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791 39 P0433 注大乘入楞伽經10卷〖宋寶臣述〗貳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四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脫門疾得菩提。故大慧請如來說如。諸菩薩等。所修行法無漏方便

  佛言大慧菩薩摩訶薩(至)則得名為大修行者 如來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舉四名。下自征釋

  大慧云何觀察自心所現(至)如是觀察自心所現 此謂三界依正等法。唯是自心過習所熏。分別隨入之所現者如起信論雲。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也。如是觀察名為正觀

  大慧云何得離生住滅見(至)轉所依止獲意生身 遠離生見者。謂七地滿功用位畢。於二種生中。而能離彼相生見也。證如幻性。住第八地。了心識等。得意生身者。即無功用道覺法自性意生身也

  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緣名意生身 因上八地菩薩既雲轉所依識。云何複名意生身。故問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至)得遠離於生住滅見 意有三義故取意為喻。一迅疾。二無礙。三遍到。以喻菩薩得如幻三昧。現形十方以化眾生亦有此三義也 從意生身者亦復如是已下。以法合喻可知

  大慧云何觀外法無性(至)汝應如是勤加修學 此明修四如實行。成上四種法門。謂觀自心所現行。成上一切法空門也。遠離生住滅見行。成上無生法門也。善知外法無性行。成上無自性法門也。專求自證聖智行。成上無二門也。是名菩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如實大方便。故勸汝。當勤行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不妄執諸法漸生頓生 因上見妄想緣生於三界。故大慧舉因緣相以請問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緣生(至)是名外緣前後轉生 言泥團為因。水杖等為緣。而成於瓶為果。如泥瓶因果既爾。例余縷疊等四亦復如是。皆以縷草種酪為其因。疊席牙酥為果。緣義可知。是名緣生之法。必先因後果展轉而生。謂親起者為因。疎助者為緣也

  內者謂無明愛業等(至)此但愚夫之所分別 內緣者。謂以無明愛業等為因緣故。生陰界入身名之為果。但是愚夫虛妄分別。各見差別。廣如中論破因緣品。所明然外由內變。本末相收。為一緣起

  大慧因有六種謂當有因(至)觀待因 上通說一切諸法內外因緣竟。自下。別說六種因及四種緣。皆是愚夫自所分別

  大慧當有因者謂內外法作因生果 言後果起時名為當有。即是現在作因。當來得果。名當有因也

  相屬因者謂內外法作所緣生果蘊種子等 謂作攀緣已。內外法生。能所因果更相屬故。蘊果也種子因也

  相因者作無間相生相續果 言互為果相。相續不斷名為相因。對法論雲。俱有互為果。如大相所相。心於心隨轉。謂有為相於有為法。有為法於有為相。心於隨心法。隨心法於心。互為果故。亦名俱有因也

  能作因者謂作增上而生於果如轉輪王 一切有為唯除自體。以一切法為能作因。由彼生時無障住故。譬如國人。以其輪王不為損害。咸作是言。我因輪王而得安樂

  顯了因者謂分別生能顯境相如燈照物 言妄想事生已能顯境相。能所因果互相發明。如燈照物

  觀待因者謂滅時相屬斷無妄想生 如長短高下互相因。待因果亦然。因滅果起故名滅時相屬斷。不見妄想法生

  大慧此是愚夫自所分別(至)求其因相不可得故 自下破計六種因緣生。是自心妄想相。若言頓生者。則能所因果無別。何有因相 若漸生者求其體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云何名父 言未生子不得名父。此之一喻俱破二見。若因果同時頓生者。則如父子齊體。尊卑莫辨。若先因後果。則父先子後。子若定後父稱何從。以此責之。二見都喪。父喻因。子喻果。又雲如無父故不得名子。前分已滅故。後分不得次第名

  諸計度人言以因緣(至)皆是妄情執著相故 此說妄計四緣生者。謂親能辨果名曰因緣。更相依故謂所緣緣。前後開導稱為次第。不礙生義故云增上。諸計度人。以是四緣能所生法相系屬次第生者。皆不可得。唯是心量妄想執著相故。四緣廣義。如唯識論所明

  大慧漸次與頓皆悉不生(至)漸頓生見 佛昔方便說一切法從因緣生。以破外道自然無因邪因。又說緣生無我。破外道執有我。如下偈雲。為遮於能作。說因緣和合。為遮於常過說緣是無常。今此會令舍權乘。達唯心現。故結破雲。應離因緣和合相中。頓漸生見 然遮異見。權實教中通有三說。一令諸菩薩知一切法從因緣生。異外道見。二知從心現。舍二乘見。三唯心性起。不同權教。學者應知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於彼諸緣中分別生滅相 以一切法無生故不得言滅。但於彼不實諸緣中。妄分別有生滅之相

  非遮諸緣會如是滅復生但止於凡愚妄情之所著 明佛不遮緣起滅復生法。以法自性不生故。唯為斷凡愚痴惑妄想所計著故

  緣中法有無是悉無有生習氣迷轉心從是三有現 言緣起有無一切諸法皆無生。唯從自心習氣迷轉。故三有現三有者。謂欲有。色有。無色有也

  本來無有生亦復無有滅(至)而說有生滅 若離二取一切妄見。則知所生法。能生因緣。悉皆本無。非復推之使無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於二義中而得清凈 因上言但隨世俗故。而說有生滅。故大慧舉言說分別相。及心法門以請問也

  佛言大慧有四種言說分別相(至)是為四 四種言說文顯可知。又夢言說者。亦云八地菩薩得無生忍覺已。緣勝解行地乃至七地。先所經境界不實。說諸法如夢故。名夢言說

  大慧復言世尊(至)何處何因云何而起 問言說所出處。問言說因何而生

  佛言大慧依頭胸喉唇齶齒舌和合而起 此等諸緣出言說處

  大慧復言世尊言語分別(至)分別為因起言語故 謂彼言說因分別生

  若異者分別不應為因(至)是故非異亦非不異 若言說與分別異者。不應因分別起言說。若言說與分別不異者。以分別不顯義言說亦應不顯義。而言說能顯義是故俱非

  大慧復言世尊(至)因言而入非即是言 因上言說能顯義。故大慧問為言說是第一義。為所說是第一義。並重舉上第一義心法以請問。而佛答言。非言語是。亦非所說。何以故。第一義者是自證聖智三昧樂境。因言而入非即是言。是故言殺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第一義者是聖智內自證境(至)於第一義不能顯示 言語生滅動搖。是無常故。從眾緣生即無自體。云何能顯第一義

  第一義者無自他相(至)應當遠離言語分別 言第一義諦絕自他相。言說涉有相故不能顯示。又第一義者但唯證入自性真心。心外無法。外種種法悉皆無性。言說妄想豈能顯示。故勸離言說分別依第一義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諸法無自性亦復無言說不見空空義愚夫故流轉 以諸法無體故。亦無有言說。凡愚不見言說空所說空故。流轉生死

  一切法無性離語言分別諸有如夢化非生死涅槃 言一切法及言說不實。如夢如化。如夢化者。豈有生死涅槃定相

  如王及長者為令諸子喜(至)自證實際法 上一頌舉喻。下頌法合。謂我今所演自覺聖智實際境界。不說言說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自證聖智所行境界 大慧因上言第一義者。是自證聖智所得。非言說分別境界。即舉自證聖智。所得第一義以請問。然第一義。體離一異有無斷常俱不俱等四句見故。大慧請離四句法也。此中說三法以明四句。有十二句。依文有九。隱顯互出。一異上有四句。有無上有三句。常無常上有二句。經家略故。具如四宗論所明

  遠離妄計自相(至)具足圓滿一切功德 言非獨離外道見。亦離二乘執陰界入自共相見。令諸菩薩及諸眾生。速證如來無上種智

  佛言大慧善哉善哉(至)常無常等一切自性 上雖言離有無等。未知何者是有無。今正出有無法體。言凡夫愚痴。不知是自心量妄習為因之所變現。執著外法為有為無。起四句等見。此是妄計有無體也。下十二喻。況此有無一異等法。皆不真實。是應遠離。答上願為我說離一異有無常無常等所行境界

  大慧譬如群獸為渴所逼(至)墮一異等執著之中 鹿逐時焰。況愚樂欲境言愚痴凡夫亦復如是。合上群獸。無始戲論分別所熏三毒燒心。合上為渴所逼。樂色境界見生住滅。合上於熱時焰而作水想。取內外法。墮一異等執著之中。合上迷惑馳趣不知非水

  大慧如乾闥婆城(至)離二自性法起有性分別 言三種量者。一曰現量。二曰比量。三曰聖言量。量者是楷定義。譬夫升斗量物也。現量者。現即顯現。謂分明證境。不帶名言。無籌度心。親得法體。離妄分別。而非錯謬。比量者。比即比類。謂以因由譬喻。比類量度而得知故。如遠見煙必知有火。隔牆見角必知是牛。雖不親見。亦非虛妄。聖言量者。謂以如來聖教為準繩故。故古德曰吾佛滅後。以經論為繩墨。知識為指南。以防閑魔外是也 五分論者。一宗二因三喻四合五結。宗因喻三。亦云三支比量。喻合但成之。且如外道妄計。執聲為常。於聲明中立量雲。聲是有法。定常為宗。因雲所作性故。同喻如虛空。然而虛空非所作性。則因上不轉。引喻不齊。立聲為常不成。若佛法中聲是無常。故立量雲。聲是有法。定無常為宗。因雲所作性故。同喻如瓶盆。如楞嚴經雲。音聲雜語言。但依名句味。豈常也哉。外道種種計執。自謂過人。若不類彼立量比破之。何由破執。故如來所說五分論者。如以楔出楔。將聲止聲也。所謂摧魔外之異執。定佛法之綱宗。令諸眾生。於自覺聖智所證境界。離有無等諸異見故。愚夫迷教者。猶計有性。一異斷常妄想分別

  大慧諸修行者轉心意識(至)則著我人眾生壽者 諸修行者應滅心意識離二自性能取所取。入如來地。於有及無不生妄想。若於自覺所證境作有無計。還著我我所

  大慧一切諸法自相共相(至)自證聖智三昧樂境 言化佛但隨順愚夫妄起之見作種種言說。說自相共相。令知不實法故。非非佛者。宋魏二譯皆雲法佛

  大慧譬如水中有樹影現(至)俱不俱等一切分別 如來結勸於所證中。應離如上凡夫外道生滅一異。有無斷常。俱不俱等惡見分別也 然天竺邪見。大約有三。一佛法外外道。如上計執四句。及六師九十六種外道是也。二附佛法外道。起自犢子方廣。自以聰明讀佛經書。不明正見。別生妄解。譬夫牛飲水成乳。蛇飲水則成毒。諸師皆推不受。是附佛法邪見人也。三學佛法成外道。執佛教門而生惱煩。不得悟入。大論雲。若不得般若方便。入阿毗曇即墮有中。入空即墮無中。入昆勒墮亦有亦無中。中論雲。執非有非無名愚痴論。倒執正法還成邪見人。又大乘四門皆成見者。實語是虛妄。生語見故。涅槃是生死。起貪著故。多服甘露。傷命早夭。失方便門。墮於邪執故稱內邪見也。是知法無定相。迴轉隨心。執則成非。達之無咎。如四句法。通塞由人。在法名四句。悟入名四門。妄計名四執。毀之名四謗。四句不動得失空生。一法無差。升沈自異。但有所重所依。立知立解。絲毫見處不忘。皆成外道。故知見在即凡情亡即佛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諸識蘊有五猶如水樹影所見如夢幻不應妄分別 此頌上三喻類於五蘊。不應妄起分別

  三有如陽焰幻夢及毛輪若能如是觀究竟得解脫 頌牒四喻明三有不實。以是觀者必得菩提

  譬如熱時焰動轉迷亂心(至)愚夫生執著 上一頌頌前初喻。次一頌頌前法合

  無始生死中執著所纏覆 通頌十二喻意。由於無始執著我法所纏覆故

  退舍令出離如因榍出榍 上十二喻。如逆榍欲去生死榍

  幻咒機所作浮雲夢電光觀世恆如是永斷三相續 又頌五喻。觀世如是能斷三界永無相續。浮雲。電光。上無文

  此中無所有如空中陽焰如是知諸法則為無所知 言知諸法無體則無可知

  諸蘊如毛輪於中妄分別唯假施設名求相不可得 言諸陰非有。假名亦空。無自性相

  如畫垂髮幻夢乾闥婆城(至)愚夫妄分別 又通頌七喻。顯有無一異常無常等四句見不實。畫喻上文無

  明鏡水凈眼摩尼妙寶珠(至)亦如石女兒 此明諸法雖現。皆無實事。凈眼。石女兒。上文無

  複次大慧諸佛說法(至)時微塵等而共相應 言諸佛出世凡演說法。離四句。絕百非。建立誹謗。凡情聖量所不能及。大機未遇。皆以四諦十二因緣。證滅修道。解脫生死而為濫觴之首。不與諸外道勝性自然而共其相。雖初說小乘之因緣。已勝外道之玄妙

  大慧諸佛說法(至)猶如商主善導眾人 為凈惑。智二種障故。猶如商主引導商人。知道中通塞過咎止宿之處。而又善。別種種諸寶以譬如來引導眾生。斷除二障。令住無相法中安隱之處。而又善別諸乘差別地位之寶也 言惑智二障者。如起信論雲。六染心者名煩惱礙。能障真如根本智故。無明義者名為智礙。能障世間自然業智故。此義云何。以依染心能見能現。妄取境界。違平等性故。以一切法常靜。無有起相。無明不覺妄與法違。故不能得。隨順世間。一切境界種種知故。此約本末相依以明二障義若約二執以明二障者。如後當引。成唯識論以釋其義

  複次大慧有四種禪(至)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 因上二障能障聖道。不證如來菩提涅槃二轉依果。凡學道者應修禪定。發生無漏妙慧。方能凈彼二障。故次說四種禪也亦云六波羅蜜中。禪定一行最為神妙。能發起性上無漏智慧。萬行萬德。乃至神通光明。皆從定發。故三乘學人慾。求聖道。必須修禪。故通明四種禪也

  大慧云何愚夫所行禪(至)是名愚夫所行禪 言修二乘觀行者。達人無我。見自他蘊界處皆是無常苦空不凈之相。觀察不捨得初靜慮。漸次轉勝至無想。受滅盡三昧。然不離相故。名為愚夫所行禪

  云何觀察義禪(至)是名觀察義禪 義者。諸法實相也。從初地至七地菩薩。觀二乘外道等法俱知不實已。於法無我諸地相義。隨順正觀。故名觀察義禪也

  云何緣真如禪(至)是名緣真如禪 何者是妄念。謂此二無我是妄念。何以故為對治二種我見故。說二種無我。以所治既不實。能治亦是妄。故言二無我虛妄念。若如實知如理平等。不起二無我妄念。是名緣真如禪。一作正念真如禪

  云何諸如來禪(至)是名諸如來禪 言得如來地自證聖智真實法身。常住寂滅。令眾生得三種樂。及得如來智慧法身不思議事也。三種樂者。禪定樂。菩提樂。涅槃樂。是名如來禪。又先德約凡夫外道三乘一乘。所依不同。通有五種禪。謂滯異計欣上。厭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凈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無量百千諸三昧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相禪攀緣真如禪如來清凈禪 頌上四禪名也

  修行者在定觀見日月形波頭摩深險虛空火及畫 此明外道二乘修禪之相也。言外道計著神我。於禪觀時見如日月形狀明凈朗曜。或見紅蓮在深險之下。二乘以自共相為實有。灰身滅智同於虛空。如薪盡火滅以為究竟涅槃。畫字恐誤。餘二本皆作盡字

  如是種種相墮於外道法亦墮於聲聞辟支佛境界 如上諸相。是外道及聲聞辟支佛禪境界也

  舍離此一切住於無所緣 上句觀察義禪。下自是攀緣真如禪

  是則能隨入如如真實相(至)而摩是人頂 言入如來清凈禪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說何等法名為涅槃 因上外道以見神我為涅槃。二乘以身智滅如薪盡火滅為涅槃故問如來說何等法為涅槃

