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鶻
秦漢時代丁零主要分布在今貝加爾湖一帶,後來一部分丁零人南遷,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稱之為敕勒(鐵勒)。由於鐵勒乘高輪車,南北朝時被人們稱為「高車」,袁紇為當時的高車六部之一。
隋代,袁紇演變為韋紇,分布在鄂爾渾河支流土拉河北,有10萬人口,群眾推舉時健俟斤為首領。時健死後,兒子菩薩繼位,韋紇易名回紇。627年,回紇、薛延陀、拔野古等部叛離東突厥。頡利可汗派侄兒欲谷設率領10萬騎兵討伐之,被菩薩打敗。東突厥亡後,回紇與薛延陀兩部稱雄漠北。
回紇本身原由九個氏族組成:第一個是葯羅葛,這是世襲回紇可汗家族的姓氏;二是胡咄葛;三是咄羅勿;四是貊歌息訖;五是阿勿嘀;六是葛薩;七是斛嗢素;八是葯勿葛;九是奚耶勿。以回紇為首的「九姓」部落聯盟有回紇、仆固、渾、拔曳固、同羅、思結、契苾、阿布思、骨侖屋骨。
菩薩死後,吐迷度繼任。646年,吐迷度聯合仆骨、同羅等部滅亡薛延陀汗國。647年正月,唐朝以回紇部為瀚海都督府,隸屬於燕然都護府,任命吐迷度為瀚海都督。648年吐迷度之侄烏紇與其連襟俱羅勃謀殺吐迷度。燕然副都護元禮臣擒斬烏紇,俱羅勃被軟禁。唐太宗提拔其子婆閏繼其父職。651年瑤池都督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叛唐時,婆閏率領5萬騎兵,協助唐朝打敗賀魯,收復北庭(治所在吉木薩爾)。661年婆閏去世,侄兒比粟毒繼位。680年比粟毒死,兒子獨解支繼位。武則天在位時,後突厥默啜勢力強大,奪取鐵勒故地,回紇與契苾、思結、渾三部南下,遷至甘州(張掖縣)、涼州間。獨解支死後,兒子伏帝匐繼任瀚海都督。716年九姓鐵勒拔曳固部人殺死默啜。漠北的回紇別部移健頡利發與拔曳固等5部歸唐,被安置在山西省朔縣北。719年伏帝匐死,兒子承宗繼任唐瀚海都督,為甘、涼二州間鐵勒南遷四部的領袖。727年承宗遭河西節度使陷害,流放廣西上思縣,死於當地。唐朝任命回紇人伏帝難為瀚海都督,承宗族侄瀚海司馬護輸為承宗報仇,伏兵襲殺河西節度使,回紇部重返漠北。745年回紇等部和唐軍聯合,消滅後突厥。744年回紇首領骨力裴羅被唐玄宗冊封為懷仁可汗,懷仁可汗南居突厥故地,立牙帳於杭愛山脈和鄂爾渾河之間。第二年,懷仁可汗攻殺後突厥最後一個君主白眉可汗,從此,回紇汗國取代了後突厥汗國。747年懷仁可汗子磨延啜繼位,號葛勒可汗。
755年,安祿山率領同羅、奚、契丹、室韋等部15萬人發動叛亂,中原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756年唐肅宗即位於靈武,派遣郭子儀部將鐵勒人僕固懷恩出使回紇,請發兵援助。回紇葛勒可汗派葛羅支領兵入內地,與唐兵部尚書郭子儀所部朔方軍會合,殺敵3萬,俘虜1萬。757年葛勒可汗派其子葉護及將軍帝德率領4000多精兵至鳳翔。唐皇子李俶與葉護結為兄弟,李俶率領朔方等軍及回紇、西域部眾15萬人,在長安附近與安祿山叛軍10萬進行陣地戰。唐將李嗣業、僕固懷恩殺敵6萬人,收復長安。李俶大軍至河南靈寶,敵軍15萬潰退,唐軍收復洛陽。759年,回紇葛勒可汗死,次子移地健繼位,稱牟羽可汗,其妻為僕固懷恩女。795年,回紇奉誠可汗阿啜死,無子,國人立其相骨咄祿為可汗,唐朝冊封他為懷信可汗。王室易姓,從此回紇原來的王室葯羅葛氏失勢,其後裔被懷信可汗送入唐朝內地。832年,昭禮可汗為臣下所殺。839年,回紇宰相陰謀叛亂被彰信可汗殺死,另一名宰相掘羅勿聯合沙陀朱邪赤心攻殺彰信可汗。這時,疫病流行,天降大雪,牲畜死亡,發生饑荒。840年,回鶻別將句錄莫賀與黠戛斯聯合,出動10萬騎兵進攻回紇,殺可汗和掘羅勿,回紇汗國滅亡。
