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8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8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在金剛經上講五眼圓明,大概分成五類吧!

這個是說見,眼是能見,但是見非是眼。見非是眼,見是什麼?是它的明了,明了為心,心明了,明了為見;這個見是知見的見,不是看見的見,就是智慧明照。這五眼一切人都有,一切人都有五眼,迷了一半,五眼就不具足了,迷了。同時咱們眾生不能自見,自己見不到自己的見。佛說眾生把這個迷心(就是咱們現在這個心)除掉,迷心除掉,除掉了迷心五眼就明了,告訴我們怎麼除迷心。你修行,念念的修行波羅蜜,就是修波羅蜜法;念念修行波羅蜜的時候,你漸漸就把迷就除脫,除一部分見一部分。見分別是非,如何是善,如何是惡,要分別是非。我們現在的這個肉眼,肉眼是障礙的,不是通達的,肉眼礙非通;肉眼要是能夠達到的,通了,那就把肉眼障礙除掉了。但是我們這肉眼是礙非通,不是通達的,隔一張紙,隔一個事物,我們都見不到了;通達沒障礙,除迷心。這個就是肉眼。像我們走路你得假光明,不然你分不清,但是我們分正道和邪道,就是正知正見、邪知邪見。在金剛經講正知正見得觀諸法空義,這叫正知正見。不要見相,相是假的,相是無常的、是變化的、是虛妄的,這樣來認識它;這樣來認識它就除掉那個迷,這是肉眼的作用。但是人類一般的能夠除迷的很不容易,他在迷的當中趣向於迷,他趣向迷而不是趣向悟的。

我們的肉眼因為學習了開了智慧,這時候你才知道,知道什麼?因佛的教導我們知道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我們雖然沒見道,但是因為學沒證道了,這個沒見道就是沒證道;知道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就是一切眾生都能成佛。現在一切眾生在迷的當中,你發起大悲心,憐憫眾生的苦難,讓他們都能夠成佛,但是這種眼叫天眼。肉眼是障礙的,天眼是通達的。肉眼是礙非通,障礙通不到;天眼是通非礙,翻過來了。這樣使一切眾生不要再痴迷,愚痴心不生,這就能生慧眼。慧眼看一切俗諦諸法,以智慧的明了,明了什麼?不要生貪戀,不要生愚痴,要生光明心,這有智慧眼。例如我們現在我們還沒有證得,但是我們依著經依著佛的教導,我們具足慧眼分辨邪正,什麼是正道,什麼是邪道,我們應當走什麼道,不應再走痴迷的道,不要執著,在任何相上都不要執著。慧眼能夠這樣子,俗諦了解就能進入,進入什麼?進入法眼,這正是金剛經所要講的法眼了真空,知道諸法的真空的含義,第四眼就是法眼。第五眼就是佛眼,把一切細惑都除掉。就像起信論講的一念不覺生三細,業相動了,一動就叫業,心念一動叫業相;一動就不停了,它要轉,第二個是轉相;轉相的時候還沒有境界,要自現境界叫現相,業、轉、現三相,極細的,這是惑業極細的。如來把這個除掉了,細惑永遠都除掉了,這叫佛眼,佛眼是圓明的,佛眼圓照一切。

因為佛要利益眾生、隨順眾生,如來有肉眼,這是隨順眾生的眼;如來要度天人,如來也有天眼;如來教授一切菩薩、教授一切大眾,如來有智慧眼;如來知道這一切法都是虛妄的,隨緣而建立的,如來是進入真諦的,是法眼但觀真,是進入中諦的;佛眼是五眼圓明,第五個就叫佛眼。所以佛要用佛眼觀眾生,以佛眼觀眾生的話,知道眾生一切壞習性幻化的,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因此凡夫眼一有點障礙什麼也見不著了;天眼能見著凡夫障礙外的事,他天上人間都能了解;二乘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二乘眼就是天眼,有慧,有慧眼,他能夠見三千大千世界;佛眼才能照一切。