  佛告大慧一切識自性習氣(至)即是諸法性空境界 言諸識等見習轉已名涅槃者。謂無明轉即變為明。如融冰成水更非他物不余處來。故云即是諸法性空所顯真實境界

  複次大慧涅槃者(至)一切聖者自證智所行故 明如來所證涅槃境界。離斷常有無性故。云何非常。謂除自共相妄想故非常。云何非斷。謂三世如來所證得故非斷

  複次大慧大般涅槃(至)諸修行者之所歸趣 以更不受生相續故涅槃不死。以非有為生住滅法故涅槃不壞。以無壞無死故。為修行者之所歸趣

  複次大慧無舍無得故(至)不一不異故說名涅槃 涅槃無煩惱可舍。無菩提可得。故非斷常一異。唯證相應。是名如來涅槃

  複次大慧聲聞緣覺(至)彼於其中生涅槃想 二乘覺知陰界入中無冥諦神我。舍離憒鬧。煩惱障滅不生顛倒。不起未來生死分別。彼於其中生涅槃想。故法華經雲。但盡生死名為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

  複次大慧有二種自性相(至)以不覺自心所現故起 因上一切識自性習氣等轉。說名涅槃。然一切識自性是凡夫法。故明凡夫計著一切識自性起二種自性相也。謂無始以來。妄想言說習氣不斷故。計著有言說自性相。不知自心所起諸法故。見有自共相陰界入一切法。故執著著法自性相

  複次大慧諸佛有二種加持(至)手灌其頂 因上凡夫計著起二種自性相故。如來對上二種自性相。故以二種加持加諸菩薩

  大慧初地菩薩摩訶薩(至)菩薩摩訶薩者是 言初地菩薩蒙如來神力加持故。入菩薩大乘照明三昧。入已。一切諸佛皆現其前。三業加持。如金剛藏。華嚴會中住初地時。及余成就初地功德相菩薩亦如是加

  大慧此菩薩摩訶薩(至)受灌頂已而得自在 菩薩蒙加入定已。於百千劫。積集一切諸善根故。漸入諸地。能達治所治相。至法雲地者。總收地義略有二種。一者果分。此不可說。唯證相應。二者因分。可以寄言辯於行解斷證等故。故此十地。修十勝行。斷十種障。證十真如。建立十地。行有二種。一者通相。於地地中。具修一切諸善行故。二者別相。此復有二。一者十度。雖諸地中皆具修習。然別地相各說一增。初地檀增。二地戒增。乃至十地智度增。復修十行。今略對明。謂初歡喜地修願樂行。說十大願。樂利樂故。便能斷異生性障。證遍滿真如。而此真如二空所顯。無有一法而不在故。證此便得名歡喜地。謂初獲聖性。具證二空。能益自他。生大歡喜。乃至第十地修受位行。斷於諸法中未自在障。便證業自在等所依真如。而此真如普於一切神通作業總持定門皆自在故。證此便得名法雲地。謂大智雲含眾德水。蔽如空粗重。充所依法身故 然此十地通於三乘。一乘雖同意明寄位。若約三學。初地願。二地戒。三地定。四地已上皆慧攝。若約圓修行行齊修通有三德。一證道德。證智契如故。二教道德。隨德差別故。三不住道德。不住生死及涅槃故。一地之中具足一切諸地功德。初後圓融故。若一向別逐行位而階差。若一向同失進修而墮寂。所以位位具德。陛降宛然。重重練磨。本位不動。將受佛職。坐蓮華王座。眷屬圍繞。眾寶瓔珞莊嚴其身。十方諸佛皆舒右手摩菩薩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太子灌頂以授職位。而得自在故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至)異則不能 法合結示。如文可知。若不如是則不能見

  複次大慧諸菩薩摩訶薩(至)皆由諸佛二種持力 凡住獲通善說法要。皆由二種神力加持所致故

  大慧若諸菩薩(至)有如是等廣大作用 言離加持神力能說法者。諸凡夫應能說。言凡夫不能也。況佛以大悲加持一切無情之物。尚演法音。矧有心者乎。事見月光童經所明。但有見聞無非獲益故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至)及殊勝地中手灌其頂 佛上說如初十二地。未明加之所以。故大慧請問何緣神力偏加二地

  佛言大慧為欲令其遠離(至)以加持力持諸菩薩 為離二種過故初地須加。為得二種利故十地須加。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等如華嚴大集中所明

  大慧若不如是(至)以加持力攝諸菩薩 言初地不加。必墮外道惡見。及聲聞境十界。地不加。不能速得菩提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世尊清凈願有大加持力初地十地中三昧及灌頂 菩薩積集善根。如來本願故加。猶如摩尼無思而應。故云清凈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說作緣起非義有別 因上言諸佛說法。以諦緣起滅道解脫而為其首。非與外道性勝自在宿作自然時微塵等而共相。故大慧舉上佛自說緣起請問世尊。如佛說緣起是由作起。非心自體起。外道亦說勝自在天等而生諸法。今佛但以異名說作緣起。非別有義耳

  世尊外道亦說以作者故(至)本無而生生已歸滅 此難如來所說正類外道也

  如佛所說無明緣行(至)是故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言如來說十二緣中無明無因。非是有因。又說無明有故行有。行有故識有。非漸次相待。其義不成。復難如來說緣起不如外道。故言外道說勝。非同如來

  何以故外道說因(至)又此有故彼有者則無有因 何所以外道勝如來。謂彼說微塵世性等因。不從他緣生。而能生他。因常為因不為果。是故外道說勝也。如佛所說。觀行是無明果。觀識即是因。如是一法。即是因。即是果。因緣雜亂。無明生諸行。諸行生老死。老死生無明如是展轉。成無窮過。又此有故彼有者。則無有定因。以是二義。釋成如來說不如外道

  佛言大慧我了諸法唯心所現(至)非我所說 謂了諸法非有無生。但唯心現。故無說法因緣過失。若不如是了知諸法。心外見境計著有無。有所言說皆成戲論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至)若無諸法言依何起 有言說因緣之名。必有所說因緣諸法。若無所說因緣性。言說依何而生

  大慧雖無諸法(至)有諸法者此論則壞 言一切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故引龜毛兔角喻之。以明縱有言說自性。亦無所說諸法自性

  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說言說者假安立耳 此又明言說性亦無也。故起信雲。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若言說有性。則一切剎土。皆應有言也

  大慧或有佛土瞪視顯法(至)非由言說而有諸法 釋上非一切剎土皆有言說以顯法。是故無言說自性

  此世界蠅蟻等蟲雖無言說成自事故 釋上言說是假安立耳。言見此愚夫無知如蟲蟻等。故作言說以辨法相。故上經雲。有諸言說。悉由愚夫希望見生。亦云微細諸蟲。尚無有言說。而各辦其事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始虛空兔角及與石女兒無而有言說妄計法如是 言上三物並無體性。但有言說妄計諸法名實自性亦爾

  因緣和合中愚夫妄謂生不能如實解流轉於三有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所說常聲依何處說 因上佛謂言說所說皆無自性。則無有因緣法。故大慧舉余修多羅佛自說十二因緣。有佛無佛。性相常住。故問所說常聲。依何處說

  佛言大慧依妄法說以諸妄法聖人亦現然不顛倒 言即說虛妄法為常也。為愚夫見因緣妄法。執以為實起生滅見。如來說言此即是常。以彼妄法諸聖亦現。然不起於有無顛倒

  大慧譬如陽焰火輪垂髮(至)有智不然然非不現 此七喻者明境是一。而見有異也

  大慧妄法現時無量差別(至)一切愚夫種種解故 彼虛妄法現時。雖有種種無量差別。如水中月。然非無常。何故不是無常。言虛妄法離有無故。非無常云何離有無處起。虛妄見謂諸愚夫種種境界。是離有無處。而起種種虛妄見解

  如恆河水有見不見(至)聖於妄法離顛倒見 如恆河水。餓鬼見為火。無火處見火。即是見他好人不見者。以譬愚夫無虛妄處見有虛妄。即是見他聖人不見者。是故。諸聖於虛妄法。悉離顛倒有無見故

  大慧妄法是常(至)是故妄法其體是常 言諸妄法是真常故。無種種相異可得故。以愚夫妄想分別言有異故

  大慧云何而得妄法真實(至)非聖言說 有少分想者。謂生心動念。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既失正念。非愚夫戲論乎

  大慧若分別妄法是倒非倒(至)凡夫種性 若愚夫分別緣起妄法為倒非倒。遂有二種種性差別

  大慧聖種性者彼復三種(至)所謂計著自相共相 謂彼愚夫觀察妄法。取自共相。起聲聞乘種性

  大慧何謂復有愚夫(至)離於憒鬧 即彼聲聞所觀虛妄。自共相法。遠離計著起緣覺乘種性

  大慧何謂智人分別妄法(至)無有外法 智者觀此妄法實相。了彼能見所見。從自心起故。無有外法有無妄想。起佛乘種性

  大慧有諸愚夫分別妄法(至)此則成就生死乘性 此釋第二愚夫種性。言諸愚夫。於此妄法取種種事性相。決定執有實我實法。起生死乘種性

  大慧彼妄法中種種事物非即是物亦非非物 言此虛妄法離有離無。是名三乘及凡夫種性

  大慧即彼妄法諸聖智者(至)悉離一切諸分別故 此重釋成佛乘種性。如文可知。問曰上雲妄法是常。以分別故而有別異。謂即真如愚夫分別名為妄法。此雲即彼妄法習氣轉依。即說此妄名為真如。既妄法即真如。無復妄法。與誰論即耶。答曰如為不識水人。指冰是水。指水是冰。但有名字。寧有二物論相即耶。亦如一珠向月生水。向日生火。不向則無水火。一物未嘗二。而有水火之殊耳。一心法門亦復如是。在凡夫即真如名妄法。在聖人即妄法名真如。聖凡情盡。真妄見亡者。孰得而名乎

  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說妄法為有為無 舉上三乘凡夫同觀妄法。以問如來為有為無也

  佛言如幻無執著相故(至)應如外道說作者生 言妄法如幻。不可以有無而計著故。若計著有性相者即是真實不可轉故。則諸緣起妄法。應同外道計從有無生一切法

  大慧又言若諸妄法同於幻者此則當與余妄作因 若諸妄法同於幻者。此幻應與愚夫妄法作因當來必招余報果故

  佛言大慧非諸幻事(至)以諸幻事無分別故 非幻與妄惑為因。以幻不實。不起過惡及分別故。若起諸過生分別者。是則為因。故非與余妄作因

  大慧夫幻事者從他明咒(至)非諸聖者 此明妄法如幻。若心想計著者。但是愚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聖不見妄法中間亦非實以妄即真故中間亦真實 上二句。言聖人知妄惑體無實故不。見於妄法。下二句謂觀妄法實性故。妄惑即是真實

  若離於妄法而有生相者此還即是妄如翳未清凈複次大慧見諸法非幻(至)故說一切法如幻 言諸妄法離幻更無相似。故說一切法如幻也

  大慧言世尊為依執著(至)此執著顛倒相耶 既言離幻更無相似。為計著種種幻相言如幻耶。為異依此計。著顛倒相言如幻耶

  若依執著種種幻相(至)見種種色相不無因故 若計幻相。謂諸法皆如幻者。余有性法。即非如幻。故言非一切法悉如幻。何故不如幻見人天男女色相非無因故。亦非因咒術而起故。不如幻者故

  世尊都無有因(至)言一切法與幻相似 言都無別因。令諸色相差別顯現。可言如幻。是故不可以見幻相相似。說一切法如幻也

  佛言大慧不依執著(至)不實速滅如電故說如幻 不以幻相有種種。人天有種種。二法相似。言一切法如幻。以一切法當體不實。速起速滅如彼電光。故說如幻

  大慧譬如電光見已即滅(至)而妄計著種種色相 譬如電光剎那頃現。現已即滅。迅速無常。世間現見。類合諸法。依自心妄想現亦爾。不能觀察不實非有。而起執著自共色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非幻無相似亦非有諸法不實速如電如幻應當知 上二句頌非幻無有相似。故說一切法如幻。下二句頌上答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將非所說前後相違 大慧因佛先說一切法無生。今又謂不實速如電說一切法如幻。故言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

  佛言大慧無有相違(至)見其無性本不生故 由了諸法唯自心現。即知生本無生故。龍勝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由是觀之。有無外法悉無自性。故本不生

  大慧為離外道因生義故(至)非有無生故名無生 外道以作者為生因義。謂從有無生一切法。有謂有種。即自在微塵等為能生因也。無謂無種。即虛空自然等生也。不說從自心妄想生。故我說一切法。不同外道無因邪因生。故名無生耳

  大慧說諸法者(至)遮其無有斷滅見故 佛語大慧。我說諸法非有無生。唯是自心分別為緣。令受化者。知一切法雖無作者。而業不亡。是故攝受二種生死。遮彼邪見斷滅戲論。故識論雲。生死相續。由內因緣不待外緣。故唯有識因謂有漏無漏二業。正感生死。緣謂煩惱所知二障。助感生死。所以者何。生死有二種。一分段生死。謂諸有漏善不善業。由煩惱障緣助勢力。所感三界粗異熟果。身命短長。隨因緣力有定齊限。故名分段。二不思議變易生死謂諸無漏有分別業。由所知障緣助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妙用難測。名不思議。經雲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雲豈類惡見斷滅論耶。已上如來敘無生意竟。下文說如幻。正答二義無有相違

  大慧說諸法相猶如幻者(至)一切諸法如實住處 如實住處者。謂無所住故名如實住。此是自覺聖智無師智自然智之所證處不由他悟。若有所住則為非住

  大慧見一切法如實處者謂能了達唯心所現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非了唯自心者豈能明見乎。是故如來所說諸法無生如幻無有相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無作故無生有法攝生死了達如幻等於相不分別 以無作性故說無生。為遮斷見故說業性攝生死。觀諸法如幻性相故即無相可得。是故遠離緣起分別

  複次大慧我當說(至)復能開悟一切眾生 因上如來為眾生故。慈悲方便作種種異說。欲令眾生了名句中實義。莫著言說。故說名句文身。告諸菩薩。能觀此相達其義趣。疾得菩提。復能以是開覺眾生。是知法無言象。非離言象。若無言象而惑倒。執言象而迷真。故聖人利見垂象設教。豈徒然哉

  大慧名身者謂依事立名(至)是名文身 如依瓶盆事。立瓶盆名。謂一名二名多名能詮自性。名曰名身。言句身等者。即因名成句。因句顯義。如銅鐵等瓶。句義各異。謂一句二句多句能詮差別。名曰句身。由於此文能成名句。謂一字二字多字為二所依。名曰文身。若依古譯翻文為味。但是所顯非能顯也。身者多法積聚義

  複次大慧句身者謂句事究竟(至)謂長短高下 自下重明異義也。句身謂句事究竟者。言有文時必有名。未必有句。若有句時必有名及文。故云句事究竟也。名身者謂諸字名各各差別。如從阿字乃至呵字者。如十四音阿呵等字。皆初短次長。高下亦爾故繼言文身者謂長短高下。即音韻屈曲長短高下也。名句必依文字立故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四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

  複次句身者如足跡(至)此名句文身相汝應修學 世間諸法不出五陰。此又約五陰以明名句文身也。句身如足跡者。謂如世人失象馬者。尋跡以得之。故昧實相者亦因言而悟。是名句身。色陰相顯故以跡言。四蘊者受想行。識也。非有形兆故以名說。若照見本寂是皆實相也。二由文顯勸應修學。古聖因是悟入者。故舍全身。以求半偈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名身與句身及字身差別凡愚所計著如象溺深泥 如來為除眾生心病故。以名句文身方便說法。如以毒攻毒也。若諸愚夫猶著名句。不悟實義無解脫期。譬如香象溺淤泥耳

  複次大慧未來世中(至)彼即答言此非正問 因上說名句文身相。令諸菩薩了如實義。疾得菩提。開示眾生。恐未來世惡覺觀者。以邪見一異俱不俱等四句相問諸智者。彼當答言。我所通達義。是離四句真實法。汝今此問。是名非問

  謂色與無常為異為不異(至)不為記說 此敘邪智惡思覺者。虛妄推度非理問難詞也。謂色與無常。乃至智與智者為異不異。智者應告言。如是等問不可記事。而佛名為無記置答。以彼愚人無聞慧故。不知有無是邪是正。欲令彼離斷常邪見諸怖畏故。不為記說。俱舍第十九雲。諸契經說十四無記。即其義也。亦名置答。所以不答者。謂此乃無義語也。知之不免生死。不知不障涅槃

