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根老師談練習楊式太極拳

1986年至2007年期間,我西下蓉城成都十五趟,欽州距成都大約是1923公里,每次我在恩師林墨根先生家裡住上少則四至五天,多則七至八天。在林老師悉心的言傳身教下,我的太極拳技藝得以與時俱進,雖然本人資質愚鈍,但對國粹懷有赤誠之心。為了日後更好地體悟恩師的傳授,我特把他老人家對我面授的拳理、拳法、練拳要領筆錄下來。學習太極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永無止境,須漸修方能頓悟。但一層功夫一層理,不到一定的境界,憑現有的體會去揣摩太極拳的話語,必有隔閡。為了弘揚國粹,把太極拳發揚光大,在此我把林師講述的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以讓太極拳愛好者分享。

    運勁要連綿貫穿,見縫就滲,鑽得進,提得起。

    化勁在自己身上任何部位不要受到牽制;更不要這裡動,那裡推,從而才能把對方的勁化得乾淨。

    發勁要沉著松凈,則安舒穩妥,完整不偏,乾脆利落,脫得開,放得遠。

    一個面要打中一個點,力量才穩,同時要用底面反坐力打出去。但未打出之前,事先要肌膚觸覺聽好對方的來意。如果對方從上面來,我就從下面打出去,同時要用丹田之氣打出。如果力點從下面來,我就從上面打出去,如同推小車一樣。力點在左從右打出,力點在右從左打出。

    推手時,我出手快了又不行,慢了又不行;重了又不行,輕了又不行;要不輕不重,不快不慢,一個面要打中一個點,給對方恰到好處的一點就行了,對方就跌出去了。

    推手時手跟身不跟,虛去實回;發勁時身跟手不跟,手如陪襯。

    推手時,須具備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巧,順勢借力,不丟不頂,化之於無形,發之於不覺。不管對方怎樣來攻,力量多大,都要做到隨心所欲,變化莫測。做到使對方東倒西歪,失去重心,驚心動魄,使對方感到滿目皆兵。要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達到上乘的功夫。必須松靜研練,才能練成此功。

    松不是目的,松是一個手段,它的目的是要貫穿。必須要心意松,才能做到形態上的松。

    松乾淨了就是松空,就是虛空粉碎,不要看得太玄了。

    含胸拔背,胸中要容化,要虛心實腹。

    要進一步加強練拳,身體才會有適度的鬆柔,筋骨才能增長內在力量,腦力才有清醒的敏覺。而後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松沉的分量,靈敏的感應,以及柔軟又有彈性的力量。這種力量發出來的東西就是柔里含剛,用太極拳的話來講,就是內勁。

    「著」是外面能看見的招數,而內勁是裡面的東西,從外面不能看見的,必須粘上手用平常練成的靈覺來體察。

    懂勁可分為兩個方面來講:一方面是指識別對方的來勁而言,另一方面是指運用自己的本身勁道而言。如何識別對方的來勁?以我識覺、聽覺、觸覺三方面配合起來,對方的來勁是遲還是速,是剛還是柔,是沉還是浮,它的方向、企圖、動機,都要把這些情況探察清楚,這就是知彼的功夫。第二方面是怎樣運用自己的勁道。如果對方不進攻我,那我就慢慢侵他,引化的同時要進攻。沾用於守,粘用於攻。推開了就是散手。

    勁由腳起,就是說掤勁由腳底反坐力產生的。用掤勁時不要手硬,要上邊松,下邊用勁。

    落胯時前腳宜內扣一些,在胯關節鬆開時腹部下沉(即氣沉下丹田)。落胯亦叫沉胯,沉胯之法,在於先抽胯,其方法是如出左步時,左胯微向後抽,同時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拳架中有弓步的拳式都要落胯,落胯能使弓步身正勢穩。

    弓步的塌胯要放鬆腰背部、臀部的肌肉,胯骨自然下垂,後腿膝關節不要僵直,膝宜微屈,胯骨與腳底湧泉穴形成彈弓勢。

    胯根內收就是扣胯,扣胯能使實腳更為沉穩,同時又能帶動虛腳離地。

    胸部含化,腰亦要同時運轉走化。

    用就是陽,不用就是陰。

    氣沉丹田,不要故意去做。而是松胸實腹。再來意念往下想。

    往前推按時,不要著意去做,而是往前松出去。

    沾連就是不脫開又不頂你之意,你來多少,我走多少,順著你的慣性、方向來走,所以說,沾就是走,走就是沾。粘隨就是你走多少我就走多少,隨著你的意思在走,我不用勁推你,跟你的意思在走。

