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改編劇本的技巧 編劇李韜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b19180100ebl4.html  剛剛結束的奧斯卡獎上,貧民富翁作為最佳改編劇本拿到了最佳電影獎

  略微統計了一下,奧斯卡最佳影片中,十部最少有8部是改編劇本。而電視劇,改編率也不下於一半。

  最關鍵的是,黃幫主講了原創課,我不能雞蛋碰石頭啊

  事實上,不僅艾美獎多數是改編劇本獲得,BBC這個經典的電視台更是乾脆靠改編吃飯的。我們國內,士兵突擊是蘭小龍自己的小說

  影視公司更是在市場上大量的搜索可改編的小說版權。而夢工廠的編劇們,我估計最少一半是原本的小說作者,來到這裡的最初目的,甚至就是將自己的小說改成劇本。

  附帶說明下,那些最失敗的電影電視作品,注意下的話,也是改編居多。

  何以判若雲泥呢。。。。我們今天就聊聊這個。

  說一下我的基本觀點

  1、編劇基本上是說故事的人。編劇是說故事大傳統中的一個分支。斷絕自己從事其他的寫作媒介,或自認為編劇是可以自成天地的藝術形式,無異於把自己和大文化背景隔絕。

  2、劇本不僅僅要結構精良,寫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超越結構。

  3、想改編出超越結構的好作品,首先你要熟悉劇作結構。

  以下我的所有看法,都是基於這三個觀點。

  其實編劇理論書里,也有關於改編的章節。

  悉徳菲爾德在《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的第十四章,談論了改編。這個共享里有。很值得一讀,但這個改編,有幾個特徵要注意:

  1、他講到的改編大致是基於動作冒險類型劇的。用他的改編理念,絕對拍不出羅生門或追憶逝水年華這種片子。

  2、他的改編,基本上是復原式三幕劇結構。

  所以,對復原式三幕劇不能不去了解。

  3、他的改編理論,基本上只適用於電影。

  4、他提到的改編,包括新聞素材,而對新聞素材的改編,目前在我們國內實踐中,抓個故事來寫來拍,大量內容都是自己添加的,實際上屬於原創的範疇。

  5、他的改編,基本屬於原創者最恨的重寫式改編的範疇。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改編並非完全如此自由。會掣肘你的原因很多

  影視改編的取材範圍相當廣泛。

  小說、舞台劇是最常見的。其他的散文、新聞、報告文學甚至詩歌都是改編的目標。

  其中還有一項特殊的改編,就是從劇本到劇本的改編。比如電視劇的電影版,電影的電視版,經典影片電視劇的翻拍版。

  小說改編影片是一個富於誘惑力的設想,因為電影和小說有兩個共同點。它們都是敘事形式,也都是參考性的。它們都在時間的流程之中製作故事,也都涉及或暗示既存物質。

  小說通過既已存在的語言運作,影片通過攝影機記錄下來的原材料運作。

  如果對改編有個較為直觀的概括。。。舉個名言吧

  當有人問米開朗基羅怎麼能從石頭裡鑿出一個美麗的仙女時,他回答說,「仙女原本就藏在石頭裡的.我只是把不屬於仙女的東西統統鑿掉就是了。」

  改編者只是把不屬於戲劇性的東西統統鑿掉,本來就藏在另一種媒體里的真正的戲劇性便顯露出來了。我們所要改編的作品,往往面臨下面的選擇,而不同的選擇通往不同的路。

  首先是人氣作品的改編。暢銷書一直是被眼饞的改編渠道,因為貌似已經有了市場保證了。然而一本暢銷書的讀者,可達幾十萬或者幾百萬,一部成功的舞台劇可以有數萬觀眾。但是,如果,假設,一個電視劇只有百萬觀眾,那麼我們可以好不同情的說,這部戲賠了。

  電影和電視劇都必須贏得巨量的觀眾才能盈利。很多時候,小說的讀者和舞台劇的觀眾文化層面較高,所以他們可以面向自己的市場。她們重在主題思想,可以只描述一個較小的圈子裡的問題。甚至採用極其抽象的風格來表現。但如果改成電影,內容就必須符合大眾的口味。鄒靜之自己是名編劇,但是似乎也不想把自己的話劇都翻譯成電影。