  大慧不記說者(至)如是等說名無記論 言不為記說者。欲令外道反思而自解。得出離作者妄見故。以外道即陰離陰而計我故。故說身命為一為異等。皆無記邪論耳

  大慧外道痴惑說無記論(至)以根未熟且止說故 此明如來應正等覺。常以四種記論說法度生。止記論者意在別時。以根未熟眾生且置答故。不為根熟者說止記論

  複次大慧何故一切法不生(至)是故我說一切法常 言如來為根熟眾生。開方便門示真實相。隨其種類或說不生不滅常無常等也。謂離能所作無作者。故說一切法不生。以證智觀察自共相法不可得故。說一切法無自性。諸法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故說一切法無來去。諸法體空無自性相不可得。故說一切法不滅。一切諸法相起即滅無常性。故說一切法無常。諸法相起即是不起本無生滅。無常性常。故說一切法常。是謂如來離能所取不起分別。善巧說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一向及反問分別與置答(至)一切皆無記 言如來四種言說者。一謂隨問而答名為一向。如問一切眾生悉生死也。應一向答悉皆生死。二謂如有問者。反問令答。名為反詰。三謂根熟問者廣為分別。如問一切眾生死復生也。應當分別。有煩惱者死而復生。無煩惱者死已不生。四謂折伏外道故須置答。如問身與煩惱。雞子雞母孰為先後。故止而不答也。如數論計有。勝論計非有。言諸外道有無等見。皆不可記

  以智觀察時體性不可得以彼無可說故說無自性 明正智觀察自性非有。通頌前一切法不生等六門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須陀洹行差別相 大慧因上愚夫分別妄法。生聲聞乘種性。然聲聞法中有四果差別。故舉四果差別以請問。行謂因行。須陀洹人所修因行。正欲趣向阿羅漢果。根有利鈍。故有差別之異

  我及諸菩薩摩訶薩(至)普令眾生悉得饒益 言方便相者。四果修行方便相也。須陀洹。此雲預流。謂從凡夫地修七方便。起八忍八智。斷三界四諦下八十八使分別惑。斷至八十七品名初果向。八十八品盡名初果。創入聖人流類。故名預流也。斯陀含。此雲一往來。謂初果見道已。起九無間道九解脫道。斷三界九地共九九八十一品修惑也。且欲界一地九品修惑。共潤七生。在初果身中。斷欲界前五品盡。名二果向。六品盡名二果。從此命終。更須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斷餘三品惑。故云一往來也。阿那含。此雲不來。謂已在二果身中。斷欲界九品修惑。至八品盡。名三果向。至九品盡名三果。一往色界天上。不還來欲界受生。故云不來。已上三果人名有學也。阿羅漢此有三翻。一雲殺賊。二雲無生。三雲應供。謂在三果身中。斷上二界八地八九七十二品修所斷惑。斷至七十一品。名第四果向。斷七十二品盡。名第四阿羅漢果無學位。是以但盡凡情。別無聖解。菩薩得是善巧。為眾生說如是聲聞法。如是菩薩法。令其證得人法無我。凈惑智障。於諸地相究竟通達。至如來所證境界。得佛法身法財。益物無盡。以有此利故。請如來說四果差別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至)差別有三謂下中上 上問諸須陀洹。須陀洹行。今答雲諸須陀洹果。言互顯故。利鈍不同。故有三耳

  大慧下者於諸有中(至)上者即於此生而入涅槃 七反生者。謂欲界一地。九品俱生煩惱。共潤七生也。初品潤二生。次三品各潤一生。次二品共潤一生。後三品共潤一生。明須陀洹極鈍者。未斷欲界惑故人天七反得阿羅漢。喻如毒蛇噬人。七步即死。何以不四六。為大力故。何以不八。為毒力故。以譬須陀洹何以不六生。煩惱力強故。何以不八生。無漏業成熟故。中機者或三生五生得阿羅漢涅槃果。上機者即此一生得阿羅漢果。名現滅須陀洹。不說中間經於二果

  大慧此三種人斷三種結(至)得阿羅漢果 言須陀洹雖利鈍三種不同。通斷三種結也。謂於五取蘊。執我我所名身見。是一結。於諸諦理。猶豫不決。疑佛與外道。不知何者為正。是二結。謂於妄見。隨順外道非理戒禁。執為最勝。能得清凈。是三結。問能已永斷見道所斷一切煩惱。得須陀洹果。何故但言此三種人。即斷三結耶。答最勝所攝故。謂此三種結。障解脫得。最為殊勝。所以者何。由薩迦耶見。執取五蘊。為我我所。深生愛樂。故於大苦聚不生厭離。於勝解脫無發趣心。或有有情。雖已發趣解脫。然由戒禁取及疑。僻執邪道。疑正道故。便邪出離。及不正出離。又此三結。是迷所知境因故。迷見因故。迷對治因故。如大般若經說斷三結。名預流果。薄貪嗔痴名一來果。斷順下分五結永盡名不還果。斷順上分五結永盡名阿羅漢果。令所有集法皆成滅法。名獨覺菩提。永斷一切習氣相續。名為無上正等菩提。此皆約通教獨舉其要也。言上上勝進得阿羅漢者。謂須陀洹所斷諸結分為九品。能斷諸結者智。亦分為九品。若初學人智慧微弱。名下下之智。能斷上上之結。久學智慧名了。名上上之智。能斷下下結。得阿羅漢涅槃果

  大慧身見有二種(至)見人無我即時舍離 唯識論言。貪嗔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如是總別十使煩惱中。六通俱生及分別起。任運思察俱得生故。疑及邪見二取四種。唯分別起。要由惡友及邪教力。自審思察方得生故。經言身見有二種。謂俱生及分別譬依緣起自性。種種妄計執著性生。如依俱生有分別起。謂依五陰起妄想身見。以彼妄想不實故。非有無法。愚夫橫執。如陽焰中無水。鹿渴所逼故。妄作水想。此分別身見。由無智慧故。執我我所久遠相應。須陀洹觀雖有五陰合成此人。中無有我也。令審觀故見人無我。即時舍離斷分別身見

  大慧俱生身見(至)貪則不生是名身見相 言能普觀自身與他身齊等。受想行識諸陰與色陰俱。有名無體。無自性相。觀色陰從四大種所造。展轉相因而生。四大中既無主宰。誰能合集以成色乎。色陰有質尚空。況受等四陰無色相故。豈非空耶。如是觀察明見有無俱妄不實。五陰無體。身見即斷。凡貪愛者為有身見。捨身見故貪從何生。故法華雲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貪不生故。是名斷身見相

  大慧疑相者於所證法善見相故(至)是名疑相 謂於所證四真諦法善見彼相故。決定能斷二種妄想身見故。疑無從起。亦不於天魔外道凡夫處生大師想。起於凈見。是名斷疑相

  大慧何故須陀洹不取戒禁(至)是名戒禁取相 言須陀洹不取未來受生戒。觀有生處即有諸苦。不求受生處樂。夫其取者。謂諸愚夫於三有中。求五欲樂。苦行修習精進持戒。願生彼處。如難陀為求女色持戒。即其類也。須陀洹人。不取未來受生處五欲樂。唯求所證最勝無漏四真諦理無分別法。方便受持修行正戒。是名斷戒禁取相

  大慧須陀洹人舍三結故(至)是故舍彼非涅槃貪 凡夫不能舍三結。不達人無我。由於身見。保此我故。貪名利以榮我。嗔違情境恐侵害。我愚痴錯解非理計校。不知五蘊都無我主。但是形骸之色。妄想之心。從無始來。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不窮。如水涓涓。如燈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覺執之為我。故起諸結。須陀洹人如上所觀五蘊無主。舍三結故。離貪嗔痴。凡夫貪五欲。聲聞貪出世涅槃。故言貪有多種。女色為甚。故獨言舍纏綿欲。及得三昧正受樂故。未能斷涅槃貪。菩薩乘者。於此二種貪。悉能舍故

  大慧云何斯陀含果(至)而般涅槃是名斯陀含 不了色相者。起色分別。斯陀含觀照種種色相。從妄想生。故於人天一往來已。善修禪定智慧我見不生。盡苦邊際而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大慧云何阿含果(至)更不還來是名阿那含 阿那含又雲出欲淤泥。以欲界煩惱猶如淤泥。阿那含者已出欲界。皆生色界。觀三世色性無實。見凡有生處即有諸苦過惡。煩惱習不起。舍離諸結。更不還欲界受生。即於色天而盡諸漏。是故名阿那含

  大慧阿羅漢者(至)分別永儘是名阿羅漢 言阿羅漢修行四禪。及三三昧。了八解脫。分證十力。三明六通皆已成就。煩惱發業所招諸苦妄想永滅。是故名阿羅漢

  大慧言世尊阿羅漢有三種(至)於彼示生 瑜伽論及法華論。說聲聞有四種。一決定種性。亦名趣寂。二增上慢。此是凡夫得第四禪。謂阿羅漢。三退已還發大菩提心。亦名不定種性。如法華會舍利弗等得記聲聞。是其類也。四者應化非真。謂佛及菩薩變化示現。引實聲聞向大乘故。此經所問除增上慢。止有三種。謂說何者。佛告大慧。所說趣寂定性羅漢。斷四住煩惱。出生死苦。得涅槃者。非是其餘退已還發大菩提心者。已曾發善巧廣大行願成熟有情佛所化者。為莊嚴諸佛國土及眾會眷屬。於彼示生作阿羅漢

  大慧於虛妄處說種種法(至)自心所見得果相故 言為妄想眾生處說種種法。斷諸煩惱所證四果。如實所知行禪者及諸禪三昧。皆性離故。唯自心量虛妄所見得果相耳

  大慧若須陀洹作如是念(至)及諸結不斷 此明初果斷結。終不起念我能斷結。若起念者應有二過。則墮身見及三結等悉不斷故。例餘三果亦復如是。故金剛經佛問須菩提。須陀洹等至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等四果否。須菩提皆言不也世尊。若作是念。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雖曰權乘昧劣。苟非離粗妄念。亦不能斷分段生死

  複次大慧若欲超過諸禪無量(至)不離心故 言欲超過聲聞諸禪。四無量心。及無色界四空定等。得如來三昧者。當離三界自心妄想相。大慧。聲聞極果即以想受滅定而為究竟。若謂超心量者不然。何以故。妄想心未滅故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諸禪與無量無色三摩提及以想受滅唯心不可得 諸禪謂四禪也。無量即慈悲喜舍度眾生四無量心也。無色三摩提。四無色定也。想受滅。謂四禪四無色定受想悉寂滅也。皆唯心量。彼悉無有。故云唯心不可得

  預流一來果不還阿羅漢如是諸聖人悉依心妄有 次明四果亦不離妄想心量。故言如是諸聖人悉依心妄有。圓覺經曰。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禪者禪所緣斷惑見真諦此皆是妄想了如即解脫 初頌明所修行法。次頌明能證之人。此第三偈能所合明。並不離妄想心量。若如實覺。為妄計生死故說涅槃。所治生死既無。能治涅槃亦遣。故得菩薩一切解脫

  複次大慧有二種覺智(至)及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 因上偈言了知即解脫。然知覺有不解脫者。故舉二種覺智以簡優劣。謂觀察知人法二無我。是正覺智。不知人法二種我空。取相執著建立有我。如是了知是邪覺智。不得解脫

  觀察智者謂觀一切法(至)如是觀法汝應修學云何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至)是名二種覺智相 凡夫計執有大種性相。妄想分別。以宗因喻五分論法。成於不實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種覺智相。如來以榍出榍。如前破外道計。亦說三支比量五分論也

  菩薩摩訶薩知此智相(至)光明照耀百佛世界 若菩薩摩訶薩。達妄即真。知此二種覺智相。了人法空。我不可得。以離念無相智。而於地前勝解行位。善巧觀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三昧門。以彼勝力見百佛。乃至光明照燭百佛世界。故攝論雲。菩薩入初地時。證十百明門。一於一剎那頃證百三摩地。二以凈天眼見百佛國。三以神通力能動百佛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眾生。五能以一身化百類身形。令有情見。六能成就百類所化有情。七若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知前後際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門洞達曉了。十能以身觀百類眷屬。餘地倍倍增勝

  善能了知上上地相(至)自覺境界三昧勝樂 言第二離垢地。乃至如來地。皆是成就初地之中十無盡願。事見華嚴等經。余義經文自顯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了知大種造色 因上外道計有四大種性。造出四大色相故。次勸菩薩當善了知大種造色。令知無實

  云何了知大慧(至)住如實處成無生相 言無生者。通說有二。一理無生。圓成實性本不生故。二事無生。緣生之相即無生故。言住如實處成無生相者。謂觀三界唯心所現。離我我所。能證理事俱無生也

  大慧彼諸大種云何造色(至)大種造色生 此出外道妄計有四大種生造色也。謂彼妄想計有津潤之性為水大種。生內外水界。內即血汗流液。外則河海泉源。有炎熾成熟之性為火大種。生內外火界。內則體含暖氣。外則焚燎萬物。有飄動之性為風大種。生內外風界。內則氣息運動。外則萬籟俱吟。有色質分齊之性為地大種。生內外地界。內即皮肉筋骨。外則原濕丘陵。妄想計有堅濕暖動離於虛空。由執邪諦。不了五陰虛假積聚。本無自性。言由大種造色生。故上佛告菩薩應善了知

  大慧識者以執著種種(至)於余趣中相續受生 言識者。即上五陰中妄識也。由迷真心而成以執著種種言說境界為親起因故。作業受生。於諸趣中相續不斷。當知內身外境。四大五陰。但是分別心量所現

  大慧地等造色大種因(至)外道分別非是我說 非四大種為大種因。謂皆由心現也。故結雲此大種造色相。是外道妄想分別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五蘊體相(至)非諸聖者 自下復破五蘊皆空。無自性相。非獨色陰四大不實

  諸聖但說如幻所作(至)是名諸蘊自性相 言聖人雖見五蘊。了知不實唯假施設。離異不異。如幻如夢。故大般若雲。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色猶如聚沫。性不堅固。如實知受猶如浮泡。虛偽不住速起速滅。如實知想猶如陽焰。水不可得。虛妄渴愛而起是想。如實知行猶如芭蕉。葉葉析除實不可得。如實知識猶如幻事。眾緣和合假施設有。相雖似有而無其實。是故五蘊無別所有。不了如來所證境界。見有蘊法。執著分別常現在前。是名妄想諸蘊自性相

  大慧如是分別汝應舍離(至)猶如大地普益群生 寂靜法者。謂諸法實相。從本已來無有起相也。余義如文

  複次大慧涅槃有四種 上明覺智。以顯生德優劣。此明涅槃。辨其顯德邪正。是謂菩提涅槃二轉依果德也

  何等為四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至)非我所說 外道計諸法體性是有名自性。後除為無名無性。以冥諦為涅槃。又計有諸法相名種種相性。後觀為無名無性。以神我為涅槃。又通計性相是有名自相性。亦後觀為無名無性。以妄覺為涅槃。上三種正出外道計。又斷五陰六道中流注。以人無我為涅槃。是二乘涅槃。以見有五陰。亦同外道。故楞嚴經聲聞緣覺墮定性者。皆雲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大慧我所說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 前謂證自智境界。轉所依藏識為大涅槃。復雲一切識自性習氣。藏識意識見習轉已。我及諸佛說名涅槃。此又獨言分別所知境界識滅。名為涅槃。離通別稱異。皆欲諸識習種現行俱滅也。次文問答可見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至)七識得生 如來言分別識滅名涅槃。大慧疑之與前說異。故問豈不建立八種識耶。而獨言爾炎識滅。非餘七識皆滅。佛語大慧。以彼意識通三性故。起惑造業與諸識為因。及緣境界故。餘七種識依之而起。意識若滅。則余識不生

  大慧意識分別境界(至)思量隨轉無別體相 言六識了境起計著時。生三習氣。熏習增長阿賴耶識。由是末那第七意俱。執我我所。恆審思量相續隨轉。無別體相

  藏識為因為所緣故(至)心聚生起展轉為因 又根本識為因。變起根身種子器界為所緣故。故云執著自心所現境界諸心聚生。是謂從種起現。由現生種。現種無性猶如茭蘆。遞相為因。故云展轉為因

