐不安和悲傷的。一件很小的事會使他感到自己受到嚴懲威脅,而且他除了奮起反抗外別無選擇。他還感到孤獨,認為沒有人能理解他,沒人願意向他伸出救援的手,所有的人都想傷害他。孩子天生渴求溫情和友善。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狂暴地打他的親人,你可以假定他正處於極度的痛苦之中。他是以這種方式籲請人們注意這個事實:他受到了傷害,需要幫助。
孩子悲傷的時候,哭泣可以排除他們的悲傷。害怕的時候,哭泣、發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們的恐懼。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發過脾氣之後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孩子憤怒的時候,卻沒有確切的、與生俱來的康復途徑可循。憤怒好比一道鐵絲網,父母必須越過它才能靠近驚恐而又充滿痛苦的孩子。一旦學會如何靠近憤怒的孩子,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擺脫造成他們憤怒的主要原因——懼怕和痛苦。
當孩子感到處境危險,或經常獨自一人、無人做伴,或見到別人受到傷害,都會強烈地感到恐懼。這時,他們幾乎總會由於過度驚恐或為恐懼所壓倒而無法抗爭。面對危險,正常的反應是全力抗爭,然而巨大的恐懼會使孩子處於消極狀態。他們會退縮,發獃,或默不作聲以求逃生。這些駭怕的時刻會給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記。在脫離危險之後很久,他們仍然會感到懼怕。他們懼怕既來自那件他們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來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動的處境的體驗。
很小的不快可能會觸發孩子很久以前的經歷留下的恐怖感。儘管此刻他並未面對嚴重威脅,他的行為正如那次一樣,因感到孤獨和驚恐而作出自衛的反應,他憤怒。憤怒的孩子是在與一個不存在的敵手爭鬥。此時,有效的方法是伴在他身邊,幫助他處理他的恐懼和悲傷。
一個孩子不可能告訴你說,「我嚇壞了,就像我去年那次碰傷頭一樣害怕。」以往可怕的經歷的各個細節會留在孩子的記憶中,就像扎在肉中的刺一樣,深深地影響他的思維舉止,但又不總是能為孩子自己所意識到。孩子通常不可能直接處理有關的經歷。好在孩子不需要我們完全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他們在試圖排除那些使他們「失常」的情緒時,只需要我們的關注。
五、 你可能成為孩子攻擊的對象
當你試圖幫助處於憤怒情緒中的孩子時,你將面對的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孤獨。孩子感到為世人拋棄,孤獨無助,尤其對你特別失望。這當然是既不公正也不理智的,可事情看來就是如此:孩子感到危險或無助時,他們會讓自己的情緒反應——通常是憤怒和不信任感——指向他們最親近的人。
當然,你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你已經儘力去愛孩子,孩子卻叫喊著說你從嚴不關心他,你一直很壞。但如果你此時急於為自己辯護,要「澄清事實」,就不能集中注意力於孩子。因為他需要告訴你,他對你有什麼想法,然後才能接受你的幫助。一邊給予關注,一邊傾聽孩子情緒激昂的訴苦,應該是最奏效的做法。
儘管他對你發怒,堅決要你走開,對你不信任,你也要慈愛地留在孩子身旁。經過尖叫、發抖、冒汗和大哭這些能釋放出隱藏在深處的傷痛的過程,孩子會驚喜地發現,在他一直對你發火的時候,你始終在他身邊。
七、 你也需要幫助
