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式太極拳簡介

                                             五式太極拳簡介

一、陳氏太極拳:是由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所創。原有五個套路,又名十三勢。另有長拳108勢一套,炮捶一套。從陳王廷起五傳至陳長興(1771~1853年)、陳有本時,陳家溝的拳家己專精於太極拳一路和炮捶一路及陳王廷獨創的雙人推手(舊稱:扳跌、格手、打手),這是不用護具、設備,實習徒手搏擊技術。

陳氏太極拳新架套路有兩種:一種是陳有平(與陳長興同時代)偏造,架子圈子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難度動作,陳家溝人叫「小拳」(老架叫大圈拳)。後傳至陳有本族侄孫陳鑫(1849~1929年)。陳鑫著有《陳氏太極拳圖說》,闡發了陳氏歷代積累的練拳經驗。另一種是由陳有本的弟子陳青萍(1795~1868年)創編的,架勢小巧緊湊,動作緩慢,圈多複雜,從溫縣趙堡鎮傳開,人稱「趙堡架」。陳氏太極拳是最古老的太極拳,其它流派的太極拳(楊、吳、武、孫式)都是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直接或間接發展起來的。

二、楊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河北永年楊露彈(1800~1873年)。楊露禪幼年家貧,賣身於陳家溝陳德湖家為僮,後來侍候拳師陳長興,學得拳術,壯年返回永年老家,傳習太極拳。因他能避開制服強硬之力,永年人叫他的拳為:「沾綿拳、軟拳、化拳」。他後到北京教拳,當時人稱他為「楊無敵」。他子班候(1837~1892年),性剛好鬥,亦有「無敵」之稱。為了適應一般練拳人的需要,逐漸刪改原有發勁、縱跳、震腳和難度較大的動作,後經三子健候(1839~1917年)修改為中架子,又經健候的三子澄甫(1883~1936年)一再修訂,遂定型為楊式大架,即現代最為流行的楊氏太極拳。

三、 吳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的創造者為河北大興人,全佑(1834~1902年),滿族。全佑最初從楊露禪學太極拳大架,後拜露禪次子班候為師學小架,以善柔化著名。全佑之子鑒泉,自小從漢族,故改姓吳。吳鑒泉(1870~1942年)繼承、傳授的小架,式正招圓,舒松自然,適應性較廣。鑒泉先在北京教拳,後到上海,成立鑒泉太極拳社。因這套拳架只有吳氏傳習推廣,故後人稱之為「吳式太極拳」。四、武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創造者是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年)。他從同鄉楊露禪學太極拳,得其大概。1852年,禹襄去舞陽縣兄弟那裡任職時,途經趙堡鎮,從師陳青萍學新架一個多月,備悉其理法。後又在其兄處得舞陽縣鹽店抄存《山右王宗岳太極拳論》。歸後鑽研實踐,歸納出「身法十要」,著有《打手要言》及《四字秘訣:敷、蓋、對、吞》,成為太極拳和推手的經典著作。禹襄外甥李亦畲(1832~1892年)傳其拳,經多年實踐,亦著有《五字訣》、《敷放秘訣:擎、引、松、放》、《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五、孫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的創造者是河北定縣人孫祿堂(1861~1932年)。孫氏精形意拳、八卦掌。民國初年他從郝為真學武式太極拳,融會三家之長,創出孫式太極拳。又叫「開合活步太極拳」。並著有《太極拳學》、《孫式太極拳》。

上述五式太極拳的姿勢風格特點雖有不同,但套路結構和動作順序基本一致,傳授源流歷歷可數。拳理宗旨除療病健身,益壽延年外,還保持著武術的技擊性,為愛好武術者所酷愛摹擬。

拳韻太極研修所 致力於傳統太極拳的傳承和弘揚

網址:www.qy958.com

微信公眾號:qytj958 拳韻太極

qq群:104775575

推薦閱讀:

太極拳樁法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簡介
陳家溝只不過是「陳式太極拳」的發源地,而不是中國太極拳的發源地;陳王廷只不過是「陳式太極拳...
沐清風的文件夾【太極拳】

TAG:太極拳 | 太極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