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就是人類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藉助于思維形式,認識和把握客觀事物的手段及其表現形式。《周易》能夠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謀略中的謀略,從根本上說就得益於它特有的思維方式。《周易》的思維方式,是古而未老,它不僅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思維基礎,也是今天中國人體驗世界、解釋世界的重要思想方式和方法,研易者更應該將其滲入到自己的心中。

  (一)取象思維

  所謂取象思維,就是以客觀世界的特定實物的物象為工具,以認識、模擬客體的方式,使人由具體的事物領悟到抽象的事理的思維方式。取象思維是《周易》的主要思維方式之一,《周易?繫辭傳上》說:「聖人立象以盡意」,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之也說:「匯象以成易,舉易而皆象。」「象」即現象,《周易?繫辭傳上》謂之「見乃謂之象」。「立象以盡意」即通過確立「象」的辦法,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念,並推論出深刻的義理。

  《周易》的一切思想和內容均寓於「象」之中。《周易》把自然界、社會和人的各種現象及其相互關係,都借六十四卦予以包容和表現。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河、草、木、飛鳥、走獸等;社會的農耕、狩獵、商貿、戰爭、祭祀等;人的男人、女人以及其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等現象,身體上各部位的組織,喜、怒、哀、樂的情感等,可以說都能在六十四卦中找到。如乾卦取「龍」為象,乾卦的六條爻辭是:「初九 潛龍勿用。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 或躍在淵,無咎。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 亢龍有悔。這裡記述「龍」的具體事物,不是單純地寫龍隱龍現,而是為了闡釋與之相關的抽象事理,即通過記述「龍」的不同處境,啟發人們去聯想、去感悟事物發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及其規律。

  《周易》還選取了一些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為「象」來說理,如歸妹卦的六五爻辭:「帝乙歸妹」;既濟卦九三爻辭:「高宗伐鬼方」,還有旅卦上九就用了殷先人王亥喪牛於易的故事,如此等等。《周易》通過把古代故事和人物作為爻辭的具體內容,構造出了賴以達意說理的豐富的「象」,啟發人想像,以領悟抽象的道理。

  卦象更直接地體現了《周易》取象思維的方式。卦象分為兩類:一類是三畫八卦之象;一類是六畫六十四卦之象。八卦來源於對事物的觀察,《繫辭》上講:「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卦象就是通過「 」、「 」的表義性符號三次不同排列組成了八卦,八卦卦象見表0-4。

  表0-4

  卦 名 自 然 屬 性 人 動 物 人 體 後天(方位) 季 節

  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 天

  地

  雷

  風

  水

  火

  山

  澤 健(剛健)

  順(和順)

  動(奮進)

  入(潛入)

  陷(低陷)

  附(附著)

  止(靜止)

  悅(欣悅) 父

  母

  長男

  長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馬

  牛

  龍

  雞

  豕

  雉

  狗

  羊 首

  腹

  足

  股

  耳

  目

  手

  口 西北

  西南

  東

  東南

  北

  南

  東北

  西 秋冬間

  春秋間

  春

  春夏間

  冬

  夏

  冬春間

  秋

  從表0-4中可以得知,每一卦可以取多種象,正因為如此,八卦才能包羅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萬象。所以《繫辭》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又說:「八卦以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八卦相盪」而生成六十四卦,即成「六畫之象」,包含內外兩個經卦,六爻畫象天、地、人三才,初爻、二爻象地,三爻、四爻象人,五爻、上爻象天。有了「八卦之象」和「六畫之象」,解釋《周易》就有了可資遵循的思維方法。如「咸」卦卦辭:「咸,亨。利貞。娶女吉。」咸,是交感的意思,就像男子以禮下求女子成婚,

  所以說「娶女吉」。再如「乾」卦初九爻辭:「潛龍勿用」,就可以作出這樣的解釋:初九在內卦乾體的最下邊,而初、二兩爻象地,所以說龍潛藏在地下,暫時不宜作為,等等。這樣的據象釋意,就是因象而出的取象思維方式。六十四卦的象有表面的、原初的、延伸的、象徵的、哲理的和奧秘的等多層含義,還有象外之象,只有經過特定民族文化熏陶的人,才能體悟到這些「象」中的意蘊,才能品味出其深遠的哲學意境。