  大慧譬如海浪(至)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 如海中波浪互相排引。亦展轉相生。色聲香味觸。是自心現境界風。吹動諸識念念起滅。亦復如是。故言意識滅時。餘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我不以自性及以於相作 頌上外道四種涅槃。謂我不以自性作相滅。以冥諦等為涅槃

  分別境識滅如是說涅槃 頌上妄見境界識滅。是如來涅槃

  意識為心因心為意境界因及所緣故諸識依止生 頌上八識展轉互為因

  如大瀑流盡波浪則不起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 如流盡則無波。以譬意識滅。餘七識亦不生。頌上喻並法合也。問前雲諸外道說。取境界相續識滅。即無始相續識滅。又雲聲聞妄計未來根境滅。以為涅槃。根境既滅。識亦不生。今言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與彼外道二乘何以異也。答外道見身壞命終六識不取境。不知但是妄緣離故。計謂相續六識滅。即無始相續識滅。墮落斷見。二乘雖未來根境滅。相續六識但現行滅。而習種實未滅也。此謂賴耶識中意識習種種相續永滅。則餘七識亦隨滅。故不同耳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至)不更取著妄所計相 因上言妄想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今正明滅妄想識差別通相。令諸菩薩了知不實。超諸妄想到如來境界。知外道法諸見不生。離能所分別。於緣起中不復妄計也

  大慧云何妄計自性差別相(至)妄計自性差別相 征列十二種妄分別名。義如下釋

  云何言說分別(至)是名言說分別 計著種種音聲章句。以為有性。名言說分別也

  云何所說分別(至)是名所說分別 計有五法三自性。名所說分別

  云何相分別(至)是名相分別 言計有四大相。是名相分別

  云何財分別(至)是名財分別 計有財利慳貪取著。名財分別

  云何自性分別(至)是名自性分別 如計有四大性。言地性堅。水性濕。火性熱。風性動。乃至真俗。各有自性不同。名自性分別

  云何因分別(至)是名因分別 言若因若緣。有無分別因相生。是名因分別

  云何見分別(至)是名見分別 依此有無起四句見。是名見分別

  云何理分別(至)是名理分別 於五蘊中計我我所。說虛妄法。是名理分別

  云何生分別(至)是名生分別 計有無法定從緣生。是名生分別

  云何不生分別(至)是名不生分別 計諸法本不生。無有體性。不假緣起。從因緣生者無因無果。是名不生分別

  云何相屬分別(至)是名相屬分別 計。有為諸法。俱有因果遞相系屬。如以金為縷。金即在縷。縷即在金。是名相屬分別

  云何縛解分別(至)是名縛解分別 計有煩惱能縛眾生。後時修道能解眾生。如人先以繩縛。縛已復解亦復如是。名縛解分別

  大慧此是妄計性差別相(至)若有若無 言愚夫妄計有無。生此分別

  大慧於緣起中(至)凡愚分別見異於幻 於依他緣起中生種種妄想自性。如依咒術見諸幻事。愚夫妄想見異於幻。計有種種實物

  大慧幻與種種(至)於幻有無不應生著 言咒術與種種物離一異也。若種種物異咒術者。咒術不應與種種物為因。若言種種物與咒術一者。咒術與種種物應無差別。然見咒術與種種物差別。是故離異不異。故告大慧及諸菩薩。如依幻術生種種物。離一異有無。莫計著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心為境所縛覺想智隨轉 言愚夫妄心為生死境界所縛。妄想智隨境界轉也。覺謂妄覺也

  無相最勝處平等智慧生 無相處八地也。最勝處佛地也。言上二地得生死涅槃平等

  在妄計是有於緣起則無 如依藤計蛇。妄情謂有。於藤緣起。蛇相實無

  妄計迷惑取緣起離分別 言妄計惑心取藤為蛇。緣起藤體實非蛇相。此一行舉緣起破妄計也

  種種支分生如幻不成就雖現種種相妄分別則無 謂有種種名相支分生。如幻所起則不成種種。雖現諸相。了妄分別則皆無實。唯識論雲。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此一行破緣起也

  彼相即是過皆從心縛生妄計者不了分別緣起法 彼緣起相即是過者。謂從心縛煩惱而生。愚人不了故分別為實有無

  此諸妄計性皆即是緣起 上言緣起從妄計心縛生。此又謂妄計性從緣起生。即是緣起也

  妄計有種種緣起中分別 此妄計性種種。於緣起中生計度分別。故唯識雲。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

  世俗第一義第三無因生 明有世俗諦。第一義諦。無有第三。若說第三諦。即同外道無因生也

  妄計是世俗斷則聖境界 由妄計緣而生三界生死有無一切諸法。即是世諦。若了緣無性妄想滅。即是聖人所行境界第一義也。故唯識論謂諸法性略有二種。一者虛妄。謂妄計所執。二者真實。謂圓成實。復有二種。一者世俗謂依他起。二者勝義。謂圓成實。故云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謂於依他。若離妄計即圓成實。故云斷則聖境界

  如修觀行者於一種種現於彼無種種妄計相如是 如二乘外道修觀行者。若作青想觀時。天地萬物莫不皆青。赤黃白等亦復如是。元無青處。正作青想。即是青也。即是無青處見青。以譬凡夫外道。妄見有無生死諸法。亦是無生死諸法處。妄見有也。故言妄計相如是

  如目種種翳妄想見眾生彼無色非色不了緣起然 不覺緣起唯假施設者。亦如不覺垂髮火輪不實耳

  如金離塵垢如水離泥濁如虛空無雲妄想凈如是 此言離妄計垢濁。了緣起雲翳。即是圓成清凈實性。故以上三為喻

  無有妄計性而有於緣起建立及誹謗由斯分別壞 計緣起為有名建立。計妄想為無名誹謗。言作此有無見者。由妄分別。自破正見

  若無妄計性而有緣起者(至)而得有緣起 上二句牒計。次一偈明因妄想生緣起。即正破也

  相名常相隨而生於妄計以緣起依妄究竟不成就 此上二句明因緣起又生妄想。次二句又破緣起依妄。亦同妄計無有自性。了茲緣妄竟無所成

  是時現清凈名為第一義 若度妄想即名聖人第一義諦圓成實性

  妄計有十二緣起有六種 頌上十二種分別。由六塵境界風飄動而有

  自證真如境彼無有差別 自覺聖智所證境界。了彼緣妄故無差別

  五法為真實三自性亦爾修行者觀此不越於真如 言修行者。觀五法三自性體無二相。即是如如

  依於緣起相妄計種種名彼諸妄計相皆因緣起有 言緣起妄計。更互相生。俱無有力。不能自立

  智慧善觀察無緣無妄計真實中無物云何起分別 言聖人自覺智慧觀察時。無有緣起性。亦無妄計自性。即是正智如如圓成自性。云何愚夫為作妄想覺知。何所求也

  圓成若是有此則離有無既已離有無云何有二性 圓成實性是真實有。圓常凈妙離妄有無。本無二性

  妄計有二性二性是安立分別見種種清凈聖所行 為妄計故有妄計緣起二自性。聖人方便隨情說法。亦權安立。令知妄想種種清凈。是聖人所行處故

  妄計種種相緣起中分別若異此分別則墮外道論 此明佛法知生死緣起法從自妄想心中生。若計生死有無諸法異於妄想。從微塵冥諦自在等生者。即外道論也

  以諸妄見故妄計於妄計離此二計者則為真實法 諸見者五惡見也。因見外境與妄識俱。故生妄想。故言妄計於妄計。能離緣起妄計二種妄想見者。即是正智所證如如真實法也

  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於佛法中不由他悟 大慧因上言自證真如境。了彼緣妄無有差別。故舉能證自覺聖智。及所證一乘行相以請問。欲得是善巧。不隨他教而自悟入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至)名自證聖智行相 言此自覺聖智非言說所及。前聖所知。悲誨有情。轉相傳授。說諸法無性。但妄想分別為患耳。依諸聖教無妄分別。即自證入。然此妄想雖本無體。由無始來習以成性。要假靜緣觀照自覺。非由他悟。離妄想見。即能漸次進入佛位。如是修行。是故名為自覺聖智相

  云何名為一乘行相(至)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言一乘者即一心也。以包含運載為義。若攀緣取境。則運入六趣之門。若妄想不生。則運至一實之地。故佛語大慧。離能所取如實而住。是則了生死妄。即涅槃真。頓悟一心更無所趣。故非凡夫二乘邪劣心行所能知爾

  大慧白言世尊(至)而得解脫非自所得 上言一乘非餘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即知如來方便說三乘。故問何故說有三乘。而不說一乘。佛語大慧。一乘人知生死自性是涅槃故。聲聞緣覺無自涅槃法故。我說一乘。以彼但依厭離世間調伏修行而得解脫。非自已力得涅槃法。是故不為說一乘耳

  又彼未能除滅智障(至)是故我說以為三乘 如上過未滅。不堪受大法。故如來說三乘

  若彼能除一切過習(至)獲不思議自在法身 言二乘味著三昧樂。作涅槃想。若能滅彼智障。及業習氣。覺法無我。度不思議變易死。爾時方離三昧所醉。於劣無漏三昧中覺悟。既覺悟已。自知住有餘地。起上上升進。如實修行。諸功德滿足。亦得如來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天乘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諸乘我所說 此一行頌上諸乘名也

  乃至有心起諸乘未究竟(至)我說為一乘 言有心動計有諸乘。即非究竟。若妄想心滅。即無諸乘。亦無能乘諸乘之人。以無人故。亦不建立諸乘。是名一乘

  為攝愚夫故說諸乘差別(至)平等智解脫 引導眾生故說三乘解脫。離諸煩惱是二乘解脫。謂但盡分段生死名為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達法無我平等大智。即是如來真解脫

  譬如海中木常隨波浪轉(至)猶被習氣縛 言聲聞雖斷現行煩惱。未斷所知及根本無明。猶被習氣自共相風飄激其心。譬海中木常隨浪轉三昧酒所醉住於無漏界(至)乃至劫不覺 味著滅定住於人空無漏界中。以為涅槃。未至佛究竟地。然亦不退更作凡夫。以得三昧身。自謂是佛。乃至劫數不覺。未至佛果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悟聲聞亦如是覺後當作佛 言若於無漏界覺。自知住化城。未達寶所。更起勝行集諸功德。後亦當得佛無上身

  佛心品第四

  將釋此品義有三門。初敘來意。二釋品名。三釋經文 初來意者。上品通明心生滅門覺與不覺二義。攝一切法。生一切法。故但總名集一切法品。自下凡十三品。別明心生滅門覺與不覺二義。生攝一切法。此品居首。故次來也 二釋品名者。梵音佛陀。此雲覺者。梵干栗陀耶。此名真實心。即一切佛自性離垢妙凈明心也。故名佛心品 次經文下正釋經文。余品文前亦各有三門。應准思之。更不開釋

  爾時佛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至)大慧言唯 因上言自覺聖智證一乘道以成法身故。即明法身大悲起用作種類身以化眾生。故次明三種意成身也

  佛言大慧意成身有三種(至)入初地已漸次證得 言三種意成身。是諸修如實行者。從初地以上至佛地以來。粗細優劣有此三類耳

  大慧云何入三昧樂意成身(至)入三昧樂意成身 明從初地至七地以還菩薩。要須入禪定正受。始能現作種種身。如意遍至而無障礙。言入三昧樂正受時。離諸妄心。寂然不動。心海常安不起識浪。知一切境界。唯自心現。本無所有。是故名為三昧樂正受意成身。經家好略。舉中三地意該前後。以明七地也

  云何覺法自性意成身(至)是名覺法自性意成身 言八地菩薩。覺了諸法猶如幻夢。不須入定。能現種種身猶如意生也。知幻故心轉所依。住如幻等十三昧王。及余無量三昧。能現自在神通。速疾如意等。非是四大所造。形容如似四大造也。一切色相。種種支分具足莊嚴。普入佛剎以化眾生。達諸法性如幻夢不實。是故名為覺法自性意成身

  云何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至)三種身當勤觀察 明十地至如來地。了達諸佛自證聖智境界。無量種類異機同感。應無前後一時俱生。猶如意生而無障礙。現此種類不須作意。故言無作行。是故法身大悲起用三意成身。當勤修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我大乘非乘非聲亦非字非諦非解脫亦非無相境 佛言我不對小乘說大乘。明佛乘非聲說文字。非實非虛。非解非縛。亦非有無境界

  然乘摩訶衍三摩提自在種種意成身自在花莊嚴 然此如來所得大乘。因上自覺聖智證一乘道。法身起用現意成身也。三摩提自在者。頌上入三昧樂意成身也。種種意成身者。頌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也。自在花莊嚴。頌覺法自性意成身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當為汝說大慧言唯 因上言三種意生身。欲明三種意生身。要因無漏無間知故。得明五種內無間業。是無漏之因

  佛告大慧五無間者(至)懷惡逆心出佛身血 此征數列名。義有內外。如下釋

  大慧何者為眾生母謂引生愛與貪喜俱如母養育 愛為根本。能引生死輪迴。還有貪愛與身俱起。況如嬰兒緣於母故。養育成立

  何者為父所謂無明(至)斷二根本名殺父母 以無知故愛因此生。受識名色六入之身。故名無明為眾生父也。六處聚落者。即六入身是也。以無間智永斷痴愛根本。名殺父母。故凈名雲從痴有愛即我病生。謂一切惑使皆由是生也

  云何殺阿羅漢(至)是故說名殺阿羅漢 諸惑習種隨諸有情眠伏藏識故。謂隨眠為怨。明羅漢。習使微細不現。如鼠噬人。雖復瘡愈。遇雷微發。以譬羅漢習使雖復不現。遇緣微發。究竟斷此微細習使。名殺阿羅漢

  云何破和合僧(至)究竟斷彼名為破僧 觀察五蘊如夢幻不實。無有色受想行識異相和合以成身。名為破僧也。凡和合名僧。今五蘊亦名為僧。了五蘊無體。因名破僧。故般若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云何噁心出佛身血(至)名為噁心出佛身血 明不覺五陰諸法自共相是自心妄現不實故。妄計有八識身。即有妄想覺知種種境界。覺境界者名為佛也。依之起染故複名血。以空無相願三無漏智。斷彼八識妄覺染污。名為噁心出佛身血也

  大慧是為內五無間若有作者無間即得現證實法 內五無間是無漏因。此逆即順。若有作者。無間即得自覺聖智。現證實法一乘道也

  複次大慧今為汝說外五無間(至)不生疑惑 上說行內五無間不入地獄。得現證實法。恐人聞此謂行外五無間亦不入地獄。故次明行外五無間得地獄苦。令聞是義不生疑惑也

  云何外五無間(至)於三解脫不能現證 言若行此外無間者。不得三解脫無間樂。唯得地獄無間苦也

  唯除如來諸大菩薩(至)尋即悔除證於解脫 明唯除佛菩薩及大聲聞。見余作無間業者。為勸發故。令除疑悔過。以神力變化示同其事。譬如闍王弒父。身生惡疾懺悔。佛教作實相觀。觀已惡疾即除。此闍王或是聖人化作。化作此者有何利益。欲勸實作外無間者發心懺悔也

  此皆化現非是實造(至)終無現身而得解脫 無有實造無間業者。不得無間若也。言必得無間苦。終無現身得解脫

  唯除覺了自心所現(至)離分別過方證解脫 又如闍王受佛化已。覺知自心妄現不實。離我我所妄想執見。或未來世於異道身。遇善知識。離於自心妄想見過。方得解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貪愛名為母無明則是父(至)是名無間業 此二頌。頌內五無間業。如經自明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願為我說諸佛體性 因上識了境界則名為佛。非真佛故。須以三解脫無漏智斷之。上佛不真須斷。更說何等而為真佛。故有佛之體性以請問也

  佛言大慧覺二無我(至)斷二煩惱是佛體性 諸佛體性即法身也。常為報化之所依故。一切眾生曠劫漂沈。或墮邪小。而不能證者。良由二障。二障不斷。由於二執。欲除二執。必假二空。執障既亡。二死永斷。即聖性現前。應用塵沙。名之為佛。故云覺人法二無我。除惑智二障。離分段變易二死。斷現行習氣二煩惱。是故名為諸佛體性。然諸障中煩惱尤甚。又別示其相。欲學者痛治之

