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兇猛:我國離婚率為何連續10年遞增?
離婚兇猛:我國離婚率為何連續10年遞增?
編者按:「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這一功能正在受到衝擊與弱化。近期,半月談記者深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西、湖北、吉林、重慶等地調研發現:國人的婚姻家庭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省份和城市的離婚率和離結比居高不下,閃婚閃離現象突出,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年度離婚對數超過結婚對數的「婚姻赤字」現象。
民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10年遞增;2012年全國共有310餘萬對夫妻辦理離婚手續,離婚率增幅首次超過結婚率增幅,2013年攀升到350萬對,比上年增長12.8%。
婚姻是公民的權利,結婚、離婚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然而,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結婚或離婚過於功利化,而缺乏應有的道德感和責任擔當。極端利己、有悖道德的婚姻往往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傷痛和危害,特別是成為孩子心靈上不可承受之重。
究竟是誰動了我們的婚姻?離婚多重根源何在?如何打贏婚姻保衛戰?
離婚率居高不下:有多少勞燕分飛的故事在上演
「今天,你離了嗎?」這雖然是人們之間開的一句玩笑,但也折射出當今一部分人的婚姻狀況。讓我們看看半月談記者采自一線的以下數據:
2011年,3.2萬對;2012年,3.8萬對;2013年,5.4萬對……近年來,北京市的離婚人數逐年攀升,2013年同比增長42.6%。這意味著在北京每天有近150對夫妻協議離婚、家庭解體。
上海市民政局公布的年度婚姻登記統計情況專報顯示,2014年,上海市共辦理離婚登記53244對。因感情不和或破裂、性格不合等離婚的佔總數的95%。
江蘇省民政廳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2014年該省共有837942對新人結婚,178899對夫妻離婚。與2013年相比,結婚登記人數減少7萬多對;同期,離婚人數增加2898對,即每3分鐘就有一對夫妻分手,各奔東西。
湖北省婚姻登記機關2014年共辦理各類登記141.7萬件,創歷史新高。其中,結婚登記為61.47萬對,離婚登記13.7萬對。與2013年相比,結婚人數基本持平,但離婚人數增加8000多對。據湖北省民政廳工作人員介紹,自2003年以來,全省離婚登記人數以每年1萬對左右數量增加,高峰時1年能達到1.3萬對。
半月談記者從吉林省民政廳了解到,該省2012年至2014年,離婚登記人數分別為9.83萬對、11.12萬對和11.26萬對,離婚率(年度離婚人數與總人口之比)分別為7.14‰、8.1‰和8.2‰。長春市朝陽區婚姻登記處負責人介紹,從離結比(年度離婚人數與結婚人數的比率)來看,這個區的離結比連續3年超過35%,屬於較高狀態。
重慶市婚姻登記收養管理中心提供數據顯示,近年來當地離結比一直保持在1:3,相當於每3對夫妻中就有1對離婚。
中國婚姻家庭工作聯合會今年發布的《中國人婚姻家庭安全報告》指出,僅從離婚統計數字來看,其攀升速度令人震驚:從1979年到2012年,全國當年離婚對數與結婚對數之比已從4.7%上升到23.4%,其中,北京、天津、廣州等大城市的這一比例已接近或超過30%。
「從統計數據看,遭遇7年之癢而分開的夫妻佔據離婚主流。」蘇州市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該市結婚平均年齡30歲,其中男性為30.8歲,女性為29.2歲;離婚平均年齡36.9歲,其中男性為38.1歲,女性為35.8歲。這意味著,結婚7年左右的夫妻最易散夥。
北京市言大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訾英濤調研也發現,30歲至40歲年齡段的人離婚現象尤為突出。在民政局辦理的離婚登記中,40歲以下的離婚者占登記總人數的70%以上;在法院受理的離婚案件中,40歲以下的當事人也占訴訟人數的70%。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認為,中國婚姻狀況的剪刀差——「結婚對數的下降」與「離婚對數的上升」說明,國人的婚姻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當然,絕大多數離婚者還會選擇再婚,故社會的再婚率一直處於上升狀態。
當前,離婚浪潮兇猛,到底是什麼摧毀了國人的婚姻?
