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慈法法師:《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又名《般舟三昧經》講記 8

慈法法師:《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分受持品第五

 

  對於任何一個教法,若不依經典來修持,來實踐,來觀察,我們就無所依從,尤其是世尊滅後,經典是我們所依的唯一法寶來源,雖有其他善知識設教,亦不離經典,若不如是,非世尊印可,非世尊直接宣化,多有不可信處,所以,經典是我等依護啊,我等行法之依護,我等成就出離沉淪之依護。在此,我們來看「受持品」何以宣化。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此眾有人。今在我前。親聞我說如是三昧。於我滅後。其所生處。還復得聞是三昧寶。雖聞不信。誹謗毀呰。遠離善友。隨逐惡人。賢護。復有一人。於善人所。聞是三昧。深妙經典。尚不生信。不以為實。不能開解。況惡人處聞是經典。寧能生信而復開解。何以故。賢護。諸佛如來。所言難信。諸佛世尊。智慧難知故。賢護。若當成就如是三昧。然後乃能於當來世。與諸眾生。增長佛法。

  世尊在此處作了一個授記說。我等能在佛滅度三千年之後,在此讀誦、學習《般舟三昧經》,乃至實踐般舟一法,實是世尊威德加持、我等宿世善根所顯,切莫對世尊這個授記作泛泛之解,也不要作其他妄自推斷,但看善根的成熟及利益能否現前,這甚為重要!世尊授如是記,為我等作增上方便,因為只有這樣的三昧力才能真正得力於世間,真正饒益我們這個世間的世俗有情。在這個世間,多有學佛者,若在家、若出家,欲利益有情而不得力,何以故呢?無有三昧力故,無有智慧力、慈悲力故。

  三昧力,是佛法得力世間的真實功德,所謂「人天之中,莫過於定力所攝」,即是說此自止之力能令人天得以安樂。十方九界有情各有所進趣,人趣於擇取最為方便,是擇取廣大的一類生命,此類生命記憶超常,為許多其他生命所不及,因此其擇取就特別廣大,當發心修習菩提心時,於法則之擇取就甚為方便。若以定力相攝,人類得大安樂,遠離擇取徘徊之苦,此苦是我們人類最大的自我損耗,往往一時若定若不定,若做若不做,若得若失,若是若非,若凡若聖……總在此處徘徊擇取,有的人一生就浪費於此,無有一事能真正地決定下來,所以患得患失啊。天亦復如是,諸天多耽擱於五欲之樂,沉醉於五欲,滿足於五欲,而不能自拔,若有大定力、通力者,能以其善巧攝化天類、令其嚮往,何以故呢?此定力光明遠超諸天之光明。諸天皆有自身光明之相,不假於日月之光,不象人類有情需以燈光、日月之光藉助而行、做諸事業,天類則不需,若是有禪定善巧、三昧善巧者,可以用大光來照射此類有情,令其進趣,所以說,諸有禪定者,大光威耀,照耀三千,諸天之類,亦來歸順。故行持般舟三昧者能利世間,若人、天能利,則於其他道的有情,決定能以善巧回施真實功德利益,如修羅道,喜於爭鬥,心生嫉妒,無有安穩,若有諸三昧功德力,則能令其得安穩樂,遠離爭鬥、嫉妒之苦,那真是很苦的;又如對三惡道有情,亦復如是。對此我們是很容易觀察到的。

  複次賢護。有諸菩薩摩訶薩。若在家。若出家。聞此三昧。不怖不驚。不悔不退。不謗不毀。聞已隨喜。生信敬心。決定真實。無復疑惘。讀誦受持。思惟義趣。

  例如我們現在的安居中,有諸多善知識喜於讀誦,但也有諸多菩薩不喜讀誦,讀誦尚不願意,怎麼能行持這個法則呢?這是我們的善根尚被疑惘所蒙蔽啊,疑惘中多生惡緣,於善法不能信心守護,不喜此法,多於放逸心中行諸事業,所以失此摩尼寶,大家可以善自觀察自心,不作其他評判,這樣最為方便。

