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與基本寫作規範-教育研究技術-中國教育人博客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與基本寫作規範   鄧猛、趙振州 

 研究的方法是研究的首要問題

    對任何一個從事某項研究的研究者而言,至少有兩個要素是必須考慮的:其一為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當中需要經常反思自己採用的方法是否能夠較好地回答研究的問題?使用的研究工具是否具備足夠的信度與效度?收集的數據(亦或證據)是否支持獲得的結論?別人為什麼要相信自己的研究結果?如果研究者有意識地根據研究的目的設計了適當的、有效的方法,那麼結論可能正確(即效度增加);如果研究者採用了不適當的研究方法或者根本就沒有使用系統化的研究方法,那麼結論正確的可能性必然很低(即效度低)。因此,研究的方法是研究的首要問題,它貫穿研究的始終;方法的取捨取決於它能否實現研究的目的及其在實際研究情景中的可行性。

    西方的學位論文以及多數的即論文稿件需經過專家評審決定是否接受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一般都有「方法論」或者「方法」的章節,對研究者研究或探究的方法與程序進行描述;許多博士論文還需要對研究方法背後的範式與哲學問題進行思考,對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探究方式、邏輯、所持特定學科的基礎理論視角、以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係進行系統的反思。

    如果一個研究者在研究報告中不能以正確地方法使用文獻或者錯誤地使用文獻,不僅會面臨抄襲的指控,還會降低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影響研究的質量。

    什麼是研究

    Hopkins認為,研究是運用科學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獲得新知識的結構化的活動。

    研究至少應包含三個要素:科學的方法、問題的解決以及新知識的產生。(知識在希臘文里與科學的含義相同,即科學的理論。)

    什麼是實證主義與建構主義

    西方主要存在兩大類研究範式:實證主義(亦或經驗主義)與建構主義(亦或解釋主義)。

    實證主義主張研究者應採取價值中立的態度觀察、測量研究對象,最大限度地追求「客觀」的研究結果。實證主義研究範式主要採用實驗、問卷調查、測驗等演繹性質的量化方法來描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或驗證某個假設,確定一個變數是否或多大程度上引起另一變數的變化,從而獲得可以推而廣之的解釋與預測,以期影響客觀現實。實證主義研究範式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六十代的社會科學研究中一直佔據著主體地位。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隨著人類學人種志的方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和發展,建構解釋主義逐漸取代實證的方法成為解釋社會現象、人類經驗和客觀事實的主要範式。建構主義的範式、方法是指對不同的主觀意義的重構,意味著對「人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建構的意義以及這些意義如何相互聯繫形成一個整體的解讀與理解」。與之相對應的質的研究方法則是歸納性質的,一般採用觀察、訪談、文本分析等具體方法進行,通過描述特定的現象、場景或過程,解釋甲蘊含其中的意義,探索現象中不同要素之間的一般性聯繫並形成基本的概念系統或理論模式,並據此對人們的認識與行為方式產生影響。

    實證研究包括量的研究和質的研究

    無論量還是質的研究,一般都被統稱為實證或經驗研究,其研究結論總是要訴諸經驗方可獲得與驗證。人們顯然對實證研究解決實踐層面研究問題的作用沒有疑慮。問題的關鍵在於,實證研究能否有效地產生理論,尤其是抽象程度較高的理論。

    我國的研究者傾向於認為研究應分為實證與理論兩大研究類型(這一看法是筆者與多位教育領域研究的專家談話中得到的印象)。

    與歸納相對應的是質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則與演繹邏輯相對應。

    一個理論或者假設總是要在特定的事實(存在於現象之中)獲得或者印證。一個具體的質或者量的研究論文經常會在其討論部分對研究結果進行比較、推理和引申來獲得有意義的理論聯繫。

    引用文獻的研究是質的研究

    多數將現有文獻或者他人實證研究的結果作為原始資料數據進行理論思考的研究從本質上講是運用了間接他人的經驗,沒有超出文本分析法的範疇,而文本分析法屬於質的研究方法。

    少數的完全或者極少依賴現有成果與文獻、主要通過邏輯推理或者內省的方式進行的理論型「研究」變得越來越少了。

    實證研究與所謂的理論研究是交叉的、融合的,它關注現象與事實的描述,從中獲得知識與理論,並為他人進一步的理論反思提供原始資料。

    量的研究步驟:

    研究者注重根據現有文獻、理論或經驗提出研究問題或假設,然後採用量的研究方法(如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測驗等)來檢驗假設而質的研究中,研究者更注重直接進人研究情境(研究者在此之前可能也有一些預先的假定或理論),提煉、發展研究的問題,通過觀察、訪談等方法對研究情境中的意義與關係進行描述與解釋,並從中歸納、建構理論。

    研究的一般步驟

    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一般步驟:按照選擇研究課題、設計方法、收集收據、獲得結論等程序有輯地進行。

    Meumam指出研究包括選題、提煉研究問題、研究設計方法、收集數據、分析收據、解釋數據、發表成果等步驟。

    選題的基本原則與表達形式

    選題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它必須具備「研究性」,即研究問題是否獨特?是否能夠通過特定的方法解決?是否能夠導致有意義的結論?

    質的研究選題:應該清楚地傳遞研究者試圖描述、理解、發展、或探索某特定現象或事情的信息。

    理想的表達形式:本(探究的策略:人種志、個案研究、或其他)研究的目的是(理解、描述、發展、索)(研究地點)(對象:個人、團體、或某個組織的某個特定的現象或事情)。

    量的研究選題:應該清楚地傳遞研究者試圖檢測、解釋、驗證、預測某特定現象或事情、關注其中不同變數關係的信息。

    理想的表達形式:本(實驗、問卷調查?)的目的是對(研究地點)(研究對象)通過控制(控制變數),(比較、檢驗相關?)(自變數)與(因變數)來測試(某個理論、假設)。

    科學研究方法的第一步獲得數據

    證據、事實、數據從研究方法的角度看都是同一層面的概念,指既定的、獨立於個體、不依賴於種解釋而存在的客觀存在或者是包含客觀現實信息的、真實的事情。

    科學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觀察現象,獲得數據,並利用數據進行歸納或演繹的邏輯推理。數據或者經驗性證據構成了科學推理與評估的基礎,並使科學與非科學得以區分。因此,一個研究的結論的獲得或者假設的驗證都需要利用數據,即經驗性的證據或信息來證明,它不能單純建立在個人的意見、權威的信念或者主觀判斷之上。換言之,一個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如果提出一個新的觀點或想法,在它被自己有效地證明或者別人論證通過文獻檢索可以發現之前,不能作為下一步推論的有力證據,除非是一些眾所周知的公理或者常識性的知識。這就意味著你研究者提出一個觀點,你就得論證它。

    三類研究報告論文形式

    從研究結果的呈現形式論文來看,論文可以有實證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理論性論文三大基本類型。

    文獻綜述論文對前人的研究進行批判性的回顧與總結,從中發現存在的聯繫、矛盾、或者缺陷,並對如何解決提出建議,此類論文內容根據文獻的內部聯繫組織、呈現。

    理論性論文則通過跟蹤某個理論的發展對該理論的結構進行擴展或者進一步提煉作者可以提出新的理論或者對現存的理論進行分析,指出其優劣,決定其內部以及外部的一致性。

    理論與文獻綜述型論文分野並不非常明確,理論性論文也是據其內部聯繫、邏輯進行組織的。

    實證研究報告是最基本的學術研究出版物,經常是原創性的研究。

    在實證研究報告裡面,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學位論文,無疑最具有代表性。

    研究報告論文的基本構成

    1、前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意義等部分。主要解決研究者「做什麼」研究和「為什麼」作某個研究的問題。

    2、文獻回顧:是建立在「知識是在他人研究基礎之上積累的」判斷之上的,任何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對前人的文獻進行回顧與評估,判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新意、有意義,並告知讀者自己對於本研究領域的熟悉程度,從而增加該研究的信度。

    文獻的回顧並不是要提供某方面研究摘要的「編年史」,

    而是要對以前的研究方法、結論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與隔閡,從而明確本研究的必要性與要解決的具體研究問題。

