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修鍊之用功指要(5)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李正

編輯 | 鹿鳴

第二節:

炁(qì)——鍊氣化神內功篇    

太極拳修鍊的第二個階段即「鍊氣化神」,要解決「能量」即炁的轉換、產生、蓄集、調動問題。也就是大家所追求的「太極內功」。

在「鍊氣化神」中,「煉」仍是「熔解」;「氣」是液態的能量;「化」又是重新組合;「神」是外在的氣勢和精神狀態。通過上一步的「煉精化氣」,維持人生命的「能量」充足了,人的精神狀態就好。再經過進一步的修鍊,能夠對轉化、蓄集在丹田的能量進行輸導和調動,升華到「由物質變精神」,表現為外在的精力旺盛、動作協調、反應敏捷、氣色紅潤,體現了內在的敏銳聰慧、體格健壯,具有了對主觀世界的認知以及對客觀世界較強的觀察和適應能力。

在這個階段,要熟知經絡的走向和丹田的作用,能夠自如地調動「能量」「氣」在體內循環並應用於外部做功。丹田和經絡體系在人體內組成了一個封閉的液壓系統,「能量」「氣」以液態存於丹田,以下我們稱「體液」,「體液」在這個封閉的液壓系統內循環往複,發揮著傳導溫度、傳遞能量、傳達感知、排毒殺菌、滋陽補陰的作用。一個人像一部機器,能量充足,各個系統運轉正常,精神狀態就好。

修鍊太極拳能夠達到「鍊氣化神」的層次,修鍊者的精神狀態和氣勢會更優於常人,俗稱「仙風道骨,鶴髮童顏」。把內在的生理變化,轉化成外在的言、行、舉、止。

所以,練太極拳和不練太極拳的人,會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鍊氣化神」的結果以大小周天貫通為標誌,俗話講「換勁」要「脫胎換骨」,實現「鳳凰涅槃」。

在上一篇中,我們知道了「氣」的本質是「以液態的形式在人體經絡中流動的能量」這個概念。本篇要解決的是把「氣」轉化成「神」。

「神」的本質是人外在的精神狀態,它體現了身體健康、能量充沛。在哲學上講就是由物質變精神。然而,在太極拳修鍊的過程中,「神」還不僅僅局限於此。

「神」還表現在對全身的統帥作用,要能隨心所欲地調動指揮各個系統完成協調一致所需進行的各種動作,達到六合,也就是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外三合」和「內三合」。

道家在修鍊中把能量和精神的結合稱之為「炁」———也就是「內勁」。

內勁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

渾圓勁:它的表現形式為長、沉、整、滿。長———勁大於形,不能破象;沉———松腰落胯,虛領頂勁;整———內外合一,無微不至;滿———氣血鼓盪,充實膨脹。

對撐勁:它的表現形式為,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後,有左必有右。主要是掌握和理解彈簧的對拉拔長和壓縮後的反彈力。

滲透勁:它的表現形式為,敷———纏裹;蓋———籠罩;黏———咬死、吃住對方。

彈抖勁:它的表現形式為,兌———在對方勁已出還未到時,迅速發力堵住對方的勁。吐———引進落空,先吃掉對方的勁,趁對方回撤時跟上髮長勁,為噴射力。此兩勁均為爆發力,要做到冷、快、脆。

1關於內勁的問題  

許多太極拳愛好者都提出過同樣的問題,「練太極拳很久了,沒有內勁。」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內勁?筆者認為,內勁是一種經過特殊訓練、全身協調的整勁,它包括了上面所講的渾圓勁、對撐勁、滲透勁、彈抖勁,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內勁表現形式。勁和力概念是不同的,它們的區別在於:「勁」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力」是沒有經過訓練的單獨的士兵。「內勁」是全身協調的結果,是精神、意念、呼吸與肢體動作完美協調後迸發出的能量。套路訓練、樁功、行功的訓練,都是內勁訓練的基本方法。

力和勁的區別:

力是由骨骼支撐局部肌肉作用的結果,不可轉移。例如,兩隻手可以分別提起或托起同等重量的物體。而把兩個物體合在一起用一隻手去提或托時,顯然不能完成。這就說明兩隻手之間肌肉的力不能轉移。而內勁是可以轉移的。

因為人體的經絡系統就是一個封閉的液壓系統,可以通過內在的控制向某一個發力點增壓或減壓。例如液壓吊,吊車的油缸就像人的丹田,是儲存罐。

當需要吊臂旋轉時,關閉其他閥門,活塞將液態油推進控制旋轉的系統,吊臂按需要的角度旋轉;當需要起吊時,關閉控制旋轉的閥門,開啟升降的閥門,將油推進升降系統,吊臂就可以升降。人的經絡系統就像液壓吊的工作原理一樣,而且功能更多,更完備。

「神」可以調節體液的壓力、溫度、流量、流速,從而治療疾病,調整身體,集中和變化內勁的力點和方向,尤其是在外形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經絡在身體內部對內勁進行調節和調動。在對手還沒有察覺的時候,完成了內勁的轉換。古拳譜謂之「騰挪」。

力是勁的基礎。力的來源是哪裡呢?