要幫助孩子排除憤怒情緒,你得有精力、時間,還得想念在這個暴跳如雷的年輕人的身體里有顆溫柔的心。還需要一些經過練習才能學會的技巧。先練習傾聽哭泣的但並不憤怒的孩子。你需要體驗如何幫助他度過悲傷,而他需要學會在自己困難的時刻能信任你。然後,在他發火的時候試著平靜地留在他身旁,傾聽他體驗恐懼的全過程,從中你也了解到有關的康復過程。你很想看到孩子擺脫苦惱不堪、怒氣沖沖、不可理喻的狀態,恢復他原來可愛、懂理的樣子。那麼現在你可能已經在你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足夠的信任感,可以再進一步了:你可以開始穿越他的怒氣了。
要幫助孩子,關鍵在我們自己也能獲得幫助。我們自己的憤怒情緒,正如孩子的一樣,也植根於悲傷和恐懼。憤怒和恐懼攪擾著我們,我們害怕失敗,害怕孩子失敗,害怕我們承受不了做父母的壓力。請找一位能關注地傾聽你的朋友。對他談談你自己,你的孩子,你的希望和你的失望。隨著朋友的傾聽和關注,儘管這樣做對你很難。向別人傾訴以釋放自己的煩亂心情能增強你的耐力,從而更好地承受在試圖傾聽處於憤怒中的孩子時會遇到的各種刺激。
八、 傾聽憤怒的孩子的要領
1、 如果孩子顯得憤怒,你要留在他身邊,儘可能了解問題的本質。你要走近孩子鼓勵他說下去:「怎麼回事?」「還有什麼?」「你想要什麼東西?」
2、 估量一下你自己的心境。此刻你是否頭腦冷靜,能夠傾聽
3、 給孩子以溫暖與親情。不要勉強孩子接受,但要不斷給予
憤怒中的孩子需要探明他不會失去你的關懷。你要冒著他對你的攻擊努力靠近他,向他表明你要和他在一起,他對你很重要。當他意識到不論他如何對你以惡語拳腳相加,都不會失去你的關心和愛護,治癒悲傷和恐懼的過程就會開始。你應該全神貫注地聽他宣洩,不要因為他的情緒使你感到難堪而退縮。當他還不想向你顯露掩蓋在憤怒下的創傷時,你會聽到這類惡言惡語:「我恨你!」「你在這兒讓我更生氣,快走開!」等等。
4、 留在孩子身邊,繼續傾聽孩子可能試圖避開你,要獨自呆著。他會對你說他需要這樣,你跟著他只會增強他的憤怒。這時,你要堅持接近他,使他能感受到你想幫助他的意願,並且確實在考慮他的話。也就是說,如果你被命令「走開」,你就說,「好吧,我就後退幾步。可我真想過去挨著你在床邊坐下來。」
5、 對孩子解釋你為什麼要留在他身邊你的解釋應言簡意賅。但孩子在平靜下來之前是不會理解你的解釋的。
那麼你為什麼不走開呢?因為,以前你曾按他的要求走開了,卻並沒胡使他平靜下來。所以這一次你決定不走開。還因為,當他情緒這麼糟時不應無人陪伴。再則,如果你不走,他只是感到你很討厭,但如果你真走開了,他會覺得你並不真地關心他。你不走是因為你愛他,要和他在一起度過他最困難的時刻。重要的是你要想辦法讓他意識到你正在竭力要好好地愛他。
6、 如果孩子對你拳打腳踢,要注意自我保護。如果你能應付,不要走開,讓他打接近孩子的關鍵通常是:在他攻擊你的時候,你的關懷總能打開他淚水的閘門,並使他能夠發抖,最終在感情上把他重新帶回到你身邊。7、 不要讓孩子在憤怒中打壞有價值的物品,或傷害別人因為孩子在事後會感到內疚。允許他表現自己的情緒,用力掙扎,但要及時阻止他的毀壞行為。
8、 克制自己要說教、斥責或批評孩子的慾望與憤怒中的孩子是無法講道理的。試圖表明你是「對」的,他是「錯」的,只能使孩子認為沒有誰真正在意他。如果是因為你的合理要求引起他的憤怒,此時就不要對他長篇大論地講你的理由。你只需堅持你的要求,愛撫他,關注他,留在他身邊,允許他大發雷霆。一旦他能與你溝通,他的判斷力就會得到恢復,也就可以理智地與你討論問題了。很可能,這時已沒有必要進行你的對與錯的說教了。
九、 暴力問題口頭命令對於情緒衝動的孩子一般不但不會奏效,反而會火上澆油。成年人的果斷的(並非粗暴的)干涉行動會有效得多。
十、 孩子的憤怒可能是針對著不公正十一、 允許你自己在學習中犯錯誤提示與思考:1、 小時候當你表達自己的憤怒時,是否有人傾聽你?2、 對於你,傾聽一個處於憤怒情緒中的孩子,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下篇 聽你 聽我——建立融洽的傾聽夥伴關係
第一章 導言傾聽夥伴關係:一種特別的關係
傾聽夥伴關係是指兩人同意輪流傾聽對方而產生的一種約定關係。花些時間做相互傾聽,以探求新思路,制定目標,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會有助於父母們更有效地照料他們自己和家庭。建立傾聽夥伴關係是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人們能夠相互經予撫育子女時所需要的幫助。
