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蒙牛的歷史

 蒙牛的歷史       在市場信息高速流動的今天,一個新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憑藉信息不對稱優勢輕取對手的營銷思想,是過於天真和一廂情願的。誰能抓住機會最終勝出呢?這不只是一個營銷技戰術的問題。關鍵時刻,得看誰出手更快。對於後進品牌來說,速度更是關乎性命的大事;先進者靠著前期的努力在市場上快速前進,後進者如果不以大於先進者的加速度勇往直前是不可能成為最終的領跑者的。有速度就有關注,速度是贏得勝利的必備利器。

        插位顛覆競爭對手,實現跳躍式發展的兩個原則就是速度和持續。而蒙牛的快速成長就是插位戰略速度法則的集中體現。

       1999年蒙牛誕生了,那時候的蒙牛可以說「衣衫襤褸」,但是蒙牛一開始就採取高舉高打的發展策略,選擇中央電視台這一受眾面廣、權威性強、收視率高的傳播渠道,抓住了突發事件報道形式的收視高峰進行集中爆炸。後來,蒙牛還與中央電視台建立了一個應對突發新聞事件的快速反映機制,以確保蒙牛廣告能在第一時間贏得商機,通過速度的領先使蒙牛儘可能受到最廣泛的關注。

        2001年7月13日當中國人民歡呼著申奧成功的時刻,誰也不曾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為北京奧運捐款的,不是資歷深厚國有大型企業,也不是什麼中華百年老字號,而是一個身處西部國家級貧困、年僅不到三歲、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邊陲企業——蒙牛:申奧倒計時前三天,蒙牛就通過新聞媒體率先向世人鄭重承諾:」北京申奧一旦成功,我們捐贈一千萬!」

       2001年7月13日,當北京被選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那一刻。蒙牛高層馬上又宣布:蒙牛集團將2001年7月13日開始直到2008年奧運會結束,7年內向奧運組委會捐贈1000萬元以上人民幣。同時,蒙牛委託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向北京發出賀電,兌現蒙牛的助奧承諾。7月14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發了這一賀電,而蒙牛也成為此次申奧成功後最早進入社會視線的企業。聰敏的蒙牛從人們的感情入手,用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消費者最大的認同。「蒙牛」成功的抓住了奧運這一千載難逢的商機。這無疑為其產品的銷售贏得了最寶貴的先機。

2003年,「非典」肆虐;全國人民籠罩在「非典」的陰霾下,很多企業紛紛停下廣告,對他們來說,此時的一切投入都是徒勞;但此時的蒙牛集團不但沒有撤下廣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增加了公益廣告的力度,「非典」過後,效果立竿見影,蒙牛再次成為人們推崇的負責任企業。

        2003年10月,中國神舟5號載人飛行事件成為了全球都在關注的事件,蒙牛再次抓住了機會,伴隨著神州5號發射的成功,蒙牛集團也一飛衝天,「蒙牛牛奶,強壯中國人」,「蒙牛牛奶,航天員專用牛奶」,彷彿一夜之間充斥著整個華夏,蒙牛的此舉也成功地吸引了各家媒體的注意,可以說蒙牛這一次賺足了社會的眼球。

        蒙牛作為中國乳業公認的一頭「猛牛」,僅用了短短6年的時間,就成為中國乳業領軍品牌,以年均遞增350%的速度創造了我國乳業發展的「第一速度」,更創造了品牌騰飛的神話。

        贏速度贏勝利。誕生於1999年的蒙牛當仁不讓的被譽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冠軍」。蒙牛第一個說:假設北京申奧成功,我們將捐贈1000萬;蒙牛第一個站出來:我們和人民一起抗「非典」,近1160萬的捐贈……蒙牛就是在一次次當仁不讓的慷慨解囊中,第一時間出現在全國人民的面前,第一時間成為關注的焦點,最終成為了中國乳業領軍品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註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金100萬,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還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開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面對"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的"三無環境",沒有人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在蒙牛新的管理團隊當中,牛根生只從外邊請了一個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黨委副書記盧俊,當時已經調任內蒙古證券委任處長。牛根生曾經對他的部下說過:"一切競爭要從設計時開始"。盧俊既是黨政內行,又是乳業專家,還是證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請她來的目的很明確:蒙牛一開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讓蒙牛有一個健康的開始。

       剛過了8個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變為"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猛增到1398萬元,折股1398萬股,發起人是10個自然人。按照出資額度排序,他們是: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其中,鄧九強是呼和浩特市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老闆,給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業設備,後來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長。謝秋旭是廣東潮州陽天印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裝盒的時候,認識了牛根生,並且成為老牛的摯友,後來又和"蒙牛"合作,並且在一段時間之內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與技術人才。
推薦閱讀:

隨筆一篇
570.讀歷史23~善於失敗的劉備
歷史科普(13):武漢長江大橋為什麼是萬里長江第一橋?│脫苦海
50年代到60年代無錫老照片
俄教授稱西方熱衷挑撥俄中對抗,你怎麼看?

TAG:歷史 | 蒙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