  我以前在其他寺院中,經常問出家師父:「你喜於念誦,還是喜於念佛,還是諸種禪法的修持,或是喜於做諸事業呢」?百分之九十的人喜歡做諸事業,但事業散漫,隨心所欲,多彰顯習氣啊,也即在自己的習氣中多得安樂,可以縱容自己的欲樂,滿足自己的願望,隨自己的心欲行諸事,所以於諸三昧不喜,於念佛不喜,於常住的功課不喜,而多喜福德,勤於雜務。這是現在特別突出的一個現象,百分之九十實在是不喜於實踐法則,多喜於放逸自心啊,只要是有事業,就對讀誦啊、行持法則啊,不屑一顧了,以事業為重、為大。諸事業亦需人做,那念誦、行法,誰來護持呢?若我們真是護持三寶而來行諸事業,心不放逸故,亦得不可思議的利益,但如果是為了放逸自心而行諸事業,那我們要善觀察自心罷了,即自心何以舉心動念?要自知自明啊。

  賢護。如是等人。世尊悉見悉知悉識也。

  此語不可思議!此加持力不可思議!多有眾生,若在家學佛經典,若出家數年,不得佛法利益,滯留於抵觸,多生驕慢,不能增上善根。何以故呢?不受諸佛加被故,拒絕善根增長故,有的人直接就否定三寶之加持,自以驕慢修持為增上,即自大、自詡啊。沒有三寶的加持,即使曠劫的修持,猶如頑石,不能增長善根,哺育不了真正的生命。其實,從我們初發心修持,一直到成等正覺之時,皆離不開佛、法、僧三寶的加持,若是離開,此人何以成就呢?不過是自慢、自詡的成就罷了。在我們漢地,多有人以「自性本來具足」自詡,而不知三寶加持之增長善根的真實功德所在,所以於諸佛如來曠劫修持的大善根威德多有疑悔,於自慢邪心邪見多受其害,雖有多年相似學法,不能增諸善根,很令人惋惜!

  賢護。諸佛世尊。云何見斯諸善男子及善女人。復云何知。又云何識。賢護。若能讀誦受持思念此三昧門。如是之人。終不為惡。

  世尊在此直接提示:多讀誦思維這樣的經典、行持這樣的法則的人,依教而行,終不為惡。

  不破凈戒。不壞正信。不入邪聚。

  在世間,世尊把有情類看作「三類聚」:三聖道者,聲聞、緣覺、菩薩之類,是所謂的正定之聚;三善道之諸善惡有情,尚未抉擇,業相徘徊,處於不定聚,如我們凡夫有情,多是不定聚;又諸邪見有情,必墮惡道,故三惡道有情為「邪定聚」,邪定者,其邪惡事業已經成就,在種種苦難之中不能自拔。

  賢護。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必定深信。成就思惟。能分別成就思惟。於是法中。具足信心。常能讀誦。攝持是法。賢護。當知是人。決不求少功德。亦不種少善根。

  不貪圖於聲聞、緣覺之成,不貪圖世間之樂,即不為「少善根」。

  賢護。是善男子善女人。凡所生處或乏資需。然諸善根。廣大不少。

  雖表現出有所匱乏,實質所現「廣大不少」。

  賢護。是故斯諸善男子善女人。已於過去諸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

  我們完全可以成熟自身宿世之善根,來行持此法,若是埋沒宿世善根、荒廢宿世善根,得遇這樣的法則,則不生喜樂,多生疑謗。

  於般舟一法的行持,我們要善觀察自心,善觀察周邊有緣,如佛經典中所說,世人的善根狀態、成熟狀態、所守護的業相,十分清晰。

  賢護當知。此輩非於一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也。亦非於二三四五乃至十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於百千億數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賢護。當知此諸善男子善女人。已於過百千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方得聞此念佛現前三昧。