    拳架中的拳式下盤高一點、低一點沒多大問題,關鍵是氣勢要好,勁道要對。社會上的楊式太極拳動作稍有不同,但神、意、氣和勁道是一樣的。

    在練拳架時要大松大軟,儘力盡意去追求虛無的氣勢。何謂虛無?簡單而通俗地講:你說它有卻沒有,你說它沒有卻又有。文濤(林墨根之子)寫的《心意歌》有這層意思:「一點四處都是空,意在虛無飄渺中;觸物為實真變假,假里生真妙無窮。」起初練拳架是腰胯帶動四肢,然後是以內帶外。

    推手時要練好粘的功夫,不使對方脫開,尋機把對方打出。

    掤要帶捋意,擠要帶按意,采要帶靠意,挒要帶肘意,不能單獨使用。要一動全動,一靜全靜,要時刻留意,處處神機,任何時候都要知己知彼,就能得心應手。

    丟和頂不是單方面的,而是聯繫到自己和對方的兩個方面。你丟我不丟,你頂我不頂,那就不會出現丟或頂的現象。

    在拳理拳法研討中,我曾想過四兩是否撥得了千斤?這個提法是否科學?經過多次實踐與思考,四兩撥千斤需要強調「牽動」二字。拳經中的「牽動四兩撥千斤」不宜淡化「牽動」,試問不牽動對方的重又怎能實現四兩撥千斤之妙呢?

    技擊是太極拳的精華,亦是重要內容,但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練拳者的身心健康。只要重武德,行善事,功夫才會提高。沒有高尚的武德,就練不出上乘的太極功夫。

    擊倒對方不為強,讓過別人方為高,這是楊式太極拳功夫的技藝追求,也是武德的表現。如沒有良好的武德,要做到捨己從人就有心理障礙;如做不到捨己從人,就練不好「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巧;如練不好「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巧,發勁就做不到脫得開、放得遠、乾淨利落。

肩根管手臂,胯根管腿腳,腰根管全身。

    打不對,不打也不對,要打在對方的腳跟才對。

    「腳跟」和虛實有密切關係。就全身而言,虛實就是重心的位置;就局部而言,虛實指力量的分布。肩是上三關之根,捋就要捋對方的肩根(腋下之處),使對方東歪西倒;腰是整體之根,推按對方的腰根(軟肋之處),對方就會往後跌出去:胯是下肢之根,拍打對方的胯根(髖關節之處),對方就會向外側跌出去。破根是牽動重心的有效手段,最好是有明師悉心指教才能熟練掌握。

    要學會接勁,會接勁才能有提放,不會接勁就難以施展太極拳的提放技術。在接勁中,發現對方的「柄」,對方有「柄」就打,無「柄」找「柄」。「柄」就是對方的硬點、僵點、滯點。

    接勁要引化,要有接勁才能引化,接不了勁就不容易引化。比如說把傳過來的一個籃球要拍起來,你不能順力引化接球時,球就會觸手彈出。所以要有接球的引化技術,才能運球、傳球乃至投球。太極技擊是瞬間化發連續的動作,一吸一呼之間,變化莫測,太極拳的引化遠比接球引化的要求高得多。自己身體任何部位不要受到牽制,更不要這裡動那裡搖,相互受到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把對方來勁引化得乾淨。

    如要發人乾淨利落,就得通過引化把對方來力卸到腳底,利用地面反坐力把失機失勢的對方發出去。

    推手時;我的雙手好像一張報紙的貼在你身上,你怎麼動我都跟著你,有縫就鑽。

    推手時,在一般情況下,先用雙手輕輕地放在對方的身上毫不用力,對方有什麼動向我能清楚地知道。如果對方先動了,我就順勢而給予打擊。如果對方不動,我就設法引他動,方法是我松一松或探一探,稍有頂抗,我就松腰落胯將對方的勁接下來實施提放,將對方從對方來力的線路反方向打回去。實戰起來千變萬化,要因人而異。

