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釣魚大全之三:台釣(懸墜釣)介紹

台 灣 釣 法 簡 介

 

  台灣淡水釣法,內容很多。大致有淡水溪釣、池釣、水庫、河川和湖泊等等。 各種形式的垂釣方法,都有各自的深奧技巧,愛好者想全盤精通,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目前香港流行的台灣釣法,是用手竿在池塘垂釣養殖魚,特別是針對鯽魚的釣法,是一門易學難精的釣魚技術,當中包含了很多奧妙,需經長期垂釣和實踐中學習。從前輩留下的寶貴經驗中,使現在的初學者能更快捷地掌握到過中精髓。裝備齊全,動作規範,反應靈敏,上魚效率等等,都是這釣法的基本條件。雖然目前本港供人釣魚的淡水釣魚場不多, 但常見的魚種也不少,分別有白鯽魚、非洲鯽魚、鯉魚、加洲鱸魚、磄虱魚、烏頭魚、鯪魚、鯇魚及草魚等等。在有限的知識範圍下,編者將會儘力地協助各下掌握簡單的入門技巧。 

  俗語有云:「有水便有魚」。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水源無處不在,但我們的對像便只有魚。各種魚類,會因生態環境,生活水域而千變萬化,所以我們的釣法,會因我們的對像魚而有所不同,絕不能千遍一律。 

  香港人每天忙碌工作,難得禮拜天放假休息,到郊野享受釣魚樂趣,減低一下工作壓力,不必駕船出海,不怕驚濤駭浪,只雖靜靜地坐在魚塘邊,在傘子庇蔭下,等待美味的魚兒上釣。魚餌只不過是乾淨的香粉,清潔衛生,亦不雖每次釣魚前購買,返家後也不需把每件釣具清洗,花費無幾;在香港人的快捷方便慳錢慳時間的原則下,絕對是最佳娛樂 ~!

 

 

一、台

 

1、釣 竿

 

  手竿的長度短以2.1米至7.2米不等,而普遍採用的短竿為2.7米,長竿則以4.5米,但以3.6米最為普遍。筆者建議初入門者購買3.6米竿長的手竿作學習之用。而一支好的手竿,應具備以下條件:幼細而輕、彈性良好、軟硬適中。目前市面上所見的分別有玻璃纖維及炭素纖維所造,價錢由數十至數千不等。玻璃纖維價錢較為便宜,質數一般,反之炭素纖維價錢較貴,質數當然較好。總言而之,竿不但要有柔軟的彈性,還要有一定的強度及節數越少越好。

 

2.

 

 勾:必需是無倒刺的,其功能是加快了解魚,為上魚率高時爭取時間。

 八字轉環(拎圈):具有將子線和母線連接及防止兩條釣線互相結纏,為上釣率提供保障。

 鉛片座:鉛片座和所加之鉛片,實質是一個鉛墜,它的功能是通過釣線的悠蕩和借用墜的重量,將勾和餌投向預定的水域,透過細而長的子線和釣勾相連接,令鉛墜遠離釣餌,故具有隱蔽性好的持點,降低魚類的警惕和顧慮,可誘魚大膽食餌。

 浮標座:具有將母線與浮標相聯接的作用。

 太空豆:固定浮標座及鉛片座,防止其上下滑動。

 

 

3.

  母線的線徑應是子線的0.8至1倍左右。最大不能超過釣竿所能承受的強度,長度最長不應超過竿長20cm。 首先在線的頂端取母線約7cm折彎,離頂端1cm處打一個八字結,再離頂端3.5cm處再打多一個八字結,之後順序在線上加上兩粒太空豆,之後是浮標座,再上三粒太空豆,鉛片座,加多一粒太空豆,最後便是在尾端結上一隻八字轉環(拎圈)。這樣母線便完成。

4.

  子線之線徑比母線細一半、總長45-50cm,兩端各結上魚勾一隻,魚勾不可有倒剌,完成後把線對摺,在頂端打一個小結,兩隻魚勾距離為魚勾長度之一倍左右,形成有高底勾之分。最後將釣竿與母線連成一體,裝上浮標後,再加上鉛片,這樣垂釣前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5.

  竿架:目前常見有兩節和三節式的竿架,均為鋁合金材料製成,攜帶輕便,使用時還可為釣點目標找到測定的依據。使釣竿有了固定的擱置而避免垂釣時由於碰撞而損傷。既可解除手必需離竿時而無處擺放魚竿的煩腦,更可避免長時間握竿的疲勞。

  坐椅:避免了長時間站立垂釣的疲勞,因此舒適的感受和椅子有著密切關係。

  傘子:用來遮擋陽光,檔雨,可解除中暑、雨淋等惡劣天氣帶來的麻煩。

  工具盒:是一個輔助裝備,能將細小而難以尋找的小件和用具收集盒內,打開盒蓋即能一目了然,隨心所欲應用,避免小工具的遺失和損壞。

  摟簊 (抄網):網架的質地較輕,直徑不應大於40cm,中魚操作時更有一種輕巧的感覺。

  魚網 :用作安放魚獲,使上釣魚兒有暫養所.

 

二、台 拋、揚

 

  拋竿在整個垂釣過程中,是始終存在的一個操作環節,能否準確熟練地掌握每一個環節,會直接影響到垂釣的成績,所以拋竿的掌握,比揚竿更為重要。為了正確地掌握這動作,必須按照規定,認真地進行練習。

 

1、拋 竿

  拋竿前,釣者需坐直,如遇大風,可站立拋竿。右手持竿,左手捏鉛片座,竿頭向水,柔柔地把竿向上舉,藉助竿長之力,輕輕地把魚餌盪向正前方的釣點,使釣點、線、魚竿成一直線,動作一氣呵成,有一種非常輕鬆自然的感覺。

  魚餌的落點必在釣點直徑60cm的範圍內,只有這樣才能把魚誘入釣點。當魚餌墜落時,還應是拋力己經消失,輕輕地落入水中,使進入釣點的魚群不受驚動。待浮標將立直時,把浮標以上的母線全部切入水中,順勢把魚竿靠身慢慢拉後約15cm, 等浮標立直後,再送回出去15cm,使浮標與釣竿保持垂直和一定距離,再放在竿架上。這時手不可離竿,眼不可離標,等待魚訊出現。

 

2、揚 竿

  將魚竿及時向前向上推出,手臂伸直,釣到大魚時應及時向左右傾斜,使用竿的彈力起到緩衝作用,使魚線發到最大限度的拉力。當魚竿向上提魚時,不得超過90o直角,否則會令魚竿受損,同時亦不能用力過度,使母線受到不應有的衝激。

  揚竿起魚時,應盡量控制魚兒於水面,而且帶引於左方,如發現釣線未必能承受魚兒離水時的重量,應用左手握抄網(摟簊)起魚。

  若在起魚過程中魚兒跑掉,應立時把魚竿作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擺動,用意是不會令浮標和魚竿產生碰撞而受損。

 揚竿無魚時,魚釣不應露出水面

 

3

  誘魚是通過拋竿、揚竿的操作過程來完成,它是垂釣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也可說誘魚比釣魚更為重要,只要把魚誘到釣點中來,才能使魚吃上勾。

  在開始時候先用較大而鬆散的魚餌掛於兩隻魚勾上,連續拋上5~10次左右,魚餌入水的位置應在釣點,令散落釣點的魚餌發揮最好的效果。

  視乎不同的場合,對像魚,來決定釣餌的大小,當釣點的魚餌成窩,引入釣點的魚兒便會增加,那樣魚兒爭著吃餌的喜人場面,隨即實現眼前。

 

三、台 調

 

  1、 浮 標 的 作 用

  浮標的靈敏度,是在於浮標與鉛片配合是否恰當,使釣點水域出現的任何情況及時地在浮標上反影出來,當魚進入釣點水域尋找食物的時候,釣點水域就產生水流。水下的鉛墜受到水流影響,使水面的浮標也就跟著上升。當魚找到魚餌撲向釣餌時,釣點水域即產生自上而下的壓力,使裝有餌料的魚勾向上托起浮標,浮標實時也會向上升,上升中的浮標就會隨即迅速而有力地下沉,這時也是揚竿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以上的整個過程足以說明浮標的作用,要充份地利用浮標,反應正確無誤,關鍵就是如何把它調整好。

 

  2、浮 標 的 調 整

  調四目釣二目:調四目就是把浮標調整到露出水面四目。釣二目是在魚勾加上魚餌後,浮標露出水面的部分是二目。這樣的調整能使浮標保持一定的靈敏度和定性。

  怎樣調四目:調四目首先要注意的一點,是母線+子線的總長,不得超過水深,換句話說是雙勾要離地,在於半水狀態。在開始調整時,應在鉛片座上多加鉛片,接著拋竿(程序與拋竿要領相同)拋向你理想中的釣點。若是浮標向下沉入水中,說明鉛片過重,可以用剪刀把鉛片一點點地剪去,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一點點地剪。剪去一點,試一下,再剪一點,再試一下,反覆剪,反覆試,直到浮標露出水面四目為止。這樣就叫調四目。順帶一提是調好四目以後,魚勾的位置仍在半水,而不是在水底。

  怎樣釣二目:在調四目的基礎上,於上下勾均加上大小一樣的釣餌,觀察釣餌的重量,如浮標向下沉沒入水中,便把浮標推向竿頭,令浮標以下的釣線總長增加,直至調到浮標浮出水面兩目為止。返覆測試,如測試結果依然相同,則釣二目的浮標調整及水深的測試即告完成。

  幾種異常情況的處理:由於氣候及魚性的關係,往往也會出現浮標反應正常,就是釣不到魚;或是反應模糊,釣餌卻在不知不覺中己被魚吃掉。以上情況,前者稱為浮標反應過於靈敏,後者稱為浮標反應過於遲鈍。這些現象統稱為異常現象。

  過於靈敏的調整處理:當發現過於敏感的情況時,應及時把釣目增加,改為釣二目半或三目、三目半,甚至釣到四目。如還不能釣

 

到魚時,可在鉛片上再一點一點地加鉛片,把調的目數減少,直到上魚為止。

  過於遲鈍的調整處理:方法和上面所講的相反,把釣目減少,即把原來釣二目改為釣一目半或一目,甚至釣水平。亦可一點點地剪掉鉛片,使調的目數增加,達到理想的上魚效果。

  按照以上浮標調整的道理,我們可把浮標反應的現象歸納 : 調的目數越少,越遲鈍;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釣的目數越少,越敏感;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同時我們還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水域環境,使用不同的方法垂釣,對浮標進行調整,具體的方法以下幾種 :

 

調靈-釣靈 ; 調靈-釣鈍 ; 調鈍-釣靈 ; 調鈍-釣鈍。

 

四、台

 

細 線、小勾釣大魚

  台灣釣法,最具特點之一是線細、勾小,效果好。使用粗線、大勾釣不到魚,改為細線小勾,返之效果往往好得多。這是我們學台釣的一個主要內容。但是有的釣友擔心細線、勾小,碰到大魚會比較吃虧,甚至認為台釣不適合於釣大魚。這種看法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但必須注意一點,在一定的條件下台釣中的細線、小勾既適合釣小魚,也能釣大魚,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

  細線、小勾必須與較軟、強度又較大的魚竿相匹配。使用這樣的魚竿,在較大的魚上釣之後,靠近竿尖部份彎成弓形,隨著魚的重量和掙扎的大小,改變其彎曲的程度,一般變至90o以上,甚至180 o,到緩解魚的衝勁,以柔制剛。如細線、小勾配上又粗、又硬的魚竿,即使上釣的魚不大,也很難避免折釣斷線發生。

  細線、釣勾小是相對的,還要隨具體情況的需要而變化,能細則細,該粗的還是要粗一點,不是一概都細的,例如: 釣小的鯽魚,使用0.8號母線,0.4子線便足夠了。如果魚比較大,或者在混養塘里,有不同的魚種,大小也不一樣,線才用粗一點,母線可以增加到1-2號,甚至3號,子線的號數一般為母線的半就可以了。

  細線、小勾與垂釣者的操作水平配合。操作熟練、經驗較多者,線、勾可細一點,線細、勾小要求揚竿不能粗猛,動作量不能過大,魚吃勾時提竿不能超過90o;提竿時魚勾沒有釣上魚,魚勾不應露出水面;上勾的魚大,魚竿要指向前方的水平線保持45o或以上,防止魚掙扎逃走時把魚竿和釣線拉直,形成拔河現象。

  重視抄網的使用。提竿後,如果是小魚上釣,可以直接提出水面拉到上岸來,參加釣魚比賽時,不少釣友為了節省時間,常常是這樣做的,除此以外,一般都應使用抄網。如果釣到魚,可將魚頭提出水面,留意魚身仍在水中,竿向左傾斜(對右手握竿者而言),拉至岸邊,左手用抄網抄魚,如果是大魚上釣,則須待魚兒消耗一定體力後才抄上岸。

  使用細線、小勾,折勾、斷線的現象是常見的,不足為怪,尤其是在混養魚塘里垂釣,更容易出現,所以必須充分做好隨時換勾換線的準備。釣前把一副副的子線綁好,對可能要用到的不同型的魚勾配合子線各綁若干副放在勾盒內備用;還要根據竿長和可能需要的不同型號之母線作備分,當然要套上太空豆,浮標座等等,以便隨時更換。折勾斷線時是麻煩事,耽誤時間,但細線、小勾的垂釣效果好,有麻煩也是化算的,尤其以尾數計算成績的比賽,用粗線、大勾往往是不行的。因此,台釣不但要求好的釣魚技術,也要做好準備工夫,更要對換線、換勾做到很熟練,令熟而生巧,爭取時間

 

五、台

 

  台灣釣法在拋竿把釣餌投入水中之後,接著是有一連串的動作。一般的做法是在釣餌、線、浮標落水後住下沉,先稍微上下震動竿尖,使部分母線沉入水中,再將竿身放在竿架的前叉上,等浮標將要立穩時,把竿尖壓入水中,令浮標以上的母線全部壓入水中,順勢把魚竿靠身拉回10-15cm左右,稍等浮標下沉立穩後,再向前推送約10-15cm,最後,把魚竿放在竿加上,保持竿尖入水,手不離竿。

  這個連串動作,由釣者根據實際情況而具體掌握。一般拋竿情況正常,釣餌投到正前方較遠的位置,具體就按上述步驟要求進行。如果拋竿動作掌握得不好,或者遇到逆風等原因,不能正常地把釣餌投出去,釣餌入水比較近,浮標以上的一段母線較松,拉不直,如不起竿重投的話,壓線和拉線就要竿頭提高一些,竿尖入水就要深一些才能奏效。但筆者建議還是重拋的好了。在這動作中,亦可表現出母線的切水性也是很重要,購買時也要留意。其實為何要做此一連串的動作呢? 筆者具體分折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被風的影響減到最低。有些人說,台釣不抗風,在風大時不能使用。這根據是不充分的。由於調標後,浮標的浮力與魚勾、鉛墜、魚餌的重量相等,魚勾和魚餌接地很輕,有些人認為在有風的情況下,魚勾、鉛墜、浮標容易隨標移。其實,全部母線連同竿尖都

沉入水中,只有兩目很細的標尾露出水面,風的影響是很少的,只要塘里的水不流動,魚勾、鉛墜、浮標就不容易標移。如把標調鈍或鈍一點,那就更不容易漂移了!

  2、使竿、線、標、墜、勾保持在正前的一個重直面上,並減少了母線對浮標以下的一段的水線牽制,令標、線、墜、勾成一條直線垂直於地面,由竿尖到標座的一段母線較松,揚竿時及時把竿向前推出,隨即向上舉起,竿、線、標、墜、勾都在一個垂直面上移動,勾和墜也近乎沿著一條直線般帶魚往上提,這樣,上魚的效果就會好一些。

  3、通過這連串動作,能進得釣點定位,使釣餌大致不差地落在預定的釣點上,利於誘魚聚集,提高上魚率。所以這動作也要考慮釣點定位的需要。

 

六、台 調 (探索編)

 

  「調四目,釣二目」,是台灣釣法在正常情況下的浮標調整方法之一,而在不正常的情況下,比如天氣變化,魚性反常,又怎樣決定調和釣之目數呢? 共有兩種調整方法,即;過於靈敏調整法和過於遲鈍調整法。 記住,台灣釣法是千變萬化,當中含有很高的智能和技巧,不容小觀!

