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地上講太極拳勁
首先說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太極拳練的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勁法。太極拳路眾多,但眾多看起來很不一樣的拳都叫太極,那是因為他們的勁法大同小異,練習者只有當領悟了勁法之後,他練的拳才叫「太極」,哪怕只是站在那裡不動,他連的也是太極,不然任你拳風呼嘯也好,柔若柳枝也罷,也是「斯技旁門甚多」。
那什麼是勁法?簡單來說就是哪兒用力,哪兒不用力,而後者比前者稍微重要一點。有朋友要說:「打太極就不能用力!」錯,人活著就不可能不用力,而太極作為一門武術更不能不用力,而且在正確的方向上,力越大越好。但這個正確方向的範圍很窄,就想一個矢量箭頭,當偏離正確方向時如果用力不大,相當於矢量的模小,到正確方向的垂直距離短,而此時如果用大力,加大矢量的長度,到正確方向的距離就會加長,所以一般來說,初練太極不要用大力,既有助於養生,又利於學習正確的勁法。
能不能不練勁法?太極拳論說「由招熟漸悟懂勁」,「懂勁之後愈練愈精」,如果只練招,不練勁,那你練一輩子也就這個水平了。太極是近身搏擊術,放進門來打,只有想方設法與敵人貼身才能用上,而一旦於對手接觸,如果犯丟犯頂,不但不能制敵,反而又很容易與對手拉開距離,只有懂勁之後才能不丟不頂,敢於引進落空。而若只懂勁而不招熟,照樣也是可以贏人,王薌齋大成拳只站樁不練套路(聽說是這樣的。。。)不也獨樹一幟?皆因為一旦懂勁,與敵人接觸以後就不懼大力,自信心十足,即使不能克敵制勝也不會為人所制。一個太極拳練習者要珍惜每一個與對手貼身的機會,就象排球的二傳,二傳來了球,主攻手如果扣不死對方,只能進行防守了,同理,不懂勁法就會陷入近身後丟頂的怪圈,打擊不力,對手拉開距離,自己只能等待下次貼身,或者用太極之外的技術進攻。
所以讓我們拋開一切招數的表象,來探討勁法。眾所周知,太極八法棚勁為先(棚為別字,實在找不到了),那什麼是棚勁?以推手為例,我師父在教推手時,喜歡手往學生身上一搭,說「棚住了!」這時候學生會感到一股扛不住的怪力,一動就腳下拔根人往外走,這就是棚勁現象。棚勁乃是太極勁法的核心,可以說沒用棚勁你就不會太極。兩人推手,如果其中一個人有棚勁,另一個沒有,那後者是無論如何也推不動前者的,與膂力和速度無關。有很多練習者喜歡用力架住對方,或完全放鬆不頂跟著對方,然後聲稱自己就有了棚勁,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都不是棚勁。一個檢驗是不是棚勁的簡單方法:讓一個不會太極的壯漢推住你(不要讓他推動,當然如果推動了你多半沒有棚勁),如果你腳上蹬勁了或者兩人都站穩了,你多半沒有棚勁,一句話,你用力把他的推力抵消了就不是棚勁。只有你身上很松(除了接觸點),尤其是雙腳很松,而對方有向外的趨勢時,才能說你有了棚勁。要知道武術的目的是把力量加註在對手身上進行傷害或控制,所以有效的武術應該是自己身上不受力而把所有力量加在對手身上,令其承受雙倍力量,而不是兩人的力量互相抵消浪費掉,我給這種現象起名叫「力量守恆定律」:雙方的力量要麼轉移要麼抵消,不會自動消亡。抵消是做減法,比如我有100力,對方有70力,我贏了,但打擊效果是100-70=30;棚勁是做加法,比如我有40力,對方有70力,我用棚勁,會產生多於70力的效果。那麼既然棚勁如此神妙,究竟如何獲得棚勁?列位看官,且容我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
※太極一圓的【太極推手】
※【陳家溝的年 ②:全家老少齊上陣,交流太極過新年】
※《三命通會》論太極貴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拳譜(一)
※太極拳的「雙重」是指什麼?為什麼要避免雙重?