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對大明的重要性到底大不大?他活著明朝是不是就不會滅亡?

袁崇煥之死

薊遼督師袁崇煥說過的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五年平遼。四個字,每一個字都重逾千鈞,我們先看下他說這句話的背景,時間天啟七年。從天命三年的薩爾許,天命七年的廣寧,直到天啟七年,遼東死了多少文臣武將。戰死沙場的,敗後問斬的,上至遼東巡撫遼東經略,下至各級校官縣令主簿。明朝在遼東的戰略已經從進攻改為防守再改為放棄,袁崇煥作為一個在遼東崛起的官員為什麼敢喊出五年平遼。唯一的解釋就是一時激動口出妄言。他激動之下脫口而出,皇帝卻當了真,這下事情就大發了。曆數袁崇煥的功績,唯有守城兩字。繼寧遠大捷之後的寧錦大捷,這兩個袁崇煥最拿得出手的戰績,其中寧遠大捷不過是努爾哈赤見寧遠堅城不可克,攻擊兩日後退兵,但在同時滿清卻攻陷覺華島,屠戮數萬。而寧錦大捷中同樣是皇太極見久攻不克的戰略撤退,而在撤退過程中毀掉了大小凌河二城,仍然完成了其出兵的目的。這兩次大捷,都是被動挨打,而且時候沒有多少首級以證軍工。

袁崇煥在遼東的地位之所以比他的前任們都要高,是因為他取得了遼西將門的認可,也就是說袁崇煥成為了遼西將門的代言人。在袁崇煥時期遼西將門的代表人物是誰呢,祖大壽。祖家在關寧軍中是什麼地位呢,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游擊的各級軍官。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號雙泉,是明朝萬曆年間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官祖仁的次子。而且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而祖大壽乾的最出格的事情就是袁崇煥被崇禎下獄後立馬帶著人就跑了,崇禎拿他還沒辦法,只能叫袁崇煥寫信叫祖大壽回來。而且在祖大壽首次降清後遼東巡撫丘禾嘉向朝廷參奏祖大壽率隊獻城投降,崇禎皇帝不僅沒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壽為左都督,領錦州。崇禎皇帝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都借故推辭,始終堅守在錦州城裡。由此可見,遼西的本土勢力就是只認將軍不認皇帝。任誰手底下有這樣的一幫子兵將,估計也是無計可施。

明清寧遠之戰

袁崇煥其實還是有能力的,在關寧軍一家獨大的情況下,硬是提拔起來了趙率教,何可綱這兩個可以和祖大壽分庭抗禮的將軍。但是觀其一生,袁崇煥不過是個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將軍。如果不是五年平遼之下來自崇禎的巨大壓力,袁崇煥本可以在遼東步步為營的。在這巨大壓力之下袁崇煥不得不藉助關寧軍的實力,從而與滿桂,毛文龍交惡。

滿桂,蒙古人,在遼西將門的壓制下年近三十,才當上總旗。又過十年才當上百戶長。正因為他不屬於遼西將門又有能力,被空降下來的總督王象乾的賞識先後提升他擔任石塘路游擊、喜峰口參將。之後又被孫承宗賞識,才被重用。剛開始袁崇煥還不是遼西將門的代言人時和滿桂的關係是極好的,寧遠,寧錦大捷是袁崇煥滿桂攜手打出來的。而且滿桂和趙率教的關係也是極好的,正因為當時團結一致精誠合作,才有寧遠和寧錦大捷,但是之後趙率教和滿桂鬧翻,袁崇煥和滿桂不和,將帥不和是大忌中的大忌。但是袁崇煥還是念舊情沒有對滿桂下手,不然後果可見毛文龍之死。

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還有個先死了的定南王孔有德,清初四大漢奸王,除了吳三桂外剩下三個都是被袁崇煥殺了的毛文龍的麾下,而毛文龍部可以說是在當時明朝在遼東只守不攻的情況下唯一還會進攻的部隊。而且其位置在於滿清後方的金州,皮島一帶,直接威脅滿清的大後方,使得滿清不能遠征。當然毛文龍也不是一個好人,殺良冒功,耗費錢糧,徵招商賈,販賣禁物等。但是毛文龍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來的,桀驁不順一點在所難免,袁崇煥怎麼就敢矯詔擅殺大將,假使毛文龍不死怎麼會有己巳之變,皇太極怎麼敢遠跨千里入寇京師,袁崇煥又怎麼會下獄賜死。

遼西將門代表人物:祖大壽

如果說滿桂代表的是草根的崛起,始終還是要在遼西將門的勢力範圍內混,只能算關寧軍的內部矛盾,而毛文龍代表的則是東江將門的崛起。若無毛文龍,朝廷只能依仗遼西將門,所有資源必然向遼西將門傾斜,而有毛文龍在,功勞,資源必然要被分走,這是遼西將門所不能容忍的,而必須依靠遼西將門的袁崇煥必殺毛文龍。可憐毛文龍看不穿這一點,對袁崇煥一點戒備心都沒有,不然袁崇煥是不敢火併毛文龍的,他承擔不起這個後果。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自薩爾許之戰後遼東的兵力問題,首先薩爾許之戰明朝兵力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發精騎約三萬;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固原鎮四處,發兵共約兩萬五千人;四川、廣東、山東、陝西、北直隸、南直隸,發兵共約兩萬人;浙江發善戰浙軍步兵四千;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數量各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明軍總數約八萬六千人。與盟友海西女真葉赫部軍一萬人,朝鮮軍一萬三千人,總計十一萬多人。可以看出死的都是外援,遼西將門實力絲毫無損。其次是廣寧慘敗中,祖大壽直接逃亡覺華島,保存了大部分實力,而經此一役,遼東已無明軍,遼西軍門一家獨大之勢凸顯。袁崇煥也是在這時候開始崛起的,但是剛開始並沒有依靠遼西軍門,而是在孫承宗的提攜下與滿桂建寧遠城。