所以我們凡夫現在我們是從理論上、從文字上理解,人人都具足真空,人人都具足佛性,就是根本上都具足真空理、都具足佛性。二乘人證得的超過人天的空,人天所見的空不究竟,二乘他斷了煩惱了、斷了見思惑了,他見到空理,他住在空理上,他不能夠隨緣發大心利益眾生。法眼,有了法眼就利益眾生,雖然是凡夫境界,他有法眼的分證,這是後得智。雖然是人人本具足佛性,沒有後得智不能利益眾生。因為二乘人沒證得法眼,菩薩法眼沒究竟,究竟就成佛了。咱們在講華嚴經十地菩薩每一地不同,地地不同,前地不知後地事,就是那個見沒有圓明,就這個含義。如來在這個地方跟須菩提說五眼,五眼就分如何是凡夫界、如何是二乘境界、如何是菩薩境界、如何是佛的境界,這只是標個名,完了就說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跟你說這個五眼意思你怎麼想的,問他於意云何,你如何觀察、如何思惟,你怎麼認識的,認識一切法。如恆河中所有沙,恆河的沙,如來說是沙否,佛說它是沙不是沙?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說,佛也隨順世間,恆河沙就是沙;其實不是沙,這是佛隨緣義。

佛又說於意云何,一恆河中所有的沙,把這一恆河所有的沙,一沙一恆河,這個恆河多不多?那無窮無盡了。於意云何,把這個恆河沙都說成是沙,你認為佛世界如是,你得這樣認識佛世界。佛世界無窮無盡,不可知數的佛世界,多不多,寧為多否?把一個恆河的沙子,一沙一世界,一恆河把恆河所有沙子一個沙變成一恆河,那恆河好多沙子變成就好多恆河,再把這些恆河的沙集中起來說佛世界,佛世界無量,佛世界如是;寧為多否,多不多?一個佛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咱們上月星,有一千億月星,現在我們的飛船上月星,飛了好幾天了,還有七萬多公里,還得一夜吧!一天一夜的飛。就咱們這個地球,咱們這個地球的月亮,咱們這個地球到月亮去,這才是一個小世界。一世界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一千個,就是小世界,小世界數到一千個是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數到一千個是大千世界,大、中、小三千世界。如是的推算,佛跟須菩提說這樣的佛世界多不多?佛世界如是,一個恆河沙的沙變成都是恆河,再把這些個恆河沙的沙一沙一佛世界,寧為多否,多不多?須菩提答覆甚多,當然很多了;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的眾生,把一恆河沙,一沙一個恆河世界,再把這個恆河世界,所有的恆河世界,一沙一世界,這麼多佛國土,每個佛國土擁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每一個眾生有好多心?若干種心。佛說這麼多數字顯示什麼?顯示眾生的心。我們可以想想觀照一下,觀照什麼?觀照我們個人的心,你這個心一天起好多念頭,就是好多想法隨時在變,隨便你怎麼變;如來悉知,佛能知道這麼多眾生的心。如來怎麼認識的呢?諸心皆為非心,不是真心,真心只有一個,遍的。佛說非心是名為心,這是光說真。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所以者何,為什麼佛說這樣心都能知道?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可得義心即非心,心不是心,所謂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心妄,虛妄,不可得。過去心已滅,過去心已經過去了,沒有了。未來的心,未來的心還沒生,也不可得。現在心該有吧?現在心不住,前念、後念,前念走了,後念又來了,相續不斷的。什麼呢?虛妄、分別,全是假的,虛妄、分別。虛妄、分別能得到什麼?俱不可得。過去的已經滅掉了,沒有了。未來的還沒來,還沒生起,也沒得了。那現在的心呢?念念不住,念念消失了。心如是,身亦如是,就是這個意思。過去心不可得是虛妄,前念的虛妄心。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你要找過去心在什麼地方,你去找去吧!你找不到的。未來的心,那還沒來,你找啥?你也找不到的。現在的心你把握不住,早晨的心,現在是晚上了,念念不停。這樣你怎麼認識?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三心了不可得,心無所在。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這個道理你懂了、明白了,開悟了,就是得大智慧了。假使有人(假設的)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假使有這麼一個人把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金銀、瑪瑙、珍珠、珍寶七寶來拿它供養給大家、給別人,這個人的供養功德大不大,得福多否?他得的福報大不大、多不多。須菩提答覆如是,世尊,這個人以供養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得福甚多,這個人得的福德很大,供養多,得的福德大。

福德什麼樣子?有現相嗎?沒有,不是實的,是虛的。若福德有實,真正的福德有實實在在有福德可得,如來就不說得福德多了。福德也無,你享受福德也無福德,福德也無,是因為這樣的如來說福德多。這段經文的意思,佛總顯一個問題,不要執著,福德也不要執著,福德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你得用三句,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沒有實實在在的福德,假名而已。因為金剛經是顯的無相無得,所以佛說的一切法皆無相皆無得。

