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會批評人不是水平,敢於向下認錯才是真水平

敢於向下認錯

文/朱永傑  熊青勇

日常生活中,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學生向老師道歉認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但上下、長幼打個顛倒,卻鮮有耳聞。似乎向上認錯合情合理、理所當然,向下認錯卻難上加難、多此一舉。

工作實踐中,絕大多數領導幹部能正視問題,承認錯誤,但也有個別的缺乏向下認錯的魄力勇氣。有的犯錯後隻字不提,閉口不言,揣著明白裝糊塗,沒事人一個;有的故作姿態打官腔,冠冕堂皇,不痛不癢,甚至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有的責任下移,把包袱甩給別人,將責任推給下屬,自己永遠都是聰明睿智的……等等。

向上請罰易,向下認錯難。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抹不開面子。官僚主義作祟,認為領導就是權威,動不動就道歉,沒面子,傷自尊,影響權威,損害形象,不利於日後工作開展,所以睜隻眼閉隻眼,能過就過。二是搞自我原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錯,改之即可,沒必要事事認錯道歉,更何況,做大事不拘小節,就算錯了,下屬也會忌於權威多擔待,既然無人較真,何必自找難堪,自尋不快。

錯就是錯,是一種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轉移,不會因為身份的不同而降低危害,更不會因為地位的尊卑而發生改變。在這個意義上,認錯不該戴上「變色鏡」,更不該成為一道有條件的「選擇題」。相反,較之普通群眾,發生在領導幹部身上的錯誤造成的危害更大、影響更深。因此,在承認錯誤上,向下認錯比向上認錯更有價值。

向下認錯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而是一種美德。聖人孔子一次受困於陳蔡,七天未嘗過米飯的滋味,弟子顏回討米做飯,快熟的時候,孔子發現顏回從鍋中抓飯吃,就批評了顏回,但事後得知是鍋中掉進了煤灰,顏回吃的是弄髒的飯粒,於是便誠懇向顏回道歉。延安時期,毛主席主動向辱罵過自己的農婦道歉,至今仍被傳為美談佳話。相比先賢、偉人,我們那幾分薄面又何足道哉?

好面子換不來真敬重,打官腔樹不起真威信。孔子有雲,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行。過之,人皆見之;改之,人皆仰之。領導幹部是單位建設發展的「關鍵少數」,更是群眾矚目的「焦點」,少數人只有向多數人負責,時刻把自己放在「監督台」上,曬在「太陽光」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勇於承認失誤不足,才能當好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火車頭」「領頭雁」。實踐也證明,一名領導幹部越是敢於向下認錯,就越是能深得群眾的佩服敬重,越是把錯誤藏著掖著不敢示人,就越是被群眾所瞧不起、看不上眼。作為領導幹部,既要有正視錯誤、向上請罰的膽識,更要有承認錯誤、向下認錯的勇氣,不搞「諱疾忌醫」,不搞「選擇性失明」,更不「背著牛頭不認贓」,切實用真心贏得真情,用誠心換取民心。

推薦閱讀:

嚴肅送給別人,春風留給自己
副國級領導中南海舞會上摸摸捏捏惹怒周恩來
設計師跟Boss討論產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職場小生如何遠離女領導,每周一次生理期,熬過了還有更年期!
領導喜歡啥樣的人呀

TAG:水平 | 批評 | 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