841年靠近回紇牙帳的十三部推舉烏希特勒(勤)為烏介可汗,烏介可汗向唐朝借兵謀復國,並借烏拉特前旗居住,唐武宗不許。烏介可汗怨恨,進攻大唐,受傷。846年宰相逸隱啜殺烏介於阿爾泰山,立其弟遏捻特勤為可汗。848年依附於室韋的回紇遏捻可汗,聽說室韋將把他送往幽州,連夜西走,不知所終。南下投唐的回紇王子嗢沒斯被封為懷化郡王,843年回紇特勤龐俱遮、阿敦寧二部,回紇公主密羯可敦一部,外相諸洛固阿跌一部,牙帳大將曹磨你等七部,共3萬人,相繼至幽州降唐,他們被安置於中原各地。
回紇汗國滅亡以後,回鶻人全部西遷,分成三支: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一支投葛邏祿。「投吐蕃」的一支回紇人到達了河西走廊,依附於張義潮,後來發展成為甘州回鶻。「投安西」的一支回紇,在首領龐特勤率領下至安西都護府,後來發展成為西州回鶻(高昌回鶻),同化了當地的吐火羅人,後改稱為「畏兀兒」。 「投葛邏祿」的一支回紇,後來和葛邏祿等部一起建立了黑汗(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同化了當地的雅利安人,成為維吾爾族的先民和哈薩克族的祖源之一。金山突厥人也大部分離開蒙古高原,遷往中亞西部和小亞細亞,同化了當地的雅利安人和希臘諸印歐民族。
金山突厥、回鶻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6世紀東伊朗人種粟特人幫助金山突厥創製了古突厥文,有40個字母,從右向左書寫,與古日耳曼人使用的盧尼文相似。後來回紇人也使用這種突厥文。唐代以前,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大半屬於突厥語世界。金山突厥和回鶻草原貴族都力圖加強對內蒙古東部地區契丹人、室韋人的統治,在契丹、室韋駐有官員。後突厥還似乎曾向興安嶺一帶移民。金山突厥、回鶻勢力進入內蒙古東部地區,便向室韋人打開了通向大漠南北的門戶。金山突厥和回鶻對室韋人的經濟文化都有影響。
(五)契丹
柔然國亡後,住在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流域的鮮卑後裔逐漸發展為契丹族,分為八個部落。北魏時,契丹各部落已開始對外擄掠,並以馬匹、皮毛與北魏交換物品。唐朝初年,契丹八部開始組成部落聯盟,聯盟長由大賀氏選充,有勝兵四萬。唐朝在契丹住地設松漠都督府,加號大賀氏聯盟長為松漠都督,賜姓李氏。武則天統治時期,契丹背唐,依附於突厥。唐玄宗時,突厥逐漸衰落,契丹再度附唐。
契丹貴族涅里背唐自立,重建部落聯盟,劃分為乙室、迭刺兩個大部,自遙輦氏貴族中推選聯盟長,號稱可汗。涅里任軍事首長,稱夷離堇。這時,契丹處在回鶻汗國的統治之下,長達一百多年。
