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冒險與思考

被直銷霸凌後我 level up 的故事

| 0 Comments

我是谷阿莫,我今天要講一個寫了一篇直銷熱血文,但是被直銷私下霸凌後,不堪其擾差點崩潰的故事。

2017年2月當我發佈了4篇文章

《用直銷模式幫街友買雜誌》

《用直銷模式快找找工作的SOP》

《用直銷模式做免費程式教學》

《用直銷模式快速找到伴侶的SOP》

後,被論壇轉載、在臉書瘋傳。

明眼人看完都會知道我是在推崇直銷,我怎麼樣運用裡面學到的東西。

但這時我的直銷上線們,突然瘋狂密我。

因為我在第一篇文章裡,提到直銷人會在路上陌生開發,開發前都會在街上大家自拍一張,再發佈到LINE群組裡,大聲宣告自己正在開發。我截了一張自拍圖,放入我的文章裡,跟大家說直銷人的生活是什麼。

被我截到圖裡面的人物,看了非常不順眼,叫我上線請我把他們馬賽克掉。

有一個是他不喜歡自己的頭像在網路上曝光。

有一個是他是公務員,偷偷做直銷,他說這樣會害他被發現!幹!

我當下不懂。

  1. 你們是在大馬路上自拍,而且是一群人,拍得很有自信。
  2. 自己上傳到 300人的 LINE 群組。
  3. 我們NP2系統,不是一直說我們 nuskin 行得正做得端,什麼都不怕人看。歡迎每個人來Nuskin NP2認識我們嗎?我Nuskin NP2 裡面遇到的所有人都是這樣子教我的。

那天我的上線被迫打電話給我,講了半天,就是希望我把他們馬賽克掉。

後來我決定妥協。但是同時,旁線加了我的line 聯絡上我,一確定是我就狂罵我。我開始情緒受影響。

我後來跟旁線打電話對話了一下之後,我不旦把圖馬賽克掉,還直接把圖拿掉。他說ok。終於問題解決了,我也退一步了。

我以為這樣就告一段落,沒想到他們又繼續壓迫,說「網路上已經流傳的版本,還有圖的備份,請你處理掉。」

上線的上線又密我:「還有快取縮圖啊什麼的,你是工程師,也把它拿掉。」

後來上線的老婆又密我:「先生,請你把文章撤掉。這不屬於你。(以下300字)」

其實基本上,我覺得這件事情其實沒那麼嚴重。時間過了就會過了。但是他們一直傳訊息來威脅、恐嚇讓我有點受到影響。我朋友說:「對啊,他們看起來就是故意在搞你。」

於是我找了我一個信任的朋友,約他吃飯。我想知道以他的智慧,是怎麼看待以及處理這件事。

當我們大聊了直銷事件後,他的做法也是我同意的做法,哈哈。甚至直接上網打卡『我現在是直銷公敵呢』

我們都是很有style的人,聊過直銷後,話題就改聊別的。但同時我又收到來罵/威脅我的訊息。

我發現,即使在跟朋友聊天,但是我的心還是一直想著被直銷公幹的事。

對方在跟我說他的其他事,我想要進入他的世界,但是我的心情卻依然受影響,還沒回復。

基於尊重對方的原則,我告訴我朋友,我很想跟你再聊你的事情,但是我心裡好像還是被直銷影響,有點害怕什麼的。

於是朋友再跟我聊了一下直銷後,他就把話題切到他有興趣的事情上了。

他就不留情的把話題談到他有興趣的事情上了。

他就不留情的把話題談到他有興趣的事情上了。

他就不留情的把話題談到他有興趣的事情上了。

基本上,當下的我是希望他再繼續跟我聊我害怕的東西。

但是他沒有聽我的,因為他覺得這件事情沒什麼,該聊的都聊了,剩下沒什麼,所以不理會我的負面情緒,直接把聊其他的。

這個動作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為,我才真正體悟知道『原來這件事情沒什麼!』

我正受害怕之苦,但我理性上覺得不必害怕。但是我情不自禁的害怕。

正因為對方沒用行動來放大我的害怕,而是改聊別的。

他的放鬆,才讓我真正的放鬆。

如果他當下行「婦人之仁」,看我可憐就繼續跟我聊直銷,只不過是用行動告訴我「你擔心的這件事真的很重要」罷了。

事後一個禮拜,我們沒見面,回到各自的生活,而我就像level up一樣。下次再遇到網路霸凌,更有自信能面對了。

ps. 我後來把刪掉的圖片又再放了上去,別當我好欺負,欺人太甚。

我被退學/fire了,該怎麼跟家人或另一半講?

