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飲食與養生

中國道教飲食與養生

中國道教幾千年來燦爛輝煌的歷史上,在飲食這一篇章頁自然也有現在足以讓世人矚目的書寫。在人們大力推崇政治、經濟等方面都全球化的現今,人們不但可以著眼於全球,連「吃「都可以著」嘴「於全球,但是中國道教美食在各國各式各樣的美食中依然可以脫穎而出,不得不讓人感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很自豪的作為中國道教人,縱觀世界飲食,不管法國大餐也好,義大利美食也罷,我們還是對中國飲食情有獨鍾,倍加推崇。中國人的飲食最注重的是味覺。中國廚師從來不會像德國家庭主婦一樣,

在廚房裡也擺設如同物理化學實驗室里一般的天平、秤、量筒等。他們更像把它當做藝術品一樣去創作。他們只要憑著自己的感覺添加調料,就可以創作出味蕾的各種不同的美好享受。所以即使是同樣一道菜,配料種類也一模一樣的情況下,不同的人做出的口味也不盡相同。中國人飲食從古至今也有在菜肴的色澤搭配、菜肴的營養均衡和味覺的享受等方面協調,但是似乎在「味」上下的功夫更大。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在宴席上,可以講究餐具,講究用料,講究服務,講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麼豪華高檔,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一種味道,無藝術可言。作為菜肴,雞就是雞,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一盤「法式羊排」,一邊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邊配煮青豆,加幾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對比鮮明,但在滋味上各種原料各不相干、調和,各是各的味,簡單明了。在西方提倡民主的時候形成了每個人鮮明的個性特點,然而他們卻在飲食上卻沒有形成每個人個人口味特點。相反的是,總是被西方批判沒有民主和個性的中華民族卻在飲食方面自古就形成與西方不同飲食文化截然不同、豐富多彩、獨特輝煌的個性特點。

「地理是造成東西方差異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但是東西方的差異並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從東西方方方面面的不同來看,其本源還在於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差異。這也是現在東西方飲食文化有差異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華道教文明源遠流長,在史前就有了高度的文明,隨著農耕時代的到來,原先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逐漸演變為定居生活,以農作物作為主要的食物來源,而且定居後相對穩定的生活使得人口大量繁衍從而又增加了對糧食的需求量,更進一步開墾荒地,使農業佔有的比重越來越大,進一步壓縮了畜牧業生存發展的空間,於是自然而然的,素菜成了東方人的主要食物。當然也有肉食,但從當時的條件來說,只有社會的上層人物才能享用,古人有時稱社會上層的人為「肉食者」就是這樣來的。

 

 

作者:福州二中轉 省保健休閑協會  張祖仁      郵編:350001


推薦閱讀:

為什麼空腹不能吃香蕉?
老北京肉卷怎麼做?
豬身上的哪些部位能吃,哪些部位盡量少吃呢?
想要孕期不長肉!嗯,也不太難
無比加革有什麼功效作用

TAG:中國 | 飲食 | 養生 | 道教 | 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