須菩提在前頭問佛,一切眾生髮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訴他無住。福德即非福德是不住福德,這是不住的意思,福德實際上沒有,假名。這是說的福德,身外的。身內的呢?說到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否。你怎麼樣認識佛的?怎麼看佛?是不是以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或者見印度現相那個老比丘以為是佛,你是不是這樣看法,是在色身上見佛,見佛現在這個化身。須菩提這時候已經開悟了,深入證得了。否也,世尊;須菩提說我不是這樣看的,世尊,不是以色身見如來。如果見如來的話,不應以具足色身見,色身是幻化的。須菩提自己又解說,何以故,為什麼我不以色身見如來呢?如來教授我們的,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這個色身不是的,不是具足的色身。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就這個意思。這樣的才真正具足色身,為啥呢?法身隨緣。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否。否也,世尊,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來見佛。為什麼我這樣說?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沒有個諸相具足,也沒有諸相,還說什麼具足不具足,這才是真實的諸相具足。

假使很簡單的說,就是不執著,教我們什麼都不要執著,連佛身都不執著,那還執著一切眾生什麼?這個含義是不要用色相看人。咱們經常聽世間說看人的本質,不要看人的現象,本質是什麼?我曾經問過一個人,要觀察一個人要看他本質,我問他,我說你對你的部屬、對你的眷屬,你怎麼樣認識他們?那個世間相的都是隨緣義,就是虛妄的、不實的。就讓我們一切無著,連佛的相好都不執著,三千大千供養的福德都不執著,那還有什麼可執著的?沒有可執著的;換句話說,全是虛妄的。虛妄的你還留戀什麼呢?還放不下什麼呢?

這不是一句話,這含義非常深,現實的情況。現實什麼情況?每個人都要達到死亡的階段,每個人都要死,不管你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你最後還是得死。在沒死之前的變化,任何人都是這樣子,從你生下來小孩子變成老了,最後消失了。消失了嗎?那個消失是現相,你沒消失。什麼沒消失呢?業還沒消失。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有所度眾生,你可不能這樣看。明明的佛說法有說四十九年,或者說五十年,這是事實。佛問須菩提,你對我有所說法嗎?你怎麼樣看?你千萬不要認為我在說法利益眾生。佛成道之後說法四十九年,一般說五十年,實際上說法四十九年。佛告訴須菩提,你不要認為我在這說法說了四十九年,如果你認為我有所說法,那是謗佛的,不是讚歎。那佛說法沒有?說了,無說,說即無說。說法是現相,不是本質;是隨緣,不是佛性。這樣說就沒明了我說法的含義,不能解我所說,對我說的話沒有明白、沒有理解。怎麼樣才算理解呢?說法者無法可說。說什麼?沒有可說的,是名說法。

前頭說一切相一切好,佛的色身具不可得、也不可見。有人疑惑了,色身是不可見,那佛你如何能說法?沒有色身,說法是色身說的法。因此佛才對須菩提說你不要認為如來有所說法,為什麼?若有言說,說佛有言說是謗毀佛的,不是讚歎。在這個說法問題上佛反覆的說,讓你不要執著。要執著了佛有法可說,說法度人的,那就像什麼似的?一個人坐船過河了,把那船還背著。這個大家都懂,也不可能;但是拿它比喻說法,也不可能。佛說了就沒有說,度完了眾生,沒有眾生可度。佛的色相沒有,何來的說法?說法是佛的化身說。身體都沒有,又怎麼能說法?前頭把身體遣除了,顯什麼義?佛已經達到法性空。有佛的色相,又有佛的說法,那怎麼達到法空?那就不空了。在圓融教義裡頭空三障、不空三障,那屬於隨緣裡頭的不空三障的。什麼意思?一切無著,不要執著,佛也沒有色身,也沒有法可說,佛也沒來過人間,沒有能說法的佛,也沒有所說的法。