    發放是什麼東西呢?是瞬間的引化過程。引化時要用沾連粘隨,要使對方最不容易察覺的微小之力,順勢牽動其根,順其方向將對方來力接到自己的實腳底,借地面反坐力把對方發放出去。發和放是兩種不同層次的功夫,放比發的難度要大,發人能使對方跌出去就行了。放人呢,是把對方發到準確的位置,放在那裡。「發人如掛畫」就是這種收發自如的功夫。

    推手時,要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拿人要正確,順著對方的來勁攻。前面的一隻手要打人,後面的一隻手要伸出,要前後相反方向用勁。如擠勁出去時,主要是後手發勁。沒有根勁,就沒有反坐力:沒有反坐力,就難以發勁。如果對方不進攻我,那我就慢慢侵他。引化的同時要進攻。

    沉重不要怕,輕要注意;明勁不要怕,沒有勁要注意;真虛不要怕,假虛要注意;喂到口才來吃,不要勉強去吃;實來才發,不實不發。

    含胸拔背不是凹胸,也不是駝背,而是上身松沉的自然形態。上身前面是放鬆胸部,氣沉丹田;上身後面是放鬆腰部,氣貼於背。手臂松肩墜肘地掤出去,含胸拔背的身法內涵就自然做出來了。含胸的用法主要是為了蓄和化,而拔背的用法主要是為了卷和發。

    練習拳架中,比如「攬雀尾」的「掤勢」,是在半馬步的「坐按勢」向前轉為弓步的「掤勢」,如何體現在身勢松沉之下的向前弓呢?練法是由半馬步的後腳向前蹬撐,接著前肱胯根內收、氣沉丹田,落胯沉下。又如「攬雀尾」的「按勢」,是在弓步的「擠勢」向後轉為半馬步的「坐按勢」。如何體現在身勢松沉之下的向後坐呢?練法是由弓步的前腳向後蹬地而去,接著後腳、髖關節適當向前蹬撐,接住前腳之勁力,然後松腰塌胯、氣沉丹田,沉下坐穩,不是硬來坐低下盤。注意的要領是:身軀不能主動後坐,必須是被前腳推動後坐的,身軀不僅不主動後坐,而且後腳的胯還有維持原來位置的前撐。通過這種練習,就體悟到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體中正地沉到腳底地面。只有沉到腳底,才能產生地面反坐力。只有地面反坐力,才能驅使身體由後坐勢變為前弓勢或由前弓勢變為後坐勢。與其說實腳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說實腳是藉助地面反坐力而起。

    接勁,要引化,要接勁,才能引化;接不了勁,就不能引化。

    我給你一下,你不想過來而想站穩,那我就順勢送客發你出去。

    以柔克剛是這樣練出來的:要遵照師傳,把太極拳練好,別是「攬雀尾」的拳式,掤、捋、擠、按這四勢要練到精熟,要練到舒展大方,要做到大松大軟。不但要筋骨鬆開的軟,心和氣還要鬆開放軟,要把一身僵勁去掉。這樣循環不斷地練習,身體就有適度的鬆柔,筋骨就會增長內在的勁力,腦子就有清醒的靈覺,而後自然而然就會有松沉的分量,於是有了柔彈的力量。這樣的力量叫柔里含剛,實際上也叫勁。有了勁的體會,就能達到以柔克剛的妙用。

    松腰落胯,形正勢穩。

    落胯,塌胯,人就發出去了。

    變化是腰腿動作,而非手動。

    你如果對我頂勁,你的頂勁我不要了,我就把你提起來,你的腳就失重離地了。

    太極拳的內涵是:陰陽相濟,懂勁相成,虛實相依,內外相合,上下相隨,方圓相生。

    太極拳的特性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弱勝強,以輕制重,以小敵大,以巧制拙。

    練好貓行步,能以腰胯帶動四肢。貓行步是這樣練的,以右弓步為例:右腳外撇,胯內扣,左腳掌起來了。接著松左肩、垂臀,左腳離地了,左腳順勢向前一步,松胯圓襠,把重心從右腳轉換到左腳而弓出,左腳落胯,成為一個身正勢穩的左弓步。左弓步走貓步的練法和右弓步走貓步的練法是一樣的,有關部位相反而已。

