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譯文和注釋
刻舟求劍
【漢語文字】刻舟求劍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詞語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典故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詞語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語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詞 性】貶義詞
[編輯本段]文章概況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而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注 釋】
1.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2.自--從。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時間很緊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這裡。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惑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裡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作 者】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刻舟求劍的近義詞是墨守成規 ,反義詞有見機行事 。
刻舟求劍文言文
刻舟求劍文言文:隨堂練習及答案
刻舟求劍文言文:文言文整體閱讀
刻舟求劍文言文:《刻舟求劍》學案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譯文和注釋
刻舟求劍文言文:刻舟求劍教案
[高分家長入口] [免費申領]高分網2017獨家創意枱曆限量送 [教育方式]北大學霸母親的教育手記,讓孩子優秀不難 [家長自救]專家教路:如何拯救手機上癮的孩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