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謂眼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內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睛,肌肉之精為約束……」明確地闡述了眼與五臟六腑的關係。眼之所以能視萬物,辨五色,有賴於五臟六腑之精氣上行灌輸。但眼與肝腎的關係最為密切,肝開竅於目,「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腎虛則目無所見」。眼與經絡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內經》所謂「諸脈者,皆屬於目」就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從經絡分布來看,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與眼聯繫。如手少陰心經:其支者,系目系。手少陽三焦經: 其支者,至目銳眥。足陽明胃經: 起眼下。足太陽膀胱經: 起於目內眥。足少陽膽經:起於目銳眥。手少陽小腸經:其支者,至目銳眥,卻於耳中,至目內眥。 足厥陰肝經:連目系,上出額,其支者,從目系。 太陽為目上綱,陽明為目下綱,足少陽之筋,結於目眥為外維。上之述,說明眼與經絡的關係極為密切。眼的一切正常活動,依賴於氣血的滋養,人體之氣血必須通過經絡的運行輸布,而上注於目,眼才能保持視覺功能的正常。

順附五輪:

歷代醫家診治眼疾,多以五輪八廓為理論依據。(關於八廓的配位,論法紛紜頗不一致,尚亦難於結合,在此不敘)。

五輪學說是把眼分為五輪,並與五臟相配合,是國術中醫診斷眼病和辮證施治的理論根據。這是歷代眾多醫家長期與眼疾作鬥爭的經驗總結,是五行學說在眼科領域的發展。這是診治眼疾之必不可少的理論依據。

五輪學說是將眼由外向內分為五輪: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以 此說明眼的生理、病理,以便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 具體分屬: 上、下眼胞為肉輪,屬脾臟。因脾主肌肉,故稱肉輪。 內、外眥(大眥、小眥)為血輪,屬心臟。因心主血,故稱血輪。 白睛為氣輪,屬肺臟。因肺主氣,故稱氣輪。 黑睛為風輪,屬肝臟。因肝主風,故稱風輪。 瞳神為水輪,屬腎臟。因腎主水,故稱水輪。 各輪疾患多與其所屬臟腑有關。這些理論在臨床上有著較高的實踐意義。

眼的疾病多由臟氣失調所致。因此,臨證時必須分清輪的部位及眼病證情,分析判斷眼疾與內髒的關係,然後進行治療。臟腑有病,必然要反映到輪的部位。如氣輪紅赤, 肉輪腫硬,兼有口渴、便秘、苔黃、脈數等證,可分析歸納為脾肺兩經火盛,兼有腸胃積熱所致。 因氣輪屬肺,肺與大腸相表裡; 肉輪屬脾,脾與胃相表裡,由於脾肺火盛,腸胃有熱,上攻於目,而出現氣輪、肉輪實熱證候。以此類推,大小眥赤脈屬心火亢盛; 視物昏花屬水輪疾患,為腎精虧虛; 風輪雲翳屬肝火偏盛等等。 因此,查看五輪之徵象可以推測臟腑的虛實。 臨證時必須按照五輪的部位證情,結合全身癥狀判斷病之所屬,才能正確治療眼疾。

推薦閱讀:

求醫不如求已之經絡篇(上)(下)
辟穀的經絡原理
良伴—經絡穴位 5
強木型人體質及經絡特徵
良伴—經絡穴位 2

TAG:關係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