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中山裝
05-31
史話中山裝
流行於世的中山裝,溯其緣由,還要推到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與華僑鉅賈黃隆生的一段軼聞上。
據有關資料證實,中山裝的設計者為黃隆生,他祖籍廣東省台山縣(即今台山市)斗六福洞洋村人,曾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在廣州任大元帥府會計司司長,次年任中央銀行副行長,後辭職籌建中山紀念堂。 黃隆生少年時去越南河內當學徒,先學做鞋,後學裁縫,由於他刻苦鑽研,成為當時河內著名的裁剪師,開設了洋服店。1902年,孫中山先生赴河內宣傳中國民主革命,黃隆生聞訊,急不可待地找中間人求見孫中山,參加興中會,成為越南第一個興中會會員。他遵照孫中山先生的指示,在越南發展了100多名會員。興中會河內分會籌備資金,在黃隆生的發動和帶領下,旅越華僑紛紛捐款,購置武器,印製革命傳單,接待資助國內幾次起義失敗流落河內的革命黨人。1905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興中會,與章炳麟領導的光復會,黃興領導的華興會,聯合成立中國同盟會。1907年,孫中山先生再赴河內,把越南的興中會分會,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分會。並在甘必利街61號設立了領導起義的總機關。黃隆生捐出巨款,為欽州起義和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購買軍火。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傳遍世界,黃隆生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立刻從越南回到了祖國。當時革命黨人服裝繁雜,有穿著洋裝革履的,有穿土式長袍的。因此,有人提議統一服裝。但到底穿哪種式樣呢?有意見分歧。孫中山先生見難以定奪,就委託黃隆生設計製作一種與眾不同的新款式,要求既要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特點,又要適合當今世界潮流之趨勢。黃隆生接此重任後,參考了多種服裝的樣品,經一番周密的思考,選了其中一種以英國學生制服為藍本設計的親自縫製好的樣品,交給孫中山先生過目。當即受到孫中山和革命黨人的歡迎,孫中山先生還連聲稱讚:「好!好!好!」這便是人們喜穿的中山裝。
中山裝因其造型大方樸實,結構嚴謹持重,民國十八年(1929年),中國國民黨中央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黨政官員的禮服,並在憲法中規定: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要穿中山裝。春季、秋季、冬季用黑色,夏季用白色。從形式上來看,中山裝緊收頸部的衣領是一種壓力與危機的象徵;前襟的4隻口袋標誌著「禮、義、廉、恥」四大美德,並認為此為國之四門。門襟的5粒紐扣則代表國家行使的五權:「行政、司法、立法、考試、監察」;衣袋上的4粒紐扣則含有人民擁有的四權:「選舉、創製、罷免、複決」;袖口上的3粒紐扣則寓示三民主義之中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的原則。所以說,中山裝給人以一種信心和力量,她蘊含著設計者強烈的主觀意願和設計理想,並與中國歷史的背景和使命相融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