  例如魚兒靠近魚餌,有時會將魚餌移位,浮標就會左右擺動,這是魚將魚餌吸在咀唇外面往上頂,這時的浮標大都因為靈敏性過強,穩定性較差,要增加它的穩定性,由過於靈敏改成遲鈍或過於遲鈍,可將原來的釣二目改成釣二目半或釣三目、三目半甚至四目; 或者增加鉛片重量,把調整的目數減少,直至上魚為止。

  又如,由於魚的胃口不好,或是魚餌不合吃,魚兒吃食的訊號便很輕,魚餌被吃掉了的反應也很微,甚至沒反應,釣者不易察覺,這叫過於遲鈍。解決的辦法是;垂釣時要減少目數,或調整時減輕鉛片,增加目數。把原來的釣二目改成一目半、一目甚至釣平水;或者一點一點地剪去鉛片,使調整的目數增加,提高浮標之靈敏度,直到上魚為止。這是由過於遲鈍改為過於靈敏。

根據上述浮標的調整,可以出如下幾點結論:

――調整時,水面上的目數越多越靈敏,目數越少越遲鈍。

――垂釣時,水面上的目數越多越遲鈍,目數越少越靈敏。

――越遲鈍,浮標反應不明顯,但穩定性好。

――越靈敏,浮標反應很明顯,但穩定性差。

由於天氣、氣溫、魚性及水質的不同,浮標的調整便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不斷改變調整方法,以適應各種變化,具體可歸納為下列四種:

――調靈敏,釣遲鈍;

――調遲鈍,釣靈敏;

――調靈敏,釣靈敏;

―― 調遲鈍,釣遲鈍。

這四種調整方法,由篇幅關係,只能作如下簡單介紹;

  第一種 <調靈敏,釣遲鈍>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上。

  第二種 <調遲鈍,釣靈敏>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三種 <調靈敏,釣靈敏>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四種 <調遲鈍,釣遲鈍>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上。

  在垂釣實踐中,究竟採用哪一種調整法,則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否則,以上四種變化哪怕背得滾瓜爛熱也亳無用處。

 

--- 辣椒城 WWW.CHILICITY.COM --- 

 

 

 

 

台灣釣法(Tai Wan angling)

 

亦稱「台釣」。我國台灣省屬亞熱帶地區,四周環海,內陸多山,有水庫、溪流、魚池,海岸線曲折,有眾多港灣和礁島,其釣魚方法陸、海、空兼備,無論是在釣具裝備、人員素質或釣技方面,都處在國際較先進地位。大致可分為人類。

 

(1)池釣:台灣城鄉經營娛樂性垂釣池的業主相當多,靠海邊的魚池就養海水魚,不靠海的魚池就養淡水魚,一般一口池塘只放養一個品種的魚,不同魚種分養在不同的池塘中,以便按不同的魚種、規格,不同的魚價、不同的釣餌和釣具,讓顧客選釣。池邊劃定的釣位只一米寬,釣客多時只能是一個挨一個並排坐。故台灣釣友傳入大陸的規範式的鯽方法及釣具裝備,完全是由於台灣池釣場那種嚴格的場地和垂釣環境養成的,他們竿長線長一般只需3.5~4.5米,拋鉤、揚竿、起魚這些動作,及坐姿都必須是垂直的,否則,會干擾和妨礙釣友;

 

(2)溪釣:台灣山溪蜿蜒曲折、跌宕多石,漲水期盛產野生鯽、非洲鯽、溪哥等。釣者背著行囊、翻山越嶺,尋找深水溪段,穿上水褲,站在半人深的流水中垂釣,魚護掛在腰上。竿、線、鉤亦為汕釣用具,但餌要稍具粘性。釣者常帶帳蓬、炊具野營野餐;

 

(3)筏釣:台灣的大水庫和較平靜的海灣里有許多筏釣場。筏排用木搭成,再用錯繩泊浮於釣場的木板大平台,台上部設置頂蓬、檯面長方形,4 X 8米或5 X 10米,有的數個筏檯布陣相連。筏台34小時都可垂釣。由於筏台下的水很深,釣者都使用安裝繞線輪的小拋竿,每人可使用3~4支。依季節天氣、釣不同魚種、使用不同的餌料和釣組結構,常能獲得大豐收

 

(4)灘釣:台灣的灘釣主要是指在海水接近滿潮時的海岸灘釣,釣者使用的大竿都有5.4米長,大型繞線輪,蓄線200~300米,鉤組多為串鉤2~4個,掛活餌海蟲小魚等,釣底魚時一般拋出百餘米,每人可架設7~8支竿,竿上一律不掛鈴;灘釣也可安上醒目的大浮標,釣浮游上層魚,每人一支竿,拋出、慢慢收回、再拋出,直到釣上魚;器、墜、漂等)組裝成適合於不同用途的鉤組。如「吸人仕掛」,就叫炸彈鉤;「串鉤仕掛」.就叫串鉤;「袋裝仕掛」,就叫帶線鉤。炸彈鉤所使用的鉤。全部是黑色。伊勢尼鉤串鉤所使用的有: 、伊勢尼、丸七有4本、5本、6本。「本」字是「只」的意思。4本就是由4隻鉤子組成的串鉤。帶線鉤除了各種有倒刺的常用鉤外。還有各種無例刺鉤子,專供「台釣」使用。帶線鉤是(30~60厘米)將魚線纏好,鉤子一袋裝有7~8個,用起來既方便又省時。「鯽魚仕掛」是用5米長的線,纏上鉤,加一支浮漂,另有2支備用鉤,有連接環以連結主線與腦線,到了釣場,拆開袋子就可垂釣。海釣、船釣仕掛種類更多。仕掛所用的鉤都經過了防鏽處理,所以,只要保養得法,可反覆使用不生鏽。

 

 

 

 

         談談台釣

 

台釣」為台灣同胞多年實踐積累的垂釣經驗,釣鯽魚尤有特殊效果。「台釣」傳入內地約為80年代中期,開始不為釣者重視,後經幾次釣鯽比賽,台灣釣手成績斐然,才引起人們的關注。但當時看法不一,因開始研究試用時,理解不深,又缺乏實際經驗,一些人試用後效果不明顯,技術不適應,常感到不如傳統釣法習慣。特別是「台釣」釣具組合要求較高,許多人感到麻煩,而且難達到標準。一時議論頗多。記得某刊物曾有一篇文章是一位女孩寫的叫我的傳統釣法勝過老爸的台釣。懷疑甚至排斥的文章不少。推崇讚賞的文章也不少。沸沸揚揚,莫衷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台釣」的深入研究與實踐,理解加深,要領掌握,特別是效果明顯,越來越為多數人的認同。現在內地釣鯽高手大都採用此法。一般釣魚愛好者也都紛紛研究試用。本人90年代初即曾多次試用,效果都不如自己熟練的傳統釣法,因此屢試屢棄。1994年友人給我一本台灣釣魚名家廖心陽著的《台釣秘訣》(1993年版),我仔細研讀,又向釣友多次請教,並在漁具店購買裝配好的「台釣」組鉤線,多次試用,效果顯著,從而逐漸體會到「台釣」的優越。只是近年老眼昏花,靈敏小漂看不見,大漂靈敏度差,影響「台釣」特點的發揮,未能繼續深入研究。  廖心陽先生所著〈台釣秘訣〉內容非常豐富,建議釣友認真一讀。

  書中對「台灣釣法」定義為:是由我國台灣省的垂釣高手經過長期實踐,不斷探索而總結歸納出的一種裝備齊全、動作規範、上魚率高、集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的、既舒適又科學的釣魚方法。

  書中對台灣釣法的特點歸納為:

1、竿細短、線細、鉤小無倒刺,浮漂細長均勻靈敏度高,穩定性好。

2、垂釣者坐在美觀的晴雨傘下和輕巧的折傘式靠背椅上,有舒適感。

3、釣竿擱放在竿架上,手不離竿,眼不離漂。

4、魚餌上乘,誘魚力強,能迅速聚魚並使萁爭先吞鉤。

5、一切要求規範化,操作輕鬆、動作標準、姿勢正確,講究速度,起魚率高。

   一般為了提高靈敏度,浮漂與鉛墜的比例配比是關鍵,要求不加面餌時,魚鉤不到底,而加上兩個面餌(雙鉤),下面的魚鉤正好接觸地面。空鉤調漂時露出四格,而裝上兩粒面後魚鉤著地,正好露出兩格,所謂「調四釣二」。

 

 

 淺 談 「台 釣」(上)  劉 漁  (來自釣魚之友) 

大家讓我講一下「台灣釣法」,我雖然多年前就看了一些這方面的材料,也曾經試用過,但由於習慣的影響和對它理解的不深,因此屢試屢棄,一直沒有堅持使用,反而,和許多初學的釣友一樣,覺得不如自己習慣的釣法順手,收穫更差。1994年友人給我一本台灣釣魚名家廖心陽著的《台釣秘訣》(1993年版),我仔細研讀,又向釣友多次請教,並在漁具店購買裝配好的「台釣」組鉤線,多次試用,效果顯著,從而逐漸體會到「台釣」的優越,興趣也就大起來。這兩年的不斷實踐,才初步入了點門。今天講的只是初步理解和體會。今天講的只是初步理解和體會,肯定會有不足,甚至錯誤,請大家批評。

  我想講以下幾點:

一、甚幺是「台釣」:

      台釣《台釣秘訣》中講:「台釣」顧名思義是指台灣釣法。是由我國台灣省的垂釣高手經過長期實踐,不斷探索而總結歸納出的一種裝備齊全、動作規範、上魚率高、集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的、既舒適又科學的釣魚方法。在台灣稱之為「懸錘底釣」,主要適於池釣,由於不斷發展,磯釣釣、船釣、溪釣也都有人使用。

      《台釣秘訣》中對「台釣」的特色歸納為:

      1、竿細短、線細、鉤小無倒刺,浮漂細長均勻靈敏度高,穩定性好。

       2、垂釣者坐在美觀的晴雨傘下和輕巧的折傘式靠背椅上,有舒適感。

       3、釣竿擱放在竿架上,手不離竿,眼不離漂。

       4、魚餌上乘,誘魚力強,能迅速聚魚並使萁爭先吞鉤。

       5、一切要求規範化,操作輕鬆、動作標準、姿勢正確,講究速度,起魚率高。

       我認為:靈敏、快速、誘魚、收穫高,是它的最大優點。

    所謂靈敏,指它的漂墜鉤的組合非常靈敏,浮漂極易迅速準確的反應出魚吃食的情況;所謂快速,是上魚、摘鉤、入護時間都迅速,節約時間,有利競賽;所謂誘魚,是指鉤入水後輕飄下降極易引起魚的發現,從而誘集魚群,魚鉤輕挨地面,魚的遊動使鉤隨之活動,使魚認為系活食,極愛吞食。由於上述原因,上魚率高,自然收穫高。

二、「台釣」傳入內地的情況:

    「台釣」約在80年代中期傳入內地。開始許多人不以為然。不少人持懷疑甚至反對態度。因開始研究試用時,理解不深,又缺乏實際經驗,一些人試用後效果不明顯,技術不適應,常感到不如傳統釣法習慣。特別是「台釣」釣具組合要求較高,許多人感到麻煩,而且難達到標準。一時議論頗多。記得某刊物曾有一篇文章是一位女孩寫的叫:我的傳統釣法勝過老爸的台釣。    1989年5月份海峽兩岸釣手在杭州、北京兩地進行了兩場釣魚比賽,結果兩地的前六名均為台北釣手獲得。《中國釣魚》1989、3期,專為此發表了題為《同池垂釣 相形見絀》的文章,引起了內地許多釣手的震動。研究試用台釣的人越來越多,隨著不斷研究、交流、實踐、總結,台釣逐步在內地盛行起來。現在使用這種方法的越來越多,效果非常顯著。

三、台釣的基本釣具:

   1、釣竿:

      台釣的主要對象是鯽魚。一般活動在1.5米左右深度,靠池邊較近的地方,魚的重量一般在150-300克之間,最大不過500克,因此,釣竿一般選用3.6米-4.5米碳素或玻璃鋼中調竿。當然,也需要根據不同水域情況進行選擇。用碳素竿一定要注意環境,防止觸電。

  2、釣線:

    分為釣線(亦稱主線、母線)、腦(門)線(椅稱子線)。

    釣線一般用2、3號線,即直徑為0.234毫米和0.284毫米的線.腦線一般直徑應為釣線的1/2,選用1號線(直徑0.162毫米).主腦線直徑比一般應為2:1.線細靈敏,且不易被魚發覺,故常有人使用0.8號釣線,0.3號腦線,但要根據所釣魚的大小和線的質量選定.

  3、魚鉤:

    台釣一般釣鯽魚,不需大鉤,且為了摘鉤快,採用不帶倒刺的魚鉤。目前市場上有專供台釣使用的無倒刺魚鉤.如日本伊豆形.丸形無倒刺鉤等,可根據所釣魚的大小選定鉤的大小

  4、魚漂:

  台釣使用的浮漂多是單個立式浮漂。形狀最好是上下尖,中間大的流線型,整體均勻細長者,並且標示桿要清晰醒目。一般漂頭為實心細桿,粗細略粗於鉛筆芯。漂身一般最好為孔雀羽根。浮漂標示桿(漂尾)分為實心與空心兩種,實心靈敏性高,但穩定性較差,遇有風吹草動,難辨咬鉤的真偽。因此有人喜歡用空心細塑管標尾。市場出售的達摩浮漂,常為許多釣者喜歡。

  浮漂的選擇應根據水深淺、竿長短、魚大小、視力好壞來確定。水深、風大、魚竿長,適合用大漂;水淺、風小、魚竿短宜用小漂。大餌釣大魚,宜用大漂,反之用小漂。視力好可用小漂,較靈敏,視力差則可選擇較粗較大的浮漂。但浮漂魚鉛墜的配合一定要恰當。

 5、鉛墜:一般用鉛皮為佳,因便於調整輕重。

 6、太空豆、插漂座、返捻環(聯結環)、鉛皮座。

四、輔助用具:

 1、坐椅與竿架:

    竿架與坐椅初期是分離的,現在也有人仍然採用分離的,比較便宜。但更好的是椅架合一的台釣專用坐椅。可折迭,可拆卸。竿架可固定在坐椅下面,並可調節長短、角度,同時可架兩支竿。這樣使用起來極為方便。

 2、魚護:

    是由金屬框架與錦綸絲網組成,長度應為1至2米,直徑應為30--40厘米。長度大,是便於適應各種不同的釣點,岸邊距水面的高度。要求魚護掛在支架上,十分便利於順手將魚鉤釣上來的魚磕入護內,以節省時間。

  3、太陽傘:

    用來遮陽和擋雨,既保護身體,又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影響釣魚。

 4、工具盒:

    裝必要的工具與備用的小漁具,如鉤、墜、線、太空豆、聯結環、浮漂等等。

 5、餌料盒:

    裝各種乾濕餌料。

 6、抄網。

 7、漁具包、魚竿袋等。

 8、其它:主要是飲食、藥物用品攜帶的袋包等。

 五、台釣的釣組組合:

    台釣的鉤、墜、漂、線的組合,是台釣能否顯示優越性的突出關鍵。

    1、主線的組合:

    主線(即釣線、母線)一般應比釣竿長30-40厘米。先裝上一枚「太空豆」(是一種橡膠製品,個頭如同大米粒,中間有一個微孔,分大中小三號,可根據需要選擇,市場有售。它又叫限位器,主要起固定作用。因台釣釣組調整好以後,要求漂、墜的位置固定不變,不能有少許移動。平常釣組沒有太空豆,遇到提竿過猛,或其它因素,浮漂位置常有移動。太空豆因緊緊固定在魚線上,夾注浮漂座,能保持其位置不變)。裝上第一枚太空豆後,接著裝上浮漂插座(市場有售,用來插漂),再裝入一枚太空豆夾注浮漂座。然後再裝上

一枚太空豆,再把鉛皮座(最好是橡膠的,用來裝鉛皮,市場有售)裝上。再裝一枚太空豆,用來固定鉛皮座的位置。最後拴上「返捻環」(也叫聯結環)。

    2、腦線的組合:

       腦線直徑一般應為主線的1/2。長度約45厘米。兩端各拴上一個魚鉤。要牢牢拴住。拴好後兩鉤相距約44厘米。將拴好鉤後的腦線輕輕對摺,形成兩鉤一上一下,相差3、4厘米。對摺處打一個結,從返捻環孔中穿入,繞上幾圈,使結與環拉緊。這樣返捻環下面的兩根腦線應為一長一短,兩個鉤一上一下。相距約3厘米。

    3、整個主線、腦線


的聯結與組合(參閱示意圖):

 

示意圖包括:

  主線            

  浮漂

  太空豆4個

  浮漂座

  鉛墜座

  返捻環

  腦線

  上、下鉤

 

 

 

  以上組合方法為常用的一種,但釣者可根據實際需要和個人的經驗採取任意組合,不一定拘泥於一種,總的原則應該是有利於提高命中率與上魚速度。

 

六、台釣的漂的調整:

   台釣漂的調整非常重要,總的要求是:反應明顯,靈敏度高、穩定性好。

   所謂調整,簡單地說就是調整漂墜的配比。此處「墜」除鉛皮、鉤、聯結環等意外還包括餌的重量。為了確保調的準確,最好在現場調,在釣點調。

  具體調整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調四釣二」和「垂直調零」法。

  所謂「調」是指未裝餌時,空鉤狀態下,浮漂上部露出水面的情況。

  「調四釣二」:調四,即浮漂露出四格。所謂「釣」是指裝上魚餌時浮漂露出的格數,「釣二」即指裝上釣餌後浮漂露出二格,以辨別魚訊。此時應是上下兩個鉤均裝上魚餌,底下的鉤剛剛觸地。上下兩鉤在組合裝配時應距離3厘米。

     調整方法,首先把浮漂頂部與底下的魚鉤距離調整到小於水深半米左右。鉛皮這時應多加一些。而後把浮漂下移至鉛皮座。然後拋入擬垂釣的水中。如浮漂沉入水下,說明鉛皮過重,應徐徐剪掉一些。直到浮漂露出水面四目為止,這時魚鉤處懸空狀態。然後,把兩鉤全部裝上釣餌,再投入釣點。浮漂因下面重量增加而徐徐沒入水中,調整浮漂直至漂頂露出二格則說明底鉤已著地。如果加上釣餌後浮漂仍不沉入水下,說明餌食偏小,應適當加大些。或是浮漂選用不當,應加更換。