建立相互傾聽夥伴關係方式很靈活,可以因人而異。你可以與你所希望的任何人建立這種關係,可以在彼此方便的時候與對方交換傾聽一個半到兩小時。所謂交換傾聽就是一半時間你做聽者,傾聽對方訴說,另一半時間由你訴說,對方做傾聽者。你們之間應該達成協議,同意為對方在交換傾聽中的談話保密。經過一段時間,你們相互之間會比較了解,會逐漸相互理解對方的努力,並相互讚賞對方的成功。這種傾聽夥伴關係可以使父母們更深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可以使他們顯示出在生活中佔主導的、深摯的愛與追求。
相互傾聽的夥伴關係達到最佳效果的條件是傾聽者必須信守這樣一個原則:每一個人在本質上都是極其可愛和聰明的,每一個人都是處理他自己問題的專家。在傾聽對方時,你的作用是協助對方專註於他自己的思考、目標和感覺。輪到你談時,對方則應關注你的思考和感覺。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你們相互為對方提供的關注會有助於增強各自的自信心,更成功地應付各種挑戰,增長才幹。
第二章 建立傾聽夥伴關係:傾聽與訴說
一、 傾聽對方
初做傾聽者的人需要經過練習才能學會集中注意力。愛插話的習慣會妨礙我們好好地傾聽別人。平常聊天時,誰都可以在自認為適當的時候打斷別人,也可以隨時轉移話題。我們還利用閑聊來達到各種目的:交換思想與意見,收集和發出信息,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感受,尋求各種關係。但是,與你的傾聽夥伴在一起時,這些目的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傾聽夥伴關係中,傾聽者的目的是協助他的夥伴發揮出全部才智,僅此而已。
在相互傾聽中,一個人聽,另一個人談。聽者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另一方在談話中則循沿他自己的思路。
三、 尊重你的傾聽夥伴,相信自己的注意力的效力對於傾聽夥伴的尊重,意味著你對他的看法應包括如下幾點:(1) 認為對方總是在儘力照料好子女,并力求做得正確。(2) 即使他做得不夠好,也並不是因為他人「不行」或有「不良」的個性,而是因為他在某些方面受過重創。不應該把他遇到的麻煩歸咎於他。(3) 認為他的固習可能反映他在小時候是如何受到傷害的。(4) 認為他能夠越來越有效地利用你的尊重和注意力。
在你作為傾聽者的幫助下,他能夠擺脫那些與舊創傷有關的行為,從而表現出他的愛、關懷與智慧。
四、 傾聽時,專註於對方的問題,不要因你自己的問題而分心
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問題、體驗和反應丟在一邊,集中全部注意力傾聽對方的問題、體驗及情緒表現。你自己的問題當然也很重要,可是按照約定你只該在輪到你談時才去考慮它們。為了更好地傾聽對方,要盡量避免下面的談話習慣。
1、 想談你自己的經歷重要的是不要把你的評論或意見講出來。
2、 急於作出反應而打斷對方的談話3、 人們往往問很多問題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遵守這這前兩個原則,即尊重對方、並且不讓自己的問題干擾對方,可以保證你給予對方有效的傾聽。後面的兩條原則是你在傾聽時要努力費心去做的。
一旦對方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幫助的問題上,就該進到下一個步驟了。你要時刻準備著幫助他宣洩緊張情緒。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宣洩不安情緒。大多數人都以為不良情緒以及它所導致的僵化的反應是我們生活中註定要發生的,以為自己就得長期忍受這些。
