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如何觀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演講

 

〖 2013年4月15日晚上〗

 

主持人:

 

大家晚上好!我在此謹代表哈佛佛教協會以及藏傳佛教資源中心,感謝各位的出席。這次活動,是由他們共同促成的。我叫約翰·威特,是哈佛佛教協會的負責人之一。我正在讀哈佛剛開設的「佛教弘法管理課程」,目前主要由珍妮·嘉措負責。我們都有弘揚佛法的潛力,這就非常需要強調對慈悲菩提心的修持,並且把聞思作為補充,不然這種強調也只能是空話罷了。

 

今天非常高興,能邀請到索達吉堪布為我們演講。正式開始之前,想必各位都知道,近期發生了兩次恐怖襲擊。在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兩起爆炸使波士頓受到嚴重打擊。讓我們現在為受害者和家人,以及所有處於傷痛中的人們安靜祈禱片刻,以獻上我們的愛心……

 

當然,我們更應該把心放在當下,專註於現在要做的事,專註於此生要做的事,特別是今晚的演講。從當下的點滴做起,會幫助我們有效減少造成這些暴力的因素。

 

今晚,很榮幸邀請到索達吉堪布。擔任今晚翻譯的,是哈佛的在讀博士生寧扎多吉。他跟隨范德康教授學習,可能在座很多人也很熟悉。

 

索達吉堪布出生於康區爐霍,是一位佛法導師、作家、學者和倫理學家。作為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法王晉美彭措的親近弟子之一,堪布續佛慧炬,將寧瑪教法廣泛地弘揚到藏區之外。

 

目前,索達吉堪布的微博有一百多萬粉絲。堪布的教法,直接呈現出藏傳佛教的現代性。我們知道,索甲仁波切、宗薩欽哲仁波切、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已圓寂的秋陽創巴仁波切等,都是藏傳佛教在西方的代表人物。同樣,索達吉堪布在中國等東方國家,也具有同樣的影響力。在他的最新暢銷書《苦才是人生》中,堪布告訴大家:獲取幸福的密碼並不神秘,而是一種「心靈科學」。這種說法恰如其分地傳達了佛法的現代氣息。今晚,堪布將向我們介紹自他交換的法門,這也是大乘菩薩道的修法。

 

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是貫穿整個人類社會的哲學命題。客觀與主觀的距離,使自他之間的模糊定位更加複雜。自己和他人是互相觀待的兩個個體,由此而產生的問題是,面對同一件事情,自己是否和他人完全一樣?藏傳佛教有著悠久的理論體系,足以解答人類這一古老的命題。

 

接下來,有請堪布為我們就這個古老的命題開啟證悟的智慧。請大家和我一起歡迎索達吉堪布!

 

 

 

 

今天,哈佛佛教協會給我這次機會在此演講,我深表感謝。在此,向大家說一聲:「扎西德勒!」

 

二十年前的回憶

 

雖然是第一次來哈佛,但到波士頓,已經是第二次了。年輕時曾隨法王晉美彭措來過這裡,在創巴仁波切的香巴拉佛教中心以及藏傳資源中心傳授佛法。昨天下午重新踏上這塊土地,心裡感慨萬分。

 

我今天外面穿的這件衣服,是南卓堪布當時從印度給我帶來的;裡面的襯衫,是那次回去途經香港時買的,到現在已有二十年了。雖然這些衣服還在,我也經常穿著它們,可我的上師晉美彭措法王,卻已示現圓寂十年了。上師當時的音容笑貌,上師當時講的關於藏文化、佛法以及人格方面的很多教言,至今仍在心裡不斷浮現。

 

佛教講「諸法無常」。不管是外部世界,還是有情眾生,任何法都不是恆常的。比如今天在座的各位,雖然個個青春煥發,諸事圓滿,但總有一天會現前無常,誰也不能例外。所以我認為,學習、思維佛法非常重要。

 

感恩哈佛對藏文化的重視

 

哈佛大學是舉世聞名的一流學府,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是智慧超群。我雖不像你們一樣,但今天與大家交流的利他菩提心,卻是世上最美好的思想,對此我深信不疑。

 

我從小就學習藏族的文化和宗教,並對此萬般珍惜、無比熱愛。這不是一種自我陶醉,而是確實認識到了佛教的偉大。藏族人口很少,總共600多萬,比不上一個大城市多,但前輩智者們留下的著作浩若煙海,以比例來算,遠遠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和民族。這也是各國學者所公認的。