  《周易》的取象思維還體現在其《象》辭上,《象》辭的核心就是「立象以盡意」,就是以「立象」為門徑,把極為抽象的卦的真實意蘊,用一種具體的形象表達出來,讓人們更好地把握《周易》的思想內涵。如蒙卦本身很抽象,也很難理解,但是在《大象傳》中,則明確地告訴人們:「山下出泉,蒙。」即蒙卦的抽象含義可以通過「山下出泉」這一具體形象表達出來:流水剛從山上下來,不知將流向何方,有蒙昧待啟之象,所以「蒙」就表示啟蒙教育。再如,晉卦其《大象傳》云:「明出地上,晉。」通過「太陽從大地上升起」這一具體形象,表示出「晉」乃上升之意。

  象、數、理是《周易》的基本範疇。由上述所論可知,象即萬物之象,有大象、本象、廣象、逸象、補象、參象、五行象、意象、應象、內象、外象等;數為消息盈虛、得失成敗之數,如奇數、偶數、陽數、陰數、生數、成數、天數、地數等;理就是事物恰到好處的情由,如真理、道理、倫理、常理、義理、事理等。三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係,象由數出,《繫辭》說:「極其數,以定天下之象。」同時,象繁數滋,推象知數,推數窮理。象與數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東西,而隱含的義理是理性思考才能領悟的道理。由象、數而解析義理,就是由事物的外在形式來認識其內容,由事物的存在狀態來認識事物的屬性,由事物的表面現象來認識事物的本質。這也正是取象思維的主要特徵。河圖、洛書既展示象、數,又含義理,是象、數、理的統一。請看圖0-13和圖0-14。

  圖0-13 河圖

  圖0-14 洛書

  相傳伏羲對日月星辰、季節氣候、草木興衰等物象有一番深入的觀察。不過,這些觀察並未為他理出所以然來。一天,黃河中忽然出現了龍馬,伏羲發現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一直觀察萬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內心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深切地感到自身與所膜拜的自然之間,出現了莫名其妙的和諧一致,於是畫出了「八卦」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伏羲的經卦來源於天文現象,它的「根」就是「河圖」。從圖0-13中可以看出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繫辭》是這樣言說河圖之數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圖 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從圖0-14中可以看出,洛書是從1到9的九個數字的排列組合,其對角線,橫線或豎線的數字相加均等於15,一共可以組合成八組15。《繫辭》是這樣言說洛書之數的:「叄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同時,我們從圖0-13和圖0-14中還可以看到,河圖與洛書的共同點是:兩者用於表現陰陽的圈、點符號相同(凡陽畫白圈,凡陰畫黑圈);兩者用於表現陰陽的數字元號相同(凡奇數為陽,凡偶數為陰),都首次表示出了「陽奇陰偶」的易理,

  和「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周易》中最基本的理念。

  可見,河圖、洛書的產生本身是源於人們對宇宙的觀測,以數字元號代表宇宙中的象,這和《周易》的「立象盡意」、「以象立意」是一致的。《繫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是說由精密而完備的數字方式排列而成的河圖、洛書乃是伏羲氏據以創設八卦的直接來源,換句話說,伏羲創設八卦的表意符號不僅起源於實踐的「象」,也有數上的起源和陰陽義理的起源。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包括中華民族史上文學和哲學的斐然成就,包括以四大發明為主的眾多科技的發明與發展,都是受惠於以《周易》為源頭的取象思維方式的。今人按照取象思維的方式研究《周易》,從《周易》中提煉、升華取象思維的精華和水平,也一定會有益於人類今天及未來文明的進展。

  (二)整體思維

  整體思維,就是運用整體概念,從事物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思維方式。《周易》的整體思維方式不僅具有這一定義的特點,還有兩個顯著的特徵:一是系統性,《周易》的整體思維是一種象、數、理多維編碼的系統思維;二是全息性,《周易》的整體思維是知其一,就能由此而知全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窺見《周易》整體思維方式的一斑。

  在《周易》的整體思維框架中,宇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大系統,是一個包括天、地、人「三才」乃至萬物的大系統,據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方式,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一個互相聯繫的有機整體,把人和自然放在統一的整體結構之中來理解人事的吉凶,來尋求人存在的合理性。《周易》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產生於自然的,正如《序卦傳》中所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天生人,人就理應順應於自然,順應於天地,所以《文言》中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繫辭》也講要「崇效天,卑法地」,這說明人類只有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規律,才可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時,《周易》又強調人在自然面前也不是消極被動的,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了解和掌握自然規律。《繫辭》說:「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探明自然規律的奧秘,是為了運用規律,利用自然,發奮進取,如乾卦《大象》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天地到人,又從人到天地,強化了「天人合一」整體思維模式的功效。

