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63紅樓細讀:夢幻風塵。無恆、無常、無奈,人生就是「三無」產品
01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剛才朗誦的就是《西江月》詞,這兩首詞描寫的是賈寶玉「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的性格。
今天咱們紅學講座的題目是:夢幻風塵。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對人生的描繪,那麼《紅樓夢》的作者在描寫人生的時候,他對人生有什麼樣的見解?或者說他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什麼?
今天我們主要講《紅樓夢》的前十六回。我覺得前十六回非常重要,它相當於《紅樓夢》的一個非常大的開頭,有一點像話本小說前面的「入話」。我們看宋元話本小說,說書人在說書的時候,一開始人比較少,他往往先說一兩個小故事,這就是「入話」,又叫「得勝頭回」。前十六回實際上把整部書的思想,整體上預演了一遍。
02
我們先看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夢幻風塵」這四個字,就是我從第一回的回目中摘出來的。我覺得它表現了《紅樓夢》的一個非常深刻的主題思想:夢幻風塵。
我們先看第一回的開頭,這麼一段: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但書中所記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我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日,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負罪固多,然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所以蓬牖茅椽,繩床瓦灶,並不足妨我襟懷;況對著晨風夕月,階柳庭花,更覺潤人筆墨。雖我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賈雨村」云云。更於篇中間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兼寓提醒閱者之意。
開頭這一段非常重要。從題目上看,「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揭示的是一個「夢幻風塵」;從上面這一段簡要的交待看,還是強調了「夢幻」。所以「夢幻」這兩個字,就是此書的一個本旨,因此這本書又叫《紅樓夢》。
什麼是夢幻風塵呢?
首先,什麼是風塵?風塵就是紅塵。紅塵就是我們的世俗社會,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終於斯的環境。風塵前面有一個修飾語,那就是說風塵是夢幻的,像夢一樣,不能長久,變幻無常,無可解脫,這也是夢的性質。夢有很長的嗎?沒有。你的夢是四十八小時嗎?不可能。過量服用安眠藥,肯定就醒不來了。所以說夢無長久。
第二,夢是什麼?夢是很無奈的,你不能去掌握它,不能擺脫它。你不想做這個夢,不想做不行,因為你已經做了;你想做這個夢,你想夢到你的夢中情人,結果根本就沒有夢到。這就是夢的特色,實際上這也是人生的一個特色。我們整個人生,就是夢幻的風塵,人生如夢。
人生有什麼特點?我總結出三大特點:第一,無恆。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是長久的,你活到了一百零八歲,那一百零九就沒有了。第二,無常。在你有限的生命當中,它是變化多端的。第三,無奈。你幾乎不可以解脫,因為你毫無選擇的餘地。你生在富貴之家,你就是個富二代;我生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我只能去種地,最起碼我小時候種過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命」。
無恆、無常、無奈,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三無」產品。
03
我們先看第一個,無恆。
