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之後,既美又聰明的女人是怎麼當哲學家的?

信ID:ibookreview

『閱讀需要主張』

今天,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作家波伏娃的生日。109年前的今天,她出生於法國巴黎,從巴黎高師哲學系畢業之後,她便走上了一條與哲學相伴終生的道路。

波伏娃當然是女權主義開山鼻祖級的人物。然而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能夠數的出來的女性哲學家仍然寥寥無幾,關於哲學與女性的爭論也曾經來了一波又一波。但總有人突破藩籬,成為惹人注目、與眾不同的存在。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美國哲學家瑪莎·納斯鮑姆的生活與哲學成長之路。這條道路,與女性成長、學術志業、哲學思辨都緊密相關。

撰文|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

照片中的瑪莎·納斯鮑姆(Martha Nussbaum)看上去遠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中長的金色捲髮,未過肩,搭配頸上金色的粗項鏈。要知道,今年納斯鮑姆就要70歲了。可年齡絲毫抵擋不住她的美——苗條高挑的身材、健康的小麥膚色、款式簡明卻合身的裙子、淡雅精緻又得體的妝容——《紐約客》專職作家瑞秋·艾維芙(Rachel Aviv)形容她「美得緊緻且硬朗,言談舉止像個女王」。

「女王」納斯鮑姆其實還是在意她在這個年齡是否仍然散發魅力,她告訴艾維芙,「在我這個年齡,我不得不非常當心自己的形象,隨時有可能被認為不夠迷人。」為此她曾經請醫生在她的額頭上注射肉毒桿菌,並且墊高了她的鼻子。或許因為這樣,她的五官線條看上去似乎更硬朗了。

瑪莎·納斯鮑姆

仍然足夠迷人的納斯鮑姆現在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90分鐘的跑步或者其它鍛煉,之後她會練習演唱歌劇。她年輕時真的當過一陣職業演員,只是後來覺得學術道路更適合她。她愛好表演和歌唱,她甚至在艾維芙面前毫不掩飾地稱讚「自己的聲音從來沒像現在這樣美好過」。

這就是納斯鮑姆,從不憚於展現自己的美,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她另一個更為光鮮也更為重要的身份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她曾任美國哲學協會國際合作委員會、女性地位委員會和公共哲學委員會的主席。1999年至2000年,她是美國哲學協會三大主席之一,並在中部分會場發表主席演說。她被全世界56所大學或學院授予榮譽學位,已經出版的24本著作涉及古典學、倫理學、政治哲學、法學、女性主義等眾多領域。

2012年,納斯鮑姆獲得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the 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in the SocialSciences),被稱為「當代哲學界最具創新力和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2014年,她受邀任牛津大學約翰·洛克講座主講,這在哲學界是極高的榮譽。2016年,她榮獲素有「日本諾貝爾獎」的京都賞(Kyoto Prize)藝術與哲學類獎項,尤其肯定「她發展了一套提倡可行性能力方法的新的正義理論。」

「從來沒像現在這樣美好過」,納斯鮑姆仍然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堅持鍛煉,享受歌唱。2014年,她曾在接受一次訪問時被問到「如果你給未來的自己留下一句話建議,那會是什麼?」「努力工作,愛朋友,每天練習唱歌,每天鍛煉,然後享受生活。」

她確實是這麼做的,她是當之無愧的女王。

 

靈魂的船長

艾維芙2016年7月為納斯鮑姆寫了篇人物特稿,登載在《紐約客》上,標題叫「她靈魂的船長」(Captainof Her Soul)。它出自於納斯鮑姆父親最常愛給她念的一首詩,威廉·埃內斯特·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的《不可征服》(Invictus),「我未曾畏縮退後或放聲大哭,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擊之下,我頭破血流,卻從未屈服??我是我命運的主人,我是我靈魂的船長」。

納斯鮑姆1947年出生在紐約,不久後全家就搬到費城。她的父親是一位律師,納斯鮑姆曾在2006年9月接受加州伯克利大學哈里·克萊斯勒(Harry Kreisler)歷史系列訪談時毫不吝嗇對自己父親的親近和認同,「我的父親是一個特別堅定的,而且工作非常努力的人,他從最先開始很窮一直做到最後成為一間大法律公司的合伙人。他對我影響很大,因為他熱愛工作,而且他認為你應該把你所擁有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他教會我永不氣餒,並且總是要從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尋求有尊嚴的生活》

