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何以小說立足文壇|觀點

『 文學 點亮生活 』

版權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年是魯迅逝世80周年。提起魯迅的文學生涯,相當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雜文,認為先生主要是個「雜文家」。其實這是個天大的誤會,是對魯迅文學成就認識的片面與誤區。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位置最顯赫最耀眼的絕對是小說。魯迅對世界文學的影響主要也在於他的小說。

  1902年先生受派去日本留學。1904年秋入仙台醫學專科學校。此間受到教師藤野嚴九郎的關照。有一次學校放幻燈片,內容是反映日俄戰爭時期,一個中國人被日本人以俄國偵探的罪名而砍頭示眾,圍觀的中國人見此慘痛畫面卻露出麻木神情,這令魯迅省悟,他在1923年8月出版小說集《吶喊·自序》中說:「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1918年初,先生參加了以陳獨秀為首的《新青年》編輯委員會。友人錢玄同鼓動魯迅寫一點文章。於是先生動筆寫了《狂人日記》,刊發在《新青年》5月號上。這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影響深遠。《狂人日記》旨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禮教的弊端」,一針見血地揭示了中國社會史就是「人吃人」的歷史,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從此先生陸續發表了《孔乙己》《葯》《社戲》《故鄉》《風波》《阿Q正傳》等一系列小說。這些作品揭示了破產的鄉村和敗落的市鎮,潦倒的文人,衣食無著的貧民,和被壓在底層的勞苦農民。他們的掙扎與呼號,構成一幅幅當時中國社會的真實景觀。魯迅自稱其作品是「遵命文學」,「與前輩者取同一步調」,而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顯示了「『革命文學』的實績」。其中連載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報·副刊》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更使新文學登堂入室,在中國文學的歷史畫廊中得與李杜、《紅樓夢》並列,「阿Q」也成為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典型。

《阿Q正傳》電影劇照

魯迅是第一個觸及「國民的弱點」這一重大社會課題的中國作家。他的阿Q,以文學形象「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畫出其中的歷史惰性——「精神勝利法」,而「第一要著」是「改變他們的精神」(《吶喊·自序》),是迎接一場使「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文化偏至論》)的文化變革。《阿Q正傳》是一部「人學」經典,奠定了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主將地位,並使先生在世界文壇聲名遠播。

  阿Q是有原型的,原型就是辛亥革命前幾年在紹興新台門裡打短工的謝阿桂。阿桂本來是個老實人。魯迅從日本回來時,他已經住進搭子橋頭的土谷祠,搞點小偷小摸,有時揪著別人辮子打架,還當了衣服去賭博。武昌起義不久,杭州光復,消息也傳到了紹興,謝阿桂高興得飄起來了:「得得,鏘鏘!得鏘令鏘!」他唱著並高興著走出土谷祠,來到熱鬧的東昌坊十字路口,還在那裡情不自禁地嚷著:「造反了!造反了!到明天,房子有哉,老婆也有哉!白米飯也有得吃了……」嚷罷,他又大大咧咧地在大街上走來走去,特別奪人眼球。魯迅先生心頭卻特別壓抑發堵,後來這個場景便成了《阿Q正傳》里的精彩一幕。阿Q想造反有著與農民造反做皇帝的共性,書中寫他做夢,夢到大把的元寶、女人,夢到小弟不聽話就打他,說「給我幹活」。說到底,就是為了女人、金錢和權力,就要這三種東西。

  

魯迅的第二篇小說《孔乙己》也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孔乙己還是科舉時代的人物。清末朝廷迫於國民變法圖強的要求,勉強廢置科舉制度。可是科舉餘毒不散,「四書熟,秀才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滿口「子曰」,「詩云」等「之乎者也」不絕於文人中。他們既不能「進學」「中舉」往上爬,又不能從事生產勞動,勢必沒落。孔乙己就是科舉制度的犧牲者。先生在發表《孔乙己》的同期刊物上有一附記,說這篇小說無非偶然弄弄筆墨,並不是暗中指點著什麼人的,希望讀者不要更多猜疑。可見當時類似孔乙己者並不鮮見,「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第二個典型人物。

  孔乙己寫得一筆好字,張嘴便之乎者也,讀過的書大多記得,可見他年輕時尚且用功;好飲懶做是後來的事。他與孩子相處很好,也談得來,還分給他們茴香豆吃。他也關心店夥計識字問題,教給他們「回」字的「四種寫法」。可以說他原本是個善良人。魯迅哀其不幸,寄予同情。