| 0 Comments

我被公司fire了,想知道怎麼表達,回家跟另一半講時,才能降低對他們的衝擊?

我認為沒什麼差別。

這是一件事實「你被fire了」,不管你怎麼包裝,都掩蓋不了你被fire的事實。就算你先舖陳了500字,最後才說出所以我被fire了。在你面前的另一半聽到最後一句話,大腦一定會接收到「你被fire了」這件事實。

每個人要怎麼解讀這件事實,你無法控制。

如果你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這件事。

當今天你另一半一回家,支支唔唔的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你一定是希望能早點知道「他被fire了」的事實。因為沒有人希望被別人「資訊隱藏」。

假設今天你的時間很短,不足以做完整的解釋。

每個人都希望你先講重點。你沒頭沒尾的說一句「我被fire了」沒關係,我會再問你我想知道的部分,我會思考判斷。

我想說的是,與其你一直花時間在包裝一件事實,不如少花點力氣,直接跟對方講。

跟任何人都能相處的藝術

| 0 Comments

1. 尊重(最重要)

你有一個朋友要去做直銷,你不贊成。你們互相理解對方的想法後,他還是決定做直銷,而你依然不贊成。那也沒關係。就放著,只要他的直銷事業沒有波及到你、沒有向你拉人,你們依然可以和平相處。

這叫尊重。尊重對方的選擇。因為這件事情是由「他」來承擔,所以不要過度干涉別人的課題。

即使,你覺得他是「錯」的,也應當尊重。因為在你的世界觀裡,他是錯的。但說不定在他的世界觀裡,他是對的。

尊重多元則是如此。

2. 真誠(第2重要)

當你把第1個尊重發揮到極致,小心變成冷冷、沒有自己情感的人。

除了尊重對方之外,你這個人「真實」的想法,也可以適時的說出來。

說出來的原因是,讓對方知道你尊重他的選擇之外,但你的立場是跟他不一樣的。他才會更認識「你這個人」。

這也是成為好朋友之間很重要的元素。當你們了解彼此,談到共通喜歡的東西可以放鬆談,想講什麼就講什麼。談到彼此意見不同的東西,可以談少一點。這將是真正的情感來源。

第1點「尊重」會讓你成為「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的」機器人siri。但不一定會讓你交到能輕鬆聊天的好朋友。

加入「真誠」後,才是好朋友間開心、放鬆、情緒亢奮的元素。

延伸閱讀《如何交到交心好友》:

https://www.ptt.cc/bbs/CATCH/M.1493641380.A.7C7.html?from=moptt

沒有人能阻止你做你想做的事

| 0 Comments

標題用「你」來當主詞比較吸引人,但其實我只有把握說「我」。

我心目中的標題是:『沒有人能阻止我做我想做的事情。』

我是資工系出身的軟體工程師。

當我想要教書,經過一些努力後,我就真的到蒙特梭利小學教國小生了,沒有經過任何教育學分/師諮培訓。

當我想要聽眾聽我演講,我就真的達成了。

當我想要教別人寫程式,我也找得到學生讓我教,即使完全不知道體制內怎麼教學。

當我想要找需要幫助、傾訴的人來跟我聊天,也徵到人了。我沒有任何的心理師證照or學歷。

我的想法是,這個社會有太多既有的體制。沿著體制,從底層走到上層,一定能達到你的目標。但是,如果我只是「目前對這個有興趣,但我不知道我花了2年或4年從這個體制裡出來了,如果我做一做突然沒興趣了,那我的時間不是白費了?」