     「垂直釣零」:調整方法是,先將兩鉤裝上釣餌,浮漂捋至近鉛墜處,把它拋入水中,而後逐漸減少鉛皮,直至漂頂與水面平齊。再將浮漂上捋至頂部露一目,這時底鉤已著地。即可垂釣。

   以上僅是常用的調漂方法,各有各自的經驗,調漂方法很多,不再詳細敘述。

      一般來說,「調目」越多越敏感,「調目」越少越遲鈍。反之,「釣目」越多越遲鈍,而「釣目」越少越靈敏。

   通常有四種應用靈敏與遲鈍的方法:

      一是調靈敏釣靈敏:通常應用於魚的行動遲緩,不大開口的情況下,如氣壓低,溶氧不足,或天氣寒冷魚不愛動的情況下。

      二是調靈敏,釣遲鈍:常用於魚很滑,吃食時有各種試探活動,不易準確掌握提竿時機的情況下。

      三是調遲鈍釣靈敏:常用於魚群密集,互相干擾吃食,或魚咬鉤很不規範的情況下。

      四是調遲鈍釣遲鈍:魚雖多,也遊動,只是不開口,有可能魚遊動中觸鉤,魚漂一有反應立即提竿,常可掛魚上來。

 

 

七、拋竿與提竿:

  台竿的拋竿要求較高,因為保證魚鉤甩進預定的窩內,而不是東一竿。西一竿,對上魚率很重要。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動作要準確:方法是,身體立直,左腳退半步,右手持竿,左手捏住鉛墜分開兩腦線,向後一拉,順著竿梢的彈力向前送出,右手同時向前抬起,手腕向內翻轉90度,當鉛墜離開左手的時刻,速度加快,貼著水面,像箭一樣射出並需剛柔並濟。這樣的好處是,無風時加快速度,逆風時保證拋得出,拋得准。二是拋得准又輕。拋出的鉤餌應在釣點的直徑60公分以內,輕輕地落入窩中。

  拋竿以後,浮漂將要立穩時,把浮漂以上的母線用竿梢輕輕地全部壓入水中,並順勢把魚竿拉回20厘米左右,浮漂下沉立穩後,再向前送回20厘米,,使浮漂在水中保持端正的姿勢,與釣竿垂直,然後將竿擱在竿架上,此時竿尖沒在水中。

  竿尖沒如入水中是台釣的特點之一,好處是:1、可使從浮漂到竿尖這一段主線,大體綳直,有助於提高魚的命中率;2、主線壓入水中,可減低風力的影響,魚竿較少晃動;3、竿梢入水並收緊風線,可使浮漂處於滑動範圍之中,魚咬鉤必會扯緊主線,浮漂即會下沉,從而提高靈敏度。

  台釣的提竿是最後一個關鍵動作。首先講一下台釣的握竿,常用的方法是手握竿把拇指壓在竿上面,另四指在竿下面形成握式,但食指向前托住魚竿,這種方法一般釣法均常為使用,較適合各種魚況;另一種方法是手背朝上食指向前壓在把柄上,拇指在側與其它三指形成握竿姿勢,最適於釣鯽魚,可以避免過分劇烈的動作。當然其它握竿的方法也可用,主要適合自己的習慣。

  提竿關鍵是要先判斷準確浮漂的信息,及時提竿。其動作應是先把手腕輕抖一下,即俗成「頓一下」,將魚嘴掛住,然後將魚竿略推向前,隨即手臂伸直揚竿,如魚不大,即可順勢提了上來,魚大則需根據情況或遛或適當控制後即拉向岸邊,用抄網抄起。

 

八、取魚:

  魚護必須放在距身體較近的水中,魚護護口向上,釣到魚時極易裝入其中。如魚不大。提上時用手提腦線順勢將魚放在魚護的口上輕輕一磕,因魚鉤無倒刺,魚很容易的掉入護中,但注意無魚的魚鉤不要掛住魚護,然後裝餌再釣。如魚大系抄網抄上來的,左手握住抄網,右手將魚竿放回竿架上,然後左手從抄網中抓住魚體,使其頭部向上,右手先將魚墜撩出網外,並取下空鉤拿在手中,再將魚口中的魚鉤摘下,隨即用左手連魚帶網翻扣在魚護口上使魚落入護中。再上餌重釣

 

九、魚餌:

  台釣的特點之一是餌料的誘釣合一。誘魚魚的辦法是先用較大的餌料捏在鉛皮座上,拋至釣點後,向內拉回30--50厘米,再揚竿,如此連續4、5次。再將比釣餌稍大一點的餌料掛在兩隻鉤上,連續拋十次左右,使餌逐一垂地,這樣窩子便已形成。再將雙鉤掛上餌料,拋向窩中,浮漂稍有動作立即提竿,反覆幾次使魚變得急躁,且魚兒越聚越多,便可正式垂釣。

  餌料得選擇,省事起見,可以到市場專賣店購買,專用於釣鯽魚得餌料,按照說明配製使用,最為簡便可靠。當然自己也可配製,比較麻煩。魚餌的軟硬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根據水的深淺,魚咬鉤的快慢等加以考慮。一般要求入水沉底後1分鐘之內溶化為好。

  魚餌上鉤的方法,應有兩個要求,一是鉤尖要再魚餌的中間;二是鉤底與餌底平行。餌的形狀可以是球形、圓錐形或圓柱形均可。大小一般個頭可似黃豆大小或稍大一點。也有人上下兩個鉤用餌大小不一,或下鉤餌小,上鉤餌大;或下鉤餌大,上鉤餌小(據說更為靈敏),各有千秋。但必須注意,採用那種裝餌方法,都必須在調整浮漂時即確定,以便調整好調目與釣目,

使垂釣時正確反映魚鉤在水下的狀況與魚咬鉤的情況。

  如果使用葷餌如蚯蚓、小蝦等也可以,但由於其自身重量較輕,需在鉤上適當配重,才便於調整浮漂。

 

十、幾個問題:

  1、台釣能否釣到大魚?

     台釣的漁具配備確實適於釣鯽魚,但如果有經驗與思想準備,釣到大魚不慌張,慢慢引遛仍然可以釣上大魚,因在提竿時先頓後送再揚,有了判斷魚的大小的機會,從而可以從容應對。

  2、所謂台釣的局限性:

     可以歸納幾點:一是裝備複雜,投資較大。當然有些可以不必求全求好。如在商店裡買一套栓好的台釣鉤、漂、線、墜不過數元錢或十幾元錢,一般人都能承擔,魚竿每個釣者都必然會有的,其它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添置。特別是初學者有了成套的鉤線漂墜即可試學起來。 二是調整浮漂較複雜,其實掌握要領,多加實踐掌握並不困難。三是對環境、魚種要求較嚴格。台釣主要釣鯽魚,對混養的魚塘,特別魚體大小差別較大的水塘,使用起來較為困難,這就需要根據情況選擇釣法、釣具,不必為台釣而台釣。

  3、下列情況確實台釣難以適應:一水深超過2。5米;二、水底複雜,高低不平;三、風浪較大,水草很多;四、水流急湍。

  我對「台釣」研究不多,實踐更少,錯誤之處希望大家批評,共同研究。

 

 

 

 

台 釣 入 門

 

一:什幺是台釣

 

    台調可不是坐在檯子上釣魚,是台灣釣法,指懸墜底釣術。請看圖示:2明顯可以看出:鉛墜懸於水中,而鉤在底。如何能夠達到這種狀態,很簡單,先從調漂說起。

 

二:如何調漂

 

    簡單就是簡單:先記住:一定要半水調漂。如圖示:2

 


 

    1.漂尖到鉤的距離不得超過水深。怎幺知道?很簡單:多在鉛皮座上繞一些鉛皮,把漂向鉤的方向移動到最小距離,拋入水中,漂沉到水中不見出來,提出,一點點剪去鉛皮,直到如圖中所示:漂尾露出水面四目。這種狀態,就是台釣中所說的水中天平!就是說:漂尾在四目這點上的浮力在水中與底下的太空豆、鉛皮連接環、雙鉤等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即:重力=浮力,這種平衡狀態一旦被破壞 ,漂目就會發生變化。

 

    記住:漂目不一定非得調在四目上,這只是一個例子。

 

    2:如何找到水底

 

     首先將和好的魚餌分別掛在兩鉤上(餌大一些為好),拋到位置,如果漂目沒有露出水面,可將漂向上拉,反覆多次重複 上述動作讓漂目露出二目。這時,就算真正找到底了,如圖:這就是所說的調四鉤二了!在這個過程中,雙鉤掛餌找底,實際上已經是打窩了,等到調好漂,窩已基本打好.就等著看漂的動作揮杆上魚了.

 

    3.識漂提魚入護:豐收的喜悅!

 

    識漂動作:經常聽說漂有力向下一頓即是魚訊!這有力的一頓就如同抬手敲門,發出"噔"一聲的感覺一樣,快速提竿,手臂自然向上抬,一條小魚就會從水中飛出.

 

   4.提竿動作

 

    A.釣小魚提竿動作:小魚揚竿動作是手心握住竿尾部,食指順竿手腕輕輕用力,手感上魚,輕輕倒竿將魚從窩中引出後,提出水面.這樣釣到魚就不會驚跑窩中的其它魚,反而其它魚兒會認為被鉤的小魚吃了獨食跑不見了,這樣就會越聚越多,您就會越釣越多,到那時,沒有一個好身體會吃不消的。

 

    B:釣大魚提竿動作:首先拿竿要對,魚竿尾部要放到肘部,手自然放在竿上,握緊釣竿,漂尖出現反映時,快速向前直推,儘快將大魚從深水提到上層水域,然後,引出窩子,提至水面,用抄網抄住,放入魚護。

 

    注意!這裡快速向前直推地動作是什幺樣的動作?怎樣的感覺?簡單:只要看看家裡人是如何炒菜的動作就行了。

 

台灣釣法之問題精要   新華釣魚會主席 李志豪

 

細 線、小勾釣大魚

台灣釣法,最具特點之一是線細、勾小,效果好。使用粗線、大勾釣不到魚,改為細線小勾,返之效果往往好得多。這是我們學台釣的一個主要內容。但是有的釣友擔心細線、勾小,碰到大魚會比較吃虧,甚至認為台釣不適合於釣大魚。這種看法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但必須注意一點,在一定的條件下台釣中的細線、小勾既適合釣小魚,也能釣大魚,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

 

細線、小勾必須與較軟、強度又較大的魚竿相匹配。使用這樣的魚竿,在較大的魚上釣之後,靠近竿尖部份彎成弓形,隨著魚的重量和掙扎的大小,改變其彎曲的程度,一般變至90o以上,甚至180 o,到緩解魚的衝勁,以柔制剛。如細線、小勾配上又粗、又硬的魚竿,即使上釣的魚不大,也很難避免折釣斷線發生。

細線、釣勾小是相對的,還要隨具體情況的需要而變化,能細則細,該粗的還是要粗一點,不是一概都細的,例如: 釣小的鯽魚,使用0.8號母線,0.4子線便足夠了。如果魚比較大,或者在混養塘里,有不同的魚種,大小也不一樣,線才用粗一點,母線可以增加到1-2號,甚至3號,子線的號數一般為母線的半就可以了。

細線、小勾與垂釣者的操作水平配合。操作熟練、經驗較多者,線、勾可細一點,線細、勾小要求揚竿不能粗猛,動作量不能過大,魚吃勾時提竿不能超過90o;提竿時魚勾沒有釣上魚,魚勾不應露出水面;上勾的魚大,魚竿要指向前方的水平線保持45o或以上,防止魚掙扎逃走時把魚竿和釣線拉直,形成拔河現象。

重視抄網的使用。提竿後,如果是小魚上釣,可以直接提出水面拉到上岸來,參加釣魚比賽時,不少釣友為了節省時間,常常是這樣做的,除此以外,一般都應使用抄網。如果釣到魚,可將魚頭提出水面,留意魚身仍在水中,竿向左傾斜(對右手握竿者而言),拉至岸邊,左手用抄網抄魚,如果是大魚上釣,則須待魚兒消耗一定體力後才抄上岸。

使用細線、小勾,折勾、斷線的現象是常見的,不足為怪,尤其是在混養魚塘里垂釣,更容易出現,所以必須充分做好隨時換勾換線的準備。釣前把一副副的子線綁好,對可能要用到的不同型的魚勾配合子線各綁若干副放在勾盒內備用;還要根據竿長和可能需要的不同型號之母線作備分,當然要套上太空豆,浮標座等等,以便隨時更換。折勾斷線時是麻煩事,耽誤時間,但細線、小勾的垂釣效果好,有麻煩也是化算的,尤其以尾數計算成績的比賽,用粗線、大勾往往是不行的。因此,台釣不但要求好的釣魚技術,也要做好準備工夫,更要對換線、換勾做到很熟練,令熟而生巧,爭取時間。

 

台灣釣法的基本特徵

 

a.懸墜。

 

b.短竿、細線、雙鉤、小鉤無倒刺、細長的流線型立式浮標。

 

c.釣竿擱放在竿架上,竿尖入水,手不離竿,眼不離標。

 

d.鬆軟易溶的魚餌。                

 

台釣講究裝備統一,動作標準,姿勢正確。一切都要求規範化。台灣釣法的釣竿、線、太空豆、浮標座、浮標、鉛片座、連接環、魚鉤等的組合安裝步驟是:

 

主線的配置:

 

取一根線徑適宜,大約長於釣竿15-20公分的釣線,裝配順序:

 

a.穿兩粒太空豆.   b.裝浮標座.   c.穿三粒太空豆.   d.穿鉛片座.  e.穿一粒太空 豆.  f.固定連接環。

 

竿先與主線的連結:將主線上端折回來10公分左右,在其頂端一公分處打一個結,再在離頂端6公分處同樣打一個結,這樣成了一大一小兩個圈。垂釣時,拇指與食指伸進大圈捏住主線從大圈拎出,套在竿梢的布袋線上,抽緊主線即可。收桿時,只要捏住小圈輕輕一抽,主線便脫離竿梢。

 

子線的配置:取一根比主線線徑細一倍的釣線,長約30-40公分左右,兩端各系同號魚鉤一隻。將線對摺成一長一短,兩鉤相距2-3公分,對摺處打一個結,以固定其長短。

 

主線與子線的連結:將子線打結一端穿過連接環的下環兩到三圈,將所打的結穿入圈內抽緊,多餘的線尾剪除即可。

 

將浮標插入浮標座,拋竿入水便可進行調標。

 

台灣釣法靈敏度高,魚獲量多,關健的一環是浮標的調整,即浮力與重力調整。要領是調四目釣二目。

 

調四目:先將浮標座盡量移近鉛片座,使魚鉤至標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拋竿,將魚鉤盪至目標點,壓線入水後看浮標動態,如橫飄水面久不站立,說明鉛墜太輕,需增加鉛片;反之,如浮標直立並迅速下沉,說明鉛墜太重,應減少鉛片。直至浮標露出水面四目為止。注意,這時的

 

釣二目:兩鉤掛上釣餌,拋至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的浮標就會慢慢地沉入水中。然後將浮標往上移,掛餌、拋竿、壓水,直至浮標露出水面二目。至此,調整浮標及測試水深即告全部完成,就可垂釣。 

 

選好釣位後,第一步先將魚竿架固定好。架上魚竿,調整魚竿前低後高的傾斜度,使竿梢插入水中10-20公分。

 

拋竿動作在垂釣過中,是自始至終要不斷進行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台釣不斷拋竿就是不斷引魚的過程,拋竿運行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垂釣成級的優劣。拋竿動作正確、規範、鉤餌落點集中,是上鉤率高的前提、漁獲量多的保證。

 

拋竿: 右手持魚竿,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鉛片座下的子線,並用無名指將兩子線分開,輕輕向後一拉,使竿梢呈弓狀。右手向前抬起前送,這時左手同時送出,當鉤,墜脫離左手時順著竿梢的彈力,速度加快,貼近水面,把鉤餌送達釣點。這一動作的實施過程中,使釣點、

 

落水:拋出的魚餌落點必須保持在竿架正前方最遠點直徑50公分的釣點範圍內。這就要求用力適當,不能過輕或過重,有風時還要考慮風力的大小和風向,有意朝來風方向偏一點提前量,即使拋偏了,還可以在鉤餌將落未落之際,用竿糾正一下。 

 

壓水: 當魚餌被拋至釣點後,沉入水中,浮標橫躺水面,這時要將放在竿架上的魚竿順其自然地向後拉20公分,待浮標將要直立時,抬高竿把用竿梢將浮標以上的主線輕輕地壓入水中,等浮標下沉立穩後,並向前送回20公分。使主線、竿梢與浮標保持基本垂直。將魚竿放回竿架上.      揚竿:當浮標點動或呈升起狀時,即應作好揚竿準備,接著浮標沉重有力地下沉的一刻,應迅即揚竿,中魚與否,在此一舉.   