  此授記,是不可思議的加持、提攜、推動的大功德力!若是信順者,鹹得成無上道,於無上道得成助緣方便,於心智發心得成助緣方便,此方便是佛所授記故,具大威德,具大力。若不相信此處,就會丟失這種大善巧功德。

  聞已生信。心開意解。即以為實。無復疑惘。既獲聞已。樂欲書寫讀誦受持。乃至為他廣宣是義。

  若以為實,其人必當守護行持。若不以為實,則疑惘必定生起。所以,在貪、嗔、痴、慢、疑、不正見中,疑根深重者於法不能抉擇,於法不能深入,於法不能行持。我們現前大眾深觀自心,若不是為名聞利養,不是為慢心,不是嫉妒好強心來行持守護這樣的法則,此人甚為不可思議,此心甚是不可思議,皆為諸佛所知、所見。如果我們是因為慢心、嫉妒心、名聞利養心、好事心來修持此法,那與佛法也不相應。

  諸位善知識,一定要善於觀察自心,不要草率地認許。有人說,我也行此法,為何不得大利呢?你看看自己是不是以名聞心、利養心、嫉妒心、慢心來修此法則的。修這樣的法,的確應該矯換髮心,如實信解,真實修持,則能出離三界,廣利人天,若不如是,則陷入自己狹隘的慢心、名利心中。我現在經常會遇到居士這麼說,哎呀,我走這個般舟,回家就是多富多貴,就少有障礙了,就可以在世俗中更好地生活了。這就同世尊前面所到講的,拿一顆摩尼寶來貿一頭牛一樣,而這樣的有情甚多,雖然他起碼於此法則結了一個善緣,但於無上道究竟利益何時能現呢?這真是一個問號。

  何以故。賢護。斯諸善男子善女人。往昔已於諸如來前。聞是三昧。讀誦受持。以是義故。如來滅後。於最末世五百年終。法欲滅時。法將壞時。還當得聞如是三昧。聞即生信。無有驚疑。不退不沒。生大歡喜。遍滿身心。

  世尊在許多經典中,都有「喜悅遍滿身心」這樣的說法,若人一生一世,或是多生多世勤苦地守護善根、供養於諸佛如來、發菩提心,乃至聞此三昧教言又生大歡喜,此喜悅感遍滿於身心世界,則其人很容易與三昧相應。又有諸眾生,聞貪、嗔、痴、慢、疑、邪見之法則而心生歡喜,又有諸寺院之好事有情,以出諸惡事、惡緣而歡喜踴躍,這就是所謂的「根性不一」啊,有的人聞法生喜、聞教歡喜,善根成熟故;有的則是聞惡性因緣而生喜,或人天悲哀之時,他也會歡喜的,為什麼呢?惡性成熟啊。

  讀誦受持。思惟其義。為他解說。乃至一日一夜。行是三昧。

  我們現在為什麼要提倡一日一夜般舟行法呢?當然有許多人對此否定,比如我以前到一些寺院,即使較大的一些寺院,也有否定的,甚至一些很有名望的善知識們,也是開口就把這個法給否認了。那麼世尊為什麼反覆宣化這個法的重要性,以及實踐的重要性呢?就是為了成熟我們的善根。尤其在末世之中,諸眾生善根薄少,於諸三昧法則所習者甚少,於諸通力修持者更少,少之又少,如地藏王《占察善惡業報經》所宣化,末世之中,諸眾生於諸通力善巧無有識者,無有習者,而多喜於言說,多墮於事相,勤苦於事相,而不能深入法則,不得佛法真正利益。

