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依賴就會有痛苦 |嬋琴
05-31
壹
「我要你詢問幼兒園執照的事,你遲遲不願意幫忙?」「讓你周末開車送我和孩子去父母家,一個月都沒實現過一次?」……在一個訓練營的課堂上,老師設計了一個環節,夫妻雙方可以指出對方的缺點和過失。其中一個北京籍的中年婦女不停的質問她丈夫,大抵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丈夫沒能幫助到她,讓她一直耿耿於懷,心生怨恨。
這不,時機來了,一吐為盡。那天我觀察她的面孔,幾乎是扭曲的,怒氣不止,而她的丈夫也不停的以各種理由反駁、回擊她。兩個人即便在討論、解決一些關鍵性問題時,依舊一副得理不饒人的姿態。這裡不饒人的關鍵是:「妻子說你沒能幫到我」、「丈夫說,我事情也很多,憑什麼一定要幫到你」。話說到這裡,妻子除了無力,就是委屈。我看她淚水在眼眶開始打轉。我眼前的那對親密伴侶,男人看上去近四十,女人三十多,8年多的婚史。他們更像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說話語境都很難進入同一個頻道。你很難想像,他們平時是怎樣在展開日常瑣事的溝通與交流。又或者,他們已經習慣了各自不再交流的境遇。若不是上訓練營課程的設計,她的妻子估計也不會把那些陳年舊事拿出來討伐,當作問題。
而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妻子對丈夫產生的依賴感得不到滿足。我們試想一下,若執照她能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出門的事,也能獨自處理。她還會有後來的痛苦和抱怨嗎?「男人就應該是來幫助女人,否則,什麼都幹了,要他還有什麼用呢?」這話聽起來似乎也沒錯。只是生活中看似的不幸被你遇到了,你找到的就是一個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感受的自私的伴侶,而且你們還在一個空間生活,兩個無知而高傲的靈魂相互都不肯認輸,還為各種家眷瑣事爭執、糾葛,半生光陰就此耗盡,深感傷痛。人性里的愚蠢和剛硬,若同一屋檐下的兩個人都被烙印,那麼產生的痛苦也是必然。貳
這也是為什麼,在戀愛期間,很多的情侶都能和睦相處,疼愛有加。而一旦走入婚姻,獲得泡沫般的幸福後,就是漫長的糾葛、爭論、討伐……彼此傷害,難以得到安樂。大抵是因為戀愛中的男女因為情愛的初期,內心柔軟而真實,沒有計較,無私、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交付給對方;而一旦進入婚姻後,因為自我私慾的不斷顯現,關係界限的逐漸模糊,於是開始出現了矛盾,覺得你有責任和義務,無條件的為我做所有的一切。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把自己丟進了一個完全依賴的境遇中,此時,痛苦也就自然而然的膨脹。這種狀態有點像幼童對父親和母親的依賴一樣,比如,他(她)跟你要一個玩具,沒能幫忙實現,就會滿臉的不高興;你沒能滿足他(她)一顆糖的願望,就會兩眼淚汪汪。很多的成人,之所以關係衍生出這樣、那樣的痛苦,是因為他們只是年齡上不斷得到增長,心智卻一直處於幼童階段,那種需要被人照顧、希望對方一切都能如願自己的想法,在腦海中已經根深柢固,難以揮散。就好像一顆種子埋在了土壤里,最終的生根、發芽,需要不斷的澆灌和滿足他(她),最後才有可能開一朵飽滿的花,給人以愉悅。否則,就會凋謝,自我摧殘,根莖也一同被腐蝕。對於成人來說,無法真實有效的解決心智的問題,就難以獲得心靈與思想的成長。而智慧的思想,恰恰是啟發自我解決問題,不斷激發自身的勇氣,讓心不再受挫的關鍵。如果說,「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那麼,心智成熟無疑可以讓我們變得更理性與智慧。
叄
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有愛,就沒有依賴;如果有依賴,就沒有愛。」在他看來,愛始終是獨立的、自由的,無私的,沒有任何攀附的。但凡產生了依賴,而依賴無以得到實現的時候,就會有恐懼、貪婪、憤怒、寂寞種種負面的情緒影響,而這些的根源,都是由於自己的思想所造成的。「思想,因為是破碎的,所以造成依賴。」具體一點來解釋,就是你的思想沒有形成堅固的支點,就極其容易對他人產生依賴,而這個過程有時候是有形的,有時候又是無形的,你甚至會不知不覺的陷入那種被依賴的感覺,就像沼澤一樣爬不出來,最後把自己也甩入兩難的境地。這種感覺,和慾望是不是很似曾相識呢?我們說,人很多時候的痛苦,跟慾望也有一定的關係。慾望越多,快樂也就越少;依賴越強,痛苦也就越深。