須菩提問佛云何降伏其心?佛就告訴須菩提這樣來降伏其心。二乘人不發大心,知見不正,都是邪道邪見;又執著佛有色身、有佛身、有法可說,佛稱為邪見。佛是遣滅一切生滅法,有相、有說法屬於生滅心,告訴我們一切皆是假安立的,假設安立的,不是真實的。為什麼?自性空,空中沒有一相、沒有一法,這是建立真空絕相義。在我們華嚴經里三義的真空絕相,一切言說都是無相無為,專講性空義,不講隨緣義,從這個理論上大家認識到的。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否?須菩提在這個問題上說:照佛你這樣說,未來世的眾生聽說金剛經了,還能起信心嗎?佛就答覆他,佛言,須菩提,哪有眾生?當來眾生,頗有眾生,哪來當來的頗有眾生?佛言沒有眾生,彼非眾生,那不是沒眾生界了嗎?隨緣吧!非不眾生,別把眾生當成真實的,真實的沒有眾生,隨緣又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前生,前一個眾生,眾生眾生者,你所說的假名的眾生不是眾生,眾生即非眾生,所以如來說非眾生。因為怕眾生落到斷滅空,那不什麼都沒有?非不眾生,隨緣而安立的。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又產生問號了,眾生是這樣子,那佛你證得的佛果不是也沒有?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那佛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沒這麼回事?眾生可以這樣說,那佛你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什麼也沒有,沒得到,無所得。須菩提還有執著眾生法界、佛法界都是真實的,十法界都是真實的,那就錯了。所以佛對須菩提說,佛言如是如是,你說的對,眾生即無所有,佛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無所得,什麼都沒有證,無說無證。所以佛說如是如是,你說的對,佛沒有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佛所證,沒有能證的人,也沒有所證的法,就是這樣子,如是如是。

以下重覆一下,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一點得的都沒有,什麼也沒有得,空的,真空絕相,這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正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沒有什麼法叫菩提,也沒有何法叫眾生,遣除,一切無著。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這總答覆須菩提了。是法是什麼法?無得無證,無得的法佛與眾生平等平等,沒有高下,沒有什麼聖人、凡夫,這才叫真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這個樣子的,沒有我、人、眾生,也沒有無壽者相,一切法不是相續的,可以把這壽者相解釋為相續義,壽者是相續不斷,沒有,一切法都如是,這樣來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不執著一切善法。所以社會上一般的做點好事到處宣揚是善人了,做的善事多了是大善人,全是假名。修一切善法,做好事還是存在的,則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然一切無著,作惡的得不到,得修善法。佛法落於斷滅,而這樣說修什麼?你還得修善法才能達到這個真空絕相。

佛利益眾生時候說法非常難,難到什麼地方呢?你說有,眾生執著有;說無,眾生執著斷滅空,所以反反覆覆就是讓眾生無執著。發菩提心,說菩提法,上至諸佛,下至一切有情,哪管一個螞蟻、一個蚊蟲,就是從佛到一切昆蟲,他們都具足佛種性,他們都具足一切智智。佛是修成了,眾生是沒有修,眾生的法身叫素法身,沒有功德相,沒有作用,具足而已。所以說平等,上至諸佛,下至有情,平等,沒有高下。什麼呢?佛性,菩提性,菩提性沒有分佛和眾生,平等平等。但是你得把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離開,沒有四相執著就是佛,執著四相的就是眾生,不執著四相了就是佛。修一切善法則得菩提,這個得得即無得,善法即非善法,總目的是不要執著。假使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離,修一切善法,得不到佛的究竟解脫。但是你修一切善法使它無染還得無著,不要執著,就是你對一切所有境界相、所有一切相不為它動搖,不動搖就是不執著的意思,不為它動搖,不執著。所以世間法、出世間法不貪,不執著,沒有愛,也沒有舍。但是常行大悲,這就方便,大慈大悲大喜大舍,這是利生的方便善法;但是隨順眾生,不舍眾生,都得讓他歡喜、領受、幸福。

以下就講善法,所言善法者,什麼是善法?如來說即非善法,含義是不立,一立了眾生就執著,去眾生執著的,說善惡不讓你執著善惡,就是這個含義。說人不要執著人,說畜生不要執著畜生,人也會變畜生,畜生也會變為人。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須彌山,一個小世界一個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裡頭拿這個須彌山形容,形容什麼?七寶,有像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那麼多的七寶,有人持用布施,有人拿這麼多七寶布施。拿這個功德來比,比什麼?比喻般若波羅蜜經,就是比喻咱們現在金剛經。很少四句,就是四句話,它的功德,受持、讀誦、給人解說的功德,比前頭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供養功德還要大。這一分功德比供養七寶的百千萬億分功德,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這個功德大了。為什麼?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供養像須彌山是有相的,有相就有量,有數量。無相的,般若波羅蜜經是智慧,這是無相法門,無相法門就沒有量、沒有相。