力來自於人體的中部,即丹田和腰肌。丹田是發動機,腰肌是發動機的支架。最初是丹田在發力,這個最初的力通過經絡流向施力點和支撐點兩個方向。假如施力點是右手,支撐點是左腳,丹田力作用後向上的部分體液循體內經絡向右手運行,丹田力作用後向下的部分體液循體內經絡向左腳運行。向下運行的力到達左腳後,給地面以壓力,地面同時給予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向上循經絡追上丹田向右手發出的初作用力形成合力,也叫整勁。

以此類推,這就是內勁的形成過程。值的注意的是,丹田發出的力在運行、整合的過程中,上下左右經過若干條經絡和多個關節,如果經絡不通,關節不松,體液流動不暢,就會消耗或憋住許多能量。於是,內勁、整勁的最終效果,取決於經絡的通和關節的松。而丹田的初動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整合在一起的力叫內勁。

內勁與通常所說的力是不同的。力是通過骨骼的支撐、肌肉的收縮產生的「能」,而「內勁」是通過內臟器官的膨脹使體液受壓在經絡中流動所產生的「能」。

太極拳的放鬆訓練就是不使用肌肉收縮產生的「力」而充分調動使用內臟器官膨脹作用下給體液加壓流動而產生的勁」。根據液壓的原理,初始的作用力通過液體的傳導放大,壓力會增大若干倍。

在兩人推手的時候,一方發力時,是由丹田發力。向上的力通過經絡內體液的傳導,到達與對方接觸的點作用到對方的身體上;向下的力通過經絡內體液的傳導到達腳,此時腳對地面的壓力點產生反作用力,這個被放大了若干倍的反作用力順著腿、腰、背、肩、上臂、前臂又傳到與對方的接觸點,追上前面的力形成合力———內勁,所以前人所說的「力起於腳」,實際上是「反作用力起於腳」。

這時內勁只有兩個支點———與地面接觸的腳和與對方接觸的點。此時與對方接觸的點,也就是作用力的點的選擇很重要,因為要通過這個點去破壞對方的平衡。而這個選擇是在運動中捕捉到的,內勁也在不斷的變化。在練套路的時候,手上沒有支撐點,但我們要想像成有。而兩隻腳都有向下、向前、向後、向上出來的勁。比如做摟膝拗步,兩腳一定要踏實,而不是輕飄飄地浮在地面上。

向前進步時,落地的腳要腳跟先落,然後依次到腳尖,待全腳落平後踏實。這時人站在地面上並不是只有自身的重量,還有丹田和腰肌向下的力,使人站得更穩,這就是套路要練的內勁。再如野馬分鬃的動作,是通過丹田和腰把勁分向左手左腳、右手右腳。

這時要找手的感覺,尤其是手指。練拳時手指一定要飽滿,手指不能軟、不能彎。有的人打拳手指是彎的,美其名曰「放鬆」,這種「放鬆」內勁沒有到達手指,也就沒有到達最末梢,不能體現內勁的充實與經絡的通暢。所以,放鬆的是心態、關節、肌肉、韌帶,而手指和腳趾要飽滿、緊張。

內勁的訓練:

打拳時兩隻手每個手指都像粘滿了稀泥,在做動作時似乎手指上的稀泥要流下來,這時手臂帶著手掌轉動不讓稀泥流下來。通過旋轉、平衡去感覺手指的充脹感。這種充脹感從起勢到收勢中間不能間斷,如果中間感覺沒有了,就是勁斷了。

太極拳柔和緩慢的動作就是在體會身體內部能量的流動,當流動到勁點的時候,全身從裡到外是一種充脹的狀態。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形式,內勁是練不出來的。同時,練拳時身體要像吹足了氣的氣球、充滿了水的水袋,要追求內在的感覺。

內勁的運用:

丹田發,根節催,中節送,梢節顯。勁由丹田發,根節把油加,中節輸送帶,梢節點打拿。同時,兩臂纏裹,腰胯旋轉,足底搓擰,提頂吊襠。「形取鬆柔圓活,勁走長沉整滿」,在外形上要搞清松與緊的關係、柔與剛的關係、圓與方的關係、活與中正的關係;在內勁的運用時要明白,「長」即勁大於形,在練拳時要感覺有內氣衝出體外,但一定要掌握好形體動作的度,不可誇張,此時走掤勁。