「彩雲易散玻璃脆」,這是白居易的一句詩,它揭示了人生無恆的狀態。我們總是說長生不老,卻從來沒有過真正長生不老的人,長生不老只是一個不老的傳說而已。到現在,我們還傳說著長生不老,並且將永遠地傳說下去。但是,我們沒有見過一例這樣的事實。我們面臨的是什麼?是死亡。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面臨死亡,文學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也經常描寫死亡。死亡是文學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所要描繪的一個永恆的題材。
僅僅是《紅樓夢》的前十六回,就描寫了大量的死亡。下面是我做的一個不太全面的統計:
1黛玉之弟,三歲早夭。
2賈敏,一病而亡。
3賈敷(賈敬之兄),八九歲死了。
4賈珠,不到二十,一病就死。
5馮淵,十八九歲,被薛蟠的家奴打死。
6賈瑞,被鳳姐害死。
7秦可卿,病死?自縊?總之是死了。
8瑞珠,觸柱而亡。
9林如海捐館,就是死了。
10張金哥自縊,守備之子投河。
11秦業氣死,秦鍾羞愧而病死。
我們打開《紅樓夢》第二回,首先一個人就死掉了。黛玉出現的時候有交待,她有個弟弟,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她的母親賈敏,一病而亡。還有賈敷,也就是賈敬的哥哥,八九歲的時候就死掉了,也是早亡。還有李紈的丈夫賈珠,不到二十就娶了個老婆,就是李紈,後來還生了個兒子,然後一病就死。賈敏是一病而亡,他是一病就死,都是非常的乾脆。
然後是馮淵,他是被薛蟠的家奴打死的,薛蟠自己不需要動手,他的家奴就把他的競爭對手馮淵給打死了。這個馮淵也非常倒霉。十八九歲的馮淵,本來是喜好男風的,女人他是瞧都不瞧的。自從見了香菱之後卻魂不守舍,這回決定痛改前非,以為一輩子守著香菱過一個非常小康的日子也就足夠了。沒想到,這樣一個夢幻情緣卻以他的死亡告終。正如書中所說:「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見一對薄命兒女!」
賈瑞更可憐!被美麗的鳳姐給害死了。
再看秦可卿,秦可卿之死是個謎,根據第五回的提示,秦可卿是上弔死的,而正文的描繪是病死的。秦可卿有一個丫環叫瑞珠,秦可卿剛剛病死之後,瑞珠竟然莫名其妙地觸柱而亡。什麼是觸柱而亡?以前的大戶人家,屋子裡都有非常粗壯的柱子,我們到故宮還可以看到那種柱子,那個撞一下是比較保險的,一般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九十九。對於瑞珠的死,整個賈府上下都感到奇怪。除了這個死的丫環之外,秦可卿還有一個丫環叫寶珠。我們發現她的丫環名字里都有個「珠」字:瑞珠、寶珠。有的學者就據此懷疑:秦可卿和她的公公賈珍私通,一不小心懷孕了,珠胎暗結,所以她的丫環名字里都有個「珠」字。她十分羞愧,就上吊自殺了。這種懷疑是有道理的。
第九個是「林如海捐館」。「捐館」是死的委婉說法,「館」是他住的地方,「捐館」,自己住的地方不要了,捐給別人住了。林黛玉的父親也去世了。
還有我們上一次講過的,張金哥和守備之子的故事。這一對戀人也去世了,張金哥自縊而死,守備之子投河而死。
我們再看秦可卿的父親秦業,又稱秦邦業,他是被氣死的。本來秦可卿去世,秦業就很傷心,好在還有一個兒子,希望這個兒子將來能發達。但是秦鍾很不爭氣,和小尼姑智能糾纏在一起。秦業發現之後把智能趕跑了,把秦鍾打了一頓,自己非常生氣,一氣而死。秦鍾本來就帶病未愈,又挨了打,加上看到自己的父親被自己氣死,心裡很羞愧,結果一病不起,最後死掉了。
我們可以看到,前十六回描寫了大量的死亡。作者就是在提醒我們讀者,死亡是不可以躲避的,生死是無定的。生命,在無限的宇宙面前,是非常渺小的。
我就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我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曾經到棗莊學院找我的同學。棗莊學院後面有一個非常大的水庫,當時正是七月份,我和我的同學就到那個大水庫里游泳,我們要游到對面去。結果游到水庫的中心的時候,我的同學非常正常,但是我已經虛脫了,幾乎要抽筋了。這時候就非常危險,看遠處是青山隱隱,看近處是綠水悠悠,我又一次想起了偉大的《紅樓夢》。
這時候怎麼辦呢?還是我這個同學有主意,他說:「前面的路我們不熟悉,我們還是游回去吧。」這裡也提供給大家一個借鑒:當你游水庫時,游到中間,正好游到中間四面不靠的時候,如果是感覺自己體力不支,還是按照原來的路線游回來,這樣比較保險。這樣,我就撿回了一條命。所以今天才能站在這裡講紅學,講夢幻風塵。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可能就會成為那位同學永遠的傷感的記憶。
剛才我們舉的《紅樓夢》中的這些事例,還有我個人的經歷,都說明了在無限的宇宙面前,我們有限的生命顯得非常渺小,可以說是滄海一粟、九牛一毛、紅樓一夢!
