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執著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執著
我們自以為經驗老到、廣聞博學,而絕大多數時候,不過是憑概念和聯想在理解世界;我們自以為明察秋毫,事實上往往只看見想看的,聽到想聽的。佛陀教我們以開放的心去觀察和傾聽,才能真正看到和聽到。可是用清新、開放的眼光認知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不僅需要勇氣,還很辛苦。
有一些成見和誤解比較容易糾正,只需要稍稍改變心的習慣,還有一些錯誤的假設從久遠以來流傳至今,已經成為「真理」和「常識」。我們如果想活得更真一點,有時不得不做個沒有「常識」的人甚至是叛逆者。
那些捨棄今生的修行人,他們只是拒絕繼續生活在謬誤里,也不想躲在別人的經驗里混日子。他們覺得受夠了捉弄,於是堅決遠離這些騙人的把戲,開始真心誠意地去認識和感受萬事萬物。
佛陀說,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於人們對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誤解,執幻為實,沒有認識到事物皆依賴各種內在和外在的條件剎那生滅,不是固有和恆常不變的,佛教里稱之為「無我」和「無常」。
無常並非佛陀的發明,他只是指出了一個總被忽視的真相。佛法不向你承諾安全感或確定性,事實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對安全的幻想。
無常粉碎了我們對安全感、確定性的幻想,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腳下隨時可能踩空時,便本能地想抓住什麼,這就是執著的由來。而我們想抓住、想依靠的東西本質上卻是抓不住、靠不住的,痛苦便由此而生。
如果你把痛苦純粹當作一種負面經歷,想方設法要避免它;或者認為痛苦意味著失敗,要是自己能力足夠,一切都擺得平,就不會有痛苦,如果你這樣想,毫無疑問,當遇到挫折時,你會分外感到壓抑、焦慮和不公平。
「我」是一種錯覺,我們的整個生活卻建立在這個錯覺的基礎上。
一切痛苦都來自於自己的執著,如果有人讓我們痛苦,我們首先應該檢視的是自己。
無始以來,我們所追求的都是過得更好更快樂,更有安全感,然而,這種追求至今仍沒有結果……是時候停下來重新思考了。如果不糾正兩個錯誤,我們很難得到真正持久的安樂,一個是在缺憾中尋求完美,另一個是只想自己快樂。
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從破除我執入手。無我是佛教最獨特也是最深奧的見解,能聽聞到無我法門是值得慶幸的。對真正尋求解脫的人來說,僅在理論上理解無我還不夠,要徹底解脫痛苦必須證悟無我。
諸行無常
有些事實顯而易見,人們卻總也認不清,比如說無常。常聽人感嘆人生失意,這種挫敗感很多時候正是對無常的體驗。
看看這世界,人們整天忙忙碌碌,無非為逃避無常;苦惱、掙扎那麼多,,也無非源自對無常的恐懼。然而這世上沒有一件事物是恆久不變的,所以我們擁有的一切都必然同時給我們帶來不安全感。
多數的人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比如遭受突如其來的變故,才會意識到無常的存在,所以總誤以為是無常帶來了痛苦。要知道,造成痛苦感受的不是無常,而是自己對無常的恐懼。克服這種恐懼有兩個辦法,一是熟悉無常,二是了解恐懼的原因。
無常的意思是變化。除了變化,生活中還有什麼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謝,身體、情緒、思想,無一不在變化之中。
無常像一個面貌醜陋、內心溫柔的怪人。不熟悉的人,害怕看見他的臉;了解他的人,能與他愉快相處。
無常不好也不壞,開心還是傷心,全看自己的立場和態度,與無常沒有必然關係。佛陀希望我們明了:一切都會耗盡,一切都是無常,毫無例外。即使是佛陀本人也示現了疾病、衰老和圓寂。
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無常是好的、溫和的,可以接受的,某些無常則無法接受,這說明我們並沒有真正領會諸行無常的深意。說到底,我們還是不夠謙卑,不肯徹底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成見去認識無常。
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變化起伏,有得有失,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無常是生命的規律,你會放鬆下來。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因此不存在註定不變的命運。我們甚至要感謝無常,因為它意味著凡事都有改變的可能。因為無常,我們永遠有希望。
倘若沒有無常,黑夜永遠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遠盼不到陽光燦爛,得病的身體永遠不能恢復健康,離別的人永遠不能再相聚,這樣的世界想想都很糟糕,不是嗎?
人的一生中有順境也有逆境,然而無論何種際遇,如果能轉為道用,透過它認識生命的本質,就都是一生的財富,得失起伏無不是覺悟的契機。
有生就有滅,有聚就有散,這不過是事物的平常狀態。堅強或者脆弱,接受或者抗拒,生活都會繼續。
諸法無我
我們不喜歡無常,因為它總在試圖傳達另一個讓人深感威脅的信息:萬事萬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是「無我」的,沒有永恆、固有、實存的性質。
這個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機會安靜下來好好了解自己。每天早晨在鏡子里看到的那個人是「我」嗎?
人們相信有一個絕對存在的「我」,我的身體、我的想法、我的房子、我的家……這只是由於不了解自己而形成的誤解。
再美妙的身體也是由三十六種不凈物組成,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皮膚這個表層,皮膚的下面是血和肉,如果沒有皮膚,你還會貪戀這樣的身體嗎?
一個人的身體,作為處於連續不斷、無窮無盡的逐漸變化中的聚合體,會存在幾年、幾十年或者上百年,而思想、情緒、感受等心識卻是念念生滅,更不具有常一性。如果身體不是「我」,剎那變化的心就更不可能是我了。
雖然迄今為止的科學發展還沒有最終印證佛法中所說的「空性」,但一些研究成果,尤其是量子力學,已具有足夠的說服力,使人們相信沒有實存、常一的我。原子、電子、質子、中子、微子……將某種物質現象如此分解下去,就算分解到最後不是虛空,而是某種終極微小的單位,這個單位也不可能是「我」。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我」的感受執著為真實。對自己太執著的話,沒法獲得解脫。
具備無我的見地之後,經過反覆觀修、體認,我執會逐漸弱化。佛教中分析和修行的方法都是用來幫助破除執著。只有當證悟無我時,困擾我們無量劫的痛苦才會當下消失。
希阿榮博堪布(未完待續)
原文:http://www.ptz.cc/page/show/show1.aspx?magID=2067
推薦閱讀:
※有過痛苦,方知眾生痛苦;有過執著,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
※【住真實慧】【2】妄想執著害人不淺!
※執著沒錯,不知變通的執著就可能是一種錯
※不要對過去念念不忘,過去的已經煙消雲散
TAG:執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