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馬克思主義法學泰斗孫國華教授

沉痛悼念馬克思主義法學泰斗孫國華教授

                        2017-04-14 17:51:36  來源:微信「法學學術前沿」  作者:隴西

                       

                            點擊:366   評論:

1(查看)

                           

0

                           

                           

                       

                       

  沉痛哀悼中國人民大學

  法理學大家孫國華教授

  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泰斗、法學理論大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中國第一部法理學統編教材主編和編寫人、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法理學博士點的創建人孫國華教授於2017年4月14日中午13:32在北京304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3歲!

  沉痛哀悼孫國華教授!

  孫國華教授千古!

  孫老師音容笑貌永存心間!

  孫國華教授,1925年4月出生於山西省陽高縣一個小集鎮(現屬河北省陽原縣),其時,軍閥混戰正酣,人民流離艱辛。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寇入侵,祖國山河淪陷,滿目瘡痍,民族的危難給少年時代的孫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7年,他的故鄉也被日寇侵佔,眼見日寇在我們的國土上耀武揚威、燒殺戮掠的種種罪惡行徑(一次因他不願意向日本兵行禮,而招致毒打),他充滿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祖國強盛的嚮往。

  1941年,年僅16歲的他,告別了家鄉和親人,來到北平求學,就讀於北平匯文中學,在這裡他接受了系統的中學教育,打下很好的科學知識基礎,並逐漸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這個理想成為他以後人生道路上的閃亮標尺,並貫穿至今。勤奮學習的同時,孫先生還在愛國老師的影響下,反對日寇對我國的侵略和文化殖民。有一次上課時,國文老師出了個作文題目:「霧」,他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憤懣,當即寫下了一首詩:「可怕的大霧,擋住我久未奔放的視線,使我望不見天壇綺麗的身影和北海矗立的塔尖:但總有一天,會雲消霧散,到那時青天白日(當時的中國國旗)再現。……」詩寫完後,孫先生本以為老師會因此責怪自己年輕魯莽,甚或會受到侵略者的迫害,卻不料老師給了他全班最高分。這首少年時代所作的愛國詩篇及因此而贏得的「最高分」,便永遠成為孫先生愛國情懷的寶貴記憶。

  1945年,抗戰結束,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卻又迎來了橫行霸道的美國兵,中國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深重的災難中。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這些反面教員的教育使孫先生逐步認識到,只有打倒美蔣反動派,才能使我們的國家重獲新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個真理。孫先生1946年在北平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入朝陽大學司法組學習,積极參加進步學生運動,並很快成為當時的學運領袖,在黨的地下組織的領導下率領同學們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1947年「五.二零」運動時就上了國民黨的黑名單;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對北平進步學生進行大逮捕,孫先生未及撤離而被捕,直到北平和平解放才獲釋。後來由組織分配,先到以謝老(覺哉)為校長的中國政法大學教育科工作,1950年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為第一期研究生,研習法學理論。

  當時,中國人民大學作為新中國第一個「新型正規大學」,是引進蘇聯教育模式和相關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的中心,也是青年精英們嚮往的聖地。為了新中國法制建設的需要,何思敬等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主持下的人大法律系從195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其後數年,通過本科和研究生的培養,不僅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而且也造就了當今中國一代傑出的法學家。

  孫先生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有兩位導師,中方導師是被毛澤東譽為「中國第一流的法學家」的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哲學家、教育家何思敬,蘇方導師是人大法律系蘇聯專家組組長E.M.謝米里亨,後者是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的老戰士,這二位都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功底。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孫先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努力學習俄語,系統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國家與法的史」、「政治思想史」、「蘇維埃國家法」、「蘇維埃民法」、「蘇維埃法院組織法」、「國際法」等一系列課程,各門功課均十分出色,是同一期百多位研究生中的佼佼者,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不僅如此,經過組織的考察,群眾關係好、關心公益的孫先生還擔任了大班長、黨分支書記、團支部書記以及團總支副書記、書記等職,直到1952年留校任教,由此開啟了他漫長的法學教育和研究生涯。