這是無恆,就是說人生非常短暫,「六朝舊事隨流水」,「是非成敗轉頭空」。
04
第二,在我們有限的生命當中,從開始到終結,都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我稱之為「無常」。「無常」就是不能自主,變幻無常,充滿著一個又一個偶然性。那麼,《紅樓夢》的作者用什麼表現的呢?兩個人物,嬌杏和香菱,這兩個人物來表現人生的無常。小說一開頭就寫了嬌杏和香菱。
我們看嬌杏,她的命運是怎樣改變的?是偶遇、誤會、巧合,改變了她的命運。《紅樓夢》對嬌杏評價非常高,說她是「命運兩濟」,這當然是一個比較誇張的說法。在第一回,就描繪了嬌杏和落拓的讀書人賈雨村的偶遇:
這裡雨村且翻弄詩籍解悶,忽聽得窗外有女子嗽聲。雨村遂起身往外一看,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裡掐花,生的儀容不俗,眉目清秀,雖無十分姿色,卻也有動人之處。雨村不覺看得呆了。那甄家丫鬟掐了花,方欲走時,猛抬頭見窗內有人:敝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方腮。這丫鬟忙轉身迴避,心下自想:這人生的這樣雄壯,卻又這樣襤褸,想他定是主人常說的什麼賈雨村了,每有意幫助周濟他,只是沒甚機會。如此想,不免又回頭一兩次。雨村見他回了頭,便以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便狂喜不禁,自謂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豪,風塵中之知己。
賈雨村把嬌杏看作自己的風塵知己,這顯然是一次偶遇之下的一個誤會,但這個誤會改變了嬌杏的一生。後來賈玉村在甄士隱的幫助下考中了進士,做了父母官,第一項任務就是納嬌杏為妾:
卻說嬌杏那丫鬟,便是當年回顧雨村的,因偶然一顧便弄出這段奇緣,也是意想不到之事。誰知他命運兩濟,不承望自到雨村身邊,只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載,雨村嫡配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將他扶作正室夫人。正是:偶因一回顧,便為人上人。
偶然的回了一次頭,就由一個小丫鬟變成了妾,又馬上由妾轉了正,連升三級。所以說,人生是無可預料的。但是,對於賈雨村來說,情場得意,官場就又很不得意了。本來是十分得意的,但是,「今已升了本縣太爺,雖才幹優長,未免貪酷」,什麼是「貪酷」?「貪」就是撈得多,「酷」就是往下分得少,「貪酷」就是自己撈得多的同時往下分得少了一點。「且恃才侮上,那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參了一本……龍顏大怒,即批革職」。情場很得意,但是官場很失意,被罷官了。這就是第二回,作者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場景。
我們再看香菱,香菱原名甄英蓮,她是一個富家小姐,生來富貴。她的命運和嬌杏正好相反。她失蹤了,然後被拐賣了,賣給薛蟠做妾,受到薛蟠的妻子夏金桂的迫害,是一個「有命無運」的人。她的命非常好,一生下來就生在富貴人家。古人把一個人的出身叫做「命」,「命」是不可以選擇的。什麼是「運」?就是命的流程,命的伸展,說白了就是後天的發展。先天條件非常好,生在富貴人家,但是後天的發展非常糟糕。這裡,紅學家蔡義江先生曾經做過分析,他說:「嬌杏回頭看雨村,本出於好奇,並無愛慕之意。只是一個偶然的機緣,由一個被人役使的卑賤丫鬟,變成了役使別人的闊太太……丫鬟嬌杏成了主子,可是她侍候過的主子小姐英蓮卻淪為奴婢。作者借這些情節表現封建社會人們的生活榮枯不定,慨嘆人世無常。」
我們看嬌杏,她不過是一個小女子,無權無勢,在甄家當一個小丫鬟,有幾分姿色,這幾分姿色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看出來的,不一定長得多麼漂亮。她的遭遇和傳說當中的竇太后非常相似,我們都看過竇太后的故事,很傳奇。竇太后(電視劇說她叫竇漪房)年輕的時候陰差陽錯地嫁給了代王,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本來她應該分給別的諸侯王,結果太監糊塗記錯了,就分給了代王。沒想到去了之後,代王非常非常喜歡她,不久就生了兩個兒子。本來代王的正妻生了兒子也生了女兒,結果後來都死光了。正妻一看,「我的孩子都死光了,乾脆我也死吧」,她也死掉了。這樣論資排輩,竇丫頭就成了正妻。後來漢文帝做了皇帝,她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皇后。這就是一個非常傳奇的故事,和嬌杏的經歷非常相似。
