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我所嚮往的「塊狀教學」不同於被張偉老師形容為泥淖的「條塊分割式」教學。就是在講讀課文之前,單設一節課識字、學詞、分段、概括大意。或即使不單設一節課,也會在一節課中拿出一段時間,進行上述教學活動。這種以各項機械語文知識為單位的「塊狀教學」雖步驟清晰,操作性強,但弊端也顯而易見,這裡不再贅述。
我所嚮往的「塊狀教學」也不同於周一貫老師在《閱讀教學課堂優課論》里所介紹的「板塊研讀」。他所提到的「板塊」,是指課文中比較集中而又相對獨立,由問題情境形成的結構大部件。例如《田忌賽馬》一課就可以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進行研讀。 第一板塊第2自然段 :為什麼第一次田忌賽馬失敗了﹖ 第二板塊第12~第16自然段 :為什麼第二次田忌賽馬卻勝利了﹖第三板塊第3~第11自然段 :這「轉敗為勝」是怎樣「轉」過來的?
這種「板塊研讀」的最大優點在於避免了教師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煩瑣簡單的串聯式提問。教程變細密為寬鬆,學生有充分的時空進行自悟式的鑽研和小組討論。但這種「板塊研讀」歸根結底仍是以情節為中心,以思維訓練為核心,而不是以學生感悟為中心。它忽略了對「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集中性培養。 那麼,我心目中的「塊狀教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左友仁老師的《太空梭》一課,賈志敏老師的《兩個名字》一課均給了我極大的啟發。以「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為單位的「塊狀教學」在我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2001年2月28日,我承擔了餘杭市的公開課,所選的是《驚弓之鳥》這篇課文。說實話,這篇課文的教案和課堂實錄很多,但我都把它們擱置在了一邊,我想憑年輕人的衝動與勇氣「瞎摸索」一回。我苦思冥想,盡量讓我的設計方案包括一些具體操作方式 符合我的教學設想,即以「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為單位把課堂劃分成若干塊。 具體到《驚弓之鳥》的第一課時,可分成三塊:第一塊:盡情地「讀」。語文課要以讀為主,我願意花15~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來讀。我和學生商量,我們該怎麼讀才能讀得過癮,讀得開心。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自個兒「美讀」,有的說分角色讀,有的說表演讀等等。這時候,我不失時機地向他們鄭重推薦一種新的表演讀的方式——「雙簧」讀一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人對口形並配合以動作神態 。學生聽了之後,都興奮不已,躍躍欲試。這時我提醒他們:「不管選用哪一種方式來讀,都先要自己試一試,練一練,體會一下。等一會兒,請你說一說你覺得哪一句話最難讀,感情最難把握。」我覺得這個問題具有一箭雙鵰之妙,既集中力量突破了朗讀難點,又使學生在陳述理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課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接著,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夥伴,自由選擇朗讀方式。練習過程愉快而又緊張,因此,彙報表演時高潮迭起。最後,教師和學生互換角色讀,師生雙方都很投入,在朗讀中獲得了一種愉悅和滿足。
大 雁 報 第二塊:盡情地「說」。我通過一則想像性報道,把學生引入到了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當中。這則報道是這樣的:本報訊昨日一大雁飛經魏國,魏國著名射手更羸人類 竟不用箭就將我們的同胞活活「射」死。據目擊者講,當時,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大雁就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由此看來,更羸是具有魔法之人,殺雁兇手必更羸無疑。
據悉,死者的母親已準備上訴,狀告更羸傷害野生動物。至於結果如何,本報將追蹤報道。 記者 小雁學生看了之後異常興奮。生活中的真實狀況是,看了報紙之後,總會很自然地隨便聊幾句,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意見。因此我對學生說:「你們看了這則報道之後,有什麼想法,就大膽說出來。」大多數學生認為這則報道失實,更羸並沒有魔法,那隻大雁也不是被射下來的,而是被弦聲嚇下來的。於是我順勢表示疑問:「那你怎麼解釋當時目擊者所看到的景象呢?也就是說,大雁聽到嘣一聲響後,為什麼會從空中直掉下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得很起勁,有的說得條理清楚,有的說得邏輯混亂。因此,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為了規範他們的「說」,我出示了一段話對他們進行引導:「大雁之所以從空中直掉下來,是因為____。大雁的傷口之所以裂開來,是因為_____)。大雁之所以撲著翅膀忙往上飛,是因為______。大雁之所以聽到嘣的一聲響後心裡害怕,是因為_____。」學生在這種有所幫助的「說」中或多或少領會了關聯詞在表意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接著,我請學生以律師的身份為更羸進行辯護。先小組討論,再分組辯護。學生立即投入到老師設定的角色中,為更羸辯護起來。大多數學生認為大雁的死不能完全歸罪於更羸,大雁的死跟以前射傷大雁的獵人有關,跟它的同伴有關,跟魏國大王有關,跟自己的心理素質有關……為了讓自己的觀點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他們紛紛回到課文當中尋找依據,整場辯論有理有據,精彩紛呈。為了使學生的思維在充分擴散的時候得到適當的聚合,我又問學生:「你覺得到底是誰害死了大雁﹖」這個問題掀起了課堂中第二次辯論高潮。 第三板塊:盡情地「寫」。學生的思維在辯論階段完全被激活了,緊接著,我趁熱打鐵讓學生以「記者小雁」的身份來寫一則追蹤報道。我沒有提什麼要求來限制他們,惟一的說明就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從最後的實際效果來看,學生在原先辯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這則追蹤報道寫得很精彩,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寫得很開心。 這種以「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為單位的「塊狀教學」在我個人看來,具有以下優勢: 1.有利於教師進一步鑽研教材,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方法。要使學生長時間地保持較濃的興趣,自動投入到「聽、說、讀、寫」的訓練當中,並且不脫離課文這個媒介,教師必須鑽研教材,挖掘訓練「塊」,設計出具有強大生成性的教學方法。如創設各種交際情境。 2.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會消耗在經常性的環節轉換和思維變換中,其各項語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養。 3.語文課的中心任務得以被頑強地保護。在這種「塊狀教學」里,語文課很難被上成「情節分析課」、「思想教育課」、「常識課」以及各種華而不實的所謂「語文活動課」。[]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推薦閱讀: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陳斌老師教學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
※八字教學培訓:判定八字日元旺衰
※《學跳拉丁舞》教學視頻18講
※大六壬入門教學3
※八字命理(滴天髓天干總論)四柱八字命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