    不練樁功,懂不了虛實。

    接勁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要垂臀,落胯就是把人提起來,垂臀就是把人發出去。提人時要摸到對方的呼吸,對方身體下沉呼氣時,幫他點忙;當他本能上升吸氣時,就順勢而發。簡而言之,一呼就提。

    推手時,對方手必伸,但是他的肩和肘已成焦點,我意氣貫穿,尋其焦點而發,對方必跌無疑。

    透勁時肚子鼓起外凸、固氣發此勁時嘴出「噓」、「哈」聲音。

    推手時要千變萬化,要在粘中討消息,察知彼之動靜、虛實之變化。己身輕靈圓活,發揮整體的連貫功能,達到以柔克剛的。

    方法學會還不夠,要練到;練到還不夠,要悟到;悟到還不夠,要得到;得到還不夠,要把法脫掉。動皆是法。

    化勁要柔,發勁要順,動作要小,目標要准,乘懈而發,威力強大,無堅不摧。

    推手時,不可無因而動,是有因才動。必須腰胯旋轉,謂之不動手,勁整而貫穿。肩為上三關之根,根不能搖動。要把兩肩忘掉,將手腕、肩、肘、夾背,連成一體,與腰胯相接,進退走化之間,如波如浪,配合手肩不動。人不知我,如流水無隙不入,機先制人,知人之法。以柔順為主,無論對方有什麼招法攻擊,我背己之處松化。

    太極拳的較高表現在善化善發。太極拳是一個球體力學,粘著一點走化時,要多方面順勢走化,做到化之於無形,這謂之善化。什麼叫善發?推手時不要拖泥帶水,發之於不覺,要乾淨利落,要脫得開,放得遠,這謂之善發。

    松則沉,沉則重,重則輕(把沉藏起來就變輕了),輕則靈,靈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化則發,發則打,打就是發。

    楊式太極拳走架中,要求自身平衡,松最為重要,是每一位太極拳練習者應不斷追求的目標。這是因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柔才能輕靈,能輕靈才能練就虛無氣勢,從而步入太極拳的上乘境界。

    在太極拳的走架中,一般說來兩肩的放鬆並不是完全均衡的,常常是應略著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微微著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這樣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調節身體重心,實現重心的平穩轉移,從而求得走架中的自身平衡。

    太極推手作為一種兩人搭手按照拳架中的基本招法進行對練或競技的對抗性運動,攻防兼備,不僅可以自衛防暴,也是檢驗自己和對方功夫深淺的一種手段。不練好推手,就很難深入領會太極拳法的各種技藝要求。

    臂滾手是推手的基本功之一,你推我就滾動,不推我就不滾動,要順著對方來勁而走化。

    推手時不要仗勢欺人,亦不要執意推人,這樣不好,容易給對方引化借力,對方引走你的力還不知道,即使知道要變化也遲了,遲了就挨打。

    推手時要善於變化,要在沾粘之中討消息。

    推手時,掤、捋、擠、按要清楚,掤、捋、擠、按要認真,掤、捋、擠、按要齊要整。

    發勁出去就是開,散發爆炸就是開,蓄勁就是合。

    落胯把你提起拔根,先提而後發。

    接勁時要氣貼背,要落胯。

    有個發勁要領是這樣的:前腿之胯內扣,後腳掌起來了;垂臀,後腳全起來了,接著順勢跟進半步,上下相隨,把人發出去。垂臀就是發人。

人物簡介:

林墨根,1920年出生於四川省資中縣,於2010年2月2日12時在成都市逝世,享年90歲。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師承李雅軒。中國武術八段,身兼四川武協榮譽委員,四川太極拳推手研究會會長,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副理事長,四川武術館太極拳推手總教練等職。其太極推手功夫揚名海內外,教學幾十年,數百弟子遍及國內外。

本文來源於太極網


推薦閱讀:

掌握住這五大原則練習倒車入庫 逢考必過 萬無一失
早起,睡前都可以 在床上練習的瑜伽動作
古詩文練習題(一)
中級八字練習題
維也納摩登舞的正確腳法和擺盪練習

TAG:練習 | 太極拳 | 太極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