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片
中國社交場合中重禮儀的傳統由來已久,現代社交活動中使用的「名片」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史料表明,「謁」、「刺」是漢代社交活動中的重要介質,起到介紹拜訪者、溝通賓主雙方的重要作用。「謁」在西漢時廣泛使用,形式主要有拜訪之謁、慶賀之謁和問疾之謁。
漢代 謁
釋文: 進長安令/兒君(正面,沒找到圖)
東海太守功曹史饒謹請吏奉謁再拜請威卿足下師君兄(反面)
漢代 謁
釋文:進/師君兄(正面,也沒找到圖)
容丘侯謹使吏奉謁再拜/問/疾(反面)
三國 名刺
「名刺」也是一種類似於現代名片的文書簡,興於漢末,流行於六朝,以魏晉最盛行;最初用於官場,官員詳細寫上自己姓名、爵位、籍貫等內容,在重大場合互相投遞,以便結交、問候之用,後來民間士人之間亦逐漸流行。
日本至今仍稱名片為「名刺」。
釋文:弟子黃朝再拜 問起居 長沙益陽字元寶
三國 名刺
釋文:丹楊朱然再拜 問起居 故鄣字義封
故鄣朱然再拜 問起居 字義封
□□朱然再拜 問起居 字義封
名帖|門狀
漢代至隋代選拔官吏的制度如舉孝廉、徵辟、九品中正制等,可以歸納為察舉制,其鄙陋之處就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對其進行了壟斷,出身寒門的人幾乎無緣仕途,所以上面所說的「名片」謁、刺,都是官員們的物件。
科舉制度自隋代開始推行,庶民有了進入到統治階級的機會,加之造紙工藝的進步,官場上拜訪權貴、老師時的通報名片成了紙質的「名帖」。名帖隨著政治上的需要而升級,變成了功能同於名帖而形式繁於名帖的「門狀」。
人們在逢年過節時,如果自己不能親自登門,就會打發家人到親友家投遞名刺以表賀意。從此,名刺不僅有名片的作用,還有賀年片的功能,請柬也是由此而來。
可以看出來現在名片的由來嗎?
名片
清代有了「名片」這種稱呼,由於書法整體水平的下降,開始採用了印刷術。民國以後,推翻了封建體制,講究大同世界博愛平等,名帖由官場上走到了大眾平民中間。手本的格式也趨簡化,變成了現在的名片。
民國時期名片
還是以前的名片好看!
關注微信號 書法指南 (sfzn8888)即可下載高清書法字帖,更多原創好文等你來看,快來加入吧!
推薦閱讀:
※怎麼能快速製作一個好的名片?(讓客戶滿意即可)?
※名片製作經驗分享
※名片上的營銷秘密:頭銜越多社會地位越低
※遞個名片,竟暴露了3條社交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