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傳:溫體仁(明朝)
崇禎皇帝 溫體仁(1573—1639),字長卿。浙江烏程(今湖州)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崇禎三年(1630)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對首輔周延儒陽為曲謹,陰為排擠,迫其引退,自為首輔。翻庵黨逆案,排斥異己。崇禎十年,罷官放歸,次年病死。
溫體仁從進士到入閣,從首輔到下台,為大明王朝嘔心瀝血、辛勤工作了近40年。可是,明史把他列入《奸臣傳》,說他當政八年,皆為私利,機深刺骨,一利不興、一害不除。 1644年明亡,今年是甲申368年。研究一下溫相爺(明代內閣首輔有宰相之實)的軌跡,以史實為依據、以閑談為韁繩,對品味王朝更替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一、溫相爺組閣
「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
這是明末崇禎六年(1633年)以後,在北京廣為流傳的諧語。
崇禎六年 ,周延儒領導內閣之時,基本形勢是這樣的: 農民起義遍及北方各省,後金頻頻入侵關內。朝廷內外交困。周也是個貪權戀位的庸才,朝政無所建樹。
崇禎皇帝書法
溫體仁此時看到了傾扎周延儒的機會,一改以前的狼狽為奸、互相利用,決定落井下石。
其實,他們這類人,從來都是以個人慾望為方圓,不會為了道義永遠結盟的。他們在合夥排擠了打擊閹黨的韓爌和力保袁崇煥的成基命之後,分道揚鑣了。
溫體仁不顧昔日的「友情」,過河拆橋、六親不認,在覺自己羽毛豐滿之際,使出渾身解數、不惜採取任何手段,取而代之。溫體仁陰侍其隙,抓住周延儒的三件事開始倒周,暗中唆使言官進行彈劾。崇禎見奏大怒,而周延儒竟還將救危的希望寄托在溫體仁的身上!竟一點沒看出姓溫的是何等人來!溫體仁導演了這場醜劇,毫無兔死狐悲之感,只有位極人臣的愉悅。
溫體仁領導內閣,會好一些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看看能流傳下來的民謠就知道了。本節開頭引用的「諧語」,就是當時民間對溫體仁內閣的評價。當時,禮部尚書黃士俊是狀元出身,左右侍郎為孔貞運、陳子壯,一個是榜眼、一個是探花-----這就是「有些惶恐」。「烏龜」,指溫體仁,因為他是「烏程籍,歸安人」。「王八」,指四川巴縣人王應熊。至於「篾片」指的是吳宗達,因他一味秉承溫的意志行事,毫無原則。草民們總是以自己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好惡,這是民聲,不是謠諑。
這些位居要津的當政者,同惡相濟,把持朝政,逢迎拍馬,只知私利,使內閣變成了妓院一樣「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專門被有權有勢者擺布的機構,充滿了獻媚和順從。其中,「總是遭瘟」一句,語意雙關,既暗示溫體仁乃罪魁禍首,也影射了他是個給國家人民帶來禍患的瘟神!
明·戴進《漁樂圖》
在一個"以吏為師"的國度,達官貴人被草民鄙夷至此,溫體仁的內閣本質,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二、隱諱的歷史
溫體仁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中進士,在大明萬曆、天啟朝代3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圓滑、謹慎,善於窺測方向,特別精於投機,所以官運亨通。熹宗時,已經爬到了禮部尚書的高位。
天啟年間,閹黨魏忠賢專權,廣建生祠,大塑金身,被稱為「九千九百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迫害正人君子,大獄迭起,緹騎滿路,朝野不安,驕橫不可一世。
在這場鬧劇中,溫體仁扮演什麼角色吶?他以圓滑的手段,利己的哲學,八面玲瓏。為了魏忠賢在杭州的「生祠」大獻媚詩,但又不留下任何文字把柄。他表面上不與東林黨人諸君子為敵,也不拒絕和他們交往,但也不推心置腹,以免閹黨猜疑。因此,在閹黨大肆迫害正人君子時,黑名單上自然沒有溫體仁的名字;而當崇禎除掉魏忠賢大搜逆黨時,溫體仁又不在其中。溫體仁就是這樣一個精於投機的分子,可謂混世有術,這也是歷史上所有奸臣發跡的錄像圖。後竟達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閣臣首輔!
崇禎在位17年,內閣大學士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前後不下50人。溫體仁尸位素餐時間最長,長達八年。他陰險狡詐,機深刺骨,察顏觀色,揣摩上意,撥弄是非,落井下石,排除異己,挾威自專。論者說他「一利不興,一害不除」,其實,是干盡了壞事,誤國誤民。
明·戴進·《僧敲月下門》
三、毀國之干城
溫體仁和周延儒怎麼狼狽為奸,利用崇禎的心病——黨爭,來打擊錢謙益一干人的,就不說了。他怎麼以退為進,換取皇帝同情,邀寵自固,屢次充當攪屎棍兼得漁人之利的,也不多說了。對明史有興趣的朋友,一查便知。
需要提一下的是,溫體仁排斥忠良,自毀長城。
小人得志,愈加猖狂。溫體仁這個熱衷於權利角逐,置國家安危、黎民疾苦於不顧的奸臣,冤殺袁崇煥,成為誤國誤民的罪人!
