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談寫作(一)

1

我深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各門知識、各種學科的分工已經越來越細,我們每一個人哪怕選擇在某一個學科的某一個專業的某一個方向努力,都極有可能耗盡一生,也很難取得多大的成就!

而我這種百無一用的學文科的人,對科學技術一竅不通,還想要不虛度年華,為這個待我並不厚的世道留下點什麼東西,也就只好選擇走寫作這道窄門了。

我一開始為什麼選擇寫作?其實無關發家致富,也無關前途、命運,只因為文學是我源自心靈、源自生命的真實需要。

我喜歡扒開靈魂、赤身裸腦、把自己的思考一覽無遺地寫下來。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寫作習慣,我是隨時可以進入狀態的。

寫作可以說沒有什麼門檻,就是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一門心思地用文字去探討理想和世俗生活有什麼血肉聯繫,探討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探討人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探討人類靈魂的歸宿和著落地在何方,探討如我這樣卑微的生命有沒有詩和遠方,……

我前半生的生活軌跡,好像是有點隨著時代的波濤洶湧起伏,根本就沒有我自由選擇的餘地。而後半生,我將慢慢地放棄做了多年的職業、投資等,選擇寫作這條華山小道作為自己的自由職業,這也可能是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程。

2

如今,好像大多數人的閑暇時間都轉向有聲有色有動作的影視了,只有極少數人還在堅守寫作。現在這個功利的時代為什麼還需要點文學?說起來好像有點悲壯。

我盲目地覺得我們這些寫手的堅守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就像是不管時代的主旋律,卻頑固地去聆聽來自人類內心深處隱秘的聲音。由於各種原因,文學一度低迷,甚至於讓人絕望,但現在似乎在慢慢地恢復了,我感覺到某種靈動的東西又回來了。

文學是人類歷史中川流不息的河流,總需要源源不斷地流淌下去、延伸下去,若是在我們這一代不幸斷流了,是一種恥辱。如我這樣的寫手,也只是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其添加一小瓢水而已,有沒有用就只看天意了。

一旦踏上寫作這條路,慢慢的,寫作就跟我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了,有時會分不清是我在寫生活,還是寫作在演繹我的生活。我發現自己的生活有點離不開它了,一天不寫點什麼就感覺有點不自在。

每個人閱讀的歷史都要比他寫作的歷史長一些。我現在不寫作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在閱讀,不論是讀致用類書籍也好,看點世人以為無用的文學作品也好,真正能讓我沉靜下來、自得其樂的,也就只有其味無窮的文字了。

我以前是只讀不寫,現在是為寫而讀。讀,就只有一個用處,為了寫服務。這種改變,感覺真的是別有一番洞天、另有一種風味。

3

寫作者最重要的,是怎麼克服長期寫作的疲憊和思想的枯竭。我以為要對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始終保持著兒童般的天真、新鮮感,讓手下文字里的荷爾蒙氣息不要寡淡,然後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緩慢地寫入到作品中。

職業寫作就如妓女接客,沒有慾望照樣行動,有時竟然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快感和高潮體驗。我有時就想,挖空心思地寫作,就如自己強暴自己,其間也會有興奮和滿足。

作為寫手,我就像一隻浪漫的蜘蛛,用文字編織一張經緯交織、密密麻麻的網,並用心地把自己學來的、偷來的、領悟到的閃光知識碎片縫製在一個個的網格上面,期待著偷看聲色名利等這些妖艷賤貨被粘一點在上面掙扎的樣子,就為看著這番情境而開心一下!

我們生存的現實世界就是一張無所不在的大網,我們這些小人物都在不同的網格上掙扎著求生存、奢望發展,每掙脫一根網線就自以為有多了不起,其實我們誰也掙不破,一不小心又被網住了。

我覺得自己是社會網格中的微不足道的一個點,是文字網裡的小精靈,在裡面恣意妄為地想像著所謂的美好理想和信念。說實話,我在文字網裡面待的時間長了,就會有一種習慣性的自在、幸福和快樂,而一旦走出來反而不自在,還有點不適應,這個真是很奇怪!