須彌山經上講二百二十四萬里,周圍都是鐵圍山,鐵圍山高一百二十二萬里,所以稱為妙高峰,這是形容拿這個比喻,拿有相形容無相的功德,就是你做有相的功德做好多、好高、好大,都沒有無相的功德大。般若波羅蜜是智慧,沒有相,沒有形相,因此拿這個形容詞形容的,例如我們斷貪瞋痴,你斷貪瞋痴有形相嗎?沒有形相的。得到戒定慧,戒定慧有形相嗎?沒有形相。這叫無相法門,拿有相的比無相的不能為比。不管你有形相大還是小,總有個形相吧?無形相的永遠超過有相的,大裡頭還有大、大裡頭還有大,無窮無盡。

須彌山稱妙高峰,我那麼樣想,幻想,這是我的想法。我說現在我們上月球,上天,看過須彌山沒有?為什麼沒發覺未發明須彌山?須彌山的南邊是南瞻部洲、北面北俱盧洲、西面西牛貨洲、東面東勝身洲,月球是繞須彌山轉的,日月兩球晝夜都不斷圍須彌山轉的,那日球對著更遠了。現在我們人類的發明,有些人以這個問題來問,跟現在社會上所發現的須彌山、無量星球、銀河系,這個科學家都發明了,日球對人類距離很遠很遠的,都說探月球,沒人探日球,找那近的,這是最近的。佛經上所說的,跟現在世間相所印證的,有時候現在人類的智慧還沒達到,還不能夠把它表白,神話小說破滅了,什麼月球裡頭吳剛,毛主席詩詞吳剛捧出桂花酒,哪有個吳剛?人家傳說月球裡頭有一棵樹,還有一個兔子,還一個嫦娥,有嗎?神話。

佛跟我們講這都是執著,眾生幻想,眾生業力成就的,現在我們一切無著,告訴我們什麼?空的、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我們有時候想想我們自己,觀想時候,修行時候,我們還用我們最根本的貪瞋痴,我們說三毒,貪瞋痴每樣具足一千,三千大千世界各具一千,也拿須彌山形容,形容我們的貪瞋痴,七寶可以,如須彌山叫做七寶布施供養功德。我們假使要斷我們的貪瞋痴也像這樣這麼多,斷貪瞋痴得戒定慧,那個功德、那個福德有量嗎?無量的。有邊際嗎?沒有邊際的。所以你一念斷貪,這七寶對你什麼用處都沒有,你能做什麼呢?

我在美國跟一個科學家辯論,他問我,他說:這個人類都是為財產墮落。我說:不一定吧?他說:老和尚,你說以什麼墮落?我說:假使不吃飯行不行?肚子餓了他會造業的了,他想吃飽,他什麼業都可以造,糧食是第一,比七寶貴重得多。大家想想,如果沒有飲食了、沒有糧食了,七寶有什麼用?我跟你講個故事,河南發大水災,黃河發災,逃難的人一個人帶著金銀珠寶,一個人帶著一口袋的饅頭,倆人躲在一棵樹上,帶饅頭的人餓了,從口袋拿一個饅頭吃;拿七寶的人看到他口袋裡的饅頭,沒辦法,說我拿我的金子,一塊黃金換你一個饅頭;那人想著發財了就跟他換了。他餓了就跟他換。換換的,水不退,他把饅頭都換成金子了,等到他肚子餓了,想跟上頭的人換回來,那人不跟他換了,吃的沒什麼了,饅頭也吃的沒什麼了。拿一口袋饅頭的餓死了,拿一口袋金子的人換了饅頭吃了,那個沒餓死,底下那個人餓死了。那他下來了,他又把他那口袋珠寶又背起走了,拿饅頭的人餓死了。

我聽這故事我想到愚痴,人的愚痴,七寶有用?饅頭有用?在那個時候七寶沒用處了。世界上沒有七寶可以,要沒有糧食了人還能生存嗎?這是智慧的判斷。所以佛告訴我們,凡是有相的、有形色的一定要消失,虛空不會消失的,隨便你怎麼變,虛空不會變的。虛空就形容比喻我們的佛性,不管你起貪瞋痴,你修戒定慧,還是這個佛性。今天就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三十四集)
金剛經詳解十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精進讀誦版(校勘整理本)(三)結束
洛桑陀美金剛上師:正行的佛弟子要愛國愛教()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六十九集)

TAG:金剛經 | 解讀 | 金剛 | 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