  而人氣作品在具有如上缺點時,還面臨著讀者認可這點。先入為主的觀念,讓改編困難重重。

  還有要面臨的是潛力作品的改編,潛力作品往往還沒被世人所普遍認可,而其中往往有一個好的故事點,原作者又沒能徹底的發揮。這類作品很適合改編。但缺點在於,原作的不普及會成為你推銷上的一個障礙。

  目前另一個流行是舊作翻拍,翻拍前自然要編劇來改編。我們都知道經典翻拍的成功率是相當低的,想當年日本名作《不法松的一生》在翻拍時就失敗了,後來作為局外人的橋本忍說,在黑白片時代拍的不法松,是根源於編劇的創作衝動,而在彩色片時代,導演和編劇考慮的更多的是畫面等效果,反而忘記了原始的創作衝動。

  當然在我們的實踐中,很多翻拍單純是為了對錢的衝動,不過如果真想寫好,不妨尋找下原作里讓你衝動的地方。任何的改編要想成功,其根本靠的就是編劇的創作衝動。

  改編的原則,就是——原作是未加工素材,忽略其已經具有的形式。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改編的只是一個故事梗概。

  個人認為。。。秉持明確的立場對原作進行檢視,以個人獨到的想像力來面對作品,這樣才算入門。因為改編電影之所以存在,並非為了重現文學。

  改編一個故事就好比在一個有數百種花草的花園裡尋找某一科目的植物。這意味著從錯綜複雜、相當混亂的素材中挑選出有用的東西。選擇是勢所難免的。在所有的主題中,我想要開掘的是哪一個呢?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認為哪一個最重要呢?在錯綜複雜的情節和次要情節中,哪一些從戲劇性來說是值得採用的呢?

麻煩的是,原作在進入劇本階段後,給我們的不是幫助,而往往是出難題。

  改編的成敗決定於改編者是否能區分哪些情節是根本不具備戲劇性的。一旦編劇和製片人了解原作在哪些方面無法改編,他們就能決定是否為之投入,以及要想改編成功,需要提出哪些問題。

  最先要明確的是改編觀,改編觀有二種,忠實說和創造說。

  忠實說是再現原作的精神,並非完全指內容。

  創造說是指是否要提出原作里所不具備的內容。

  改編意味著選擇。這就是說有許多你很喜歡的素材必須放棄。焦點事件要重新衡。在原作中份量很重的人物也許要大加砍削。如果某條重要的情節線對故事的戲劇性運動缺乏推進力就該去掉。所有這些改動也許會使共振效果喪失殆盡,但故事的焦點則可能變得突出了。為了使其他主題變得更鮮明、更易懂,可以把某個主題推至後景。編劇在進行改動時需要有一定的膽識,但如果編劇不願意對原作進行改動,從文學到戲劇的轉變便難以完成。

  選擇的基準,在於把握原作的精神,原作的精神一般分三個層面。

  原作的主題,這是作品的靈魂,不能隨意篡改的。原作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這個是原作者用來體現主題的,抓准每個情節和人物各自的作用,自然容易取捨。

  最後是原作的基本風格。這個基本風格包括作者的創作風格或原著的自身基調,也可說成是基本色彩,原作的冷暖色系不能破壞,昂揚或壓抑的基調要慎重調整。了解了作品的精神,就面臨選擇改編的方法了。

  改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移植式、注釋式、近似式、取材式、重寫式

  其中注釋式是指改編原作的重點,或將原作以更好讀解的方式重新結構。

  其他幾個都是可以望文生義的名字了。

  我們常見的影片,近似式是最多的。

  移植就是幾乎不變,嫁接。

  近似式最常見的是核心不動,而情節出現變化。比如82年的片子《畢業生》

  這是典型的復原式三幕劇。

  我們只舉一個場景做例子。

  我們發現這部作品利用類比技巧來推動故事情節。在原作者查爾斯·韋布筆下,男主人公班向伊琳承認自己和伊琳的母親,羅賓遜太太有不正當關係時,陽光和煦。

  而尼科爾斯這個墨鏡男卻使這個場面大雨傾盆,讓班渾身濕透,披頭散髮,以此來強調班在招認後精神上受到的挫折。

  實際上,他在這姑娘眼裡確也落到了這般田地。大雨還為伊琳提供了一個情報:她母親也渾身濕透,可見曾和班約會過。

  這實際上是電影中的「修辭技巧」,是小說中「文筆」的影像表現方式。

  根據以往經驗看,小說作者自己改編劇本,失敗往往較多。

  小說作者自己改編劇本,失敗往往較多。為什麼?