鮮質可汗時,契丹不斷向外擴張,擄掠鄰近部族和漢人地區的居民。痕德堇可汗時,迭刺部貴族耶律阿保機當選為聯盟的夷離堇,多次帶兵攻掠唐朝州郡,俘獲牲口。906年,耶律阿保機充任聯盟長可汗。916年,建立了契丹國家。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
由於吉爾吉斯的祖先黠戛斯退居薩彥嶺-唐努山故地,契丹統治了整個蒙古高原和東北。1125年遼為女真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重建遼國,史稱西遼,又稱哈刺契丹(黑契丹)。
契丹的語言是東胡後裔的語言,它和蒙古語親屬關係密切。中間剃光,留下邊沿頭髮的髡髮髮式,體現了東胡後裔諸族的特徵,這種髡髮髮式在烏桓人、鮮卑人中也很盛行。契丹人後來大部分同化於漢人,一部分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六) 室韋
柔然國亡後,住在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東西、額爾古納河兩岸的鮮卑後裔發展為室韋人,分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統治,後與唐朝保持密切關係。室韋又名達怛。
室韋人的語言,保持東胡後裔語言和方言的特點,稱為原蒙古語,這種原蒙古語與後來經過突厥化的古蒙古語有很大差別。蒙古民族的名稱起源於蒙古地區東北部的一個室韋部落--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的最早的漢文譯寫,見於《舊唐書-北狄傳》。蒙兀室韋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後來,關於蒙古一詞的不同譯寫還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寫作「蒙古」,最早見於《三朝北盟會編》所引《煬王江上錄》。「蒙古」開始只是一個氏族或部落的名稱,後來才成為一個新興民族的共同稱謂。
室韋部落從呼倫貝爾草原向漠北高原遷移,最早約在八世紀初。715年,突厥可汗率領軍隊征討烏護(鐵勒)人,破其汗庭,鐵勒人和室韋聯合同突厥軍隊作戰。西遷的原因是為了尋找新的牧場,遷移的過程是緩慢的。後來,在回鶻汗國統治漠北高原時期,室韋與八姓烏護人聯軍,在仙娥河(今色楞格河)等地與回鶻軍隊多次交戰,最後失敗。九世紀以後,當回鶻勢力退出漠北高原時,室韋人的勢力日益增長,已成為人馬眾多的強大游牧部族。
室韋人的西遷,對大漠南北民族布局的變化影響十分深遠,原來布滿突厥語族部落的漠北高原,從此開始了蒙古化過程。因此,在蒙古高原歷史上,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件事。
(七)金
乃蠻人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居住在科布多和烏布薩泊,向西直至額爾齊斯河和齋桑湖,向東直至色楞格河上游。13世紀初,乃蠻王任用回鶻族學者塔塔統阿作為他的掌印官兼文書,因為回鶻突厥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
乃蠻人以北,在葉尼塞河上游分布著突厥族的黠戛斯諸部落,920年他們在契丹人的一次攻擊中被趕出了鄂爾渾河上游地區之後,在歷史上沒有進一步發揮作用。
