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皮鞋走出客家時尚足跡

客家地區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鞋子情懷」。客家人認為,把鞋子放在枕頭底下,可以對許許多多的事情產生積極作用,對生活、身體都有很大的影響。樸實的客家人一般都穿木屐或布鞋,而把穿西式皮鞋、高跟鞋出入正式公共場合看作是時尚新生活的標誌之一,在各大品牌出現之前,私人訂製皮鞋曾是人們身份的象徵,手工皮鞋的出現也為舊時老梅城地區帶來了一股潮流。

  一位男士身穿西裝走入一家鞋店內,進入裡面的一個內間,把腳輕輕抬起放在凳子上,店主立刻上前,一邊用尺碼丈量男士的腳,一邊與他談論鞋的款式。兩天後,男士便可從鞋店提取一雙新皮鞋……這種場景在以前的老街經常能看到,可是現在已經難尋蹤跡了。

  而今,各大品牌商場佔據了人們的眼球,要找到一間手工皮鞋店卻不容易。在不起眼的街頭巷尾,偶爾還能看見一兩間老舊的店鋪。為了在遍地生花的品牌皮鞋中脫穎而出,這些手工皮鞋店另闢蹊徑,打出了「私人訂製」特色招牌。一些年輕的鞋匠傳承著傳統皮鞋的製作工藝,讓顧客體驗到如同電影般的鞋履私人訂製服務和舒適手工皮鞋產品,成為老街一道獨特的風景。

  南方日報記者 黃思華

  梅江區宣傳部對此文亦有貢獻

  興盛於上世紀90年代

  皮鞋非本土產物,傳入中國是在清朝末期,並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在中國的大城市流行起來。而今,在梅州老街還存留有一間經歷了上百年風雨的老字號鄒記皮鞋,鄒家四代都是皮鞋匠,他們見證了客家人多年來對於鞋子始終如一的重視,以及鞋子紛繁樣式的變遷。

  老街里車水馬龍,來往的行人忙忙碌碌,熱鬧非凡。在老字號鄒記皮鞋店裡,卻讓人感到格外安靜。兩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正襟危坐於桌前,一個在全神貫注地裁剪皮料,一個在認真使勁地打鞋釘,絲毫不被外界的喧鬧所影響。他們便是老字號鄒記皮鞋店店主鄒增元的兩個兒子,如今已學有所成,繼承父親衣缽,成為第四代鄒記手工製作皮鞋的掌舵人。

  在這家店的街對面,也有一家同樣名字的店鋪,不同的是,店裡擺設的不是工作台,而是擺滿一雙雙漂亮皮鞋的鞋架,鄒增元和他的妻子在熱情地招待上門顧客,忙得不亦樂乎。

  這家不起眼的老字號鄒記皮鞋店鋪,已經有110多年的歷史。從鄒增元的爺爺鄒玉章開始,就有了這個手工製作皮鞋的店鋪。「算起來,我爺爺如果還在世,到現在已經有130多歲了。」鄒增元說。

  鄒增元小時候常常會聽爺爺說起當初開店時的艱辛經歷。清朝年間,年僅10多歲的鄒玉章到印度去做工,跟著在印度的前輩一起學習做鞋子。剛開始,為了養活自己,鄒玉章非常努力地學習皮鞋、布鞋等各種鞋子的做法,把它們慢慢變成了自己的拿手活。後來回到梅州,鄒玉章便在大角寺附近的一家店鋪里一邊當員工,一邊省吃儉用,慢慢攢錢。後來自己有了一定積蓄後,鄒玉章便用這筆從牙縫裡省下的錢,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鋪,也就是最早的鄒記皮鞋店。

  在解放初期,鄒玉章一度關了店鋪,被聘用到梅縣皮革廠作為技術骨幹。而鄒增元的父親——鄒昔光,也是在那個時候跟著鄒玉章一起在皮革廠工作,從開始打打下手,而後也慢慢學有所成。1982年,鄒昔光憑著自己的一技之長,重新在江邊路開了一家老字號鄒記皮鞋店。「我和父親、母親三個人,勤勤勉勉,都靠著這家皮鞋店維持生計。」鄒增元說。

  據鄒增元介紹,上世紀80年代,在梅城還沒有幾家做皮鞋的手工店。一是因為手藝還沒有傳開;二是因為當時人們生活不富裕,沒有多少人能買得起皮鞋。因此從那時起,皮鞋就成了人們身份的象徵。到了上世紀90年代,市場慢慢打開,皮鞋才作為緊俏的商品在社會上流行起來。

  「那時候,誰家要是沒有一雙能上檯面的皮鞋是不行的,人們出去商談、結婚、工作等都得穿皮鞋,才顯得正式又體面。」提起上世紀90年代時興盛的場景,鄒增元笑了笑。雖然那時手工皮鞋和機制皮鞋沒有拉開價格的差距,但到了小年,鄒家的訂單仍是像雪花一樣,綿綿不斷,讓一家子忙活不過來。

  在過年期間,鄒增元最忙的時候一人一天得做6雙普通的手工皮鞋。「要是接到一個高檔皮鞋的訂單,那一天的時間我也做不完一雙。」因為老字號鄒記皮鞋是家庭作業式的鞋店,因而效率沒有辦法和機制皮鞋廠相提並論。「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家幾口人一天才能做出15雙普通的皮鞋。」

  尖長型鞋款曾走俏

  那麼,一雙鞋子會有南北之差嗎?客家人穿的皮鞋又有何不同?