觀念變化、責任弱化、立法變革,導致「離婚脫敏」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人觀念發生巨大變化,離婚已經不再是一個聞之色變的敏感詞,讓生活在不幸福婚姻中的人們,尤其是女性有了結束一段婚姻的勇氣,提升了婚姻質量和人生幸福指數。
維情集團婚姻醫院院長舒心告訴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出於對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追求,主動提出離婚,走出不幸福的「圍城」,這是值得肯定的社會進步。
婚姻家庭諮詢師蘇小林說,以前婚姻觀念比較保守,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得過且過」觀念的影響很深,一些家庭雖然經常發生熱暴力和冷暴力,甚至夫妻雙方長期沒有性生活,也能湊合著過。但隨著婚姻觀念的轉變,夫妻雙方對婚姻質量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一方擁有不良習慣、雙方性生活不和諧、甚至一方感覺另一方情商低等,都有可能造成離婚。重慶啟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所做的調查顯示,離婚人群中約80%處於無性婚姻狀況。
從深層觀念看,離婚問題凸顯也折射出一部分人婚姻契約精神的淡化和婚姻家庭道德責任的弱化,一些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亟待提高。近年來,有的人片面強調個人幸福和婚姻自由權利,而忽視婚姻生活應秉持的道德倫理準則和應有的奉獻、應盡的義務。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李洪祥認為,當人們對婚姻不再抱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信念和期待之時,婚姻的「信號」功能和約束力就隨之減弱,從而引起離婚率上升。
除了婚姻道德觀念變化的主觀因素外,離婚立法的變化在客觀上也導致了高離婚率。1950年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之後,1953年人民法院受理的離婚案件高達117萬件,在被封建婚姻束縛數千年的古老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第一次離婚井噴;1980年婚姻法首次將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作為判決離婚的法定標準後,1981年離婚絕對數即大幅上揚,較1980年增加了4.8萬件;2001年4月婚姻法(修正案)頒布施行後,離婚絕對數大增;2003年國務院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大大簡化了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離婚的手續,這一方面保障了離婚自由,另一方面也給那些衝動型離婚或草率型離婚打開了方便之門。
李洪祥在長期調查中,用大量翔實的資料證明,中國離婚率伴隨婚姻法和婚姻登記制度出台,每一次都出現離婚高峰。尤其是2003年10月1日,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開始實施後,離婚登記在1個月內辦理改為當場拿到離婚證,手續簡便,直接導致了離婚人數的大幅上升。
一些基層民政幹部也表示,新條例要求登記部門提高工作效率,並且要充分尊重當事夫妻的意願,因此在辦理離婚手續時無法多言,一般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勸阻。一位離婚登記處工作人員坦言,辦理離婚的速度雖然提高了,手續簡便了,但大家對婚姻的態度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更草率了,一周婚姻、一月婚姻、半年婚姻現在已非個別。
美國一位著名法學家在分析離婚自由成本時指出,婚姻越是容易解除,人們對婚姻的承諾就會越少。如果允許想離就離,那麼結婚者花費在婚姻搜尋上的時間就會更少,結果是夫妻更不般配,這轉過來又會破壞婚姻的伴侶性,並由此增大離婚的可能。
社交網路,成為婚戀麻煩製造者
與網路技術發展進程對應的群體中,80後是網路世界的移民、90後是網路世界的原住民。如今,這些移民、原住民正值婚戀「黃金期」,網路帶來的影響也自然而然地進入他們的感情生活。
在半月談記者採訪的婚戀人群中,很少有人覺得社交軟體可以增進雙方感情,倒是不少人對手機、網路給他們感情生活帶來的影響大吐苦水,有的甚至走到感情破裂的邊緣。是技術進步帶來了爭吵,還是使用者忘卻「初心」,將主觀原因「嫁禍」網路?不同觀點的交鋒在社會輿論場中不時興起。
「我絕不會在丈夫面前使用社交軟體,因為那樣會產生各種爭吵。」1988年出生的劉芸(化名)已經是一名7歲女孩的媽媽。她是一名理療按摩師,時而忙碌,時而「閑得發慌」,閑時用陌陌聊天成了打發時間的最好方式。「瞎聊,搜附近的人,發一些好看的照片,會有好多帥哥和我打招呼。」她笑著說,「得偷偷玩,要不丈夫會和我吵架。」
劉芸的心思在許多年輕人中存在,追求新鮮和刺激讓一些人忽視了伴侶的存在,隱瞞和欺騙是避免紛爭的最好手段。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士表示,常常出差的他在寂寞時會在當地打開各種社交軟體尋求約會,「其中有一次吃飯時拍了親密照片,結果被蘋果手機的雲服務同步到了家裡的平板電腦上。」他苦惱地說,「被妻子發現後大鬧了好多天,現在還沒徹底平息,我不知道會不會因此離婚。」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一筠說,陌陌、微信一類應用程序,特別是「搖一搖」、自動定位等功能的增加,使得這些工具成了坊間俗稱的「泡妞工具」、「出軌利器」,衝擊了一些原本就已脆弱的婚姻關係。
