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奇謀之才——陳平

一、陳平娶妻 
    陳平,出生在戰國時代的韓國。張良錐擊秦始皇的這個博浪沙,就是陳平的老家。家裡祖上都是韓國的農民,他很小就沒了父母,依靠哥哥種植30畝薄田為生----因為這個地方是黃河和管渡河的衝擊流域,沙田比較多。所以,儘管哥哥種植了30畝地,但由於田土貧瘠,所以收成也不行。
    他年輕的時候,長的個子比較好,相貌也很好。但他不喜歡種地,喜歡讀老子和黃帝的書,沒事就學習道家文化。他除了在家裡讀書,就是成天和有學問的人交遊。鄉里人議論他:「家裡這麼窮,卻吃的又白又胖。」他嫂子也不滿,就埋怨說:「家裡吃糠咽菜,卻養了個遊手好閒的小叔子。」他哥哥聽到老婆說這個話,就把老婆給趕走了,又娶了一個厚道的老婆,繼續養活陳平。
    到了適婚的年齡,由於陳平遊手好閒的名聲,在全縣都比較有名,就討不到老婆。富裕人家認為陳平不務正業沒出息。而陳平自己又看不上窮人家的女子,因為他知道,像他這種人不是種地的料,只有依靠大戶人家的女子才能支撐自己想要的生活。
    縣裡有一個的大戶人家,有一個女兒是個困難戶。這個女兒結了5次婚,死了5個老公,所以同樣的富裕一點的家庭沒有人敢娶這個女兒了。有一次,大戶人家的主人偶然見到陳平,覺得相貌堂堂,談吐不凡,想把女兒嫁給陳平。但他不放心,就說去陳平家看看,到了陳平家。這個主人有點失望了,陳平家太窮了,連門都沒有,弄個破草席子來擋風。但這個主人仔細觀察了一下,又比較驚訝。發現陳平家門口有很多深淺不同的車轍痕迹,問了下陳平,陳平輕描淡寫的說是朋友來拜訪的比較多。要知道,那個年代,一匹馬比一個人的生命都金貴,能乘坐的起馬車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家。就決定把女兒嫁給陳平。主人回到家之後,他的大兒子,也就是女兒的哥哥表示反對:「陳平是個有名的遊手好閒分子,怎麼把妹妹嫁給這種人?毀了妹妹啊。」主人說:「你們見過長的這麼好,而且還這麼有見識的人,長期貧窮的嘛?」大家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陳平和哥哥說這個事,陳平的哥哥說:「這個女人可剋死了5個老公,你能抗的住么?」陳平說:「這個都是一般沒文化的人迷信的東西。我是學黃老之道的,人的命運都是自己造就的,自己才是主因,它人都是次因。把自己的命運賴在它人身上,這種怨天尤人的做法是愚蠢的。」陳平看哥哥有點鬆動了,又接著說:「我們家這麼窮,我依賴於你生活,儘管你不嫌棄我,但還是無法達到我想要的生活。只有與富裕人家聯姻,我們才可能走出貧窮,獲得一個富足而美好的未來。」哥哥覺得陳平說的有道理,就同意了。
    妻子過門的時候,大戶人家的主人告訴女兒:「你去了不要因為人家貧窮的原因,就對人家及其家人不尊重。對待陳平的哥哥要像親生父親一樣,對待陳平的嫂子如同母親一樣。」陳平娶了妻子之後,仰仗岳父家的財力,費用豐富,交遊拜訪日益廣泛,見識也越來越高了。

    ---總結1:    對於陳平來說,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沒有好和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而且,對於人來說,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價值才是第一位的。周恩來為什麼娶了鄧姐?因為人生價值的需要,而非愛情的需要。
     對於大款來說,為什麼能成為大款?因為風物長宜放眼量,不拘泥在一時一地的得失。
二、分肉見志
    原來人人都不待見的陳平,仰仗著妻子家的財力,得到了世俗的更多接受,能夠更多的參與社會活動了。陳平的哥哥很高興,對陳平說:「我一直覺得,只有你才能給咱們家光宗耀祖啊。果然如此。」陳平說:「社會絕大多數都是只看眼前利益的俗人。當我們家還窮的時候,誰都認為我們不行,當我們富裕一些的時候,大家都另眼相看了。」
    當鄉里結社的時候,祭奠鬼神,因為陳平有學問,而且又穿戴的比較整齊,就讓陳平擔任社宰。社宰就是負責祭奠,然後把祭奠完神仙的肉,來分給各家各戶。陳平分肉分的很平均,沒有因為跟誰的私交好就額外照顧誰。大家都說:「陳平是個好小夥子,肉分的這麼公平。」陳平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幫天下人辦事的話,也會這麼公平的。」 
   
---總結2:    孔子說:「你看一個人的話,不要聽它說什麼,只需要通過一件事情就可以看清楚。首先,看做事情的出發點;其次,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其三,做完事情的態度。人的猥瑣還是志向高遠是無法隱藏的。」從這件小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陳平面對社會的態度。他確實是個講求提供社會價值的人,而不是猥瑣的只知道拉攏幾個人、急切的謀取自身利益的、不講公德只講私德的小人。
古往今來,很多人做事不憑公斷,任人為私,對不起眾人,然後自取其辱。然後又說不能怨自己,只是小人的辯解之詞罷了。三、渡河遇盜

    不久,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陳平這個時候已經40歲了,但他覺得施展人生抱負的機會到了。就跑去投奔當時在山東造反的魏王。當時的年代有文化的人不多(------其實,今天何嘗不是如此?)由於陳平的才幹,一去投奔,魏王被任命陳平為太僕------相當於現在的後勤部長。由於不被信任,陳平覺得無法施展個人才幹,就又去投奔了項羽。