回到開頭,為什麼袁崇煥會提出五年平遼呢,作為當時遼東的英雄,寧遠,寧錦大捷之後卻無奈的憤而辭官,作為一個重新起複的官員第一次面見皇帝,難免想在皇帝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加上崇禎表現的特別器重袁崇煥,一時激動下頭腦發熱說出五年平遼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的,換做別的皇帝也許就一笑置之了,但是崇禎不一樣,剛登基就設計除掉魏忠賢的他覺得自己必成一代中興之主,而且根本就不清楚遼東的局勢,直接就當真了,這下就苦了袁崇煥了。所以為了完成五年平遼的任務,袁崇煥只能依賴遼西將門,提出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遼西將門由此徹底坐大,這顆大明最大的毒瘤無人能治。

袁崇煥能做到讓遼西將門無限膨脹是因為崇禎給了他毫無制約的權利。錢,物資,用人用將都是袁崇煥說了算,而且只賜給袁崇煥尚方寶劍,便宜行事。這樣還不算,還防微杜漸的說自己這樣會得罪很多人,要崇禎一定要相信他,不要聽信謠言,這下好了,袁崇煥成了大明立國以來權利最大的封疆大吏,可能也是中國歷史上權利最大的封疆大吏。正因為有這樣的權利他才敢擅殺毛文龍。而在殺了毛文龍之後朝廷居然還沒有怪罪,這為他之後私下與滿清議和埋下了伏筆。可以說袁崇煥就像一個被家長漸漸慣壞的小孩,來自崇禎的無制約的權利與五年平遼的壓力把他摧毀了,而他在被摧毀之前殺了毛文龍,造就了遼西將門。

古代有種說法叫養寇自重,滿清之於遼西將門就是這麼一種情況,滿清不滅,遼西將門要錢朝廷得給,要權朝廷得給,用人只用自己人,針插不進 水潑不進。打仗從來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見勢不妙拔腿就跑,所以歷次大敗下來實力不減反增。若要平遼,必先瓦解遼西將門,直接掌握關寧軍後壓服毛文龍,毛文龍部襲擾滿清後方,正面建立寧錦防線堅壁清野困死滿清。在這種情況下,蒙古諸部不可能全部倒向滿清,滿清的勢力範圍之內只能局限於遼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以皇太極滿漢一體,努力漢化的政策,滿清也只能越打越窮越打越弱。以十年之堅守則攻守之勢反轉,滿清只能坐困遼東。

八旗鐵騎

袁崇煥的歷史評價最早由明末的貶到清乾隆的褒再到近代的質疑,就他個人而言,有功有過,其功在於寧遠,寧錦大捷,在當時清軍勢如破竹的形勢下挽狂瀾於既倒,但其才能僅限於守成,然後就開始了他的過,最大的過就是擅殺毛文龍。沒有制約的權利會讓人膨脹到爆炸,崇禎給了袁崇煥太大的權利,而袁崇煥的能力不足以駕馭這麼龐大的權利,所以他自己炸了,遼東局勢炸了,大明也炸了。贊其功者,譽其為民族英雄,大明的救世主,怪其罪者,貶其為大明亡國之罪人。但是歸根結底,袁崇煥沒有錯,錯的是崇禎,作為一個皇帝,識人不明,用人不善,隨隨便便一次平台奏對就把毫無制約的權利下放給大臣。這是前所未見的荒誕之舉,這是對自己對大臣對國家好不負責的做法。

袁崇煥早在寧遠,寧錦大捷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遼東巡撫非他莫屬,但是他的權利是要受到制約的,而不是想幹嘛就幹嘛,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殺誰就殺誰,而且做完這些事之後什麼事都沒有,朝廷還要說你袁崇煥乾的好,繼續再好好乾。一個好的大臣碰到了一個不好的君王,下場是很悲慘的,像明初時朱允炆用李景隆,害了自己的江山夜害了李景隆。好好的曹國公,大明第一紈絝,非要趕鴨子上架去沙場對決百戰統帥燕王朱棣。

所以說不應該罵袁崇煥而應該罵崇禎,大明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最大的根源是在崇禎的身上,一心要當中興之主,空有滿腔的雄心壯志卻無與之相匹配的能力,遇到挫折就一死以謝天下,死,容易,活著,難。

袁崇煥之於大明,本該是流芳千古的英雄,到最後毀譽參半甚至仔細想想會有過大於功的想法,何其悲哉。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呂芳和楊金水?
漫評靖難之役
大明最後一支禁軍驍勇善戰,卻無法挽救明朝滅亡
據說土木之變中,有三百名錦衣衛在明英宗朱祁鎮的身邊保護他到最後,真是這樣嗎?
壯志千里(九)危城二

TAG:明朝 | 袁崇煥 | 重要性 | 活著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