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德班理論課

 1引言在精神動力學治療中,有關移情的概念和治療關係中移情的臨床處理是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移情具有挑戰性的意義在於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任何時刻都會發生,這也是其令人著迷之處。然而,就精神分析的過程而言,我們把移情當作一個巧妙的工具以助於更好地理解咨客在臨床設置中所展現的潛意識動力學層面。當精神分析師試圖聽懂咨客的潛意識時,他可能對正在形成的人際關係形成一個框架:咨客所提到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吸引他的注意,並且咨客所對他說的每一件事和未說的事都會被不斷地指向精神分析師和咨客間關係並探索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意義。因此,通過傾聽這一特殊方法,分析師有可能去捕捉咨客的潛意識層面,同時通過感受自己對咨客的感覺,分析師能夠更好地理解咨客神經症性困擾背後的潛意識動力學意義。當分析師和咨客間發生衝突時,移情現象會自然地更容易被理解。下面我將通過實踐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這點。  2臨床實例一位女性咨客在她三十歲左右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在我這裡開始接受分析。她的丈夫在銀行業工作而她自己也是一位執業醫生。她出色地將自己的職業與家庭目標整合在一起,並且她們夫婦過去有著令人滿意的私人和社會生活。(我特別羨慕有這樣的來訪者) 然而,在她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很快覺得自己越來越受限制並且變得相當抑鬱。她開始覺得自己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真正地過自己的生活。她認為自己的社會交往是簡單而膚淺的,而她的婚姻生活現在似乎也沒有她過去所認為的那樣美滿。在她的治療過程中她抱怨自己只是離家後迷失在婚姻中並且沒有經歷真正的獨立生活。正如她所意識到的那樣,她目前為止的生活正處於危險之中並且面臨著來自自身的危機,因而決定向分析師尋求諮詢。(人生意義的探索) 我願意在這裡簡單描述下我們的工作以使得大家明白移情究竟是如何影響到分析性會面的。 當咨客在經歷了最初相當合作的階段後她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我想要描述的某次治療場景以某個特別的方式開場:我因為交通堵塞而稍稍遲到了一會兒,所以無法準時趕到治療室。她便以一種非同尋常的長時間沉默來開始這次會晤,隨後她開始談到這點並且不允許我有任何形式的參與。她似乎被激怒了。(強烈的負移情)我開始面質她,詢問她之所以被激怒是否和我遲到的事實有潛在的聯繫。「當然」她回答道:「但是,這不是你的錯,是交通堵塞造成的」。我回答道:「是的,你說得沒錯。但是當你等候在治療室門外時並不知道我今天遲到的原因。我很想知道當時你是怎麼想的。」「噢,現在談論這個太愚蠢了。」在我的鼓勵下她開始告訴我,她覺得談論自己對此的幻想非常困難。但最後她還是告訴我,在等我的時候她始終有個強烈的念頭就是我更喜歡另一個男咨客,這個男咨客每次在她之前治療,也就是那個她偶爾會在樓梯上碰到的那個人。她認為我更喜歡和那個男咨客在一起工作,並且之所以願意接受自己只是因為恰巧在那個時間段沒有其它男性候選對象而已。在她第一次在我們的工作中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幻想後,她開始感到某種憤怒,並將這種不滿指向我。在我鼓勵她說出更多有關我的幻想後,她承認自己有個念頭就是我之前是在和其它咨客一起喝咖啡,並且忘了她的治療。(幻想念頭是典型的移情)