  賢護。若復有人聞此三昧。無有驚怖。亦不退沒。不生謗毀。聞已隨喜。即以為實。思惟分別。心開意解。

  隨喜之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善根福德因緣有成熟、不成熟、相應、不相應,你不行持這個法則,完全是可以的,但一定不能詆毀、阻止他人行持法則,這樣的過失是無量無邊的,因為蔽塞人的涅槃之道與逼人入於惡趣是一樣的過失。因為過失深重,所以諸位善知識一定要善觀察、思維,切莫丟失佛法的大利,因輕信慢心而謗疑佛法、毀於勝教。舍法、謗法之罪,其過甚大!我們不行法,不要阻礙於他人,更不能障礙、破壞他人行法之因緣!諸位善知識,這看著容易,實際我們在此處還是要很小心謹慎地觀察自己的舉心動念的。有的人一生可能就有唯一的一次行法願望,久久地積聚自己的善根資糧,受到阻礙後,一次打擊,終生難行啊。我們作為佛法的實踐者、守護者,有福德因緣成就他人道業,其善根不可思議,但若是毀滅一個人的善根、行法機制,其惡業又何以描述呢?

  諸位善知識,我們不得不思維,不得不觀察!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諸事業時時可以做、處處可以做,其實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事業中,這些事業中有惡事業、善事業,也有所謂的無漏之事業;有利益世間、增益世間之事業,的確也有放逸無度、縱慾之事業;有罪惡、輪迴之事業,也有毀滅佛法、誹謗三寶之事業,究竟我們在做什麼事業呢?善自如實地透視自心,觸摸自己心靈深處的那個發心,是最為重要!

  但能為他暫時稱善。所獲福聚。尚不可量。況能讀誦受持。勤思而行。為他廣說。至一日夜。

  不生謗疑,此人善根不可思議,若能為人言說,其人必然於諸佛功德有讚歎、隨喜之心智。

  賢護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即便獲得。過於無量阿僧祇大功德聚。遂得住於不退轉地。隨所願欲。如意即成。

  這是贊佛法不可思議功德,即隨喜之功德而顯現的不可思議之利益。在十大願王修持中,有隨喜功德之修持,不謗於他緣,隨喜於修持,這樣的人多得增上善根,如大家在寺院中有種種發心,因緣不一,但此隨喜之心,切不可泯滅,謗法之心,切不可生起。有的人一念「猛利」心,就會生起謗疑,所謂「猛利」,就是自大、自慢、自認為,這樣的心一生起,就會誹謗於法則,這是過激心智。

  般舟一法,實在是最容易受人疑謗的法,因為多有行者不能於三昧迅速親證故,或雖有相似善根但不能延續守護故,多令不行法有情生起疑惑。我做過對比,如在有些地方,大家比較勤苦、嚴謹地守護、相續地實踐此法則,有人以調柔的心、隨喜的心、讚歎的心去守護、供養別人的行法,這樣周邊人也會於此法生起愛樂、嚮往、喜悅的,而另有有情之行法令人疑謗、詆毀,何以故呢?在推廣、實踐這個法則的過程中,多生疑慮、游移之心,多在名利心的推動下來傳播、實施此法則,故令眾生疑慮。對此一定要細緻地觀察。

  釋迦牟尼世尊授記其所傳之法有一萬兩千年的法運,在末法萬年之後,其教法就滅盡,以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佛世尊降世來廣弘傳法。此授記即是說人的善根在減劫中逐漸消亡的過程。正法之際,諸眾生善根成熟,聞法即證道。我們現在已經步入了萬年之末法中,也就是後五百歲中,即正法末季,有情善根薄少、善根敗壞故,多生驕慢與邪見。所謂邪見者,自染於法、自執於法、自詡於法,而墮於邪見。但由於是正法末季,世尊的正法依然流傳於世間,善根成熟者亦得究竟利益,只是多有有情因善根薄少故,使法流失於當下,故稱「正法末季」。末者,就是因為多有眾生疑謗於法則,生於驕慢,於經教不信,於法無有實踐,或多依附於佛法,行相似佛法,實是外道心智。世尊授記這個時代的佛教中,依附生存者甚廣、甚多,更有波旬與其弟子發罪惡誓願,許多外道都依附在佛教之中,我們看世間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出家眾實應該警覺,若不是佛弟子,不在釋迦佛教法下守護誓願、相續佛法者,必是波旬之子啊。何以擇取呢?實際全在你心念善根的意向,