 

揚竿的規範動作:將魚竿及時向正前方推出並直臂揚起,手要舉過頭頂,中的是小魚,可以直接將其盪回上岸;中的是中等重量的魚,應就勢將魚頭提出水面,使魚體順水面平滑至岸邊,左手握抄網把魚抄上岸;中的是大魚,應及時將魚竿向左或向右斜遛魚,將魚遛乏,然後適時地將抄取入護。

 

取魚的規範動作:左手將魚抄上岸時,右手應將魚竿擱在竿架上,抓住抄網頸部把柄,左手從抄網外底部握住魚體,使魚頭部朝上,右手先將鉛片座拿出抄網外,再用中指和拇指關節處捏住空鉤,拇指尖與食指取出魚嘴裡的另一隻魚鉤.左手連魚帶網將魚翻扣進敞口的魚護中,抄網頂,中的是小魚,可以直接將其盪帶網將魚翻扣進敞口的魚護中,抄網放回左邊原位.左手伸進水桶捏洗一下,擦凈後繼續捏餌掛鉤,然後右手將兩子線交給左手。

 

 

 台釣的優越性和優缺點

 

台灣釣法有哪些優越性?

  台灣釣法,是在日本興起的「東亞釣法」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與一般性垂釣相比,台灣釣法主要具有精良、嚴格的特點。其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 裝備精良、齊全。與傳統釣法相比,台灣釣法需配備精緻的支架、手抄網、魚護、工具盒、小凳、傘等。即使常用的魚線、魚鉤等,也有很多改進,質量上有保障。

  第二, 鉤餌製作精良。台灣釣法中所用釣餌,多是由專家根據不同魚的特性和嗜好專門配製而成,針對性強,衛生方便,尤其是餌料味道濃烈易吸引魚兒上鉤。

  第三, 操作規範。台灣釣法對垂釣的標準化要求很嚴,如拋竿、裝餌、持竿、收竿、遛魚、抄魚等動作都要求很高的標準化,裝配各種設備,輔助工具也都有明確規定

 

台灣釣法有哪些優缺點?

  台灣釣法具有:

  (1) 靈敏度高,魚耒中動態從漂上可清楚反映,這能幫助釣者把握提竿時機。

  (2) 台灣釣法所用的餌料,誘、釣餌合一,其誘魚效果好,同時誘、釣結合,很容易上鉤。

  (3) 台灣釣法是根據魚的覓食特性(特別是鯽魚)而創造出的垂釣方法,其科學性強,對一些經常垂釣的魚塘,使用效果更佳。

  但是台灣釣法設備多而全,要求投資大;台釣操作難度也較高;同時採用雙鉤容易掛住水草,調漂難度也較大,所以我們學習台灣釣法,應揚長避短,將它和傳統釣法結合起來,以取得釣技上的更大進展。

 

 

 

 

--------------------------------------------------------------------------------

 

台灣釣法的特徵 

 

    一是短竿、細線、一線雙鉤、小鉤無倒刺,靈敏度高細而長火箭式流線型立浮標。二是釣竿擱放在竿架上,手不離竿,眼不離標。三是魚餌引誘力特強,能很快地將魚引誘在一起爭相咬鉤。                

 

    台釣法講究格式統一,動作標準,姿勢正確。一切都要求規範化。台灣釣法,釣竿、線、太空豆、浮標座、浮標、鉛片座、連接環、魚鉤等的組合安裝步驟是:

 

    第一步,取一根線徑適宜,長於釣竿40公分的釣線。先穿上兩粒太空豆,再裝上浮標座,再穿上兩粒太空 豆,穿鉛片座,最後固定連接環。固定的結法是將主線穿進連接環4-5圈,再將線頭繞回主線穿進圈內,兩頭抽緊即可;還有一種結法是將主線穿進連接環後,一手捏住線頭,另一手轉動連接環形4-5圈,再將線頭穿進靠連接環的線圈裡,抽緊即可。主線上端,折回來10公分左右成為雙線,在其頂端一公分處打一個8字結,再在離頂端6公分處同樣打一個8字結,這樣成了一大一小兩個圈。垂釣時,拇指與食指伸進大圈捏住主線從大圈拎出,套在竿梢的布袋線上,抽緊主線即可。收桿時,只要捏住小圈輕輕一抽,主線便脫離竿梢。

 

    第二步,取一根比主線線徑細一倍的釣線,長約40公分左右,兩端各系同號魚鉤一隻。將線對摺成一長一短,長短相差相當於2公分,對摺處打一個結,固定其長短。打結線端穿過連接環的下環兩到三圈,將所打的結要穿入圈內,抽緊即可。子母線接裝完畢。

 

    第三步,將浮標插入浮標座,拋竿入水便可進行調標了。 台灣釣法,靈敏度高,魚獲量多,關健的一環是浮標的調整,即浮力與重力調整。要領是調四目釣二目。調四目,就是在空鉤時把 浮標的標示桿調整到露出水面的高度為四目。釣二目是指將兩魚鉤掛上釣餌後浮標露出水面的標示桿是二目。這樣調整好後,浮標的靈敏度和穩定性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正常情況下,上魚率最高。

 

    調整方法是:先將浮標座盡量移近鉛片座,使魚鉤至浮標杆端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拋竿,將魚鉤盪至目標點,壓水後看浮標動態,如橫飄水面久不站立,說明鉛墜太輕,需增加鉛片;反之,如浮標直立並迅速下沉,說明鉛墜太重,應減少鉛片。增增減減,直至浮標露出水面四目為止。注意,這時的魚鉤、鉛片座都懸浮在半水中,而不是沉在水底。第二步,兩鉤掛上釣餌,拋至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的浮標就會慢慢地沉入水中。然後將浮標往上移,掛餌、拋竿、壓水,直至浮標露出水面二目。至此,調整浮標及測試水深即告全部完成,就可垂釣。

 

    選好釣位後,第一步先將魚竿架固定好。架上魚竿,調整魚竿前低後高的傾斜度,使竿梢插入水中10-20公分。

 

    拋竿:拋竿動作在垂釣過中,是自始至終要不斷進行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台釣不斷拋竿就是不斷引魚的過程,拋竿運行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垂釣成級的優劣。

 

    拋竿動作正確、規範、鉤餌落點集中,是上鉤率高的前提、漁獲量多的保證。反之,如果拋得不得法,落點不準,東拋一竿,西拋一竿,這就失去了台釣的真正意義,輕者將魚引亂、引散,嚴重時最終會釣不到魚。因此說,中魚揚竿重要,而正確掌握拋竿比揚竿更為重要。

 

    初學台釣者要正確掌握拋竿動作,平常必須先在陸地上進行多次練習。方法是根據竿、線的總長度,在該處畫一直徑50公分的圓,然後拋竿,一竿一竿拋,直至絕大多數能將兩鉤和鉛片座拋入圓圈內,這就算達到拋竿練習的目的了。當然動作必須規範正確。

 

    拋竿的規範動作:身體直立,面向正前方,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右腳在前,左腳在後,相距約小半步。右手持魚竿,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鉛片座下的子線,並用無名指將兩子線分開,輕輕向後一拉,使竿梢呈弓狀。

 

    右手向前抬起前送,這時左手同時送出,當鉤,墜脫離左手時順著竿梢的彈力,速度加快,貼近水面,把鉤餌剛柔並重地送達釣點。這一動作的實施過程中,使釣點、線、竿連成一直線,把鉤餌、鉛片座和魚竿的彈射力均勻地揉成一體。

 

    拋得要准、落水要輕: 拋出的魚餌落點必須保持在竿架正前方最遠點直徑50公分的釣點範圍內。這就要求用力適當,不能過輕或過重,有風時還要考慮風力的大小和風向,有意朝來風方向偏一點提前量,即使拋偏了,還可以在鉤餌將落未落之際,用竿糾正一下。

 

    拋竿結束:前面講的拋竿動作,僅完成了拋竿任務的一半,還有一半動作就是壓水,這個動作非常重要,當魚餌被拋至釣點後,迅速沉入水中,浮標橫躺水面,這時要將放在竿架上的魚竿順其自然地向後拉20公分,待浮標將要直立時,立即抬起竿把用竿梢將浮標以上的主線輕輕地壓入水中,等浮標下沉立穩後,並向前送回20公分。使主線、竿梢與浮標保持基本垂直。同時將魚竿放在竿架上,從這時起,就要手不離竿眼不離標,等待魚兒上鉤了。

 

競技釣鯽名詞術語解析  中國釣魚

 

     二、基本動作類

    1.姿:指比賽時坐在釣箱上的姿勢。競技釣鯽比賽的全過程,是坐著完成的,比賽中能否盡量節省體力,放鬆身體,始終保持情緒平穩都和坐姿正確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比賽中如果為了看清浮漂,長時間大彎腰,硬抬頭會造成頸椎損傷;由於大角度抬頭壓迫頸部血管,會造成腦供血不足,用踮著腳尖的方法來調整持竿的角度,因長時間小腿肌肉收縮,會導致小腿肌肉過度緊張而抽筋。出於習慣,長時間身體重心偏移一側,會造成腰、背肌肉和韌帶的過度疲勞。這些無意間養成的不正確坐姿,都會影響技術水平的發揮和比賽心態的平和。

    2.握竿方式:指持竿的方法。握竿方式有很多種,不正確的握竿方式會影響提竿速度及魚鉤刺魚的力度,有時甚至造成腕關節或腕部韌帶受傷。

    3.握槍式握竿法:竿柄底部頂在掌心,食指為槓桿的支點,拇指既可以壓在竿柄上,也可以放在一側協助握竿,其餘三個手指握住竿柄。這種握竿法主要靠手腕發力提竿刺魚,刺魚動作比較快,握竿的姿勢也顯得很隨意、秀氣。但從槓桿原理講,這種握竿方法造成動力臂短,手腕容易疲勞,另外在用較重的硬竿子釣魚時,提竿刺魚的力度會減弱造成中魚後經常發生水面跑魚現象,在遛大魚時不易控竿。

    4.脈指式握竿法:所謂脈指式握竿,是按中醫號脈的原理,把食指伸直,指尖壓在竿柄上,其它四個手指握住竿柄。這種握竿法充分利用了槓桿原理,最大限度地加大握竿的動力臂長度,既可以使刺魚動作更快又可以盡量節省體力。而且還可以根據所釣魚體的大小來自由調整動力臂長度。釣大魚時為了加大動力臂長度甚至可以用小臂頂住竿柄,食指壓在竿柄上如同號脈,中魚後通過食指尖更容易判斷出魚的大小。這種握竿法初學時會覺得彆扭,不好適應,一旦習慣之後就能體會到它的多處優點。

    脈指式握竿法有兩種端竿方式:一種是手腕的虎口向上,一種是手背向上。手背向上的方式更便於控制抬竿刺魚的力度和抬竿的幅度。

    對腕力小的釣友,如果在減小提竿幅度後總是感覺刺魚力度不夠,可以改用更輕的釣竿。也可以利用槓桿原理在底把中塞一節0.1千克上下的銅棒,這樣等於延長了動力臂長處,能有效提高提竿速度和力度。

    5.拋竿方法:指如何通過雙手配合把釣餌拋到預定位置。

    6.側拋:指從身體的一側通過雙手配合把釣餌橫向拋向釣點。

    7.盪拋:釣竿上揚並利用竿梢的彈力把釣餌像盪鞦韆似的拋向釣點。

    8.貼水拋:風大,為了克服風的阻力,在側拋動作基礎上盡量降低身體重心使釣竿梢部挨向水面。拋竿時讓釣餌、浮漂貼近水面向前,減少風的影響。

    9.半拋:出於技戰術的需要,不把釣餌拋向最遠的前方,而是拋向前方較近的地方,拋竿時持竿的手的大臂貼著身體,只揮動小臂拋竿。

    10.滿拋:出於技戰術的需要,把釣餌儘可能地拋向最遠處。拋竿時手臂完全伸出,在確保身體重心能平衡的前提下向前探身,這樣可以拋得更遠。

    11.單手拋:為了節省拋竿時間,在完成搓餌或拉餌動作之後,釣線不再倒手,持竿的手同時也持釣線,鬆開釣線的同時揚竿把釣餌拋出。單手拋動作要領同盪拋有不少相同處。

    12.空中修正:拋出釣餌後發現偏離預定釣點但又不太嚴重,在釣餌入水之前通過反向帶竿把釣餌在空中牽回預定釣點。

    13.拋提前量:在流動水域、水有暗流和有風的情況下,為了使釣餌能進入預定釣點,採取頂風、逆流拋提前量的方法,讓釣餌在橫向移動中下沉,餌沉到位時剛好移入釣點。

    14.壓線定位:指拋竿後將漂在水面的釣線用竿梢壓入水中的方法把它拉入水中,同時輕輕帶動浮漂後移,停三五秒後再前送釣竿讓浮漂不過多的受釣線的牽制回移到釣餌的正上方,以確保魚吃餌的信號準確、及時。主線入水一是使線不受水面流動而漂移,二可增加提竿時線的移動速度和力度,縮短刺魚時間。

    壓線定位又分為常規方式和特殊方式兩種,機械、肓目地拋竿後立即壓線拉竿是一些初學合釣者愛犯的錯誤之一。當你一計劃釣底時,要盡量減少釣餌在半水的霧化。而釣餌剛入水就壓線拉竿會加快釣餌在半水霧化。造成底層魚上浮,使釣底的計劃無法實現。正確的做法是拋竿後先不壓線拉竿,讓釣餌自然下沉,到浮漂下沉到離調目相差兩目時,比如調三目,到五目時再壓線拉竿。此時拉竿不但可以加快釣餌在底層的霧化,同時還起到主動逗魚的作用。

在釣浮時完全可以取消拋竿後的壓線定位動作。因為魚的食慾旺盛,所以追餌上浮。當餌剛一入水,魚就有可能追餌,此時漫不經心地拉竿,很可能錯過了魚的吃餌機會,也可能把鉤從魚嘴中拉出,鉤已空了還沒能察覺。

 

台釣餌料

 

台釣的誘餌

 

台灣釣法中的誘餌有何特點?

  傳統的魚餌分為誘餌和釣餌,先撒誘餌做窩誘魚,再用釣餌引魚上鉤。台釣中則把這兩個步驟合二為一,既是釣餌又是誘餌。台釣中的魚餌多為粉狀,揉成小團後掛上魚鉤,亦可掛上蚯蚓、蛆等小動物。粉團的軟硬亦有不同,在剛開始垂釣時應和制偏軟的,這樣溶水快,可充當誘餌吸引附近魚稱前來。垂釣一段時間後,應選用稍硬的粉團,這樣保持持久,利於魚兒吞鉤。

  台釣中的魚餌最好在商店購買,因為台釣對魚餌要求高,需專門配備,對於不同的魚種,需各自具備香、腥甚至甜味。

  粉狀的魚餌需垂釣者自己揉捏,可捏成圓形、圓錐形、圓柱形等。不論製成何種形狀,需要符合這樣一些原則:

第一,魚餌的大小要合適,需與浮、墜等浮力合理配比;

第二,軟硬要合適,水與餌的比例約為1:1,揉搓成小團後在空氣中放置4分鐘-6分鐘吸收空氣後再使用;

第三,鉤尖應在魚餌正中,鉤底應與餌持平;

第四,不能使用和制太久的粉團。尤其夏天粉團在空氣中發酵很快,應當場炮製及使用。

 

 

自製台釣餌料

 

    目前我國學習台釣的人逐日增多,有些地區一時買不到或經濟收入難以接受成品餌,也可自行製作。這裡介紹幾種自製專用餌的方法,供廣大台釣愛好者一試。

 

    1.主要原料選配

製作粉狀餌的原料分為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原料常用的有小麥、玉米、大麥、黃豆、豆餅、紅薯、土豆、海藻、干青草等;動物性原料主要有魚粉、南極蝦粉、鰻魚粉、動物肝粉、蛋黃粉等。如果現配現用釣取某些對象魚的餌料,還應準備一些雞、鴨、豬、羊等的血液及蚌肉、鮮活河蝦、螺螄肉打成的漿等。此外,還應準備調配各種專用餌所需的食用香精、食用色素和有關調味料。

 

    2.加工程序

    (1)首先將大麥、小麥、玉米、豆餅等原料用粉碎機分別磨成粗細不一,分袋存放。調配釣鯉魚、青魚的專用餌,料磨粗一些,釣鯽魚的應細一些。

    (2)再將料烘炒至色澤淡黃均勻。每個品種分別炒熟,並掌握好文火、勤炒、量少的要點。

    (3)把各種經烘炒的原料待自然冷卻後,按不同專用餌的配比倒入盆內混和,而後把可溶於水的食用香精和其它多種引誘劑一起倒入並拌勻。再用低溫烘烤或文火烘炒一下,去掉多餘的水分。最後把配製好的餌料按每次用量分別裝入密封性好的新塑料袋內保存,以防止走味、霉變。

 

    3.幾種常用餌料的配比

    (1)鯽魚餌 按垂釣一天用0.2千克計算,一次配料2千克為宜。各種料的比例為:黃豆粉或豆餅粉15%、紅薯粉或土豆粉15%、細玉米粉45%、大麥粉20%、蛋黃粉5%,再加入適量的清香型香粉和白色、淡黃色等食用色素。