有一個方法可以跳過這個體制資格,就是:直接從小的做起。直接做。

想快速當上老師、教小朋友,就去104找暫時不用教師資格的職缺做做看。通常是安親班輔導老師、或是奇奇怪怪大部分人不太想做的職缺。

但是不要太挑,只要有學生讓你能教,或是能讓你體驗到當老師感覺,你就要感激了。因為這都是最直接能讓你知道「自己喜不喜歡當老師」這件事的機會。

畢竟,事實是人家花了好幾年從體制內出來,好缺當然是人家先選。很公平的。

然而就算市面上沒有這種職缺存在,你也能自己『創造』:直接徵人讓你教。

我在高雄發起「免費程式教學」時,就是因為我沒自信,不知道我能不能「教人寫程式」,所以就用免費的。免費的其實就是『不用負責』。對學生來說,免費的他學得開心。你也開心。

其實本來你就不用負什麼責,因為如果他覺得在你身上學不到東西,就算是免費的他也不會想再找你XD

我認為重點是:「先付出。」透過免費,你先付出你的能力。因為你就是菜、沒經驗、沒人要僱用你。所以把你的身段放低。

每個學生來,都認真的對待他、教他、跟他互動,並時時檢討。這樣子10幾個人下來,就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能不能教人寫程式」了。

關於演講,也是一樣從小的做起。

我從3年前開始參加小型聚會,要上台2分鐘自介的那種。

後來過了一年才敢報名10分鐘分享。

再過了一年,開始能在小型讀書會分享一些我有熱情、熱切想講給別人聽的東西。

當發現市場反應良好,就有自信把自己的東西拿去應徵更高層級演講。

總結一下,

端看你『夠不夠想要』。

如果你夠想,就不要計較「多付出」「從小的做起」。

如果你夠想,就提起你的勇氣,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夠想,就會自己去找資源。

分手、親人死亡的難過期

| 0 Comments

打從有記憶以來,我發現我失戀、分手、親人死掉後的難過的時間都蠻短的,好像比身邊的人還要短。

1.

交大機械大一時,我約了心儀很久的女生出來,親手交給他我寫的告白信。後來她 MSN 敲我「謝謝你的勇氣,不過我們先當朋友吧。」我覺得很丟臉、被打槍了。不過朋友黃仲平說「還沒開始,哪來失戀,低能」。

但對我來說,就是失戀,我整整難過了7天。茶不思飯不想,上課都不知道教授在講什麼。極度低潮與陷入難過的情緒裡。(人家不要我)

花了 7 天思考這件事,後來我覺得讓自己不再難過的方法就是把她忘掉,我很快就能振作起來了。於是我就好了。

難過期:7天。

2.

開始工作後第3個月,我跟交往3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她很好,我也很好。兩個善良的人加起來概念,所以能交往3年半。

分手了,心突然空空的。從台北內湖瑞光路下班後,騎到附近租屋處,我總會常常把機車停在大馬路邊,悵然若失。讓自己沉浸在難過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2個禮拜後我走出來了。沒有任何人協助,我也沒看任何書,純粹就是很自然的讓自己悲傷。然後悲傷久了覺得很煩,就慢慢的走出陰霾。

難過期:14天。

3.

工作3年後,我爸死了。身邊的親戚難過得跟什麼一樣。其實我真的不懂,有什麼好難過的?人本來就會死啊。況且他疾病纏身這麼久,台北高雄到處治療,都快不成人形了,連台大醫院跟最新科技的光子刀都治不好了,死了不就是一種解脫嗎?應該替他開心吧?