  50多年來,孫先生兢兢業業,毫無懈怠,將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融入到崇高的教育事業之中。他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兼任全國法院業餘大學、高級法官培訓中心,中央電大、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南京師大、陝西省委黨校、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多所院校的主講或客座教授。此外,他還是朝陽大學校友會會長,人大法學院朝陽法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法理學研究會顧問,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國法學會聯合舉辦的國家中高級幹部學法講師團的高級講師,並曾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法學規劃小組成員。

  孫先生桃李滿天下,為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在內的全國許多高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他作為中央電大、前中央第一和第二政法幹校、前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全國法院業餘法律大學法理學課程的主講,曾向多達數十萬計的學員講授法學知識,引領他們步入法學理論的殿堂。這些人中不乏優秀的黨政幹部、審判人員、律師、法學專家和共和國法制建設的棟樑之才。

  孫先生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開始指導研究生,先後招收過十餘屆碩士研究生。1986年成為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建立並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法理學專業博士點,迄今已經指導或參與指導博士研究生數十名;指導博士後研究人員多名。他教過的本、專科學生以及各種各類函授學生、進修訪問學員更是無計其數。

  在半個多世紀的法學教育生涯中,孫先生刻苦鑽研教學業務,力求精益求精,先後給學生講授過國家與法的理論、政治思想史、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法學基礎理論、法理學、蘇聯法的一般理論等十多門課程。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他注重自身修養,身教與言教相結合,立德與立言並重,給學生樹立了良好的人生楷模,使之真正成為國民表率、社會棟樑。

  1986年,孫先生到中南海給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為首的包括胡喬木、李鵬、胡啟立、姚依林等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講授法制課。20世紀80年代以來,孫先生多次給中央國家機關司局級以上幹部和部分省市領導班子講授法制課。

  孫先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創作了大量研究社會主義法學和法治理論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先後出版著作50餘種,發表文章近200篇。其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社會主義法理論、法社會學、比較法學、前蘇聯(俄羅斯)法的一般理論、現實法理論等,是公認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權威,法理學泰斗。他的許多觀點成為法學理論領域的通識性觀點,引領了一大批後輩學者的研究道路。孫國華教授為了把法學這門關於正義的藝術,變成社會和諧、繁榮、進步的動力,在理論思維這條崎嶇泥濘的山路上不懈攀登,永不言倦。

  ——綜合網頁

  孫國華教授千古!

  附:[人民日報]

  孫國華:法學研究就要實事求是

  孫國華,1925年出生,中國人民大學法理學博士點創建人、中國第一部法理學統編教材主編和編寫人、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首批一級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

  「青年時看到的舊中國的景象,讓我決心要走馬克思主義道路。」坐在記者面前的孫國華已經年過九旬,回首自己親歷的這段近百年的歷史,他說:「事實證明走對了。」

  在數十年潛心學術與教學的生涯里,孫國華桃李滿天下,為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在內的全國眾多高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學習法律:為了追求真善美

  孫國華家的客廳里一直擺放著一架小提琴。孫國華一生痴迷音樂,當年他「原本打定主意要到音樂系深造」,卻在陰差陽錯中走上了法學研究之路。孫國華笑談當年最終選定這條路,其實既是個人的機緣巧合,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1925年出生的孫國華,少年時看到的是日寇步步蠶食、國家山河破碎,而他的家鄉也在1937年淪陷。有一次,他因不願意向日本兵行禮而招致了一頓毒打。這些侵略者的暴行和不甘為亡國奴的痛楚,讓他一生都刻骨銘心,也對祖國的強盛充滿了嚮往。

  孫國華16歲那年前往當時的北平匯文中學,並於1946年畢業後考入在當時有「南東吳,北朝陽」之稱的朝陽大學司法組學習。

  儘管當時日本已宣布無條件投降,可中國依然還沒能從深重苦難中解放出來。孫國華眼見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老百姓的生活一日不如一日,於是決心投身進步學生運動,並很快成為當時的學運領袖,在黨的地下組織的領導下率領同學們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

  「當時我就上了國民黨的黑名單。」孫國華回憶說,在1948年的一次對北平進步學生的大逮捕中,他因未來得及撤離而被捕入獄,一度被關押在軍統的看守所里,「連放風的權利都沒有。」直至平津戰役打響,北平經談判即將和平解放之際,孫國華才被保釋出獄。