    陳平作為項羽的謀士和將軍,跟隨項羽入關破秦,受封為信武君。在鴻門宴上,陳平就坐在張良的旁邊,跟項羽、劉邦一起喝酒的。劉邦號稱上廁所半天不回來,項羽讓陳平去叫劉邦,陳平被張良拉住扯淡,以便劉邦逃走。陳平見到張良,自然對張良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兩個人都是戰國時代的韓國人,而且張良的博浪沙一擊,當時對陳平感到巨大的震撼,為韓國能出此等人傑而自豪。
    項羽滅秦之後,將秦分為三個國家,雍、塞、翟。然後,自己回徐州去坐西楚霸王了。才分封完畢,齊、趙就發生了變故。而被貶到漢中的劉邦,憑藉了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也一舉攻破了三秦。河南的殷王,也反叛楚國,表示歸降漢王劉邦。項羽派陳平去剿滅殷王,陳平率軍一戰破殷,殷王投降。陳平沒有殺殷王,訓誡了殷王一番,就率師而歸了。--------陳平沒有殺殷王,是因為黃老之道,注重養育,而不是殘害生靈,何況是人命。

    陳平破殷有功,被項羽封為都尉,賞給他黃金二十鎰。過了不久,漢王又攻下殷地,殷王投降了。項王大怒,認為評定殷國的將領無能,沒有安置好殷國。準備殺掉原來平定殷國的將領。陳平害怕被殺,便封好項王賞給他的黃金和官印,派人送還項王,自己單身拿著寶劍抄小路逃走。

    陳平橫渡黃河,上了一葉扁舟。船夫見他一個相貌不凡之人,認為是逃亡的將領,肯定攜帶了寶貝錢財回鄉的,準備到河心沉船奪命劫財。陳平一看此人盯著自己看了一下,覺得是個歹人,很害怕。就說,自己的衣服潮濕了要涼曬一下。然後解開衣服赤身露體。船夫一看他身上除了一把寶劍之外,一無所有,就沒有下手。陳平說:「我要回家鄉了,寶劍也無用,送給你做個禮物吧。」 

---總結3:    子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遇到不好的處境,就離開,勿貪圖而誤了前程。陳平離開魏國,為明智之舉;
遇到不好的人和事情,敬而遠之,切勿貪圖而糾纏而招致怨恨,錢財乃身外之物,何況原來賞賜自己的人又怨恨自己了呢?陳平離開項羽,將項羽賞賜的銀兩全部還給了項羽,高風亮節。
遇到歹人,善待其人,適當滿足其需求。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之手,切勿與盜賊爭鋒。而且盜賊也是條性命,也不要輕易置盜賊於死地,此乃道家風範。四、投奔劉邦

    陳平投奔劉邦,主要是他覺得劉邦才是能成就大事的。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有一個非常了解他的好朋友叫魏無知的,在劉邦手下做將軍。這個有人引見,就能快速謀到跟自身能力相符合的職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來到漢軍,魏無知把陳平引見給劉邦。當時投奔來的一塊見劉邦的有7個人,都是有人引見的。劉邦本來就比較傲慢。而且,當時正當其盛,已經聚集了20萬人馬了,來投奔的人很多,劉邦有些不以為意,就說:「歡迎來歸隊啊。你們下去休息吧,等有時間,我跟將軍們商量了,再給你們分配職務啊。」陳平覺得,這樣自己就淪落到比較低級的崗位上了,必須要得到劉邦的認可才行。於是就說:「大王,我有話一定要今天講給你聽。」於是劉邦說:「好吧,你留下來聊一聊吧。」結果,原來定下的短暫聊天,變成了徹夜長談。雙方聊的非常投機。劉邦問陳平原來在楚軍時的官職,然後就同等官職任命陳平做都尉。

     都尉這個職務,是跟隨主將掌管監察部隊將領的,位置很高,眾將喧嘩。當時劉邦手下的一些大將周勃、灌嬰等對陳平這樣一個寸功未立,來了就位居高位的人很怨恨,就都跟劉邦說:「陳平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陳平在家時,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裡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來歸附楚王;歸附楚王不相合,又逃來歸降劉邦。而且陳平接受了將領們的錢財,錢給得多的就得到好處,錢給得少的就遭遇壞的處境。陳平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劉邦懷疑起陳平來,召引見陳平的將領魏無知來責問:「你推薦的人,你了解他的人品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夠跟陳平做好朋友的魏無知自然也不是毫無主見的俗人。魏無知跟劉邦說:「大王不是說,你要找到有才能的人來任用的嘛?幹嘛現在怎麼又問起品行了呢?現在即使有尾生抱著柱子自己把自己給淹死了的那樣品行高的人,連自身都保護不了,更無力保護別人了,這樣的人對你有用嘛?對你的勝負、對你的命運沒有好處,大王難道需要嗎?我們應該只關心他的計謀是否確實能夠有利國家罷了。至於私通嫂嫂、接受錢財,多大點的屁事呢?」
    劉邦認為說的有道理,但還是決定要當面質問一下陳平。 

---總結4:   用人也罷,交友也好,與人交往,當用其長處而略其短。人無完人。如果太重視完人了,就沒有交往了。而且,你自己身上也缺點無數,別人也要有同樣的想法的話,誰會跟你交往呢?五、確有瑕疵
      