  一般經典中的授記,是世尊以因緣法所觀察,當然這不是定法,因為一切眾生的善根也是不定的。有的有情發一念猛利的菩提心智,就能掙脫多生多劫的生死困惑,如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得見弗沙佛世尊光明相好,單舉其足,七日讚頌「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我今皆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隨喜讚歎佛之功德,無有疲厭,以此精勤功德故,逾越九劫,先於彌勒成佛。

  彌勒世尊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穩,在人壽八萬四千歲,福德聚集之時、善根成熟之時,降生於世,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示現大威德。而釋迦牟尼世尊多有委屈,雖然成佛,很多委屈,人壽百歲故。人生短暫,福德薄少,甚可憐憫啊,十方世界都不屑一顧我等眾生,僅僅看一眼的時間,我等都滅掉了,無法惠顧於我等。所以,若我們再不精勤於法則,再用慢心浪費自己的生命,實在是可惜,因為曠劫難遇啊!人壽百歲,有釋迦世尊在此濁惡世界宣化,我等能有福德聽聞這樣的教言,尤其在釋迦佛教法之末季,那就更難了!此甚深教言,令我等得不退轉啊,十分不易!雖有諸多行法,但若要於一生得不退者,十分難。所謂「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八地菩薩才有此功德,而此真正念佛人,真正隨順、嚮往念佛三昧修持的人,一生可以得不退轉,實際與「即身成就」是同義異說罷了,因為三種不退就是成佛之功德啊,稱為阿鞞跋致。以現在人的信念、意樂與願望,若要得一生不退轉,不行念佛一法,十分難得。多有世人疑惑於法則之外,徘徊於自己的業流之中,十方諸佛都在哀憫這類有情,如果沒有遇到法則也就罷了,若遇法則,而遮止自心,蒙蔽法則,或遮止他人,這樣的過患就十分大了。在此作一個提示。

  世尊對五五百年各有授記,到末法一萬年中,人修持甚難,為什麼難呢?白法掩沒,鬥爭堅固,自慢自詡故。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風氣,但這裡是泛說,多有愚痴眾生強化自我,以為這就是自我了,把這個東西認許為自己了,那就是確定自己是末法末季的、確定了自己的心智,如果這樣,修法就太難了!是的,我們生活在這個末季時代,但怎麼樣來認取這個法則,全看發心!我們是隨波逐流、混日子,還是不然,各自審觀。

  「遂得住於不退轉地」,此「不退轉」,實是八地菩薩所攝。我們一般說有兩種求阿鞞跋致善巧,一者自己修持,於身報中斷除見思二惑,證得阿羅漢果,得以不退轉,何以故?無退轉之機,住於應供之位;再者就是在菩薩道中,隨順佛願,隨順佛力,習以凈土教言,安住佛力攝化之載負,依佛力之住持,佛力無退轉故,令眾生進趣無上菩提,而無有退轉,此即所謂凈土法門易行之道。當然也有菩薩自力行法,如《因果經》所宣化,菩薩於三大阿僧祗劫中勤苦修持,行持不舍,無有迷失,一樣可以得三不退轉,這是三大阿僧祗劫勤苦熏修的結果。