    (2)鯉魚餌 鯉魚身大、體壯,胃口也大,故一次配料應不少於3千克,且用料應稍粗一些。具體配比是:大麥粉25%、玉米粉40%、蠶蛹粉或魚粉15%、動物肝粉5%、紅薯粉或土豆粉15%,再加入適量的濃香型食用香料和食用色素。

    (3)草魚餌 台釣餌配製以素為主。主要原料為草乾粉30%、小麥粉15%、玉米粉20%、土豆粉25%,再加入10%的海藻類粉料。這種餌入水即開始化散,草香、藻味隨波漂流,可很快誘集成群草魚彙集釣點。

    (4)花鰱 、白鰱餌 酸味、腥臭味、霧化好的餌是配製花鰱、白鰱餌的要點。其主要原料是預先發酵好、具濃酸味的玉米面濕料。白鰱餌基本配比是:發酸的酸面料50%、玉米面30%、大麥粉料15%,再加入適量帶腥味的蝦粉、魚粉。而釣取花鰱的餌,以主要原料為已經發酵的濃酸玉米濕面外,應加大腥味、特別是臭味,如臭豆腐汁、大蒜泥等的比重。

 

    自製台釣餌料質量的好與否,除了看垂釣時上鉤率,還要觀察餌裝鉤入水後的化散過程,較理想的餌應在臉盆中試驗時,入水半分鐘餌粒表面開始膨化起一層霧狀,而後開始自然化散剝落,這樣逐步膨化,層層散落,但內層還緊包著魚鉤,直到約2分鐘餌料全部化散、鉤餌脫離(試驗餌粒軟硬度以釣者耳垂為宜),因此,大家在家多試驗幾次,就能達到理想狀態。

 

台釣的餌料與釣法

 

一、餌料

     餌料是很重要的,釣魚比賽既是釣技的比賽,又是餌料的比賽。使用魚不喜歡吃的餌料,釣魚的效果肯定不會好的。

     台灣的釣魚愛好者十分重視餌料的研究和使用。許多人既是釣魚愛好者,又是餌料(還是釣具)的研製者或經營者,邊試驗邊改進,因此在餌料方面是比較先進的,尤其是釣鯽魚,羅非魚(非洲鯽魚)的餌料效果比較明顯。

      台釣大都使用一些進口粉狀餌料,有專釣某一種魚的專用餌料,也有釣各種魚的通用餌料或叫萬能餌,把水加進餌料里和成團,就可以掛鉤釣魚,這與傳統釣法中使用麵糰或其它粉狀餌料掛鉤釣魚沒有什幺不同。廣州釣友感到麵糰效果不理想,喜歡用魚鉤反覆濕水沾麵粉,然後投進水裡釣魚,這種廣州釣法也屬同一類型。這些釣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九是所用的餌料容易取得,便於保存,攜帶和調製使用,餌料下到水裡以後,容易溶散,誘魚效果好,除了起到釣餌的作用外,還起到誘餌的作用,也就是起到打窩的作用。所不同的是一些進口餌料,比較講究色、味香,針對性比較強,使用對路的話,效果非常好的。

      在釣魚活動中,我們常常聽到某某人可能有「秘密武器」這樣的話。秘密武器指的是在各方面的條件都相差不多的情況下,為什幺魚光吃別人的魚鉤,不咬我的魚鉤,一定有什幺訣竅。說實在的,對某些釣魚的人來說,秘密武器是存在的,主要表現在餌料的選用和調製上。雖然大家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同樣的餌料和原料,但選用哪一種,用哪幾種配合在一起,哪一種份量要多一點,哪一種要少一點,這就大有學問。我們可以把釣魚的人比作大廚師,同樣的原材料調味品,隨著各人選用和調製的情況不同。有的廚師做出來的菜可能不怎幺樣,甚至令人倒胃口。這裡面就可能蘊藏著各個人的絕招,也就是所謂的秘密武器,不僅台灣釣友有,大陸的釣友也有,這是不奇怪的。台灣釣法釣鯽魚,他們使用的基本餌一般是日本或台灣生產的鯽魚餌,地瓜粉(甘薯粉或土豆粉)等,牌號較多,還有各種添加劑,例如:南極蝦粉,香草粉,蠶蛹粉等等,由各個人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選用和調製。

     總的來說,台灣釣法除了在餌料上有它的長處外,在垂釣過程中對餌料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主要表現在:

1、 講究餌料的針對性。魚的胃口愛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正常情況下常常喜歡吃某一種東西,情況變化了就不一定喜歡。一般情況下,使用台灣某個牌號的鯽魚餌,效果可能比較好,但如果天氣、水情、魚情的變化,用某個牌號的鯽魚餌效果就不見得會靈了,就得變換花樣,改換餌料或加上某種添加劑。台灣釣友釣魚,一般準備的餌料,配製種類比較多,到了現場可以根據天氣、水情和魚情等方面的情況來判斷使用什幺餌料好。垂釣過程中,根據魚咬鉤的情況及各方面條件的變化需要,及時更換餌料。也就是說,一種餌料不行,就換另一種。不能不顧效果的好壞,一種餌料從頭釣到尾。在比賽中我們感覺到台灣釣手過程中很注意對餌料信息的傳遞,尤其是在比賽開始階段或魚普遍咬鉤不積極的情況下,溝通餌料使用的信息,甚至傳遞某些人配製效果較好的餌料,這也就是加強餌料的針對性。

2、 餌料的調製也很講究。同樣的台灣餌,有的調製的好,有的人調製,魚就不喜歡吃了。餌料調得太硬,下到水裡不容易溶散,誘魚效果不好;餌料調稀軟一些,誘魚效果好,但投鉤時容易脫落。台灣餌料要在現場調製,現調現用,一般要按說明書要求加水,攪拌幾秒後,靜止幾分鐘,等它吸水膨脹後再進行揉搓,放誰多,搓得少就稀軟,放誰少,搓得多就粘硬。軟硬程度一般以下到水底後,一分鐘左右能成片狀溶化比較好。理想的情況是下水即溶化,沉到水底還剩1/2。如果釣點的水較深,餌料宜稍微硬一點,粘一點,免得餌料在下到水底前就溶化得差不多了;如果水比較淺,餌料則應稍微軟松一些,提高效果。

3、 重視餌料的保鮮。指的是注意保持魚所喜歡的餌料的色、香、味等本色,繼續保持餌料的良好效果。如果餌料變質,效果就會降低,要及時停止使用。目前通用的植物性或動物性餌料,加水調製後,時間稍長就容易變質,尤其在夏天氣溫高的情況下更容易變質,必須及時更換,重新調製。台灣釣友垂釣,調製和更換新的餌料是很頻繁的,有時一倆小時就更換新的,絕不一次調製就釣到終場。比賽時,上半場調製的餌料,決不留到下半場繼續使用,目的就是保證良好的垂釣效果。

二、釣法

     台灣釣法給人一種有條理,有節奏,按部就班,比較輕鬆愉快地把魚釣上來的感覺,具體做法和特點是:

1、 進入釣位

     進入釣位要注意釣具的擺放和操作的先後順序,盡量做到有條有理,這樣就不會亂套,不容易出岔子,不浪費時間,有利於提高釣魚的效果。

     例如:必須先取出竿架進行固定,然後才能取出竿、線、漂、鉤進行拉伸,連結,這個次序是不能顛倒的。如果竿架還沒有固定好,就拉伸魚竿,綁線,綁鉤,綁好後就沒有適當的地方擺放,很容易把釣線弄亂,把鉤,漂損壞,把魚竿踩斷,特別是釣魚比賽,來來往往的人多,很容易出差錯。

     又如,每一件東西的擺放都要有其適應的位置,由於台釣用的是細竿、細線、小鉤,魚上鉤以後一般都要使用抄網,如果用右手握竿,左手使用抄網的話,抄網一定要擺在左邊。為了在魚上鉤以後不致分散釣者的注意力,左邊除了擺放抄網外。盡量不要再擺放其它東西,這樣就可以保證在不用轉移注意力的情況下,左手向下一摸就可以把抄網抓到手裡。魚護擺的位置也一樣,擺在竿架的左邊一點,把魚抄起來以後,裝魚就很方便啦!

2、 系線、系鉤

     台釣用的是細竿,竿稍很細,綁鉤線部分一般都是一段很細的線叫腦線,連結釣線不能用掛環搭扣,一般的系線的方法是:先將腦線對摺中間打一個結,要在離對摺中間一厘米處。這樣的工作要事先做好。現在市場上有賣一種連結環,一頭系腦線,另一系主線。還有一種叫快速別針的,只要將腦線事先系在一個橡膠圈上,到釣場時,往快速別針上一搭就行啦!換鉤可以節省時間!我推薦大家用這種!還有竿頭的系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在竿頭上的線上打個結就行啦!然後主線的系法是:先把主線的一頭對摺十厘米左右,在對摺的線離頭九厘米處先打個結,再在離頭一厘米處在打個結。這樣就好啦!接著是把主線接在竿頭上,將釣線上倆個結中間的倆段線各找個活套,合龍後把竿梢上的線從倆個活套中穿過去,一手抓住竿頭線上的結。另一手抓住釣線,把活套拉緊就可以釣魚啦!釣魚完畢,需要解脫釣線,只要一手抓住竿梢,另一手抓住釣線線頭一拉就行啦!這種連結和解脫釣線的方法簡單、快捷,起竿時力量傳遞得快,效果比用連結器好!

3、 調整浮漂

     調整浮漂工作十分重要。浮漂調整得好,魚咬鉤或魚在鉤旁活動的情況都可以反應出來;浮漂調整得不好,即使魚咬勾,浮漂也會反應不出來,尤其是在魚不開口吃食動作輕微的情況下,很難釣到魚。我們常常聽到有的人抱怨說:「沒有魚,我的浮漂動也不動。」其實,不一定沒有魚,可能是魚咬鉤你沒有發現罷啦!

     按照台釣調整浮漂,以漂露出水面的多少目(即標有顏色的格子)作為標準,一般是調四目釣倆目。調法分倆步走:

第一步:半水調漂。把浮漂向下拉到較低的位置,從浮漂到魚鉤的距離(水線長度)比水的深度淺,把魚鉤投進水裡,魚鉤不到底。然後在快速別針上包上鉛皮,使它和魚鉤的重量比浮漂的浮力稍微大一點點,投進水裡後整個浮漂沉沒在水中,再用剪刀把鉛皮一點點地剪掉,剪一點,投進水裡試驗一次,由於重量減輕,浮漂上浮,漂尾一點一點地露出水面,直至露出四目(格)為止,這時魚鉤和快速別針都懸在水中,不到底,這叫調四目。

 

台釣關鍵在於釣餌易溶  四川  羅笛

 

    台灣釣法採用小竿、靈敏的漂墜系統、易溶的釣餌,近點垂釣(釣點與釣者距離近)。在這眾多因素中,我認為易溶釣餌是台灣釣法的關鍵。由於釣餌易溶,在垂釣過程中,釣餌散落在釣點,起著誘餌的作用,釣餌與誘餌一致,使釣餌對魚的適應性增強。另外,由於釣餌入水即開始溶化,而魚更喜歡吞食溶化的食物,也大大提高了上魚率(用海竿垂釣,用入水後溶化的糟食較之用入水後不溶化的固體釣餌上魚率大大提高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台灣釣法能在多次釣魚比賽中獲勝。捨棄易溶釣餌這一點來學習台灣釣法,便是沒有領會台灣釣法的真諦。反過來,如果用易溶釣餌垂釣,捨棄專為用易溶釣餌垂釣所設計的小竿、靈敏的漂墜系統和近點垂釣等諸多因素,同樣,是在盲目地學習台灣釣法。

 

    台灣釣法由於其釣餌入水即開始溶化,釣餌與鉤結合力差,且入水時間越長,其結合力就越差,這樣就有魚吞餌後吐鉤而去之慮,所以它非常強調其漂墜系統的靈敏性。有一些文章介紹甚至將漂墜系統調成魚在其鉤墜附近遊動都能在漂上有所反應,這是由於其釣餌易溶而採用的迫不得已的方法,但這種變通卻正好使整個組合更加靈敏。而當我們用傳統的蚯蚓或麵食垂釣,則沒有這種顧慮。因此,當我們用傳統釣餌垂釣時,就沒有必要將漂墜系統調得那幺靈敏,特別是當我們數個窩子輪換垂釣時,若其水深不同,每換,一個窩子就要精確調一下漂,很麻煩。當然,麻煩一點、能提高上魚率,則不怕。但我通過與用墜重稍大於漂的浮力的垂釣方式比較,兩者上魚率並沒有明顯不同。將漂墜系統調得非常靈敏,特別是用整條蚯蚓垂釣時,還極易因提竿過早而脫鉤跑魚。

 

    因其釣餌易溶,台灣釣法採用小竿和近點垂釣。因為釣餌入水後很快便溶化了,不論有魚無魚,需要不停地提竿重新上餌垂釣。小竿,使用起來輕巧,得心應手。而近點垂釣,既方便觀漂,漂有輕微異常就可察覺,又由於是小竿、近點垂釣,垂釣者操作起來方便自如,反應靈敏。從魚吃餌後漂有所反應,到垂釣者提竿鉤刺魚嘴這之間的時間縮短,這也有效地解決了由於釣餌易溶易造成魚吞餌後吐鉤而去的問題。而如果我們用易溶釣餌垂釣時用長竿,遠點垂釣,第一、不便精確觀漂,特別是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更不易觀漂。第二,從魚吃餌漂有所反應到垂釣者提竿鉤

刺魚嘴這段時間延長。這兩點都有魚吞餌後吐鉤而去之慮。又因長竿遠點垂釣,拋鉤餌至釣點不如小竿近點垂釣那幺輕巧,得心應手,無論有魚無魚,又要不停地提竿重新上餌垂釣,就顯得狼狽、不瀟洒了。

 

    台灣釣法因其釣餌易溶,提高了上魚率,也因其釣餌易溶,造成了它的致命弱點,就是小竿近岸垂釣。它最造合那些魚多且靠邊的精養小水面魚池,對付鯽魚這類個體較小易靠邊的魚種為最適宜,所以在這類比賽中它能奪標。台灣釣法的小竿、靈敏的漂墜系統、易溶釣餌及近點垂釣,我認為這是台灣釣手在這類水域垂釣中經過千錘百鍊的黃金組合。也正因為它是一種千錘百鍊的黃金組合,為適應其它不同水域的不同情況的垂釣,而將這種組合分離出某個部分與其它垂釣方式結合,常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大概就是〈中國釣魚〉中有的文章中所寫到的許多垂釣者學習台灣釣法,學來學去,最終還是捨棄,重新操起自己原來的垂釣方法垂釣的根本原因吧。

 

怎樣用拉餌

 

    現在的魚餌大部分都是複合型魚餌,也就是色,香味具全,適合拉餌用的有老鬼的戰鬥1,和戰鬥2,這兩樣中的拉絲粉含量很高,比賽的時候直接對水就可以用了,餌水的比例大約是1:0.8;味腥香。其它的還有上海海獅出的倚天劍,丸九的丸3,丸5,四季小麥蛋白餌,@21等等。單純是拉絲粉的有龍王恨出的競技用拉絲粉,老鬼出的純小麥蛋白。競技釣鯽適合用竿3.6米。

 

          其它像918一號和2號,還有大比重918一號和二號,也可用做拉餌,不過這其中的拉絲粉就少的多了,在淺水水域用做拉餌還行,在深水就不行了。還要添加些蝦粉和其它的添加劑以增加味道。必要的時候,深水釣的時候,再多添加一些老鬼出的《純小麥蛋白》,包裝袋後面有使用的說明。釣之前,把獲好的拉餌,用雙鉤拉幾下,放進小水桶中,計算融化的時間;你的心裡就有個大概了。不過用拉餌釣魚是在魚多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的,尤其是野釣的時候;再一個釣久了容易照成魚上浮索餌。

 

        線組:1到3兩的鯽魚,0.6號大線,0.2或0.3號腦線,1號大一鉤或者是2號魚鉤。3兩以上的鯽魚:0.8號大線,0.4或0.5號腦線,3號.4號鉤,可直接飛魚上來進魚護。在魚多的情況下,用拉餌效果很好,還有浮漂;釣魚郎出的舞姬竹腳粗身或細身硬尾浮漂,在浮漂翻身後下沉的時候,你就可以觀察信號了。比如突然加速,或者停頓不下這都是魚兒吃餌給你的信號。

 

       用拉餌釣最深我可沒有釣過,不過釣很深的話(如果你是釣翹嘴鰱子,)也可在釣之前,你先往釣的地方,拋灑一些事先泡濕的小麥糠粉打窩,既經濟有實惠;然後就可以用拉餌釣了,水庫我就釣過一次,還是在岸邊釣的;而且釣的凈是翹嘴鰱子。

 

用拉餌和餌是一門學問:

 

軟硬程度、釣上殘留多少、霧化狀態、拉好後的物理狀態和大小……這些得出須你在垂釣中自我體會。

 

還得有一個專用的拉餌盤,沒它可是不行的這是一個傳用工具。

 

拉法上有:上拉法、下拉法、刮牆皮等……要看你的拉餌纖維含量來取決用那種拉法。老鬼公司拉餌創始人易哲先生對拉餌有專門的學校。

 

要用好拉餌學問深哦~

 

 

台釣釣具

 

台釣基本用具

 

     台灣釣法的主要釣具,包括魚竿,魚線,魚鉤,魚漂,鉛墜和釣餌。也就是宋代邵雍在《魚樵問答》中所說的:「吾以六物具而得魚......六物者竿也,綸也,浮也,沉也,鉤也,餌也。一不具而魚不得也。」台釣除上述六物外,還有輔助用具,如竿架,抄網,魚護,為了方便還可以有釣箱,靠背小坐椅,伸縮遮陽傘,小型餌盒。還可以帶上毛巾,小剪刀,以及備用的線,鉤,漂......另外還有一些用具是必備的。如釣具包,魚竿袋,魚具盒。

 

    魚竿:台釣鯽魚竿最適宜的長度是3.6米,4.5米兩種。這鐘竿特點是竿細,質輕,至於竿的軟硬度--一般打比賽用中硬調,休閑釣用軟調。不過我個人認為硬調比較適合初學台釣者。

 

    魚線:台釣釣線由兩部分組成。從竿尖到鉛皮座的一段叫做主線(或母線),鉛皮座以下的叫做子線(或支線)。釣小型魚線都比較細,因怕小魚受驚嚇所以線要細。專釣鯽魚的主線直徑不超過0.20毫米,子線不超過0.10毫米。有人難免要問這幺細的線要是釣到大魚怎幺辦?還不得斷線跑魚嗎?的確,肯定跑魚!但是,用小鉤細線和用大鉤粗線哪個釣到魚的幾率大?不言而喻......所以寧可多釣些小魚也不願釣不到魚!"魚和熊掌不可間得嗎!"魚線還分為多種:"陶瓷線","尼龍線"......可去魚具店細細詢問。

 

    魚鉤:台釣鯽魚鉤一般都無倒刺(一是鉤入快,二是好摘。)。選鉤時要選責鋒利的,號數小的鉤。推薦金龍的5號鉤,隼的4號鉤,或伊勢尼的鉤。

 

    魚漂:台釣漂一般都用動物質的孔雀翎漂。休閑釣買一支二,三十的漂就可以了!