除了香菱和嬌杏之外,我們還要重視一個人物,就是鄉村二丫頭。我個人非常重視這個人物,我覺得作者花費筆墨描寫她是非常有深意的。嬌杏通過偶遇、巧合,最後成為人上人;
鄉村二丫頭,她也有偶遇,但是不知所終。
是怎樣的一個偶遇呢?是鄉村二丫頭和賈寶玉的偶遇。
賈寶玉和鳳姐帶著秦可卿的棺材去墓地,在途中一個小村莊歇息。在這個小村莊,賈寶玉感覺太新鮮了,好多農具他都不認識,問這問那。
見炕上有個紡車,越發以為稀奇。小廝們又告以紡線織布之用。寶玉便上炕搖轉作耍。只見一個村妝丫頭,約有十七八歲,走來說道:「別弄壞了!」眾小廝忙喝住了。寶玉也住了手,說道:「我因不曾見過,所以試一試玩兒。」那丫頭道:「你們不會,我轉給你瞧。」秦鍾暗拉寶玉道:「此卿大有意趣。」寶玉推他道:「再胡說,我就打了!」說著,只見那丫頭紡起線來,果然好看。忽聽那邊老婆子叫道:「二丫頭,快過來!」那丫頭丟了紡車,一徑去了。寶玉悵然無趣。只見鳳姐打發人來,叫他兩個進去。鳳姐洗了手,換了衣服,問他換不換,寶玉道:「不換。」也就罷了。僕婦們端上茶食果品來,又倒上香茶來,鳳姐等吃了茶,待他們收拾完備,便起身上車。外面旺兒預備賞封,賞了那莊戶人家,那庄婦人等來謝賞。寶玉留心看時,並不見紡線之女。走不多遠,卻見這二丫頭懷裡抱著個小孩子,想是她的兄弟,同著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情不自禁,然身在車上,只得以目相送。一時電捲風馳,回頭已無蹤跡了。
最後的八個字,非常富有象徵意義,「電捲風馳,已無蹤跡」,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我們一生中有多少機會,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在這一回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聽到二丫頭的信息。那麼,作家為什麼要描繪這樣一個二丫頭的形象呢?一個可愛的村姑的形象,十七八歲,她和嬌杏非常相似,但是她生活在鄉村,不在城市做丫鬟。我想她後來是嫁了人,很安寧地在農村度過她安穩的歲月。這就是二丫頭以後的命運。
多年以後,巧姐也成了一個村姑,也就是說,這個二丫頭就是多年以後的巧姐,她們的命運應該是相同的。巧姐到了農村,成了一個村姑,也從此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相對於嬌杏的「命運兩濟」,香菱的「有命無運」,二丫頭卻在農村獨享她的一份寧靜。這份寧靜也是非常好的,「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田園風光非常好。所以二丫頭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是不可磨滅的。
最近我寫了一個小說,實際上它的靈感就來源於二丫頭,小春姐就是二丫頭。講到這裡我忽然有一個感想,我們要了解作者想什麼太難了。好多同學問我:「你小說中的小春姐是不是你早年的戀人啊?」不是。「是不是農村真的有這麼一個小春姐?」不是。「那你的靈感在哪裡來的呢?」在《紅樓夢》當中來的,我描寫的就是《紅樓夢》當中這個二丫頭。「那總有一個生活的原型吧,這個原型是誰?」我告訴你,你會大吃一驚,是我!小說當中小春姐的原型就是我。實際上我是寫的我。
這個小說已經說完了,叫《黃金衚衕》。就在彪叔國學000032中,沒讀的自己找到去讀吧。
這是人生第二個特點,《紅樓夢》當中揭示的人生的無常。
05
第三個是「無奈」。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人生是無恆的,沒有長生不老的人。我們也看到,在有限的人生中,充滿了變數,充滿了偶然。但是,第三點更令人感到可悲,什麼呢?就是無奈,就是你不能解決前兩個問題。