事實上,我們原本天生有能力宣洩緊張情緒。我們小時候都曾試圖運用這種能力。現在我們仍有可能重新發掘這種能力以逐步擺脫諸如悲傷、恐懼、沮喪、困窘等情緒,使它們不再繼續腐蝕我們寶貴的能量與熱情。越少有不良情緒,我們就越接近於真實的自己。不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會更有信心和耐心。我們會更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能夠使家庭和社會變得更好。我們對子女的撫育也會更為理智,更能反映出對他們的愛。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可以創造出理想的環境,使我們重新溫習修復情緒的過程。
先解釋一下人們是如何受到傷害,又是如何擺脫那些令他們陷入困境的緊張情緒的。
在說明情緒修復過程中,我們先從兒童時期談起。因為兒童是這方面的專家。很多不良情緒都源於孩提時期。那時人最容易受到傷害。與孩子一樣,當成年人在談到自己的煩惱時,也會有哭、笑、發抖、也汗、發脾氣或打哈欠等行為。
。治癒過程常常被打斷。傾聽能夠啟動治癒過程你向對方表露出來的友好態度,如愛、尊重、欣喜、信任等,對於他生活中所受傷害留下的影響是強有力的衝擊。
運用以下方法可以使治癒過程得以持續並生氣勃勃。
1、 幫助對方大笑2、 幫助對方處理懼怕情緒3、 幫助對方哭泣4、 協助對方處理隱藏在憤怒之下的悲痛與恐懼5、 協助對方打哈欠6、 協助對方發脾氣輪到你做訴說者時,你有機會審視自己生活的各方面。一開始你很可能感至少些尷尬或不安,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習慣於完全享有另一個人的注意力。儘管最初會感到沒有把握,你可以想念自己能夠儘可能地運用對方的注意力。你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正在探索一個全新的事物。當有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時,你的每一個想法和意願都是重要的,值得一談的。
1、 從你一生的經歷開始談起 2、 告訴對方你感到的任何不安 3、 隨著你的思路走 4、 注意你的傾聽者 5、 請求對方的幫助 6、 讓你的傾聽者了解什麼是他做得好的地方1、 時間——建議在開始的幾次各方都應有45分鐘至1小時的時間,因為建立彼此的信任需要時間。
2、 次數——如果可能,最好是每周一次。
3、 地點——不會被人打擾的地方,相對整潔、愉快的地方。
4、 準備——保持很好的注意力,這樣才不會浪費你們的時間和精力。
5、 所需物品——紙巾、計時器
6、 程序安排
(1) 訴說者談愉快的事
(2) 訴說者回顧輕度的不快
(3) 訴說者致力於主要問題
(4) 傾聽者把訴說者的注意力帶回到現實中來
(5) 對方互表讚賞
以反其道而行之的辦法清除與舊日創傷有關的行為和情緒
1、 讚賞對方2、 寬慰對方3、 鼓勵對方為自己而自豪4、 幫助對方重新充滿活力5、 對方描述煩惱時,要鼓勵他建立充分信心6、 鼓勵他勇於面對壓在內心的消極情緒和僵化的行為模式作為傾聽者,你的最終目標不是讓對方感覺好一些。而是通過傾聽對方,給予對方以尊重,最終幫助他充分發揮出聰明才智。當傾聽夥伴關係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會對他們的傾聽夥伴——最好的傾聽者——產生某種感情。有時需要特別關注一下這類感情。如果已經意識到這類情感的存在,可以在相互傾聽時給予關注。
一、 可能出現在訴說者身上的問題1、 注意你對自己的傾聽夥伴的情感如果你對傾聽夥伴產生強烈情感,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請自問一下,他或她使你想起了誰。例如,在某個傾聽夥伴關係中,雙方可能從一開始都感覺不錯。隨後的相互傾聽效果也很好。但大約三個月後,你開始覺得對方讓你很惱火,因為他在做訴說者時幾乎從來不目視著你,儘管他能很好地利用這段時間。這時你就該對這個情況考慮一下了。如果他在做訴說者時越來越能放鬆地哭泣、發抖和大笑,就表明他並不需要目視你。這樣,重要的問題是:「你為什麼需要他看著你?」