  鄒增元解釋,不同地區皮鞋的差異,主要在於每個地區的人身材和體型不同,因此腳型也有差別。南北鞋號的最大特點是同一長度分不同肥瘦型。客家人的腳型相對較小,不同於北方人的腳型,大多都在二型至二點五型。按照每半個型增加3.5mm肥瘦尺寸,客家人的腳型會比北方人小7mm左右。

  因而,在做鞋子的時候,客家人喜歡細長款的皮鞋樣式,以前很少人喜歡穿非尖頭的鞋子。由於款式簡單,多注重舒適度,因而最大的差別就在皮鞋的尖頭部位。

  一提到如何製作皮鞋,鄒增元像是談論自己最喜愛的東西一樣,兩隻眼睛像星星一樣明亮,不時用那一雙有著大大小小、深淺不一的傷疤的手比劃著,非常生動。

  「我做的皮鞋,在沒有人為損害的前提下,可以承諾十年不會損壞。」鄒增元非常有信心地保證。而這也是鄒記皮鞋店與眾多同行的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

  「十年穿不壞」的皮鞋,到底是如何做出來的呢?鄒增元介紹,一雙優質的手工皮鞋應該經歷量腳、製作鞋楦、選擇皮料、設計款式、製作紙樣、裁皮、製作紋飾、縫製鞋面、製作內底、起埂做內沿條、鉗梆定型、縫製沿條、內腔填充、減震吸潮氣、縫製大底、固定鞋跟、後期打磨、手工上色等多個步驟、多道工序,手工定製皮鞋也被讚譽為「手工雕琢出來的藝術品」。

  談到做鞋的樂趣,鄒增元講了一個特別的經歷。與平常人不一樣,由於小時候腳受過傷,鄒增元穿不了普通的鞋子。因而他從小到大的鞋子,都是自己給自己做的。「當我穿上自己的鞋子,走起路來跟平常人無異的時候,心裡會特別開心。」但是,有很多與鄒增元有相似情況的人,卻不會自己做鞋子。「我想讓他們能夠與大家一樣,正常地走路、站立。這是我的心愿。」

  其實,就算是正常人,由於走路的姿勢和運動的方式,兩隻腳也不會完全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穿上買來的新鞋子的時候,開始會有些不適感。而私人訂製的鞋子,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談起私人訂製,普通人的想法是價格昂貴,專供高等人士享用。其實不然。鄒增元隨手拿起的一雙用料中等的皮鞋,價格也不超過500元。「手工皮鞋的價格一直不高,上世紀90年代時我賣一雙皮鞋也不過50元。一般的工薪階層都可以支付得起。」鄒增元介紹,他的顧客從普通上班族,到華僑,再到如今很多外地的商家,都對鄒記出品的皮鞋讚不絕口。

  如今,私人訂製正漸漸走俏民間。這個百年老字號的堅守傳承,推陳出新,其實是客家手工皮鞋店變遷的一個縮影。現在皮鞋流行的樣式豐富,款式多變,不再是以前千雙如一的尖頭款皮鞋。很多年輕人特立獨行,喜歡風格迥異的鞋子,而不希望穿與別人重樣的鞋子。因而,梅城的幾家手工皮鞋店,都會接一些私人的訂單,專門按照顧客的喜好來設計和製作皮鞋。

  百年老字號發新枝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前進,很多老行當都會慢慢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而這四代傳承的鄒記皮鞋卻經受住了100多年的風雨,留存至今,而且還有漸漸壯大的趨勢。

  「在做皮鞋的時候,我的眼裡揉不進一點沙子,哪個細節出了問題,我都會要求他們改正或重做。」遺憾的是,因為這種嚴格的要求,很多員工離開店鋪,而鄒增元寧願不擴張生意也要保質保量。因而,經過這麼多年,鄒記皮鞋仍然只開了一家店鋪,保持高質量的家庭式作業。

  和其他的老行當一樣,私人訂製皮鞋也受到新鮮事物的衝擊。互聯網的發展,讓實體店的訂單慢慢減少。而鄒增元22歲的小兒子鄒裕鋒在讀大學時一時興起開的網店,卻成了如今鄒記皮鞋發展的另一個有力支柱。