比如說我們活到八十九歲就可能去世了,能不能延長?也能延長,能延長到一百三十六,但再往上延長就難了。人生充滿了偶然的變數,能改變嗎?不能改變。這就是人生的第三大特點,叫「無奈」。這種無奈在《好了歌》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好了歌》大家都非常熟悉,窮困潦倒的甄士隱,聽到一個跛足道人對他唱了這首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好了歌》實際上是描繪了四樣東西:功名、金銀、嬌妻、兒孫。把它們本質化一些就是功名、金錢、愛情和親情,也就是權、錢、色、親,這是我們人生的四大牽掛。
第一,名利心,也就是「權」,人人都有,去不掉。就連孔子也不能逃脫,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也」,君子最遺憾的是自己去世之後,偉大的名聲沒有留在世間。
第二個,錢。我們每個人都很挂念,比如說我經常看看日曆,「到六號了沒有?」到六號就發工資啊,看著日曆過日子。
第三,就是「色」。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躲避,孔子也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每個人好德就像好色那樣就好了。這就是我經常說的,有同學問:「老師,我怎樣才能考上北大呢?」你就像愛自己的初戀情人那樣愛北大,你就可以考上了。你整天不睡覺在那兒複習,還能兩眼發亮,就肯定能考上。就是說,以初戀的情懷去複習,無往而不勝。別說北大,什麼大都能考上,哪個大咱就考哪一個。
第四點最重要,就是親情。親情是不能避免的,這個是我們最大的牽掛。親情是本能,不能忘也不可以忘。因為你忘了之後,和禽獸就沒什麼區別了。何況禽獸也講究親情,禽獸好多它都有親情的,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這就是我們人生的困境,明明知道這四樣成了我們的牽掛,成了我們的牽絆,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非常痛苦,我們卻沒有辦法擺脫它,沒有辦法解脫。
再回到小說中來,賈雨村和甄士隱出現在小說的開頭和結尾,起到了一個巨大的象徵作用。我把他們看作兩個「串場人物」,從頭串到尾,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實際上,賈雨村和甄士隱就是我們周圍的人,說白了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整個世界,我們周邊的環境,實際上任何時候都只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是庸人,就是賈雨村;第二種人是高人,就是甄士隱。
先看第一種,庸人。庸人就是平常的人,那就是賈雨村。賈雨村先生是一個很平常的人。有人說「賈雨村太壞了」,大家想一想,賈雨村是最正常不過的人,他也有正直之心,他內心也有良知,他一開始斷案的時候也想公正地去斷。但是,他為了保證自己的官位,他認為升官發財比良知稍微重要一點點。這難道錯了嗎?沒有錯。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是這樣做的,我們好多人為了謀取一點利益,就會犧牲自己的一點良知,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把賈雨村當成一個常人。整部《紅樓夢》當中描寫了好多賈雨村的行為,我覺得都是在一個正常的範圍之內。
第二種,高人。高人就是所謂的「性情中人」,甄士隱就是一個高人。在小說一開頭的時候,他是一個很悠閑的人,雖然並不很富裕,卻自願資助落魄的書生賈雨村。而且他資助賈雨村的時候,並沒有想著賈雨村以後發達了幫他一把,沒有這種想法。平常他就想幫助賈雨村,覺得這是一個人才,「每有意幫助周濟他,只是沒甚機會」,他資助賈雨村僅僅是因為賈雨村是個人才而已。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高人」。所以生活當中,我們的周圍就存在著兩種人:一種是平常的人,就是比較虛偽一點的人;一種是比較真誠一點的,性情中的人。這就是高人和庸人。