壹婚姻網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微信、陌陌平台找「小三」發生婚外情的案例在幾年間增加了20%。心理諮詢師劉莉萍經過對大量案例分析,發現約有40%的離婚是因外遇導致。
在北京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於琨從接觸的實際案例中發現,80後的離婚諮詢中,多達一半以上的婚外情都與網路有關。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在淘寶上,一款名為「男友忠誠度測試」的商品受到關注,不同程度、不同時長的「測試服務」收費從28元到500元不等,商品簡介稱,可通過社交軟體測試伴侶忠誠度,「本店100餘名測試員都經過專業培訓,會堅定捍衛用戶隱私,讓"渣男』"渣女』現形。」如果測試成功發現用戶的伴侶出軌,店鋪還會送出一份愛心服務撫慰用戶「受傷的心靈」。
東北師範大學傳播學教授金振邦說,一邊是方便的交流、交友渠道,一邊是防不勝防的信息獲取途徑,某種程度上,網路和社交媒體催生了婚戀伴侶間的信任鴻溝,細小的痕迹都會給雙方關係帶來困擾。
流動之變、獨生一代等,動搖城鄉「婚姻大廈」
「城鎮化、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地區,離婚率相對就會提高,也可以說離婚率的提高是城鎮化、工業化的社會效應之一。」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夏吟蘭表示,社會較開放的地區,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相對開放和多元,職業和地域流動比較頻繁,因人口遷移、兩地分居所導致的家庭親和力減弱,夫妻關係受到嚴重影響。
重慶市婚姻登記收養管理中心主任陳泓熹說,這種情況在外出農民工群體中比較常見。農民選擇離開鄉土進城務工,雖然增加了家庭收入,但是精神生活往往是空虛和貧乏的。夫妻長時間分離,無法進行正常的心理溝通和情感交流,會導致性壓抑、性饑渴,進而帶來煩惱、焦慮。時間久了,雙方容易出現信任危機。
臨縣是山西省最大的勞務輸出縣。「來這裡登記離婚的人形形色色。」臨縣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李芳告訴半月談記者,有的是因為夫妻性格不合,有的是因為遭遇家暴,更多的則是因為夫妻一方有了外遇。
「離婚率攀升,的確與農民外出流動有著密切聯繫。」山西省委黨校研究員劉寧認為,外出打工使農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發生變化。城市光怪陸離的生活帶給他們巨大誘惑,加上不少夫妻長期分居,婚外情乘虛而入,婚姻最終解體。
浙江省社科院婦女與家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平說,如果沒有子女或子女留守的情況,夫妻關係更是不穩固。流動人口婚姻關係圈的不斷衍生拓展,增加了其補償、替代的可能性。
擁有102萬人口的鄂東農業大縣黃梅縣,近年來離婚登記人數以每年100多對的數量在增加。黃梅縣婚姻登記中心主任桂志勤告訴記者:「春節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和高考後夫妻陪完孩子考試,成為農村地區兩大離婚高峰期。」
獨生一代的個性特徵和為人處事方式也影響著對婚姻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心理輔導師戴慧芳說,有些80後、90後在婚姻生活中表現得很任性,既不能容忍對方,自己又不想改變,矛盾便會升級。以為離了婚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卻不想如果自己不肯讓步,當遇到下一段婚姻時,同樣的情況還是會再現。
小王與小潘是一對80後夫妻,他們一見鍾情,並決定於今年3月份登記結婚。當天一大早,他們興高采烈地領到結婚證。正式成為妻子的小王覺得,當天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就和小潘商量吃頓大餐慶祝一下。很不巧,小潘因為當天要上班,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小王覺得丈夫不重視自己,而小潘也覺得妻子不理解自己,雙方爭論起來。當天下午,他們又來到婚姻登記中心,要求離婚。
山西12355青少年公共服務平台首席專家王潔說,從本世紀初開始,8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漸進入婚姻生活,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小生長在備受家人呵護的環境中,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處理家庭關係和夫妻矛盾,缺乏夫妻雙方所必需的包容、忍耐,極易導致離婚。
近幾年還有一些奇葩的離婚原因,與感情無關。隨著購房、入學等政策限制及與之掛鉤的利益凸顯,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開始褪去原先神聖的外衣,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成為不少家庭規避政策的工具。「近年來,重慶一些區縣甚至出現離婚對數和結婚對數持平甚至超出的情況,這主要是受政策影響,比如涉及拆遷補償等問題,群眾為了獲益而離婚。」陳泓熹告訴半月談記者。
此外,一些影視明星、腐敗官員的畸形婚戀事件通過媒體曝光,導致一些年輕人跟著模仿。有些人尋找刺激,想嘗嘗鮮,可一旦進入就無法自拔。「我跟新來的大學生隨便玩玩,沒想到她不依不饒,逼著我離婚,要跟我結婚。結果我離了,她又不同我結婚。」最近,一位男士找到心理諮詢師求助。
這樣拿婚姻、感情當兒戲的事件,幾乎每天都在我們身邊重複上演著。