天啟六年(1626年),明軍「寧遠大捷」,使後金對袁崇煥恨之入骨。繼努爾哈赤之後的皇太極看透了明朝的腐敗,認為崇禎雖然打擊了閹黨,欲振朝綱再圖中興,但剛剛換屆、新舊交替,黨爭、權爭已經使大明朝野瀰漫著一種互不信任的氣氛,決定利用反間計除掉袁崇煥。
大明朝得到的情報基本是這樣的:1、一個叫劉義瑞的,向官府作證,說袁崇煥曾托他給後金軍捎過信;2、有一個木匠,說他知道袁督師是要謀反的。奇怪的是,官府也不加審問,就讓這兩個人都溜了,卻相信了他們的話並煞有介事地向朝廷報告了。3、後金兵繞道蒙古入關劫掠京畿時,抓到了兩個太監,這兩個太監竟聽到了「袁督師與後金有城下之約,大事不久即可成功」的機密!整個一出《三國演義》蔣干盜書的翻版呀!
袁崇煥裡通外國?袁崇煥要謀反?袁崇煥關外禦敵、千里馳援都是「作秀」?
狐疑之主崇禎在半信半疑之間,陰毒、嫉刻的溫體仁又開始落井下石了!他兩次密奏崇禎,要皇帝下決心逮捕袁崇煥,以達到專權謀私的勾當。這一點,在他寫給弟弟的信中說的一清二楚:「崇煥之擒,吾密疏實啟其端」、「吾不得不再疏以堅聖斷」這可是同胞之間的私房話,自然是真情的流漏。他還對弟弟說:「阻吾晉用之路。不知此時,七尺軀尚無安頓處,何問功名哉?」看看這幾句話!他安的什麼心?!歷代的奸臣野心家,不靠陰謀和誣陷別人是上不了台、保不了位的。他們都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絕。打著憂民報國的旗號,混淆視聽、顛倒黑白。溫體仁的家書,在「私房話」的陰暗角落不意流傳下來,成了歷史見證。他為了自己的「晉用」,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借刀殺人,以他人的無辜鮮血,鋪染自己登天的紅地毯!
明·戴進·《溪邊隱士圖》
歷史也是巧合。溫體仁卑鄙的行徑,正好遇到了一個幸得大位、中人之才、狐疑狼顧、沒有智慧的君主!遂使奸謀得逞,鑄成歷史大錯!
後人論及此事,把崇禎冤殺袁崇煥和李自成錯殺李岩同等來看,認為都是「自毀干城」,做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大明「朝廷日墮,邊防日壞」,不亡都不可能了。
四、機關算盡了
溫體仁做了首輔,對於國困民窮、吏治腐敗無所作為;對於前方吃緊、後方不穩無所作為。他熱衷於欺上瞞下、鞏固地位。敢於直言的朝臣說他:「日尋恩怨,圖報睚眥。天良喪盡」、群臣有所建言「一字涉體仁,必遭貶黜」,簡直就是不讓人說話。而他在皇帝面前,卻故意說些聽起來寬容的話,令皇帝忌恨他人,以挑撥皇帝發怒,達到驅除的目的。這個,就叫「軟刀子殺人不見血」。
魯迅先生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紅樓夢裡面寫到: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歷史鐵律再一次證明,一個陰謀家總有翻車的時候。
溫體仁幾近40年蟄伏待機、刻毒陰狠,對得罪了他的人一輩子都不會放過,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後快。這一次,他借地痞流氓張漢儒對錢謙益動了生死手;這一次,東林黨人不得不和司禮監曹化淳聯手;這一次,溫體仁,失手。
崇禎把溫體仁的密奏交給了曹化淳。東廠四齣查訪,會同三法司會審,盡得張漢儒與溫體仁的密謀。案情水落石出,皇帝恍然大悟。溫體仁一看對自己不利,就裝病在家了。至於言官的彈劾,溫體仁並不在乎,認為和往常一樣,「凡彈劾體仁者無不見責」,滿以為皇上會「慰留」他的。可是,這次竟被皇帝開銷回老家了!
崇禎弔死的歪脖子老槐樹
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六月的一天,溫體仁正同家人吃飯,大嚼山珍海味。忽然有太監傳皇上聖旨,令削去溫體仁官職,廢為庶民。溫體仁一聽「放歸」二字就傻了眼了。「當」的一聲,湯匙筷子都掉在了地上。
轉年,在南方老家的溫體仁憂鬱生病而死。
再轉幾年,在北方深宮的崇禎也絕望自掛東南枝了!
溫體仁沒有文集,或評其詩甚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