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不可怕,醫盲才可怕
拾遺物語
我們必須知道的十個醫學常識。
1
醫盲何其多
偶然看到一條新聞:
青島有一位媽媽,
因為半歲的寶寶經常腹瀉,
整天焦眉愁眼的。
鄰居就跟她建議:「有個偏方治小孩腹瀉特管用。」
「什麼偏方?」
「用無花果葉子煮水泡腳。」
這位媽媽便用無花果葉煮了一鍋水,
給寶寶泡了一陣腳。
哪知道第二天,
寶寶腳上便長滿了水泡。
腳癢,寶寶便不停搓腳,
水泡便一個個被搓破了,
寶寶疼得哇哇大哭。
媽媽趕緊將孩子送到市婦女兒童醫院。
醫生一看,就有點生氣:
「這樣治腹瀉完全是瞎弄。
無花果葉含有光敏性成分,
用它煮的水泡腳時,
光敏性成分會進入皮膚,
跟陽光一接觸就會發生化學反應,
從而引發化學性皮膚灼傷,
瘙癢、起泡、紅腫、刺痛。」
看到寶寶的腳,心裡一抽,
中國缺乏醫療常識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想談談最基本的十個醫療常識。
▲ 人類對「癌」依然無能為力,能做的只是延長一點生存期
2
常識1:絕大多數疾病無法治癒
很多人一直都以為:
「絕大多數病是可以根治的。」
但真正的現實剛好相反:
「絕大多數病是沒法根治的。」
曾經看過一個學術討論——現代醫學究竟能治癒什麼病?
討論的結果讓人非常崩潰:
現代醫學幾乎治不了什麼病。
如果以普通人的角度,
我們大致可以將病分為四種類型:
●災難惡性病:肝癌、胃癌、肺癌等各種癌,白血病,艾滋病,尿毒症,中風,癲癇,腦溢血……
●常見惡性病:腎炎,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病,胃病,哮喘……
●不嚴重疾病:鼻炎,過敏,咽炎,肥胖症,陽萎,早泄,痛風,痛經……
●亞健康癥狀:失眠,抑鬱,脫髮,多動症……
以上四大類型疾病,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沾上幾種,
但有什麼是最終治癒了的?
幾乎沒有。
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魯白說:
「不是說這麼多年醫學沒進步,
醫學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對快病的治療上,
比如瘧疾、霍亂、結核等急性傳染病。
但對慢病的根治我們幾乎束手無策,
大多數慢病我們連病因都不知道,
現在絕大多數所謂的慢病治療,
都是針對癥狀而非真正的病因,
只是不同程度地緩解癥狀而已,
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人體太過玄奧,病因複雜紛呈,
醫學目前僅處於初步了解人體的階段,
醫學能徹底治好的病其實少得可憐。」
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紀小龍說得更直白:
「作為醫生,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
為什麼?
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為力,
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
醫學只能解決三分之一的病。
所以,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
中國乙肝患者現有1.3億,
糖尿病患者1.39億,
慢性腸胃炎患者1.2億,
每天有7500人死於癌症,
每天1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但醫學幾乎「束手無策」。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兩個常識:
●不要相信什麼神醫,所謂能包治百病的王林、胡萬林之流,那都是騙子
●不要相信什麼神葯,所謂能根治某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宣傳,那都是謊言
3
常識2:上次管用的葯這次不一定管用
我們常常有一個疑問:
為什麼這葯上次吃都管用,
這次吃怎麼就不見效了呢?
如果你知道葯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你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在上面一節文字里,
我說了一個醫學常識——絕大多數的病我們都不知道病因,所以所謂的治療,其實只是針對癥狀而非真正的病因。
就以最常見的感冒為例,
我們常說的「傷風感冒」,
在醫學上被定義為「上呼吸道感染」,
具體的癥狀是:發熱、咳嗽、流鼻涕、喉嚨疼痛、肌肉酸痛等。
這是一種「病」嗎?
不是,這僅僅是一組癥狀。
導致這組癥狀的因素有很多種,
光是細菌和病毒就有上百種。
比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鏈球菌等。
就是說看似相同的感冒癥狀,
但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樣。
所以雖然你這次感冒的癥狀和上次似乎差不多,
但引發感冒的病因卻可能完全不一樣,
所以你上次吃管用的葯,
用在這一次不一定有效。
藥廠在研發一種感冒藥時,
也是按照癥狀來定義「病」的,
它只是針對最常見的細菌和病毒性感冒,
也就是說,每一種感冒藥,
其實只是對一部分病人有效。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三個常識:
●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相應的葯可以治好
●上次吃管用的葯這一次不一定管用,因為相似的癥狀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藥物作用的主要對象是群體,而無法在意個體——藥物醫治的對象是群體,是一個百分比,你患的病不一定在這種葯醫治的百分比內
4
常識3:醫生看病就是賭概率
我們經常感嘆一件事情:
為什麼上次這個醫生看病看得准,
這一次就看不準了呢?