就生命本身的意義來說,我們都是希望快樂的、平和的、順境的,一旦超越所指的範圍,就會有痛苦,而且會對這種痛苦產生恐懼與怨恨。讓光陰在怨恨與無明中耗盡。如此一想,我們不妨儘可能去調整自己,但凡心中對他人有所要求和耗消的事情,就不要去嘗試,也不要去做。不要因為自己的私慾而與對方產生敵對的情緒,這樣也很容易造成苦苦。《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裡指出的緣起性空,大抵也是提醒每一個眾生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而一切都是易變的,無常的。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面對它、接納它、處理它。而不是質疑說,「為什麼結婚前他(她)什麼都能幫我、理解我、包容我,為什麼結婚後整個人都變得不太好了呢?」事實上,那一刻,誰都沒有變,變的是自己內心的無明及對自己、他人的不夠深入了解。當你明白這一點後,也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怨恨和討價、計較與糾葛、不平與委屈。肆
當我們能不對其伴侶產生完全的依賴,覺得對方為你所做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那麼你就多少會減少內心的執著。這種執著包括對情感、人事和錢財的要求。你所能做的,而且可以做到的,就是生起對情愛的尊重與愛惜,也就是日常中我們所說的慈悲與憐憫之心。一個人若能智慧的對待情愛、婚姻,那麼他(她)的愛人之心也會無量擴大。現實生活中的真愛不是不存在。容易迷失的始終是我們自身對情愛的理解,太過於匱乏與著急,造成了無止盡的要求、虛空和痛苦。我們所需要的最為妥帖、溫蘊的情感是以不為佔有、自私、要求為前提。對治的方法:盡量不要試圖過於深入對方,挖掘種種不是,而是以我為出發,多掌握自身心的狀態,多付出、不計較,給自己尋找平衡點。因為你的無力,說不定也是對方的無力;你的匱乏,說不定也是對方的匱乏。如此一想,內心的憐憫和慈悲就會滋養出愛的溫度,你也會因此沒有要求改變他人的目的,沒了依賴得不到滿足的怨憤。由此快樂也就自然而然的來到身邊。伍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弓箭守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儘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這是紀伯倫關於女子和父母間獨立的教言。而夫妻間,若也能以此為獨立的思維,就不容易給情感帶來傷害與委屈。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和命運,若一味產生依賴和要求,就會讓生活中的問題頻繁出現。「男人的婚姻出現問題,在於婚後只想往上攀登,對婚姻缺少經營。而女人的婚姻出現問題,常常在於女人婚後覺得萬事大吉,以為其人生價值就此實現。她們要求丈夫「改邪歸正」,把精力完全放在家庭和婚姻上。」以上這段話基本道出了婚姻問題的本質,也闡述了男女雙方對情感依賴方向上的不同,由此產生束縛與窒息,怨憎與痛苦。我們成人後,給予外界、他人的滋養與能量,不僅僅來自幼童時父母的無私澆灌,更來源於日後的成長過程中,能否獲得心智的成熟,將恩典、慈悲、懂得同理之心傳遞給身邊的人。如果我們能時刻保持以上種種心境,能容納一切,給予彼此空隙,如同橡樹與松柏那樣,各種分開聳立,也不在彼此的陰影和缺陷中成長,就能得到支撐和獨立,也能在婚姻中,自由起舞。END
推薦閱讀:
※有個魔鬼父親的我該怎麼辦?
※人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美圖心語:昨天的痛苦,明天想來,不過是笑話
※你經歷過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
※如何避免想起特別痛苦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