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觀音蕉山村帝王官邸原住人尹氏、俸氏之謎
(撰稿、編輯/李志強)
恭城蕉山村,作為洪門天地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必然是洪門天地會最高權力機構和王府的所在地。洪門天地會最高統帥和精神領袖是「日月王」,其宗旨是反清復明,故日月為明,也稱「明王」。
「日月王」王府龍宅,在蕉山村共有兩處,當地村民稱其為老屋圍和新屋圍。老屋圍沒有大院,與鳳宅不在一起,雖然有些隱蔽,但顯得比較公開。
而新屋圍就截然不同,依山而建,帝王風水,正立子午線上。但有不同之處是座南朝北,頗有遙望北斗之寓意。大院帝王氣派,王家風範,隱蔽性好,防禦功能強。看來「日月王」在此隱居時間較長,直至故去。
一個王府都城的衰落,必然與一個帝王的離去而告終。洪門天地會反清復明精神和組織形式傳播華夏大地,以及世界各國角落,但「日月王」有生之年已是望洋興嘆,短期難以實現。加之清政府嚴加清剿洪門天地會這一秘密社團組織,王府都城蕉山也難以再現昔日的輝煌。
隨著「日月王」駕崩,蕉山也就成了一片空城,完全失去了其都城功能。曾經的都城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一座神秘的古城村落。
按照中國傳統封建帝制禮制規定,蕉山村兩座龍宅、鳳屋不是一般人所能享用,必須是具有血統的王室後人。這不僅是帝王禮制規定,也是百姓與社會認可的傳統觀念,一般百姓是享用不起,也不敢居住。
對於龍宅鳳屋的處置,自然由王府臣宦管家來安排。按照帝王禮制,主要也是遵照帝王生前遺囑安排,這是符合中國傳統規律,就是一般平民百姓家也是如此。
現在擁有龍宅鳳屋的是俸氏家族和尹氏家族。兩大家族也是入住蕉山最早之村民。另有秦氏、李氏、趙氏、蘇氏陸續入住。
按照以上帝王禮制規定,享用這兩處帝王龍宅鳳屋的必須是李姓,那他們怎麼是一個姓俸,一個姓尹呢?
本人在進入廣西恭城瑤鄉考察調研李自成創立洪門天地會時,發現了恭城梘頭太平村和觀音鄉楊梅村隱居的李氏家族人是李自成的直系後裔。他們兩個村子的李氏沒有隱姓改姓,其原因是他們所居住的村落和宅屋沒有鮮明的帝王標誌和象徵。
梘頭太平村布局極其普通,沒有像樣的房屋建築。楊梅村雖然是洪門天地會的秘密機關木楊城,但也沒有帝王建築和形象標誌,更沒有洪門天地會一丁點標誌和圖案。所以,李姓居住在此沒有任何牽連和擔憂。
而蕉山村就不同了。這裡是一座王府都城,洪門天地會徽標和乾坤標誌隨處可見,城內龍形標誌和雕刻比比皆是。龍宅鳳屋更是龍鳳呈祥,活龍活現,栩栩如生。
如果是「日月王」之後擁有居住,勢必要改姓或隱姓。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所以,不僅要隱身隱姓,還要瞞天過海,自欺欺人。
事實上,經過多次進入蕉山村考察調研,認真仔細的比對分析,本人認為,擁有兩處龍宅鳳屋的俸氏和尹氏都是「日月王」之後。擁有龍宅王府大院的尹家是「日月王」隱退湖廣後所生長子,而擁有龍宅老屋的俸家為次子,是另一妻子在蕉山所生。
尹、俸兩姓輩分字型大小出自一人之手,有「世代榮昌」等字型大小同時出現。所以,應為一父兩母,同姓人家。俸氏是率先入住蕉山村龍宅鳳屋的家人,而尹家由於隱居湖南而晚來蕉山的家人。具體依據分別有以下幾點:
俸氏家族依據:一是俸氏族人提供的家譜字型大小是:「富朝庭,仁義禮智信,啟政瑞升開,君相祖積德,勝世萬榮昌。」但明確表述,以上三代人不管,從仁字開始算起。這樣就說明了「富朝庭」意為「有朝廷」。誰能擁有朝廷?那隻能是皇帝了。所以俸家始祖是帝王;
二是俸氏家譜明確記載:「因父患病早故多年後,母俸翠娥另配夫……」由此可見,家譜記載隱諱了父姓,俸氏是隨母姓而隱其真實姓氏的「日月王」後代;
三是有蕉山村俸氏叔侄發起眾洪門天地會信仕繪製的《梅山圖》,實為《洪門歌章人物圖》。在該圖的後部分,有明顯的龍形圖案,明確顯示四爪龍的示意,證明隨後是龍子龍孫。而緊隨其後的均是俸氏列祖列宗。這一點也足以證明俸氏是「日月王」之後。
尹氏家族的依據:一是尹氏家譜明確記載始祖名為「尹永昌」,尹字諧音為「隱」,「永昌」為李自成建立大順朝的年號,即「永昌皇帝」,所以,始祖身份已經十分明確了;
二是尹氏的字型大小里有「文冠定國,輔佐朝廷、尚武安邦」等字型大小,這樣大氣的字型大小,一般百姓家族是難以受用;
三是尹氏祖墳「尹君開」之墓被盜後,挖掘出金碗、金筷子和4個金質九龍杯。這些金器用具均是來自北京紫禁城。據說上繳政府後,給上繳者獎勵了一輛自行車、一塊手錶和一台縫紉機。這件事恭城人都知道。這一發現足以證明尹家的地位和身份。
至於,尹氏家族人說自己祖上是來給俸家做長工的,那只是一種瞞天過海,掩飾真相的說法而已。世界上沒有一個財主開明的會把自己家的王府大院送給長工永久居住,這很不符合邏輯思維規律。
關於俸、尹兩氏家族歷史的引證,還有很多資料可以證明。由於平台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論證,其它將在學術論文中詳細論述。
蕉山村俸氏家族人合影
俸氏擁有龍宅老屋中堂
俸氏擁有老宅鳳屋一角。
尹氏族人在王府大院龍宅自家門前合影。
尹氏族人在王府大院鳳屋自家門前合影。
尹氏家族女性在王府大院鳳屋自家門前合影。
攝影:李志強、尹輔義、俸輝。
推薦閱讀:
※觀音煙供施食的功德利益
※觀音 | 珍藏
※男戴觀音女戴佛
※觀音堂
※十四世紀佛畫 十一面觀音來迎圖
TAG: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