 

在許多哈佛老師和美國學者的協助下,藏傳佛教資源中心(Tibetan BuddhistResourceCenter)收藏了一萬七千多冊藏文經函,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寶庫。在座的不少老師和學者,正在依靠網路等便捷的科學技術,將這些珍貴文獻廣為傳播,對此我由衷感謝。我深深地感到:藏民族的文化,不僅屬於藏族人民,更屬於全世界、全人類。

 

前幾天,我去了德國的哥廷根大學,那裡雖然地方很小,卻有四五十人獲得了諾貝爾獎。我當時說,藏地雖然也很小,卻也湧現了數不勝數的一大批智者,他們的智慧不遜於世界上的任何智者。

其來源佛教智慧,的確可謂博大精深。

 

研究佛教的正確方式

 

剛才和大家交流後發現,很多人在研習藏傳佛教中非常珍貴的典籍,如《普賢上師言教》、《入菩薩行論》、《米拉日巴尊者傳》、智悲光尊者的論典以及眾多重要論典。

 

你們的研究方式我不太清楚,但一般學校的研究方式,與藏地傳統的聞思修有著很大差別。根據藏地傳統,學任何法,都對修證很重視。比如《入菩薩行論》,首先要通過聞思懂得它的內容,然後依靠修行不斷在心裡串習利他心,最後才是實際運用,饒益有情。

 

儘管在藏地傳統中,也有不少比較、分析的方法,但這不是最重要的。

 

現今大部分的東西方學者,只是一味地分析理論。比如說,哪些經論講過男女平等,有何文學價值,目的是什麼,作者是哪個世紀的人,他有什麼不同特點……都是站在這些角度作各種比較,不觀察自己,只是吹毛求疵地尋找經論的過失,判斷它是否符合現有標準。如果論典講的是利他心,他們就會分析利他心的條件,在傳統文化中佔據怎樣的地位,觀察別人是否有利他心等等,而自己在熏習、修持利他心方面,花的時間卻微乎其微。

 

如果偏重於學術,單單只是理論研究,我認為,很難通達經論的究竟意義。因此,佛教里講的信心和實修很重要。

 

利他是人類最重要的靈魂 

 

大乘佛教概括而言,包括智慧和慈悲兩方面。由於時間關係,這次不廣講智慧,只是略微提一下。

 

有些人聽了佛教講的證悟空性的智慧,覺得一切都空了,於是沒有上進心,對生活不積極。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佛教的空性見解,並非讓你不做,而是讓你不執著。

 

有關空性的道理,在量子力學中也有相似的認知。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現代科學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這一點,你們可以去分析。佛教與科學相關聯的部分,比如物理學、腦科學、神經學、心理學等,我也思考了很久。在長期的佛典翻譯和寫作中常會發現,這些學科的知識,都在佛教中講得細緻入微。如果你有機會研究藏傳佛教的因明邏輯學以及中觀,相信會有全新的理解與收穫。

 

今天要了解的內容,主要是菩提心。《現觀莊嚴論》中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這句話詮釋了菩提心的定義。菩提心有更深層的解釋方法,但我們在這裡,只需要解釋成:將自己的安樂施與他人,他人的痛苦自己代受。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要盡量幫助別人。

 

藏地有一句俗話:「把別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雖然這只是普通的民間諺語,卻教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換位思考:自己希求快樂,別人也是;自己不喜歡痛苦,別人也是。這樣思維非常有意義。

 

佛教的根本教義、核心和精華之一,就是利他的菩提心。誰具有這種思想,誰就有了很高的境界,值得尊重。

 

假設不具備利他心,哪怕你再有名望、財富,也沒有很大意義;如果沒有利他心,即使穿著出家衣服,受到眾人追捧,也不會有多麼尊貴;倘若沒有利他心,一味自私自利,即使讀過最好的學校,也沒有多大用處;如果沒有利他心,就算是聯合國秘書長或國家總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震懾全球的政績,也不能給人民帶來真實利益;假如沒有利他心,縱然發明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對這個時代也有害無益。反之,若是有了利他心,就算外表看起來普普通通,也令人敬仰。

 

其實,利他並不會讓你損失什麼,反而會讓你得到更多。2001年,韓國某財團支付200萬美元,委託劍橋大學的紐納姆學院破解美國民主制度誕生之謎。結果在卷帙浩繁的資料中,他們追溯到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的一棵蘋果樹下:

 

1746年,14歲的華盛頓在種植園的石房子後面栽一棵蘋果樹。父親見後說:「你明年若想吃到蘋果,就應該把它種在有陽光的地方,並給它澆水施肥。」轉身離開時,父親又多說了一句:「如果你幫助它得到它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紐納姆學院認為,就是這一句話,造就了美國的民主制度。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人民素質的提升,利他的價值一定會日益明顯。今天在座的老師、同學,各自的宗教信仰雖然不同,有信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的,也有什麼信仰都沒有的。但不管怎麼樣,利他都是我們最重要的靈魂。

 

動物也值得我們為它讓路 

 

當今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就越來越需要愛。

 

一個人無論信仰什麼,都不應固執己見,盲目地排斥他人,哪怕對方言之有理。關於慈悲,各宗教有不同的修持,我們應該互相切磋、借鑒。其實,在慈悲的對象上,佛教與很多宗教不太相同,它提倡的慈悲對境不只有人類,還遍及一切眾生——能感受苦樂的所有眾生。利益一切眾生,是佛教的不共特點。

 

人類在感受痛苦或快樂時,可以表達出來,而牛羊等動物雖不會說話,可在遭受殺害時,和人一樣也會痛苦萬分。美國有過白人和黑人不平等的現象,但現在已經成為歷史。我相信,總有一天人類也能真正體會到動物的感受,人和動物之間的不平等,同樣將成為歷史。

 

印度聖雄甘地說過:「從對待動物的態度上,可以判斷出一個民族是否偉大,精神是否高尚。」

 

2012年有一則新聞很感人,德國一名男子在開著法拉利回家的路上,忽然發現一隻刺蝟正在橫穿馬路。情急之下,為了避讓,他急速轉向,把車撞向了旁邊的護欄。結果人雖然沒有事,法拉利卻嚴重受損,不得不支付高額費用去維修。

 

事後,有記者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沒有什麼東西比生命更珍貴,哪怕是一隻小刺蝟。我受點損失算不了什麼。」

 

這種尊重其他生命、不顧自己的心,在佛教中叫自他交換。

 

菩提心就像如意寶

 

關於自他交換,佛教中有許多修行竅訣。比方說,看到某個動物被殺害時,就觀想被殺的是自己。看到割那個動物的頭,就觀想是割自己的頭……自己是那些受苦的眾生。若能經常這樣觀想,就是修菩提心的最好方法,也是世間利他思想的精髓。

 

利他心和禪修,被許多學者當作是佛教的特色。美國有些著名大學做過一些科學測試,結果發現,在修持利他心和禪定以後,人的內心發生很大變化,給自身和他人都帶來了很大利益。對此大家可以慢慢體會,若修持利他心,一定會對自己有極大的幫助。

 

我看過一本書叫《致命的情緒》,是一位美國學者寫的。其中講到,一個人如果發脾氣,血液就會產生毒素,注射到動物身上會使其死亡。所以,我們要存一顆善心,這不僅是佛教提倡的,科學也是這麼認為的。

 

利他心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在現實中,不管東西方哪個民族都非常需要。當然,除了少數利根者以外,普通人要成就利他菩提心,不可能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藏地有很多這方面的竅訣,大家可以慢慢了解並修持。

 

不管有沒有信仰,修利他心都非常重要。因為,無論學習什麼知識,如果沒有利他心,對社會、對自己不會帶來真正利益。

 

在座各位都有著敏銳的智慧,希望對佛法能堅持不懈地研究。比如,佛教講乃至對小至昆蟲在內的眾生,要有利他之心。我們應反覆思考到底需不需要?如果需要,就要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利益他們?這是當今時代必不可少的思想。大家應以智慧去尋求並納受。

 

在藏傳佛教中,依止善知識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而善知識的法相,即使不具足其他很多功德,具有利他心也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只能講到這裡。最後,送給大家寂天菩薩的一句話:「菩提心妙寶,未生者當生,已生勿退失,輾轉益增長。」意思是菩提心就像如意寶,沒有的要讓它生起,已有的要讓它不斷增上。以此,願大家都能生起利他的菩提心。

 

 

 

 


推薦閱讀:

狐步的技巧運用、及男步與女步交換的狐步

TAG:轉載 | 交換 |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