原因很簡單——醫生看病就是賭博,賭一個概率。
以常見的頭痛為例,
雖然都是頭痛,
但引發的原因卻有很多很多種,
比如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代謝性頭痛、腦出血、腦梗死、高顱壓頭痛,低壓顱內壓頭痛癲、經官能症、代謝性頭痛……
你的頭痛究竟是哪一種引起的,
醫生只能根據一些情況進行猜測,
比如你的發病癥狀、你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發病的季節等等,
猜測病因後,醫生便開始選擇藥物:
若用A葯,70%的可能有效。
若用B葯,50%的可能有效。
於是,醫生選用了A葯。
也就是說,醫生看病,大多數時候賭的是一個成功的概率。
比如,醫生給你用的是A葯,
他覺得成功的概率大概是70%,
但你完全可能不在這70%之內。
給大家看兩個統計數據——綜合性醫院的門診誤診率約50%,住院部誤診率約30%。
所以,對於醫生看病,
大家應該知道幾個常識:
●醫生不是萬能的,醫生看病就是賭概率
●再牛的醫生也會誤診,實屬正常——我們應體諒
●所謂的好醫生,不是看病從不失誤,而是他看準的概率比一般醫生高一些
5
常識4:看病最重要的是「問診」,
而不是「求葯」
現在很多生病的人,
都有一個壞毛病——輕視「問診」,重視「求葯」。
畢業於蘇州醫學院,
現在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當臨床醫學遺傳學實驗室主任的韓建,對此就深有感觸:
「中國的很多病人,
到醫院看病的目的是拿葯,
而不是想得到明確的診斷。
再貴的葯也捨得花錢,
但遇到稍微貴一點的診斷就開始抱怨。
尤其是小兒科病人的家長,
首先關心的往往不是診斷,
而是醫生開什麼葯。
醫生如果不開藥還會被認為沒本事。
而美國的情況剛好是相反。
因為大部分美國成年人都知道一個常識,
看似相同的病狀可能完全有不同的病因,
所以『問診』就特別重要。
病人說得越多說得越細,
醫生判斷正確的概率就會越高。
為什麼歐美醫生的誤診率比中國低很多,
因為大家非常重視問診。」
所以不管是去藥店買葯也好,
還是去醫院專門看病也罷,
我們一定要懂得幾個常識:
●看病最重要的是「問診」,而不是「求葯」
●你說得越多說得越細,醫生開的葯就越對路
6
常識5:是葯三分毒
中國人最喜歡亂吃藥,
很多人簡直是把葯當飯吃,
尤其是大爺大媽,
上個月,小區鄰居劉阿姨就是這樣,
因為耳鳴,她找了一個藥方,
然後吃了一個月的中藥,
結果這個月腹部突然劇痛。
去醫院一檢查——藥物性肝損傷。
「因為亂吃藥,把肝吃傷了。」
義大利著名兒科專家彼路易博士,
前幾年受義大利政府派遣,
到北京執行兩國衛生合作項目,
在北京兒童醫院坐診了兩年時間,
結果發現中國兒童實在是太喜歡吃藥了:
「在我們義大利,
如果孩子發燒在38.5℃以下,
我們根本不會開藥,
都是物理降溫,大量喝水,用冰袋降溫。
但在北京可就行不通了,
我不開藥還會被家長罵,
中國家長們有一個奇怪想法,
就是必須要吃藥才能放心。
他們沒有『是葯三分毒』這個概念。」
「是葯三分毒」其實是醫學界的常識,
就是說任何一種藥物,
都不可能具有極其精準的靶向性,
通俗點說就是,
一種藥物不可能只有單一作用,
而那些與治療無關甚至對機體有害的作用,就是所謂的「毒」。
所以,大家必須知道三個常識:
●是葯三分毒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非吃不可的一定要遵醫囑
不要以為亂吃藥沒什麼危害。
你看完下面的數據就知道了。
美國總審計署做過一個統計,
發現美國每年約有10.6萬人因藥品不良反應死亡。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副主任常明說:
「美國患者對藥品的認識程度,
遠遠高於中國患者。
美國醫生或藥師對健康的促進度,
也肯定高於中國醫藥工作者,
所以中國因藥品不良反應的死亡的人,
應該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美國人口只有三億,
而中國是十三億,
就是按照美國的比例來計算,
中國至少也有50萬人死於藥品不良反應。
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藥吃死的。
更別說藥品不良反應引起的其他傷害,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志寅,
曾經披露過一個數據:
中國每年5000多萬住院病人中,
有250萬人是因藥物不良反應而入院治療。
現有180萬聾啞兒童中,60%是由藥害所致。
全國1000萬聾啞人中,60%至80%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
…………
非常恐怖。
是葯三分毒,可不是說著玩的。
7
常識6:最好別用抗生素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
一個叫安安的8歲小孩,
感冒後,高燒持續不退,
送到醫院後,
連經驗最豐富的醫生都束手無策,
最高級別的抗生素都用了,
但安安還是沒有一點好轉,
最後多個器官衰竭,悲慘死去。
為什麼一個感冒就奪走安安生命了呢?
