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必備|腸內外營養支持適應證

來源:醫學界消化頻道

作者:蛋蛋大人

  

  營養支持的正確實施可以發揮良好的效果,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也能使併發症發生率降到最低程度。但相反,不恰當的營養支持則不僅療效不明顯,而且併發症很多。小編整理了場內外營養支持各自的適應證,有助於廣大界友對營養支持的了解。

腸內營養支持的適應證

  1.口服攝入不足,但胃腸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應用腸內營養支持。

  2.要努力實施腸內營養支持,即使暫時不成功也要儘可能創造條件去反覆嘗試腸內營養,因為臨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腸內營養,將受益無窮。

  3.營養物質經門靜脈系統吸收輸送至肝臟,有利於內臟(尤其是肝臟)的蛋白質合成及代謝調節。

  4.長期持續應用全腸外營養會使小腸粘膜細胞和營養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腸內營養可以改善和維持腸道粘膜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腸道細菌易位的作用。

  5.腸外營養導致內臟血流與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謝營養物質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樣熱卡與氮量的條件下,應用腸內營養的病人的體重增長、氮瀦留均優於全腸外營養,而且人體組成的改善也較明顯。

  7.腸內營養較價廉,對技術和設備的要求較低,使用簡單,易於臨床管理。

  腸外營養的基本適應證是胃腸道功能障礙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腸外營養支持者,可分為兩部分概述;

(一)腸外營養療效顯著的強適應證

  1.胃腸道梗阻

  2.胃腸道吸收功能障礙:①短腸綜合征:廣泛小腸切除>70%~80%;②小腸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腸缺血、多發腸瘺;③放射性腸炎,④嚴重腹瀉、頑固性嘔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輸液搶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體征平穩後,若腸麻痹未消除、無法完全耐受腸內營養,則屬腸外營養適應證。

  4.高分解代謝狀態:大面積燒傷、嚴重複合傷、感染等。

  5.嚴重營養不良:蛋白質-熱量缺乏型營養不良常伴胃腸功能障礙,無法耐受腸內營養。

(二)腸外營養支持有效的適應證

  1.大手術、創傷的圍手術期:營養支持對營養狀態良好者無顯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併發症增加,但對於嚴重營養不良病人可減少術後併發症。嚴重營養不良者需在術前進行營養支持7~10天;預計大手術後5~7天胃腸功能不能恢復者,應於術後48h內開始腸外營養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腸內營養或進食量。

  2.腸外瘺: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當的引流情況下,營養支持已能使過半數的腸外瘺自愈,確定性手術成為最後一種治療手段。腸外營養支持可減少胃腸液分泌及瘺的流量,有利於控制感染,改善營養狀況、提高治癒率、降低手術併發症和死亡率。

  3.炎性腸道疾病:Crohn氏病、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病人處於病變活動期,或並發腹腔膿腫、腸瘺、腸道梗阻及出血等,腸外營養是重要的治療手段。可緩解癥狀、改善營養,使腸道休息,利於腸粘膜修復。

  4.嚴重營養不良的腫瘤病人:對於體重丟失≥10%(平時體重)的病人,應於術前7~10天進行腸外或腸內營養支持,直至術後改用腸內營養或恢復進食為止。

  5.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進食量不足致營養負平衡,肝硬化或肝腫瘤圍手術期、肝性腦病、肝移植後1~2周,不能進食或接受腸內營養者應給予腸外營養支持;②腎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謝性疾病(感染、創傷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併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透析病人合併營養不良,因不能進食或接受腸內營養而需腸外營養支持。慢性腎衰透析期間可由靜脈回輸血時輸注腸外營養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併蛋白質-能量混合型營養不良。腸內營養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臨床狀況和胃腸功能,可能有利於心衰病人(尚缺乏證據)。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與脂肪比例尚未定論,但應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總量及輸注速率、提供蛋白質或氨基酸(至少lg/kg·d),對於危重肺病病人應用足量谷氨醯胺,有利於保護肺泡內皮及腸道相關淋巴組織、減少肺部併發症;④炎性粘連性腸梗阻:圍手術期腸外營養支持4~6周,有利於腸道功能恢復、緩解梗阻。


推薦閱讀:

寶貝挑食?這5種營養素
腦洞故事:羅馬營養學家做研究
紅薯的營養價值
有哪些和牛奶特別搭配的,又不中和牛奶營養的零食?
《食萬個為什麼》驚喜上線,獨家揭秘神秘的全穀物家族!

TAG:營養 | 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