作者: [美]瑪莎·C·納斯鮑姆 

譯者: 田雷

版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6年6月

納斯鮑姆的妹妹蓋爾·布希(Gail Busch)把納斯鮑姆和父親比作「同一枚豆莢中的兩顆豆子」,布希告訴艾維芙,「我知道他把她視為自己的鏡像,於他而言這可能非常完美。」

相較之下,納斯鮑姆對母親的印象好像並不及父親那麼正面。母親在她看來一直都不怎麼快樂,並且長期酗酒,經常醉得不省人事。母親原本有一份室內設計的工作,可後來被迫放棄了,這也讓納斯鮑姆認識到「那些被迫放棄事業的女人都過得並不快樂」。

母親的不快樂或許讓納斯鮑姆對自己的學習和事業有著特別的執著和投入。1969年,22歲的納斯鮑姆完成了她在紐約大學戲劇和古典學的學習,拿到學士學位,並考入哈佛大學古典學系。六年後,納斯鮑姆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當講師,教授哲學和古典學。

瑪莎·納斯鮑姆

納斯鮑姆在哈佛大學呆了十四年,期間並不是一帆風順。雖然她在這段時間裡結識了日後對她產生深遠影響的導師伯納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和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但曾被她在古典學系的導師G. E. L. 歐文(G. E. L. Owen)性騷擾以及1983年終身教職申請被拒絕這兩段重要的經歷也讓她同年就離開那裡。

1984年到1995年,納斯鮑姆一直在布朗大學古典學和比較文學系。期間,她從1986年至1993年在赫爾辛基世界發展經濟研究院擔任研究顧問,在那裡她遇見了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1988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受到森的影響,她開始關注發展中國家人們的生存狀況,她去了印度,並自學了很多有關印度的知識,她用一種哲學的方式發展了森的可行性能力方法,在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新的正義理論,這也是日後她最為人稱道的理論貢獻。

1995年,納斯鮑姆赴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教至今。她現在是芝加哥大學哲學系、法學院、神學院合聘的恩斯特·弗羅因德法學與倫理學傑出貢獻教授(Ernst Freund Distinguished ServiceProfessor of Law and Ethics),並同時受聘於古典學系、神學院、政治科學系,也是南亞研究的委員會成員,人權項目的董事會成員。

2008年,哈佛大學曾回聘她再去母校擔任終身教職,但她拒絕了。遲到的正義總會到來,但納斯鮑姆同父親一樣,「他們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上」。

 

情感的哲學家

或許因為納斯鮑姆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閃亮又堅硬的寶石,她對那些未能熠熠發光的人群有著格外的關注。「我所呼籲的是這樣一種公民社會,其中所有人都承認自己脆弱並且需要別人。」

納斯鮑姆的早期著作《善的脆弱性:古希臘悲劇和哲學中的運氣和倫理》(TheFragility of Goodness:Luck and Ethics in Greek Tragedy andPhilosophy,1986)就關注脆弱,讚美脆弱,「人的卓越之美最特別的部分在於它的脆弱性。植物的柔韌不同於寶石的堅硬。」

《善的脆弱性》也是納斯鮑姆的成名作,她在開篇借品達的詩把人的卓越比作葡萄藤的成長:人追求卓越成長為一個好人、過上一種繁盛生活的過程就好像葡萄藤「得到了綠色雨露的滋養,在聰慧而公正的人當中,茁壯成長,直達那清澈的藍天」。納斯鮑姆關心的問題是:就像葡萄藤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陽光、雨露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一個好人(being a goodperson)在過一種繁盛的人類生活(live a flourishing human life)、一種尤其包括道德活動的生活(a life prominently including virtuousactivity)的過程中會不會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運氣。