  「當時我一直忙於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辦壁報、組織遊行,脫不開身。」孫國華說他幾度都想考取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甚至都走到了「只差拉小提琴」的複試,可又被當時的局勢屢次打斷,還是留在了朝陽大學,「我想我最終會選擇這樣一條道路,是因為修習法律和學音樂一樣,最終都是為了追求真善美。」

  初識法理:開啟漫長法學生涯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人民大學得以組建。到了1950年下半年,孫國華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成為當時的第一批研究生,由蘇聯專家謝米里亨和中國著名哲學家、法學家、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家何思敬教授共同指導,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

  「這兩位導師都有著深厚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功底。」孫國華說,在這一時期他一邊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原著,如《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資本論》等;一邊也跟隨何思敬學習第二專業——國際法和國家與法權理論研究。1952年,孫國華正式留校任教,由此開啟了他漫長的法學教育和研究生涯。

  然而新中國法治剛剛起步卻遇到了挫折。1957年,由於對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估計得過於嚴重,致使反右派鬥爭被嚴重擴大化,法律界尤其成了「重災區」,許多高校中的知識分子被錯劃成了「右派」。

  「這一時期,法學教育中法律本身的東西開始減少。」孫國華回憶道,當時諸如「政策就是法」這樣的錯誤觀點一度佔據上風,這讓「政策取代了法律」,造成了對法治巨大破壞。

  投身法治:堅持馬克思主義法理研究

  「馬克思主義有兩條重要啟示,一條是積極進取往前走,另一條是實事求是。」孫國華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實踐,就是在前進中不斷校正自己的方向。

  歷史的發展也確實如此。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人們很快就感受到了一股民主與法治的暖意,法學研究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朝氣。孫國華也正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就發表了《黨的政策與法律的關係》一文,他反對「黨的政策本身就是法」的觀點,他認為這個觀點表面上看來是在強調黨的政策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卻是否定了貫徹黨的政策的一個有力武器——社會主義法律。因此,法律雖然是黨的政策的體現,但是法律和黨的政策相比又具有國家意志性、國家強制性、更強的穩定性和規範性。

  當年這樣振聾發聵的聲音,如今已變成社會的常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這就準確把握住黨的政策與法律的辯證關係。

  在法治閘門重新打開的時代里,孫國華深感時不我待,很快就融入了時代洪流。

  1980年,在決心重新編寫法學教材之後,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法理學副教授的孫國華,被任命為新中國第一部法理學統編教材的主編,主持參與編寫工作。之後,孫國華作為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建立並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理學專業博士點。1986年,孫國華還曾受邀前往中南海給中央領導同志講法律課。

  對於法理學研究,孫國華說,過去有過只講蘇聯的傾向,改革開放後也出現過只講西方的情況,但這都不是正確的認識和研究問題的態度,「還是要實事求是,只要是好的就要學。」

  關注正義:民生與民心不可偏廢

  畢竟上了年紀,孫國華的腿腳已經不太方便,但觀察與思維依然敏銳,採訪的話題也很快落到了對於當下社會的關註上。

  「社會的公平正義,這是我近幾年最關心、關注的問題。」孫國華說,他寫了一篇題為《公平正義是治國理政的牛鼻子》的文章,這個題目本身就提煉了他最想說的話。

  在孫國華看來,如果說民生問題的關鍵在利益,那麼民心問題的關鍵就在利益關係的均衡。「民生與民心不可偏廢。」孫國華認為,解決公平、正義的問題,不僅要求解決民生問題,而且必須解決人們的正義觀、價值觀問題。相應正義觀、價值觀的形成,是維護一定公平正義的必要條件。

  而從法律層面來看,孫國華觀察到與確立制度的立法相比,執法、司法中的正義則更容易引起群眾的密切關注,這方面的不公正也最為群眾所不能容忍,「所以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與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一體推進,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推薦閱讀:

你作為一個貧二代或你所知道的貧二代在搞學術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的?
我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老師要求掛名,我該怎麼做?
「甦醒吧!心中的蓮師」閉關教授
論文大燜鍋 | 年終特輯:教授們的書桌(三)
父母是大學教授是什麼體驗?

TAG:法學 | 馬克思主義 | 教授 | 主義 | 馬克思 | 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