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講義(1)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禮樂詩歌是中華文明的乳汁,哺育我們華夏民族成為實至名歸的禮儀古邦,是世界其他詩歌無法比擬的,國詩是華夏文明之根。華夏文明之國粹。
中國素稱「詩的國度」。這不僅是因為中國詩歌源遠流長,詩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數量眾多,而且詩歌在中國社會生活和文化發展中一向佔有特別和顯著的地位。但,時至今日卻日漸退化,五四以來洋風甚囂,大有可能被西方洋詩替代或 打倒的危險。故而,於此疾呼:「救救國詩」,挽救國詩也就是挽救我們的民族文化,挽救我們自己,為我們的子孫後代把根留住 如果想要傳承國詩,讓國詩更為發揚光大,首先,我們自己應該懂得國詩,應該知道關於國詩的要求,並自覺地去維護、遵守它的規則要求。 當然,也不能將國詩完全當做一種消遣式的分析評賞,更重要的還要有更多的好的作品出現。唐詩中的那種興象玲瓏,骨氣端翔的境界韻味以及其理想色彩、浪漫情調應該是唐詩的風格,也是我們初學者所應注意到的地方。而且,唐詩的夕陽秋風,寂寞情思,氣骨衰退等消極情感或者是表現人世間的一切醜惡的東西也應該能進入到國詩的寫作素材之中。 啟元白先生題的一幅字寫道; 唐以前的詩是長出來的, 唐詩是嚷出來的, 宋詩是講出來的, 宋以後的詩是仿出來的。 二 詩源西周時期,公元前6世紀,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是古代文學史上頭一件大事。《詩經》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三百零五篇詩。它按音樂標準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樂歌,「風」是《詩經》中的精華,內容包括15個地方的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歌,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於宴會的典禮,內容主要是對從前英雄的歌頌和對現時政治的諷刺。 「頌」則是宗廟祭祀時的樂舞曲。「頌」 詩是統治者祭祀的樂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農神的。 《詩經》的思想內容反映的社會生活非常廣泛。有的詩篇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剝削,反壓迫的呼聲, 如《碩鼠》、《伐檀》;有的詩篇表達了對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於役》;有的詩篇歌頌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嚮往,如《靜女》、《蒹葭》;有的則表現了婦女婚姻的不幸,如《氓》。 總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詩經》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 在藝術上,《詩經》音調流暢,語言樸素,常用賦、比、興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賦的手法是直陳其事,比即打比方,興是感物起興,先詠它物來引發情意。後世把《詩經》奉為學習的最高典範。 《詩經》以四言為主、重章疊句的《詩經》顯示出我國抒情為主的民族文學特色,從它開始,我國詩歌走上了一條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詩也成為了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 《詩經》里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道德意識、真摯積極的人生態度,被概括為「風雅」精神,成為我國詩歌的最基本最深遠的傳統。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 屈原
戰國時期的楚國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基礎,加上北方文化的影響,孕育出了偉大的詩人屈原。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國詩歌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出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響的宋玉等人創造了一種新的詩體棗楚辭。屈原的《離騷》是楚辭傑出的代表作。西漢末年的劉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編成《楚辭》一書,當中收錄肯定為屈原所作的《離騷》、《九歌》(11篇)、《天問》、《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楚辭體詩句式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字。 詩歌充滿著神奇瑰麗的想像,洋溢著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運用這種詩歌形式,創作了古代文學史上第一抒情長詩《離騷》,優美動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懷詩《九章》九篇,以及《天問》等,共25篇楚辭作品。屈原的後繼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離騷》作為楚辭藝術的顛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學史上與《詩經》並稱「風騷」,垂範於後世。屈原的詩歌創造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直接影響漢賦的產生。大量運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紛,誶,謇,傺」,帶有濃郁地方性色彩。 楚辭突出表現浪漫的精神氣質,影響後世的李白、李賀、韓愈等詩人。香草美人的象徵傳統源遠流長,影響一直綿延到清代《聊齋志異》。 楚辭發展了詩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香草美人的象徵傳統源遠流長,影響一直綿延到清代《聊齋志異》。楚辭發展了詩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從三、四言發展到五、七言。併流傳至今. 在創作方法上,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闢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 詩經、楚辭之後,詩歌在漢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漢樂府民歌流傳到現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寫成,後來經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晉時代成為主要的詩歌形式。 順便提一下;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遊說之士蜂起。在百家爭鳴的政治文化環境中,產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寫作了大量以說理透闢、邏輯嚴密、言辭鋒利、善用比喻為特點的論說散文,又稱諸子散文。諸子散文各具特色:《論語》雍容和順富有哲理性、《孟子》雄暢犀利富有鼓動性、《墨子》樸實謹嚴富有邏輯性、《荀子》淳厚富贍富有學術性、《韓非子》峻峭透闢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莊子》汪洋譎怪富有浪漫性。在諸子散文中,文學性最強當數《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