克烈人屬於突厥族群,分布在色楞格河以南、鄂爾渾河上游、翁金河與土拉河流域,即今賽音諾顏境內(哈拉和林以西)。克烈可汗馬兒忽思不亦魯想得到東戈壁的霸權,但是被塔塔兒人打敗,並引渡給金朝,被釘死在一隻木驢上。馬兒忽思的遺孀策劃暗殺了塔塔兒汗。馬兒忽思留下了兩個兒子,忽兒察忽思和菊兒罕。忽兒察忽思繼承了汗位,他死後,他的兒子脫斡鄰勒登上克烈王位。脫斡鄰勒面臨著與叔叔菊兒罕的鬥爭,菊兒罕得到乃蠻王亦難赤的支持,暫時把脫斡鄰勒趕出其國。然而,脫斡鄰勒得到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的支持,又把菊兒罕趕走了。1199年,當脫斡鄰勒在金朝的幫助下,打敗塔塔兒人,短時期內地成為蒙古最強大的統治者。
克烈部以北、在貝加爾湖南岸的色楞格河下游,居住著蔑兒乞人,屬突厥族群或者蒙古族群。蔑兒乞人以北、在貝加爾湖西岸居住著斡亦刺惕人,斡亦刺(該名在蒙古語中意為「同盟者」)就是瓦剌的前身,屬蒙古族群。札刺兒部分布在希洛克河和色楞格河合流處的南面或鄂嫩河附近,是降為蒙古人藩屬的一支突厥部落,後被蒙古人同化。滿洲北端、在額爾古納河和黑龍江之間的「口袋形」地區內,居住著通古斯族群,其後裔Solon今天仍居住其地。
塔塔兒人漫遊在怯綠連河(克魯倫河)南岸和捕魚兒海(貝爾湖)、直到興安嶺。塔塔兒人屬蒙古族群,他們有時聯合成「九姓韃靼」,有時聯合成「三十姓韃靼」。12世紀的塔塔兒人已經成為令人害怕的武士,加入了最勇猛民族的行列。在滿洲方向,他們對金國構成了嚴重威脅。
真正的蒙古人,從狹義上講,是指成吉思汗是其中之一員的蒙古人,他們在鄂嫩河(斡難河)和克魯倫(怯綠連)河之間作季節性的遷徙。蒙兀室韋曾被突厥人打敗,逃到額兒古涅崑山區(額爾古納河一帶)避難。9世紀,蒙兀室韋後裔從額兒古涅崑山下來,進入色楞格河和斡難河(鄂嫩河)平原。當時有一個名叫朵奔-蔑兒乾的小夥子,娶了阿闌-豁阿為妻。生了兩個兒子:別勒古納台和不古納台。阿闌在丈夫死後,因夢天光入懷又生下了三個兒子:不忽-合答吉,是合答斤部的始祖;不合禿-撒勒只,是撒勒只兀部的始祖;孛端察兒,是孛兒只斤氏族的祖先。孛端察兒擄掠了扎兒赤兀惕族阿當罕氏為妻,阿當罕氏擄來時,已經懷有身孕,生下的兒子叫札只刺惕,即為札答闌氏之祖先。後來孛端察兒又與阿當罕氏生有一子巴阿里歹,即巴阿林氏之祖。孛端察兒還有一位正妻,生子名把林-失亦刺禿-合必赤,他是成吉思汗的直系祖先。
凡是阿闌豁阿所生的後代,均稱為「尼魯溫」蒙古,包括哈答斤(合答斤)、撒勒只兀、巴阿鄰(八鄰)、照烈、主兒乞、巴魯刺思、兀魯兀、泰赤烏惕、烏魯爾德部、忙古惕部、札只刺惕部、朵兒邊(今杜爾伯特)、散只兀惕;而不屬於阿闌豁阿後裔的,均稱作「都兒魯斤」蒙古,包括兀良合、弘吉刺惕、許兀慎、亦兀列思、亦乞刺思、伯牙烏惕、阿魯刺惕、火魯刺思、速兒都思。
真正的蒙古人在12世紀以前時就有要建立一個有組織的國家的初次嘗試。一位名叫海都的蒙古首領因擊敗敵對的札刺兒部而出名,海都的曾孫合不勒已經享有合不勒汗的王號,是第一位敢於起來反對強大的女真宗主們的人。金朝1135-1139年發動了反合不勒的戰爭,金將胡沙虎深入草原後被打敗,不得不於1147年向合不勒的第四個兒子忽圖刺汗(熬羅孛極烈)求和。
忽圖刺汗的兄弟斡勒巴兒合黑和堂兄俺巴孩被塔塔兒人捉住後,引渡給金朝,金人將他們釘死在木驢上。忽圖刺為報仇,攻掠金地。金帝於1161年與塔塔爾聯合進攻蒙古,摧毀了第一次蒙古王權,蒙古人回復到部落、氏族的舊秩序中。結果,忽圖刺之子拙赤和阿勒坦未能納入王室之列。