屍檢報告表明——安安感染了兩種超級細菌。
安安為什麼會感染超級細菌呢?
因為他每次一感冒,
媽媽就給他吃抗生素,
「吃了抗生素,孩子的感冒好得快。」
但是安安媽萬萬沒想到,
就是因為她一次次給安安吃抗生素,
所以在安安體內「培養」出了超級細菌。
中國人最喜歡用抗生素,
彼路易博士在北京坐診時便深有感觸:
「小孩發燒多是因病毒感染,
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只有細菌性感染才用抗生素。
但很多家長根本不管這些,
他就要求你開頭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過度使用抗生素會有什麼危害?
彼路易博士說:
「一是抗生素用多了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甚至培養出超級細菌。」
「二是抗生素有非常強大的毒副作用,對人體傷害較大,中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就多達30萬。」
「三是抗生素用得過多,會大量殺滅人體有益細菌,使人體免疫力大幅減弱。」
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副所長雷鳴說:
「中國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國,
每年生產21萬噸,
出口3萬噸,其餘全部自銷,
抗生素用量約佔世界的一半。
人均消費138克,是美國的10倍。
中國每年有數十萬人死於藥品不良反應,
但其中40%是死於抗生素濫用。」
所以,對於抗生素的使用,
我們一定要知道幾條常識:
●孩子是抗生素的主要受害者
●能不吃抗生素的病就盡量別吃
●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
●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
●能用一種的就不用兩種
8
常識7:輸液等於一場小手術
中國人最喜歡輸液。
一感冒,輸液。
一發炎,輸液。
…………
不管走到哪個醫院,
都是一片一片的輸液人,
所以中國被歐美稱為「吊瓶森林」。
很多中國人把輸液當成保健,
殊不知這種保健危害極大。
一位學者對一個輸入過40升液體的屍體進行解剖時,
發現該屍體僅僅是肺部,
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輸液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粒子、玻璃屑、橡膠微粒以及活性炭顆粒、藥物結晶等。
如果經常性輸液,
這些微粒就會隨著你的血液,
在你心、肺、腎等器官中沉積,
就像水管里有垃圾堵著一樣,
這些沉積最終會引發很多疾病,
比如微血管栓塞、肺氣腫、肺硬化等等疾病,甚至引發癌症。
而且,輸液特別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口服藥發生不良反應,可以洗胃。
皮下注射發生不良反應,因為吸收需要一定時間,也可以及時搶救。
但輸液是通過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液循環,
未經過人體天然屏障的過濾,
一旦發生不良反應,
給人留下的搶救時間極短極短。
這也是每年會有這麼多人死於輸液的原因所在。
所以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
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
遠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輸液在許多發達國家,
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
而在中國卻變成了「開始方式」。
彼路易博士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輸液正在毀掉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孩子。」
所以,對於輸液,我有幾個常識要說。
這幾個常識,
也是世衛組織強調的用藥原則:
●能口服的葯盡量口服
●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
●輸液的適應症有以下幾種:大出血、休克、嚴重燒傷的病人;劇烈嘔吐、腹瀉的病人;不能經口進食的病人、吞咽困難及胃腸吸收障礙的病人
●千萬不要將輸液當成保健手段
9
常識8:不要相信偏方治大病
前段時間在湖南衛視看到一則新聞:
一個5歲的小女孩,
半年前突然開始腹痛,
皮膚上還長了一個又黑又硬的腫塊。
這個腫塊竟然還會移動,
從右胸移到了右手臂內側。
媽媽帶女孩去醫院一檢查,
結果發現女孩感染了「裂頭蚴」寄生蟲。
為什麼會感染裂頭蚴呢?