 我說:「你之所以認為這個念頭很傻是因為你當然知道我不會和其它咨客一起喝咖啡?是否你對此越不知情,這類念頭就會越多?這裡必然有著某種原因使得你在等我的時候會有這類特別的想法。」 慢慢地,她被這些幻想所激發的複雜情緒所佔據,她開始變得憤怒,嫉妒和羞愧。我們之前所討論過的一些話題開始重現,但卻是以一種和先前所不同的形式,因為在她的移情引發了她生動的情感反應,使得這些內容變得鮮活且豐富多彩。 她開始談論自己那個小兩歲的弟弟。當她小的時候她很喜歡這個弟弟並且強烈地愛慕他。但現在她卻回想起許多充滿憤怒和嫉妒的回憶片斷。她回憶父親曾經教自己滑雪,但是當弟弟長大後可以學滑雪的時候,父親就變得相當忽略自己。讓她覺得自己非常多餘。她越來越恨父親和弟弟之間的這種親昵並且覺得自己簡直要被這種嫉妒給毀了。當父親不在家時她才會覺得鬆了口氣因為可以暫時擺脫這種強烈情緒的影響,而且因為對此感到羞恥所以她總是隱藏這點。 我之所以舉這樣一個特殊的例子是因為我們在這裡能夠看到移情在一個日常的治療情境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移情在我們精神分析治療師的日常工作中經常發生。這個例子也展示了咨客早年的嫉妒衝突如何在潛意識當中重現在我倆的關係中。她活化了和父親之間的某種潛意識內在衝突,這種衝突正是她在童年期無法處理而不得不壓抑的內容。移情總是潛意識中幻想的實現。  3總結 我們在這個分析過程中所了解到的並不是一個成年婦女如何去處理她的生活,而是一個小孩子如何深深地感到被父親所忽視,以及對於強烈渴望被愛和欣賞的願望的挫敗感。相反的,她用怨恨來應對那種渴望被愛的挫敗感,將嫉妒指向弟弟,因為他得到了那些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 儘管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她把一切都處理得很好,她早年的衝突持續潛伏在潛意識中直到某天她治療中某個危機時刻它們就重返她的生活。當它們在我們的治療關係中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通過認識它們在移情關係中出現的形式進行修通。 我們通常將移情稱作內化了的早年經歷在當前治療關係中的重現。如果某種早年衝突活化了,就好比是我們先前所提到的那個例子,分析師將不可避免地成為這種劇烈衝突中的一方,就好象這種衝突看起來相當真實。 如果移情反應能夠被一些特徵性的情緒象怨恨\羨慕\嫉妒或拒絕所指代,我們可以稱之為「負性移情」,而如果是喜愛這類情緒佔主導,我們稱之為「正性情」。總之,如果咨客的行為強烈的被其移情反應所影響,他會表現出某種不太合作或者應對不良的行為模式。而分析師則要感謝他們自己所接受的分析性訓練使得其有能力去處理這種情緒,如果他能夠成功地察覺到咨客的這種移情反應,並將此視作咨客過去經歷中衝突性潛意識情感的重演,這些情感就不會變得那麼的陌生,並且所有這些看起來不恰當的情緒都有助於我們去理解咨客所展現的那些潛意識精神衝突。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移情作為一種對於過去關係在當下分析性場景中有相當意義的表達,那麼將幫助我們去理解咨客試圖從潛意識層面與我們溝通的內容。他試圖去表達某些他無法用言語來說明的東西,並且他也不知道這些東西該如何用語言來形容。因此他無法通過溝通來表達而只能付諸於行動。他並不記得這些,只是重複這些。 我們作為分析師與咨客的這些移情一起工作是為了幫助他們去理解自己做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會這麼做,並且因此我們不得不承受他們的這些情感反應並進行消化以此來理解並尋找到合適的語言來幫助他們以更好的方式來理解自己。 有一點非常重要並需要指出的是,移情現象並非僅僅在分析性情境中才會特別呈現。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特別之處在於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處理應對。所有的人類關係都是建立在最初關係經歷的基礎之上並在潛意識中傾向於在當前的關係中重演。只有通過這種方法我們才有可能建立起新的體驗。基於人類普遍具有此種傾向:將那時那刻帶入此時此地,分析師創建了治療中的主要手段:意識到這些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師與咨客共同將其修通的能力。 Freud將此稱為普遍的「強迫性重複傾向」。他將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特點描述為在現實生活中重複及再現潛意識層面的心理記憶衝突的模式。這種模式仍然保留在潛意識層面,雖然它們被壓抑了但仍然以動力學的方式活動著。與此同時,它們無法進入意識層面但卻不斷在新的關係中重複著-一切都只是不停地循環往複而已。