 

    鉛墜:鉛墜有用鉛皮座的還有直接穿鉛芯的。

 

    釣餌:使用台釣餌。如東峻,老鬼.....

 

    台釣還有很多配件:太空豆,魚漂插座,鉛皮座,各種連接用具......

 

 

台釣完全裝備冊

 

台釣是目前國內較為流行的一種釣法,該釣法對釣手的裝備、技術要求較高。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台釣經驗,將自己在休閑和競技釣中使用的台釣裝備寫出來,供初學台釣釣友參考,並請台釣老手多多指教.

 

一.魚竿

 

序號

 裝備名稱型號、規格

 價格(元)

 備   注

 

001 3.6米長節細身手竿(配竿止) 400.00 用於快速池釣鯽魚

002 4.5米長節手竿(配竿止、失手繩) 580.00 用於魚池通殺

003 4.5米長節磯釣竿 450.00 用於水庫通殺

004 3—5軸承前泄力漁輪 100.00 配磯釣竿

005 魚竿防護油一盒 15.00 保護魚竿

                                            小計:1545.00元 

 

二. 魚漂、配件

 

序號 裝備名稱型號、規格 價格(元)

 備   注

 

006 2#、3#、4#、5#孔雀羽漂各一支 320.00 軟尾或硬尾

007 2#、3#、4#、5#半水漂各一支 150.00 硬尾竹腳

008 5#、6#水庫專用戰鬥漂各一支 30.00 入水快

009 石斑漂二支 10.00 更換長漂尾

010 夜光棒二袋 10.00 夜釣用

011 漂盒 30.00

  

                                             小計: 520 .00元 

 

三.魚線、魚鉤、配件

 

序號

 裝備名稱型號、規格 價格(元)

 備   注

 

012 0.3#--2.5#高質量主線各一盤 180.00 用於快速池釣鯽魚

013 0.1#--2.0#專用子線各一盤 150.00 用於魚池通殺

014 魚鉤1#--6#無倒刺鉤各一包 20.00 用於魚池、水庫通殺

015 太空豆小小、小、中、大號各二包 18.00  

016 鉛皮座兩包 6.00  

017 捻返環一包 5.00  

018 子線夾一包 5.00  

019 快速別針一包 5.00  

020 O型泄力環一包 5.00  

021 子線板二個 6.00  

                                               小計:400.00元

 

四.釣箱、配件、工具

 

序號 裝備名稱型號、規格 價格(元)

 備   注

 

022 20--35升冰箱1套 600.00 含配件

023 冰箱炮台1支 100.00  

024 抽節密眼抄網1把 100.00  

025 敞口魚護1個 80.00  

026 摘鉤器1個 3.00  

027 伸縮扣1個 20.00  

028 多用工具(刀剪鉗等)1套 120.00  

029 工兵鏟1把 50.00  

030 防紫外線遮陽傘1把 80.00  

031 長節魚竿包1個 80.00 置放竿傘超網等

032 拌餌手盆1個 3.00  

033 搭鉤 30.00  

                                              小計:1266.00元       

 

五.釣魚服裝

 

序號

 裝備名稱型號、規格

 價格(元) 備   注

 

034 防寒背心一套 150.00  

035 夏天網格背心一套 85.00  

036 磯、船釣救生背心一套 450.00  

037 防風寬沿遮陽帽 50.00  

038 薄羊皮露指手套 120.00  

039 偏振光眼鏡 95.00  

                                               小計:950.00元         

 

    以上包括競技、休閑台釣所需的裝備,釣友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購 。  

 

【關閉窗口】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竿 徐銀舟 釣魚教室  

 

    「釣組」是釣具組合的縮略語。在釣組諸元中,釣竿、釣線、釣鉤、浮標和吊兒合稱「五大要素」。由於釣餌的複雜性在水情、魚情、釣法變化中已形成專門學問,故另設一章作專題論述。

 

    釣竿的調性已引起廣泛注意,除了拿在手上要有合適的重量和長短適度無須贅述外,上魚率和揚竿速度也成為選擇釣竿的重要參數。在以鯽魚為主的競技釣魚中,普遍使用的是3.6米硬調或超硬釣竿;兩廣、雲南、海南和台灣養殖的羅非魚的個頭大,競釣爭速度都喜歡用極硬調。釣竿調性的硬、超硬、極硬,大致為「三七」、「二八」和「一九」曲直比例。誠然,釣竿的檔次差別不在調性,但用於製作釣竿的材質、工藝是調性體現的關鍵。一支超硬調釣竿能在對象魚為150克以下小鯽魚的比賽中揮發自如,但移之於250克的大鯽魚就失去了優勢,原因是小鯽魚的掙扎力小,「二八」調的硬度適合飛魚,但鯽魚的唇圈太薄,大鯽魚在水中的掙扎力強,你反向發力,不是你把魚嘴撕破,就是魚將子線掙斷。換成「三七」硬調,釣竿前段大彎勢使飛魚變得很勉強,但可以消蝕掉一部分魚的掙扎力,改飛魚為漂魚,利用釣竿弧弓產生的彈性和魚體在水中的浮力,魚就不容易掙脫,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保證了成功。所以,搶時間、釣快魚、釣小魚應選擇硬調和超硬調釣竿;不講速度,釣大鯽魚,釣竿可以軟些,但還得注意子線強度,子線太細,延伸了也會斷掉。

 

【關閉窗口】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線 徐銀舟 釣魚教室  

 

  與一線到底或下接較細腦線的傳統釣組不同,懸墜釣組的釣線分為母線(或稱主線)和子線兩部分,母線是指鉛墜以上的釣線,又因其存在著入水與不入水部分的區別,有水線與風線之分;子線所指是鉛墜以下直接綁紮釣鉤的那部分釣線,它是並列的兩要,一短一長使釣鉤呈現一高一低的組合形式。它在水中的狀態也與傳統釣組不同,可以隨釣法的變化,或並列懸垂水中,或前後跨腿支開,或一直一曲,或兩子線並曲。

 

    從外表和有關數據比較,母線要硬一些,線徑也相對粗一點。這是因為表面經過了鍍膜處理,目的是增強切水性和耐磨性。何謂切水性?就是釣線從縱向切入水體的性能,對釣組來說主要是入水快、抗水流、不易造成彎曲等。子線因釣法不同可以有兩種要求,一是拉餌釣浮、釣半水要求它直,不防稍硬一點;釣底,鉤在水中的行程長,兩鉤觸底前要有一定擺幅生成釣餌的動態效果,沉底後又因魚情不同產生標尖的遲鈍和靈敏反應,或曲或直關係甚大,則柔軟而有強度是很重要的。

 

釣線還有延伸率。在一定負荷下,尼龍絲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展延效果,如果母線的延伸率高了,釣大魚越釣越長,則兩子線在水底的彎曲隨之增加,魚訊反應延誤了,標尖由釣靈敏變成釣遲鈍就更誤事了。所以,選擇母線要選低延伸率的。相反,子線延伸率較大就不是壞事。子線的線徑比較細,又短,當魚的掙扎力傳到母線和釣竿後,子線的延伸性就成為韌性,缺點變成優點。許多人用極細子線的線組釣上大魚,歸功於釣線強度,其實是誤解了釣線性能,把韌的特點當成強度了。延伸率有一個致命傷,就是展延後的釣線容易捲曲,在超負荷發揮一次後續釣一條小的魚,子線就斷了。

 

    釣線都有吸水性。有時候釣著釣著,浮標從3目變成了2目半,這沉下的半目就是釣組吸水造成的,當然也包括釣線吸水在內。但釣線吸水並不都是壞事,尼龍釣因分子結構不同,在吸水率上有很大差異。當我們拋出釣線,有的會久久浮在水面上,不壓下竿尖,釣線不能下沉;有的釣線只要拋鉤後稍稍往後一帶,就自然下沉了,所以對釣線吸水要一分為二,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性。

 

有些釣線有記憶性;彎曲後即使拉直了也會留下痕迹;,有些超柔軟的子線還會形成螺旋狀,掛餌後垂直,失去餌重即恢復捲曲。抗彎和抗捲曲是釣線的重要性能之一。一般來說,硬的釣線不容易捲曲,柔軟和有延伸性的釣線都難免捲曲和生成記憶效果,應根據釣線特性區分子、母線。在競技釣魚中,已普遍認同釣線趨細,但在選擇釣線時不要被包裝盒上的規格說明所迷惑,以0.4號釣線為例,有的標明線徑0.105MM,用遊標卡尺一量就不對了;同樣的0.4號釣線,品牌不同,線徑誤差懸殊達0.007MM。

 

    與母線相比,子線在釣組中的重要性更加讓人關注。子線越細抗彎性越差,越軟越容易彎曲,還會絞在一起成麻花狀。有的子線韌性不錯,但刮魚脫鉤就不行了,一刮就打彎。選擇子線要綜合考慮釣法、上魚速度和氣溫等因素,若是直接飛魚上岸,可以用軟而有韌勁的;上魚速度達到一小時50尾,不妨選擇硬一點的;冬天和釣滑口魚應該是越細越軟越好。許多人以細和軟作為選擇子線的標準,不能說錯,但卻忽視了釣組的運動狀態和魚情。線軟擺幅差,當墜先於兩餌下行到浮標垂直位置時,受浮標浮力的牽制,鉛墜下行速度減緩而兩餌沉速不減,會造成子線落在鉛墜上,導致釣目失准。若子線較硬,則受阻於鉛墜時會一滑而過。魚類在水中生活,有突襲動態餌的天性,讓兩餌在觸底前呈現動態可以爭取更多的咬鉤機會。子線太軟,從理論上說可以隨鉛墜的擺動而有一定擺幅,但釣組作釣靈敏時,下鉤觸底會受水底磨擦力的影響而失去擺幅。子線硬一點,雖然同樣受阻於水底磨擦力,但超出上鉤長度的那段子線不會立即下垂水底,在上鉤擺幅的帶動下仍會隨墜的擺動慣性繼續運動。從釣底時魚吸鉤的情況來看,軟子線中上鉤的概率大大高於下鉤;硬子線則上下兩鉤都中魚,下鉤中魚的比例較軟子線要高得多。釣浮、釣半水,子線硬一點擺幅更大,若是拉餌釣浮,子線軟硬就更要重視。

 

    子線長度在懸墜釣法剛剛傳入的時候,通稱「長腦線」,從20餘厘米到30厘米,感覺是長比短優,理由是長了擺幅大。但競技釣魚的實踐否定了這一點,長是有限度的,並非是越長越好。確定子線長度的通則是:魚從小到大,子線由短到長。魚小,子線可以短一點,10-12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魚大,子線適當長些,從20-30厘米,應視魚的食相而定。子線的長短還與它的軟硬有關。子線太軟,大魚衝過來,其產生的水流水壓變化就會引起線晃動,浮標出現細微信號,判斷是小魚,錯了;是大魚,有信號並不代表餌已入口。一段時間內魚咬鉤很快,鉤下去就有魚咬,在高密度魚情中搶速度,子線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稜兩可的信號,兩餌迅速到位有益於獲得魚訊規律。另外,揚竿後抓線脫魚是短子線優於長子線,短,抓得准,脫鉤快;反之,抓不準,魚帶著子線蹦跳,突然脫鉤了,還會造成子線纏繞。釣大魚或釣咬鉤頻率不高的魚,子線宜長,以動態和擺幅產生爭餌效應,是釣技的需要。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浮標 徐銀舟 釣魚教室  

 

  競技釣魚把浮標列為第一要素,是因為反應在標尖上的信號有真有假,然而同樣的信號在這一支浮標能屢屢中魚,在另一支浮標就難得中魚的原因並非只在浮標本身。作為釣組整體中的一個構件,浮標與餌重、確定調目與釣目、水的深度、流速與水體上下對流等等,關係密切。撇開其聯繫,而就浮標本身論長短,容易生成以器代技,不察魚情的機械動作。比如「讓一口」。這個信號揚竿無魚,放棄了,認中魚的那一口,但那一口遲遲不來;當魚情顯示為一種比較固定的魚訊時,揚竿的成功率很高,但魚的流動性和複雜性變化為無跡可尋時,被你拋棄的那一口就可能中魚。

 

    我對浮標的認識比較淺薄,感受中印象較深的是:碳腳實心浮標適合搓餌釣底;碳腳空心浮標作拉餌釣底釣效果較好;竹腳實心浮標因重心下移,作拉餌釣浮的感覺強於其它浮標。

 

    程寧先生在這方面的研究頗有成就,有關專家如何蔚藍的分析也非常透徹,均可為大家提供借鑒。

 

    由於浮標在材質和製作工藝以及外形上的變化太大,有許多優良的浮標我還沒來得及接觸,所以只能有膚淺認識。有關這個問題,將在以後的釣例分析中結合具體浮標作詳細論述。 

 

【關閉窗口】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鉤 徐銀舟 釣魚教室  

 

 釣大魚用大鉤,釣小魚用小鉤;粗線系大鉤,細線系小鉤,這是最一般的常識。人們對鉤的關心主要有5個指標:1、鉤體強度;2、鉤條粗細;3、鉤尖銳度、耐磨性和穿刺深度;4、鉤彎設計的合理性(包括鉤形與魚嘴的吻合情況、鉤形能否與釣餌配合);5、鉤的抗腐蝕性能。遺憾的是釣鉤外包裝無一說明這些情況,我們只能憑經驗去判斷和認識釣鉤優劣。近年來,釣鉤的設計和製造工藝有了很大改進,比如尾餅正面增加凹槽可減少綁鉤線磨損,鉤尖作三棱設計能提高穿刺能力等等。可是,許多人在把眼光集中到細線小鉤釣大魚的成功例子上時,都只注意了鉤的強度。其實,強度在某些時候並不是第一位的懸墜釣組對鉤的要求是由線組和適釣對象魚決定的。

 

一枚釣鉤,在歐美國家採取拋竿、擬餌以硬拽方式搏魚,強度是第一位的。他們對釣鉤的認識是斷了的鉤不是壞鉤,因為釣鉤的承重強度是在設計中就設定了的,魚的重量和掙扎力超過鉤的承重強度,斷是合乎情理的。日本人的釣鉤觀念恰好相反,被魚拉直的釣鉤是好鉤,因為它不會損失釣線,更不會損傷釣竿,以小損失挽回大損失,是一種合理設計。接受這兩種觀念,就有小鉤釣大魚,不折斷、不拉直的鉤最受國人歡迎。然而,這在體閑釣魚和採用傳統釣組是合理的要求,換至於懸墜釣組就不盡然了。以拉餌釣鯽常用的「袖2」號鉤為例,鉤型相同,上黑處理的比白色的鉤條要粗,重量略重,雖然在強度比較上難分伯仲,但在線組相同、浮標相同的情況下,作拉餌釣底是上黑的下沉快,白袖下沉慢。當魚已經起來,出現下層截食現象,期待魚訊為在標尖沉至釣目以前就有多種表現,水深又不足1.5米時,白袖就佔優了。如果水深達到2米,魚又沒有起來,那幺上黑是不錯的因為中途深散部分釣餌後裸露的部分鉤柄是黑的,在深水有較強的隱蔽性,白袖的晃悠對已經起來的魚是動態效果,對穩定在水底的魚很可能變成干擾。所以競技釣魚施行拉餌浮釣時,大多選擇白袖。

 

