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05-31
高祖斬白蛇原文:「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第1回)劉邦為亭長時,押送民夫去驪山,途中,多數民夫逃亡,他無法交差,也只得逃命。一天夜裡,他正前行,見一大蛇攔路,便揮劍將蛇殺死。後面的隨從者看到一老婦人在哭,問其故,老婦人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成蛇躺在路上,今被赤帝之子殺了。」眾人不信,想再問,老婦人已不見蹤影。後來,劉邦逃到芒碭山,開始起兵反秦。故事載於《史記》、《漢書》等史書,以證明劉邦滅秦稱帝是天意。高祖:指劉邦,西漢的開國皇帝,公元前206-前195在位,高祖是他死後的廟號。光武中興
原文:「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第1回) 西漢衰亡,劉秀利用農民起義,又建立了漢朝,史稱東漢。他在位時,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劉氏漢王朝復興,史稱「光武中興」。光武:即光武帝劉秀,公元25-57年在位。光武是他死後的廟號。禁錮善類原文:「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第1回)指東漢後期的「黨錮」事件。東漢桓帝時,宦官集團獨攬朝政。官僚士大夫一方面由於切身利益受到損害,另一方面為東漢王朝的分崩離析擔憂,因而以李膺為代表,抨擊時政,指責宦官當政。於是,宦官使人誣告李膺等人與太學諸生結為朋黨,誹謗朝廷。桓帝通令逮捕「黨人」。李膺等二百餘人被下獄定罪;次年,將他們赦歸田裡,終身不許做官。靈帝繼位,又發生「黨錮」事件。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打算起用「黨人」,消滅宦官勢力。結果,因泄密失敗,陳蕃被殺,竇武自盡,他們薦舉的官員及門生、故吏,都被免官遭禁錮。禁錮:指終身不準做官。善類:良善之人,指反對宦官的士大夫。賣官鬻爵原文:「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第2回)東漢靈帝為搜括錢財,在西園把各級官階和爵位標出價錢,公開拍賣。如規定二千石的官職為兩千萬錢,三公為一千萬錢,九卿為五百萬錢,關內侯為五百萬錢。有錢的可以現錢交易;暫時無錢的可以賒欠,到任後加倍付給。曹操的父親曹嵩,曾出錢一萬萬,買一太尉的官位。 呂后專權原文:「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第2回)呂后是劉邦之妻,名雉,為人有謀略而性殘忍。劉邦死後,其子劉盈即位,呂后代理朝政;劉盈死後,她臨朝稱制,執掌朝政16年。她擅權用事,排斥王陵、周勃等老臣,拔擢親信,封侄子呂台、呂產、呂祿等為王。在政治上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獎勵農耕。臨終,部署諸呂應變。結果,她死後,諸呂陰謀作亂,被周勃、陳平等翦滅。垂簾聽政原文:「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第2回)皇帝年幼,皇太后或皇后臨朝執政。垂簾:放下帘子。古代男女有別,女後不能面對臣僚,因而在殿上用帘子遮隔開。垂簾聽政之事始於唐代高宗。其後宋、清時也出現過。 |
|
|
|
原文:「昔有窮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難,以致滅亡。」(第13回) 傳說夏朝有窮氏的部落長后羿是射箭神手,有勇力。當時十日並出,他挽弓射落九個。他推翻了夏王太康的統治,自立為王。後因喜好射獵,不理民事,被臣下所殺。晉文公納周襄王原文:「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第14回)晉文公:即姬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他號召諸侯勤王,平定周室王子帶的叛亂,迎接周襄王複位,樹立起自己的政治威信。後來主盟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漢高祖為義帝發喪原文:「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第14回)義帝:即熊心,戰國時楚懷王熊槐之孫,本在民間為人牧羊,秦末農民起義時,被立為王。秦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尊他為義帝。不久,項羽派人將他暗殺。劉邦聽說後,為他舉行喪禮,哭吊三天,並藉此號召各路諸侯,討伐殺害義帝的項羽。秦晉之好原文:「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第16回)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世代相互通婚,後來就把兩姓聯姻稱為秦晉之好。 周后稷積德累功原文:「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第17回)后稷:姓姬名棄,周部族的始祖。他自幼喜好培植農作物,成效顯著,曾做過堯、舜的農官,在教民耕稼中積下功德,後來被奉為我國農業之神。成王殺召公原文:「使成王殺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耶?」(第20回)成王:姓姬名誦,周朝國君,武王之子。年幼繼位,由周公輔政。召公:即姬奭,周文王庶子,封地在召(在今陝西岐山西南),因而稱召公。他佐武王滅商,支持周公東征平亂,深受倚重,是周公得力助手。成王親政後,召公任太保,與周公分陝而治。按:所以《三國演義》書中說,假若成王要殺召公,周公是不願意的;若召公被殺,他也脫不了罪責。鴻門會原文:「此非鴻門會,安用項莊、項伯乎?……取酒與二樊噲壓驚。」(第21回) 推翻秦王朝後,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曾相會於鴻門(在今陝西臨潼東)。