  4治療師的反移情 與咨客的移情相對應的是,來自治療師的反移情可以被視作是硬幣的另一面。當我們提到反移情時,我們認為治療師所有可能指向咨客的情緒反應都是反移情。伴隨著移情的產生,反移情也是在咨客和治療師兩人關係發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情緒結構,在移情和反移情的土壤上,通過心理治療讓咨客的移情性神經症得以修通。 在Sigmund Freud 發現了在分析性情境下對移情反應的臨床運用之後,他從邏輯上看到了自己身上也存在著相對應的一面,並將此稱作反移情。他相當不情願更多運用他的這種發現而只是指出有必要「控制來自分析師的情感」。 在許多年以後Paula Heimann (1950)方指出分析師的移情反應就象是咨客的移情一樣可以被視作一種重要的工具。通過她的描述,當我們自己沒有足夠的思考去識別作為分析師對移情的相應情感反應時,我們就可能無法識別咨客的移情。這種情感反應並非僅僅是分析師對其咨客情緒的詮釋。相反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移情反應會觸發分析師許多不同的和時而矛盾的情緒反應,並引起治療師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的幻想,這其中有些可能對分析師而言是難以理解的,這些困難使得治療師不能夠有效的幫助咨客對問題進一步理解。此處可能有個問題,反移情是否就是對咨客移情現象的純粹反應?在我看來,這是之所以需要進行徹底的自我分析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區分這些差別做好準備。毫無疑問,某些咨客會觸及分析師的「盲區」,從而使得分析師很難做出清晰的分辨,因為自身的心理衝突尚未順利修通而導致。所有的反移情都可以被視作為某種自身情緒反應和咨客施加在其治療師身上的角色反應的折衷產物。 移情與反移情共同形成了治療聯盟中的情感脈絡。再次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潛意識層面的交流在人們的日常有意義的交流中,在內心世界之間同時發生。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潛意識層面的情感交流很少被言語化,並且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意識層面之下。而就是在特定的治療框架和界限之內才使用精神分析技術去處理。當治療聯盟發生作用,分析師用懸浮注意的方式試圖去聽懂其咨客,這也意味著分析師需要儘可能開放自己的情感,領悟從咨客那裡所獲得的信息。只有當他有能力對自己的情緒和對咨客移情產生的幻想做出反應時,治療關係才是可靠且自然的。 那些可能出現在治療情境中的即時衝突通過理解它們的情感意義後就有可能被修通。只有當分析師在意識層面知曉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後他才有能力使用自己的反移情為契機去理解患者潛意識內的衝突,這種理解方式主要是通過分析患者的移情。所有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人為創造出的治療情境,同時,這也就是精神分析治療藝術性的表現。 在與自身的反移情工作時,分析師必須有能力控制住自己被擾動的情緒以避免付諸行動(就像我們鼓勵咨客這樣做一樣)。相反他必須消化這些情緒,並將之運用於更好地理解咨客所要表達和交流的內容。在這種方法下,分析師才能在潛意識層面愈發理解咨客的潛意識。因此,對於反移情的理解變成一件精巧的工具,能夠用來與咨客的移情進行溝通和理解治療情境。 處理反移情的困難可能在於分析師不能充分識別自己的情緒或是失去了感受以及處理咨客情緒的內在能力。這樣的話,咨客的移情性阻抗可能會反過來觸發分析師可能採取付諸行動,來取代應有的有助於日後進一步理解的抱持態度,這種反移情阻抗有可能將治療引入險境。這也意味著分析師冒險捲入了咨客的移情陷阱。分析師可能對咨客強加於自己的角色開始付諸行動或是拒絕,而一種糾纏不清的迂迴的移情互動可能就此展開。治療情境就真的成為咨客內在創傷衝突的簡單重演而危在旦夕。

  能夠說明反移情的這種動力性和強度(緊張性)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再舉出一個臨床實例:

 5臨床實例 一位最近離異的相當有吸引力的年輕女性總是習慣於抱怨她是如何感到被其朋友和熟人所深深忽視的。在她腦海中似乎沒有人想要花時間和她在一起,而與同性或異性間的友誼總是在一段時間後即宣告結束。所有的事情有著同樣的規律:在一段短暫的熱情之後,夥伴們離開了她。 在分析情境中我試圖將她的個人行為與這些事件進行聯結,但她可能並不理解自己固有的依附傾向中還混雜著突發的敵意,而這可能是她的朋友們之所以這樣對她的原因。她要麼不理解我的意圖要麼就是責備我不能充分得共情她。而事實上她並非全然不對,因為我的詮釋的確有些過於膚淺,並沒有仔細檢查在她的移情和我的反移情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儘管我的詮釋並沒有帶給她什麼收穫,但至少有一個效果,那就是增加了她的移情性阻抗和對我失去了耐心。 在她的移情和我的反移情中不斷升級的衝突是如何形成了我們間的分析性互動的? 對於治療設置最微小的不遵守都有可能使她勃然大怒。她變得哀怨和富於攻擊性,並且我說的任何話都有可能被她視作我不理解她的證據。她開始責備我對他的哀傷,並且在我試圖詮釋她的投射時怒不可遏。通過這種方式她成功地激起我憤怒的情緒,一種我可以意識到的負性反移情。並且很明顯我很難抱持和控制我的這種情緒。 當有一次我不得不推遲會晤時事情變得更緊張。她變得徹底憤怒而我則試圖為自己辯護,我意識到我和她變得越來越糾纏不清。一場具有挑釁性的權力爭奪遊戲正在上演而我當然要撒手。我覺得自己在她面前渺小和屈辱,與此同時我也充滿憤怒。我感到自己有種強烈的衝動要拋棄我的這位咨客。令我感到吃驚的是我意識到自己被引誘著要對她咆哮:究竟是誰在這裡做分析,她還是我。

  正是在這樣一個真實的時刻我意識到自己的狂怒情緒突然消失地無影無蹤而代之以一種強烈的絕望感。並且當她喊出:「你只是想要拋棄我!」時差一點就要落淚了。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象她做相反的保證會顯得那樣的毫無意義和不真實,因為某種程度上她是對的,所以我回應她:「是的,你是對的。有那麼一瞬間我確實想要拋棄你。很明顯你能夠想像得到我的這種情緒,當你不斷地向我抱怨的時候。但是如果我真的就這樣把你送走的話你就重複了過去那些同樣的經歷。你的憤怒和絕望使我能夠感受到這些東西所帶給你的可怕和破壞感受,現在我能夠感受你的感受了。」 回顧她的個人史就會發現,這些在她的分析情境中再現的特殊困難可以被詮釋為一種童年期與養父母間非常困難的關係的再度呈現。儘管她在他們關係的開始階段表現得熱情主動和自然,他們仍然不能給予她足夠的共情並且無法和這個年幼的養女間成功地建立起充分的情感聯結。出於他們自身的矛盾心理,他們無法做出收養她的決定。這個年輕女孩對於他們而言在情感上仍然是個陌生人,而且與此同時她始終有一種感覺即她不得不做每一件能夠贏得他們心的事。 這是她此後在我們的治療工作中告訴我的。她總是覺得在情感上存在著某種威脅,似乎她的養父母不停地在說:如果你不喜歡這裡你隨時可以離開,去孤兒院! 她所努力爭取的愛和情感似乎總是無法企及。 與此同時她開始變得越來越富挑釁性,將自己隔絕並且開始以一種明白的方式顯示自己的獨立--似乎她想要說的是:我可以完全不依賴於你! 從她童年期的某一時段而言,這種行為可能是適當的。因為這使得她在缺乏愛和情感的條件下在精神層面上倖存了下來並有了安全感。但是這也變成了她人格中的一個部分並且直到現在也妨礙她去愛他人和接受他人的愛。親密喚起了將成為依賴者的焦慮隨即轉向拒絕。 當她指向我的移情激活了那些舊日的軌跡後,很明顯我們間的治療工作一度危危可及從我的反移情中我覺得自己被拒絕和羞辱,並且很難克服自己的這些情緒。我的這些情感所對應的情緒狀態正是她所感受到卻無法向人表達的,她沒有別的方法來說出這些,便只能對我付諸行動。