離婚後沒有一方完全是贏家:離婚的代價你考慮過嗎?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離婚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進步、人性自由的體現,可以將人們從失敗的、苦悶的婚姻生活中解脫出來。然而,浮躁的社會風氣也使很多人在茫茫人海、滾滾商潮中迷失了感情的本真,模糊了婚姻的本質。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社會和諧與國家穩定的基座。當前,居高不下的離婚率甚至「婚姻赤字」現象所帶來的諸多社會負效應亟須引起正視與警惕。
當離婚成為一種自由選擇的生活方式
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說,凡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結婚是為了過得很好,而離婚是為了過得更好。」維情集團婚姻醫院首席諮詢師明麗認為,現代人敢於對不幸福的婚姻說「不」,值得肯定。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邵曉瑩告訴半月談記者,傳統觀念中,貞操對於一個女性是十分重要的,選擇了自己的婚姻就等於決定了自己的一輩子。而當今社會,貞操不再是人們評價女性純良的唯一標準,婚姻也不再是束縛女性的枷鎖。女性經濟上的獨立也讓她們不必依附於丈夫生活,有能力和更多機會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感情生活,而不必隱忍。要看到其進步性,即使有些離婚並不具有積極意義,但屬於生活方式中的一種多元選擇,亦無可厚非。
「通過我們諮詢離婚問題的,80%最後維持婚姻,15%暫緩離婚,5%確實無話無情無愛的成功離婚。」維情集團婚姻醫院院長舒心告訴記者,蔡女士就是屬於成功離婚的一個案例。18年前,在她生孩子時,丈夫目睹了她撕心裂肺的難產過程,丈夫覺得自己愧對妻子,從此留下心理陰影,不再和妻子有性生活。
蔡女士曾經和父母說過想離婚,但父母給她的建議竟然是:人不吃飯會死,沒有性生活絕對不會影響你的生命,何況我們家祖祖輩輩沒有因為這個離婚的。等蔡女士找到維情婚姻醫院諮詢時,舒心明確告訴她無性婚姻應該離婚。通過做通夫妻雙方的工作,最終順利離婚。
「如果蔡女士不是等孩子上大學了才來做諮詢,就不會耽誤自己那麼長時間,早點離婚還能早日重新尋找真愛,早日開始新的生活。」舒心惋惜地說。
半月談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從事離婚干預方面的專家普遍不贊成湊合著過的夫妻,認為夫妻雙方如果都不積極面對、查找、解決家庭問題,還是離婚好,否則會對家庭里其他成員產生不良影響。
「我曾經干預過一對夫妻,老公吸毒,而且在外面還有情婦,非但不管家裡的事,還經常在家裡鬧,毆打老婆和孩子,給家人心理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心理諮詢師蘇丹說,「這種情況我們就覺得妻子選擇離婚會更好。」
心理諮詢師劉莉萍也認為,兩個人確實沒有了感情,並且都沒有意願去修復這段感情,這樣的婚姻存在無益。
蘇州人於某和夏某自小青梅竹馬,2005年步入婚姻殿堂。然而,由於妻子夏某性格多疑,經常對丈夫產生懷疑,兩人婚後生活矛盾重重。一次,於某參加同學聚會,與幾位女同學拍攝了一些照片,夏某看到其中一張照片後,認為於某對一位女同學有「不一樣的感覺」,哭鬧不止。心中委屈的於某一番埋怨,招來了夏某的一記耳光和拳打腳踢。第二天,於某向法院提交離婚訴狀。而此時,夏某又後悔了,在雙方父母勸說下,於某撤回了起訴。此後,這樣的情景反覆上演了5次,歷時近兩年。最終夏某承認兩人之間只剩下爭吵,自己也被這場婚姻折磨得疲憊不堪,同意離婚。
「這樣的放手具有積極意義,能讓雙方重新獲得機會尋求幸福生活。」蘇州市姑蘇區法院民四庭法官袁琴分析認為,對於一些名存實亡的婚姻來說,勉強維持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勇敢放手在某種程度上能提高婚姻質量,這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自由權利。
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洪祥長期從事婚姻家庭法學研究,他在接受半月談記者專訪時表示:「婚姻需要男女主人公共同經營,不能把板子打在某一方身上,也不能簡單評價離婚率升高就是一件壞事。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需要綜合審視,全面評估。」
「離婚後沒有一方完全是贏家」
「儘管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觀念的轉變,離婚已經不再被認為是離經叛道之事,但對雙方當事人及其家庭而言,沒有一方完全是贏家,也可能是兩敗俱傷,並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與創傷。」江蘇建湖法院上岡法庭審判員陳浩說,最近他審理的就有這樣一樁離婚案例。
小芳和小平2012年底經人介紹成為戀人,在經歷一段蜜月期後,於2013年8月登記結婚。然而婚後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甜蜜,兩人經常因為婚房遲遲沒有落定而吵架。2014年3月的一天,小平在得到妻子懷孕的消息後,一再表示一定將房子敲定。時間一天天過去,承諾卻遲遲沒有兌現。在一次大吵後,小芳去醫院做了人流手術。這一舉動給小平的精神造成了莫大打擊,精神恍惚的他從2014年5月開始與小芳冷戰並分居,半年之後,他向法院起訴離婚。
「審理中我發現,小芳和小平仍然存在一定的感情基礎,如果就這樣離婚,兩人都將生活在痛苦之中。」陳浩說,最終法院判決不準予離婚。「希望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多些寬容與理解,在做決定的時候多一些思量。」
山西12355青少年公共服務平台首席專家王潔說,很多人離婚後對婚姻產生了恐懼症,覺得婚姻是不可靠的。今年37歲的王成剛(化名)在兩年前離婚。「結婚之前就沒有充分了解,婚後才發現彼此性格差異很大,很難生活在一起。」離婚之後,他也談過兩次戀愛,但每次都覺得女朋友或多或少性格有些古怪,怕以後生活在一起再重蹈覆轍,因此遲遲不願邁入婚姻的殿堂。「一次失敗的婚姻讓我變得謹慎的同時,也有些神經質。」