我不確定其他人是「真的」難過,還是覺得「應該難過」而難過,這我不猜測,尊重。但我覺得,對爸爸來說,這種身體,死了對他比較好。對我來說,我早就看透生死。今天誰誰誰突然被車撞死(不是自願的),我只會覺得這是命。包括我死,我也不會很care。

唯一一次我感覺到自己有難過的感覺,是在大約在爸爸死掉後2個月。有一天我走在台北的街頭,我好像工作被fire了。對於人生有點困惑。

通常這種人生的困惑點,我都會去找我爸爸,他總會給我一些有智慧的想法。現在,我又面臨到人生的困惑點了。但我爸爸死了。

我感到帳然若失。

想了10分鐘後,我發現我早已長大啦。這些人生的課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而我已經俱備了自己選擇人生、自己承擔人生的思想。不可能永遠都依靠著有智慧的爸爸,因為他有一天會走,我應該依靠的,是自立。只有自己的智慧與身體,才是跟著自己一輩子的。於是我不再難過,因為我現在自己就能扮演爸爸的角色。All in one.

難過期:10分鐘。

【總結】

我覺得我們會因為那些「分手」「親人死掉」而難過,是因為原本習以為常存在在你身邊的人,他不見了,所導致的暫時不適應。

以前有個人一直對你很好,現在他死了,少了一個人對你好了。

以前有一個伴侶,現在分手了,你感覺少了一種有穩定、歸屬感。

(如果有個人一直糟蹋你,現在他死了,你應該很難感到難過吧?)

那些難過期,只不過是「不適應現況改變」,而且難過期間會讓你心情很差。

所以難過期越短,越好。

另外,難過,對現況會有任何改善嗎?他能活過來或跟你復合嗎?

難過越久一定代表很孝順?

難過越久一定代表感情越深?

不要過度社會化

| 0 Comments

不要過度社會化。

例如老闆是藝術家,他畫了一幅畫。當他不在的時候,你在跟同事閒聊,你說:「其實我覺得這畫很醜。」

同事馬上驚醒:「你怎麼可以這麼說!那是老闆畫的耶!!」

--

例如我前幾天在跟不同部門的人談話時,我說,「你知道我們部門的王老師嗎?就比較老的那個。」

他馬上驚醒:「你的言詞要修飾!!!」

--

其實這些話,如果你是在當事人面前說,說你老、說你的作品醜,那是傷人、白目,因為你讓一個人感受很差。

但是如果當事人不在場,而我只是表達我的主觀感受給身邊的人「我覺得他60歲算老了」「我覺得這很醜」。

這是真誠。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人展現真誠的時候,旁邊的人因為社會化慣了,反而要求對方也一起社會化。

社會化是一種追求安全的過程。你把自己真實的一面隱藏起來,做「不是自己」的那一面。這麼做你會得到「安全感」。但你失去了「快樂感」。

基本上當你做「不是自己」的時候,是壓抑的。你要壓抑自己是你的自由,但請不要叫別人也一起壓抑。

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是壞事,而是很健康的事。

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你以為有辦法限制別人的感受?

這是我的地雷。

持續修煉中~

如果你不是唯一,不用生氣。

| 0 Comments

三年前,我遇到一個做業務的人,我沒買他的任何東西,但感覺到他一直把我當朋友。

有一年跨年,我又收到這個業務傳來的簡訊:『丁丁,2015年,新年快樂啊~祝你balalala』

我興奮的告訴身邊朋友,這個人他真的把我當朋友耶!

朋友說:「醒醒吧,你只是他上面的一個名單而已。」

我:「是啦,是有這個可能啦。但他的確花時間在傳訊息給我啊~」

是不是對方的「唯一」,或是「第一個」很重要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因果關係。

假設這件事情是「重要」的好了。今天有人找你聊某件事,但你正在忙,但他認為,他既然找你,要當你是唯一(表示尊重),於是在你還沒空回應前,他都不去找別人,他等你。那麼你會不會覺得你壓力很大?但於此同時,你感覺到受尊重。

假設這件事情是「不重要」的好了。有人找你聊某件事,但你正在忙,他就直接去找其他人聊了。你覺得稍微不受尊重,但也沒有壓力。因為他會去找別人。你有空的時候就跟他聊,你沒有空的時候他也活得好好的。

你比較喜歡「受尊重」還是「沒有壓力」呢?

基本上這跟愛情的模型也一樣,為什麼一定要「你」是對方的「唯一」呢?

