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說「不」,家長如何應對小叛逆?

受訪專家:楊傑,親子教育專家,北京和其光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著有《讓孩子心悅誠服》、《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和年輕家長聊天,很多家長都反映說,小孩子到了兩三歲,不再是那個乖巧、溫順的寶寶了,動不動就和大人頂嘴,經常一說話就喜歡把「不」掛在嘴邊。這孩子到底怎麼啦?為什麼小小年紀就變得那麼叛逆呀?該怎麼應對孩子的這種變化呀?

  親子教育專家楊傑老師解釋說,孩子進入兩三歲後開始有叛逆,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叛逆期,但家長千萬別小看孩子的這個「不聽話」時期,因為它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期,父母教養和引導的態度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將來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孩子說「不」,是健康成長的標誌

 

  有很多家長這樣對記者說,第一次聽到兩三歲的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感到特別吃驚,有種受傷、失敗、失落的感覺,而後感到很困惑:孩子一直很乖,是媽媽的小尾巴和應聲蟲,怎麼突然間就會變成這樣不聽話呢?

  親子教育專家楊傑老師說,從孩子的成長心理來說,孩子到了兩三歲後,自我意識會逐漸覺醒,孩子開始懂得自我的渴望,對父母的話也不再是言聽計從了,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孩子第一叛逆期。在這一時期,孩子心裡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自然也就出現很多逆反的行為。比如,常常表現出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不這樣,開始「鬧獨立」,經常還會對家長的話說「不」。

  對於孩子出現這種凡事愛說「不」的逆反行為,家長們也不必緊張。楊傑老師說,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否定行為,這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制止,就容易產生說反話、頂嘴的現象,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行為。學會說「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標誌。如果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後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會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誤 區

  壓制,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一兩歲的孩子,很聽大人的話,在父母眼裡是個乖寶寶。等到兩三歲後,孩子突然有主見,而且經常與父母鬧彆扭,父母受不了孩子拒絕自己,覺得很沒面子,於是經常向孩子發火。同時,還出現了擔心孩子將來會不聽話的憂慮心理,於是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就喜歡採取強力壓制,企圖讓孩子變回原來那個聽話的寶寶。楊傑老師認為,這種態度都會對孩子成長帶來不利。

  對一些事情喜歡說「不」,這是孩子有主見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如果家長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內心去嘗試,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以及自信心,長大以後在社會群體中,就會成為一個比較有主見的孩子,面對各種困難,也能夠獨立思考,找出解決的方式。但如果家長喜歡以壓制的態度對待,這就會壓制了孩子的自主性,會讓孩子形成凡事都屈服於大人。這種屈服的心理一旦形成,就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信任自己的判斷,不能主張自己的事情,將來長大就會缺乏自信心,幹什麼都難以成大器。

  有些家長為了省事,希望能在短時間說服孩子不要做什麼事情,就喜歡說一堆嚇唬孩子的語言。比如說,小孩子玩刀具,這當然是不可以的,家長只要清晰地講明「刀刃很鋒利,切到手會痛會流血,不可以玩」的理由就行了。但有些家長卻會講一大堆「會切掉手,手會斷,會成為殘廢人」之類的嚇人話,恐嚇孩子不能玩這種東西。這種恐嚇,一時間看似讓孩子想動刀的想法得到了改觀,但實際上卻會讓孩子在腦中對刀具形成了一種恐懼感。孩子長大後,就容易對刀具持有強烈的恐懼,隨之對要用刀具的事情都會害怕,比如切菜等,但切菜做飯卻是生活的一種基本技能,而孩子卻總是躲避,這都是家長恐嚇留下的後果。

 

  對 策

  冷處理,少命令

 

  簡單粗暴地壓制孩子的叛逆,會讓孩子走向更叛逆的一面。但如果以柔和的方式應對,卻可以讓孩子平穩順利地度過這第一叛逆。親子教育專家楊傑老師提供了以下幾個柔和的應對方式:

 

  讓孩子嘗試,呼應孩子的成就感

 

  有些家長嫌孩子動作慢,開門關門費很多時間,又擔心孩子會弄壞東西,於是,為了省事或者怕損壞東西,就乾脆把孩子嘗試做事的機會剝奪了。這使孩子經常情緒緊張,容易激起反抗心。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做些想做的事情。

  比如,開門,對大人來說很簡單,沒什麼值得高興的,但在孩子眼裡,學會開門卻是非常高興的。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理,並且要呼應小孩這種成就感,帶著喜悅的表情說:「哎唷,你會開門了!,真了不起!」大人的讚美態度,讓孩子覺得父母認可自己的獨立性,孩子就能與大人友好相處,反抗的情緒也會相對減弱。

 

  冷處理緩解叛逆情緒

 

  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出現抵觸情緒的時候,父母不必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可以通過軟處理、冷處理等方式,來避免和化解矛盾。比如,叫孩子穿鞋子,他說不穿,如果家長硬是要他穿,他一定會大哭大鬧說「不」,叛逆的情緒非常強烈。這時候,家長可以讓穿鞋這件事緩下來,換做別的事情,比如玩些小遊戲或看小人書等,等孩子情緒平穩後,再叫他穿鞋,他就會願意穿了。

 

  少命令,多選擇

 

  家長叫孩子做事的時候,經常喜歡說「你要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這種命令式的要求讓孩子覺得很反感。其實,家長應該給孩子選擇,而不是命令,這才可以減少孩子的逆反。比如想讓孩子在吃飯前先洗手,家長一般會說:「不洗手會有細菌,不能吃東西。」這樣孩子會覺得你是命令式的,那我就偏不洗,看你怎麼辦。但如果改成這種選擇問話:「你喜歡在哪兒洗手呢?是廚房還是洗手間?」這樣,不管孩子選擇到哪裡洗手,他都會覺得這是自己可以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當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掌握行動時,自然也會減少叛逆的心理。

 

  少對孩子說「不」

 

  家長平常隨意性說「不」的機會很多。比如說,「不要動爸爸的眼鏡」、「不要用臟手拿餅乾吃」等。家長喜歡說「不」,就會使孩子走到一個反對「不」字的框架里。這樣的後果,就會導致孩子不想干一件什麼事的時候,馬上就想到家長用的「不」字,以表示自己的意見。所以,家長平常注意自己的「不」字言語,也能減少孩子說「不」的反話概率。


推薦閱讀:

在車上給孩子安裝安全座椅是什麼體驗?
男方父母有義務帶孩子嗎?
女兒長期被欺負,爸爸氣不過,打了欺負者一巴掌,是不是要坐牢?
孩子發燒不退怎麼辦
為什麼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那個曾經的第一名?

TAG:孩子 | 叛逆 | 小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