  賢護。其事雖爾。我今為汝更宣譬喻。明顯此義也。複次賢護。譬如有人。取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盡末為塵。復取一切草木枝葉。不問大小皆為微塵。彼人爾時。於彼塵聚。取一微塵。破壞分析。還令得作爾許微塵。然後復取彼一切塵。次第分析。皆令等彼初微塵數。賢護。於意云何。是微塵數。可謂多不。賢護答曰。甚多世尊。佛言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前爾許微塵數佛剎。盛滿眾寶。持用布施。賢護。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所獲福聚。復為多不。賢護報曰。甚多世尊。然彼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獲得過彼無量無邊阿僧祇福聚。佛復告言。賢護。吾更語汝。如彼善男子善女人。以爾許塵數佛剎。盛滿七寶。持用布施。獲如斯福。復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念佛現前三昧。暫生隨喜。信心分別。以為真實。心開意解。讀誦受持。乃至暫時為他解說。是善男子善女人。所獲福聚。勝前施福。無量無邊。非可稱算。非可校計。非可思量。賢護。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此三昧。生隨喜心。乃至暫時為他解說。尚獲無量無邊福聚。何況是善男子善女人。於此三昧修多羅中。如聞而信。如信而受。如受而說。如說而行也。

  佛是真實語者、如實語言者、不異語者。多有善根薄少之有情於世尊教言不生喜悅,於自己的妄想揣度生真實想,所以不得善根,不得福德,不得成熟自身,為什麼呢?不隨順佛教故,不隨順佛導故,不隨順佛語故,這真是到寶山而空手歸啊,無所取用。大乘經典流傳廣泛,實際是如來寶藏,亦是心智寶藏,即是一切眾生如來藏性心智之開顯,若打開此經典,歡喜踴躍守護實踐,那就是自身如來藏性的打開與成熟啊,此處你若是疑悔、輕慢、不以為然,那善根當下就散壞。

  何處能成熟善根呢?諸位善知識應善觀察,善思維。在我們漢地,有一個特別不正常的現象,即放輕經典,放輕世尊之說,對世尊所說言教多不生正信,不能愛樂守護,而不屑一顧,視經典不為珍寶,結果於如來所說珍寶之教聞若未聞、視若未讀。真不知這是何因緣?若說善根不成熟,又何以得遇呢?希望諸位善知識鼓勵自身成熟善根,鼓勵自身放下己見,鼓勵自身愛樂佛法僧三寶,若愛樂三寶,你對經典一定會生起珍寶想、難遇想、聞而勤習想,這實在是應該主動來引發的。

  爾時世尊。為重明斯義。以偈頌曰

  若以三千大千界  盛滿七寶用行檀

  我說彼福雖為多  不如聞經少功德

  「檀」,就是檀波羅蜜,布施之意。以充滿大千世界微塵數的七寶來供養,不如人聞經之功德,佛如是誠實言,我等若善根不成熟,不能生信,多有疑惑,乃至聞若未聞。有人聞法真是毛骨悚然,何以故?善根成熟,慶幸得見故,也就是引起了重視。為什麼我們聞法不能生喜呢?多是世俗心熏染啊,以自己的知見蒙蔽自心,拒絕法之滋潤,故不能滋養我等福德乾枯之心。

  菩薩為求多福聚  信解讀誦復思惟

  即聞到這樣的法則,應該「讀誦復思維」,這是激勵與加持,引導我們進趣大善根福德因緣。實際上,世尊真是用了一切法,用了一切善巧,用了一切真實語,來導引我等走出自我。

  解說修行念三昧  斯所獲福過於彼

  末三千界盡為塵  復分一塵等前數

  盡取如是諸塵剎  盛滿珍寶以行檀

  諸佛所贊三昧經  單以一偈為他說

  我言斯人獲功德  超彼檀福不可量

  若復為他具足說  下至一構牛乳間

  思惟增廣諸善根  何況長遠無量福

  一切眾生盡作佛  凈慧終竟證彼如

  「一切眾生盡作佛。凈慧終竟證彼如」,如此法則是「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三昧,一切眾生於此因緣若能相應,則「一切眾生盡作佛」,為什麼能有這樣的大福德因緣呢?實是此法不可思議廣大教義的內涵所在。