我們發現,當一個訴說者準備談的內容要觸及到與自己生活有關的某一個人時,往往會開始把傾聽者當成這個人。在上例中,或許是你開始覺得對方恰似你的父親,他就是經常不正眼瞧你。你對對方感到惱火是源於以往的某個嚴重創傷。不過,要對方改變他做訴說者的習慣以使你感到舒服一些是不妥當的。可取的辦法是,在你做訴說者時,告訴對方你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父親。列舉出對方與你父親相仿的所有細節。聲音、面貌特徵、姿態和手勢等都非常重要。然後再儘可能地列舉他們兩人之間的所有差異,使自己充分明了他們實際上是極不同的兩人。最後,談談你的父親,你對他的感情。千萬不要在處理這類情況時讓對方誤以為他的行為舉止有問題。
讓傾聽夥伴關係健康發展的另一個要點是,汲取每一次諮詢的經驗教訓,使下一次能進行得更好。
2、 每當你意識到怎樣做有助於更好地宣洩時,把它記在一個筆記本上你可能在某次諮詢時宣洩得很厲害,淚雨滂沱,兩天後,關於當時是怎麼回事,觸動了什麼情緒,如何觸動的,你可能一點也想不起來了。一個筆記本會幫你保存有關情況。記下傾聽者給你的那些有效的啟動了或促進了你的康復過程的提示或鼓勵的話。
如果對方早已是你的朋友,那麼你要注意在傾聽他時一定不給任何勸告或提供實際幫助。因為這是另一種關係,它對你的要求是幫助對方思考和運用自己的康復機制。當你做訴說者時,也不要尋求任何實際幫助。你在傾聽對方時也要避開任何實際的詢問,以免走題。你還要記清他訴說的內容,以尊重對方關於保密的需要。
3、 承諾為對方訴說的內容保密如果對方在他的述說時間裡,偶然提到你剛說過的內容(例如,「你知道,我兒子和你兒子一樣!也把他的房間弄得一團糟……」),你要和氣而迅速地打斷他,用確定無疑的口吻提醒他。你可以說,「請原諒,我是在自己的時間裡說到我兒子的,現在我不想再提他了。」經過這樣幾次後,你和對方都將學會不把相互傾聽時聽到的事當成閑談的話題。
4、 經常以不同方式讚賞你的傾聽夥伴三、 維護傾聽夥伴關係的特徵
傾聽夥伴關係的目的是要保持單純
由於各自都能得到特別和直接的關注,傾聽夥伴關係會使我們「自然而然地感到安全」,從而會產生某種令人困惑的情況。即,傾聽夥伴有時會雙雙「墜入愛河」。或者,他們會在某些方面感到相互倚生。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此種關係內在的安全性。你遇到一個能始終讚賞你,在你煩躁不安時能好心待你的人。所以不難理解,你在童年時期或現在生活中未能實現的願望會在你所遇到的最好的傾聽者面前一涌而上,急切地期待得到滿足。
但不要試圖把傾聽夥伴關係轉化成浪漫關係。結果不會很好。原因在於你從對方的傾聽中得到的關注和肯定使你期望擴展你們的關係以便給你帶來更多更好的關注。而這種期望是不現實的。沒有人能連續不斷的給予你關注。傾聽夥伴關係的安全感應當被用來清理各種情緒,使用權你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如果想依賴這種關係使自己生活得輕鬆些,能為社會所接受,減輕孤獨感,就是在試圖對你面前的有積極意義的挑戰視而不見。所以,請運用傾聽夥伴關係,為自己的追求和自己如此苦苦追求而不果而痛哭一場,清除長期壓在心頭的有關情緒。你能夠憑自己的力量和恆心,以及傾聽夥伴的支持,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並從頭開始,建立起能豐富自己的生活的友誼。二、 最後的話
請記住撫育子女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提示與思考:1、 作為一個父親或母親,你是否傾聽過或向別人訴說過關於撫育子女的喜怒哀樂?請回憶最近的一次。2、 對於你,與其他的父親或母親建立傾聽夥伴關係是否有困難?如果有,是什麼困難?(完)推薦閱讀:
※14歲女孩1個月自殺2次:好好聽孩子說話,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
※遊戲中傾聽:幫助孩子宣洩深藏的情緒
※父母如何運用反映傾聽
※傾聽一個二奶對給良家婦女的忠告
※懷著感恩的心 傾聽另一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