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顏》:出軌依然是初戀的味道,分別卻照見人性的深淵|文藝派

還記得2014年的那部「出軌」神劇嗎?

明明講述出軌,卻被觀眾當做純愛初戀故事來看的現象級日劇《晝顏》,影版最近正在熱映,據說這是為《晝顏》的真愛粉拍的。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晝顏》中的標誌性畫面:女主紗和(上戶彩飾)在夕陽里踩著自行車飛奔……紗和頭髮被風吹起,溫暖的光線和夕陽的冷感交織在一起,美得讓人絕望。

劇版結尾,紗和燒掉了北野(齋藤工飾)幫她系鞋帶的鞋子,她買了一雙新的,學會了自己系鞋帶,她和無愛的丈夫離婚,一無所有地離開東京,而北野回到了妻子身邊,紗和簽下協議決定和北野不再有任何聯繫。

再次出軌,竟然還是初戀的味道

電影開始,恢復單身的紗和在海濱小鎮的餐館打工度日,表面人畜無害,內心一潭死水,紗和彷彿在自我放逐,接受出軌的懲罰。

直到她在窄小的房間內,看到了一隻昆蟲,接著看到了宣傳單上的「北野裕一郎」,上面顯示北野要來這兒開講座。

看到這個名字的瞬間,紗和的表情柔情而曖昧,變得充滿慾望,畫面中出現了北野的手指纏繞到她手上。

紗和內心無法安寧了,她將那張宣傳單丟了又撿,她開始畫口紅、搭配衣服和高跟鞋。

紗和去參加了這場螢火蟲講座,與北野再次相遇,在目光相遇的那一瞬間,北野被重新點燃了,他慌張到忘了自己回答提問。

三年來他得有多壓抑,木訥樸實的北野,狂奔著追公交車上的紗和時,很多一直默默祝福的觀眾,內心都搖旗吶喊了:再跑快點!

北野和紗和有著相同的愛好,性格單純細膩,相互陪伴的時候歲月靜好,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就能精神互通,對愛情有著純潔的追求。

這對天造地設的男女終於重逢了,於是二人約定每周見一次面,在森林裡尋找螢火蟲,二人按照約定沒有交換聯繫方式,沒有任何肢體接觸。

背叛的人再次背叛?

幾經波折,北野終於不再軟弱,做出了離婚的決定,紗和和北野同居。在一起後,二人面對小鎮的流言蜚語,紗和還被男老闆報復辱罵,被同事孤立排擠。

北野心裡介意紗和與男老闆一起去海邊,紗和目睹了北野暗中與原配妻子見面,北野妻子看見紗和震驚的表情後對著她笑。

二人相互隱瞞、相互說謊,兩個人都是背叛過別人的人,相互信任變得艱難,他們更害怕再次背叛。電影中一直隱含著他們的愛情註定是個悲劇。

北野的妻子乃里子,是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心理,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要紗和得到。她與紗和對峙時,紗和還在稱呼「北野老師」,北野妻子說:「他們就是抵抗不了你這個樣子」,這種純情軟弱的誘惑力。

她看不慣紗和這樣的性格,她覺得自己比紗和好一萬倍。她和北野在一起時,並不珍惜北野,一旦要失去,就會拚命搶奪,因為她感到屈辱。

她從公寓樓上跳下摔傷,開著車失控。

好勝心強的乃里子在同意離婚後反覆追問北野:「裕一郎,告訴我,為什麼最後是她不是我,我連你的名字都不能再叫了,我愛你比她多得多,為什麼最後不是我?」

笨拙善良的北野,純樸天真的紗和,自私憤怒的乃里子,我們體會著他們三人複雜而痛苦不堪的內心世界。

不是懲戒的結局

《晝顏》也反映了日本的特質:社會生活和審美文化的不一致性,比如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和天皇情結、從古至今整個社會對家庭倫理的注重,但日本又具有一套超政治、超道德的審美文化。

比如從古典文學作品《源氏物語》中生髮的「物哀」和「物紛」美學傳統,至今影響著文學和影視等藝術創作。

「物哀」認為:能引起"哀"感的事物和人物才具有審美價值,排斥政治、道德和說教,提倡作品只呈現,不下結論。而「物紛」則提倡文學作品,展現生活的紛繁複雜和一團亂麻。

這種注重同理心和現實感的審美,是對複雜深刻的人性人情的正視和理解。

基於日本審美文化是超政治、超道德的,就不難理解《晝顏》中將紗和和北野的「出軌」講述得如同初戀一樣純潔唯美了,而且電影最後紗和和北野最終沒能在一起的結局,絕不是出於道德懲戒。