原來是媽媽很相信「民間偏方」。
「民間偏方」說,生吃蝌蚪能治很多病。
所以孩子一生病,
她就讓孩子生吃蝌蚪,
結果就感染了裂頭蚴。
醫生說:「幸好發現得早,所以腫塊移動到大腦,那問題就大了。」
中國人不僅愛吃藥愛輸液,
還特別相信偏方,尤其是大爺大媽。
江蘇一位奶奶很相信偏方,
為了新生孫女以後能長出一雙好乳房,
於是使勁捏擠新生孫女的乳頭,
結果造成孫女乳頭紅腫潰爛。
廣東一位媽媽很迷信偏方,
為了給三個孩子降火,
她拿出珍藏了三年多的寶貝——冬瓜水給孩子喂下去。
結果三個孩子全身發污,
亞硝酸鹽中毒進了ICU。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想過一個事情沒:偏方為什麼叫偏方?
偏方之所以叫偏方,
是因為五個原因:
一是只對少數人管用,所以很「偏」。
二是未經大面積證實,所以很「偏」。
三是副作用太大,不適合用於治病,所以很「偏」。
四是偏方本沒有什麼用,病自己好了,或因其他合併治療產生了作用,結果被歸功於偏方。
五是某些江湖游醫或騙子,在西藥基礎上加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再以偏方名義出來騙錢。
所以,對於迷信偏方的人,
我想講幾點醫療常識:
●不要盲目相信偏方
●偏方治不了大病
●生病了還是要去正規醫院,大醫院都治不了的病,偏方基本也沒轍
●千萬別用偏方去折騰孩子
10
常識9:不要盲目相信偏方
「自從教會爸媽使用微信後,
我就天天被灌養生雞湯。」
相信你一定對此心有戚戚。
我媽媽也這樣,
她總是時不時發文章鏈接給我:
「多吃大蒜,防癌。」
「多吃蘋果,防癌。」
「多吃苦瓜,防癌。」
多吃這些東西就能防癌嗎?
讓我們來看看美國癌症協會(ACS)的回答。
大蒜防癌嗎?
ACS:與癌症無顯著相關性。
橄欖油能預防癌症嗎?
ACS:與癌症無顯著相關性。
茶可防癌嗎?
ACS:尚無研究資料確證。
有機食品與癌症有何關係?
ACS:與癌症無顯著相關性。
幾乎我們所能想到的所有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ACS給出的回答都是:尚無研究資料確證,與癌症無顯著相關性。
也就是說,目前世界上,
根本就沒有具有抗癌防癌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
知名腫瘤專家馬克說:
「凡是宣稱某樣食物或保健品能抗癌的,
基本上就可以認為它是『偽科學』。
目前醫學對癌症是如何發生、發展的原理和規律都沒有明確認識,
也就是說人類連癌症是怎麼發生的都不知道,
又怎麼談得上掌握了對抗它的方法呢?」
所以,對於抗癌食品或保健品,
我們一定要知道幾點常識: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具有抗癌防癌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
●凡是宣稱能夠防癌抗癌的,都是偽科學
●不要亂花錢買抗癌保健品,糟蹋錢
11
常識10:食物相生相剋就是扯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今年的「3·15晚會」。
今年「3·15晚會」做了一個實驗。
都說「螃蟹+西紅柿=砒霜」,
「螃蟹是甲殼類的生物,
它含有五價的砷,
本身對人體沒什麼損傷,
但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
它會變成三價的砷化物,
就是老百姓所說的砒霜。」
這是很多所謂專家的說法,
很多老百姓一直信以為真,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今年「3·15晚會」就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螃蟹與西紅柿同煮。
結果根本就沒有產生砷化物,
吃了這鍋湯,屁事沒有。
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及長輩灌輸——食物是會相生相剋的。
雞蛋+糖精——同食中毒。
豆腐+蜂蜜——同食耳聾。
海帶+豬血——同食便秘。
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
菠菜+豆腐——同食腎結石。
狗肉忌黃鱔——同食則死。
洋蔥忌蜂蜜——同食瞎眼睛。
…………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個警告,
我們在搭配食材時總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人民日報》做過一個專題,
結果專家一一證實:這些所謂的相生相剋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食物本身是沒有毒性的,
那麼加在一起烹調的時候,
就算性狀可能會發生改變,
但也不會產生有毒的東西。」
所謂食物的相生相剋,
就是打著科學旗號的偽科學。
想想真是如此,
如果食物這麼多相生相剋,
那重慶人都不要活了——因為火鍋都是幾十、上百種菜混在一起亂燙亂燉。
所以對於食物,
應該我們知道幾個常識:
●所謂食物的相生相剋,都是偽科學
●相生相剋,指的是藥物,而不是食物
END▼
· 有一種愛叫點贊 ·推薦閱讀:
※怎麼讓文盲老媽識字?
※有對文盲父母是怎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組裝了一架 C919 就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研發製造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
※為什麼頭髮結冰再解凍以後就不滴水了?
TAG:文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