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類是糖尿病元兇?專家揭示八大營養誤區
一個錯誤的健康觀念,可能讓你和健康失之交臂。生活中,我們被大量或真或假的健康資訊包圍,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健康陷阱」。所以,擁有正確的健康知識,保證基本的判斷力很重要。近日,美國「健康堡壘」網載文刊登了人們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八大營養誤區,指導大家對其逐一攻破。
誤區一:攝入脂肪有損健康。說到脂肪,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身上的贅肉,誤以為它有百害而無一利。其實,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過多攝入脂肪的確會增加人發生肥胖的危險,還會增加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日常飲食中,控制好脂肪的攝入量,並學會選擇脂肪是關鍵。脂肪是由脂肪酸組成的,脂肪酸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膽固醇、維護心臟健康有益,多來源於植物油如橄欖油、葵花籽油、堅果、深海魚油等,可以適量吃;飽和脂肪酸只要來自動物油油脂和肥肉,反式脂肪酸多藏身於加工食品中,應盡量少吃。
誤區二:紅皮雞蛋更有營養。雞蛋營養豐富,是很經濟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很多人想「優中選優」,青睞紅皮雞蛋或柴雞蛋,認為它們營養價值更高。其實,不同品種的蛋類,包括紅皮雞蛋、白皮雞蛋、柴雞蛋、鵪鶉蛋、鴿子蛋等,雖然價格相差較大,但營養成分大致相同。雖然雞蛋中的微量營養素會受到禽類的品種、飼料,季節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但宏量營養素基本穩定。關於雞蛋還存在一個誤區,很多老年人擔心吃蛋黃會引發高血脂,所以只吃蛋清,這樣就白白浪費了多種營養素。其實,正常人每天吃一個雞蛋對血清膽固醇濃度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是高血脂患者,每天吃一個雞蛋或兩天吃一個雞蛋即可。
誤區三:糖類是糖尿病元兇。「我不吃這個,太甜,怕得糖尿病。」這句話我們常聽到,它代表了一種典型的錯誤觀念,那就是糖是引發糖尿病的元兇。雖然糖尿病的典型表現是高血糖,但它是由胰島功能失調引起,與攝入的糖關係不大。當然,如果你已經確診為糖尿病,就要嚴格控制飲食中的「糖」攝入量,把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範圍。如果你沒有患糖尿病,攝入糖並不會導致你患上該病。我們所說的糖,在營養學上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它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許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碳水化合物。另外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會加進去糖,叫「添加糖」。我們需要的是來自食物中的「天然糖」,主要來源是穀類食物,而飲料、糕點、糖果等食品中的「添加糖」要少吃。
誤區四:吃堅果讓你發胖。堅果中的脂肪含量的確比較高,為44%~70%,但其中的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有利於人體健康,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很多人擔心吃堅果會發胖,但多項研究證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每天吃50克堅果,持續吃近6個月,結果發現,受試者的膳食中增加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和銅的攝入量,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但體重沒有明顯變化。這是因為堅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容易產生飽腹感,而且膳食纖維還能降低脂肪的吸收。
誤區五:野菜更有營養。近些年,野菜成了餐桌上的時尚,薺菜、掃帚苗、苦菜等「野味」備受推崇,幾乎成了「健康」的代名詞。但根據現代營養學的知識,野菜屬於蔬菜,其營養成分和普通蔬菜差不多,並沒有格外出眾,同樣是含水分較多,綠色的野菜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核黃素含量豐富,鈣、鉀、鎂等礦物質含量也較高,而且膳食纖維豐富。但是,野菜不宜多吃,它沒有成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偶爾嘗嘗鮮、改善一下口味還可以,不宜天天吃、大量吃。需要提醒的是,路邊生長的野菜容易受到污染,最好不要采。一些野菜製作時需要經過煮或浸泡來去毒後再吃。
推薦閱讀:
※什麼是糖尿病?
※3個血糖指標讀懂糖尿病發出的真正「信號」!
※關於糖尿病,這十大真相你應該儘早知道
※糖尿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何有效監測血糖?
※高血壓、糖尿病病人能吃什麼水果?主食吃什麼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