    劉邦見了陳平,問道:「聽說你原來在家的時候,跟你的大嫂有點那個關係,是不是真的啊?」陳平說:「我大嫂比我大十幾歲,而且我大嫂還一直對我不喜歡干農活不滿意。正是因為大嫂對我不滿,我大哥就把大嫂趕走了。你說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呢?」劉邦說:「啊,原來是這樣啊,冤枉你了。」
    劉邦接著又問了一句:「這麼說你跟嫂子沒什麼關係?」陳平的腦門上汗流下來了,說:「也不是。大嫂被大哥趕走之後,又娶了一個18歲的小嫂。」劉邦說:「那還是有關係?」陳平說:「大王,你有所不知啊。我當年在家的時候,20多歲的時候,根本討不到老婆,家裡窮啊。後來30多歲,才娶了1個寡婦。我大哥比我小嫂大15歲,而我跟我小嫂年紀相當。當時我大哥每天去忙於生計,我跟小嫂在家,一來二去的,也就那個了。」劉邦大怒道:「私通嫂子,禽獸之行啊,這類破事你也能幹的出來?」
    陳平嘆了口氣:「哎。」然後答道:「當年我年紀小,沒能把握住自己。可我知道這個事情不對,後來,我也娶了媳婦,就想分開住了,可我哥不願意。又過幾年,陳勝起事,我就儘早的離開家鄉了,也是為了與小嫂不再見面。古人云: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劉邦感嘆道:「你說的也是。英雄莫問出處,曾經有點鳥事,算不了什麼。想當年,你哥哥我也是到40歲了才娶到老婆。30歲的時候,隔壁村有個寡婦曹氏,俺們一來二去也就那個了。俺也不可能娶她。結果,她還給俺生了一個娃,娃她自己帶著,她還給娃取了個很俗的名字,叫劉肥。嘿嘿。後來吧,我娶了你嫂子呂雉,人家呂雉出身大戶人家,確實有見識有擔當。不僅僅沒嫌棄俺以前的這點破事,而且還覺得曹氏太窮了,容易把娃耽誤了,把這個劉肥要過來自己帶著。對劉肥像自己的親生骨肉一樣啊。」

    劉邦對陳平也算惺惺相惜,對造化弄人發了一番感嘆。陳平剛剛鬆了口氣,劉邦眉頭一皺又問了:「對了。你從了魏王,又從楚王,然後又到我這裡來的啊。你怎麼很容易見異思遷啊?這個能叫忠臣嗎?」陳平說:「魏王、楚王,用了人而又總是懷疑別人,在他們手下很難施展抱負。他們都不是能有所作為的人。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人不能守枯木而待春啊,自然要選擇聖明的君主而從,所以就投奔了大王您啊。不是我不忠,而是我跟錯了人,我離開他們的時候,都是凈身出戶的,木有占他們半點便宜。」
     劉邦覺得有道理,但剛剛舒展的眉頭,又皺了起來。陳平心裡一驚,又怎麼了?還沒完沒了了。 

---總結5:   做了錯事不要緊,但要認識到問題的錯誤能夠知道及時改正,更重要的是過去了的就要放下。人千萬不要給自己定性-----這個是說固步自封。人一固步自封了,就很難進步和提高了。
人也不能總背著包袱前行。如果因為曾經犯過錯,在回憶中總是自己懲罰自己,就不會更好的進步。所謂:放下即得道。 無論以往是順利,還是挫折,艱難困苦或錦衣玉食也罷,都不應當成為人前進的障礙,而更應該成為人前進的動力。六、 拿人贈金

    劉邦又問道:「聽說我自打任命你為都尉之後,你紛紛接受將官的饋贈,誰給你的錢多,你就給人家安排好的位置。是不是這樣啊?」
    陳平當時官居都尉。都尉這個職務,類似於我們今天部隊的政治部主任,或者國企的幹部部部長,或者私企的人力資源部部長。是監察將官的要職,並參與決策委員會和參謀長戰鬥策劃會議的。由於在人員的提拔和戰鬥的排序上能給人帶來很大的好處,自然巴結者眾多。
 
    陳平說:「這個確實是事實。」劉邦說:「你膽敢受賄,擾亂部隊秩序啊?就這個罪名,我可以立即斬了你,你知道嘛?」陳平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很委屈的說:「我來你這裡,是身無一物啊。我窮啊。你一個月給我的2萬塊錢工資,根本不夠用啊。在這些將官面前,我穿的太破,當時內衣都是打滿了補丁,他們總是當面嘲笑我,看不起我。我說話根本木有人聽啊。所以,我只能靠接受將官的饋贈來儘快把門面弄的高雅一些,然後就能有威嚴了。而且,我就是接受了饋贈,也是按照個人的實際能力來安排的工作,並沒有壞事啊。你說要是你淪落如此,當怎麼辦?」 
    陳平看看劉邦皺著的眉頭鬆開了一些,然後繼續說:「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暫時的猥瑣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我是要憑能力效力於主公的。你要是覺得我這點事做的確實無法容忍,那麼你就讓我離開吧。我不帶走一分錢。」
      劉邦說:「別啊。以後缺錢直接管我要就好了,別再接受饋贈了。」然後叫手下拿來了一張金卡,對陳平說:「裡面有500萬,花完了再來找我。你可以回去休息了。好好乾,前途廣大啊。」 

---總結6:    長木板決定了人的發展空間。水桶論說短木板決定了水桶的容量,實際上這個理論是指封閉狀態下的。人在年輕時候,應該盡量修鍊長木板,把自己的長處盡量發展,然後跟同樣的長木板進行合作組成一個大木桶。
    就如同劉邦包容了陳平的缺點,看中的是陳平的才能,正因為如此陳平3次救劉邦於水火之中。社會也是如此,在越高的社會層面,寬容度越大。越是市井之間的人,寬容度越低等,中外皆如此。
    中國的很多教育是想把人教育成完人的,然後人終其一生沒有修鍊成完人,結果連長木板都木有,碌碌一生。無疑是教育的失敗。七、彭城兵敗

    滅秦之後,天下封王,項羽分封了十八個國家。項羽是楚霸王,定都於彭城。由於項羽任人唯親,分配的不公,導致多個國家不滿。劉邦從四川出來佔據了秦國。山東的齊國發生了內亂,齊王被殺,齊國的將軍自立為齊王。項羽作為霸王,需要主持正義,就揮師去征討齊國了。
    劉邦乘項王在齊國作戰的機會,領軍20萬從秦國殺出來,來攻打項羽。也就是這個時候,項羽因為劉邦佔據了河南而遷怒於陳平,要殺陳平,陳平投奔了劉邦。
      陳平投奔劉邦後,劉邦已經裹脅了5路諸侯,軍隊數量也從20萬變成了56萬。趁著項羽從徐州出發去攻擊山東齊國,劉邦一舉攻佔了彭城。