中德班理論課投射與投射性認同(移情與反移情)移情與反移情是一種關係模式。例如父與子的關係,如果父親和孩子的關係到了治療師與患者之間,治療師就像是父親,而患者就像是孩子。如果患者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經常指責、批評、責罵孩子,你會發現,患者也會指責、批評治療師,換句話說,孩子認同了父親的形象,他的言行舉止就像是父親一樣。那麼另一種情況是,患者把父親的形象投射在治療師的身上,他有可能認同的是他自己。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往往在治療室中,移情的整體關係被轉移過來了。關係是兩個人的關係,你看到關係的一方面,也要看到關係的另一方面。如兒子與父親,女兒與母親。這是的關鍵。比如說你在治療室中,感覺來訪者像個小孩子,來訪者期待你像母親那樣對待她,所以她表現得像個小孩子。 當我們探討移情和反移情的時候,指的是「情感」。我們要記住情感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關係在裡面。有「恨」肯定有「被恨」。在治療室中的移情一定是有情感在裡面的,如果只是用精神分析學的概念來描述案例的話,是不夠的。在精神動力性的治療裡面,我們要更多地體驗情感,情感是治療的主線。治療的情感和關係永遠是融入在一起的。治療師要開放自己的感覺,才能夠感覺到對方。在關於反移情的一本書中,作者描述了一些認同的概念,治療師感覺自己就像是患者一樣。兩種認同,一種是一致性認同,也就是治療師完全能夠體會到患者的體驗;還有一種是補充性認同,因為情感會有關係在裡面,所以治療師可能感覺到自己就像是患者的父親或患者,也就是治療師可能感受到患者的父親的感覺。也就是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要區分兩個概念,單純的投射和投射認同。例如:他說我嫉妒她(第三個人),但問題是這種嫉妒的感覺不是我的,而是「他」的,這個嫉妒的想法,是在他的腦子裡面,他嫉妒她,但是他不願意承認,就把這個想法投射到了我的身上。 再舉個憤怒的例子,治療師遲到了。患者憤怒了,但是她把她的憤怒投射到了治療師的身上,認為是治療師對她憤怒了,所以遲到了。 再舉個投射認同的例子。這個患者不僅感到治療師對她生氣,而且她還做了一些事情刺激治療師,並最終導致治療師生氣。單純的投射,不會讓治療師生氣。但是,投射認同會導致治療師生氣,治療師表現出了憤怒,這個線索被患者看到,會認同治療師真的憤怒了。與單純的投射相比,投射認同是患者使治療師真的感到了憤怒,治療師成了患者心中超我的形象,進而指責她。這是兩者的區別。 這個裡面提到了三個問題:在精神分析治療裡面,一直講的都是情感的過程,精神分析關注的就是情感,這也是和CBT最大的不同,兩者關注點不同。第二點,情感講的是關係,涉及到情感的,一定會有關係的含義在裡面,情感和感覺是不一樣的,同時要看到關係的兩面性,是由兩個人所形成的,有批評就有被批評。在治療中會有這樣的情況,她認同為孩子,就會投射出去父親的形象,或者認同為父親,就會投射出去孩子的形象。投射認同不斷地在變化,就會有兩面性。還有就是投射認同和投射的關鍵區別是,投射只是一種感覺,但是投射認同迫使治療師進入一種狀態。如果是單純的投射,只是在患者的思維里,這種想法是比神經症的投射高一個層次,他能夠區別自己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世界。但是投射認同里,現實世界和內心世界,或者說主體和客體的關係,變得模糊了,混在一起了。這個層次比單純的投射要低一些。 神經症性的患者,她對自己的情況很清楚,但她會告訴治療師她的問題。而邊緣性的患者,不僅是告訴治療師有這個問題,而且治療師能夠感到她所說的,患者所存在的問題在治療室中讓治療師感受到了,這就是邊緣性與神經症性的區別。這種情感的品質是有質的差別的。神經症性的患者,你可以和她更自由地交談,但如果和邊緣性的病人,她會用自己的方法讓你感覺到這種壓迫感。壓力是不一樣的,這種壓力下,會讓你跟著她的思維去思維,這就是兩者的區別。神經症性的患者,自我的結構還是比較穩定的。而邊緣性狀態,自我結構不穩定,經常處於變換狀態。