還有同學說:「那賈瑞呢?你剛才說了咱們生活當中的兩種人,賈瑞屬於什麼人?第三種人嗎?」我覺得他不是第三種人,賈瑞就是一個奇葩,他是庸人當中的人,有點小奇葩而已。最近流行一句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我覺得很適合賈瑞。所以說,我們這個世界很簡單,就兩種人,男人和女人,庸人和高人,普通人和文藝一點的人。
高人,也就是性情中人,往往都是比較文藝一點的。庸人和高人實際上共同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有情的社會,這個夢幻的風塵。
這兩種人是缺一不可的:如果都是高人的話,那麼整個社會都沒有什麼趣味了,也不會發生什麼悲歡離合的故事了;如果都是庸人,都是賈雨村的話,整個社會的良知就會喪失,我們就不會再看到生活的希望。
所以說賈雨村和甄士隱是一對非常好的搭檔,庸人和高人融合在一塊兒,共同構築了我們這個有情的世界。
06
再看一看賈雨村,賈雨村在他的良知和前程之間,往往選擇他的前程。比如說,在一百零三回和一百零四回,小說已經快結束了。賈雨村為了自己的前程急著趕路的時候,在路旁一個小廟邂逅了自己的老朋友甄士隱。甄士隱在廟裡做和尚,好多年沒見面了,這個老朋友是他的恩人啊。如果沒有甄士隱的話,你怎麼可以考中進士?他在廟前跟甄士隱見面,甄士隱裝作不認識他,賈雨村說老朋友你竟然不認識我,我還要急著趕路,我就走了。剛走不多遠,這個廟就失火了,烈火熊熊。他是你的恩人,你趕緊騎著馬回去看一看啊。他卻沒有回去看,而是繼續趕路了。但是他還是一個有良知的人,派了自己的一個小衙役回去看一看,畢竟不放心。
回到家中還給自己的老婆說了這件事情,他老婆就是當年甄士隱的丫鬟嬌杏。
且說雨村回到家中,歇息了一夜,將道上遇見甄士隱的事告訴了他夫人一遍。他夫人便埋怨他:「為什麼不回去瞧一瞧?倘或燒死了,可不是咱們沒良心。」說著掉下淚來。
你看,嬌杏這個人她是有良心的。當年她在甄老爺家做服務工作的時候,甄老爺對她應是非常好的。「雨村道:『他是方外的人了,不肯和咱們在一處的。』」他是方外高人,他根本不理我,不是我不理他。「正說著,外頭傳進話來稟說:『前日老爺吩咐瞧那廟裡失火去的人回來了。』」賈雨村的良知並沒有完全泯滅,雖然他為了自己的前程,沒有時間去看廟失火的情況,他畢竟派了人去了。「雨村踱了出來。那衙役請了安,回說:『小的奉老爺的命回去,也沒等火滅,冒著火進去瞧那道士』」你能相信衙役的話嗎?這都是小衙役為了巴結上級瞎說的。一個小衙役,沒等火滅了,冒著火就進去看。這是騙人的,肯定是火全部滅了之後,灰都涼了,絕對安全了,這個小衙役才過去看一看。「那裡知他坐的地方都燒了。小的想著那道士必燒死了。那燒的牆屋往後塌了,道士的影兒都沒有了。」我覺得下面是神來之筆。都燒了,「只有一個蒲團,一個瓢兒,還是好好的。小的各處找他的屍首,連骨頭都沒有一點兒。小的恐怕老爺不信,想要拿這蒲團、瓢兒回來做個證見,小的這麼一拿,誰知都成了灰了。」
大家看,非常形象,因為像瓢、蒲團這種草木做的東西,在燒完之後往往保持一個原樣,燒完之後的灰還是原來的樣子,如果天暗一點的話,看上去就好像沒有什麼變化。但是你用手一拿,都變成了灰。這幾處描繪非常符合真實的生活情況,而且又有非常足夠的夢幻色彩。「雨村聽畢,心下明白,知士隱仙去,便把那衙役打發出去了。」
這一段說明,賈雨村對自己的老朋友並沒有忘懷,這也是我們生活當中經常見到的這種現象。比如說,一個人發達了,一個老朋友去找他,受到冷遇。這個老朋友離開後肯定把他罵一頓,說:「他裝作不認識我了,也不理我了。」很生氣。實際上,那個人並沒有忘記老朋友,為什麼他裝得很冷淡呢?因為你去找他辦事,如果他給你辦了,他可能會承擔很多風險。
07
這種無奈,從古到今我們都是在重蹈覆轍,古人犯過的錯誤我們還在重新犯,古人糾纏不清的、無法擺脫的權、錢、色、親,依然糾纏著我們。「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這是周邦彥的兩句很著名的詞。我們的感情就像雨後的柳絮,已經和泥土融為一體,再也分不開了。這就是無法解脫的狀況。
所以我總結為:整個人生,無論是商場、官場、情場、劇場、考場,到頭來都是夢一場。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我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在夢幻風塵面前,在夢幻人生面前,在無解人生面前,怎樣解?