某企業高管王女士與丈夫是大學同學,相戀10年,結婚3年後離婚。「離婚前後折騰了近一年,猶如兩人不停地在拉扯牛皮筋,受傷更深的往往是後放手的那一方。」王女士說,離婚對夫妻雙方的傷害是持久的,尤其是還沒有遇到新的情感對象前,很難走出過去的陰影。「時常處於失眠狀態,有時候要靠吃安眠藥才能休息。對生活、事業的積極性也大幅下降。」
步入中年的倪先生日前剛剛打完漫長的離婚戰。房子、車子、存款他都可以捨棄,但女兒的撫養權是他緊咬不放的。倪先生說,其實回頭想想,導致離婚的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及時化解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矛盾,以至於積重難返。
離婚不僅對夫妻雙方是一種打擊,而且讓兩個家庭也付出沉重的代價。2014年,連雲港市民小謝和妻子小李鬧離婚,結果小謝的父親老謝因為孫子撫養權一事,與親家公老李發生糾紛。老謝脾氣暴躁,對老李一通拳腳,致使老李鼻骨骨折,經鑒定為輕傷二級。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老謝須為自己的行為負刑事責任。在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階段,老謝通過檢察機關申請調解。最終老謝和老李達成協議,老謝向老李賠禮道歉並賠償醫藥費10萬元,老李對老謝表示諒解,不再追究其刑事及民事責任。
「這樣一場離婚風波,最終讓雙方老人失了和氣又損失了金錢。」邵曉瑩說,離婚還會對雙方老人心理造成傷害,有挫敗感、覺得丟面子,沒有尊嚴感、幸福感。有些甚至導致身體不適、健康惡化,嚴重的會出現心臟病突發、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狀。
劉莉萍說,目前多數父輩的思想還比較保守,他們不太容易接受離婚。在一些案例中,有的父母因為子女離婚無法接受,甚至以死相逼。
山西臨縣人民法院審判員武廣明告訴記者,在一些訴訟離婚的案件中,當事雙方的糾紛常常轉化為兩個家庭乃至家族之間的矛盾,由於財產分割等問題導致惡性案件發生。尤其對於男方,因為娶妻時花銷巨大,離婚後造成人財兩失,彩禮追不回來之後可能不惜動用武力去解決。
婚姻解體,孩子心靈不能承受之重
「孩子可能是一場失敗婚姻的最大輸家。」舒心說,婚姻不睦導致親情冷漠,離婚的痛苦過程和父母分手的結果,會使孩子失去正常的成長環境。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父愛或母愛的剝奪會使孩子安全感受損,可能導致他對兩性關係產生疑慮,從而影響到未來的擇偶和婚姻質量。
王潔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個20多歲的女孩來做心理諮詢,她的父母在她1歲時離婚,她被判給了父親。但父親覺得帶著孩子很難再婚,又將她送回母親。父母雙方推來推去好幾次,最終是母親心軟留下了她。然而,幼小的她內心深處有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她總覺得有人拿著刀往她頭上砍。」王潔說,父母離婚給她留下了一生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
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心理教師康成表示,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甚至在遭到嘲笑後,容易形成抑鬱、憎恨、易怒、多疑、嫉妒、孤僻、膽小、情緒不穩定等心理特徵。專家表示,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出現顯性心理問題的比例明顯高於正常家庭的孩子。
「大多數情況下離婚官司的夫妻雙方都是想要孩子的,孩子被迫要在不可分割的父子與母子關係中選擇一邊,跟了一邊就感覺好像背叛了另一邊,這種複雜的、撕裂的情感會影響和伴隨孩子一生。」浙江光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生裕說。
在當今高離婚率的環境中,離婚對於孩子的影響已經在校園中顯現。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校長李國榮自2001年起在學生當中展開家庭情況問卷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發現學生中離異家庭班級最高的佔到23%~27%;2013年,再次開展學生家庭情況問卷調查後發現,離異家庭班級最高的超過50%,最低也達到30%。
「這種現象亟須引起重視,因為離異家庭開始帶來連鎖反應。」李國榮告訴半月談記者,父母離異後,很多孩子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有的跟隨單親父母重組家庭生活,有的丟給爺爺奶奶,有的獨立生活,這樣的家庭在學校統稱為問題家庭。「我們的老師如果在不了解孩子家庭情況時而盲目批評,就會導致孩子出現逆反,有的甚至會離家離校出走。」
專家表示,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限於成長期。由美國實驗中心、美國婚姻家庭教育聯合會、美國價值觀研究所共同撰寫的報告《為什麼婚姻重要——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21個結論》指出: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後來發生非婚生育和遭遇離婚的可能性大大高於完整家庭的孩子。
心理諮詢師游紅曼表示,「離婚傳承現象」的確是個很典型的情況。「我們發現,父母離婚的子女8成以上都要離婚。」
