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十四節氣灸】

                            什麼是節氣灸?  

【節氣灸】是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艾灸,以溫壯元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節氣灸」以其簡、便、驗、廉的優勢,為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所喜聞樂見並沿用至今,在傳統防病保健領域裡佔有特殊的地位。

    適合人群:適合所有的人群。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那天施灸,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懸灸。反應中醫「天人相應」理論的關鍵所在。

 

今天是公曆6月21日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了,這個時候太陽到達北回歸線上方,白晝最長,陽氣最盛。夏至前後幾天都是艾灸的好時機,大家不妨買些艾回來,藉助天時,祛除體內寒濕,強身健體。

今天夏至。在這個時令節氣到了,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是人體鎖陽驅寒的最佳時機。夏至艾灸可快速驅除體內寒濕,補充人體元氣,適合虛勞症、虛寒性體質、亞健康人群等。

艾灸穴位:督脈:大椎、至陽、命門;任脈:膻中、關元、神闕、巨闕

艾灸選擇的時間:酉時;每個穴位艾灸20-30分鐘。

   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施灸前請喝淡鹽溫開水。防止在施灸過程中汗流過多,而引起虛脫。灸完後閉上眼睛靜休15分鐘。不要立刻起床。不要在空調屋艾灸。

   對於關節勞損,頸椎痛,風濕性關節炎,腰椎骨質增生等等這些骨關節疾病的朋友。這個節令是最好的時機。

   對於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疾病的人群,高溫。這個節氣最好是悠著點。不要茫然。但是有艾灸愛好的朋友。也不想錯過這個節令,您們可以選擇神闕穴酉時艾灸。神闕穴位於臍之中央,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湧泉」之效力。艾灸20分鐘左右。

 

每年的夏至前後15日適合開展夏至節氣針灸治療。夏至節氣針灸對人體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的:

  首先是扶正祛邪。長期患有體虛易感、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發病,這是因為這些病人平素正氣不足,到冬天氣溫偏低,病邪力量較強的時候,體內的正氣不足以與病邪相抗爭從而發病,故而冬天宜治標為主,儘可能減輕癥狀。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時機,這時候影響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相對較輕,這個時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

  其次是培補脾胃。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人體消化功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體的能量供給。脾臟喜燥惡濕,濕邪最易困脾,影響我們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補脾胃,可以健脾化濕,使我們遠離腹脹、腹痛、腹瀉的困擾。夏季陽浮於外,過食寒涼也會引起諸多消化系統問題,如胃痛、腹痛、腹瀉等,所以夏季固護脾胃尤為重要。

  再次是助陽散寒。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統病高發以外,還有一類疾病的發病率也不容小覷,那就是陽虛證和頸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統疾病一樣,在冬季寒氣盛的時候,人們感受了寒邪而產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節,人體本身的陽氣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驅散體內的寒邪。而夏至節氣針灸正是這樣一種可以激發人體經氣,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

                      重點:夏至艾灸神闕

夏至。明.楊繼洲《針灸大成》載蒸臍治病法:夏至酉時,冬至寅時……合四時之正氣,全天地之造化,灸無不驗。

此乃神闕養生法!別忘了是:酉時。

      

     神闕(別名〕臍中、命蒂、氣合(舍)、環谷、維會、生門。

  〔釋名〕神,神氣;闕,原意為門樓、牌樓。神闕意指神氣通行的門戶。《釐正按摩要術》:「臍通五臟,真氣往來之門也,故曰神闕。」穴當臍窩之中,故又稱「臍中」、「命蒂」、「生門」。