我提出一個觀點,就是「以不解解之」。
人生的解決辦法,叫做「無執」,就是不要過於執著,也不要過於拘泥。我們可以借鑒《老子》的說法,老子說:「聖人無為故無敗」,聖人不亂做事情,所以他很少失敗;「無執故無失」,聖人不過於執著,所以他很少有什麼損失。老子說話比較絕對,我們把它稍微修飾一下:「你不亂做事,那麼你做錯事的幾率就比較小。你不是很執著,那麼你的損失就會比較小。」
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又百度了一下,本來我說不可執著,結果百度了一下把我嚇一跳,百度上有篇文章是《奇蹟是執著者造成的》,這不是給我唱反調嗎?這篇文章好像是中小學的課外閱讀課文。「奇蹟是執著者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兩面看,有時候要執著,比如說考研的時候要執著,像初戀一樣複習考研。在漫長的人生當中,我們要取一個「不甚執著」、不太拘泥的態度。
08
該怎樣做呢?我覺得「痴」這個字非常重要。什麼是「痴」呢?就是傻!什麼是傻?就是——「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我們要經常保持一種傻傻的、似傻如狂的狀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紅樓夢》的開頭和結尾的這兩首詩,我覺得非常重要,也許已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作者曹雪芹經歷了繁華的人生和苦惱的人生,他是怎樣解脫的呢?他是一個痴人,很痴迷的人,他通過寫《紅樓夢》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得到了解脫。
也就是用「荒唐」消解了內心的辛酸,這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痴」。
說到辛酸處,
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
休笑世人痴!
世人就是我們讀者,我們讀者不妨也痴迷一些,傻一些。實際上,我們看《紅樓夢》的時候,就應該用一種傻傻的心態,隨著作家的荒唐而荒唐,隨著作家的辛酸而辛酸!
說到辛酸處,
荒唐愈可悲。
實際上辛酸就是荒唐,荒唐就是辛酸,它們是一樣的,只是一個問題的兩面而已。你用淚眼看辛酸,它就是辛酸;用笑臉看辛酸,它就是荒唐!我覺得「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在生活當中取這種態度,是能夠解決許多問題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打造自己的人生呢?我是這樣總結的:風塵是夢幻的,我們不能被動接受,無所事事,無動於衷。要主動改變,給這個夢幻的風塵再蒙上一層夢幻的色彩,讓人生美麗起來。
把「迫不得已」變成「樂此不疲」。這是我經常採取的人生態度。
比如說我上大學的時候,我不願意聽課,因為聽課是迫不得已的行為。後來我變得樂此不疲。因為一到上課的時候我就拿本小說去看,老師也不干涉我,這兩節課我能看好幾十頁小說。這就是變被動為主動。
(以上舉例純屬虛構,不必當真)
人如果只做利己的事就窄了,薄了。你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你的人生就得很狹窄、很淺薄、很黯淡。我們不妨做些利無、利他的事。「利無」就是「無利」,就是沒有好處,「利他」就是對別人有好處。多做這樣的事,你的人生就寬了,厚了,了了,就好了。
這是我給大家開的藥方。我本人就經常做一些無用的事情,比如說我練字,練字有什麼用,純粹浪費時間,但是它有害嗎?沒有害。經常做一些利他的事情,這個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講了。利他的事情應該是最好做的,比如說我摔倒了,你把我扶起來,這就是利他,我肯定不會賴你的。
一般我是這樣,看到老人倒了,我肯定把他扶起來,而且從來沒有人賴過我。有一次一個老人摔倒了,我就把他扶起來,我把他扶起來之後,那個老人「蹬蹬蹬」就跑了。
他們都說我的長相比較避邪。
我還親身經歷過一件事情,在濟南的時候,我在一條街上騎自行車,和另一個騎自行車的小夥子迎面相撞,我把人家撞倒了。撞倒之後,我爬起來就想說句「對不起」,結果我發現他比我爬的還快,騎上車就跑了。我說了好幾聲「對不起」,可惜他都沒聽見。
這個世上還是好人多。
所以,我們要懷著一種痴傻的人生態度,去打造一個美學人生、哲學人生、詩意人生,說白了就是——藝術人生!
《紅樓夢》的作者未能徹底解脫,寫下此書,抒發了胸中的鬱悶,成就了藝術人生。我們搞這個講座,「品讀經典,感受常識,豐富人生」,也是出於這樣的目的。
夢幻風塵,風塵夢幻。演說無益,文字有限。雖則有限,可以燦爛。
今天的廢話有點兒多。
謝謝大家!
記得關注彪叔國學:
推薦閱讀:
※產品是什麼·之·千島湖啤酒
※星巴克創始人:品牌從0到1,到底是靠產品還是靠人?
※他們天天掛在嘴邊的那些不明覺厲的詞都啥意思 | 新手上路須知
※【產品周報】產品狗的入坑第一周
※產品命名隨便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