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要做太著急的媽媽

不要做太著急的媽媽

譚旭東

 

一次,一位媽媽問我:「我孩子2歲了,您說上什麼培訓班好呢?」聽了這位家長的話,我感到很驚訝。孩子才2歲,媽媽就這麼著急,開始想著給孩子報培訓班了。

還有一次,一位媽媽問我:「譚老師,我買了很多書給孩子讀,也天天給孩子讀,孩子很愛聽,可是,什麼時候孩子才能自己讀書呢?」我問這位家長:「您的孩子多大呢?」家長說:「我孩子4歲了。」我立刻對家長說:「您的孩子才4歲,很愛聽你讀書,多好呀。很多爸爸和媽媽還很希望孩子一直聽自己講故事呢。建議您堅持給孩子讀書,只要孩子喜歡聽你讀書,你就堅持讀下去。另外,我要提醒的是,給4歲的孩子讀書,不要刻意教他認字,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到了中年級,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理解力,就可以鼓勵孩子自主閱讀了。」

這兩位媽媽的提問給我深刻的印象,她們的提問也是典型的中國媽媽式的提問。在養育孩子方面,很多媽媽很著急,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很小就能學到各種知識,也恨不得孩子很小就具備考上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的能力。有一次,在新浪微博上,一位媽媽就私信請我給她的孩子開一個書單,要包含各門學科知識,同時,又能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其實,這位媽媽的孩子才小學三年級。為什麼媽媽們這麼著急?

第一,我們中國的傳統家庭里,歷來就是媽媽為孩子操心,但爸爸是缺席的。從小時吃穿,入學,到大學後結婚成家,媽媽都為孩子操碎了心。媽媽們習慣為孩子操心,甚至替代孩子成長。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或聽到,有些媽媽,連孩子娶媳婦、找對象,都是媽媽在安排。有些媽媽對孩子的體貼,已經到了連洗澡睡覺都要管。有一次,媒體報道,一位山東的媽媽,兒子長大結婚了,每天晚上還要到兒子房間去看看,還怕兒子把被子蹬了會著涼。還有一位山東媽媽,兒子結婚生子了,她每周還要兒子回家,和兒子一起睡。這種媽媽培養出來的兒子,被稱為「媽寶」。「媽寶」式的孩子的存在,是一個令人深思的教育現象。

第二,有些媽媽缺乏做智慧母親的常識、知識與情商。她們對孩子的愛,有的是本能的愛,就像鳥媽媽也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還有的是習慣性的愛,即看到別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她也是怎麼對待孩子的。比如,現在,不少城市裡的媽媽,看到別的媽媽陪孩子上輔導班,她也要帶孩子上輔導班;看到別的媽媽給孩子買鋼琴,她也要給孩子買鋼琴,讓孩子學鋼琴。她不管孩子是否真正喜歡,只是安排別人的做法來對待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喜好,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的興趣與潛能。強行給孩子安排學樂器,進興趣班,其實是替代孩子來學習,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抵制。反而會起不到好的作用。有些孩子長大後,一點也不喜歡小時候學過的樂器,也就是這個原因。

第三,很多媽媽缺乏對孩子的理解,有些媽媽以為孩子是她生的,做什麼,怎麼做,都由她說了算。但這些媽媽忽視了孩子的尊嚴與生命價值,也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孩子的確是父母生的,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爸爸媽媽是在孩子的監護與培養中是權利主體。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不需要尊重孩子,不需要理解孩子。我們一方面要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另一方面也要用智慧的方式來陪伴與引領孩子,給孩子快樂、幸福的童年。

事實上,家庭教育不僅僅需要媽媽承擔責任,也需要爸爸來承擔責任,來履行義務。如果爸爸不管孩子,而媽媽過分操心,過多地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履行孩子的義務,也是不對的。那種著急的媽媽,是很難給孩子快樂、幸福的童年的。《中國女性》雜誌的新浪微博上,有一則這樣的新聞:

3年前,武漢的徐女士花了12萬元為孩子報了17個培優班,她的「著急式」的培優,讓5歲的兒子Jerry成了幼兒園小朋友眼中的「神童」。然而,升入小學後,Jerry的厭學情緒越來越明顯,成績不斷下滑。這位「著急媽媽」,最近又著急了。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的心裡真的為這位男孩擔憂。徐女士這樣的「著急媽媽」可不是一個兩個,很多媽媽都是這樣的,總是以愛的名字早早地束縛童心,摧毀孩子對成年人的信任。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們更多的自由發展的空間。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一起玩耍、遊戲、聊天,多給孩子做親子閱讀,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需要符合自然規律,儘可能地順應天性,同時,在文化發展上也要講究科學。如果幼小時就給孩子加上過多的學習負擔,催促孩子成長,教育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推薦閱讀:

猶太媽媽沙拉·伊馬斯來渝講述「狠心」教育經/圖
結婚時,婆婆說了不近人情的話,現在我卻特別感激她
黃磊: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媽咪測評|(??`ω′?)寶寶餐具第3期來啦!等的花兒都謝了
媽媽說 | 親歷英國私校4 考試

TAG: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