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然精製艾條,可用於直接灸,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於醫外治物理療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溫灸美容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和13種名貴中草藥特製成香條狀,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產生溫熱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滲入)在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膚色,散發健康神采。 溫灸養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 溫肌散寒、疏風解表; 溫經通絡、活血散瘀;
溫中活里、強臟壯腑; 溫陰補虛、回陽固脫; 行氣活血、消火化淤; 平衡陰陽、保健防病。 性能:溫經通絡,益氣活血,祛寒止痛,昇陽舉陷,補虛固脫. 【用法】點燃後炙患處,一日2~3次。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 B、雀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迴旋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2-3CM處,左右移動,往返迴旋。功能主冶:行氣血,逐寒濕。用於風寒濕痹,肌肉麻痹,關節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症肩周炎,腰肌勞損,腰腿疼痛,骨質喪生,椎間盤膨出,胃脘寒痛,咳喘,面癱,痛經等症.使用方法:揭掉不幹膠底片下的底紙,點燃艾管,粘貼 在穴位上.禁忌:1.大醉大怒大驚大恐過勞過飽情形下禁灸. 適用範圍: 身體方面:可疏通經絡、和諧骯髒、平衡陰陽、調整生理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強身健體。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後進行溫灸。溫灸方式:用溫灸棒在腹部來回滾動,再點臍周穴點,(歸來、氣海、關元); 時間:15分鐘
用法用量:直射炙法。一次適量,紅暈為度,一日1-2次。或遵醫囑。 規格:每支約重26克 有效期:五年 溫灸按摩的注意事項: 【用法】點燃後炙患處,一日2~3次。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 B、雀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迴旋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2-3CM處,左右移動,往返迴旋。
艾條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癥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鐘,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髮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療法? 當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時禁灸,皮膚過敏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有熱性病、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現頭暈、眼花、噁心、心慌出汗、顏面蒼白等癥狀也就是暈灸時,應立即停止施灸,開窗通風。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應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
推薦閱讀:
※「冬吃蘿蔔夏吃薑」,原來是指這種蘿蔔…搭配一物,功效驚人
※【本草驛站】此花被譽為「人間第一香」,入茶功效多!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 南瓜子能夠消除致癌物質
※常吃這些食物有助睡眠的功效
※玉米食療功效多 - 烏有之鄉赤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