    項羽率領10萬軍隊正在齊國作戰,得到老巢彭城被佔領的消息,大吃一驚。手下軍將也非常憤怒。項羽留下了7萬人馬繼續攻擊齊國。親自率領3萬輕騎兵連夜奔襲而回,饒到彭城的西北,切斷了漢軍的退路。
    劉邦佔領了彭城後,天天縱酒,吃喝玩樂。此時,聽說項羽3萬騎兵來攻打自己的56萬大軍,劉邦哈哈大笑。說道:「項羽找死啊,居然用3萬人來打56萬人。他以為自己是神啊?我自己來安排這場戰鬥,眾將聽令。。。」
     漢軍將56萬人馬,一字排開,背靠泅水,跟項羽決一死戰。戰鬥從破曉之時開始,一方是楚軍,這是殲滅了虎狼之師的3萬楚軍精銳騎兵;一方是多國聯軍,其中漢軍是20萬沒經過大陣仗的劉邦部隊,加36萬5國聯軍,是56萬沒有太多戰鬥經驗的多國部隊。項羽一馬當先,率領3萬騎兵,率先向漢軍發動了攻擊,3萬騎兵與56萬大軍開始混戰。不到中午,聯軍被殺10萬,漢軍和5路諸侯的大旗全部被楚軍砍倒了。膽破心寒的聯軍大敗而逃,向後擁擠,落入泅水,淹死了10萬。剩餘30萬殘兵,惶惶如喪家之犬,向西南的山地狂奔。楚軍一鼓作氣掩殺而來,聯軍一直敗逃睢水,又被殲滅10萬。
     這個時候,劉邦率領親信人馬只有幾千人了,被項羽團團圍住。項羽下令:「不要殺了那個農民劉邦,給我抓活的,我看看這小子到我面前的嘴臉。」劉邦看著從四面包圍而來的楚軍,心志動搖。此時正當4月天,應當是春風拂面之時,卻忽然有大風從天際而來,居然飛沙走石,對面不見人影。劉邦率數十騎向西南乘機逃出了包圍圈。

    劉邦率數十騎一路狂逃,項羽不依不饒的一路追趕,劉邦逃到滎陽(鄭州附近),被項羽圍困起來了。
    這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案例:彭城之戰。當時,項羽儘管只有3萬騎兵,作戰經驗豐富,驍勇善戰,衝擊力很強,而且此一戰,是這些軍將的老婆孩子都在彭城,看到劉邦偷襲而來佔據了自己的家室所在,人人歸心似箭。戰鬥打響之後,人人爭先,奮勇殺敵。而且項王個人也是實力驚人,曾經一人單騎被18名將團團圍攻,而立於不敗之地。後來的三英戰呂布,在項王這裡就是小兒科了。
     而劉邦呢,不僅是戰鬥力不行不行,而且指揮作戰能力也差的遠。首先,他的56萬人馬戰鬥經驗不豐富,就不能跟戰鬥經驗豐富的部隊進行肉搏戰。其次,劉邦的56萬人,有36萬是裹挾來的5諸侯人馬,這36萬人本來就戰鬥意志不強,把這些部隊放在一起,36萬一動搖,20萬漢軍也開始動搖。其三,劉邦的排陣也有問題,背靠泅水,他以為還能學習項羽當年的背水一戰,實際上由於部隊組成複雜,更有可能互相擁擠被淹死。其四,不知道避其鋒芒。項羽率領的是3萬殺回老家來的鋒芒勁旅,人人思親,戰鬥力很強勁,對這種勁旅,應該暫避其鋒芒,等鋒芒消退,方可與其一決。也就是說,當敵人想戰鬥的時候,不跟它戰鬥;當其不想戰鬥的時候,再與其戰鬥。

---總結7:    孫子曰:謀定而動。孫子又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敗;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
    任何事情,不是說資源充足就是壓到一切的。要清楚自己的情況,也要清楚對方的情況,就很容易知道在不同的情況下,對決出來的結果了。
    而且,我覺得,這個戰鬥失敗與南京大屠殺的那場戰鬥有很多類似之處。號稱保衛南京,卻一觸即潰。然後,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項羽斬殺淹死漢軍30萬,南京也30萬。都是主帥無能所致使。要是當年蔣介石直接放棄南京保衛戰,我國國民當不至於戮此慘劇。
    特別是南京之事,把責任全推卸給日本人,何其無恥?何其無知?實際上,我覺得,日本人次因,主因是中國人。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權位者的無能、無用,中國內部從上到下互相的勾心鬥角,中國當政者的不體恤民眾,然後讓倭寇得逞其便。如果不思自己之過,一味的推卸責任,歷史總會驚人相似的重演。
八、滎陽之圍

    劉邦兵敗後,逃走時帶著張良、韓信、呂澤、周勃、灌嬰、夏侯嬰等一干嫡系人馬只幾十騎,一路逃走。從老家沛縣路過,攜帶了父親和妻子兒子一起逃跑。項羽的騎兵窮追不捨,父親和妻子都被項羽所擒獲,劉邦也顧不得許多了,保命要緊,帶著親信狼狽逃竄。一路逃到了鄭州附近的滎陽。滎陽還有些守軍能抵擋一陣。
    這個時候,項羽手下的謀臣范增認為劉邦狼子野心,這次一定要抓住時機,滅了劉邦才可。
     
    劉邦被圍困之後,發現大勢已去,悲哀的說:「當時我在漢中當個王也挺好,你們偏要奪取天下。事已至此,如之奈何?」眾將默然。陳平說:「項王這個人,注重禮節,禮賢下士,所以注重名節的士人歸附他的比較多。而大王你,不拘小節,言語粗魯,所以渴望名利的投機分子歸附你的比較多。但項王的缺點是,婦人之仁,貌似仁義,實際上疑心很重,不是姓項的或者他妻子兄弟的話,他就懷疑;而且不捨得給人封官賞錢。而大王你在這方面,就比項王強的多。項王身邊,有能之人,也就範增、鍾離昧、龍且幾個人而已。給我大量錢財,我用離間之計,就可以讓其內部分崩離析,然後我們就有機會了。」
    劉邦給了陳平4萬金讓陳平去收買項羽的人,行離間之計。陳平行計之後,項羽果然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范增當時已經73歲高齡,加上急火攻心,回去的路上就被瘡發作,一命嗚呼了。