宴席間,范增命項莊舞劍,欲伺機刺殺劉邦;而項伯也起身舞劍,意在保護劉邦。後來,樊噲帶劍持盾闖入,劉邦才乘機脫逃,得免於難。此後,人們常把充滿陰謀和殺機的宴會,稱作鴻門會或鴻門宴。陽貨輕仲尼原文:「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第23回)陽貨:亦稱陽虎,春秋時魯國貴族季孫氏當權的家臣。仲尼:孔子的字。有一次,季孫氏宴請士人,孔子去參加,陽貨看不起孔子,認為他不能算士人,把他呵斥走了。臧倉毀孟子原文:「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第23回)臧倉:戰國時魯平公寵幸的大臣。魯平公要見孟子,臧倉進讒言詆毀,阻止魯平公和孟子相見。 南柯一夢原文:「霎時覺來,乃南柯一夢,口中猶罵『操賊』不止。」(第23回)唐代李公佐著《南柯記》說,淳于棼夢入槐安國,娶了公主,當上南柯太守,榮耀而富貴。後來率軍出征戰敗,公主死去,他遭到國王疑忌,被遣歸。到此,夢完醒來,他發現大槐安國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南柯郡是槐樹南枝下的另一個小蟻穴。以後,用南柯一夢泛指一場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
|
|
|
|
|
|
豫讓曾有過這樣的議論:「國君若以對待眾人的態度對我,我就以眾人的態度報答他;如果他用對待國士的態度對待我,我就用國士的態度報答他。」語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桓、文之事原文:「方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孤承父兄餘業,思為桓、文之事,君將何以教我?」(第29回)桓:即齊桓公姜小白,春秋時齊國君主,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他曾「九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文:即晉文公姬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他在「尊王攘夷」的旗號下,號召諸侯勤王,被周天子策命為「侯伯」,成為霸主。書中指效法桓、文,在尊王的旗號下發展勢力。孫臏「圍魏救趙」之計原文:「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第30回)孫臏:戰國時齊國人,孫武的後代,我國古代著名的兵法家。有一次,魏國進攻趙國都城邯鄲,齊威王派田忌、孫臏率兵救趙。孫臏認為,魏國重兵攻趙,內部一定空虛,如直接圍攻魏國國都,魏軍聞訊必回救,趙國之圍將不戰而解。田忌聽取了孫臏的意見,在魏軍回救路上大敗魏軍,解除了趙國之圍。以後,人們就把類似戰法叫做「圍魏救趙」之計。微子去殷 原文:「今二將軍肯來相投,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第30回)微子:商紂王的庶兄,名啟。殷:即商朝,商王盤庚遷都到殷,此後便稱殷商。微子看到紂王荒淫,國勢危險,民心動丅和諧丅亂,曾多次強諫。而紂王不聽,他便憤然離去。後來,周滅商,他投降,到周朝做官受封。韓信歸漢原文:「今二將軍肯來相投,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第30回)韓信:西漢初年大將,傑出的軍事家。他本追隨項羽起兵反秦,因不受重用,歸順劉邦。多次為劉邦出謀劃策,在領兵征戰中又屢建戰功。西漢建立,因功封楚王。後以叛亂罪被呂后所殺。十面埋伏之計原文:「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勸操退軍於河上,伏兵十隊,誘紹追至河上,我軍無退路,必將死戰,可勝紹矣。」(第31回)即伏兵十隊,以截擊敗退敵軍的作戰方案。源自劉邦在垓下包圍項羽的一次戰役。 鳩奪鵲巢原文:「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第33回)相傳鳩自己不會做巢,往往據鵲巢為己有。語出自《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後來,比喻強佔他人之屋或地盤。周得呂望原文:「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第36回)呂望:即呂尚,本姓姜,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他隱居於渭水之濱,周文王尋訪賢士時,遇到他。武王時,尊為師尚父。後來,輔佐周武王滅商,立下大功。漢得張良原文:「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第36回)張良:字子房,劉邦的重要謀臣。秦末,聚眾起義,歸順劉邦。多次建良策,為西漢的建立和鞏固立下大功,封留侯。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原文:「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第38回)春秋時,齊桓公去看一個小臣,接連三次去都沒見著。有人勸他不要再去了,他不聽,結果第五次去時才見到。按:《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東郭野人,即這個故事中的小臣。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閱讀:
※文學知識:常見外國文學典故(四)
※茶盤上的那些茶寵,該如何養又有哪些典故來由?
※淡雲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 是什麼意思?
※你知道哪些像「季夏三月 腐草為螢」這樣曼妙典故?
※throw back thursday其中的典故是什麼?
TAG: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