比「離婚傳承現象」更嚴重的,是單親家庭孩子的高犯罪率。從統計概率上看,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心理疾病患病率和自殺率,幾乎是與離婚率同步增長的。據天津市社科院的一次關於「城市閑散未成年犯」的調查,少年犯中認為父母關係不好的佔34.89%;而對照組的普通家庭孩子中,只有9.9%的人認為父母關係不好。少年犯中承認自己與父親、母親關係不好以及遭受暴力侵害者的比例,也大大高於普通家庭青少年。
父母的管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約束力,一旦缺乏這種約束,很可能會誤入歧途。「2014年我碰到一個案例,重慶九龍坡區楊家坪派出所轄區一個家庭內的兩個兒子,大的20歲,小的18歲,因輪姦罪分別被判刑3年和8年。他們說,之所以會走上歪路,就是因為小時候父母離婚了,他們跟隨婆婆生活,父母從不管他們。」婚姻家庭諮詢師蘇小林告訴記者。
父母離婚會使孩子產生抱怨心理,這是導致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心理因素。陳浩說,他曾接手一個少年犯罪案件,當事人10歲時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生活,父親不怎麼管束他。他越來越產生逆反心理,抱怨父母、頂撞老師,之後便沉迷網路,慢慢和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最終因犯罪被捕。陳浩說,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在吉林省女子監獄服刑的30歲左右的女犯,80%來自離異家庭。該監獄的高級心理諮詢師苑志敏表示,父母離異後,對孩子或疏於管教,或過於溺愛,導致孩子很自我,人格發展不健全,長大後處理問題容易走極端。
「我就是為了報復父母,因為他們離婚我不同意,我就選擇結婚後離家出走進行報復。」服刑人員閆某今年26歲,父母離異後一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為了彌補缺憾,對她有求必應,而父親雖然不和她生活在一起,也是盡量在物質上補償她。久而久之,她養成了自我的性格,認為父母的給予都是應該的。閆某與丈夫結婚不到1年就離家出走,一個人到南方生活,後來無錢生活下去,就選擇盜竊,最終被判入獄。
研究表明,離婚帶來的經濟狀況不佳也容易對孩子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一個人撫養孩子、男方撫養費不到位、就業歧視等因素都加劇了單身母親的貧困化,她們已經構成了城市裡新增的隱性貧困群體。」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一筠說,自己曾經對北京兩個城區法院訴訟離婚的120多對有子女的中青年夫妻跟蹤調查,發現85%的子女都由女方照顧。離婚5年之後,男方再婚的比例高達80%以上,而女方再婚比例不到20%。離異女性中,經濟狀況惡化的佔65%,身患疾病需要醫治的佔15%。「而這樣的經濟狀況,都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成長。」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婚姻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某種程度上,家庭也處於轉型期。家庭不可避免會被社會潮流所裹挾,許多人在茫然、困惑中跌撞前行。面對不斷攀升的離婚率,面對被侵蝕與瓦解的夫妻感情,面對日益複雜的家庭矛盾,亟須在社會治理、價值取向、家庭重建等方面多管齊下,需要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法律系統等攜手共治,促進人們擁有更加理性的婚姻觀,學會理智地理解愛與被愛,更加認真、負責地對待現代婚姻與愛情。
疏導干預:挽救瀕臨破裂婚姻的社會管理新舉
及時干預、化解危機,是維護婚姻穩定的有效舉措。然而長期以來,婚姻危機干預工作是社會管理中的短板。
據婚姻家庭服務網站壹婚姻網的研究顯示,我國在婚姻方面的干預顯得很薄弱,依舊是基於各級婦聯組織評選「好媳婦」、居委會調解、離婚前婚姻登記所勸誡的「老三套」,缺少科學內容和專業人員的參與。
維情集團婚姻醫院院長舒心說,傳統婚姻家庭正面評選往往流於形式,難以帶動其他家庭的效仿與參與。當婚姻真正出現問題時,居委會調解也只在鄰里熟悉的老社區才會進行,一些流動人口的聚居區往往找不到專業的婚姻諮詢機構和協調指導組織。
婚姻危機干預的缺位,導致很多夫妻一遇到婚姻問題第一反應就是離婚。翻著一頁頁離婚調解記錄,蘇州市姑蘇區婚姻輔導室工作人員楊翠珍很是惋惜,她每天都會遇到因為一點家庭瑣事就吵著要離婚的夫妻。「晚飯過後,夫妻兩人都不洗碗,於是就鬧著要離婚。」楊翠珍說,這樣的事聽起來匪夷所思,卻不是什麼奇談。
據蘇州市民政局統計,該市近年間衝動型離婚佔比約3成,其中80後、90後為大多數。針對衝動式離婚,蘇州市今年起推動建立離婚勸導站,徐州市賈汪區法院調解離婚則採取了「感情冷靜期」機制,對有和好可能的夫妻,要求6個月內暫不離婚。
近年來,各地民政及相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成立婚姻家庭輔導室,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社工輔導等方式,在離婚登記前進行危機干預,挽救破裂婚姻。
重慶市九龍坡區曾是全市離婚率最高的區縣,當地民政部門探索引進啟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專業人員進行離婚干預。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僩說,目前中心有30餘名專業人員,開展婚姻疏導干預,僅2014年就開展涉離婚個案輔導服務2103例,其中勸和694對,勸和率達到33%。「很多衝動型離婚者經過專業疏導後,很快放棄離婚打算。」
重慶市婚姻登記收養管理中心主任陳泓熹介紹,針對全市離婚率逐年上升的趨勢,以每個縣提供5萬元經費的標準,逐步在各區縣推廣離婚干預,全市41個區縣中已有16個設立了離婚疏導室。