  1924年至1925年,魯迅又撰寫短篇小說《祝福》《在酒樓上》《孤獨者》《傷逝》《離婚》等11篇,1926年8月,在「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的苦悶和寂寞中,出版了第二本短篇小說集《彷徨》,以其「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發表於1924年3月號《東方雜誌》的《祝福》是先生文學生涯的又一筆濃墨重彩之作。

  《祝福》的故事主要是寫祥林嫂的一生。她姓氏名誰都不知道。大家叫她「祥林嫂」,可見祥林是她丈夫的名字,她同阿Q一樣,沒有自己的名字。封建制度下,女人沒有自主權利。所謂「三從」,在家從父,嫁人從夫,夫亡從子。她因為嫁過兩個男人,被周圍人視為「不祥之物」,魯家祭祖的時候,不許她沾手。柳媽神秘兮兮地告訴她:「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魯迅先生常說:封建禮教是一把無形的殺人刀子。祥林嫂被這把「刀子」弄得活不成也死不成,她怕死後把身子鋸開分給兩個死鬼,又怕沒有鬼,將永遠也見不到她唯一心愛的阿毛。

許壽裳先生曾在《我所認識的魯迅》一文中指出:《祝福》這篇小說描寫的「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這是中國現代文學最早也是最尖銳的呼號。而魯迅1930年在上海時,請來一位叫王阿花的保姆照顧海嬰。這個王阿花有著類似祥林嫂的命運。魯迅和許廣平拿出一百五十元贖身費,使阿花獲得了自由身,幫助她建立了自己的幸福家庭。

  

魯迅的第三本小說集《故事新編》,表面上看寫的都是古代傳說神話一類,實際革命現實主義更為突出和鮮明。當時文壇各樹旗幟,其說不一,甚至有人勸青年人還是拿出時間去讀《莊子》與《文選》。魯迅對此極度憤慨。先生在給蕭軍、蕭紅的一封信中說:「近幾時我想看看古書,再來做點什麼書,把那些壞種的祖墳刨一下。」這段話道出先生的心境,說明寫《故事新編》完全是因了現實生活的刺激,採用的是歷史故事,針砭的卻是當時社會。魯迅在《故事新編·序言》中說:「沒有將古人寫得更死」,既不違背神化傳說的真實性,又從中照見了「五四」以後特別是上個世紀30年代行行色色的現代人的靈魂。

  魯迅的散文在現代文學史中也居於重要地位,主要作品結集為《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以追憶兒時往事為主,平易曉暢,風趣生動。代表作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野草》更偏向於散文詩,表達對社會、人生的批判反思,一定程度反映了先生當時迷茫的心境。先生在《野草·英文譯本》中說:「大半是廢弛的地獄邊緣的慘白色小花,當然不會美麗。」面對舊戰場魯迅說:「我的心分外地寂寞。」但是他仍然堅信「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這些中國早期的白話散文,對後來的散文發展有著較大影響。

  說魯迅以小說立足於文壇,不是一句隨便的話,皆以他的作品及其在國內外的影響為根據。

-end-

文學點亮生活

點擊以下 關鍵詞 查看近期精彩

有趣:神保町|最美書店|高冷書店|霍比特人|漫威|2015文博展|香港書展|茅盾文學獎|亞洲電影100|諾獎|奧斯卡

觀念:莫迪亞諾|村上春樹|奧威爾|卡爾維諾|聖埃克絮佩里|帕慕克|契訶夫|波伏娃|薩特|阿加莎|布羅茨基|伍迪艾倫|納博科夫|博爾赫斯|海明威|阿列克謝耶維奇|安伯托·艾柯

人物:莫言|王德威|木心|賈平凹|格非|唐家三少|貓膩|馮唐|劉慈欣《三體》|金宇澄|王蒙|蘇童|邵燕祥|阿來|何向陽 | 王安憶 | 格非 | 王剛|方方|哈金|楊絳

悅讀/書趣/美物


推薦閱讀:

秘密|我的靈魂分你一半
線面的傳說
天台租客 · 阿雞的故事
愛是永不止息:我拿青春傾注你,你拿失蹤回報
腦洞讀者的世界沒有坑 ——用腦洞填滿膏藥狐的《慾望山莊》

TAG:小說 | 觀點 | 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