《善的脆弱性》

作者: 瑪莎·納斯鮑姆 

譯者: 徐向東 / 陸萌

版本: 譯林出版社 2007年9月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納斯鮑姆把我們拉回到了古希臘時期,從戲劇和哲學作品中尋找啟迪:古希臘悲劇在倫理生活中明顯留有運氣的的痕迹,而柏拉圖會堅持理性的力量足以擺脫運氣的左右,亞里士多德又在某種程度回到了古希臘詩人的直覺上來。納斯鮑姆通過展現悲劇詩人、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倫理觀點,澄清情感在認知上的作用,「悲劇詩人持有這樣一個信念:有力的情感(主要包括憐憫和恐懼)就是關於好的人類生活的洞見的源泉。而且,這個信念也在他們對文學體裁的選擇中展現出來。柏拉圖否認這一點,並發展了一種倫理理解的觀點,即盡量從感覺和情感的干擾性影響中將理智分離出來。我認為,亞里士多德至少回到了悲劇詩人的某些洞見上,而這些洞見則關係到兩個事實:第一,災難很容易摧毀人類繁榮;第二,情感告訴我們這種不幸的意義所具有的重要性。」

瑪莎·納斯鮑姆

「你可以看到,在我的政治哲學以及關於情感的作品中,有許多洞見是我從古希臘、古羅馬那些思想家那裡得來的。我認為斯多亞派對情感的解釋是哲學史上最重要的情感理論,我從中受益良多。我同時認為,亞里士多德和斯多亞派提出了許多政治哲學方面有價值的見解,我不斷地從他們那裡獲得靈感。」納斯鮑姆在2010年接受中山大學譚安奎訪談時也講到情感一直是她關注的問題,因為情感對於人類生活太重要,「哲學,尤其是一種好的道德或政治哲學需要說明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而情感無論是作為動機的社會來源還是作為生活的豐富性與人性化之源都無疑極其重要。因此一個人如果要思考一種繁榮完滿的生活,而一種生活如果有各種各樣有價值的行為,卻沒有什麼愛或其他的情感,那不會是一種令人滿意的生活。」

看看納斯鮑姆之後發表著作所關注的議題,就能發現她在探尋情感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她關注痛苦、同情和愛——《詩性正義》(PoeticJustice: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Public Life, 1995);關注厭惡和羞恥——《躲避人性:厭惡、羞恥和法律》(Hiding From Humanity: Disgust, Shame, andthe Law ,2004);關注愛和正義——《政治情感》(PoliticalEmotions: Why Love matters for Justice ,2013);關注憤怒和寬恕——《憤怒與寬恕:怨恨、慷慨、正義》(Anger and Forgiveness: Resentment,Generosity, Justice ,2016)。

納斯鮑姆延續了亞里士多德對於如何才能過上一種繁盛的完滿的生活的追問。沒有什麼好隱藏的,勇敢地袒露自己,直面人本身的脆弱,接受它的不完整,擁抱那些豐富的情感,無論它們是什麼,痛苦、憤怒、羞愧、厭惡……,不要拒絕它們。「不要輕視你的內在世界」,這是納斯鮑姆在給下一代年輕人的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我們的情感生活反映了我們的不完整:一個沒有任何需求的生物並不會有理由去害怕,去痛苦,去希望,去憤怒。」她的第二條建議是,「去讀很多故事,聽很多音樂,然後去思考你讀到的那些故事對你自己和你愛的人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李佳鈺 (新京報記者);編輯:走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掃一掃,賞給書評君一個可愛多?

直接點擊 關鍵詞 查看以往的精彩~

青春版《紅樓夢》| 美國大選 | 中年人醜態 | 人生無意義 | 小津安二郎 | 《你的名字。》| 瘋狂學而思 | 作家的臉 | 語文教育 | 二十四節氣 | 博物君 | 朋友圈 |《西部世界》| 黃永玉 | 高房價 | 追風箏的人 | 胡適 | 錢理群 | 南鑼鼓巷 | 篡改歷史 | 抑鬱症 | 荒木經惟 | 沈石溪 | 少年讀經 | 洗稿 | 加繆 | 心靈雞湯 | 帕慕克 | 龍榆生 | 奧茲 | 奧威爾 | 阿列克謝耶維奇 | 國學 | 民國試卷 | 弟子規 | 小王子

如果你愛文學、愛藝術、愛科學,

就請快到書評君的碗里來。


推薦閱讀:

【好書推薦】法律是什麼?何以讓千年以來的哲學家為此爭論不休?
在浴室里每個人都是哲學家
北京大學胡軍教授著作
答疑:中國和世界級哲學家 | 科技袁人
「。。。一個壞女人,能把男人變成哲學家。」

TAG:哲學 | 聰明 | 哲學家 | 波伏娃 | 怎麼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