    陳平看離間計成功,項羽手下沒人能識破自己的計謀了,這個時候就又給劉邦出了一個出圍困之計。派使者告訴項羽,漢軍糧食早已經吃完,已經無力守城,由於白天投降太丟臉,某夜出城向項羽投降。然後,當夜,讓一將穿著劉邦的帥服,打著劉邦的大旗,冒充劉邦,讓2千婦女穿上漢軍的軍將的鎧甲跟隨。當假投降的部隊正在陸續從東門出城的時候,楚軍主力集結在東門受降。陳平則和劉邦等幾十親信,從西門奪路而去。劉邦就這樣,逃離了死地。 

---總結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陳平施展連環計謀,分兩步解開了這個死結。這個時候,陳平投奔劉邦不到一年,不僅除掉了楚軍的軍師,而且救了劉邦一命。這裡充分的說明了,知人和自知的重要性。九、封王韓信

    劉邦被項羽擊敗之後,在張良的建議下,韓信向北滅了魏、趙、齊三國,並讓燕國投降了。劉邦被項羽宰彭城擊潰才1年多的時間,韓信平定了齊國,麾下已經有幾十萬大軍了。
    這個時候,劉邦命令韓信出兵夾擊項羽。韓信派了使節遞上書信一封,劉邦一看,信中寫著:「齊國由於沒有王,搞的想自立為王的人很多。我要是帶兵離開齊國,齊國就又開始大亂了,所以我一時走不開。如果你能先假裝封我為齊國國王,大家看齊國有國王了,齊國安定了,這樣我就可以離開齊國了。」劉邦看完書信,面色大變,一把就把信給撕碎了,大罵使節:「神馬東西?不是我給韓信人馬,他怎麼可能有今天?如今見死不救,還趁此要挾我封他為王。。。」這個時候,坐在旁邊的陳平趕緊用腳踩了踩劉邦的腳。劉邦終於控制住衝動,轉念一想,哈哈大笑:「其實吧,我的意思是說,封什麼假王,韓信立此大功,應該封真王才對,我馬上下詔書封韓信為齊王。」然後,派張良為時節,前往分封韓信為齊王。
      這個時候,韓信出兵了,項羽兩面受敵。劉邦又收買了項羽手下的英布等人,項羽開始多路開戰,應接不暇了。 

---總結9:    凡事不可意氣用事,兩思而行。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大局為重。十、消滅項羽

     劉邦在齊王韓信、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以及燕王等的幫助下,與項羽你來我往的打了1年多。雙方都精疲力盡了。在鴻溝,劉邦向項羽請和,當時項羽部隊的糧食吃完了,而劉邦的糧食還很多,而且項羽的部隊四面出擊,也更疲憊一些。項羽就答應的合約。
     項羽領軍東歸,劉邦領軍西歸。陳平勸說劉邦:「現在天下大勢對我有利,不一鼓作氣滅了項羽,恐生後患。」劉邦問張良,張良說,陳平的說法是對的。然後,劉邦撕毀合約,向西攻擊項羽。

    項羽在垓下,10萬楚軍被七十萬聯軍包圍。其中韓信30萬部隊斬斷了項羽回彭城的東去之路,英布的10萬軍隊切斷了項羽南下的退路,漢王劉邦20萬兵馬、梁王彭越10萬兵馬,從西和北來包圍項羽。劉邦將大軍由韓信統一指揮,韓信設下十面埋伏,一戰就殲滅了項羽的4萬人馬。被團團圍困的6萬楚軍饑寒交迫,半夜裡又聞聽四面楚歌:「江河寂寥兮草青青,故人離鄉兮渺無音;田園將蕪兮百草生,夜夜盼君兮胡不歸?」又聞歌聲:「人心皆向楚,天下已歸劉;韓信兵垓下,只斬霸王頭。」楚軍以為楚地盡被漢多得,人心渙散,四散而去,天明楚軍只有800餘騎兵。
    不能用人,徒逞匹夫之勇的西楚霸王終於知道已經已經窮途陌路了,霸王別姬之時,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徒然抱怨:非我不能也,老天要滅亡我啊。做詩一首:「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自刎。
    天明之時,項羽只剩餘800騎兵。千古無二的悍將項羽,揮戟而上。繼續上演了幾場斬將、奪旗、潰圍的彪悍之能。還曾大喝一聲,追兵倒退十餘里。但儘管如此,斬聯軍兵將無數,終也身披數創。然後自刎於烏江。成就了匹夫之勇的千古絕唱。

--總結10:項羽的滅亡,給後世的起了很好的警示:勇不足恃。
    項羽力能舉鼎,攻必克,戰必勝。威風八面,天下人震恐,然後旦夕之間,一敗塗地。一則,其所過之處一片狼藉,坑秦軍,燒殺秦都,秦人視其為盜賊;攻齊,屠城無數,齊人怨恨;暗殺義帝,楚人志士多不滿;二則,氣量狹小,無大局觀。滅秦封王,主要根據就是誰幫過自己的幫,不管對方是否有德有能。
總之,多行不義必自斃。項羽可謂千古武夫第一人,但依仗著武力,視天下人如草芥,也終不可得。
十一、計擒韓信
 
    劉邦建立了大漢,當時分封了七個國家。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韓王信、長沙王吳芮。當時所以封此七人,皆是出於各種不同的需要。戰爭的需要,用人之際,就封了韓信、彭越;信義的需要,當時這些人是項羽封得,劉邦為了拉攏以便聯合攻擊項羽,就封了英布、臧荼、信和吳芮;私交的原因,封了趙王張敖。在這些人中,只有韓信軍隊最多,比劉邦得還多。其它就是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都比劉邦得實力小一半以上了。剩下幾個小國,不足掛齒。

