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明明能超過朱元璋成一代聖君,卻因一個顯著錯誤,兵敗身亡

時事造就英雄,這句話放在哪個朝代都是至理名言。有的時候成功不取決於個人,而是「三利」——天時利,地利利,人和利。

元末中央已經喪失對地方江南的控制權,這就為朱元璋他們招兵買馬進行訓練提供很大便利,因為中央沒有能力對農民根據地進行圍剿,所以朱元璋有充足的時間建立根據地。

明朝時期中央對地方還有控制權,可以組織兵力進行圍剿,李自成沒時間建立根據地,而且他也根本沒有緩兵積糧的意識,憑藉匹夫之勇迅速打到北京,一群散兵游勇沒有經過訓練就迅速崛起,成為動搖國本的力量,步子邁太大難免扯到蛋,李自成在不利的條件下,崛起又太過倉促,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官方史書對李自成的評價認為他是一介流寇,或者草莽出身帶有濃厚階級意識的農民,他進入北京城迅速墮落腐化,導致了大順政權的覆亡,這種說法太過片面。

所以覆亡的政權都可以用「腐化墮落」四個字來解釋,「腐化墮落」招誰惹誰了?

人性驅利,沒有一個人打下天下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沒有一個人打天下的目的是為了惠及百姓而非利益自己。朱元璋也是農民,他跟李自成階級出身和階級意識沒什麼不同,他們最大的不同不在於骨子裡的封建小農意識,而在於「胸襟」和「戰略眼光」。

首先,從兩人想要的東西不同,格局不同。

朱元璋別看出身貧苦,又沒什麼文化,這個人是個極其有城府,而且極其有格局的人,李自成的人生理想跟項羽差不多,當然他的出身不能跟項羽比,「陝,吾之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未足易」,也就是說成功了早點回家顯擺,他並不在乎是否能坐穩江山。

李自成根本沒想到明朝大批軍隊投降得這麼快,他本來是想打到山西,當個集團CEO,能娶個白富美就算了,沒想到滿清入侵北京守備空虛,給李自成一個機會,逼死崇禎帝,坐上龍椅的機會。

以李自成本身的格局而言,他不僅沒有這個打算,而且沒有做開國皇帝的胸襟和戰略眼光。

朱元璋一開始就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廣泛招賢納士,先用人,組建團隊,再發揮團隊每個小領導的才能,他能放手讓團隊不斷成長,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善於識人,提拔大量知識分子,讓知識分子對他感激不盡,紛紛來歸附,他的身邊有武將徐達、常遇春,又有文臣劉伯溫,這些人物都可以獨當一面,而最厲害的是,朱元璋能令他們忠心不二,對他死心塌地。

朱元璋啟用的都是濠州舊部,這些人有殺豬的、有種地的、有當小吏的,但朱元璋能找到他們值得一用的地方,讓他們在戰爭中逐漸成長,成為真正獨當一面的人才。

第二,兩人面臨的階層屬性不同。

朱元璋時代是「驅逐韃虜」,他面臨的階層是漢人和蒙元人之間的矛盾,而他巧妙地利用了這個矛盾。

李自成時代是農民階級和士大夫、封建地主之間的矛盾,他成功地激化了這個矛盾,導致大量投奔他的鄉紳紛紛倒戈,漢人鄉紳勾結滿清貴族,將大順政權顛覆了。

李自成不是一個忘本的人,他即位後也沒忘記自己的窮苦兄弟,然而在階級轉型時李自成卻弱爆了,他一方面招徠官紳,一方面又追贓打擊這個階層。

朱元璋是坐穩天下後才逐一清算的,在天下未定之前他一直是「禮賢下士」的,是夾著尾巴做人的。

大批官紳之所以冒著變節的罵名歸順他們之前痛罵「流寇」的李自成,是希望能保住榮華富貴,可李自成太急於「清算」,讓他們家產難以保住,並且他錄用的前明官員只是少數,這就造成這個階層的反叛。

李自成在這場革命中未能及時調整政策,大順政權沒完成封建化的質變,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第三,得天下太速。

天下是一盤大棋,慎重緩慢才是贏家通吃的道理,朱元璋光種田就用了六年,而李自成十八個人起家,進入河南不過幾千人,打進北京城建立大順才用了不到一年,從幾千人發展到幾十萬人,大都是明軍叛將,這些人變節容易,將來可能再叛。

李自成沒來得及發展自己的根據地,所謂「步步為營」,李自成一盤大棋全壓在龍椅上,一旦利益跟不上或形勢有變,他的這批烏合之眾立即做鳥獸散,所以李自成的失敗也在預料之中。

如果說不得民心,李自成在龍椅上才坐了幾天,就能如此「不得民心」?滿清為「剃頭令」屠殺多少漢人,也沒有落個「不得民心」的評價,所以封建史籍對李自成的污衊也僅僅是出於私心罷了。

李自成敗於沒有天時,失去官僚階層的支持,自身缺乏胸襟和戰略眼光,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天時地利要好很多,而且他又努力營造了「人和」,朱元璋是個非常優秀的人,個人能力極強,所以能成為一代帝王。


推薦閱讀:

李自成兵敗後隱居婁底?
【書架叢書】姚雪垠:李自成(全5卷)
李自成
李自成最終歸宿之謎
李自成水煮活人 他當真吃了福王朱常洵

TAG:錯誤 | 李自成 | 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