走進武漢市武昌區民政局一樓的離婚登記室前,需要從一間隔離封閉的婚姻家庭輔導室旁經過。心理諮詢師李敏正在做案例登記,記者在她的諮詢記錄中看到,前來接受諮詢的夫婦,大多因性格不合、家庭暴力、婆媳矛盾、對方外遇等原因來鬧離婚。
武昌區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主任孫劍剛說,這個婚姻家庭輔導室屬於政府出資購買社工服務,藉助專業社工幫助分析夫妻關係危機原因,梳理矛盾焦點,提供合理建議,減少閃電離婚、賭氣離婚等現象。僅2013年,接受諮詢的252對申請離婚的夫妻中,就有137對成功勸和。
「婚姻諮詢輔導是個長期而系統的項目。」李敏說,業內普遍觀點是面臨危機的夫妻每周需要開展一次,因此僅靠民政部門婚姻登記中心開設的家庭婚姻輔導遠遠不夠,還需要國家在婚姻諮詢機構的建立健全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鼓勵。
浙江省民政廳首批特聘婚姻家庭問題諮詢師初陽表示,目前群眾組織、社會公益團體,包括一些高校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陸續創辦公益熱線和服務機構,提供法律、心理、婚姻、家庭教育等方面諮詢服務,但仍然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社會需求。
法律護航:提高離婚成本,公平保障權益
法治是家庭和社會治理的根本保障。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夏吟蘭認為,我國婚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在對婚姻義務和權利的規範,以及離婚程序和夫妻雙方的權益保護方面,尚存在諸多缺陷。
當前,我國申請協議離婚是「立等可取」,給急於離婚的當事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為一些「負氣離婚」的人留下遺憾。加之我國信用制度不完善,近年來因拆遷、限購等導致的政策性離婚屢屢發生。
「協議離婚,只需繳納9元的工本費。即便起訴到法院,離婚案件每件只需交納50元至300元。」九三學社社員劉玲媚等專家認為,無論是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社會輿論成本、個人名譽成本還是程序成本等,我國都堪稱世界上離婚成本非常低、離婚異常自由的國家之一,使法律為婚姻家庭護航的作用難以體現。
目前我國杭州、廣州、深圳、青島、蘭州等城市相繼推行了預約離婚制度,設置情緒緩衝期,一周到兩周不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婦女》雜誌總編輯尚紹華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我國立法機關、民政部門應仔細研究我國離婚率逐年攀升的現狀,參考其他國家設立離婚冷靜期的先進經驗,修改離婚程序,在夫妻提交離婚申請後,設立3至6個月的冷靜期,讓夫妻雙方慎重考慮後,再批准離婚。
「對婚姻弱勢一方的權益保護不足,無疑加深了高離婚率帶給社會的危害。」維情集團婚姻醫院首席諮詢師明麗說,在自己經手的上千單諮詢案例中,絕大部分40歲以上的女性在丈夫出軌後依然不願意輕言離婚,但這並不代表這段婚姻就一定有挽救的價值,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女方長期處於經濟上的弱勢地位,對家庭財政缺乏足夠的掌控能力,更對自己離開「圍城」後的感情生活迷茫,這個時候就更需要從法律上給予無過錯方以經濟上的保障。
然而在實踐中,經濟強勢方出現過錯離婚時,無過錯方的權益保障卻依然困難。「即使知道男方包養了二奶、有小三,女方的重婚訴求提請在現實中取證往往很困難。」舒心說,當前我國在婚外情方面尚存在法律真空,應當修改相應法律條文,提高離婚成本,保障無過錯方利益。
河南以德律師事務所律師余學軍等法律界人士認為,當前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中,對房產方面規定,婚後一方父母全款為子女購房,則自動推定為其婚前財產,這就意味著在離婚時對方就無法分割。由於中國多數為男方購房,此規定也讓男方的離婚成本更低。建議進一步完善婚姻法等法律條文,對過錯方加大懲處力度,使其不能隨意越軌,輕言離婚,輕而易舉放棄對家庭的責任。
「在離婚夫妻有未成年子女的情況下,任何達成離婚協議的條款都應經過法院的認可。」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洪祥說,根據離婚雙方的具體情況,依照子女最大利益原則進行修改,未經法院認可的有關子女監護和撫養歸屬的協議不具備法律效力,這在很多國家都是通行做法。
價值引領:學校、社區、政府,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經營婚姻,降低離婚率,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區、政府等多方聯動,方能「固本培元」。
首先在價值取向上,應結合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加強國人的道德修養,倡導男女雙方堅守婚姻的忠誠度、忠貞性,提高婚姻道德水平,履行家庭責任義務。男性不但要在工作中施展才幹,也要更多地分擔家庭事務,盡到家庭責任,包括對孩子的成長教育責任。有條件的女性要更多回歸家庭,承擔起相夫教子的責任,營造溫馨之家。
當下,尤須重建家庭功能,彰顯家庭價值。有識之士呼籲,引導人們建設書香家庭和美德家庭,傳承、發揚良好家風,提升家庭成員的整體素養,把家庭真正打造成命運共同體、道德共同體和情感共同體。
江蘇省婦聯最近出爐的《江蘇家庭建設狀況調查報告》中,在25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有44.7%的女性對婚戀節目中的「寶馬女」「拜金女」「豪宅女」持認同態度,年輕人的婚姻觀念有功利化趨向,感情成分減少。「培育公民健康向上的婚戀觀,需要我們從源頭上填補公民婚姻家庭教育。」江蘇省政協委員、南通市婦聯主席錢鎖梅認為,婚姻家庭教育應從婚前教育入手,推動高校設置「婚姻家庭理念教育」必修課,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增強責任感。