  假於億數多劫中  說斯偈福不可盡

  如釋迦世尊因地說一偈「天上天下無如佛」,而先九劫於彌勒成佛,這樣的案例即是發心勇猛所能成就之菩提。現在這個末世之中,發心勇猛者甚為稀少啊,我剛出家的時候,遇到晝夜不休息的出家人十分多,大家認為進趣於佛法是很自然的事,是自己的本分事,作為出家人,專門就要去修道,去證三昧、證菩提、證通力、證善巧,這是其專業,是很自然的事情,逐漸到後來,看到很多出家師父好象行法是給別人行的,學佛是給別人學的,短短几年中,差異就很大。一代一代人的修持,差異是很大的,所以過去的人調柔啊。以前我在一些寺院遇到一些老菩薩,他們都是通宵拜佛,而白天不論功課也好、出坡也好、為寺院服務也好,全都隨眾,吃的也都是一餐,他們很自然地勤苦耕作著,很歡喜也很平淡地守護這個事情,視其為本分。我們現在呢?稍行修法,慢心生起;稍有作為,自大生起;所以不能於法深入,迅速就遇到阻礙了!

  不知道這個時代為什麼變化這麼急劇?對法則的愛樂發心的急劇變化,實在讓人不能接受。於法的勇猛越來越薄少,於自大、自我身份的認許卻十分猛利,也就是說想改變自己的身份、成個什麼的心十分猛利。以前,十年、八年的沙彌很多,他們的確於法很用功,於自己的道業如何十分在意,而於改變自己的身份則不認為是自己的期望,那是師長、道友所督促的東西了。這個時代呢?於自己的身份十分在意,於自己的道業不屑一顧,這是最震撼人的地方了。身份再怎麼改變,如果沒有實質,又有什麼意義呢?虛設而已,就象泡沫經濟一樣,吹得再大,還是要落實的。

  還是希望大家真正在法則的實踐上,在親證上,一定要努力,勤奮地努力!在其他方面可以放放鬆,不必去過份地用力,尤其在身份的改變上,我勸諸位不要在上面努力,這種努力實在就同社會上的人一樣:甲買了一套別墅,乙買了一台車子,後面的人就開始攀比,即使我貸款也要買台車子,也要買房子,要跟人比!在修持善根不成熟的情況下,你要身份就是借貸,是要背上大包袱的,因為你的善根不能如實,不能成熟故。很多人就在此處被壓垮了、衝擊掉了,三年、五年不能恢復。為什麼提出這個呢?我感覺大家學佛要如實地自知,切莫浮誇,浮誇過來,自己還要返回來重新耕作、重新實踐,還是得回頭做,何以故呢?你往前面奔,而後面一片荒蕪,沒有實在的。

  此處大家一定要注意。世尊一偈之福是不可盡的,釋迦佛的確在這個地方做過實踐,我等若不深思自己的發心,而在業相上染著,就多走彎路啊!

  其間彼佛皆滅已  多億數劫常廣宣

  終亦不盡彼福邊  緣此深經四句偈

  一切所有諸世界  四方上下及四維

  滿中眾寶持與他  為求勝福奉諸佛

  彼諸功德難可量  稱計與諸世界等

  其有聞受是三昧  善能宣說福過前

  若人於此無遲疑  其於諸法亦明了

  彼則永絕諸惡趣  能入勝寂三昧禪

  世尊在此經典中,一直在告訴我們這個法則是一生不退之教言,是陀羅尼教,所以能了明諸法,總持一切善巧,所以能永絕諸惡趣,能入勝寂三昧禪。

  彼若常能供養我  必受多福不思議

  增長多聞證菩提  由思諸佛所贊定

  今我語汝誠實言  當念精進莫放逸

  對於現在這個世間的放逸,我們大家可以如實地思觀。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善於行放逸,精進心智稀少啊,往往只要有機會,就多想行放逸。