與諸子散文輝映一時的,是以記言記事為主的歷史散文。《左傳》、《國語》和《戰國策》,或以年為序,或以國為別,多出於各國史官之手。其中許多優秀篇章,情節曲折,人物生動,剪裁得體,有很高的藝術性,如《左傳》中的《鞍之戰》、《鄭伯克段於鄢》,或敘述激烈的戰爭進程,或表現統治集團內部的爭鬥,在敘事寫人方面均很出色。 《戰國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個性光彩,描寫技巧愈加高明,是歷史散文中文學價值最高的一部。 兩漢崇文,大一統的鼎盛帝國,要求用文學來歌舞昇平。於是一種以鋪寫帝王和都市生活為主的文學樣式——辭賦便應運而生。賦是兩漢最流行的文體,是一代文學的標誌。其體式導源於荀子的《賦篇》,並吸收了楚辭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漢初賈誼、淮南小山的賦,尚未脫楚辭形跡,被稱為騷體賦; 枚乘的《七發》奠定了漢代大賦的形式格局;至漢武帝時代,獻賦誦賦風氣大盛,產生了一大批賦家。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極寫帝王苑囿之盛、田獵之樂,稍後的揚雄,有《甘泉》、《羽獵》諸賦。這些賦寫得鋪張揚厲:多以歌功頌德為宗旨。 到了東漢,班固的《東都賦》《西都賦》,張衡的《東京賦》《西京賦》仍是散體大賦中的煌煌巨作。隨著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國強勢不再,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用辭賦來抒情志、來刺時世。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等是這方面的名作。他們的創作突破了大賦原有的體制,對以後魏晉時期的抒情小賦和唐宋時期的散文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東漢的時候出現了文人群體創作的詩歌,五言取代傳統的四言成為新的詩歌樣式,甚至產生完整的七言詩。現存最早的東漢文人詩是班固《詠史》,而他的《竹扇賦詩》是比較早的完整的七言詩。最著名的文人詩是沒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詩十九首》,寫的是遊子羈旅和思婦閨愁,因此鄉情和戀情就融匯在一起. 同時當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討論永恆和短暫、人的心態和生命周期、悲傷和歡樂等問題。文人詩長於抒情,語言爐火純青、一字千金,直接影響曹植和陶淵明。 東漢末年建安時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並世而出。古直悲涼的曹操、便娟婉約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長的曹植,以及作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最後轉變,開闢了五言詩的廣闊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體《燕歌行》,曹植《贈白馬王彪》、《白馬篇》。建安詩人中曹植最受推崇,這是由於他文采華美,對五言詩發展有重大影響,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 中國詩歌史上第二位偉大詩人陶淵明 東晉建立後一百年間,詩壇被玄言詩佔據,詩歌藝術的發展脈絡中斷了。一直到中國詩歌史上第二位偉人陶淵明出現,才使這個脈絡重新接上。陶淵明的詩歌源於《古詩十九首》,得阮籍之遺音而協左思之風骨,魏晉詩歌甚至中國古代詩歌的古樸作風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為結束一代詩風的集大成者,成為了一座里程碑。他開創了田園詩,如《歸園田居》、《飲酒》等,寫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質樸的語言中不露痕迹地表達對人生的哲學思考。陶淵明是追求人生藝術化的魏晉風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國士大夫的精神歸宿之一,為後世文人築起一個精神的家園。由於受到南期宋代的影響,南方詩人庾信滯留北方,把南方文風帶到北方的同時,自己詩風也集合了南北之長,窮南北之勝。南方的清麗和北方的勁健的結合,為唐代新詩風的形成作了必要的準備。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標誌。 初唐四傑、陳子昂初唐詩人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創造了新體詩——律詩,五律在宋之問、沈佺期手上最後定型。 中國詩歌史第三位偉人李白 李白以他其絕世才華,豪放飄逸的氣質,把詩寫得行雲流水又變幻莫測,偶像哦.如《蜀道難》、《將進酒》等詩,骨氣端翔,無跡可尋又含蘊深厚。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的《燕歌行》、《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把邊塞生活寫得瑰奇壯偉、豪邁慷慨。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則把山水田園的靜謐秀麗表現得清麗空遠。 中國詩歌史上第四位偉大詩人杜甫 公元775年,爆發安史之亂。中國詩歌史上第四位偉人杜甫以動地的歌吟寫戰火中的人間災難,「三吏」「三別」把深沉的抒情融入敘事,是詩歌表現方法的一大轉變,標誌著詩歌從盛唐詩風轉向中唐詩風。杜甫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緣事而發開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開韓愈、孟郊、李賀、苦吟詩派;其七律律法開晚唐李商隱,成為後世典範。 中唐白居易有傷感蒼涼的《長恨歌》、《琵琶行》,韓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陸渾山火》,引出中唐詩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詩風再變,杜牧的詠史詩注入了深沉的歷史感慨。 李商隱《籌筆驛》(七律)沉鬱頓挫,絕類杜甫,而其《錦瑟》《無題》等朦朧詩深入心靈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艷渾融的風格,成為唐代最後一位詩壇大家。以後便是詞.
律就在此定了下來. 也就是我們稱之為的近體詩. 三 詩歌的分類; 提一下 古體詩 近體詩以後會再講怎麼區別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 「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1. 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 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 ②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③ 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另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物詩 詠物詩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山水田園詩 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 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這類詩是抓住意象,構建圖景。送別詩
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 現代詩歌的分類,基本有以下幾種: 敘事詩 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如 艾青的 大堰河 我的保姆 郭小川的 團泊窪的秋天 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抒情詩 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這類作品很多。觀現在大部份的現代詩,都屬此類。 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 格律詩 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自由詩 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稱之為自由詩。 散文詩 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推薦閱讀:
※詩經《魚麗》如何讚美宴享時酒肴之甘美盛多?
※聯繫《岳陽樓記》的名句,說說范仲淹《江上漁者》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燈影槳聲里,已過萬水千山!【唐】柳宗元《漁翁》
※和楝花有關的古詩詞擷拾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