  〔出處〕《針灸甲乙經》。

  〔位置〕腹中部臍窩中央。

  《針灸甲乙經》:「臍中,神闕穴也。」

    〔刺灸法〕一般不針,多用灸法(隔鹽灸5~10壯,艾條溫灸15~20分鐘)、敷貼或穴位照射法,如回陽救逆以治虛脫,可用隔鹽灸法;治腹部冷痛,可用熱熨法或艾條溫灸法;治療慢性腹瀉或蕁麻疹,可用拔罐法;治盜汗或神經性嘔吐,可用五倍子粉調敷;防暈車,可用香桂活血膏等膏藥外貼。如將葯末置於臍中,再在其上施灸稱熏臍法(蒸臍法、煉臍法),所用藥物可因病而異。如需針刺,須清潔臍窩,嚴密消毒後,直刺1~1.5寸;有臍瘺管、臍疝者禁刺。或由天樞、水分、氣海進針後向神闕透刺。

懸灸神闕穴(肚臍):

---------------------------------------------------------

中醫養生中講順應天序,人與自然相應,人的生命依據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變化而變化,因此,中醫養生中節氣或四時的更替交接之時也是對人體影響最大,疾病的轉歸與演變表現最突出的時期。臨床可見四時陰陽之氣變動劇烈之際,也是年老、體弱、虛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時期。

比如夏至、冬至前後是中風、潰瘍及哮喘等高發之時。假若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應用某種簡便的方法扶助正氣,激發機體的潛在的順應能力或應變能力,則有助於防病保健。後人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的原則設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體現了在特定的時機預先培養陰陽,以固之本,扶持正氣,從一定的意義上講正是順應自然界陰陽之氣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則。我國古代醫家發明了許多行之有效、簡便經濟的防治方法,「節氣灸」正是應運而生的獨特方法之一。節氣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至一陰初生,卻是陽氣極盛的時候,所以,在夏至施以重灸時會比冬至時疼痛得多,但療效會比冬至施灸要好,因為極盛的陽氣加上艾草的火力,對於陰邪來說,就等於殺雞用牛刀。所以說,治療宜在夏至左右,補養應在冬至前後(即所謂「冬至進補」)。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於較為嚴重的患者來說,什麼時候發現,就在什麼時候治療,以不延誤病情為原則。

按照古中醫《內經》的養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們體內的陽氣是大量往外生髮的,多處於外熱內虛,上熱下寒的狀態,就知道如何來養生了:首先生冷寒涼盡量少吃最好是不吃;進入空調冷氣房要注意保暖,沒有必要空調風扇少用或不用,盡量讓人體順應夏天陽氣生髮旺盛的自然狀態,也適當發發汗,以排出體內的寒濕邪氣;尤其是平時就是虛寒濕的虛弱體質,氣血兩虧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腳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 

艾灸還是以強壯脾腎這兩個先天根本的要穴為主,可以堅持艾灸無病長壽8要穴,其中強壯腎的穴位可適當多灸,如關元,氣海,湧泉,神闕(隔炒鹽灸更好,請參照敝博客相關博文。唐孫思邈《千金要方》云:「治少年房多短氣[少年過度房事縱慾傷腎後少氣無力],鹽灸臍孔中二七壯」[約十四壯。艾炷大小和壯數應依體質和對艾火的耐受度為準]);還可以加灸命門,八髎,腎俞,築賓,太溪,三陰交等穴;脾虛者還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平時容易氣虛疲勞者多灸百會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極效;薰耳灸和坐薰灸也是很好的補陽排寒濕灸法。大家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當的穴位施灸。

中醫養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養生要順應天序。時令是指季節和時序的變化。因為時序以十五日為一節,又稱節氣。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人在交節氣(一年之中以「兩分」「兩至」較重要,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時候艾灸神闕關元尤其有益。

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進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傳統方法,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獨特艾灸養生方法。它典型地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因時制宜的防治思想。艾灸是溫壯元陽、激發經絡之氣、調動與開發機體潛能、健身防病的傳統方法。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可芳香辟邪、養神安眠、靜心除晦、納福招財、史書載記原理玄妙。這種春溫、夏熱、秋涼、冬冷的氣候特點從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看是:「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素問?厥論》)。可見自然界有它自身的陰陽變化規律。

 


推薦閱讀:

四時之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奧密1
【生態客·節氣物種日曆】穀雨(4月20日~5月4日)牡丹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立春
驚蟄,春醒,綠意,漸濃

TAG: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