  大慧聲聞緣覺得此法已(至)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若知二無我除二障二惱及不思議死是故名如來 頌上可知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六([時])

  東都沙門(寶臣)集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月光妙眼如是等 因上覺二無我等法名為佛。過去諸佛已覺此法。故名為佛。以過去故。世尊今覺此法亦名為佛。覺道雖一。過現不同。云何言我是過去一切諸佛。及依本生經說如來過去曾種種受生。如作頂生王。及象鳥王。月光妙眼仙人等百千生。又言我是過去一切諸佛。舉二文相違以請如來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至)佛名無別是謂字等 佛佛名字無二無別。是謂字平等。亦如鴦崛摩羅與文殊師利共游十方。所見十方諸佛。彼佛皆稱釋迦佛者是也

  云何語平等(至)無有差別是名語等 密跡力士經第二說。佛聲有八轉。謂體業具為從屬於呼。是八轉聲各具八德。所謂調和聲。柔軟聲。諦了聲。易解聲。無錯謬聲。無雌小聲。廣大聲。深遠聲。八八即成六十四種。非唯釋迦佛。一切諸佛皆如是。迦陵頻伽即鳥名。其聲清雅超於眾鳥。故引為喻

  云何身平等(至)現隨類身是謂身等 法身者知二無我等法名法身。色身者相好莊嚴名色身。佛佛皆無差別。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眾生。示現種種異類色身。此正答何妨是佛。及百千種類受生。是名身等無有相違

  云何法平等(至)於大眾中作如是說 三十七菩提分法者。菩提是覺。分是因義。此三十七為諸乘覺因。亦名道品。故凈名雲。道品是道場。是法身因。然三十七品總有七類。一對治顛倒道。即四念處。二斷諸懈怠道。謂四正勤。三引發神通道。謂四神足。四現觀方便道。所謂五根。五親近現觀道。即是五力。六現觀自體道。謂七覺分。七現觀後起道。謂八正道。義如別說。此七類次第者。謂聞法已先當念持。次即勤修。勤故攝心調柔。柔故信等成根。根增為力。七覺分別。八正正行。總以喻顯。法性如地。念處如種子。正勤為種植。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莖葉增長。開七覺花。結八正果。一切諸佛皆同證得。是名法平等。一本菩提分法下。更有十力四無畏等六字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依四平等故為諸佛子說 頌上四佛之名。及四平等密意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依何密意作如是語 因上依四平等故。為諸佛子說。即是如來有所說。故舉昔教二夜中間。實無言說以請問

  佛言大慧依二密法故(至)離分別相離名字相 明自證法所行境界。三世如來畢竟平等。俱離言說心緣名字等相。故言不說

  云何本住法(至)法界法性皆悉常住 如金銀等性本來自有。不由金師鼓之始有。以譬本住法性本自有。不由如來說之始有。假如來出世說之。法界不為之增。若佛不出無所言說。法界不為之減。言此法住法位。皆悉常住。非言說也

  大慧譬如有人行曠野中(至)亦不已說亦不當說 亦如向古城道。本來自有。不由士夫行之始有。以譬真如法界本來自有。不由如來說之始有。以明不說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某夜成正覺某夜般涅槃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頌上得道入滅。於二中間悉皆無說

  自證本住法故作是密語我及諸如來無有少差別 言上二法。故作是密意而言都無所說。明我與諸佛同證此無言說法。故三世中無可說。凡言說者。順眾生情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當為汝說大慧言唯 因上我於某夜成正覺即是有。至某夜涅槃即是無。故舉有無相以請問。令我及諸菩薩。知有無二見是虛妄故。如實修行疾得菩提

  佛言大慧世間眾生(至)墮二見故非出出想 有無二見不能超情。非出離法。世間眾生墮斯見者。妄謂離想

  云何有見(至)如是說者則說無因 一切諸法因緣所起。性離有無。若執實有者。不了唯心所現。則說世間無因無緣。而生諸法

  云何無見謂知受貪嗔痴已而妄計言無 言先受貪嗔痴為有。後滅之為無。是名無見

  大慧及彼分別有相(至)後取於無名為壞者 如來以上二意問大慧。言此中誰為破壞佛法者。而大慧白言。妄取貪嗔痴性為有。後計為無。名破壞佛法者

  佛言善哉汝解我問(至)體性非異非不異故 如來嘆其所解。言此人非止妄取貪嗔痴為有性。後除為無。名壞佛法者。亦壞三乘聖人。謂本取貪嗔痴為有。後除貪嗔痴為無。得成聖果也。何以故。是破佛法者。煩惱內外不可得故。體性非異非不異故。內者身也。外者塵也。言內身外塵妄想不實。則無人可得。人尚自無。貪嗔痴煩惱因何得有。則離性四句。故知妄計有人斷煩惱得聖果者。是壞佛法人也

  大慧貪嗔痴性若內若外(至)無有能縛及縛因故 言貪嗔痴不在內外故不可得。本無體性故無可取。三乘聖人知彼虛妄。即是自性解脫。非是破壞貪嗔痴始得解脫。若破壞得解脫者。即是有作法不可久也。縛者煩惱也。縛因者眾生也。佛知煩惱與眾生無實故。即無人斷煩惱得解脫也

  大慧若有能縛及以縛因(至)不起空見懷增上慢 所縛亦眾生也。如鐵孕垢而自毀鐵形。今觀眾生空故無縛因。亦無煩惱為能縛。能縛既無。所縛亦無。此重釋自性解脫。若作如上說取貪嗔痴為有。壞之為無者。是名破有為無相。墮落斷滅空見也。是故破有為空非真空。愚夫以為真空。故我依此義嘗密意說。寧起人我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謂破有為無非真空。愚夫以之為真空者。未得謂得。名增上慢也

  若起此見名為壞者(至)離文字相亦成壞者 言墮妄想自共見中。不了自心現量。計為有無。乃至虛妄分別離文字法。亦成壞者。是謂破壞佛法人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有無是二邊乃至心所行凈除彼所行平等心寂滅 明凈除有無。及妄所行境界。則得平等寂滅心也

  不取於境界非滅無所有有真如妙物如諸聖所行 言知貪愛境界性。虛妄無可取。即是體性寂滅。非是無他所有始寂滅也。心外無物故。有物悉如如。如聖賢境界

  本無而有生生已而復滅因緣及有無彼非住我法 頌上生滅有無之見者。不住如來實相法界

  非外道非佛非我非餘眾能以緣成有云何而得無 佛言生法非外道作。又非佛作。非神我作。亦非余自在微塵世性等作。但從妄想生故也。既從妄緣集會始得起者。即無自體。無自體故。即明無此生法也。生法本無。何須更無之

  誰以緣成有而復得言無惡見說為生妄想計有無 言四大五蘊中各無主。誰聚集會之。仍說因緣有生。有既不有。寧得復說破有為無。明外道惡見故。說有生法。妄想故。計為有無

  若知無所生亦復無所滅觀世悉空寂有無二俱離 能知因緣中本無生。後亦不須滅。觀世間空寂如虛空華。即無有無二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當為汝說大慧言唯 因上有無是外道宗。故舉如來自宗以請問也

  佛言大慧一切二乘(至)謂宗趣法相言說法相 自覺觀察。知生死不實如空中花。證實相境界。名宗趣法相。為人解說此不實法。令如實理悟修證入。名言說法相。此二種宗法相。一本作宗通及說通

  宗趣法相者謂自所證(至)是名宗趣法相 言自覺聖智所證實法。遠離文言虛妄分別。入真凈界。成就如來自覺地行。超諸世間妄想思覺。制伏魔外。光明暉發。此是如來內心所證境界。本無生滅。名曰宗趣法相也

  言說法相者(至)汝及諸菩薩當勤修學 經通大小乘有十二部。今說九部者。如涅槃第三雲。護大乘者受持九部。法華第一雲。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瑜伽等論。說聲聞藏無有方廣。然諸經論且約一相。故作是說。如實說者大小皆具。如深密中菩薩。依十二分教。修奢摩他。瑜伽二十一雲。佛為聲聞一一具演十二分教。而涅槃說大但有九者。依三部之小相故。謂因緣中取因事制戒。於譬喻中依為誘引。於論義中約非了義。法華九部小者。三相大故。於記莂中取記作佛。自說之內依不請友。方廣之中依廣大利樂。其正法廣陳通大通小。今此既雲一切二乘。及諸菩薩有二種宗法相。則會權趣實。亦該法華涅槃之二義也。故謂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斷常等四句見相。方便善巧隨順眾生令得度脫。是故名為言說法相。結勸菩薩應勤修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宗趣與言說自證及教法若能善知見不隨他妄解 此偈略標釋宗說二義。若善通達。則不隨妄想凡夫

  如愚所分別非是真實相彼豈不求度無法而可得 言佛宗趣。不如愚夫妄分別見真實性也。而彼豈不妄起求度。若知諸法非有實性。無可得故。即是解脫如來宗趣

  觀察諸有為生滅等相續增長於二見顛倒無所知 明於生滅中。妄計有實增長有無二見者。是愚夫顛倒。無正知見

  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觀世悉虛妄如幻夢芭蕉 言離心識即是涅槃。唯此一如而為真實。已上明如來宗趣也。言如來有自宗通。故知世法虛妄。悉如幻夢

  無有貪嗔痴亦復無有人從愛生諸蘊如夢之所見 此一行頌上言說相也。佛言雖有貪恚痴。是虛妄所見故。實無有人也。從渴愛所逼妄生五陰。計此五陰為有者。如夢所見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願為我說虛妄分別相 因上宗趣言。觀世悉虛妄。如幻夢芭蕉。故復舉妄分別相以請問

  此虛妄分別云何而生(至)何故名為虛妄分別 上總問妄想分別所行之相。此別牒問義復有五。一問妄分別如何而生。二問妄分別是何處生。三問妄分別所因。四問妄分別體為是誰。五問妄分別之名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至)當為汝說大慧言唯 一切異生流浪生死。皆由一念妄想為緣。是故大慧因問是義。實為饒益安樂眾生。然妄想不實。雖本無性。無始已來惡習所熏。從畢竟無。成畢竟有。而眾生不了。須假方便聞思觀察。悟彼無性本無生滅。不起有無分別妄想。即能證入如來境界。言諦聽者聞慧也。善思者思慧也。念之者修慧也。佛將涅槃最後付囑。當遵四法則涅槃可證。一近善知識。二聽聞正法。三思唯其義。四如實修行。眾經無量。行門不同。皆能證入。唯此圓門統攝眾行。故了義教多令諦聽。善思念之

  佛言大慧一切眾生(至)是故名為虛妄分別 言諸眾生種種色聲香味觸法不實境界。答上問虛妄分別所行之相也。不能了達自心所現。答上問妄想云何而生也。計能所取虛妄執著。起諸分別。答上問妄想是何處生也。墮有無見。增長外道妄見習氣。答上問妄想所因也。心心所法相應起時。執有外義種種可得。答上問妄想體為是誰也。計著於我。及以我所。是故名為妄想分別。答上問妄想之名也。言心心所法等者。謂八識心王。六位心所。相應起時執有色等諸法可得也。余義如文自明

  大慧白言若如是者外種種義性離有無過諸見相 此下大慧舉世俗第一義二諦明其設並也。如是者指世尊上答詞也。謂若如是者。世諦所見外種種義墮有無相者。即是性離有無。超四句見相者

  世尊第一義諦亦復如是離諸根量宗因譬喻 言第一義諦。亦如世諦墮有無四句者。即是離有無四句也。離諸根量宗因譬喻者。謂第一義離妄想諸根。及三種量。五分論。宗因譬喻相

  世尊何故於種種義(至)一處言起一不言故 明世尊何故偏於世諦離有無處言起分別。第一義諦離有無處不言起分別耶。故知世尊所說乖理。既同離有無。何故一處言起一不起也

  世尊又說虛妄分別(至)此說豈不墮於世見 又說妄想分別墮有無見。如幻非實。亦有無相離。云何復說墮二見耶。此即顛倒世間見耳

  佛言大慧分別不生不滅(至)了自唯心之所現故 佛告大慧。我非謂世諦處生妄想。第一義處滅妄想。故云分別不生不滅。次下征釋。如文可知

  但以愚夫分別自心(至)舍五法自性諸分別見 言前所說種種不實境界。生妄想分別者。為諸愚夫分別自心一切諸法。計種種相執以為實。令達所見皆唯心現。得離我我所等諸惡因緣。覺自妄想心量。轉心意識明解諸地。入如來境。舍五法三自性等對沙門諸妄見也

  是故我說虛妄分別(至)如實了知則得解脫 以是愚夫妄想因緣故。我說虛妄分別種種計著生。若能知如實義。即得解脫滅諸妄想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諸因及與緣從此生世間與四句相應不知於我法 言世間從因緣生。愚夫不了因緣性離。起四句見。不知如來達從緣生者。是無生法

  世非有無生亦非俱不俱云何諸愚夫分別因緣起 謂世間非與四句相應。云何愚夫妄想分別。計因緣中有生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如是觀世間心轉證無我 言因緣中無生。離於四句。能如是觀者。妄心轉滅。得法無我也

  一切法不生以從緣生故諸緣之所作所作法非生 言從緣生者無自體故。知一切法無生也。既從緣所作。非自有生。即明無也

  果不自生果有二果失故無有二果故非有性可得 如瓶上還自生瓶。即有能所生二果之過。既無二過。即無生性可得也。自此已上。頌上愚夫妄計種種不實諸法。從因緣生。起有無分別。此中破因緣生法故。離有無四句妄想見也

  觀諸有為法離能緣所緣決定唯是心故我說心量 言妄想念慮者。名能緣也。六塵境界名所緣也。明觀有為法虛妄故。離能緣所緣。決定唯是第一義心。故我亦說名為心量。一本雲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

  量之自性處緣法二俱離究竟妙凈事我說名心量 言量自體處。因緣及法是二悉離。究竟清凈妙圓真實。俱是對治法門。亦說為心量也

  施設假名我而實不可得(至)修行者觀察 明三界虛假。我及諸法悉無實事。言有四種平等。有為之相無常平等。有漏之因苦平等。所生法皆空不實。及無我平等是四平等。諸修行者。常勤觀察

  離一切諸見及能所分別無得亦無生我說是心量 言修行者觀四平等。能離諸見能所分別。無生無得。此相待而說。亦是心量

  非有亦非無有無二俱離如是心亦離我說是心量 謂離有無四句。如是離心亦復離之。亦未超心量

  真如空實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成身我說是心量 言對變異說真如。對有說空。對妄說實際。對生死說涅槃。對六道說法界。對五陰說意成身。此皆是對治法門。若尋言取著有所得者。並是心量。故大般若經雲。若有一法過涅槃者。我亦說為如幻如夢。以涅槃無相故。若取於相即是心量。非真涅槃

  妄想習氣縛種種從心生(至)我說是心量 此言六道生死。依正境界。是妄想世俗心量也。如大慧言第一義諦亦如是。離諸根量宗因譬喻。謂對世諦心量故說第一義量。上第一義量亦皆對治說也。故楞嚴雲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皆是絕真俗對待情見。欲令如實證入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云何為語云何為義 因上言如實了知。則得解脫。故舉菩薩當依於義。莫著言說。而問云何為語為義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至)相對談說是名為語 言妄想習氣為因。喉舌齶等為緣。出諸音聲文字談說。故名為語

  云何為義菩薩摩訶薩(至)種種行相是名為義 此明實義。是大菩薩於寂靜處。以正念觀察。見人法二空。趣涅槃城自覺境界。滅諸妄習。行諸地勝進行相。至如來地所證實法。故名為義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至)入離言說自證境界 明諸菩薩善語義者。達非一異。如燈照色。而色非燈也。謂因燈見色不得言異。而色非燈。故不得言一。以譬因語入義不得言異。而義非語故不得言一。故云因語言燈。入離言說自證實義

  複次大慧若有於不生不滅(至)是愚夫見非賢聖也 此明若有於不生不滅等染凈諸法中。如言取義。計言說與義一者名建立。計言說與義異者名誹謗。言以異於彼起分別故者。釋成計異。譬如所見種種幻事。計以為實。是愚夫虛妄見解。非聖人也。釋成計一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若隨言取義建立於諸法以彼建立故死墮地獄中 言諸愚夫隨言取義。建立諸法。以計有法不免惡道。誹謗亦爾