結局並非是要對婚外情進行懲戒,教育觀眾,而是導演對婚外情和婚姻持悲觀態度,甚至是對現代人處境的悲觀,衝破了無愛婚姻的牢籠之後,主角就可以更加自由嗎?北野和紗和就能夠享受真愛、擁有幸福的人生嗎?

不是。也許當北野和紗和翻山越嶺,會發現山的那頭和這座山沒有什麼區別,無非是從一個困境進入另外一個圍城,重複著婚姻里的瑣碎、猜疑和背叛呢?畢竟二人同居時就開始從蛛絲馬跡里懷疑、試探、跟蹤對方了。

導演或許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回答,才會在男主買好戒指、決定和紗和登記結婚之際,讓男主死亡,讓男女主都只享受愛情的美好,讓男女主永遠懷抱著對二人婚姻的希望。

人們的生活問題和精神空虛,並不能依靠出軌、開展一段新的愛情就能得到解決,就像離婚後的紗和,雖然邁出了衝破桎梏的一大步,但她還是沒有目標地在生活。

愛情可以是糖,讓紗和和北野嘗到甜,但絕不是二人能夠緊緊抓住的救命稻草。愛情給了他們逃避無愛婚姻的強有力理由,也成為一種象徵著自由和破壞的力量,但建設的力量只能來自人物內部的充實有力。

該用什麼樣的眼光看《晝顏》

很多觀眾聲討三觀不正,《晝顏》被簡單地被貼上「給小三洗白」「出軌還高尚了」的標籤。

不僅是這部電影,貌似三觀已經成為所有藝術作品好壞的唯一評判標準。影視作品中的人物,被「渣男」「小三」「聖母」等詞進行類型劃分,觀眾彷彿成了居高臨下的道德審判者。

這種思路無疑是將事物和人物簡單化,加上網路環境天然具有解構屬性,評論中一邊痛斥「壞人」,一邊嘲笑「好人」。

《夜航船Northfleet》曾表示過這種擔憂:一些網友可能會淪為一台台三觀行走機器,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審美,缺乏情緒感知,就剩下整齊劃一的規訓三觀。

賈樟柯在《十三邀》里曾表示:達到共識是教育的責任,不是藝術家的責任,若是出於征服別人頭腦的慾望,電影就是在走彎路。電影應該保持純真,源於分享的慾望,而形成共識是極具暴力色彩的。

一部藝術作品,是表達審美、呈現人性和現實的紛繁複雜的載體,在體驗的過程中,給我們帶來一次心靈之旅,看到更加多元的生活形態,見識人們複雜的生活遭遇,引發豐富的思考和多樣的探討。

如果要求塑造的人物都是具備真善美的高大完美人格,不是藝術在自我欺騙,就是觀眾在自我欺騙。藝術有更靈敏的眼睛,它會發掘一般人想像不到的生活和人性的美好,同時正視人性的貪婪、軟弱、自私和不可言說的慾望。

就像電影中,北野和紗和被「捉姦」,北野的妻子憤怒地推搡著二人,而柔弱的紗和往北野懷裡躲。

就在這時,我們一直認為正直善良軟弱的北野老師,將紗和使勁兒往外推了一把,將她撞在牆上。

那一刻,我深深懷疑:北野對紗和是真愛嗎?

內心腦補了導演設計這一情節的內心戲:對於北野,你們一無所知。

觀看《晝顏》的過程中,全場靜默,結束後發現人不太多,但大家的表情都很凝重。

日本影視作品真的是一台優質的人性挖掘機,它告訴我們:人性是個無底洞。

【文/王毛毛】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要購買靚號?購買靚號的心理需求是什麼?
米爾格拉姆的服從試驗科學嗎?
新編劇雙黃蛋之一,災難與密閉空間中人性的揭示與救贖
賣菜人阿寬
如何評價2016年日本電影《怒》?

TAG:人性 | 文藝 | 味道 | 初戀 | 深淵 | 出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