    劉邦在志得意滿之際,每每聽到韓信得名字就感覺芒刺在背。這個時候,屬下有人報告,韓信秣兵歷馬,似有逆叛之舉。劉邦大怒,手下的將軍們紛紛表態:「發全國之兵馬去剿滅韓信,活埋了這小子。」劉邦沒有吭聲。
    劉邦下來,把陳平單獨找來了。劉邦問陳平,這個事情怎麼辦?陳平說自己才能有限,請劉邦問問其它人。劉邦說:「其它人說發兵攻打韓信。」陳平這才說:「這個肯定不行。」
    陳平說:「你是兵馬比韓信多?兵將比韓信的勇猛?指揮能力比韓信強?你到底哪塊能贏韓信呢?」劉邦聽了,擦了擦額頭上得冷汗說:「我兵馬木又韓信多,兵將木又韓信得勇,指揮能力不如韓信。」陳平說:「哪怎麼打?」劉邦說:「哪我就這麼忍著?等哪一天,他高興了,就來把我滅了?」陳平說:「這個到不用。其實,根本不用大動干戈得廝殺,兩個武士就把韓信拿下了。」然後,云云。劉邦大喜,然後通知,皇帝要去楚國的邊界雲夢打獵。

    劉邦在陳平得建議下,號稱去楚王韓信的邊界雲夢打獵,然後諸侯都來見面。
    當時,原來項羽手下的大將軍鍾離昧早先與韓信的私交比較好。鍾離昧是連雲港人,韓信是淮陰人,兩人早就認識。項羽兵敗後,鍾離昧就投奔了韓信。聽說劉邦來了,韓信得手下就建議把鍾殺了,討好一下劉邦。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鍾離昧商議,鍾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裡,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德行高尚的人。」結果鍾離昧自殺而亡。韓信持鍾離昧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回首都長安。。韓信說:「敵國破,能幹的大臣確實都應該被烹了!」劉邦說,少廢話,誰都知道你有造反得企圖。
    就這樣,在陳平的建議下,劉邦順利的解決了最大的諸侯韓信。

---------總結11:直在曲中求。
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味的所謂直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是愚蠢的表現。

十二、封爵謙讓

    劉邦建國的時候,封官進爵。如同現代建國分封的10大元帥10大將軍等類似,是給功臣的一個交代。
    當時與陳平剖符的時候,誓詞是世代相傳而不斷絕,封陳平為戶牖侯。陳平推謝說:「這不是我的功勞。」劉邦說:「我採用了先生的計謀,才能克敵制勝,這不是你的功勞是什麼呢?」陳平說:「原來不是魏無知推薦我,後來別人告我的時候不是他替我說話,我的計謀怎麼為你所用呢?請先封他的官爵,我降低一些爵位,排在他後面。」劉邦說:「像先生您這樣可以說是不忘本了。」於是同時封了那個將官。
    陳平封官進爵時的謙讓,現代開國的時候只有粟裕是這樣的。古往今來,名利跟前,有幾個人懂得謙讓呢?還有那更多的爭名逐利之輩,不勝枚舉啊。

-------總結12:古人云:助人者人助之。又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按照西方的理論,叫正向回饋。也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形成正向循環,然後互相扶持中得其所益。如果在利益面前,見利忘義的話,忘記與朋友相處,忘記做人的根本,就會眾叛親離,不能長久了。
     自古至今,見利忘義者熙熙攘攘如過江之鯽,所以不忘本的人才一直這麼彌足珍貴。十三、計解白登

   把韓信貶官的第二年,匈奴進犯北部邊境,北部的韓王告急。當時,但大多數人建議,漢朝第一次跟匈奴交火,要壯我雄風,給匈奴以沉重打擊,讓其不敢再犯。只有婁敬建議,國家征戰已久,對待匈奴這些謀利的對手應該用懷柔之策,而不是對決。劉邦就聽了大多數人的建議,親自統帥三十萬精兵前往救援北部與匈奴交戰的韓地。
    當劉邦的援軍走到半路的時候,韓王投降了。匈奴來了1萬騎兵與劉邦30萬人交戰,剛一接觸就被劉邦打敗了。然後,匈奴繼續用少量人馬來迎戰,劉邦又連續打勝了2次。當走到山西大同北部的平城附近的時候。匈奴40萬埋伏的騎兵殺了上來,劉邦趕緊聚攏在白登山山上抵禦。劉邦的30萬兵馬被匈奴40萬人團團包圍在白登山了。劉邦指揮軍隊幾次突圍,也無法打開缺口。

    當劉邦的部隊被包圍了三天的時候,攜帶的糧食已經快吃完了。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就要全軍覆沒了。劉邦這個恨啊:「哪個鳥人讓我來打匈奴的?回去我非殺了他不可。」陳平說:「如今之計,只能投桃報李啦。」劉邦說,那你來安排。陳平把將軍們都召集到大帳來,然後自己先把身上值錢的全拿出來了,然後讓劉邦也拿,大家把隨身攜帶的玉帶、金子護身符、寶珠、吉祥物等等統統拿出來,打成一個包裹。給一個下屬面授機宜。下屬帶個包裹,舉著小白旗就下山了。
    到了匈奴一方,要求見匈奴王的妻子閼氏,對閼氏說:「我帶來了厚禮,敬獻給尊敬的夫人。大漢皇帝劉邦表示,每年都將用厚禮來供奉夫人。另外,漢皇帝也正準備送厚禮與單于,其中有兩名年輕貌美的漢族女子,傾國傾城之貌。請求夫人放了我漢皇帝回歸故里,從今往後,不敢與匈奴為敵。」閼氏打開包裹一看,大喜。當聽到給匈奴王送兩個妃子的時候,臉色變了。她擔心自己受寵的地位不保,跟使者說:「我匈奴王不好女色,妃子不用送來了。你不用見我大王了,我讓他放漢皇帝一馬。」使者告退,閼氏去見匈奴王說:「兩主不應相困,容易結下世仇。現在即使得到了漢朝地,單于您也終究不能住在那裡。況且漢王自有神靈保佑,請單于您仔細考慮。」匈奴王聽取了閼氏的話,放開包圍圈的一角。
    這已經是被圍困的第七天了,劉邦的人馬都餓得不行了。適逢天降大霧,陳平下令所有士兵都拉滿弓向外,從匈奴解開的一角直衝而出,終於和前來勤王的部隊會合了。匈奴王這時已引兵離去,漢朝也領兵撤退。 
    退到河北曲逆的時候,劉邦看這個地方比較繁華,就對陳平說:「你原來的千戶侯待遇太低等了,這個地方有5千戶,封於你吧。」陳平被封為曲逆侯。劉邦回去之後,就開始謀劃與匈奴的和親事宜,原來漢朝與匈奴的和親,始作俑者是陳平,但提出具體建議的是婁敬。