  《周易》中無論是三爻卦還是六爻卦,都是一個整體,每一爻發生變化,整體都要變化。如乾卦第一爻變化就成巽卦,第二爻變化就是離卦,第三爻變化就是兌卦,如圖0-15所示。

  圖0-15 乾卦的三爻變所生成的卦

  六十四卦也是如此,乾卦各爻依次變化後就生成了以下各卦,如圖0-16所示。

  圖0-16 乾卦的六爻變所生成的卦

  在《周易》這個大系統中,有兩個爻象 陰爻和陽爻,兩個爻象排列而成八卦,八卦代表構成天地萬物的八種元素,從而形成宇宙初始的有序的整體,這是《易經》包含的一個重要的整體自然觀,也是《周易》整體思維最本原的體現。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又詳細考察了包括人類在內的眾多事物,製作了八卦圖,也稱先天八卦圖,旨在顯示宇宙之本體及其功能,如圖0-17所示。

  圖0-17 先天八卦圖

  先天八卦圖推演出了宇宙萬有的體用合一的整體性功能。美國的數學家斯蒂思說:「如果一個特定的問題,可以被轉化為一個圖形,那麼,思想就整體地把握了問題,並且能創造性地思索問題的解法。」伏羲氏把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作為問題,以先天八卦為其「轉化了的圖形」,從「思想上整體地把握了問題」,這種創造性的「解法」,就體現了整體思維方式的特點。

  八卦再兩兩重疊而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構成了一個包羅天、地、人、事、物等的完整的宇宙世界,《易傳》講:「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整體思維貫穿於六十四卦的始終。

  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呈現鮮明的有序性,從乾卦開始到未濟卦,以有序的運動為其內在機制,排列成一個首尾相連的大圓圈,體現了大自然的運行由潛藏醞釀生機,萌芽生長,奮發茁壯,欣欣向榮,經過各種艱難考驗,到達開花結果的極盛時期,然後由盈而虧,返回原始,重新開始,循環往複,以至於無窮,反映出《周易》思維的整體性。

  六十四卦兩兩成對,六十四卦就是32對,從正反兩個方面,表達一個完整的內容。如,「泰」、「否」兩卦卦形是( )、( ),兩卦爻畫上下顛倒,意思也相反,但兩者結合起來看,卻是完整而具體地闡述了對立的事物相反相成、相互轉化的關係,即泰極否來、否極泰來,顯示出了整體性的思維方式。

  六十四卦的單卦,也各成一個整體,每一卦體現一個中心,從初爻到上爻是一個漸進的系統過程,具有整體思維的特點。如,艮卦:「初六 艮其趾,無咎。利永貞。六二 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九三 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六四 艮其身,無咎。六五 艮其輔,言有序,悔亡。上九 敦艮,吉。」此卦各條爻辭以身體部位為取象,由「趾」到「腓」(腿肚)、「限」(腰部)、「身」(胸腹部)、「輔」(臉部),最後到「敦」(頭部)。再如,漸卦:「初六 鴻漸於干。小子厲,有言,無咎。六二 鴻漸於磐,飲食衎衎,吉。九三 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六四 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無咎。九五 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上九 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各條爻辭之間以鴻鳥飛行為共同的取象,經由河岸、磐石、山丘、上木、山嶺到大山,由低到高,由近及遠,從整體上闡發了事物循序漸進、發展變化的完整過程。而且一卦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不同的整體性。如乾卦,既可以從生活境遇的方面,發現君子不同遭遇的生活過程的整體性;又可以從倫理道德的方面,發現君子修養身心過程的整體性;還可以從星象演變的方面,發現季節變化的整體性。

  由上述可見,在《周易》的整體系統中,其部分、子系統,甚至最小的單位都包含或潛在地包含整體。《周易》的這種整體思維方式,對儒家、道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都產生了決定性的深遠影響。傳統哲學中的「仁」、「道」、「氣」、「知」、「行」、「理」諸範疇,都有整體性思維的根基,中國人之所以善於採用整體的、全息的、系統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概出於此。

  (三)模糊思維

  所謂模糊思維,是指思維主體在思維的過程中,以反映思維對象的模糊性為特徵,通過使用模糊概念、模糊判斷和模糊推理等非精確性的認識方法所進行的思維。模糊思維的內涵沒有明確的界定,給人以很大的解釋空間或聯想餘地,模糊思維里有分析,卻不以分析為主,它講究「悟」。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周易》的模糊思維方式。