  一心歡欣發勇猛  自然速證彼菩提

  彼為供養百數佛  乃能受是三摩提

  世尊還是在給我們授記。於此法則若證得三昧,稱為「三摩波提受持者」。三昧、三昧功德安住,是為「三摩提」。三摩波提,即成就真實安住者,無用功善巧成就,具足一切三昧,不假用功。這裡是進趣之說。

  假於後世恐怖時  自當速證微妙定

  若有見我與比丘  及汝大士賢護等

  如是菩薩樂多聞  決定當得此三昧

  若得聞此聖三昧  為他解釋或書寫

  世尊對此三昧力,用寶三昧、聖三昧等數數稱讚,不是虛假之說,也不是過量之說,實是相應、如實之讚歎。

  是陀羅尼世尊嘆  能證一切佛菩提

  般舟一法,即「十方諸佛悉皆現前」三昧的修持,具一切法,具一切威德,何以故呢?見一切諸佛,則具一切善根、具一切法,因為一切法是一切諸佛所具、一切諸佛所總持、一切諸佛所傳達故,因此見一切諸佛,就能成就一切法,故說入陀羅尼門,這是真實言、誠實語,不是虛設。多有於法徘徊者,遇此法應生信,應守護,應實踐。

  「能證一切佛菩提」,因為是「十方諸佛悉皆現前」三昧故,這樣的大威德法則,我們此生此世能聽聞,福德已經是不可思議,為諸佛所讚歎。若能聞得、信得、受得,福德不可思議,若我們能實踐成就,那是什麼樣的功德呢?我們每個有情應該如實地審視,切莫輕易帶過!因為聞到這樣的法是甚難的,我們大家現在能見能聞,的確是善根的成熟,若法寶現前,你不能依從,那你依從的一定是自己的妄想!

  過去人得一個法本甚難啊,我們都知道,世尊為半句偈而捨身,若是將此當成笑話,我們就會對法生不起絲毫的尊重,拿著法寶卻視若糞土了。我們都知道,有三藏法師到了天台,對智者大師說:「你寫的《摩訶止觀》與《楞嚴經》甚為相應啊」,智者大師說:「真有如此經典嗎」?三藏法師說:「有,其名者,《大佛頂首楞嚴經》」,於是智者大師就設拜經台,向於西方,十八年禮拜,欲見此經,而未見啊。我們現在哪一家沒有《楞嚴經》?但又有幾人珍惜、愛惜它呢?我們現在讀到的經典,過去先賢為了讀到而千山萬水去西方取經,百去返者一二人啊!我們真是重法嗎?諸位善知識,你真正重你的因緣嗎?重,就是自重啊;尊,就是自尊啊;輕者,是自輕啊;慢者,是自欺啊。還是希望我們從心靈深處喚醒自己的覺悟,喚醒自己對法的愛樂,切莫草草地浪費自己的生命,日復一日地墮落下去、放逸下去!末世之人啊,遇法甚難!誰來扶助你?誰來成就你啊?

  若人善思此三昧  一切諸佛咸共稱

  當得種姓及多聞  諸佛次第而演說

  「得種姓」者,就是入如來種性,住佛法不退轉地,不論是位不退轉、行不退轉,或是念不退轉,此三不退轉,唯阿鞞跋致所守護,唯念佛者所成就。

  這一品給我們宣化「受持分」,唯因思維、正信而能受持,我們若珍惜法寶,一定能如實地受持;若不珍惜於此,猶如踏土而過,此法不能載負你。所以,諸位善知識,我們能遇此法寶,應當珍惜,應當愛樂,應當守護,應當實踐!


推薦閱讀:

太上感應篇  (第二二一集)凈空法師講解
信願法師:謗法之相,謗法之罪及果報--學佛網
凈空法師《地藏經》(第三集)
沙彌十戒威儀錄要淺釋 定弘法師講述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義152課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