你的興趣,但生活圈裡沒有朋友也喜歡怎麼辦?

| 0 Comments

你今天突然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想接觸、參加他們的活動。你跟身邊的朋友介紹這個,但是沒有人有興趣想跟你去。怎麼辦?

A:自己去,認識那裡的人。

ex: 你對人際關係有興趣,就去參加活動,認識同樣也對人際關係有興趣的人。

我對烏克麗麗有興趣,但身邊沒朋友。我參加烏克麗麗的聚會,和那裡的人交流、請教,後來甚至有人賣我一把好的烏克麗麗琴!

當我開始對社運有興趣時,身邊沒人一樣。我自己參加抗議,跟旁邊的人聊,幸運遇到林柏儀、蘇子軒、陳柏謙,後來我對政治不了解,他們能用我能懂的語言跟我解釋,於是我就能繼續接觸。

我對Open mic有興趣,但這更小眾。我參加了一個,有幸認識了同為參加者的 Esther ,他竟然知道台灣其他的open mic。於是又有更多相關資訊。

把React.js的專案發佈到Github Page的方法

| 6 Comments

把React.js的專案發佈到github.io的方法

1. 申請一個 github page

參考:https://pages.github.com/ 的說明,有 User or Organization SiteProject Site 兩種,申請 Project Site ,把剩下流程,如按下 Launch automatic page generator 按鈕、挑選主題、發佈等等做完。

圖例:

repo 建立完,按 Settings

在 Setting 裡按 Launch automatic page generator 按鈕

接著會出現設定你 網頁的內容編輯區,不用管,直接按最下面的 Continue to layouts (因為之後都會被蓋掉)

出現布景主題的選擇,直接按 Publish page 發布為Github Page!

接著出現:(你的分支會是 gh-pages 而不是master)

2.確認你的Github Page是否發布成功

連到 https://<帳號>.github.io/<專案名稱>

例如: https://advancedor96.github.io/reactjs/

3. 把Create-react-app的React.js環境專案抓下來

到你的環境中,先把步驟1的專案 git clone 下來。

進入此專案資料夾: cd reactjs

打指令:

npm install -g create-react-appcreate-react-app my-appcd my-app/

4.修改package.json

修改 my-app專案裡的 package.json

加入"homepage": "https://<帳號名稱>.github.io/my-app",

以及:

// ... "scripts": { // ... "deploy": "npm run build&&gh-pages -d build" }

例如:原本package.json:

修改成:

4. 把目前的記錄 commit

注意,你必須先commit,才能成功部署到github page。

5. 發布指令

打指令:

npm install --save-dev gh-pages

npm run build

npm run deploy

6. 完成。

確認一下,連到:

連到 https://<帳號>.github.io/<專案名稱>

例如: https://advancedor96.github.io/reactjs/

參考資料:https://github.com/facebookincubator/create-react-app

阿德勒心理學:良好人際關係的2招核心

| 0 Comments

1.人際關係相處,首重「課題分離」。

只要事情的結果是由A承擔,那課題就是A的。

要點:不必過度介入他人的課題,畫清界限。

2.擁有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就是把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成是自己的夥伴,而非競爭者/敵人。

所以,即使有了課題分離,你會希望你的夥伴「好」,主動關心他、給他他需要的幫助。

『尊重』:對他人的選擇不做任何的操控或改變的觀照。

白話文:人家喜歡什麼、決定了什麼、思想是什麼,我們不要試圖做任何的「操控」或「改變」,但同時去了解他。

也就是「接納」他本來的樣子。

當一個人全然的被接納時,會產生出很大的勇氣。這會讓他可以在社會上自立。

ps. 也要教會他學會尊重別人。

Blog Archives ← Older
推薦閱讀:

你看過的最引人深思的哲學書籍是哪部?
對於韓寒現象你有哪些思考?
科學揭秘女人奇特思考方式以及每天講2萬字的秘密
人生的指數增長 | 思維模型03:複利
為何會覺得自己膚淺,以及如何擺脫這種局面?

TAG:思考 | 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