舉個例子,有個孩子從小被父親打,他總會覺得周圍的人要打他,他總是要防護自己,他比較固定。但如果是邊緣性結構,會經常變換角色。他會向父親認同,例如經常去訓斥別人,就像他父親小時對待他一樣。他一會兒覺得別人要攻擊他,一會兒又去攻擊別人,一會兒抑鬱狀態,一會兒躁狂狀態。 大家想像一下,你去看戲,但你去晚了。誰是誰,可能不清楚,會比較迷惑。但如果一進戲院你就到舞台上去了,而又沒有人告訴你情況。作為精神分析師,要知道別人的角色和自己的角色,要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神經症和邊緣的區別在於,邊緣不會讓你置身角色之外,而是強行將你投入到角色中,有時你會覺得自己不是治療師,而是成為她角色的一部分。而且角色的變化很快,斥責與被斥責之間變化。而神經症的患者在做治療時,就像是一個敘事者,他會把舞台上發生的事情展現給你看。這是神經症患者和邊緣性患者之間的區別。 您可能也喜歡: 越看越想看的心理學理論【組圖】—— [心靈茶館] 越看越想看的心理學理論【組圖】—— [心靈茶館] 投射認同理論在青少年家庭治療中的運用(李孟潮 2015.01.08 投射認同理論在青少年家庭治療中的運用(李孟潮 繪畫治療分析夥伴關係中的兒童心理成長 繪畫治療分析夥伴關係中的兒童心理成長 張海音老師中德班演講《心理治療師的成長》 張海音老師中德班演講《心理治療師的成長》 企業管理中十大理論精髓(精華) 2008.03.23 企業管理中十大理論精髓(精華)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治療技術(李孟潮)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治療技術(李孟潮) 心理治療會談中的「傾聽」 (叢中) 心理治療會談中的「傾聽」 (叢中) 快女王藝潔妹妹身世揭秘:是中德混血兒 快女王藝潔妹妹身世揭秘:是中德混血兒 認知療法治療中學生抑鬱 2014.03.25 認知療法治療中學生抑鬱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理論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理論 精神分析中釋夢的操作(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中釋夢的操作(弗洛伊德) 中德孩子頂嘴後待遇大不同,看看人家是怎麼教孩子的 中德孩子頂嘴後待遇大不同,看看人家是怎麼教孩子的   評論這張   閱讀(209)| 評論(0)        

用微信  「掃一掃」

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掃一掃」

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 推薦 轉載   失去所愛,也不要失去自信   合理情緒療法——瑪莎的案例(李小龍翻譯)

歷史上的今天

  • 五種行為屬於違規有償補課一旦發現可網上投訴可舉報2014-03-26 21:20:14
  • 卡了魚刺自救卡了魚刺的急救方法2014-03-26 20:36:25
  • 修行是改變態度和行為2014-03-26 20:35:43
  • 孩子的痛苦,家長們知道幾個?2014-03-26 20:34:40
  • 親子關係的10大箴言 有道理!2014-03-26 20:33:23

最近讀者

登錄後,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跡。

  江南清荷

心在飛翔

 夢幻

夏梔夢  

雪花飄

zwhc2007

滄海小舟

64547425

熱度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推薦閱讀:

摩登舞理論精選總結3
第01章 八字基礎理論
命理同家理論
八宅派風水理論與操作──王慶豐、趙玄的風水
紫微斗數算命理論大全第一章斗數實例探討

TAG: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