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陵中的啞巴院
05-31
清陵中的啞巴院
推薦閱讀:
穿過方城的隧道券(俗稱古洞門),北面就是一個小院落,處於方城和寶城之間。這個小院就是啞巴院。在這個院的的北牆正中,貼砌一個琉璃影壁,從影壁下向南的地面上,有一段神道,這裡是全陵神道的起點,也是終止點。院的兩端各有一座磚砌的轉向蹬道,拾級而上,可達明樓、寶頂。院大陸面上嵌有二個方形巨石,每塊石的石面上刻著七個圓形透孔,所以人們就給起了一個雅號,叫七星溝漏(孝陵的為六星溝漏),啞巴院的雨水流進溝漏,通過地下兩條暗溝,直接排到寶城以外。
這個小院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實際上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所在,是陵寢的關鍵部位。院內的琉璃影壁表面上起著美化裝飾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擋著地宮入口隧道券口上的券磚,如果沒有這座影壁,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地宮的入口。院內的神道下面,是進入地宮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後的棺槨就是從這個斜坡慢慢送進地宮的。 歷朝封建帝王大部分都實行厚葬,死後把大量奇珍異寶葬入地宮,因此,帝王們最擔心陵寢被盜。能不能有效地防止地宮被盜,地宮入口的保密自然就成了關鍵。啞巴院是地宮入口的所在,是棺槨的必經之處,因此,在營建陵寢時,為了保守地宮入口的秘密,傳說凡啞巴院的工程所用的工匠、壯工都是啞巴。他們白天休息,夜間施工。上工下工的路上都蒙著眼睛,使他們不識途徑,不知道施工的地點。啞巴院建成以後,把這些工匠、壯工都遣送到人煙稀少的邊遠地區居住。因為這個院子是啞巴修的,所以叫啞巴院。 這只是傳說而已,不足憑信。啞巴雖然不能說話,但他們之中不乏會寫字、繪圖之人,用手勢打啞語更幾乎人人都會,所以,儘管他們是啞巴,依然可以把地宮入口的秘密泄露出去。那為什麼叫啞巴院呢?原來,在古建築中,把那些比較隱蔽,從外面不易看到的部位和構件往往冠以「啞巴」一詞,如啞巴椽、啞巴當、啞巴柱頂等。因為這個小院很隱蔽,在外面看不到,所以才叫啞巴院。
根據清朝陵寢制度,只有皇帝陵才可以設啞巴院。皇后陵和妃園寢是不建啞巴院的。清朝的12座皇帝陵中,埋葬清帝遠祖的永陵和道光帝的慕陵沒有啞巴院,其餘10座陵都建有啞巴院。這10個啞巴院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北牆彎曲型。福陵、昭陵為這一類型。這個類型,院的北牆為弧形,牆的兩端向院內彎曲;第二種類型是轉向踏跺是弧形。屬於這一類型的有景陵、泰陵、裕陵、昌陵。這一類型,院的北牆是直的,但院內的左右轉向踏跺是弧形的,院子的平面呈月牙形;第三種類型是長方型院落型。屬於這一類型的有孝陵、定陵、惠陵、崇陵類型。這一類型北牆是直的,左右轉向踏跺也是直的,整個院落呈長方形。 清陵的啞巴院是效仿明陵的。明陵啞巴院的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正式形成於明穆宗的昭陵。啞巴院之設是明清陵皇陵的一大特色。 康熙皇帝棺木中噴神火之謎建陵和盜陵好像是孿生兄弟,從陵寢建成後,盜陵就緊跟其後,沒有停止過。所以,歷代封建統治者為了防止自己的陵寢被盜,挖空了心思,絞盡了腦汁,怪招迭出,妙計不斷,但總是防不勝防,幾乎沒有不被盜的陵寢。從古至今,關於防範地宮被盜的方法,有的說地宮裡設有毒箭,有的說安有飛刀,有的說設有陷阱,有的說設有翻板,有的說地宮內充滿毒氣??真是花樣繁多,但卻沒聽說棺內噴火的。然而這一奇異的事竟在康熙大帝的棺中發生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至1946年初,清東陵基本上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當地土匪趁機糾集了本地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第二次東陵大盜案。這次被盜掘的陵寢主要有康熙帝的景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盜陵寢之多、損失之慘重大於1928年孫殿英的第一次東陵大盜案。 1945年12月22日,在盜掘景陵時,地宮十分堅固,盜匪們整整挖了一夜,才將地宮打通。當他們打開最後一道石門,進入金券時,見棺床上擺放著6口巨大的棺槨,每口棺槨無異於是一個珍寶櫃。紅了眼的匪徒一齊沖了上去,錘鑿斧砍,將外槨拆散。富有盜掘經驗的關某和田某知道正中間的是康熙帝的棺槨,殉葬珍寶最多,便用刀刃、斧刃將棺蓋撬開後,伸著腦袋就往棺內看。就在打開棺蓋的一瞬間,從棺內突然噴出了一團奇異的火焰,立刻就把關某和田某的臉燒壞了,疼得二人嗷嗷亂叫,他們立時就將棺蓋蓋上了。金銀財寶的巨大誘惑力,使得這兩個人也顧不得傷痛了。他倆吸取了被火燒的教訓,找來兩條棉被,用水淋濕,裹在身上和臉上,只露著兩隻冒著賊光的眼睛,兩人把棺蓋抬起挪開,迅速躲到一旁,這次棺內卻沒有噴出火來。 這兩個人後來臉上都落下了疤痕。當地老百姓都知道這件事。棺內為什麼會噴出火來?是什麼火?是當年為了防盜而故意設置,還是人骨造成的磷火?時至1945年,康熙帝已入葬222年了,即使是事先由人有意設置,藥物也早該失效了,更何況地宮下因未設龍鬚溝,水排不出去,每到陰雨連綿的季節,地宮裡有深達一人多的積水,棺槨長期浸泡在水中,即使有藥物也早已不能使用了。那為什麼還會噴火?至今也是個謎。推薦閱讀:
TAG:啞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