合不勒汗的次子是把兒坦巴阿禿兒,把兒坦巴阿禿兒的兒子是也速該。也速該沒有當過可汗,只是乞顏部的首領而已。也速該幫助克烈部王奪得王位,這一援助後來使成吉思汗得到了珍貴的友誼。也速該劫持蔑兒乞部酋長的年輕妻子月倫為妻,1167年月倫在斡難河右岸的跌里溫盤陀山生下長子成吉思汗(鐵木真)。鐵木真有三個同胞弟弟:哈撒兒、哈赤溫、鐵木哥,及兩個異母弟弟:別克台爾、別里古台。
1179年塔塔兒人在一次草原宴會上毒死了也速該,孛兒只斤氏族認為鐵木真年幼,拒絕服從於他。鐵木真的孛兒只斤部首領地位被泰赤烏惕部(稍微遠離蒙古主體,居住在貝加爾湖以東)首領俺巴孩的兩個兒之子塔兒忽台乞鄰勒禿黑、托多顏-昔惕兩兄弟奪取。當然,他們也屬於蒙古汗海都世系。
也速該死前,為鐵木真與弘吉刺惕部(在興安嶺北面、塔塔兒境)首領德薛禪的幼女孛兒帖訂婚。成吉思汗現在與她結了婚。其後不久,鐵木真把帳幕從斡難河河源遷到怯綠連(克魯倫)河河源處。
1175年,鐵木真遭到由脫脫別乞率領的一夥蔑兒乞人的襲擊,鐵木真的妻子孛兒帖落入敵人,鐵木真得以逃脫。鐵木真得到克烈部首領脫斡鄰勒和札只刺惕部人札木合幫助,在色楞格河支流布拉河共同擊敗了蔑兒乞人,奪回孛兒帖。
鐵木真和札木合分手後,「札刺兒部、乞顏部、八鄰部」跟隨著鐵木真,鐵木真贏得了最末兩代蒙古王后裔們[合不勒汗的曾孫(斡勒巴兒合黑之孫)主兒乞部首領撒察別乞、忽圖刺汗的兒子阿勒坦]的支持。原王室合法繼承人阿勒坦無疑是出於投機的原因謝絕了汗的稱號,他於1196年宣布鐵木真為汗(即蒙古人的王)。
塔塔兒人在金朝的援助下戰勝了蒙古人,成了東戈壁的主人,常常騷擾金國邊境。北京金朝決定援助和挑動克烈王脫斡鄰勒對付塔塔兒人,成吉思汗陪同克烈王出征。貝爾湖畔的塔塔兒人遭到慘敗,可汗蔑古真-薛兀勒圖被殺。金朝封賞脫斡鄰勒為王,因此,脫斡鄰勒被稱為王罕。 在乃蠻王亦難赤必勒格的支持下,王罕的兄弟額爾客合刺推翻王罕,王罕逃亡到楚河,但未能得到西遼的幫助,於是到成吉思汗那裡避難。成吉思汗幫助他重新奪回了克烈部地盤。
乃蠻王亦難赤必勤格死後,兩個兒子台不花(塔陽)和不亦魯為佔有一個妾而發生爭吵。台不花統治著科布多省諸湖,不亦魯統治著阿爾泰山區。王罕和成吉思汗聯軍攻擊不亦魯,迫使他向烏倫古河撤退,最終殺之。但是,不亦魯的一位部將可苦速-撒亦刺黑對聯軍發起突然反攻,王罕背著成吉思汗調走了自己的部隊。接著乃蠻人入侵克烈部境,王罕求援,成吉思汗派出四大部將博兒術、木華黎、博羅渾、赤老溫,大敗乃蠻人。
成吉思汗和王罕開始進攻仇敵泰赤烏惕部,殺其首領。由於乃蠻部和泰赤烏惕部的失敗而感到驚恐的許多部落接著組成了聯盟。但是,成吉思汗得到他岳父弘吉刺惕部德薛禪的及時通報,在捕魚兒湖附近大敗聯盟軍。
札只刺惕部首領札木合糾集了一個反抗同盟反對王罕和成吉思汗。1201年在額爾古納河畔的召開了一次盛大集會,札木合自封為古兒汗(世界之汗)、蒙古的皇帝。
王罕支持成吉思汗,迫使札木合退到額爾古納河下游。接著,成吉思汗進行了對泰赤烏惕部的最後戰爭,迫使泰赤烏惕人歸順,於是恢復了孛兒只斤氏族的統一。
王罕之子亦刺合(桑昆)慫恿父親與成吉思汗決裂,並鼓勵札木合到克烈部王宮避難。同時,古代蒙古汗系的合法後裔阿勒坦也靠攏王罕。1203年,成吉思汗與克烈人之間徹底決裂。成吉思汗明顯地處於劣勢,沿合勒卡河,朝貝爾湖撤退。在貝爾地區的合勒卡河入口處居住著弘吉刺惕部,成吉思汗以女婿的名義向他們求援,贏得了他們的支持。成吉思汗退到今滿洲里以北的班朱尼河附近。