  1.《周易》取象含義缺乏清晰性

  《周易》取象龐雜,又一卦多象,交叉重複,很不清晰。如乾卦,就代表天、君、父、男、剛健、動等;震卦代表雷,雷在天上一打也代表「動」;巽卦代表風,風吹過來草也在「動」。乾卦取象公馬,坤卦取象母馬,這又出現雌雄的問題。乾卦還取象良馬,巽卦還取象瘦馬,這又出現優劣的問題 取象越多,它的模糊性就越大,這就給解釋卦爻辭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即使是同一卦,不同的人的解釋也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2.《周易》的占斷辭具有不確定性

  《周易》中的占斷辭,如「吉、凶、悔、吝、咎、利、不利」等,與卦爻辭之間缺乏詳細的論證,而是靠人的主觀想像來臆斷,這樣就具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小」和「大」並沒有明確的

  具體指代內容;為什麼「吉」,也沒有進行論證。還有,《周易》一卦六爻位又分為天、地、人。初、二為「地位」,三、四為「人位」,五、上為「天位」。二與五居中位,故「二多譽」而「五多功」;三與四為人位,與天位、地位相比,處人位要艱難許多,故「三多凶」而「四多懼」。為什麼「多譽」、「多功」、「多凶」、「多懼」,沒有定性的研究;「多」到什麼程度,也沒有進行定量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3.《周易》的卦爻辭帶有模糊性

  《周易》的卦爻辭文字簡短,缺少必要的敘述,又加之年代久遠,在解釋上往往見仁見智,模糊性很大。如乾卦卦辭中「元亨利貞」四個字,就有「萬事亨通,有利於占問」和「元始,亨通,和諧有利,正固持久」的不同解釋。又如,坤卦六二爻辭:「履霜,堅冰至。」人踩在霜上,想到堅冰就要到來了。由此可見,其反映的並不是確定的邏輯推理關係,而是一種經驗性的認知,你可以作這樣的解釋,也可以作那樣的解釋。再如,大過卦九二爻辭是:「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九五爻辭是:「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枯楊生稊」、「枯楊生華」這種自然界反枯為榮的現象似乎和社會生活中的「老夫得其女妻」之間有某種聯繫,和「利」、「無咎」、「無譽」之間也有某種聯繫,但是這種聯繫不是建立在嚴密邏輯論證的基礎上,而是靠想像推論的,因而帶有很大的模糊性。

  模糊思維以定性分析見長,可以用定性分析的語言,簡明、規範、扼要地表達客觀事物的規律。模糊思維不是「非此即彼」的求證,而是善於多角度考慮問題,善於在事物之間建立聯繫,特別注重對事物的整體特徵進行概括,估測事件的進程,作出近似的、靈活的結論。愛因斯坦對中國古代人作出了和西方科學一樣的成果感到驚訝,他說:「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部做出來了。」這「全部做出來了」,就是模糊思維魔力作用的結果。世界本身是模糊的,人腦的思維機制本身也是模糊的,思維的極致不是精確而是模糊,不精確處蘊含著極大的活力和創造性。電腦之所以沒有創造性,就在於電腦只能按照人編好的程序進行確定性的理性思維。《周易》所創立的古老的模糊思維,儘管需要經過理性思維的洗禮,但在今天,這種模糊思維方式不僅有獨到的應用價值,而且人類思維的現代發展,不是走向精確,恰恰是向模糊挺進。

  (四)權變思維

  所謂權變思維,就是指思維主體根據面臨的不同情況和境遇,審時度勢,權衡得失,隨機應變的思維方式。《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變易」,《周易》以「易」名書,就含有了變化之義。司馬遷說:「《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孔子說:「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周易》中的變通觀是古聖先賢們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深刻體悟後得到的具有深遠意義的觀念。

  《周易》認為:世界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無物不在變,無時不在變。《周易》豐卦《彖》云:「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事物內部存在著陰陽兩種對立的勢力,二者的相感、相摩、相濟就是事物變化的原因。陰陽兩種力量又可以用剛柔來表現,所以《說卦傳》說:《易》作者是「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就是設陰陽兩個爻畫「 」、「 」為變化之母,畫八卦以代表萬事萬物的變化,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六爻以囊括紛繁複雜的關係及其變化過程。

