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釋放城鎮化「巨大紅利」

如何釋放城鎮化「巨大紅利」

  2014年政府工作彙報,在對今年政府工作部署的重點工作中明確提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託。也為新型城鎮化指明了方向,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信心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

  城鎮化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國城市化進程:特點為起步晚,水平較低,速度快。從1978年到2011年,城鎮人口從1.72億人增加到6.9億人,城鎮化率從17.92%提升到51.27%,雖然從表面上看,中國城鎮化建設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後潛藏的諸多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中國在改革開放30年時間當中,城市空間擴大了二三倍,城鎮化率也達到了52.6%。但是,空間城市化並沒有相應產生人口城市化。中國有2.6億農民工,戶籍問題把他們擋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們是被城鎮化、偽城鎮化的。如果擠掉水分的話,我國只有36%的城鎮化率。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來說,中國的城鎮化率大概只有35%-36%。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的滯後,以及近年來一些城市出現的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事故災害等問題,對各級政府城市治理能力也形成壓力和挑戰。

  有差距、有問題也就意味著蘊藏著發展的潛力。新型城鎮化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建設,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後代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在國際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調整和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需要高度重視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如何才成挖掘城鎮化的發展潛力,實現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

  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要聯動,戶籍方面,先讓長期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能夠市民化;土地方面,要提高農村征地補償,逐步實現農村集體土地同權同價參與城鎮開發。中國51.3%的城鎮化率,是按城鎮常住人口統計的,其中還包括1.6億的農民工群體。按戶籍來算,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5%左右,遠低於世界52%的平均水平。戶籍制度背後反映的是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工農差距,如果戶籍改革制度能較快到位,將為實現今年社會經濟目標提供良好的機遇,會推動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10年甚至20年,相反,則會進一步拉大城鄉差距,帶來更大的社會矛盾。征地制度改革就是要提高農村土地的價格,而且要讓土地的收益更多進入農民自己的口袋。土地改革應該儘快破除政府壟斷征地,實行同地地權同利,讓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能夠真正入市。現行政府壟斷征地模式,更多的是維護和支撐了城市居民的利益,讓城市居民在二次分配中利益最大化。這種模式最為嚴重的後果是城鎮居民的利益會被固化。於是形成了大量的視覺城市、景觀城市、生態城市,而形成這樣的現狀下,城市就很難讓低收入的「農民工」來分享城市公共服務的蛋糕。

  對新型城鎮化戰略布局進行更進一步的規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鎮化發展由速度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輸油氣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發揮其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遵從「公平共享」、「集約高效」、「可持續」三個原則,按照「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要求,在東部地區,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干城市群。在此基礎上,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有制度的改革,才有城鎮化巨大紅利的釋放。高質量的城鎮化,只能通過進一步市場化改革來完成,讓要素自由流動,最大限度地優化資源配置。

  (作者單位:威縣組織部)

推薦閱讀:

【緊急通知】城鎮居民醫保卡明日起強制停止使用(附周口各縣市區社保卡辦理點)
涵養城鎮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引擎
觀點|葉興慶: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主要特徵與實現路徑

TAG:城鎮化 | 釋放 | 城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