「沉」乃能量迴流丹田,要通過松腰落胯收縮身體、蓄集能量,為能量的重新分配調動作準備,此時走捋勁。「整」是內外合一,旋轉鑽擰,逼迫跟進,此時走擠勁。「滿」則渾圓一體,充實膨脹,滾動碾壓,此時走按勁。

2太極內功修鍊指要

俗話講「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強調了練功的重要性,但練套路和推手本身也是練功。不過,在太極拳修鍊的整個體系里還有專門的功法訓練。其中靜功、樁功和行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靜功  

放鬆、入靜是太極拳修鍊的基本要求。前面我們曾經講過「什麼是松?如何松?松的目的是什麼?」。這裡主要講「靜」。什麼是「靜」?「靜」往往和「空」聯繫在一起。靜(凈)。見前述相關內容。

靜功有坐功和卧功等修鍊方法。這裡不一一列舉。

樁功:

樁功俗稱「站樁」。太極拳體系的樁功訓練方法如下。

01

無極樁

天地未開杳冥中,

渾渾噩噩如夢境。

無中生有無中有,

鬆開皮毛體輕靈。

無極乃天地未開,渾沌一片。無極樁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微閉杳杳冥冥,與套路練習時的無極勢相同。忽然之間生出一亮點,是為太極,它接續了虛空的無,無中生有向前看無始;整個套路演練完後合太極則是向冥冥之中而去,向後看無終。所以,無極勢和合太極這兩個起、終的動作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在站無極樁時通過調身、調心、調息,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02

渾圓樁

乾坤動靜虛實間,

內外六合走渾圓。

八面支撐陰陽濟,

大小無量鼻中觀。

無極生太極,太極渾圓一體,在無極樁的基礎上,將兩手提起環抱,高不過胸,低不過臍。兩眼微閉,露出一絲虛光順鼻尖盯在兩手中指之間,呼吸自然,全身放鬆。每日站15~30 分鐘,會有強身健體的效果。久站身體會出現局部麻、熱等感覺,此時就要請老師具體指導。

03

兩儀樁

一分為二二合一,

左旋右轉不分離。

通體膨脹氣騰然,

外靜內動藏玄機。

「道生一」,乃無極生太極;「一生二」乃太極生兩儀。由渾圓樁變成兩掌側立,掌心相對,十指向上,高與眉齊。從本樁法開始,之後各樁法均須有明師指導方可用功練習。

04

三才樁

天地之間我為先,

撐襠坐胯精華滿。

前三後七左右找,

一輪明月照丹田。

三才樁也稱「三體式」,是內家拳的主要身法和步型。形意拳、八掌和府內派太極拳老架108 式之後的八套拳法,均採用活步三才樁即「三七步」的步型為套路練習的主要步型。因此,「三體式」是內家拳必練的樁功。

05

四象樁

東西南北相分明,

風雨雷電自然生。

白虎青龍來護佑,

朱雀玄武保昇平。

四象樁也稱「大字樁」,兩腳分開比肩略寬,兩臂在兩側平舉,松肩,垂肘,吊腕,圓襠,斂臀,兩眼微閉,自然呼吸。此樁功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象。

06

八卦樁

乾坤坎離四正方,

震艮巽兌角中藏。

抱住周身成一體,

培元固精守陰陽。

兩腳、兩膝並緊,屈膝微蹲,兩臂向兩側展開,兩掌掌心向上合至頭頂後,兩掌掌心向下、十指相對向下按至下腹部,兩眼微閉,自然呼吸。除上述樁功外,各門派太極拳體系中還有若干增長功力及養生的樁功訓練方法,均在本門派弟子中傳授。

行功

行功也稱動樁,是太極拳特有的步法、身法訓練。通過行功的練習,可以彌補套路訓練中步法、身法固定不變的缺陷,並可對套路中的特定動作,抽出來專門練習。現將部分行功的名稱列出如下:

(1)太極步(貓步);(2)連枝步;(3)揉掌;(4)虎撲;(5)丹田功;(6)腰身捶;(7)白鶴飛升;(8)熊羆漫步;(9)八步行功;(10)趟泥步。

以上樁功、行功,筆者均已出版教學光碟,欲學者可參考練習。

 太極十三內丹功法  

太極十三內丹功法也稱「太極十三總勢」,是府內派太極拳體系中的高層功法,具體內容見第三章對府內派太極拳體系的介紹。


推薦閱讀:

太極乾坤掌
學習太極拳,就應該找個好老師!!
太極谷的【秘訣精髓】
傳統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動作詳解(三四)
太極圖與韓國的國運

TAG:太極拳 | 修鍊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