----總結13:很多時候,以牙還牙的方式,並不利於事情的發展。
可以用多種形式搞好原來的敵對關係。化干戈為玉帛,是交往中的重要智慧。十四、白馬之盟

    前面說漢朝開國的時候,有7個異姓諸侯王,當時也是形勢逼人,不封王不行。等到劉邦剿滅了項羽,就開始逐漸一一清除了。陳平作為護軍中尉(類似於現在軍隊的政委,負責監督將領)跟隨劉邦,剿滅了淮南王英布、粱王彭越等。到了漢朝開國第11年,燕王盧綰叛亂,劉邦由於兩次負了箭傷(一次是跟項羽打仗時,一次是剿滅淮南王英布時),身體不好,就派樊噲前去鎮壓。在樊噲出兵之前,劉邦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也就是白馬之盟,非劉氏不能封王。非劉氏稱呼為王的,如果沒有功勞皇上也沒封就自立為侯的,天下共誅滅。

    這個時候,長沙王吳芮的後代還在,仍然是長沙王。而且後來這個王位傳了5輩,直到沒有後代了,才取消了王國的地位。為什麼別的王國都被剿滅了,而獨自留下了長沙王?吳芮是吳王夫差的後代,也是最早吳國立國者、吳文化的開啟者太伯(太湖因此得名)的後代。吳國被越國消滅後,他們就隱居到浙江天台山了,後依據到江西上饒。秦始皇統治時期,湖南長沙一帶還實屬蠻荒,吳芮領著家族開闢了長沙,也就是說長沙這個城市能夠存在,是吳芮開發起來的。吳芮勤勞而愛民,有仁厚之風,在江湖上名氣很大,歸附的人很多。當時作為外藩的閩越王(----閩粵王也是越王勾踐的後代)、東海王唯吳芮馬首是瞻,即使不在漢朝控制範圍自立為王的南越王(控制著廣東、廣西、雲南、越南等邊遠地區)也對長沙王吳芮恭敬有加。
    當時劉邦也想剿滅長沙國,蕭何表示:「吳芮及其後代對民很好,民心團結,劉邦就是傾全國之兵馬,經歷60年的征伐,也未必能消滅長沙王。」劉邦只得作罷。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僅長沙王吳芮是個牛人,而且夫妻感情很好。吳芮的妻子叫毛萍,水平也很高。漢朝最著名的樂府詩篇,就是毛萍所作,表達了他們夫妻的感情: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總結14:     怨人不如修正自己。很多人,自己很差,只知道埋怨別人,終究不可得也。而且有些人還總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的,看不順眼的人越多,說明你自己個的素質越差。
更有那些遇到問題總是埋怨別人的人,需要多看看自己的問題才對。所謂:自知者明。但要做到明,確實是不容易的。 十五、疏不間親

    白馬之盟後,劉邦就派樊噲前去鎮壓燕王盧綰了。這個盧綰也是徐州人,跟劉邦是老鄉,而且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原來也一直忠心耿耿追隨劉邦的,是劉邦的親信。原來當燕王臧荼叛亂的時候,劉邦去剿滅了,就把當時的太尉長安侯盧綰封為燕王。後來,盧綰看劉邦消滅異己,一邊依靠匈奴,一邊就造反了。
    就在樊噲領著大軍出發不久,有人跟劉邦說「樊噲重兵在握,而且跟呂稚關係很好。等你百年之後,恐他勾結呂稚,一起謀反。」劉邦一聽,大怒,就請陳平領著周勃去斬了樊噲,用周勃代樊噲做上將去討伐燕國。出發前,劉邦特別叮囑:「見了面就斬殺了樊噲,如果耽誤了時日,呂后一求情,就不好搞了。」
    其實,在劉邦在位的時候,就比較擔心老婆呂后對自己的後代不利了。但對有恩自己的人,劉邦還是比較心慈手軟的,何況還是共患難過糟糠之妻。呂后也是個有些見識的女人,而且手段比較狠,韓信、彭越都是呂后自做主張給殺的。這些不能不讓劉邦有所忌憚。只是除了樊噲沒有其它的能臣跟呂后關係好罷了,相信呂后憑一己之力也翻不了天。而樊噲的老婆是呂后的妹妹,這個關係讓劉邦很忌諱。
     
    陳平和周勃一起出發了。陳平在路上跟周勃說:「樊噲,國之重臣啊,還是呂后妹妹的老公。而劉邦病的很重。如果我們殺了樊噲,將來人家呂后吹吹枕頭風也罷,呂后掌權也罷,我們就危險了。到時候只抓,不殺,把樊噲抓起來解送長安,請求公斷吧。」周勃表示同意。
    到了樊噲軍前,陳平宣樊噲軍外高壇接秘密詔書。樊噲以為陳平一個人來的,就領了幾個人馬來了。接詔書的時候,大將周勃從後面把猛將樊噲捆綁了起來。然後,周勃去軍中宣念詔書得了軍權,去討伐燕國。陳平就帶著樊噲囚車一路前往長安。
    走在半路,劉邦駕崩了,朝廷宣布:「各路大臣按部就班,未得旨意等先不得進京。」並讓陳平去就近的城市先待著,不能去長安了。陳平一聽,現在是呂后掌權了,而自己的任務的殺呂后的親信。夜長夢多啊,到時候有理也講不清楚了。陳平趕緊去直奔長安。到了長安之後,陳平來到劉邦的靈柩前,當著呂后和呂后妹妹的面大哭,一邊哭泣還一邊字正腔圓的念叨:「主公啊,您派我去斬殺樊噲,我沒有聽您的啊。我以為樊噲是忠臣啊,就綁回來讓你決斷了,並回來給您請罪啊。您就這樣走了啊。」旁邊的呂后和呂后妹妹聽了暗喜。陳平躲過一劫。