釣鉤的強度一般是同鉤條的粗細聯繫在一起的,用目測和釣魚實踐就可以得到真實印象,但因釣取對象不同,在釣鉤各部位的強度要求是有區別的。例如鯽魚的體重有限,掛鉤後只要鉤彎有起碼的強度就可以了,什幺「精鑄」、「高碳鋼」之類超強材質對釣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它應該在鉤尖強度上有數千次穿刺鯽魚上頜硬骨的耐磨特點,鉤尖穿刺深,不卷不鈍。在製造工藝上,磨切的鉤尖耐磨性比較差,一場比賽時速達200尾,可是釣著釣著就出現魚脫鉤,手感有掛魚感覺只是一瞬間,原因就是鉤尖卷了或者禿了。鑄造成型的釣鉤不僅強度高,鉤尖鋒利,更有不易磨損和卷尖的特點,缺點是脆,容易折斷。

 

鉤彎的設計貫徹著不同的理念,日本因海、淡水釣魚沒有輕重之分,鉤型特別複雜,且互為借鑒,在鉤彎上有兼適海、淡水魚的特點。如「チヌ」的選擇是用於釣混合魚,用商品餌作搓餌或掛熟薯塊釣鯉魚、鯽魚可以不露鉤柄,掛蚯蚓也算合適,而真正適合於釣鯽魚的「へラ」卻未被我們認識,其原因就是該鉤型的鉤彎寬而鉤條比較細的緣故。在休閑釣魚和傳統釣組最常見的鉤型是「伊勢尼」,鉤彎寬而鉤柄短,鉤條適中有很高強度是它受人歡迎的主要原因,但競技釣魚,特別是講究速度的釣鯽比賽就很少用它了。雖然釣的也是鯽魚,但100克以內的小鯽魚咬鉤變化大,又容易改變泳層,吸而復吐或以吻觸餌現象的存在使人們不得不選擇鉤彎較窄的袖鉤,用拉餌和搓長橢園狀釣餌去迎合鯽魚的吸餌習慣。鉤彎窄,鉤尖的刺入部位正好是唇圈內側極薄的褶皺皮層,阻力小,容易刺透,所以沒有倒刺也不會跑魚。另外從釣組要求說,兩鉤觸底在丸形的「へラ」和「伊勢尼」的穩定性比較差,適合於吃口老實的魚,像長時間不喂餓得頭大身子細的鯽魚,一張口餌就吸得很深,鉤彎寬一點不受影響。滑鯽之猾是吸鉤很輕,從釣上來的魚多掛上鉤可以看出,鉤與水底接觸為直立式的容易被吸進,鉤成橫卧的與水底接觸面大,磨擦力大,魚小就不容易吞進了。

 

有的人愛用歪嘴鉤,認為它容易刺入,是的。但是用於墜鉤卧底的傳統釣組是個利器,在懸墜釣組就有重心偏移,卧底而不易魚吸取的缺點。如果魚小了一點,吸一次稍稍滾動一下,標尖出現微弱動作;吸兩次還不能進嘴,餌到少了一半重,此消彼長,浮標的向上升力增大;魚再吸鉤是向著魚嘴運動了,但剛動起來就被上升的浮標拉到上面去了。於是,標尖冒起揚竿無魚,偶然刮著魚唇也會因鉤頸外撇而一滑而過。這種一鉤受重滑脫,一鉤輕飄出現在揚竿過程中,是造成兩子線纏繞打結的主要原因。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鉛墜 摘自體育時報《釣魚專刊》

 

一、是幫助釣鉤釣線克服水的阻力,快速下沉;

 

二、是將釣位穩定於釣者需要的深度和位置;

 

三、是配合浮標,使之正確反應咬鉤魚訊。

 

傳統釣魚技術也講究鉛墜的大小和重量必須與釣餌重量相匹配,並與魚的吸餌動作相配合,但它的匹配和配合是很粗糙的。鉛墜的重量和浮標浮力之間的關係比較朦朧,尤其是底釣時鉛墜重量被水底承接後,它與浮標的關係進一步淡化,只剩下定位作用了。

 

懸墜釣組的特徵是;鉛墜懸離水底。它依靠浮標的向上升力和任意修剪鉛皮,可以使鉛墜停在某一選定的深度,以墜、鉤、餌、線和水下配件的總重量與浮標向上升力之間實現暫時的二力平衡為設計原理,以魚吸餌為主要外力顯現的標尖升降顛簸為判斷,得到魚兒咬鉤的住處。

 

【關閉窗口】

 

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組 徐銀舟釣魚教室

 

 懸墜之「懸」是由浮標與墜、鉤、餌之間按二力平衡的原則組合而成的。其中,浮標在釣線上的位置是可以自由調整的;墜則有固定和遊走兩種形式,與此相適應就有了太空豆、連接環、浮標插座、鉛皮座和子線扣等附件。

 

⑴太空豆

 

是用橡膠或橡塑材料壓鑄而成,形狀為圓柱體中間有穿線孔的米粒狀小豆,作用是鎖定浮標和鉛墜,限制其移位。因適用線徑的差別,規格有大、中、小和超小等不同型號,但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在選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穿線孔與線徑吻合,不要幾次揚竿就跑位;②穿線孔的同心度要直,歪了偏了會造成釣線彎曲;③要有較強的耐磨性和阻滯性,經得起反覆移位;④表面光滑,可以減小阻力。

 

⑵連接環

 

一種金屬材料製作的「8」字形大肚子轉環,外形特徵是中間圓鼓,兩端各有一個用於系釣線的轉環,其在釣組中只在採用管狀鉛皮座時出現。在墜為固定式時,位置在鉛皮座的兩端,上下各一枚;當墜設計為遊走鉛時,只用一枚,位置在墜的下方。另外還有一種帶別針的連接環,作扣接子線比較方便。選擇連接環要注意①不要追求釣組的靈敏性而專揀小的,特別是講究速度的釣賽,換子線轉環的孔小了,耽誤時間,其實,轉環的有限重量已在釣組二力平衡中結合進去了;②要重視兩環的轉動自如,因為它有減少子線纏絞的作用;③環的表面應該是光潔的,一定要精心選擇,毛糙的表面會對釣線構成損傷。

 

⑶浮標插座

 

是穿在釣線上用橡膠或塑料製作的管狀小件,作用是安裝浮標。常見的插座是連體壓鑄成型的,還有的在插管的一端黏一個用尼龍線挽成的「U」形穿線孔。它們的缺點是插上浮標後一旦水流飄忽造成浮標旋轉時會扭不過身來,由此造成標尖搖擺而導致魚訊變異。改良後的浮標插座對穿線環採用萬向轉體設計,即埋入管口的是一個帶鼻孔的轉環,它的優點是遇風阻在釣線纏上浮標時會自行旋脫。選擇浮標插座也要注意幾點:①插孔與浮標的標腳吻合,大了,在頻繁揚竿時浮標會脫落;小了,浮腳插不到底;前端留一段軟體會延誤浮標翻起的時間;②對連體穿線環要認真檢查穿線環黏牢與否,一次成型的同樣不能馬虎,因為壓鑄孔偏移會影響強度;③插管的長度不應短於1.5厘米。

 

⑷鉛皮座

 

形狀和材質各異規格多樣,有的兩端帶肩,形如扛鈴而有萬向轉動的穿線環;有的很簡單,一根金屬或硬質塑料管,能卷鉛皮就成了。前者適用於固定墜釣組,後者為遊走鉛而設計,「遊走」是指鉛墜在釣線上可以自由滑動,是專為釣上層魚而採取的措施。鉛皮座的作用是卷上鉛皮就是墜,所以在遊走鉛要求管腔光滑,不傷線,特別是管口不能有稜角。帶肩鉛皮座的優點是揚竿時水的阻力在「肩」上,卷著的鉛皮不容易散開,而管狀鉛皮座作固定墜時,揚竿速度一快,鉛皮就散開了,因此挑選鉛皮座應隨釣法的不同而有形狀的選擇。

 

⑸子線扣

 

是連接在鉛墜下端專為系扣子線而製作的金屬扣件,也有與鉛皮座連體成鉤狀的。這個裝置在競技釣魚中是省掉的,但老人因視力原因和扣線動作遲緩還是用它比較方便。然而,許多人不知道有專門的子線扣,常用快速別針來代替,所以經常造成拋鉤時兩子線絞在別針上,有時候拋鉤拋得不錯,但到了水裡在墜先鉤而下往下墜落時別針轉動不靈,子線搭在墜的肩上,浮標就顯示不出正確的示目了。合適的子線扣是用鋼絲製作的上方成封閉園環,下部為迴轉折攏留有滑口的條狀物,高不足1厘米,使用時只需將子線往滑口勒進,靠鋼絲彈性就可以卡得很緊。

 

有以上附件配合,懸墜釣組的組合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子、母如何配置,太空豆怎樣設置才合理,這裡提供一個標準組合的圖本:①子線與母線的直徑匹配以「號」為單位大致是1:2,即子線0.6號,母線用1或1.2號,注意「號」代表的釣線直徑是不能用於計算的。如0.6號線的線徑是0.128毫米,1.2號釣線的線徑是0.181毫米,而不是0.128×2得到的0.256毫米。這樣設計是以較弱強度的子線保證墜、標在較強母線的保護下不會因大魚掙斷釣線而蒙受損失。②一副完整釣組的太空豆應該是7顆,其位置和作用是:a浮標座上下各2顆,作用除了固定浮標插座,使之上下移位後鎖定某一深度外,最上面的一顆應定位指定深度釣遲鈍的極限;下方靠下的一顆則為釣靈敏極限的標誌。就是說,這最上和最下兩顆太空豆標誌著浮標調整的靈鈍區間,在某個釣點上一經定位是不能移動的,它起著保證找底正確的作用。B鉛墜上方2顆,作用是阻止鉛墜移位,許多人圖節省,只用1顆,卻忽視了頻敏揚竿中鉛墜對太空豆的撞擊會使它變的越來越松馳,以至起不了限位作用。C子線上1顆,這也容易被人忽視,但用了它有兩個好處,是有利於減少子線打結,二是在長子線情況下改短子線只須將太空豆下移就行了,可以節省時間。

 

程寧手桿釣鯽基本名詞

一、基本動作類

1、 坐姿:指比賽時坐在釣箱上的姿式。競技釣鯽比賽的全過程是坐著完成的,比賽中能否盡量節省體力,放鬆身體,始終保持情緒平穩都和坐姿正確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比賽中如果為了看清浮標,長時間大彎腰,硬抬頭會造成頸椎損傷;由於大角度抬頭壓迫頸部血管,會造成腦供血不足。用惦著腳尖的方法來調整持竿的角度,因長間小腿肌肉收縮,會導致小腿肌肉過度緊張而抽筋。出於習慣,長時間身體重心偏移一側,會造成腰、背肌肉和韌帶的快速疲勞。這些無意間養成的不正確坐姿,都會影響技術水平的發揮和比賽心態的平和。

  2、 握竿方式:指持竿的方法。握竿方式有很多種,不正確的握竿方式會影響提竿速度及魚鉤刺魚的力度,有時甚至造成腕關節或腕部韌帶受傷。

  3、 握槍式握竿法: 竿柄底部頂在掌心,食指為杠扛的支點,姆指既可以壓在竿柄上,也可以放在一側協助握竿,其餘三個手指握住竿柄。這種握竿法主要靠手腕發力提竿刺魚, 刺魚動作比較快, 握竿的姿式也顯得很隨意、秀氣,但從槓桿原理講,這種握竿方法造成動力臂短, 手腕容易疲癆。另外在用較重的硬竿子釣魚時,提竿刺魚的力度會減弱造成中魚後經常發生水面跑魚現象。在遛大魚時不易控竿。

  4、脈指式握竿法:所謂脈指式握竿,是按中醫號脈的原理,把食指伸直,指尖壓在竿柄上,其它四個手指握住竿柄。這種握竿法充分利用了槓桿原理,最大限度地加大握竿的動力臂長度,既可以使刺魚動作更快又可以盡量節省體力。而且還可以根據所釣魚體的大小來自由調整動力臂長度。釣大魚時為了加大動力臂長度甚至可以用小臂頂住竿柄。食指壓在竿柄上如同號脈,中魚後通過食指尖更容易判斷出魚的大小。這種握竿法初學時會覺得彆扭,不好適應,一但習慣之後就能體會到它的多處優點。

  脈指式握竿法有兩種端竿方式:一種是手腕的虎口向上,一種是手背向上。手背向上的方式更便於控制抬竿刺魚的力度和抬竿的幅度。對腕力小的釣友,如果在減小提竿幅度後總是感覺刺魚力度不夠,可以改用更輕的釣竿,也可以利用槓桿原理在底把中塞一節0.1公斤上下的銅棒,這樣等於延長了動力臂長處, 能有效提高提竿速度和力度。

  5、 拋竿方法:指如何通過雙手配合把釣餌拋到預定位置。

  6、 側拋:指釣餌從身體的一側通過雙手配合被橫向拋向釣點。

  7、 盪拋:釣竿上揚並利用竿梢的一定彈力把釣餌向盪鞦韆似的拋向釣點。

  8、 貼水拋:風大,為了克服風的阻力,在側拋動作基礎上盡量降低身體重心使釣竿梢部挨向水面,拋竿時讓釣餌、浮標貼近水面向前,減少風的影響。

  9、 半拋:出於技戰術的需要,不把釣餌拋向最遠的前方,而是拋向前方較近的地方。拋竿時持竿的手的大臂貼著身體,只揮動小臂拋竿。

  10、 滿拋:出於技戰術的需要,把釣餌儘可能地拋向最遠處。拋竿時手臂完全伸出,在確保身體重心能平衡的前提下向前探身,這樣可以拋的更選。

  11、 單手拋:為了節省拋竿時間,在完成搓餌或拉餌動作之後,釣線不在倒手,持竿的手同時也持釣線,鬆開釣線的同時揚竿把釣餌拋出。單手拋動作要領同盪拋有部分相同。

12、 空中修正:拋出釣餌後發現偏離預定釣點又不太嚴重,在釣餌入水之前通過反向帶竿把釣餌在空中牽回預定釣點。

  13、 拋提前量:在流動水域、水有暗流和有風的情況下,為了使釣餌能進入預定釣點,採取頂風、逆流拋提前量的方法,讓釣餌在橫向移動中下沉,餌沉到位時剛好移入釣點。

14、 壓線定位:指拋竿後將漂在水面的釣線用竿梢壓入水中的方法把它拉入水中,同時輕輕帶動浮標後移,停三五秒後再前送釣竿讓浮漂不過多的受釣線的牽制回移到釣餌的正上方,以確保魚吃餌的信號準確、及時。大線入水一是可以使線不受水面流動而漂移,二是可以增加提竿時線的移動速度和力度,縮短刺魚時間。壓線定位又分為常規方式和特殊方式兩種,機械、盲目地拋竿後立即壓線拉竿是一些初學台釣者愛犯的錯誤之一。當你計劃釣底時, 要盡量減少釣餌在半水的霧化, 而釣餌剛入水就壓線拉竿會加快釣餌在半水霧化, 造成底層魚上浮, 使釣底的計劃無法實現。正確的做法是拋竿後先不壓線拉竿,讓釣餌自然下沉,到浮標下沉到離調目相差兩目時,比如調三目,到五目時再壓線拉竿。此時拉竿不但可以加快釣餌在底層的霧化,同時還起到主動逗魚的作用。在釣浮時完全可以取消拋竿後的壓線定位動作。因為魚的食慾旺盛,所以追餌上浮,當餌剛一入水,魚就有可能追餌,此時慢不經心地拉竿,很可能錯過了魚的吃餌機會,也可能把鉤從魚嘴中拉出,鉤已空了還沒能察覺。

  14、 提竿動作:指提竿刺魚時手腕同手臂形成的特定動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台釣的前推上揚式提竿動作非常流行。這種提竿動作很瀟洒,具有很強的表演性,但從競技角度來講它有兩點不足:一是前推這個多餘的動作延緩了刺魚時間,容易錯過提竿時機;二是大幅度的直臂上揚提竿動作,過多地浪費了體力。

     競技釣鯽法的提竿動作可以形容成「鐵指寸勁」。要領是大臂帶小臂及手腕同時發力上提釣竿,但幅度很小,同李小龍追求的鐵指寸勁有相同之理。這種提竿剌魚動作既可以在瞬間剌中魚,保證魚鉤穿透魚嘴,又能避免因提竿幅度過大撕破魚嘴。恰到好處的提竿力度能減輕魚被刺時的疼痛,減緩魚的掙扎,避免驚魚斷線。

    這種提竿動作需要通過刻苦的練習才能完全掌握。當你練到空竿時鉤不被提出水,中魚後不會輕意跑魚,釣中0.2公斤左右的魚時,旁人以為你的鉤掛底了似的。而你在中魚瞬間便能判斷出魚有多大,那就算練出來了。

  15、 中魚的分解動作:指提竿中魚到牽魚出水是由多個動作組合而成的。全部動作可以分解為刺魚、稱魚、牽魚、遛魚、飛魚。剛開始練如不適應,可以在每次提竿刺中魚後強迫自己停頓,分清楚大、小魚後再做下一個動作。當你練熟練後要把這些動作連貫起來,中魚後的停頓越小越好,使全套動作一氣呵成、流暢舒展。