  為什麼不成功呢?根本原因是無法跳出自己的窠臼。還有就是對語言嫻熟,但對視覺技巧相對陌生。好比畢業生的例子,原作如果改編,基本那個場景還是陽光和煦。

  小說和劇本都是在講故事,主要是表述方式不同 差別常見於。。。。。。。。

  第一是組合問題,電影劇本要追求濃縮精鍊,小說創作則繁複,有的還追求清淡。好比我相當喜歡的加拿大小說,那些作者都淡出個鳥來。

  第二是結構問題,電影劇本要求嚴謹緊湊,而小說往往是追求表達的細膩,或者自然的敘事。

  第三個是時空問題,這個也往往是最關鍵的一點。電影劇本壓縮並且連貫,小說則相對空曠疏放。分場和分鏡,跟小說的分章分節完全不同。

  第四是對白問題。電影劇本的對白要洗鍊自然,小說的纖穠典雅。我在網上看到有幾本宮廷小說,華美之極,忍不住看了兩遍,對白美不勝收,但是做劇本,就完全不能用。

  因為其中的關鍵在於小說的對白我我們用眼睛在看的,而電影的對白,是演員要說的,直接灌到觀眾耳朵里的,是鮮活並且要明確的,所以很難藏拙了。把小說當積木,是改編者的共識。

  電影里雙關的對白多了,要是都讓觀眾不能明確,那可熱鬧了

  舉個最俗的例子

  某個港片里,有人取笑鄭裕玲的角色是素咖啡

  自然就要有人來解釋:素咖啡沒奶什麼是沒奶,觀眾要是不能明確理解,這個笑料不是白扔了

  大話西遊里確實因為文化差異有個笑點沒出來 就是吳孟達衣錦還鄉時,說了句辛苦娘子磨豆腐,說了兩遍。因為磨豆腐有。。。假鳳虛凰的意思。。。

  跟本課題無關,就不多討論了。

  文學改編成影片的另一個問題是形式方面的,如果改編被認為是成功的,則肯定是轉換的工作,它對原著的自然渾成,完全不損害是不可能的。而小說作者往往無法割捨。

  改編劇本推薦這樣步驟:

  1.把小說爛熟於心,這點對於原作者改編來講,自然事半功倍。非原作者的話,至少要讀到對書里的世界設定足夠了解,並且能生髮出自己的見解。

  2、把書合上。自己複述一遍故事。此時你複述的,都是對你印象最深刻的。

  3.抽出小說中的高潮段落,去掉重複的高潮。然後準備好新的事件,來連接這些高潮。原作的高潮,往往是經由很多篇幅才能達成的,我們要選擇不失風味的捷徑。

  4.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能從小說中拿任何對白到劇本上。

  對白是小說中的人物說的,也是原作者筆下的人物。如果你使用原對白,那麼始終是再別人的枷鎖下。要想人物成為你自己的,就讓他們按照你心中的形象自己說話。

  金庸劇的改編實例里,

  大陸和香港的都好,對白找不到跟原作一樣的。同一個意思,但肯定不是原詞。

  松本清張寫成砂器一書後,被推為社會派的巨作,其中的真實度,細節,對白,都被認為是不可動搖了,但是在改編時,卻面臨了難題,導演始終無法找到創作的衝動。 後來橋本忍參與創作後,他熟讀原書,最後指出了原作里的一句話

  「父親和兒子經過困難來到鳥羽這句話。 」

  他以這句話為原點,重新結構了故事,最後拍成了電影砂器,這個劇本和小說網上都找的到,可以參考下。

  對於短篇小說,則要增加情節。黑澤明拍《羅生門》,在固有的《竹林中》故事裡,添加了《羅生門》小說的場景。除此之外,其實羅生門電影里,還隱含了《偷盜》的小情節延續。黑澤明在選擇添加情節時,並非是一味的求新,而是將原作者除了竹林中、羅生門之外的作品都讀了一下,尋求更深的體會。在《偷盜》中,我們看到了多襄丸的名字,也看到了被遺棄在羅生門的嬰兒的情節。

  實際上,目前世界上最具電視改編經驗的就是BBC電視台,他們的名著改編系列,是忠實原作派很好的範本。

  他們的改編,將原作中富有懸念的情節抽出,來構成故事,讓故事既遵循原作的框架風味,又提升可看性,所以好萊塢有句話說:其實羅密歐和朱麗葉,是最好的懸念故事。其原因就是這種抽離手法。