-----總結15:  疏不間親。
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內部的是非之間,其實感性是重於理性的,家庭成員遇到事情應當以加深感情為本,以是非曲直為輔。作為一個外人,少參與別人家的是是非非。如果硬被牽扯進來,就要本著與各方為善的目的,化解別人家的矛盾。畢竟是血濃於水,人家是一家人,你參與來講道理也好攪合是非也好,可能越講越攪合越傷人家的感情。
十六、順勢而為

    劉邦在彌留之際,呂后問他人事:「 蕭相國死後,誰來接替?」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 王陵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呂后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說:「以後什麼事,誰都不知道了。」
    呂后的兒子17歲的漢惠帝當上了皇帝。呂后認為陳平忠誠而且見識高,就讓陳平當郎中令,相當於中央警衛團團長,並作為漢惠帝的老師。漢惠帝是個為人忠厚的孩子。當時呂后謀殺了劉邦和妃子戚夫人生的兒子,並把戚夫人弄成人豬。漢惠帝對此類獸行很憤慨,比較抑鬱。當了七年皇帝,就駕崩了。呂后就又弄了一個宮女的孩子做皇帝,實際上是呂后主政。這個時候,是王陵為正丞相,陳平為副丞相。

    呂后想讓呂家人當王壯大實力,以便將來她百年之後呂家不至於受欺負,她要看看到底誰是絆腳石。--------就這一點來看,呂后太著急了,所以就弄的比較蠢,拔苗助長,把苗都害死了。
    一天上朝,呂后說:「我認為非劉姓也可當王。你們諸位大臣覺得我這個想法怎麼樣啊?」丞相王陵馬上答道:「高祖曾與我等以百馬為盟,非劉姓不得封王。我不同意這個想法。」陳平沒吭聲。呂后問:「陳平啊,你也談談看法吧。」陳平說:「這個問題嘛,是這樣的。高祖的年代,高祖的看法是最符合當時的社會需要的。現在您當政了,您的看法就是最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社會在演進,人類在進步,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改變的。」
    退朝之後,王陵很生氣,怒視著陳平說:「你小子太不地道了。當初高祖對待你如同手足,你今天就這樣輕易的背叛高祖了?」陳平說:「在公堂之上,跟當權者吵架,我水平不如你。但要說最後能夠保護劉家人的骨血的話,你就不如我了。」意思是說,你吵那個架有個蛋用,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只有先保證自己不被中央核心領導團隊踢出來,然後才能保護好劉邦的後代。-----後來的周恩來也是這樣乾的。 

----總結16:    道家講求:循勢而動,順勢而為。孫文說: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如果不懂得這一點,輕者自取其辱,重者自取滅亡。而且,忠義的表現形式也很多,而一般人理解的打死也不低頭的忠義,確實淺顯易懂,但很多時候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更多的時候不僅害了自己還壞了事,變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愚蠢之舉了。 
比如,廬山會議,老毛本來想自己糾正自己大躍進的錯誤。結果彭德懷先跑出來批判,不給老毛自我批判、重新做人的機會,老毛一看:「你這種搞法就明擺著說我不行嘛,讓我下課嘛。」然後,老毛換詞了,不說經濟了,說階級鬥爭了。最後,老彭自取其辱不說,對國家也不利了。從這件事情的發展來看,你能說老彭是忠誠的就木有錯嘛?害自己害國家,就一愚蠢之舉。十七、韜光養晦

    正丞相王陵,由於沒有緊密的團結在以呂后為首的中央領導核心周圍,沒多久就下課了。呂后任命了自己的親信做了副丞相,任命陳平為正丞相。
    陳平號稱身體不好,就在家呆著,很少去上朝。在家,陳平也沒閑著,成天飲酒,和妻妾等嘻戲。呂后的妹妹怨恨陳平抓過樊噲,就在呂后面前說陳平的壞話:「陳平這小子,拿著朝廷的俸祿,卻不來上班,不給國家做貢獻。成天在家喝酒,和一堆婦女廝混。就一流氓無賴。」陳平聽說之後,越發的肆無忌憚的玩耍了。
    過了一段時間,陳平也去看望呂后,呂后很高興,跟陳平說:「俗話說:婦女兒童的話,不能聽。我妹妹扯的那些你別放心裡,你只要緊密的團結在我的周圍,路線走對了,怎麼玩都不要緊。」------注意,過去的俗話:婦女兒童的話不能聽。是因為,原來婦女都是家庭婦女,在家從事勞動,很少參與社會活動,木有見過世面。所以,她們的話不能聽。現在不一樣了,不能食古不化。 

----總結17:  俗哈說:懂得休息的人,才更懂得工作。休息和工作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
     春夏秋冬,季節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也應當相應調整(飲食啊,著裝啊,外出啊,睡覺啊,等等)。這樣才對健康好。
     當外在的生存環境社會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人也應該做出不同的行為方式來應對。所以說,形勢比人強。夏天來的時候,要穿的清涼點,別捂的太厚,容易弄出痱子來;冬天來的時候,要穿的多一些,注意保暖。
道家講求萬物都在變化,人也應當學會變化。首先要信念中的道這個本不動,其次外在要發生變法,以應對萬物的變化。所謂:外圓內方。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就是應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妖魔鬼怪的方式。


推薦閱讀:

陳平傳
陳平「六齣奇計」第五計:秀才玩兒不過無賴!
陳平傳(附王陵傳)
大漢丞相陳平的權變之道
陳平 ▏察言觀色,穩坐西漢第一謀臣

TAG: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