  蘊中無有我非蘊即是我不如彼分別亦復非無有 蘊中無有我。以況言說中無義。非蘊即是我。以況言說不即是義。言真實義不如彼愚夫妄想建立。亦復非無明離有無也

  如愚所分別一切皆有性若如彼所見皆應見真實 言若如彼愚夫所分別見。一切言義悉有實性者。一切凡愚即是見真諦人。應名聖人

  一切染凈法悉皆無體性不如彼所見亦非無所有 以彼愚夫不能見真諦故。凡愚所見染凈等法悉無自性。故云不如彼所見。亦非無所有。謂真實義非涉有無。唯是聖人自覺聖智之所能證

  複次大慧我當為汝(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因上菩薩當善語義相。欲明知語者是識。知義者是智。故次□智識相也

  大慧智有三種謂世間智(至)計有無法 言計著有無者。是凡夫外道世間情見智也

  云何出世間智謂一切二乘著自共相 二乘之人。計著陰界處等自共相故。不達法空。行斷生死希望涅槃。是出世間智也

  云何出世間上上智(至)證法無我入如來地 明自覺聖智。觀自共相一切諸法。本不生滅。離有離無。達人法二無我。證如來地。是名出世間上上智

  大慧復有三種智(至)知生滅智知不生滅智 明如來一智。應物有殊也。謂導二乘。知自共相。應凡夫知生滅。類菩薩知不生滅。故復言三種也

  複次大慧生滅是識(至)離相無相及有無因是智 言生滅墮有無。及有無因皆是識。無生滅離有無及因名智

  有積集相是識(至)不著境界相是智 積集種子起現行相是識。又能熏積集諸法種子相名識

  三和合相應生是識(至)無得相是智 我及根塵三事和合相應生是識。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無礙相應。性自神解名智

  證自聖智所行境界如水中月不入不出故 言自聖智覺諸境界無實。如水中月。故無出入也。又雲智性本明。固非生滅。但以離妄名生。妄覆言滅。如水凈月現。水濁影沈。而月性常爾。本無出入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採集業為心觀察法為智慧能證無相建自在威光 採集業種為生死因。名為心識。觀察諸法如夢幻鏡像。不隨煩惱而造諸業名智。能證無相凈妙法身。威光自在。是名為慧

  境界縛為心覺想生為智無相及增勝智慧於中起 言為夢幻境界所縛者。名妄想心。覺種種不實境界從妄想生者。名為智。無相八地也。及增勝者如來地。言佛慧從八地如來地生

  心意及與識離諸分別想得無分別法佛子非聲聞 心者第八藏識也。意者第七識也。及與識者前六識也。故下偈雲。藏識名為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諸境相。是故說名識。言覺藏識。及諸轉識虛妄故。不復分別也。佛子者菩薩也。言得無妄想分別法。即是菩薩。非聲聞也

  寂滅殊勝忍如來清凈智生於菩勝義遠離諸所行 仁王經中說有五忍。謂伏。信。順。無生。寂滅。各有下中上品。地前但得伏忍三品。九地如次配次三忍。十地等覺及佛。得寂滅忍。故云寂滅殊勝忍。是如來清凈智也。明佛忍凈智。從勝義諦生。妄想心識所行境界。皆悉遠離

  我有三種智聖者能明照分別於諸相開示一切法 如來隨機說法有三種智。是聖人照明知分別諸相不實。開示一切令悟實法

  我智離諸相超過於二乘(至)了達唯心故 言二乘厭生死求涅槃。計有五陰等諸法。不達唯心量。佛智清凈。知陰界處相不實。名達心量

  複次大慧諸外道有九種轉變見 因上智識相中外道智知生滅。是故次明外道九種生滅轉變。謂或境轉心變。或心轉境變也

  所謂形轉變相轉變(至)起有無轉變論 依正形狀不同。名形轉變。五陰相生住異滅。一念不住。名相轉變。言無因邪因能生諸法。名因轉變。心生境起能所相應。名相應轉變。有無四句見。名見轉變。言所生法從冥諦自在等生。名生轉變。諸有為法滅。名物轉變。緣能顯果。名緣明了轉變。緣所作法差別。名所作明了轉變。諸外道因是九種轉變。起有無見。生轉變論

  此中形轉變者謂形別異見(至)一切法變亦復如是 明此形轉變。譬如以金作諸器服。則有種種形狀不同。言有轉變。非金性變也。一切諸法轉變亦爾。妙明真體常住不易。凡夫外道無有知者

  諸餘外道種種計著(至)一切轉變如是應知 言諸餘外道。乃至所作明了轉變。種種計著皆非一異。但妄想故。如是一切轉變

  譬如乳酪酒果等熟(至)自心所見無外物故 外道妄計一切性轉變非一非異。譬如乳酪酒果等熟也。因乳得酪不得言異。氣味不同不得言一。彼實無有無法可轉變也。言有無法是自心妄現。外性無實故

  如此皆是愚迷凡夫(至)如石女兒說有生死 此結皆是愚夫自妄想習氣言有轉變。如夢幻見色。石女生兒。本無是法。何得論有生滅轉變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形處時轉變大種及諸根中有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外道言形處時節四大作種諸根轉變。二乘之人計有中陰漸續生陰。悉是妄想

  諸佛不分別緣起及世間但諸緣世間如乾闥婆城 佛知因緣所起法無生。非如彼妄想分別。計因緣中有世間諸法轉變也。但世間從緣起者。如乾闥婆城本不實故。是知以智照之。即世法而成佛法。故無分別。以情執之。即佛法而成世法。故論轉變。一心實不動。二見自成差。同共一法中。別成凡聖解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深密義及解義相 大慧因上偈言大種及諸根。中有漸次生。即是深密執著義。既有密執。亦應有斷。密執得解脫故。舉深密執著義。反解脫義相以請問。一本作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

  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至)不著言說令轉所依 無思益物。猶如日月摩尼水火等也。余義如經自明。言知密執解脫無實。有如是益。是故應請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至)執著有無欲樂堅密 此明一切諸法虛妄無體。不可言說。聖人方便引接眾生。令知不實故。作種種言說。凡愚不了。計著言說而取其義。執著深密。所謂相執著。乃至三乘一乘執著。此等密執其數無量。皆是外道凡愚眾生。自妄想執。如蠶作繭而自纏縛。以此執著轉教他人。是為纏他。故執著有無欲樂堅密。而不自覺

  大慧此中實無密非密相(至)求其體性不可得故 上段經文並敘計。此正明諸法實義也。故言此中實無密非密相。若定有者。諸大菩薩則不能見諸法寂靜無有分別也。若諸外道凡夫。能了唯心所見本無外物。皆同無相。隨順觀察。於有無一切法。悉見寂靜。故無密縛非密縛相。然此非唯本來無縛。亦無有解。不悟諸法實義者。妄見縛與解耳。何以故。無有縛解。謂一切凡情聖量有無諸法。悉虛妄故。求其實體皆不可得

  複次大慧愚痴凡夫(至)是則無有密非密相 言有三毒。及愛來生富樂果報。與貪喜俱行。故有三界生死相續不斷

  複次大慧若有執著(至)一切諸密縛皆悉不生 言心縛則一切縛。與塵勞而共起。故云諸識密縛次第而起。心解則一切解。與實相而相應。故云一切密縛皆悉不生。出要之方莫越於此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不實妄分別是名為密相若能如實知諸密網皆斷 為不實妄想故。說有密縛。若了真實。解脫尚無。密網豈有

  凡愚不能了隨言而取義譬如蠶處繭妄想自纏縛 言凡夫不知諸法無性隨言取義。故為妄想而自纏縛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此但妄計耳 因上言於一切法執著深密。其數無量。皆是凡愚自分別執。縛解俱無。大慧將設難料簡。恐墮空見。故先牒問。如世尊說。由種種心分別諸法者。即上佛言相等密執有無量種。皆是凡愚自分別等文也。非諸法有自性者。牒上佛言一切諸法。求其體性不可得也。此但妄計耳。牒上佛言此中無縛亦無有解。不了實者見縛解耳

  世尊若但妄計無諸法者染凈諸法將無悉壞 此明定宗正設難也。若言但妄分別。計有種種縛解。而實無諸法者。則無眾生雜染煩惱。亦無聖人清凈涅槃。將非如來悉壞一切法。墮空見耶

  佛言大慧如是如是(至)此但妄執無有性相 上大慧問中有二種難。一難如來言無縛解。則無染凈一切諸法。二難如來墮空見過。佛言如是等印述所問。先答前難言。真實道理實無眾生煩惱。亦無清凈涅槃。此但虛妄計執。本無諸法性相也

  然諸聖者以聖慧眼如實知見有諸法自性 此答後難也。言我不墮空見。一切聖人有真實法自性。唯聖人以聖智知。以慧眼能見。不墮空見也。是知上既遣有言空。今復示真片斷。但離情執。而真性自明。故謂如實知見

  大慧白言若諸聖人(至)不同凡愚之所分別 上因佛言有諸法自性。不墮空見。大慧復欲設難料簡。還牒問言。若諸聖人以聖智能知。以慧眼能見。有諸法真實自性。非天肉眼所能知見。不同凡愚妄分別見。故大慧因此躡跡起疑。申五種難。望如來決也

  云何凡愚得離分別不能覺了諸聖法故 第一凡聖各別難也。言外道愚夫。既不見聖人真實法性。云何能依真以舍妄。故云不能如實覺了諸聖人法故

  世尊彼非顛倒(至)聖見遠離有無相故 第二非倒不倒難也。言亦不得說彼愚夫。為顛倒不顛倒也。何以故非倒不倒。謂凡聖既各別。愚夫不見聖人離於有無真實法故。若嘗見聖人所見法。又行世俗妄想事。可言顛倒。以本不真實故。不得言倒非倒也

  聖亦不如凡所分別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 第三明聖同凡倒難也。言諸聖人。亦不同凡虛妄分別。有所得相故。明非是聖人自智所行境界相故。故不同凡如是得也。若行自境界。即非無所得。是亦同凡

  彼亦見有諸法性相(至)墮於諸法性相見故 此正立難也。言彼聖人行自境界。亦有諸法真實性相。即同凡愚妄計執性而顯現故。而又不說真實法性因緣非緣之所以故。墮於凡愚妄執諸法性相見故。此謂聖人亦同凡倒也

  世尊其餘境界既不同此(至)孰能於法了知性相 此重釋成也。其餘境界者。即三界凡夫境界也。言凡乖聖道過乃無窮。若聖異凡亦復如是。若聖若凡。誰能於法如實了知真實性相

  世尊諸法性相不因分別(至)所見法相無如是法 第四明凡境非妄難也。言諸法性相自有。不由分別而有也。云何佛言以分別故。而有諸法耶。世尊。分別心相。諸法境相。二相各異。因不相似。云何諸法而由分別有也。復以何事故。而謂凡愚分別諸法。而諸法性非如是有。言為眾生舍分別故。說如分別所見法相。無如是實法耶。此明凡夫所見境界。是實非妄。不由分別而有以立難也

  世尊何故令諸眾生(至)而說聖智自性事故 第五明聖墮有見難也。言佛何故令彼凡夫離有無見。而復執著真實法性聖智境界。墮於有見。何故不說空如來藏。非心行處寂滅之法。而說聖智所行真實自性事耶。此墮有見也。佛上又言分別法性非如是有。是墮無見。此難聖人亦墮有無也

  佛言大慧我非不說(至)遠離有無一切諸著 明如來方便說有聖智真實自性。即無真實之相可得。絕凡聖量。唯證相應。總答前五難也。故語大慧。我非不說離見超情寂滅空法。墮於有見。何故不墮有見。已說聖智所證實法。不違真空自性事故。我為眾生無始覺故。計著有無。於如實空法。以如實不空聖智事說。令彼聞是法已。不生斷常怖畏。亦能如我所證實法。離惑亂妄想相。入唯識真實性。知其所見別無外法。悟空無相及於無作三解脫門。得如實法印。了聖人境界。故離有無凡情聖量一切計著也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至)及彼宗因生相故 此言一切法真實自性本不生。不應更立不生宗也。文有六節以破立宗情執 一法本不生破。言菩薩不應成立一切諸法皆悉不生者。總標勸也。何以故不應立不生宗。謂一切法本來無有故。及彼宗因生相悉本來無有故。不得立不生宗也

  複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至)彼宗有待而生故 二因待生法破。明若立不生宗。即自壞不生義也。又征何以故自壞不生義。以所立彼不生宗。要因待生法故。說不生宗。不生若因他生法說。即是自壞不生義。故中論雲。若法為待成。是法還成待

  又彼宗即入一切法中不生相亦不生故 三責同諸法破。又彼不生宗。即入一切法數中。一切法者。世出世。生不生。有無一異常非常等法也。若立不生宗。即入一切法數。言一切法不生相本亦不生。故不待立也

  又彼宗諸分而成故(至)有無相亦不生故 四假五分成墮有無破。又彼立不生宗。要假因喻合結五分而成。故不應立。又彼不生宗。於有無法上立皆不即。此宗即入一切法數中也。有無性相本亦不生故。何處得立不生宗也

  是故一切法不生(至)展轉因異相故 五立宗多過破。是故若立一切法不生宗。即自壞不生義也。結勸不應如是立宗。五分論成多過失故。言因體性本不生上。更立不生宗。故云展轉因也。異相故者。一切法體性不生。與不生宗異也

  如不生一切法空無自性亦如是 六相望準例破。言如不生既爾。一切法空無自性不應立宗。亦復如是

  大慧菩薩摩訶薩(至)而生驚恐遠離大乘 上總破不應立宗。此語菩薩應說一切法。體同幻夢。性離有無也。如幻夢現故。生不成生也。幻夢不現故。不生不成不生也。成上不因立宗。不得說生不生也。故云如幻如夢。見不見故。然一切法。皆是惑亂妄想相故。若說生不生。愚痴凡夫多墮有無。而生怖畏。若言如幻如夢。二情自遣。結會前說有真實自性。離有離無。應如是悟入即契大乘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無自性無說無事無所依凡愚妄分別惡覺如死屍 言一切法無自性相。亦無言說若事若理。能依心所依處悉無。但是愚夫妄想惡覺。無有慧命。如彼死屍也。頌上如來印述所難。先答前問。言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計等

  一切法不生外道所成立以彼所有生非緣所成立 此明諸法性相本不生也。外道不了。計虛妄法。成立有生。以彼所立生者非謂因緣所成也。計從神我冥諦等生也。若能覺了法從緣生即無自性。無自性故即是無生也

  一切法不生智者不分別彼宗因生故此覺則便壞 言智者知一切法體是不生故。不作有無分別也。若不生宗因他生法立。如此妄覺。即壞本不生義也。此二偈頌上一切法不生。不應立宗也

  譬如目有翳妄想見毛輪諸法亦如是凡愚妄分別 謂妄想分別計有諸法者。譬如翳目見毛輪垂髮也

  三有唯假名無有實法體(至)遊行無分別 言三界有無生死諸法。但有假名。而無實義。愚夫不達聖人方便言教是假施設。由此分別妄想計度名言事相以為實有。惑亂心識。佛子菩薩能知如來方便言說無可計度。超過情量所行境界。無有分別

  無水取水相斯由渴愛起凡愚見法爾諸聖則不然 由渴愛故。無水處妄作水想。以譬愚夫由痴愛故。無生滅有無處。妄作生滅有無想。此四偈頌上大慧假立五種難也

  聖人見清凈生於三解脫(至)是故生聖果 言三解脫從聖人清凈知見生也。遠離生滅常行無相境者。亦無有無一異等法也。由此有無平等悟諸法實相。是故能生聖人果也

  云何法有無云何成平等(至)亂相爾時滅 佛自征問何者是有無。何者為平等。謂彼愚夫不達諸法虛妄。計著有無故。內外惑亂。若能了者有無妄想本來平等。亂相自亡。上三偈半。頌如來答五種難。結會諸法有真實自性。有無平等。能生聖果。是故唯證相應。莫妄分別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不起分別說名為智 大慧因上言三有唯假名。無有實法體。又雲一切法不生。智者不分別。故舉此智不得能所分別以請問也