  我們要成功的改編小說,首先是要找到原作的故事焦點。

  第二點就是選擇人物並提煉。其提煉原則是追求更直接的衝突。

  在電影阿甘正傳里,我們看到原小說里的人物大量刪減。而那些人物,比如夢露,都是大有噱頭的。但編劇的考慮卻是那些人物偏向諷刺,所以刪除。

  還有一種現象,在選擇人物時,往往很多小說是藉助角色之口來敘事的。比如《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茨傑拉德寫成此書時,電影界無不看好,認為會成為賣座影片的素材。但是結果卻非所願。因為該書是以朋友之口來敘述蓋茨比的故事。這個書里很關鍵的線索人物在影片里的安插,反而成了累贅。所以在影片提煉人物時,要重塑敘事人。

  第三點,是重新開掘主題。用現有的故事焦點和人物,對原作主題進行考慮的時候到了。現在是不是還能一絲不錯的表現呢,估計可能性不高。此時,要考慮這樣的故事和人物,會生髮出何種主題

開掘主題之後,任務就是形成風格情調。好的作品必然有其風格,這個不多說了。

  在改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幾個小問題

  1、場景濃縮問題。小說往往終於鋪陳,而影視劇則需直面場景。最簡單的來說,小說上你可以讓男女主人公一路上風光如畫,但影視劇里你必須在這路上給他們找點事出來。場景濃縮本身屬於分場問題

  2、抓准序場。這個是很關鍵的

  我們會看到,幾乎所有的改編作品,開頭都和小說不太相同。電影來說,似乎唯一一個開篇相同的例子就是《飄》

  序場的寫作好像骨牌的開端,會直接影響後面。所以一定要抓准序場。

  台灣的編劇人說:美麗的花要插在胸前。

  序場要簡單明了,又具象動人,而序場中,往往又包含人物的開臉,開臉忌平直

  最後一個要注意的小事項

  就是現在不少小說吸引人靠的是動作描寫或者性描寫

  而在電影導演心目中:這多人性啊!

  顯然也不準備丟棄。

  這怎麼辦呢?

  方法是:讀完原著,做一次深呼吸,把這些東西通通忘掉。然後考慮人物如何才能在銀幕上真正的活起來。要絲毫不做描寫顯然是困難的。一般只描述二人的情緒之類的狀況,不做具體的行為描寫。失樂園劇本中,就是抓情緒來寫。

  而橋本忍小國英雄在《影武者》中,描寫武田家衝殺的場面時,也只有淡淡一句「宛如黑色的雪崩。」

  既然拍攝並非自身能控制的段落,不妨直接的寫下自己的觀感。

  具體的改編步驟,與原創劇本沒有太多不同。

  1、故事大綱。確定概念,點明內容。

  2、情節處理。不妨使用卡片的方法,來充實段落劇情。

  3、分場腳本。明確每場戲的任務,並且在腦中構成成型畫面,來確認戲量和刪改方式。

  4、劇本。

  其中尤其注意的,是在改編中,不能缺少劇本應用的元素。

  一般是:衝突、發現、逆轉、意外、轉折點。

  醫學上有個名詞,叫幻痛。在已經不存在的手腳上,產生該位置的痛感。

  電影很多時候,我覺得就是在製造這種幻痛。幻痛即哪怕在完全的虛構中,也要努力營造出觀眾認可的真實,所以在改編為劇本時,很多時候要對主人公的背景做出比原著更為具體的描寫。

  失樂園編劇筒井清美接受採訪時有句問答,我偷個懶粘過來哈。。。

  問:筒井女士自己也寫小說,您認為小說改編劇本怎樣更容易一些?

  答: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小說,改編起來就比較輕鬆愉快。去年我獲得向田邦子獎後,就有人說,何不由我把這部小說自己改編成電影劇本。可我覺得這不是多管閑事嗎,如果改編的劇本也是什麼地方都同小說無大差別,那就很難說是貢獻給觀眾一部優秀的文學改編作品了。觀眾還是希望看到有刺激性、趣味性的影片。
推薦閱讀:

TAG:編劇 | 劇本 | 技巧 | 改編 | 改編劇本 | 李韜 | 關於 | 改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