    有效的文獻回顧可以使研究者在現有的研究與前人的研究之間建立起內在的邏輯聯繫,幫助研究者進一步提煉、集中研究問題、確定基本的概念與變數、尋找適當的研究方法、並發展適合該研究的分析框架。

    文獻回顧分為背景回顧、歷史回顧、理論回顧、綜合性回顧、方法回顧(著重於他人研究使用的方法)、元分析(對他人的量化研究中的抽樣、變數等特點進行綜合統計分析)六種。

    3、方法論:包括收集數據的方法與分析收據的方法。前者主要包括抽樣、工具(如訪談、問卷的設計)、研究程序等,後者包括對量的數據的統計分析、文字材料的內容分析、歸類等。

    對方法的詳細描述有助於讀者判斷該研究的方法適當與否,並對研究結果的信度與效度進行判

    定。「由於一個研究的發現幾乎等於它採用的工具與方法,學者們對於一個研究報告方法的檢驗

    極其嚴格」。

    4、結果:通過特定收集數據的方法獲得的原始數據需要經過處理後以較條理化的形式在研

    究報告里出現。在這一部分只報告數據以及數據分析的結果,而對於這些結果的討論應該在討論

    部分進行。數據可以是文字的、圖片的、或者數字的形式,它構成科學推理的「證據」或者「事實』,事實/證據的陳述於對事實/證據的分析在研究報告里應該分開。

    5、討論:即聯繫研究的目的或者假設對數據進行解釋、評價、推理通過與已有的文獻進行比較,

    獲得理論發現或者印證研究假設。研究者在此不必要重複詳細的數據,而是要揭示數據的含義從數據中抽取「意義」、概念之間的聯繫或者解釋數據之間的因果關係來印證或排斥某個假設。

    這被認為是一個研究中最困難也是最有趣的部分。研究者在這一部分應該反覆問是否將事實

    與意見、推理混淆了?是否從沒有代表性的數據中獲得結論?是否因為某數據與假設不符而將它省略掉了?無關因素對於結論影響的程度如何?等問題。

    6、結論:研究者對研究的問題、程序、發現等進行概要的總結。

    一般而言,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構成與學位論文沒有本質的不同。只不過學位論文需要比較全面、完整的文獻回顧,並從方法論的角度考慮整個研究設計:而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的文獻回顧一般比較簡明扼要,經常被包含在前言部分;方法部分則偏重於具體方法的介紹,較少對方法進行哲學層面的分析,因此較多使用「方法」而非「方法論」的名稱。

    關於文獻引用

    對他人文獻進行適當的引用,不僅體現一個研究者的學術責任感,也是他/她學術能力的體現

    研究者在論文中引用別人的研究結論、觀點的時候有義務將榮譽歸功於別人。

    在論文正文中對文獻的引用有兩種形式直接引用與釋義引用。

    直接引用是對別人或自己以前的文獻、材料進行逐字逐句的、原封不動的引用。

    如果引用少於40字,應該在文中顯示作者的姓、發表年代以及引用的頁碼。

    如果直接引用超過40字,應該另起一段並從左向右縮進一個鍵表述,但不需要引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引用別人著作中的圖表、圖片,或者直接引用的文字超過500個字,必須獲得版權擁有者(一般在出版單位)的書面同意,否則,出版單位不會出版相關的著作。

    釋義引用是將別人或自己以前的文獻、材料中某個觀點、結論加以概括,以自己的語言表述。雖然如此,研究者仍然有責任將其歸功於該觀點的作者,在文中指出提出該觀點的作者的姓與發表的年代。

    無論直接引用還是釋義引用,在參考文獻部分須清楚列明引用的出處。這是研究的基本常識。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年第1期)

推薦閱讀:

月令為忌的八字研究
八字研究精論(八)
啥八字的人最適合研究易學
(256)張煒小說研究資料綜述
【許西川的天干喜忌表:甲木篇研究】

TAG:教育 | 中國 | 中國教育 | 科學 | 技術 | 寫作 | 方法 | 博客 | 規範 | 研究方法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