  世尊何故彼智不得於境(至)一異義故言不得耶 為如一米投多米。相似不辨故。智不得也

  為以諸法自相共相種種不同更相隱蔽而不得耶 為如少鹽投多水。味相隱蔽故。智不得也

  為山岩石壁簾幔帷障之所覆隔而不得耶 為如是等障外有物故。智不得也

  為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而不得耶 極近者眼睫也。此上四節定宗。自下一一牒難也

  若不了諸法自相共相(至)以有境界而不知故 以有來事不能分別得故。應是無智也

  若以諸法自相共相種種不同(至)非不知故 言非是無前境界相與智和合名為智也

  若山岩石壁(至)智不具足而不知故 以有此諸事不能分別故。亦是無智

  佛言大慧此實是智(至)智慧於中畢竟無得如來言此實是智。非如汝說不得前境名無智也。汝說有前境迭相隱覆故智慧不得。我謂境界假名無實智慧不得者應是智。以覺諸法唯是自心。有無性離。智慧於中了無所得

  以無得故爾焰不起入三脫門智體亦忘 言以不得於事故。智於境界不生。入三解脫門。智體尚亦忘。況餘外法乎

  非如一切覺想凡夫(至)如是而知名為不知 明非如惡覺妄想愚夫。無始虛偽戲論熏習。計著諸法有無形相。作如是而知者。名為不知也

  不了諸法唯心所見(至)其心住於斷見中故 言彼愚夫不覺諸法唯是自心現量。計我我所。分別境智以為實有。以障礙遠近諸根不具故。不知外法是有是無。即名無智。名為斷見

  為令舍離如是分別說一切法唯心建立 言三界萬法唯心建立者。是一切如來應眾生病發葯之要也。故伽陀雲。知諸法唯心。便舍外塵相。由此息分別。悟平等真如。是謂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凡情聖量不待別作觀行而自銷殞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若有於所緣智慧不觀見彼無智非智是名妄計者 牒頌計有所緣一切法自共相一異義。種種境界事。不能觀察分別知也。縱使能知亦不是智。不知非無智。若言知不知為智不智者。是妄想愚夫所計也

  無邊相互隱障礙及遠近(至)是名為邪智 是二頌皆上三句牒。下一句破斥。如文自明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六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

  複次大慧愚痴凡夫(至)清凈真實離四句法 因上偈言彼無智非智。是名妄見者。欲明愚夫不知如來如實宗趣法。及言說法。故為無始虛偽惡邪妄想之所幻惑。故不能覺知自心妄想。明菩薩知此二種法故。能了自心妄想。是故次明如實宗趣法及言說法

  大慧白言如是如是(至)為說種種諸方便教 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是如來隨眾生心差別。以方便故作種種異說。言殊契一。詮旨兩亡。可謂言說法通也

  如實法者謂修行者(至)諸菩薩摩訶薩當善修學 言如實宗通法者。是諸修行者。於自心現量無妄分別。不墮四句。超越心識。自覺聖智所證境界離妄因緣。及能所取相應見相。外道二乘智不能測。是故名為如實宗通法。故結勸諸菩薩於此二法應勤修學也。問言說宗趣二義前文已明。今此再說豈非重繁乎。答前約三乘。此約一乘。又前即先宗後說。此則先說後宗。機感有殊。故非重也

  爾時世尊復說頌言我說二種法言教及如實教法示凡夫實為修行者 教法示凡夫。一作說者授童蒙。言凡愚無知亦如童蒙也。如實宗通不是言說。故為行者

  盧迦耶陀品第五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大慧因上佛言三世如來有二種法。謂言說法及如實法。即是有言說。故舉佛昔說盧迦耶陀咒術詞論。不應親近請問如來。此教既有言說。彼教何故作如是說也。盧迦耶陀未尋正譯。即外道論師也

  佛言大慧盧迦耶陀(至)輪迴諸趣永不出離 謂外道所有言說法。但飾文句誑惑世間。不如義。不稱理。不能證入如實法。自壞壞他。永不解脫

  何以故不了諸法唯心所見(至)生老病死憂悲等患 何以故者佛自征也。不了下釋。是故下結。如文可知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至)以彼能作生苦因故 言帝釋福智俱勝。猶被世論弟子現畜生形。以文詞惑亂。而況於人。是故不應親近者。以彼世論能為生死苦因故

  大慧世論唯說身覺境界(至)亦不自知是惑世法 明世論言說。唯說此身見聞覺知虛妄境界。所有百千字句。後末世中。分成多部。皆出於盧迦耶陀。差別因相。各不自知是惑世法。執為勝解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至)世尊亦同外道說耶 此難如來亦說世間種種言詞墮於世論。非自證法。若爾亦同外道言說耶

  佛言大慧我非世說亦無來去(至)而解脫故 佛答我不說世論生滅法。不同外道墮妄想中。外法有無覺唯自心。離能所取。不起妄分別。入於一心三解脫門。證如實法

  大慧我憶有時於一處住(至)是第十一世論 如來舉其昔事廣明世論。言一切法梵天等作也。以先問故答言初世論。再問故答言二世。後四合明為六。又以前六後五為十一也。瞿曇者。佛祖姓氏也。義如別說

  彼復問言一切有記耶(至)汝之世論非我所說 虛空涅槃及非擇滅。此三是無為法。余義可知。皆是外道世論。非是如來所說之法

  婆羅門我說因於無始戲論(至)何況而說作與非作 佛說一切法。因於無始戲論業執諸惡習氣而生三有。愚夫不覺。唯是自心妄想所見。執取外法。及外道說我及根境和合知生。佛非如是。謂知一切法悉虛妄故。不得說有因無因。唯依妄念能所分別。假施緣起。本無實體。非執我者所能覺知。又涅槃等亦但數有三。況說作與非作耶

  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至)分別外境皆是世論 無明愛業為因緣故生三界。及一切法皆入自共相者是二乘法。乃至少有心識。流注不盡。俱世論也

  大慧爾時彼婆羅門(至)義理相應非不相應 婆羅門言。一切外道所有詞論。種種句味。因喻莊嚴。莫不皆從我法中出。悉是世論。頗更有非世論不。佛報言有非世論法。非汝有者。故非汝所許。非世不許也。雖離言論。亦假種種文句因喻莊嚴始可悟也。故言非不說種種文句義理相應非不相應

  彼復問言豈有世許非世論耶(至)非汝有也 言以不實種種外法。虛妄分別生計著故。不了皆是自心現量。故不能知非世論也。起信論雲。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也。能於自處住。不起有無妄念分別。是如來法。非外道所有

  婆羅門略而言之(至)皆汝世論非是我法 明妄識計著去來等法。皆世論也

  大慧世論婆羅門(至)若能了此分別不生 言世論者作如上問。佛如上答。尚不少覺。自謂聖明。不辭而退。反作念言以如來所說為非

  大慧汝今亦復問我是義(至)唯得財利不得法利 此舉昔答婆羅門義。結酬大慧所請

  大慧白言所言財法(至)戲論分別常斷二邊 言財利增長貪愛。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應親近。法利蒙佛灌頂。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故應親近承事供養

  大慧外道世論令諸痴人墮在二邊(至)應勤觀察 外道計五陰不從因生。故起常見。計造色滅不能更生名斷見。如來所說唯是自心現量。不見生住滅者。此二差別勸勤觀察。莫如外道計執不舍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調伏攝眾生以戒降諸惡智慧滅諸見解脫得增長 如來調伏攝受眾生。常說修行三決定義。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以是名為三無漏學。學是道故解脫增長。能證實相。然戒為定體。慧為定用。偈文影略。非不言也

  外道虛妄說皆是世俗論橫計作所作不能自成立 言梵天等為能作。一切諸法為所作。妄計能所。如來法身真實自宗。彼不能成

  唯我一自宗不著於能所為諸弟子說令離於世論 言如來唯以一自宗故。出現於世。能所影像都無。為弟子說令離世論

  能取所取法唯心無所有(至)皆是世法論 上四偈略頌長行世論計執。如文可知 然外道邪見。雖有九十六種。並不離五見二因。五見者。謂十使煩惱中五利使也。如第三卷已略釋。言二因者。謂無因。邪因也。或計二十五諦從冥等生。或計六句和合等生。或謂自在梵天等生。或謂微塵虛空宿作等而為世間。及涅槃本。統收所計不出四見。謂數論計一。勝論計異。勒沙婆計亦一亦異。若提子計非一非異。若計一者則謂因中有果。若計異者則謂因中無果。三則亦有亦無。四則非有非無。余諸異計皆不出此。雖多不同。就其結過不離二因。謂從虛空自然生。即是無因。余皆邪因。此方儒道二教。若約君臣父子三才五常等。乃域中至化也。固不在言。且天竺外道。明說三世。亦信因果。知厭生死。樂求涅槃。但真源小差。致去道懸遠。而況專門之學。善上一身。縱有終身之憂。而無他世之慮。雖齊生死。強一榮枯。唯計自然。或推天命。如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若以自然為因。能生萬物。即是邪因。若謂萬物自然而生。如鶴之白。烏之黑。即是無因。又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者。若計太極為因。即是邪因。若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即計陰陽變易。能生萬物。亦是邪因。若計一為虛無自然者。則亦無因。然無因邪因。乃成大過。謂虛空自然等生。應常生故。昔說小乘之因緣。已破外宗之玄妙。是知佛法之淺淺。尤勝外道之深深故知殊方異域。總由迷正因緣。紛然異計。尚不知三界由乎我心。從痴有愛。流轉無極。安知性空之理。妙有之門。真如隨緣。性相無礙。圓融交映。涉入重重者哉。言有濫同釋教者。皆是佛法之餘。同涅槃經盜牛之喻。不能善取。加以水漿。乳猶難得。況抨驢乳而得醍醐。或識解膚淺。世智妄推。或苟求虛名。習邪見種。樹地獄之苦本。遏種智之深因。豈不哀哉。廣明異計。如瑜伽第六。顯揚第九第十。婆沙十一十二。及金七十論說。中百等論亦廣破之

  涅槃品第六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而諸外道種種分別 因上外道問。虛空涅槃及非擇滅。是所作耶。非所作耶。佛言大慧。虛空涅槃及非擇滅。本無體性。但以數有三耳。故舉如來說何法以為涅槃。而諸外道各妄分別。起涅槃見

  佛言大慧如諸外道(至)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言非彼外道妄計涅槃。能得隨順真實涅槃

  大慧或有外道言見法無常(至)非以見壞名為涅槃 有外道言。作無常等觀故不戀境界。觀成得定故。色心心數諸法不現在前。亦不緣念三世境界。痴愛業因盡故。如燈膏盡不復明。如種敗不復芽。如火滅薪無不復燃。能所取不起故。妄分別不生。於此有餘無餘作涅槃想。此聲聞涅槃也。以見滅壞分段生死。始得涅槃故。亦同外道

  或謂至方名得涅槃境界想離猶如風止 言方論師。計從方生人。人生天地。滅後還入於方。謂方是常也。風仙論師。計風能生殺萬物。風性亦常。皆謂得涅槃也

  或謂不見能覺所覺(至)常無常見名得涅槃 圍陀論師。計梵天能生一切是能覺。萬物為所覺。伊賒那論師。所計一切從伊賒生。物是無常。而彼是常。謂不見能所。不起分別。名得涅槃

  或有說言分別諸相(至)深生愛樂執為涅槃 裸形論師作如此計。不知相從心現也。又雲一類以無想天為涅槃。及以四空處為涅槃者。皆作此所計

  或謂覺知內外諸法(至)有性不壞作涅槃想 毗世論師。計虛空及四大性三世不壞也

  或計我人眾生壽命及一切法無有壞滅作涅槃想 常見論師。計我及諸法更無壞滅

  復有外道無有智慧(至)作一切物以為涅槃 女人眷屬論師。計有自性及以士夫。功能轉變作一切物也

  或有外道計福非福盡(至)是實作者以為涅槃 苦行外道計罪福俱盡。凈眼論師計不由智慧。諸惑皆盡。摩陀羅論師計大自在天。是真實能作眾生生死者

  或謂眾生展轉相生(至)以不了故執為涅槃 尼揵子論師計劫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展轉相生。不知是無明愛業而為根本。謂一切物滅歸於彼。而為涅槃

  或計證。於諦道虛妄分別以為涅槃 僧佉論師計二十五諦從冥而生。自然四德。謂證真實諦道

  或計求那與求那者(至)俱及不俱執為涅槃 摩醯首羅論師計摩醯首羅一體三分。有大功能與功能者而共和合。墮四句見。執為涅槃

  或計諸物從自然生(至)即執自然以為涅槃 自然論師所計有二。若以自然為因能生萬物。即是邪因。若謂萬物自然而生即是無因

  或謂能解二十五諦(至)守護眾生斯得涅槃 迦毗羅論師。以明了二十五諦為涅槃。若能受六德論令萬民安樂。安樂之性即是涅槃

  或有說言時生世間時即涅槃 時敬論師計時節為因。能生世間諸法

  或執有物以為涅槃(至)與涅槃無別作涅槃想 或以有性為涅槃。或以無性為涅槃。或以有無二法為涅槃。或以萬物是諠動。涅槃是寂靜。此二無別為涅槃也。以上外道種種妄計。起涅槃見。具如提婆等論廣釋其相

  大慧復有異彼外道所說(至)及以意識名得涅槃 此示如來真實涅槃。令開悟已隨順證入。如經自明 故成唯識論。約三乘人。本有修顯涅槃義別。通有四種。余皆邪見 一本來自性清凈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塵所染。而本性凈。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內自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余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無住處大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佛世尊可言具四 上諸外道種種異計。即是迷此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墮於邪見。各妄分別起涅槃見也。上修無常觀。不念境界。如燈盡等起涅槃想。即此有餘依無餘依涅槃也。上能了達唯心所現。入於佛地。超心意識等名得涅槃。即此無住處大涅槃也(涅槃。古翻雲無為。亦云滅度唐譯雲圓寂。謂德無不具。障無不盡也)

  大慧彼諸外道虛妄計度(至)汝及諸菩薩宜應遠離 言諸外道種種計度作涅槃想。既違正理。竟無所成。唯增妄識馳騁散亂。往來生死不得解脫。是故勸諸菩薩應遠離也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外道涅槃見各各異分別(至)愚痴妄分別 明諸外道妄涅槃見。無解脫方便妄生解脫想。人人邪解各自異趣。悉是愚痴妄分別

  一切痴外道妄見作所作(至)真實滅苦因 世論言說是三界生死本。離世論言說。是名真實滅苦之因

  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實(至)分別則不生 言妄想心鏡中現於境界。無實故不得說二。愚夫不知故見有二。若了唯心。能取所取妄想不生

  心即是種種遠離相所相(至)凡愚不能覺 言從妄心生種種境界。既從妄想心生。故無能相所相如愚所見妄分別者。雖見即是無見。三有亦爾。愚不能覺

  經經說分別但是異名字若離於言語其義不可得 言妄想分別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若亡詮會旨。妄分別義悉不可得

  法身品第七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大慧因上明真實涅槃超心意識。故舉能證涅槃如來法身應正等覺自覺性以請問。令我等菩薩得是善巧。自覺覺他

  佛言大慧如汝所問(至)如是等為異不異 言如來法身應正等覺。為作法耶。非作法耶。為是果耶。為是因耶。為能相耶。為所相耶。為言說耶。為所說耶。為能覺耶。為所覺耶。為異此等辭句有如來法身耶。為即此等辭句是如來法身耶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至)何以故俱有過故 明如來法身是作是非作等。俱有過咎。故佛遮彼過。總言非也

  大慧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至)非作因成故 若如來法身是作法。則是無常。佛不忍可。若非作法。則無體性。非作因成。是故法身非作非非作也

  若非因非果則非有非無(至)如來所有一切句義 若非作非非作。則非因非果。若非因非果。則非相非所相。故言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則非說非所說。故言超過四句。夫墮句者名曰世間。故言四句者。但隨世間而有言說。若超四句唯有言說。則如石女兒也。石女兒者唯有言說。不墮四句。以不墮故不可度量。則非覺非所覺也。智者應知如來所有一切句義亦如是。豈有異此即此辭句。是如來法身耶

  大慧如我所說諸法無我(至)如來句義應知亦然 此引昔權以明今實也。我常方便說一切法無有我性。故說無我。非是無有陰界入法之自性也。欲比法身與陰界入合。無有陰界入生死自性。非無法身常住自性。故云如來句義應知亦然。故地持經中明二法性。一事法性。性差別故。二實法性。性真實故。此陰界入諸法自性。即事法性也。如來法身常住自性。即實法性也