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在心理課程中,融入相關婚戀知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正確的婚姻價值觀。學校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康成認為,類似的教育不應該單純從學生入手,應該使家長也接受相關引導,讓其意識到離婚對於孩子的深刻影響,在婚姻面前不要做草率決定。
除學校外,社區作為社會組織的細胞,也應承擔起婚孕教育的職責。半月談記者在重慶江津區幾江街道採訪看到,當地通過在社區建立「婚姻家庭課堂」教室,定期邀請婚姻專家、心理諮詢師等為社區居民集中授課;建立社區婚姻家庭志願服務隊伍,免費為居民提供夫妻關係調適、婚姻障礙排除等專業諮詢服務,傳遞著幸福家庭正能量。
針對農村離婚率快速攀升的現象,政府部門一方面應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新路子,使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實現就業,減少農民工的遠距離流動,避免出現留守婦女在家獨守空房的現象;另一方面,降低城市保障性住房對農民工的申請標準,讓農民工住上廉租房,使他們在城市安居樂業;同時,督促企業要保障員工的探親休假權,讓分居異地的夫婦多一些團聚的機會和時間,穩固婚姻關係。
對於社交網路,應當凈化不良信息,引導正能量傳播。心理諮詢師紅月認為,網路是情緒的宣洩場所,像催化劑一樣影響家庭,但離婚根源還在夫妻雙方本身。
專家認為,自律自愛與包容體諒依舊是婚戀關係和諧發展的「不二法門」。針對網上興起的各種窺探、測試伴侶的「絕招」,專家們並不認同。「工具關鍵在於用途,社交媒體、網路也是如此。」東北師範大學傳播學教授金振邦建議,「少背對背上網,多面對面交流。」
他山之石:教育與法律形成婚姻「穩定器」
不少受訪專家表示,儘管文化背景、國情特點各異,但其他國家和地區在鞏固家庭婚姻,降低離婚率方面的有效做法,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
美國作為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採取一系列措施,使離婚率逐年下降。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員徐安琪介紹說,美國大多數州自上世紀70年代起實行無過錯離婚法後,離婚率持續攀高。高離婚率帶來的單親家庭貧困化趨勢嚴重,離異家庭孩子福利下降等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此後,美國的家庭政策受到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家庭婚姻研究、婚姻心理諮詢和治療、家庭生活教育也快速發展。此外還相繼出台「家庭保護和支持法案」、「健康婚姻法案」,在稅收上對已婚者給予經濟激勵等舉措,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離婚率就一直呈下降趨勢。
據介紹,早在200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新的法案,確定政府每年撥款3億美元,支持各州的健康婚姻運動。此項資助款主要用於婚姻教育和夫妻關係訓練,以增加社區中享有幸福婚姻的夫妻數量,從而降低離婚率。
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教授田國秀表示,美國的離婚教育,由司法部門負責離婚期間調解與干預,教育部門主導離婚之後的輔導與援助,社區組織承擔離婚前後的婚姻建設與改善。有研究報告顯示,美國一半或四分之三接受過離婚教育的夫妻,能夠達成和解,雙方溝通積極,親子關係得到改善。
李洪祥介紹,世界上不少離婚率飆高的國家,紛紛認識到穩定婚姻的重要性,採取各種措施降低離婚率。比如韓國政府自2008年6月起強制實施的「離婚熟慮制」;日本把女性結婚法定年齡提高兩歲以求穩定婚姻;印度法院在收到離婚申請書後,先要給申請人半年的考慮時間。
在德國,離婚夫婦也要受到「緩衝時間」的法律條款限制。德國現行的離婚法規定:夫妻雙方以沒有任何繼續共同生活的意願為前提,分居1年便可申請離婚。有分歧的話,還得等到分居3年之後。為了更多保護結婚後成為全職太太、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女性,該法甚至限定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男方未承擔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即使婚姻破裂也不能離婚。
此外,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對夫妻離婚的財產分割都有相關規定。法律明確認為,女方是弱者,在分割財產時應給予充分的考慮。原因在於婦女在婚後對家庭的貢獻大於男性。在財產分割中,除非妻子主動提出離婚,否則法院會更多地照顧婦女和婚生子女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殺手鐧是婚後贍養費,這對離婚後男方是個不小的負擔,迫使每個男人離婚前都要三思而後行。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
推薦閱讀:
※這樣的手相,必定是雞犬不寧,容易離婚
※如果男方單方面提出離婚,女方不同意的情況下,怎麼成功離婚?
※不要總拿孩子說事,好的離婚勝過壞的婚姻
※婚姻多變,最終逃不過離婚宿命的生肖
※三婚女友靠離婚致富嚇得我連忙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