與王罕聯合的幾位蒙古首領聯合策划了一次謀殺這位克烈王的陰謀。王罕及時得報,襲擊了他們,札木合、阿勒坦、火察兒逃到了乃蠻部避難。1203年秋,成吉思汗從班朱尼河進軍斡難河,採取了攻勢。在土拉河和克魯倫河之間對克烈軍隊發起了襲擊,克烈軍被驅散。王罕及其子桑昆向西逃跑,一到乃蠻境,王罕就被殺死。桑昆越在額濟納河的西夏邊境上以剽掠為生,後來到了柴達木盆地一帶,最後是在庫車的回鶻人中被殺。
克烈人投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使自己成為東蒙古的主人。成吉思汗娶了王罕之弟禮阿紺孛的一個女兒亦必合別吉,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娶了札阿紺孛的另一個女兒唆魯禾帖尼公主,她在成吉思汗家族中將起著很大的作用。
台不花(塔陽)仍佔據著西蒙古,自然,所有被成吉思汗打敗的頑固敵人都聚集在塔陽周圍。塔陽企圖得到汪古都突厥人的援助,汪古部突厥人作為金國的邊境衛隊,居住在山西省北部托克托。但是,汪古部首領阿刺忽失的斤加入到成吉思汗一邊。
成吉思汗與乃蠻的衝突是發生在今哈拉和林附近的杭愛山中,蒙軍取勝。塔陽身負重傷,塔陽之子屈出律與一些部民一起逃出,朝額爾齊斯河方向逃去。蔑兒乞部首領脫脫隨屈出律逃走。蔑兒乞部小酋長帶兒兀孫主動投降,並將愛女忽蘭嫁給了成吉思汗。
1208年秋,成吉思汗親自向額爾齊斯河上游進軍。途中,他接受了斡亦刺惕部首領忽都花別吉的不戰而降,用之為嚮導。屈出律和脫脫別乞被擊潰,脫脫陣亡,屈出律逃脫到西遼。札只刺惕部首領札木合過著冒險者的生活,後來被引渡給成吉思汗。最後,在葉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人也於1207年不戰而降。
乃蠻部於1204年戰敗之後,塔陽的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在落入蒙古人之手後為成吉思汗服務。於是,產生了一種具有「回鶻文書處」的蒙古政府的萌芽。
1206年蒙古族在蒙古高原獨立建國。1234年滅掉女真族的金朝,佔領北中國和東北。
朮赤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之長子,其次子拔都建立了欽察汗國; 察合台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台之第二子; 元太宗窩闊台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之第三子,是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台長子貴由為蒙古第三任大汗; 拖雷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之第四子,拖雷有十一子:長子蒙哥,四子忽必烈,六子旭烈兀,七子阿里不哥。
蒙古族學者搠思吉斡節兒於14世紀初寫的《蒙文啟蒙》奠定了蒙文正字法的基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