  大慧譬如牛無馬性(至)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是 譬如牛馬合群。牛非馬性。馬非牛性。馬體上不得說牛性是有是無。然非無馬體自性也。以況法身與陰界入諸法合。法身上不得說陰界入性是有是無。然非無法身自性。故云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自相而非有即有也。言非有者。無有諸法自性也。即有者有法身常住自性也。然唯證相應。非諸愚夫之所能知也。何故不知。以諸愚夫有妄分別。故不知耳。言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悉亦如是者。明如來法身。有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超過有無常住自性。故云悉知亦然

  大慧如來與蘊非異非不異(至)一切法亦如是 明如來法身與五陰法離一異也。故以牛角為喻。如於五陰於界處等一切法亦然。如經自顯

  大慧如來者依解脫說(至)然有差別故非不異 上明法身與陰界入系縛諸法。離異不異。此又明與出世解脫法離異不異也。如來法身以解脫名說言。如來與解脫。非異非不異也。若如來異解脫者。則同色相即是無常。若如來與解脫一者。則人與所得法即無分別。修行者見應無差別。然有能證人。所得法差別。故非一。是故如來解脫。離異不異也

  如是智與所知非異非不異(至)無有滅故則如虛空 自此以下明如來真實法身也。智者法身也。所知者陰界入也。言真實法身。知一切境界離有無一異。常無常等四句妄見。超見覺聞知一切心量。唯有言說。無生無滅。猶如虛空。故華嚴雲。欲知諸佛心。當觀佛智慧。佛智無依處。如空無所依

  大慧虛空非作非所作(至)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躡前重釋結酬所問。明如來法身正等覺者。永離一切諸根境界。不可以識情虛妄測度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出過諸根量非果亦非因相及所相等如是悉皆離 下有七偈頌法身離念。超過二見。此總明悉皆離也

  蘊緣與正覺一異莫能見既無有見者云何起分別 蘊緣者陰界入也。正覺者法身也。言法身與陰界入離一異也。若無有見者。不得分別有一異

  非作非所作非因非非因非蘊非不蘊亦不雜余物 言法身離上來等法過咎也

  非有一法體如彼分別見亦復非是無諸法性如是 言法身非有一法體。如彼愚夫妄分別見。雖非愚夫所見性。亦復非是無也。諸法性如是者。謂諸法性本來亦爾。離有離無不可言說

  待有故成無待無故成有無既不可取有亦不應說 夫方便教說有無者。相形待而生故。為遣執有故言無。遣墮無故言有。若言法身超一切量。無既不可取。有豈容言說

  不了我無我但著於語言彼溺於二邊自壞壞世間 言愚夫不知如來法身。體離有無。計我無我。著於言說。溺於一切二邊過患。則自壞壞他流轉生死

  若能見此法則離一切過是名為正觀不毀大導師 若能見此如來法身。則離有無一切過患是故名為能正觀察。不毀導師所說法要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云何說是如來異名 大慧因上言如來法身。無有生滅。又如佛昔修多羅中。分別攝取不生不滅。說此即是如來異名。然不生不滅。此則無法。云何說為如來異名。故大慧舉此二教相違。以請如來會通。為是無性。為是如來異名

  如世尊說一切諸法(至)唯願世尊為我宣說 若法不生。則無有少法可取。誰是如來者。則墮無見。若言攝取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既有可攝取。則墮有見。故復請世尊為我宣說。庶不墮二見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至)七地菩薩不了其義 言我說如來異名名不生不滅。非是無法者。答上問言此則無法也。亦非攝取不生不滅者。答上問言云何說是如來異名也。亦不待緣者。答不墮有見也。亦非無義者。答不墮無見也。我說無生非即非離。即是如來覺法自性種類俱生意成法身之異號也。然此不生不滅。凡愚外道。昧劣二乘。七地菩薩心量未滅。非其境界。是皆不能了耳

  大慧譬如帝釋地及虛空(至)而有多體亦非無體 言佛雖有名字差別。終無異體別陳。故引帝釋乃至手足。隨一一物雖有多名。其體唯一

  大慧我亦如是(至)而不知是如來異名 如來上酬大慧所問。先以法說。次引喻明。此又以法而與喻合。言阿僧祇者。此雲無數。余文可知

  其中或有知如來者(至)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如上略舉或有知者五十種名。以例多數也。毗紐此雲大力。迦毗羅城名。以佛生彼城。因名迦毗羅仙也。因陀羅此雲尊重。俱毗羅及戍迦。未見正譯。如是等滿三無數百千名號。稱謂不同。然其體唯一。無有增減。此方余界有利根者。能知如來法身隨眾生心現。實無去來。譬如皎月影現眾水。何有出入哉

  但諸凡愚心沒二邊(至)不知是佛差別名號 言彼愚夫墮二邊見。雖亦承事供養。不了名義。執著言說。昧於如來真實法身。實無去來。而謂不生不滅同於無法。不明是佛隨眾生心現種種名字

  如因陀羅釋揭羅等(至)謂言即義無別義體 釋揭羅。此雲勇猛。言等者等余也。因陀羅釋揭羅等。並帝釋異名。以徒信名教昧於實體。於諸法中隨言取義。諸愚痴者作如是言。義如言說無有別異。謂言即義體性亦無。是人不了言說生滅。義非生滅

  大慧彼人愚痴(至)離有離無故無生無體故 明一切語言墮於名字。而真實義不墮名字。以離有無。無受生。無身相。是故不墮

  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至)唯除不墮於文字者 如來應機所說諸法。雖盈龍宮遍法界。其實不墮文字言教。文字語言本性離故。唯除方便正顯實義。不墮名教者。是達如來說法之微意也

  大慧若人說法墮文字者(至)非不隨義而分別說 言若人不善說法。墮文字言教者。名虛誑說。三世如來及諸菩薩。其實未嘗說答一字。諸法性相離故。亦非不隨真實義故。假分別說以顯耳

  大慧若不說者教法則斷(至)非為成立聖自證處 上如來欲令眾生知義故。假作言說。以顯愚夫計著言說。不得真實義也。眾生聞此。念言如來何故不直說真實義。而作言說。令眾生計著。不得真實。義何也。為除此疑故。明不得直說真實不生不滅法。令眾生起疑斷滅無三乘等空見過也。正得方便假文字說。若不假方便說者。教法則壞。無三乘聖人。誰說為誰。是故菩薩當莫著文字隨宜說法。明方便言教。是諸如來隨眾生心欲解不同而為開演。令達諸法唯心所現。舍內外分別。轉滅妄識。不是成立如來自覺聖智所證處也

  大慧菩薩摩訶薩應隨於義(至)不能令人心得悟解 此示菩薩。應依實義莫隨言說。若依文字者。損壞自他不得明悟

  若能善知一切法相(至)若不斷佛種則得勝妙處 言能知實義者。有如上廣大利益也。勝妙處者。即是自覺聖智所證處耳

  大慧菩薩摩訶薩生勝妙處(至)真實之法離文字故 明最後身菩薩得勝妙處已。出障圓明。能盡未來。以十自在力。化有情類。令悟真實。離文字故。不應如上起執著也。言十自在者。所謂初命自在。以於壽命修短應物故。心財業生願信如智法等。亦復如是。具如華嚴所明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至)莫著言說如觀指端 愚夫計著言說之指。不得實義故。有此二喻。先喻執詮忘義。次喻應證義舍詮。各有法合如文具明。是故結勸宜修方便。故華嚴雲。若欲求除滅。無量諸過惡。當於佛法中。勇猛常精進。莫徒執名教。如觀指端無異

  大慧實義者微妙寂靜(至)著文字者宜速舍離 此明由悟真實義故。離諸妄想散亂而得涅槃也。真實義者從多聞者得。多聞者謂善思修隨順於義。非獨善言說也。不令自他墮外道惡見名曰多聞。是故欲求實義者當親近。與義相違者慎勿近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及非數滅不生不滅 因上佛言為愚夫故。不得直說真實不生不滅義。猶如嬰兒不應食生。故復問言如來所說不生不滅非有奇時。何以故。一切外道亦說作者不生不滅。與佛世尊說三無為法不生不滅無有異也

  外道亦說作者因緣(至)與外道說無有差別 上言佛與外道同說不生不滅法。此又言同說因緣生諸世間。故亦無有異

  外道說言微塵勝妙(至)若有若無皆不可得 此出外道不生滅義九物體也。一時。二方。三虛空。四微塵。五四大種。六大梵天。七勝妙天。八大自在天。九眾生主。即神我也。謂諸外道計此九物不生不滅。能與生死諸法作因。通名作者。與佛大乘說一切法本非生滅。若有若無悉不可得亦無異

  世尊大種不壞以其自相(至)如向所說是則應有 於九物中。舉一大種結難如來以例余也。言四大種亦不滅壞。周流七趣。自性常住。不生不滅。如來分別所說諸法。雖稍異之。其實無非外道已說。若有不同願說所以。如無別義。一切外道即是如來。世尊常說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無有是處。如向所說是則應有。以其所說與如來無異也

  佛言大慧我之所說(至)一切諸法非有非無 言如來所說不生滅義。不與外道同也。故不生無常生滅論。外道計執一切諸法有實性相。得不生不滅。如來不墮有無品故。凡所說法。離有無生滅也。云何離有無。如幻夢色正在夢時。不得言無也。然彼色相非實有故。不得言有也。能所見取皆不可得。故說諸法不生不滅。離有離無

  若覺唯是自心所見(至)是凡愚事非賢聖耳 能覺唯是自心現量。安住法身真實自性。無妄分別。世間所作生死事業。皆寂靜故。妄想作事。非聖人也

  大慧妄心分別不實境界(至)起生滅見非諸聖人 此引小兒見乾闥婆城。及幻化人商賈出入。心謂實有。愚人妄起生滅不生滅法。為有為無。亦復如是。其實幻人不出不入。諸法亦爾。離生離滅。凡夫妄想起諸異見。非聖賢也

  言虛妄者不如法性(至)不生不滅則是涅槃 言如來所說真實法性而有奇特也。妄想者不如實義以悟法性故。起種種諸顛倒見。執一切法有實性相。不見本來寂靜義故。不能離妄分別也。是故無相見者。與涅槃為因故勝。不同相見。計得不生不滅者是受生因。達無性相。無有妄想生住異滅。寂靜妙常。則涅槃也

  大慧言涅槃者見如實處(至)爾時世尊重說頌言為除有生執成立無生義(至)云何為我說 此言無生無因者。謂非如外道。妄計作者。而為能生諸法因也。故楞嚴經雲。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離諸和合緣智慧不能見以是故我說空無生無性 離諸妄緣無能見者。是故說空無生無性

  一一緣和合雖現而非有(至)世事皆如是 妄緣合成。本無自性。雖現可見而非實有。故論問雲。若一切法皆非實有。如何現前分明可見。答雲鏡像水月。乾闥婆城。夢境幻事。第二月等。分明可見。豈有實耶。唯識亦云。現見如夢中。見所見不俱。見時不分別。云何言現見。野馬即陽焰游氣

  折伏有因論申述無生旨(至)外道咸驚怖 言外道聞說無因無生。即作斷滅怖畏

  爾時大慧以偈問曰云何何所因復以何故生於何處和合而作無因論 言云何者。曾有大士語外道言。汝生法云何生。為從有因生。為從無因生。答言從有因生也。言何所因者。謂既從有因生。即問何所因。答言從微塵世性。四大種等因生也。言復以何故生者。謂又問彼大種等復以何故生。答言四大種等無因生也。言於何處和合。而作無因論者。謂若四大種等無因。無因則無法。無法則無處。無處則無和合。無和合則無生。何得立四大無因生諸世間論。大慧舉此重請佛決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觀察有為法非因非無因彼生滅論者所見從是滅 佛言應觀有為一切諸法。非有因生。非無因生。故說無生。以滅外道生滅戲論。問曰現見諸法有生有滅。云何言無耶。答雲一切諸法緣起無性。故無生滅自體可得。生即無生。滅即無滅。如陽焰水。本自干爾。故金剛三昧經雲。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如上九偈破外道計從邪因生。故說無生

  爾時大慧說偈問曰為無故不生為待於眾緣為有名無義願為我宣說 為無故無生耶。為待於眾緣故無生耶。既有不生名。不應無此不生義。惟為分別說也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非無法不生亦非以待緣(至)此是無生相 如來答言悉皆非也。此是意生法身名作無生。外道二乘七地菩薩非其境界

  遠離諸因緣無有能作者(至)我說是無生 離二性者。離內外二性也。余文可知

  外物有非有其心無所取(至)無生故說空 非如太虛斷滅空等故說空。謂法身無生故說空。自此已上八行偈。說如來意生法身以為無生

  因緣共集會是故有生滅(至)俱非亦復然 若離妄緣。更有別法而謂因果一性異性。是諸外道凡愚妄想也。有無不生俱非四句。亦復如是

  唯除眾緣會於中見生滅(至)生義不可得 凡夫不能了諸妄緣。是故長劫為之鉤銷。連環不斷。故目因緣名鉤鎖也。若離妄緣無別生法

  我說唯鉤鎖生無故不生(至)別有於諸法 此末一偈。是牒外道救立生法是先有。要待因緣生。譬如暗中物是先有。要待燈照始得見。故言鉤鎖現若然。謂因緣現生法。亦如燈光現暗中物。佛言若如此論者。是則離因緣外。別更有生法也

  無生則無性體性如虛空(至)是則無生忍 言無彼剎那生住異滅四相生故。可謂無生。此則名為無生法忍

  一切諸世間無非是鉤鎖(至)此則非教理 此言無明與愛業者。於十二有支因緣中。略舉其三也。若具言之。即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此明三世妄因果法。謂過去有二支因。一無明。二行。現在有五支果。一識。二名色。三六入。四觸。五受。現在有三支因。一愛。二取。三有。未來有二支果。一生。二老死。言一切眾生。無始已來。皆為無明十二因緣。長劫鉤鎖。往來三界牢獄之中。無有出離。智者了悟修道斷除。即得解脫。故云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即老死滅。當知滅妄因緣故須修道。問云何修道。答推求十二因緣根本乃是無明。因無明故起煩惱業。因業故起果報而有諸苦。皆因無明為根本。如人伐樹。須先斷其根。問無明何者是。答不覺心是。以不覺故妄起分別。心外見法。謂有謂無。謂是謂非。謂得謂失。受諸果報身心等苦皆由無明。我今欲斷無明。先須自覺心源。隨心所起一切妄想。皆從不覺心生。須知自心之性本無生滅。亦無來去。何以得知。一切妄念忽然而起。覺即不生。云何名覺。如貪嗔痴起時。還以自心觀察推求此貪嗔痴有何形狀。為青黃。為赤白。為未來。為過去。為現在。為在內外中間。推求貪嗔痴都無形狀。若本來是有。今日覺時亦應可見。今覺既無。故知由不覺故忽然妄起。覺即不生。故覺是無明對治。此現在無明不得心。以無無明故。一切妄想煩惱不生。煩惱不生故業不生。故無過去二因。無二因故。現在五果不生。五果不生故。愛取有三因不生。現在三因無故。未來二果報不生。名斷十二因緣鉤鎖。此十二因緣無處名為涅槃。此自覺聖智名為菩提。依此十二因緣觀察修行者。通有三類。上智觀者得佛菩提。中智觀者得緣覺菩提。下智觀者得聲聞菩提。故肇論雲。三乘觀法無異。但心有大小為差矣

  生法若非有彼為誰因緣展轉而相生此是因緣義 言生法若非實有。彼因緣與誰為因緣。此二句牒外道計也。以其展轉相生故。正知有因緣義。無別有生性也

  堅濕暖動等凡愚所分別(至)清涼八支道 以人異故說異。非法性有異。以病別治殊。非真如有別。故言唯有一大乘。清涼八支道。八支道者。能生一乘果法之因也。一即八。八即一。圓融交映。無二無別。受一非余。是為偏見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
推薦閱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如何看待知乎上某些佛教徒的回答?
《大乘學佛入門百問》之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 (必成正覺第七)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六十九集)  1999/11/1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69

TAG:大乘 | 楞伽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