  《周易》的權變思維方式源自於宇宙的陰陽變化,六十四卦就是由「 」、「 」兩塊基石構成的排列組合圖式而涵蓋變化萬千的思維模式。對此,《繫辭》說得很通透:「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周易》中變通的思維方式貫穿於六十四卦始終,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含有變通的思想,乾坤兩卦是宇宙、社會變化的總概括,其餘六十二卦則是具體的展開:屯卦象徵「物之始生」,既濟卦象徵事物發展圓滿、成功,未濟卦象徵結束和新的變化的開始,等等。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變化之中,《繫辭》對此進行了高度的概括:「《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周易》不僅認為事物都是變化的,而且特彆強調事物的變化具有日日更新、永無止境的特點。《繫辭》說:「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為盛德,生生之為易。」意思是,陰陽與萬物皆新陳代謝、生生不已,這就是變易。一切事物都是變通的,都具有變通的特徵,所以《繫辭》又說:「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周易》中的權變思維方式,體現了陰陽變易的普遍法則:「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應當發生變化;經過變化,事物才不會僵滯;只有不僵滯,它才能永葆生命力。《周易》不僅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變通的,而且把這種變通應用到人類社會,反覆強調根據大自然的變化來安排人事活動,所以《繫辭》又講:「天地變化,聖人效之」,「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周易》用變通的觀點談自然、談人事,這樣的思維方式對於中華民族心理素質與文化傳統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孟子的「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的執經達變思想和孫子提出的「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功,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等因時因地制宜的兵家權變思維,不敢斷言都是源自於《周易》,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是與《周易》的權變思維方式一脈相通的。今天,研究《周易》的權變思維方式並善加掌握運用,對指導社會實踐仍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五)循環思維

  所謂循環思維,就是一種注重事物的相互轉化,認為事物發展變化呈現出一種循環狀態的思維方式。

  《周易》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的事物都具有循環性的特點:陰極就要轉向陽,陽極就要轉向陰,如此循環不已,如天體運行、日月升落、四季更替、晝夜更替等。

  周文王的後天八卦圖,就充分體現了《周易》的循環思維方式。周文王在伏羲氏先天八卦的基礎上,又繼續詳細考察,認識了宇宙間的眾多事物,另行組合而成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圖講「對待」有所不同,後天八卦圖講「流轉」,主旨在於說明宇宙萬物的循環運行及作用,如圖0-18所示。

  圖0-18 後天八卦圖

  此後天八卦圖中,離卦放在南方,代表夏至。夏至本來是純陽到了極點,但不用乾卦來代表,而是用離卦來代表,離卦兩個陽爻,中間一個陰爻。意思是:純陽到了極點,同時就孕育出來陰,極陽之地有陰在,夏至的時候也恰恰是一陰復生的時候。坎卦放在北方,代表冬至。冬至本來是最陰的時候,但不用坤卦來代表,而是用坎卦來代表,表明陰到極點時,在陰的內部就滋生了陽的因素,就是至陰之地有陽在。正因為陽極的時候內里開始生陰,陰極的時候內里開始生陽,所以才能循環不已。這種天道的規律在人道層面上也是一樣的。離為光明,好比一個人的事業最鼎盛的時候,恰恰在最盛的內部,不好的因素也正在滋生。你知道這個道理,及時對陽中的陰採取措施,就能防患於未然;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道理,盲目樂觀,壞的因素滋生壯大,事物就會循環到它的反面。坎卦兩個陰爻,中間一個陽爻,坎為險,為陷,好比一個人在最困難的境地,好的因素也正在內部孕育,只要你能夠在這個陰中的陽上下好功夫,就會推動事物向好的方面循環。

  《周易》中的循環思維,體現的就是「物極必反」的矛盾轉化規律。當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就要向著相反的方向轉變。從八卦到六十四卦都反映出了「物極必反」這一對立轉化規律作用下的循環思維思想。如乾坤兩卦象徵剛健與柔順的對立轉化;既濟與未濟兩卦象徵既成與未成的對立轉化;泰否兩卦象徵通泰與否閉的對立轉化。泰卦九三爻辭說的「無平不坡,無往不復」,以及《周易》中的「泰極否來」、「否極泰來」等觀點,都是循環思維的一種體現,如圖0-19所示。

  圖0-19 乾坤、泰否、既濟未濟對立轉化循環圖

  掌握了上述《周易》的基本內涵、表達方式、占斷辭的意義以及思維方式等,就找到了進入《周易》殿堂的門徑,了解了整個殿堂的框架,就能幫助人們很好地解讀《周易》深奧的經文,破解這部千古之謎的「天書」,汲取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泉。


推薦閱讀:

試探,是最作死的一種方式
男人女人的思考方式天生就不一樣
牛仔褲5種搭配方式,時髦又好看
佛教:一種文明的表達方式
一個老公懲罰老婆的方式 值得一看(5)

TAG:思維 | 思維方式 | 方式 | 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