  打開鄒裕鋒的網店,會發現和父親實體店內擺放的中規中矩的皮鞋不同,他放上去的商品都屬於色彩繽紛、款式花俏多樣的類型,全部都是鄒裕鋒自己做出來。「我和父親對於皮鞋的設計常常會有不同的意見,父親強調質量和舒適,堅守傳統的皮鞋款式;而我卻喜歡新潮、用色大膽的皮鞋,常常會模仿國際名牌。」鄒裕鋒頗為無奈地說。

  和曾祖父、爺爺以及父親一樣,鄒裕鋒和哥哥也是從十幾歲開始幫父親打打下手,學習製作皮鞋。也許是因為一開始的心無旁騖,使得鄒裕鋒從小就把做皮鞋當作以後的職業發展。不同於祖輩的是,他利用年輕人的創新和勇敢,把外來的新鮮事物運用到自家的皮鞋事業發展當中。學習國際時尚品牌、開網店、做外單……鄒裕鋒嘗試過很多種渠道,「不過我最終的夢想,還是想把鄒記皮鞋做大做強,註冊品牌,開連鎖店,私人訂製的前景非常好。」

  「我們經常談到老字號、老品牌該如何保持生命力活力,或者說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該如何沿襲,其實只有通過品牌、歷史、產品、技藝,才能把真正好的東西、真正精髓的東西闡釋出來。」鄒增元說。

  而今,老街格局依舊,建築仍存,今日的擁擠熱鬧續寫的是昔日的光輝燦爛。所幸的是,在眾多舊時的行當中能有一顆璀璨的星星亮了起來,在新時代中續寫老一輩的堅守,傳承精緻的工藝,發出新的光芒。

  揭秘

  一雙手工皮鞋如何誕生?

  第一步是設計。需要對腳的各個部位的長度、寬度、高度進行精確的測量。而後根據顧客的訂製要求,設計出鞋款樣式草圖。通過反覆的修改草圖後,最終在鞋楦上直接描畫出鞋款的立體效果,包括了款式的每一個細節部分。所完成的立體效果的設計方案成為裁剪皮料的重要依據。

  第二步挑選模具,手工製鞋的模具有大有小,像版印一樣,鞋都是根據版印製成的。在這裡有一個名詞叫「鞋楦」,指的就是腳的「模特」。現代的鞋楦設計工藝既涉及人體工程學、運動力學等多種學科,對手工技藝和經驗要求也十分高。專業師傅製作出的鞋楦不僅要體現出鞋子造型的美觀,同時也決定著最終製成的鞋子是否能讓顧客合腳。

  第三步製作鞋面。接著根據設計出來的樣式,將其轉化為紙樣,利用這些紙樣對皮料進行裁切。然後將裁切好的鞋面各部位,先要進行削薄、組合等前期整理,再將經過整理的鞋面各部位皮料縫合起來。使用的縫線是經過打蠟處理的防水縫線。縫製過程中,對各部件組合的厚度、寬度都有嚴格的標準要求,對車線的邊距及針距,以及車針和車線都有嚴格的要求。製作裁切好後還需要做一些優雅的裝飾。製鞋師傅使用絞邊機修整邊緣,然後使用沖子在皮料上衝出小孔,組成各類花型。這是需要耐心和技術的手工活。只要出現一個紕漏,那塊皮料將被更換。

  第四步是捫皮。將鞋身捫在模具上,拉緊鞋面,保證每一處用力均勻,把鞋面定型。捫皮時力度要大,鞋型才不會走形。

  第五步是製作鞋底。最難的是將橡膠打磨成鞋的形狀,並通過削邊打磨將底邊打磨到平順光滑,隨後裝上鞋跟,在鞋跟位置釘上若干層皮製後跟;中間形成中空層,以減緩行走時後跟受到的衝擊力。鞋跟後部安裝橡膠層,以減輕後跟被磨損的程度。

  第六步是上膠。將鞋底粘好,鞋底分為成品鞋底和手工鞋底,手工鞋底是由大車輪胎製成,耐用、舒適,要等12小時後膠水幹掉。然後將模具從鞋中拿出,將多餘的膠洗掉,鞋上走線的痕迹洗掉,上鞋墊,上鞋油,標明鞋號,進行售賣。

  經過這一道道複雜工序,一雙私人訂製的手工皮鞋就這樣誕生了。

(來源:南方日報)

推薦閱讀:

女生穿的牛津鞋有什麼品牌?
如何鑒別牛皮鞋?
各種皮鞋如何分類、清潔和保養?
正裝皮鞋有鞋帶嗎?
定製皮鞋有哪些注意事項?

TAG:時尚 | 皮鞋 | 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