  16、 飛魚動作:中魚後利用釣竿的彈性,把魚直接提上岸了。飛魚的前期動作主要是提竿中魚後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憑手感去稱一下魚的重量,好決定是直接飛魚上岸、還是牽魚到岸。

  17、 飛小魚:當稱魚後知道是小魚(指一兩以下的魚),可以舉大臂略上揚釣竿,讓魚輕柔的盪上岸來,接魚的手伸到護外,把八字環攥在手心,順勢帶魚到護口摘魚器壓腕摘魚。 

  19、飛半大魚:如果魚在二三兩以上怕傷子線,中魚後先牽魚到水面,貼水面拖回一半距離後再大臂帶小臂及手腕同時發力,提魚出水。飛魚上岸時讓魚繞過魚護,接魚的手攥住八字環後順勢後讓做一個泄力動作,並讓魚穩定一下再入護摘魚。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子線不被抻傷,減少換子線的次數達到節省時間的目的。

  20、飛大魚: 指飛半斤以上的魚。中魚後不遛魚,用柔力牽魚出窩至水表層,並逐漸加力牽魚距岸邊兩米左右借竿梢的彈性甩魚上岸,手攥住八字環把魚靠在腿上,放下魚竿的手抓住魚的鰓腹部,再摘鉤入護。為了避免弄髒褲子,可以在腿上鋪一條毛巾。平常釣魚時沒帶抄網,迫不得已才飛大魚,比賽中釣的是快魚,魚又偏大,才採用飛大魚的方法。如果一小時上魚在三十尾以下,最好還是用抄網確保不跑魚追求成功率為上策。

  21、遛魚方式:指中魚後通過正確的控竿方法,用恰到好處的收放竿力度和幅度,通過幾個來回,消耗魚的體力的一種方法。魚中鉤後的每一次衝刺,就如同人跑百米一樣,瞬間消耗體力和氧氣是很大的,更別說連續跑幾個百米了。最好的遛魚方式,就是讓魚在每一次沖剌中消耗最大的體力。

  22、牽魚方式:在結束遛魚後把大魚牽到岸邊的方式。當你消耗了魚的大部分體力後,要在回牽魚的途中及時提魚頭出水,這樣可以鞏固遛魚成果。提魚頭出水,實際上是為了讓它身體向上傾斜,這樣它的主要推進器「尾鰭」和負責前進的雙槳「胸鰭」 將失去作用,這就迫使它隨你而去。

  22、空竿飛線:一般是由於提竿動作過大在中魚出水途中脫鉤造成的。脫竿飛線的補救動作是朝前上方舉竿不動等線組自然回落,抽鞭式強甩線組的方法,一是容易抽折浮標、二是鉛墜浮標快速砸向水面的響聲會驚了窩子。

  23、抄魚方法:正確使用抄網的方法,是將抄網頭完全浸入水中不動,把魚牽入抄網。持抄網在水上照魚下抄子,很容易驚魚。

  24、帶抄摘魚:指從抄網中摘魚的一種方法。方法是一手拎著抄網,一手從抄網的下面連同抄網一起抓住魚腹部由下向上托起,持抄網的手放開抄把去摘鉤就從容多了。伸手進抄網拿魚或摘鉤會很多不便之處。

  二、關於魚餌

1、 魚餌:凡用於釣魚的魚類食物都可以稱為魚餌。在傳統的概 念中魚餌分為誘餌和釣餌兩種。隨著台釣和競技釣技術及釣魚理念的不斷發展,誘、釣一體的魚餌被越來越多的釣魚人所接受。 

  2、 誘餌:此類餌料中含有對魚類嗅覺能起到刺激作用的有機物質或化學成份,也被稱為誘魚劑。並利用誘餌溶化速度快,擴散性好(在水中梯度遞解快)的特性,加快從四周誘魚進窩的速度。 

  3、 集魚餌:當誘魚劑把魚誘進窩子後,能把魚長時間留住的是集魚餌。傳統釣法中用曲酒浸泡的小米打窩子,就是利用酒的化學成份來誘魚,實實在在的小米則是集魚餌。散落一片的小米,讓誘進窩的魚有的吃,一時半會兒又吃不飽,所以久久不願離去。     

  4、 釣餌:掛在魚鉤上的餌料。競技釣使用的釣餌,兼備了誘、集、釣三種功能。所以說在配製競技釣使用的釣餌時要把誘、集、釣三要素統統考慮到,否則會出現,誘不來釣不著;誘得來留不住;留得住不咬鉤等現象。 

  5、 粉餌:加水後既可調製成釣餌,事先經過粉碎的餌料。 

  6、 添加劑:也被稱為「小葯」或「小料」。指那些無法單獨使 用,必須添加在粉餌中使用,能提高釣餌誘魚和促攝作用的物質。添加劑分為純液體、半液體、固體粉狀三種。使用時液體或半液體添加劑最好先溶於配餌用的水中,再用此水去調餌;使用固體添加劑最好先均勻地摻在粉餌中,然後再加水調餌。釣餌已調配好再加入添加劑其效果會受影響。因為高濃縮的添加劑事後加入,無法使它均勻地與釣餌融合和在一起,掛到鉤上的釣餌所含的添加劑濃度會忽高忽低,引起魚的警覺,有的餌球含添加劑濃度過高,反道會把魚嚇跑。另外後加添加劑,為了能摻勻要來回搋揉釣餌,破壞了釣餌的溶散性。 

  7、 定餌:憑經驗,根據水情、魚情確定用餌方案。定餌方案正 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最後的比賽成績。因為在技術水平接近的比賽中,正確使用釣餌是獲勝的關鍵。 

  8、 配餌:根據用餌方案,把各種要使用的主、副粉餌按照確定 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備用。9、 主餌:配製的釣餌中佔比例最大的那種粉餌,既這個配方的 主餌。主餌使用是否正確,用量是否得當,是關係到此餌是否好用的關鍵所在。 

  10、 副餌:配製的釣餌中佔比例較小的粉餌,就是副餌。副餌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幾種。副餌能改善主餌的餌性,起到烘托主餌的作用。如果副餌的色、香味均超過主餌,用量又大,結果會起到宣喧賓奪主作用,徹底改變了主餌的特性,造成用餌失敗。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用很多種粉餌配在一起的餌,一定是個大雜燴,效果不會好。同時也說明配這種餌的人,對水情、魚情不太了解,是心裡沒底的一種表現。 

  11、 調餌:北方釣手稱為「和餌」,廣東一帶的釣手稱為「開餌」。 也有人稱「調餌」為「做餌」。按照事先定好的用水量,把配製好的粉餌溶入水中,再按不同的技術要求用手將其搋揉成餌團。 調製出的釣餌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一是用水量是否正確(如果調製的是拉餌,水的溫度也是重要的一環)。二是粉餌和水是否均勻融合,如果有一個個板結小塊出現,說明粉餌吸水不均勻,會直接影響使用。三是加水後直接搋揉,還是放置幾分鐘後再搋揉,一定要根據粉餌的特點和預期想達到的標準,有計劃的進行。比如說,用於釣底的餌,因為搋揉的不夠,餌偏散,入水即化,造成底層魚部分離底或上浮,釣底無法實現。相反釣浮的餌,搋揉過度,入水不化,造成魚追餌下移,使魚群難以在中上層停留。 

  12、 餌性:指各種粉餌調製成釣餌後的特性。比如說搓餌方面: 偏粘、偏散;顆粒粗、顆粒細;比重大、比重輕;橫向溶散性好、溶化快、溶化慢;絮狀物多、綿軟而不糟、雖硬到底即化等等。拉餌方面:絲長、絲短、殘留物多、粘線;出餌少、出餌多(指拉到鉤子上的餌少和多的現象)、出餌不均(指拉到鉤子上的餌忽少忽多不穩定)拉餌出現的各種問題,除餌性原因以外同拉餌的動作、方法有關。 

  13、 餌的互融性:這裡所講的互融性,主要是指各種粉餌中所含 的氣味是否能融合。比如說含有奶香的餌同椰香餌、草莓香餌可以融合,也就是說可以搭配使用。而椰香餌同草莓香餌因香味很獨特,不便搭配使用。如果搭配使用,不但抵消了各自的特性,可能還會產生怪異的氣味。配製釣餌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種粉餌的特性,絕不能隨意地搭配。 

  14、 搓餌:必須用手先把調好的餌搓成球,再把鉤子埋入餌球中 並通過姆指、食指、中指三指的配合搓動,把鉤子封在餌球內,餌球外表不留下縫隙。搓餌是競技釣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法嫻熟的釣手,能搓出多種形狀的餌團,比如球形、水滴形、三角形、園柱形等等,而且根據需要,餌團大到彈球、小到米粒均能隨意搓出。 

  15、 拉餌:利用餌中含有小麥蛋白能形成一定的纖維束這一特性,把鉤放在餌盤上,用餌團壓住鉤,持線的手輕輕把鉤拉出既能掛上餌。拉餌是競技釣發展中的一種上餌新技法,九八年第四屆釣王杯之後開始被廣大釣手使用,如今已成為競技釣不可缺少的一們技術。 拉餌所拉出的餌球大小、溶解速度,是否能達到釣目標魚的要求,主要靠拉餌的質量和調製的方法。所以釣手中留傳這樣一句話:「會拉的不如會做的,會做的不如會配的」。而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拉餌,很難適用於多種求要,做為一名釣手必須學會親自配製拉餌。 

  16、 小麥蛋白:拉餌必不可少的原料。加水後能形成麵筋的一種從小麥中提取的物質,麵粉加工廠及糕點廠常用的一種增稠增粘劑。釣魚人鑒別小麥蛋白的簡單辦法是:白不帶雜色,細而不滑,加少量的水調成稠糊狀放置五分鐘後,把它拉斷時,能感覺到一定的彈性。質量差的很糟,輕輕一拉就斷,毫無彈性。

三、程寧閑聊找底

有釣友提出,釣魚找底用釣餌找就完全可以做到,無需用小橡皮泥球來找底,那樣比較麻煩又費時間,有點兒多此一舉,並有故弄玄虛之嫌。

  對於這種觀點,用一兩句話還真難說清,關鍵是要分析用餌代墜「找底」的方法其利、弊各占幾成,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是適用於少數人還是適用於多數人。

  如果是一位釣技已修鍊到爐火純青的高手用釣餌找底,那當然是易如反掌之事。用餌找底,還可以邊找底邊打窩子,真可謂一箭雙鵰,所以他們對用橡皮泥球找底的方法,可以不屑一顧。對他們而言,別說用餌找底了,就是用空鉤同樣也能找到底,而且可以做到絲毫不差,有時甚至根本就不問底在何方,完全採用隨機漫步式的「引釣」或「追釣」,三、兩竿下去就定好了棚深(魚所在的水層),然後跟隨魚群的起浮而上下變換棚深,一切都可以隨心所欲,揮灑自如,那是因為他們的功力使他們已無需再為找底而操心勞神——他們早就把底裝在了心中。

  對初學釣魚的釣友而言,特別是一心要學釣鯽魚的釣友,學會用小橡皮泥粒找底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看似笨拙的找底方法,其實是最實用的,可以為新手省去很多因為看不見水下的變化而產生的麻煩,使學習的過程能建立在正確的基礎——找底無誤之上,因為釣鯽魚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底釣。底釣、底釣,如果連底都找不好,從何而釣呢!

  有些釣魚愛好者,對如何調標很注意研究,在一起交流時,他能就調標同你侃上半天,當問到他如何準確找底時,他卻用簡單的幾句話把你打發了,原因是他小看了找底的重要性,壓根兒就沒有正經八百的在找底上下過功夫,所以也就沒得可侃。

  做為釣鯽魚愛好者,如果找底這門功夫學不好,想把複雜多變的浮標語言看懂了,是十分困難的。正確判斷浮標語言的前題,是必須知道雙鉤及子線在水下的狀態,最起碼要知道是單鉤到底,還是雙鉤到底;子線是彎曲的還是直的,否則無法分清有效魚訊和無效魚訊之間的區別,也就搞不懂同樣的浮標語言,中魚和不中魚的原因,只能是蒙著釣。而蒙著釣,因得不到正確答案和經驗積累,釣技是很難得到提高的。有些初學釣魚的釣友,由於不懂得正確找底的用意和重要性,無形中忽略了找底這門基本功,圖省事用釣餌找底,總是釣不好底,就屬於這類原因所至。

  在很多比賽中,特別是比賽結束後,如有人還在找底,那他一定是在比賽中因性急,找底過於草率或找底方法不對,一直對底在何處始終就吃不準,心中沒譜,又怕重新找底要花費時間,最終在猶豫不決之中敗下陣來。賽後當頭腦清醒下來,想重新找找底,驗證一下自己的懷疑所在。當他找到「真底」後,可能會後悔不矣地自責:「釣狗*啊,離底還八丈遠呢!」要麼就是自嘲地說:「早過底八百里了,浮標它能動嗎!」這類故事在賽場上已成為保留節目,每次都會有人一不留神就犯了此類錯誤,上演此類悲喜劇,其中還不乏高手。所以說寧可多花五分鐘,把底找准了,也不要為圖省事而壞了大事。

  那麼,具體到用釣餌找底,都有哪些弊病了:首先,釣餌入水後可能脫落、會溶散、會被魚吃掉,而你又看不見發生的這些變化,這樣就無法保證找到的底是否準確,因為這種找底的方法,是建立在餌入水後不發生變化這一假設之上的。

  另外,在經過多次測試才能定位的找底過程中,我們無法保證每次掛到鉤上的釣餌重量、體積都相同,因重量、體積不同,也會影響測底的準確性。而用事先做好的橡皮泥粒找底,從頭掛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換,它的重量和體積是不會改變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脫落,被魚吃掉等麻煩。如果中途發生了脫落,鉤一出水面即可知道,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浮標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種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時對號入座十分方便。既使用一粒橡皮泥粒也很方便,因為它的自重,是可以隨意加減的。

  如今,不少競技釣手也喜歡用橡皮泥粒找底。他們在比賽中寧肯多花點時間,也要把底找准了。可想而知這種找底方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這裡要再次強調一下:半水空鉤調標之後,一定要先稱一下用於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鉤底(既雙鉤到底)和下鉤底(既上鉤離底,下鉤到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用下鉤找底時,最好是浮標在半水狀態時,橡皮泥粒的重量讓浮標下沉一至兩目,大於兩目,底可能找不準。用上鉤找底時,橡皮泥粒的自重應該在兩目重基礎之上再加上一個鉤子的重量。如果鉤子很輕,不到浮標的半目重,可以忽略不計。

  舉例說明此重要性:如果你是用一個自重為三目以上的鉤釣大型魚,當你半水調標四目後,用重兩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鉤底時,當下鉤觸底後(鉤的自重被地面承受)浮標就可能升到四目以上,讓你誤以為上鉤已到底,其實此時上鉤並未到底。

  用橡皮泥粒找底,是一種比較方便可靠的方法,實際上也是最節省時間的找底方法。俗話說的好:一步找底到位,免得一天受累。但願大家都能認認真真找底,輕輕鬆鬆釣魚。

四、關於提竿的動作的時機

競技釣鯽比賽中當釣線組合十分合理,校標精確,釣餌對路時,鯽魚吃食時標的第一表現為有力的一頓,直徑一毫米長十毫米一目的視標快速下沉在半目到一目之間,此時迅速提竿即可中魚。如提竿不中一般是動作滯後,魚已吐鉤,或者是鉤或餌顆過大魚有吸食動作但鉤餌未能過唇入口。

  一般休閑釣鯽者都是等魚吃牢再提竿,也就是在標的第二表現即標下頓後繼續下沉或上送時才提竿這樣比較把握,而競技釣決不能等到標的第二表現時再提竿,因為魚在吃食後除吃牢「黑標」或「送標」以外還會有快速吐餌的時候,這樣就錯過了一次中魚機會,另外也浪費了時間。所以說競技釣要求在魚第一次將餌吸入口中時就把它釣上來。

  鯽魚吃食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有反常的表現,如中途搶食,這時標的表現為立起後停止下沉和標下沉到位前的突然一頓,當出現這些情況時可以根據魚的離底距離改為釣浮。

  競技釣鯽的提竿動作同休閑釣的提竿動作是截然不同的。休閑釣提竿中魚後一般都喜歡遛一下魚享受一下其中的樂趣後再牽魚上岸。當然釣技不熟練者也會出現一下把魚掄上岸的現象,這屬例外。

  競技釣鯽的提竿動作按競技要求和賽場環境限制可分為一套動作三個環節,一、前送平端上舉釣竿,二、中魚後迅速平端高舉釣竿牽魚垂直或接近垂直將魚直體朝上牽出水面,三、在魚出水的瞬間抖手腕揚竿,利用竿梢的彈性迅速將魚飛上岸。這一套動作的目的之一是快速出魚,二是避免遛魚驚跑窩中的其它魚,三是避免遛魚造成同左右釣位的釣線發生纏繞。

 為了能實現這一套提竿動作,最好使用超硬碳素竿,主線和腦線不宜過細,釣線全長不超過竿長二十公分。

 


推薦閱讀:

釣魚島爭端別高興的太早
若如此:日在釣魚島就得寸進尺
◆◆◆釣魚致富◆◆◆
台釣攻略:高手教你釣魚調漂找底圖文詳解
目前最全的釣魚網址

TAG:介紹 | 釣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