我有時候也會反思一下,我是不是應該到別的地方、環境去待一段時間,體驗一下另外的生活經驗、人生感悟。但是後來想了想,這把年紀了,還能跑到哪去,還是在網格裡面老老實實待著吧。反正就這樣,過點小日子,讀點書,寫點文章,了此殘生算了!人生這麼短暫,好的壞的都已經過去一半了,還是珍惜自己在網裡的幸福和快樂吧。

4

法國作家加繆說過一句話,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活得好,而是活得多。多比好更充實更豐富,文學就是讓我們活得多的事業。

現實社會中的人,總是被許多條件、東西局限住的,要奢望在一生一世里活得更多、經歷更多、體驗更多,恐怕就只有從事想像力無邊無跡、還可以天馬行空地恣意妄為的文學創作了,在文學的世界裡擴充、豐富自己的生活,也順便體驗一下人情世故,以對人性有更多、更深地認識和了解。

我從靈魂深處是一個沒有故鄉觀念的人,走到哪都能隨遇而安,哪裡都是我的故鄉,哪裡又都不是我的故鄉。當我一個人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遼闊的天地、綿延的歷史長河的時候,感覺自己是多麼地卑微、渺小,人生是多麼地短暫!豐功偉績一杯土,硝煙散盡皆虛無。怪不得智慧如魯迅先生,會認為唯黑暗與虛無才是實有。

作為一個平凡人,生不偉大,死不光榮。也許只有文字能記錄自己曾經寂寞地存在過、奮鬥過、哭泣過、歡笑過。也可能只有文字能源遠流長自己的生命,於是我會油然而生一種對文字的敬意和愛慕,就會持續地寫下去,寫到地老天荒,寫到人生的盡頭。

這個時代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外力,試圖碾碎我們這些平凡人的夢想、天真和堅持,如果人的心靈不夠強大,就會早早失去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信仰。

我無力改變這個時代的洪流,但我這人有個心理機制,就是在時代大潮來臨之時,迅速抽身變成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看到很多人在手舞足蹈地大聲呼號,我就開始好奇——他們在幹什麼?

我只是個冷靜的旁觀者,用文字把我的一孔之見寫下來,發到網上,就完事了。

5

都這年頭了,文學為什麼還必要?就是讓我們可以去理解自己不熟悉的、或者說外在於你自身的另外一種生活,文學就是在我和你或者你和他之間搭建一道想像力的橋樑。讓我們能夠有個更開闊的心胸、更多元的視角,更好地理解彼此,消除隔板,我覺得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從《詩經》、《離騷》開始,有一個非常漫長的、悠久的文學傳統。自古以來,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文學就是人類的精神信仰、靈魂家園,它是一種對人生、對生活、對個人存在本身的無上關懷和慰藉。尤其在我們今天這樣的網路時代,維護文學這塊日益縮小的地盤、這片小得可憐的凈土,把這種超脫世俗的信念、超越物質的精神力量守住一點點顯得格外重要。

網路其實是讓我們更加異化、遠離了彼此,而不是還原、接近了彼此。因為網路看似是一個非常平面化的結構,但是它並沒有讓我們達到世界大同、人生平等、自由無限,反而是山頭林立,人以群分,紛紛揚揚。

為什麼名人、牛人、大咖等說話有人聽、寫文章有人讀,而我們普通人說話就沒人聽、寫文章無人讀,是因為網路的話語權更加集中、顯著。

所以文學就是給我們這種弱小的個體以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能保持一個完整的自我,以獨立寫作來對抗這個時代對我們的擠壓。

我覺得這個時代沒有多少新鮮故事,這個時代的個人更沒有獨屬於自己的思維空間,我們的人生一不小心就活成了大眾的翻版,時代的宿命。

這個時代似乎每天都在生產傳奇,我們只要打開微信,打開網站都是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東西撲眼而來,但那真的不是什麼文學。

文學是作家對生活的提煉,來源於生活又必須高於生活。文學不是對生活的攝影,而是寫作者把對生活的感受用文字「繪畫」出來。

人生混得風生水起,事業做得如日中天,在社會上八面來風、左右逢源的人,是不屑於來寫作的。寫作也可以說是把自己放倒在文字里把憂傷撫摸,把快樂、幸福沉澱,把世俗生活升華為精神生活。

人窮詞工,自古如是。作家大抵是些人場失意、文場得意之人。現實中往往是作家自己的人生越失意、越痛苦,其寫出的文章越深刻、越有意味,就越能成就其作品的光輝和高度。

詩歌是文學中青春亮麗的美少女,散文是文學中恣意而行的牛仔,小說是文學中歷盡滄桑、包羅萬象、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的老者。故青少年最宜寫詩,老人最宜寫小說,介於二者之間的宜寫散文。

我自己,正如孔子所罵的,年幼的時候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所以來寫寫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愛讀的小說,並且還一古腦兒地加入了一些自己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人生理念、詩意、精神力量等,主要是對自己的人生歷程、生活加以闡述和反思,當然也希望給有緣分之人一點啟發,也就足夠了!

?

推薦閱讀:

因為這3點,我終於不再害怕「多寫」這件事了
自媒體話題:為什麼好內容這麼稀少?
那個和我同時學寫作的同學,她現在怎麼樣了?
旅遊--三亞灣的日子(34)
大年初一--早餐在全家。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